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通用10篇)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通用10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 篇1

  新課改全面的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它倡導透過師生互動,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校教育教學要實現新課改的目標,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必須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努力挖掘教學潛在的優勢,創設學生自主活動、自主學習、實踐交流的空間。在教學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想方設法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為了更好地實現新課程改革要求的三維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用新的教學模式。我採用的“激、讀、議、導、練、悟、歸、思”八字教學法,在教學中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激——創設氛圍,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以“趣”為導,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情”,活躍學生的“思”,發展學生的“智”,讓學生好學、會學、善學、樂學。透過講故事、猜謎語、演課本劇、做遊戲、遷移法、懸念法等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然而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這樣,才能引起學生注意、思考,將知識引向深入。

  二、讀——整體感知

  書不讀不知。只有多讀,才能對所學的知識有所瞭解,有所感悟。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想象生動的畫面,品味祖國語言文字的美,感受生動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感知中認識問題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議——提出問題,引發討論

  在“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圍繞一定的問題,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部分問題、質疑問題,讓他們掌握提問的多種語言方式,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初步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並帶著問題進入下一環節。

  四、導——講解教材內容,解釋疑難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有重點地進行講解,並對“議”中質疑的問題進行重點輔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進一步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

  五、練——鞏固知識

  所謂不練不會。對新學知識要精選習題,分層練習,分類指導,特別是學困生的指導。以練促使學生熟練鞏固和應用知識,以培養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悟——進一步理解

  所謂不悟不透。在學完一部分知識或講解完一道題時,不能急於繼續往下進行,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想、去回味、悟出其中的道理,暢通思路、再次感受方法,開闊思路,發現技巧,啟用創新思維。同時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很好的實現知識目標和方法目標。

  七、歸——歸納總結、提煉方法

  在學生對新學的知識有了一個全面、系統地瞭解、認識後,教師要利用最快的時間,對內容、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可讓學生歸納,也可小組交流後小結歸納,構勒出要點、結構和方法,加深其印象,領會知識要點,形成技能。同時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合作精神、探索和創新意識。

  八、思——反思

  教師反思,主要指對自己從事教育的思想、言行、方式方法等的自我認識,自我知覺的調整,從而促使教師自我發展和完善。課後,及時反思,對課堂中的優勢、缺點、迴歸,作好反思記載。透過對教學方法、教學觀念、教學手段不斷地反思、總結、改進,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改變上課形式的定勢思維,營造積極互動的教學情境。以便為自己重新設計教學活動提供有利線索,最終在教學中做到揚長避短,達到精益求精,實現自我提高和超越。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 篇2

  資訊科技課程與其它學科相比,有很強的實踐性,是一門集知識性和技能性於一體的基礎課程。資訊科技同時也是一門工具學科,是為它學科的學習服務的,同時也是獲取知識和住處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資訊科技課不該僅是教會學生基本的操作,而是讓學生在資訊科技的環境下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嘗試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我從三個方面做探討,以拋磚引玉。

  一、任務驅動,以問題促學習

  電腦知識的更新是最快的,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那麼我怎麼去應付電腦知識的快速發展呢?這就要求資訊科技教師不但要教會學生目前的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學習資訊科技這門的方法。而“任務驅動”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絡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透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因此,要注意任務的情境性、有意義性、可操作性;任務大小要適當、要求應具體,各任務之間還要相互聯絡,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組成一個任務鏈,以便學生踏著任務的階梯去建構知識。

  教學中的兩個例項:

  例項一:在如學生PowerPoint時,給學生的任務是製作本班為主題的簡報,給學生的素材是最近在運動會和超野賽上的精彩瞬間。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個個都帶這十足的好奇心和疑惑,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在總結中同學們紛紛發言,搶著展示自己的作品,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例項二:在最近九年級的VB程式設計課上有一節是製作萬年曆小時鐘,先給學生一僕低起點的小任務,就是僅顯示當前時間,學生完成後再提出顯示日期和時間,最後提出更高的任務是不僅能顯示日期和時間,而且能使用繼續和暫停按鈕控制小時鐘的發生。

  事實證明,這種低起點、小步子的教學任務能照顧能絕大多數的學生,同時,是對問題導學、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活學活用。

  二、動手實踐,自主學習

  資訊科技課實踐性很強,學生也喜歡上資訊科技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手段之一。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如教學完畫圖軟體後,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可以以插入自己在圖圖軟體中完成的作品。講解了如何操作後,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作品。可以說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中學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例如七年級有很多學生對鍵盤和滑鼠的操作不熟練,練習指法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如果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不願學,反而產生厭倦情緒。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的方法,先讓學生玩紙牌遊戲和《金山打字通》,學生在玩遊戲的過程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好指法。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的操作就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三、學以致用,多學科整合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於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體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數學、語文、英語等學科,查詢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為了緊跟科技的發展,中學資訊科技的教學方法也應隨之調整。教學是一門藝術,資訊科技教學還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探討,共同完善。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 篇3

  本學期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學習《課程標準》,並努力把《物理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與物理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相互協作、積極探索,大膽改革物理課堂教學模式。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切實轉變教學理念。

  高中物理新課程的實施已經全面鋪開,因此,對任何一個高中的物理教師而言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結構,設計出指導學生高效率學習的有效方法,以使學生適應新教材,順利完成初高中物理銜接學習,培養學生自學、探索和創新能力,體現《標準》的原則和精神,已十分緊迫地擺在我們面前。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經過一個學期的物理新課程教學,我也深深感知,新課標下物理教學與舊課標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以下是本人在學習物理新課標以及一學期教學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1、教學理念上的差異

  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物理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必須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設定問題的情境化。在必修

  ①必修2、選修3—1中的增加了很多學生實驗。首先透過思考題,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能動探究,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正確結論。例如,在學習“電磁感應”透過思考題“實驗觀察填寫下列表格,並得出自己的結論”,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可以自己動手實驗,觀察現象,得出結論;然後再由教師加以引導,歸納出最終的結論。

  ②教學過程上的差異。新課程標準下,要求課堂教學應將學生的學習過程由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轉化為探索—研究—創新,從而實現由傳授知識的教學觀向培養學生學習的教育觀轉變,逐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在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同時,觀察並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現並解決了什麼問題,這種反思有利於學生觀察能力、自學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習“串並聯電路”時,電錶的改裝不再是一節新的知識點而是以串並聯電路的應用學生自主分析,以例題的方式,學生探究,教師只是引導得出分析問題的方式方法。這一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斷的訓練和提高。

  ③教學方式、方法上差異。長期以來,教學內容的安排多以知識的邏輯為主線,忽視了教育的邏輯和接受的邏輯,即教材中的章節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學的單元,教材內容先後順序無一變動地成為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授課方式基本上是“滿堂灌”,灌知識,灌方法,師生互動少,學生的潛能沒有充分得到發揮。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透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關注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例如,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時,利用實驗探究的方法,用打點計時器打的紙帶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和加速度的大小。這樣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使學生在實驗探索中發現規律,學到方法,更主要的是使學生對所學的規律有了可信度,透過這樣的學習活動,創設實驗探究的情景,有效的突破了教學難點。新課標也注重資訊科技與物理課程的整合,透過各種資訊科技及各種軟體使學生更能直觀的理解、認識物理的本質,並且強調學生動手能力、實驗能力的培養。例如:思考與討論、STS、做一做、科學漫步、科學足跡、課題研究等等是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角度去考慮,注重聯絡現實生活實際,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自主探究性學習

  ④物理知識應用的實踐化和生活化。新課標要求物理知識應用的實踐化和生活化,要求物理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絡起來,即為“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理念。物理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物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物理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物理,能使學生對物理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學習為生動接受,進而使他們感到生活與物理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物理就在身邊,對物理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發現物理的熱望。總之,透過本人一學期的新課程的物理教學,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提高學生對物理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物理知識與實際的聯絡。在日常教學中,要不斷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教學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探究、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斷總結,我們的教學才能取得不斷進步。

  在課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進行物理教學?《物理課程標準》對物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在備課組活動或者教研組活動中進行交流。透過自學與交流,我們對新課程教學中如何處理“強化基礎”與“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相結合,如何向學生展現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如何在教學中滲透“人人學有用的物理,讓不同的人在物理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⑤以智慧為核心,以情感為動力。課堂教學是體現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課程緊,任務重”這個矛盾永遠存在。關鍵是一抓上課效率,做到上一節課有一節課的收益;二要精心安排課上45分鐘,抓好知識規律的落實;三是用集體的智慧,依託現在多版本教科書共存的優勢,精選優秀的習題。這樣,最佳化教學過程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取得點滴成績的重要原則更是堅定的實踐了自己的教學理念——“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人格需要人格的陶冶,愛是最好的教育”。其實我想,如果我們用自己的愛心、耐心、細心和誠心關愛每一位學生,他們心中自然會有一杆秤,才能贏得每一位學生。要讓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一位好教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上好自己的課我覺得這是最關鍵的。你的課上的好,內容精要、方法精巧、語言精練,學生就會被你淵博的知識所折服,被你精彩的講課藝術所吸引,被你對工作的一絲不苟所感染,用自己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樹立威信和榜樣,他們喜歡你,佩服你,才能敬重你,相信你,心甘情願的跟你學。學生的發展潛能是巨大的,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追求進步和成功的願望,學生並不是單純的抽象的學習者,而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他們不僅具備學好知識的智慧,而且潛存著很強的人格力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給予學生全面展現個性特長的時間和空間。

  二、大力抓好課堂教學,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科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最佳化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培養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如果不想辦法使學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學生產生冷漠的態度,從而使其厭倦。所以,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的教學藝術是教師知識、智慧、口才、情感的綜合體現,精心設計的課堂情景教學做到開卷之初就能引人入勝,抓住學生的心理,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在這方面,我做了許多探索。例如,在學習“電場”時,利用實驗,運用形象化的三個演示實驗展示抽象的“場”,演示一:懸掛小球的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場);演示二:磁鐵靠近小磁針偏轉(磁場);演示三:用絲綢摩擦玻璃棒靠近通草球,透過觀察現象並類比思考,建立起抽象的“電場”概念,這樣將概念呈現給學生,就為學生搭建起思維起飛的平臺。

  2、創設探究活動,體驗學習樂趣。在課堂教學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非常類似於科學家研究的方式,給學生提供這樣一個有利於溝通與合作的良好空間,使學生得以在這個過程中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資訊、創意及成果,在合作、表達和傾聽中,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交流有助於激起彼此的靈感,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發揮各自的優勢,透過探究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探索性實驗,引導學生探索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使他們認清所依據的物理事實和來龍去脈,領會研究問題的方法,先讓學生成為明白人,才能使其成為聰明人。“探究活動”不是都要用實驗探究的方法,還有思維探究的形式。例如,在學習“電場強度”時,目前我們不能應用實驗探究的方法,過去的老教法是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所以現在需要從一個新的角度,因地制宜,採用邏輯思維推理的方法來加以突破。對這節課我進行了這樣的教學設計,透過猜想討論和設計方案,創造多樣化的思維環境:其一,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例如,用演示實驗和類比方法引入抽象的電場。其二,將複雜的問題層次化簡單化。例如,研究電場強度時採用控制變數法分層教學,化簡難點。其三,將生疏的規律熟悉化。例如,研究電場的疊加原理時從熟悉的力的合成法則遷移到電場的向量疊加。透過思維的探究,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透過學習和研究,掌握對新教材學習活動的指導技巧和策略;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必須面對學生實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耐心培養探究習慣,逐項訓練逐步提高;拓展學生體驗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課堂時間有限,但體驗和探究無限。例如,學生在生活中可以體驗和探究物體的平衡,在體育課上可以體驗和探究力與運動,在上學的路上可以體驗和探究路程和位移等等;還要有選擇性的進行探究,並不是每一項知識都適合用探究的方法來教學,也不是每一項知識都需要用探究的方法來學習,而且不同的知識內容,探究的方式也應合理選擇,突出知識本身的特點來安排學習過程中探究的重點。例如,“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則在實驗基礎上讓學生透過合理的猜想和推理探究其結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透過這些小小的科學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探索,這樣他們不僅掌握了知識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們參與了發現的過程,養成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學生將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且終生受益。

  三、繼續開展集體備課活動,促進教師共同發展。

  透過個人與集體相結合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於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教師們的備課水平。本學期中,我們物理教研組每週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活動。先讓每一位任教老師獨立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然後備課組再組織全體物理教師開展研討活動,從板書、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語態、課堂的“應急預案”等全方位的進行研討,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師個人的綜合授課能力。

  四、不斷創新評價機制,激勵學生全面發展。

  由於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學生的評價已從單一的終結性考試發展為考試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為適應這一轉變,本學期,我校物理組在繼續大力推進物理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同時,把新的教學評價觀(關注並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三維度的有機結合、開拓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立足於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識等)貫穿於平時的課堂教學評價中。我們分年級制定了物理學科分類評價標準,從物理思維品質,物理概念與原理的理解、表達和應用,物理運算能力,物理活動與課外學習,物理與日常生活、其他學科等五個方面對學生的物理學。我們採用了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靈活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我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更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最後,新課程改革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思考:新課程改革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新課程給教與學都留有發展的空間,如何更好的發揮它的作用,還需要我們深入的思考。

  1、由於教材中的部分內容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是較難的,如何使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達到模組學習的學分要求,有待於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探索。

  2、新教材雖然降低了難度,但增加了廣度,提高了能力要求,可是新課程安排的時間卻相對減少了,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索和研討沒有充足的時間,如何解決這個衝突,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繼續摸索。

  3、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發展,如何讓學生在新的高考改革制度下取得成功,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這是對我們的挑戰,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是我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動力,我們在今後的物理教學工作中,將不斷總結已有的成功經驗,並努力吸收、借鑑其他老師的成功做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為全面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努力。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 篇4

  根據課改的要求,透過近一年的實踐,教師和學生逐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和教學方法,對新課程有了一些具體的感性認識。下面談談自己在學校一個學期課改實踐中的心得體會。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1、新的課程標準,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即心理健康教育從學生的發展、學生的需要出發。根據課改的指導思想,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

  2、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體現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實現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三個領域目標。

  3、教法要求創新,開放和放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採用探究教學、情景教學等、重視學生學法指導。

  4、課程是經驗。課程不僅僅是現成的教科書,而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習機會,是師生互動產生的經驗。課程不僅僅包括了知識,而且包括了學習者佔有和獲得知識的主體活動過程,課程知識是在充滿生機的社會交往中建構生成的。

  二、實踐過程。

  1、瞭解學生。高一新生入學後,從介紹教師希望達到的目標入手,與學生共同制定課堂常規,然後進行教學調查,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最後確定學習目標。

  2、初步確定評價方案。根據課改要求,考慮可操作性,初步確定心理健康評價方案。

  三、對新課程實踐後的一點體會。

  (1)、“課堂”的觀念變了。

  1、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在過去,我們常常把教師的課堂行為類比成舞臺表演藝術,把課堂當作教師表演的舞臺,認為教師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實不然,表演可以是無互動、無交往的,而教學必須要藉助交往來進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與互動中,學生獲取的知識才是“內化”了的,增長的能力才是“貨真價實”的,養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衡量一堂課的標準不只是在於教師的行為舉止是否大方,時間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於學生交往、互動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動的方式與成就。

  2、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所。把訓練等同於教學,把訓練當成課堂中的主要行為,是我們課堂中常有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個體差異,體育教學需要練習,但更需要興趣。獲得知識有兩種:一種是知識走向學生,一種是學生走向學生。前者是在仔細的“加工”知識的前提下,在課堂上再現知識,以單位時間傳授知識為主,後者是在仔細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探求知識,使學生最終成為知識的佔有者。

  3、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本領,養成不斷求知的習慣,形成終身學習必備的素質,是時代發展對學生的期盼。我們心理健康教育課改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牢固樹立心理健康的觀念。

  4、課堂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場所。課堂情景是極為複雜的,從不同的角度,課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課堂總處在一種變化的狀態,要求教師必須要根據變化的情形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把學生置於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景而動,課堂才能生動,有活力。

  (2)、教學內容選擇餘地大。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針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標準,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材處理更加機動靈活,以往在小學或高中教材內容,現在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安排在高中進行教學。

  (3)、評價方法的改革:評價功能從注重甄別與選拔向激勵、反饋調整。新課程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要求評價採用自模評價和常模評價相結合,重視學生的點滴進步。透過實踐,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意識明顯提高。

  (4)、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相聯絡。提出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考慮的更多、更仔細,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形成特長。課堂上重視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表現出積極、認真,學習效果好。

  (6)、課堂較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現在的課堂形式多樣,經常有學生討論、評價、交流,讓大家共同提高,教師多是鼓勵性語言,學習內容寬泛,學生興趣和積極性比以前更高。

  (7)、加強引導。新課程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見,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引導。防止這種情況:教師非常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而同學間的言行傷害另一個學生的自信心。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 篇5

  5月4日,迎著新課改的春風,我們來到走在新課改探索前沿的清塘中心小學參觀和學習,聽完幾位老師的上課,我感慨萬分,收穫頗多,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學習心得。

  一、我的收穫:

  1、更新了教育理念。新課改的理論我也曾認真研讀過,自已也有些體會,這次清塘中小的幾名教師透過課堂教學很好地闡述了新課改的理念,即樹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由課堂上的"主演"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2、轉變了教學方式。清塘中小對如何進行新課改教學,實踐高效課堂進行了探索。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新課改教學的主要學習方式,這次他們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很好的嘗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由原來的被動地接受轉變為主動地學習,課堂上各個小組提出了許多相關的問題,小組成員踴躍地討論,認真地解決問題。

  3、更換了教師角色。新課改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課堂上應儘量少講,多引導,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節課他們都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快樂地學習,收穫了許多知識的果實。

  二、我的思考:

  1、新課改教學有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清塘中小的課堂教學有這樣幾個環節:課堂前置,交流展示,教師點撥,課堂測評,課堂延伸。課堂前置也就是導學環節,教師之前就要做好各種導學案,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堂延伸就是學生在課外蒐集、整理那些在課堂上沒有時間深入學習的、當時的課堂教學不好評價的與本課堂內容相關的一些資料。是不是每堂課都要按這樣的步驟去學呢?交流展示時是小組合作進行的,這確實可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那麼人數較多的大班額究竟可不可以照葫蘆畫瓢?

  2、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如何兼顧全體學生?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我認為,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最佳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3、雙基知識如何定位?實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積極性是提高了,比如各小組都提出了許多相關的問題,提出了小組的學習目標,但是我發現課堂中,基礎知識的學習有些欠缺,比如語文課的生字教學,數學課中計算能力的訓練,英語課中的簡單的口語對話,在課堂中所佔時間就比較少,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沒有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課堂教學在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還要牢固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4、老師們如何在新課改中提升自身的素養?在聽課中我發現有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了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但沒有引起及時的關注,老師準備的內容沒有完全處理完就下課了。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是教師除了認真鑽研教材,詳細瞭解學生情況,精心準備課堂教學之外,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全面駕馭課堂的能力,對每堂課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要作出各種預案,靈活應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

  在新課程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教學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合作、創新、探究、收穫、能力等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絡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快樂成長而努力,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 篇6

  20xx年我校開始了新課程改革。地理科目的新課程改革從教材、課程標準、教學評價機制、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變。經過了與年的實踐,對於初二地理新課改有了一些心得和體會。

  首先,我瞭解了新課程新在哪裡,它與老教材的主要區別是:

  1、理念上新;

  2、方式上新,表現在邏輯上比較獨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3、學科的價值,將提高學生的素質作為提高的重心,體現學生的認知能力,體現教材的靈活性、時代性、多樣性、選擇性,這四個特點相互聯絡相互滲透,體現了學科價值的整體性。重視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終生髮展有用的地理、滿足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需要,重視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觀念。強調理性認識地理環境,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主要特徵,理解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理解掌握並且能運用地理原理。

  關於教師角色的轉變,新課改給教師帶來新的挑戰,即教師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作為優秀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除了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以外,還必須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反應能力。新課程理念主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倡導透過探究、操作等自主活動方式獲取新知,感受科學的探究過程和方法,並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透過這段時間教學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首先注意做到:

  1、尊重學生,鼓勵學生

  2、密切聯絡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

  3、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和處理

  其次,瞭解新課程的設定和管理方面與老教材的區別。在內容選擇上強調基礎性、時代性和發展性,形成了在重視基礎性的同時增強選擇性,體現時代性的同時突出應用性等顯著特點。同時,內容也更加註重應用性,十分有利於學生體驗生活、發現問題、學以致用,透過分析、解決地理問題來增長才乾和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

  最後,瞭解新課程目標的把握。重點掌握的和忽視的方面,從專題中看到的課例片段中,教師應作為引導學生的主線,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儘量在教學過程中選用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處理好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係,充分體現地理學科的特點,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知識,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師還需在實踐中逐步摸索,並透過經常性的教學反思,總結經驗,增強反應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應系統,使得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既充滿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會遇到許多新問題。為了儘快適應角色變化,更好地解決教學中遇到的新問題,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要轉變觀念,致力於使自己成為研究型教師,在實踐中善於發現問題,並進行專題研究,尋求有效的解決策略;善於總結經驗和教訓,善於進行教學反思。

  在今後的學習中不斷地更新觀念,認真學習新課程課改地思想並將其滲透在地理教學中,相信在今後地教學中會有一個新的變化。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 篇7

  經過幾天的遠端培訓,對新課改變得逐漸熟悉,瞭解了一些新變化,學習了一些新理論。結合課改在我縣的進展情況,總結當前存在的普遍問題如下:

  1、抽象的地理事物,地理空間想象。

  2、地理學反映的內容之廣與學生狹窄的知識面存在矛盾。

  3、學生喜歡大自然,但不喜歡上地理課。

  4、班額過大,在課堂上開展“活動”,困難很大。

  現就新教材,新課改談幾點個人體會:

  1、轉變教育觀念是成功實施新教材的關鍵

  傳統的地理教學,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重知識與結果,輕能力與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嚴重束縛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個性及能力的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為薄弱,已不能適應新形勢,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刻不容緩地進行課程改革。我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明確它們的基本理念: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構建基於現代資訊科技的地理課程;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因此,實施新教材讓課改順利進行必順及時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2、努力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適應課程改革的需求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課改後的課堂開放了,主動權在學生的手裡,能否隨課堂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行為,取決於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資源組織教學活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等方面,都應按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這樣教師必順不斷學習、探索和積極運用選進的教學方法,創造性地進行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豐富自己的能力和知識儲備,掌握並靈活運用現代化資訊科技。

  3、加強教師間的合作性學習。

  新形勢下的課改對於廣大教師來說都是面臨著一場嚴峻的挑戰,也是一次更好施展才能的機遇,只有教師相互合作,共同探討,取長補短,才能共同提高,更快地適應課改的需求,也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合作性學習,讓他們在合作中學會生存。透過教研活動,大家在一起備課,共同探討,發表各自意見,總結經驗,使每位地理教師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實施每週集體備課一次。在集體備課的基礎,每月都推出一節課,一起評課,共同總結,還有每月都對本月集體備課進行經驗總結。此外,我們課外經常在一起探討學習。在這樣的合作性交流中相互學習,共同總結,共同提高,使我們都有質的飛躍,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4、反思課堂教學過程並對教案再設計

  現在的地理教學,應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設計,應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主動性、體驗性和探究性。教師如果能獲得一些成功的反思,就能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感悟,從偶然的收穫走向成功。如透過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教師角色定位的一種嘗試,力圖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地學習。俗語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同樣,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休,他們總會有閃光點的出現,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揚學生這些獨特的風解,激勵學生這種求異思維,同時在課後反思學生的這些有獨特見解的內光點,就能夠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經驗起到互補的作用。

  5、把握課程標準,從生活中學習地理

  在“活動建議”中,有大量的地理科學方法教育、學法指導和情感滲透,其目的是,在教學活動中,使知識與知識獲得的背景和活動結合起來,為學生的實踐、經歷和體驗提供機會,並使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有序、和諧的發展。

  “活動建議”是教師組織地理教學活動的參考性意見,屬於彈性要求。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可根據當地和學校的條件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並從“活動建議”中得到啟發,拓寬設計思路,進行創造性勞動,組織更多有效的課內外地理活動。

  新教材特別重視地理和生活的關係,讓地理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師應該好好把握課程標準,從地理與生活的關係入手,透過電視播放有關地理知識方面的節目的內容和結合各地情況,開發鄉土地理資源,包括家鄉的地形、土地、河流、土壤、氣候、民情風俗、經濟等,為地理課堂輸入新鮮的生活內容,從生活中學習地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性,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擺脫喜歡大自然,不喜歡上地理課的現象。如學習氣候,透過學習全球氣候型別,分佈即特點,知道四川遂寧的氣候型別是亞熱帶季風氣候,聯絡這裡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從而引出亞洲種植水稻的區位優勢,結合今年的旱澇災害,推導亞洲種植水稻的特點即措施。

  總之,新課改帶來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為此地理教師必須主動更新理念,清醒地把握並走出教學中的認識誤區,透過教師自己的教學方式變革和教學理念的更新推進高一地理新課程教學。當然,我們不能因為新課改的“新”,就全盤否定傳統地理教學,傳統地理教學精華部分還要繼續學習並應用。把新課程教學中先進的理念方法和傳統教學中的精華有機結合起來,推動高一地理教學,來帶動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行為的改變,進而提高學生成績,培養學生素質,達到雙豐收。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 篇8

  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必須進行各種嘗試,不要瞻前顧後,要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下面就課改教學實踐情況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我儘可能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活力。引導學生變單調的被動學習為活潑的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大膽地走上講臺,讓他們講,讓他們討論,使講臺成為每個學生表現自己的舞臺,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二、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結構

  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進行數學教學時自然應考慮學生現有的思維活動水平。思維能力及智力品質都隨著青少年年齡的遞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水平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上是不相同的.因此,要使數學教學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必須瞭解學生的思維水平。

  三、充分考慮教材的邏輯結構

  課改後的新教材是屬於“螺旋式上升”的知識構架,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創新能力。我們覺得新教材中知識的“螺旋式上升”的方法非常適合學生。使學生對新知識不用一下接受,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理解融會貫通的過程,學生學起來也越有興趣。

  四、考慮積極的教學方法

  目前關於教學方法的研究呈現出一派興旺的局面,種類之多、提法之廣。我們主張,採用積極的教學法,因課、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比方說,對於教材內容多數是邏輯上分散的數學定義和公理等採用自學輔導法較為適宜;對於教材中的一般公式、定理等採用問題探索法較好;對於教材中理論性較強的難點,一般採用講解法較好。教師要靈活掌握。

  從學習方法上看,隨著學科多樣化和深刻化,中學生的學習方法比小學生更自覺,更具有獨立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注意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 篇9

  高中統一進行新課程的改革,新的課程、新的理念,不僅為我們的政治教學改革帶來了機遇,同時也給我們老師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戰,經過三年的具體實踐。我粗淺的談談對新課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一、新課改倡導合作精神,開展自主探究。

  新課改理念認為:教師是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課堂上應尊重學習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資料,還有農奴主壓迫農奴的各種證據——圖片、影片、文獻等,在課堂上進行展覽和交流。有能力的學生還自己製作和講解PPT課件。這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和真實性,不僅對課本知識有了形象記憶,對有關歷史知識、人文知識也是一種有益的補充。

  二、新課改提倡創設課堂情境,進行情境教學

  新課改精神強調合作探究,強調培養學生的情境思維。教師如果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讓學生親臨“現場”,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需要,成為學生自覺閱讀和鑽研教材的動力,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課堂教學中,採用角色模擬法,創設課堂“小社會”,可以培養學生的情境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課堂模擬教學,這種方法能讓學生根據角色要求,積極開動腦筋,踴躍發言。學生參與意識、創造熱情空前高漲。

  如在講授《政治生活》的《民主決策:作出最佳選擇》一課中,講到“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合法渠道”時,可以設計“模擬聽證會”形式進行情境教學:設計一個主題如“禁止電摩行經五一、五四路段”召開聽證會,給學生分組,有進行主題陳述的“組織方”——“XX市公安局教學警支隊”,有各界人士組成的“贊同方”“反對方”(包括專家、學者、各利益階層),還有普通市民代表組成的“旁聽席”,另選擇一名學生主持,整個環節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也體現了課改所提倡的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精神。

  同時在這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教學也有許多困惑和不足之處。

  一、考試模式與課改有脫節的地方

  新課改下,“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這就意味著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課堂教學不能再遏制學生的思維拓展空間。因為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許多提問,其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即使教材上有一些相關的闡述,學生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體驗,提出更多的見解。但一般現行考試的答案具有唯一性,這就是教師和學生往往遇到考試時無所適從,理不出頭緒。

  二、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課堂氣氛難相統一

  新課程教學提倡能夠快樂學習。於是教師在課堂中往往引入各種活動,使那些比較單調的認知過程變得生動活潑,變厭學為樂學。但並不是所有的活動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因為在調動課堂氣氛的同時,我們往往很容易離主題卻越來越偏,比如一堂課,一開始情景模擬,學生樂於參與,課堂氣氛活躍,但活動的主題卻越來越偏,以至於在知識的生成層面上效果不大。那麼這時候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課堂氣氛就很難相統一。歡迎您訪問

  以上是對新課程教學的幾點不成熟的看法。不足之處請指教!

  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心得體會 篇10

  最近,在高一年級初試新課改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活動主體,教師只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學生課上先自主學習基礎知識,然後請同學走上講臺,對本課的基礎知識進行講解、勾畫,並說明自己的學習心得、感悟,最後教師再對學生講解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並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講解,一節課很快就過去了。總體來說,效果不錯,但也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多學生不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不看書,不勾畫知識點,一味的聊天、扯淡,東瞅瞅,西看看,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但就是不學習。等到找同學上去講的時候就開始嚷嚷還沒看完呢,很是頭疼!

  其次,在臺上講課的同學雖然課前有讓他們準備,但可能是緊張的緣故,他們在臺上講的時候不能自由發揮,條理不清,思路不暢,而且和下面的同學交流甚少。有的時候臺上同學已經開始講下一個問題了,可是下面的同學還停留在上一個問題上,不知臺上同學到底在講些什麼,真替他們著急!

  第三,同學講課的時候課堂氣氛很活躍。可是,這活躍裡面卻有很多人是在起鬨。慶幸的是,透過這次課,我發現了他們班的問題:幫派現象。大哥級的人物只要說句話,其他人肯定會附和,而且聲勢不小!以後上課時我就有辦法了:只要制服那幾個挑頭的,課堂秩序就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了!

  第四,有的同學講課時聲音實在太小了,以致於即使全班沒有一個人說話,後面的同學也還是聽不清檯上的同學在講什麼,這就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這一現象給我敲響了警鐘:以後上課不管什麼情況,都要聲音洪亮,要讓最後一排的同學聽清楚我所講的每一句話。如此,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帶領學生一起學習,而不是我自己一人在講臺上表演,其他人在下面“看戲”。

  以上便是我初試新課改教學模式的一些感悟、教訓。相信有了這次的經驗,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逐步改善,將課講的越來越生動、有趣,讓學生開心地學、主動地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