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鄉村振興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有關於鄉村振興心得體會(精選14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於鄉村振興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

  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是基本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興實施正確方向是實現鄉村穩、農業興的要因素,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關鍵目標指向,擁有一支深刻了解農村生產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質“三農”工作保障隊伍尤為關鍵。

  留助鄉村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好發展。人興則鄉村興,人旺則鄉村旺。選拔培優鄉村振興的人才要著力從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馬”,首先,鼓勵本土人才積極投身鄉村建設的同時,要制定並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長髮展機制,充分激發鄉村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鄉村人才的技術優勢,進而帶動產各個業快速發展,帶動致富。其次,從教育、就業、醫療、基礎設施、居住環境等條件入手,不斷改善和最佳化本土鄉村人才的成長髮展環境。透過健全的保障機制的投入,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相信本土鄉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鄉村振興。

  培養新時代人才,共建鄉村振興好發展。新時代的鄉村需要更多新時代的人才來點燃,大學生村官計劃是想鄉村提供人才振興支撐的重要途徑,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三農”工作幹部隊伍提供源頭活水。大學生村官計劃自實施以來,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紮實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們發揮著積極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會經營、善管理、懂技術的大學生村官為鄉村振興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是鄉村振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隊伍。要建立引導並鼓勵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的長效機制,鼓勵更多年輕有志青年紮根基層、服務鄉村振興。

  要築巢引鳳,以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要多方引導返現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退役軍人等等返鄉做“創客”,鼓勵支援並引導鄉村精英群體返鄉投身到鄉村振興,不僅僅要靠當地政府部門創造便利條件、政策支援,也要同步改善鄉村基礎建設,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更好解決返鄉精英群體的後顧之憂。栽好梧桐樹,吸引鳳凰來。營造“靠環境引人才,用服務留人才”的良好氛圍,制定人才、財稅等優惠政策,為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吸引更多的人才返鄉創業,推動鄉村振興全面發展升級,譜寫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人才振興是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核心靈魂,鄉村振興必須人才為先。人才是創新創業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穩固,才能築起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大廈,開啟鄉村振興新局面。

  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2

  鄉村振興戰略側重於從頂層設計角度為農村發展指明方向,意在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全面發展和整體提升。脫貧攻堅從致貧的因素出發,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扶貧措施,幫助每個貧困戶脫貧,側重於微觀政策。作為各級幹部,需要在實際工作中研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問題,重點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轉型曲”。圍繞精準扶貧,各級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戶的扶持政策,對保障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和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鄉村振興階段,各級幹部應在此基礎上擴大扶貧範圍,實現扶貧資金逐步向非貧困戶開放,激發農村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精準扶貧政策的民主監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實現其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堅持鄉村振興建設總目標與鄉村自身的特色結合,制定差別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鄉融合曲”。城大鄉小的格局凸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中城鄉何以融、如何融的雙面性。各級幹部在此項工作中要做到空間規劃有序,以距離城鎮中心和實住人口為參考,將鄉村進行特大鄉村、大鄉村、中等鄉村、小鄉村分類,採取城鄉融合歸類,實施壯大、合併、融入的指導策略,做到城鄉機理有別,對於承載獨特地域文化的建築及其它樣式給予保護,避免在拆建中導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術互補曲”。鄉村振興戰略與脫貧攻堅政策的有效銜接需要技術上的相互補充,各級幹部應將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的技術發展納入農業資訊化發展計劃,形成縱向相連、橫向相通的技術體系。鄉村振興方面,要加快鄉村地區的網路建設,引進資訊科技人才,透過大資料分析農業發展市場需求,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並鼓勵網際網路企業建立產銷銜接的農業服務平臺。脫貧攻堅方面,透過建檔立卡和扶貧開發資訊化建設,推進資訊進村入戶,完善精準扶貧資料庫,為建檔立卡戶精準退出提供資料支援和技術保障。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一個大課題,各級幹部要以產業發展為推動,以教育和醫療為保障,以環境改善和鄉村治理為基礎,打造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掉隊。

  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3

  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生活富裕為根本,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傾斜、公共服務在農村優先發展,推動人才下鄉、資金下鄉、技術下鄉。河南作為全國農業大省,實現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發揮我省“三農”優勢,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走出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抓住機遇,著力解決好鄉村發展中的諸多短板問題,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基礎設施是為農村各項事業發展及農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各種設施,作為農村公共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從總體上看,我國鄉村基礎設施依然薄弱,農田水利等生產性基礎設施普遍存在嚴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損壞嚴重等問題,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等生活性基礎設施極度缺乏,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飲水、電力、通訊、道路、網路等基礎設施質量差、標準低,重建設輕管護,難以適應鄉村振興的需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以此為抓手,加快建設和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基礎支撐。首先,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各級財政要給予大力傾斜支援,按照輕重緩急、逐步實施的原則,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經費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訂優惠政策,積極推進農村公益性基礎設施專案市場化融資,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開闢多元化融資渠道。其次,要結合鄉村振興規劃,統籌建設好鄉村道路、水電、網路、醫療、文化等基礎設施專案。要把農村飲水安全擺在優先位置,統籌規劃農村飲水工程和加強農村飲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證飲用水質量;要重點解決農村低電壓、“卡脖子”、重過載等用電方面的問題,加快電網改造升級和用電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農村電網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全面提升農村用電服務水平;要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在實現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時,繼續推動農村公路向家門口延伸,打通“最後一公里”;要儘快實現網際網路在農村的全覆蓋,提升農村地區網路服務質量,加快農村寬頻網路和第四代行動通訊網路覆蓋步伐,實施“光纖入戶”工程和數字鄉村戰略,推動現代資訊科技的應用和深度融合,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新動力。

  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長期以來,我們比較重視城市和工業的環境汙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農村和農業的環境問題,在思想重視程度、人財物投入力度、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制度建設等很多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當前,農村“髒亂差”的現象還很普遍,環境汙染相對比較嚴重,垃圾亂倒亂放、汙水橫流、廁所髒臭等現象沒有根本改觀,“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成為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農業生產中,農膜、農藥、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汙染嚴重,導致農產品重金屬含量和農藥殘留超標。一些地方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態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現象突出。

  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補齊農村生態環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沒有生態宜居的農村,就會失去對人才、產業等各種生產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農村環境頑症,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全面改善鄉村整體面貌和農民生活環境,保護好農村清新的田園風光、獨特的鄉土風情,打造綠水青山、空氣潔淨、環境優美、服務完善的美麗鄉村,讓美麗成為鄉村振興的靚麗底色。一是在做好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建設和完善農村各類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統、汙水處理設施、環保衛生廁所等,奠定農村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的硬體基礎。二是加快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農村清潔工程,普遍建立村級保潔員制度,建立衛生長效保潔機制,形成“戶分類、村收集、鄉(鎮)運輸、縣處理”的城鄉統籌垃圾處理模式。三是加強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深入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加速生物農藥、綠色飼料推廣運用,積極開展畜禽糞便還田、秸稈綜合利用、農膜回收處理等,全程無死角推進清潔生產和加強汙染防治,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四是加快特色鄉村建設,注重文化傳承,塑造鄉村風貌,建設鄉村田園綜合體、村落風景區,打造美麗小鎮、美麗村莊、美麗田園,讓鄉村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園和市民休閒養生養老的生態樂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目前,我國農村的中青年勞動力絕大部分都外出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留守農村的老人和婦女,以及來回奔波的農民工,他們多數缺乏文化知識和現代農業技能,靠體力和經驗進行農業生產,粗放經營,缺少科技含量。農村基層幹部隊伍也比較薄弱,存在人員嚴重不足、視野不寬、年齡老化、本領恐慌等問題,尤其是農技人員數量少,能力參差不齊,複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農民更多的是選擇到城市打工,不願回家務農,更加劇了鄉村勞動力和人才的匱乏。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實現鄉村人才的振興。要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農村人口迴流,透過人才流入促進農村發展,並創造條件鼓勵越來越多的各類人才參與鄉村建設,讓農村的產業、環境、機會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斷的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一要加大政策支援力度,用優惠政策引導農民工返鄉、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回鄉、城市的科技人員下鄉等,鼓勵他們到農村去創業,發展現代農業、鄉村休閒旅遊養老等產業。二要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特別是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文化能人等。三要創新鄉村人才引進使用機制,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人才到鄉村掛職兼職制度,建立城鄉、區域、校地之間人才培養合作交流機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員等定期服務鄉村機制。四要重視提高鄉村人口素質,加強鄉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就業培訓等,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4

  人才是社會幹事創業的第一資源。大學生則是人才當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學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質和能力還是值得信賴的。近年來,不少地方對於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很多農村地區,長年難以擺脫貧困。關鍵還是在於人才方面出了不少問題。近日,一篇名為《讓大學生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的文章更是旗幟鮮明表達了大學生應該不斷為鄉村振興助力,促進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

  很多貧困地區,貧窮和落後與人才的匱乏和短缺不無關係。貧困地區,受限於諸多的客觀條件,人才,特別是大學生難以在一些貧困的農村施展才能。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貧窮,導致對於很多鄉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沒有底氣和勇氣。對於大學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遠農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顯得人才過剩甚至飽和。這就是長期以來困擾很多偏遠農村發展的重要障礙。因此,加強人才工作,讓大學生不斷在鄉村振興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鄉村振興發展的問題。

  新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經濟發達的地區,之所以能夠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質量發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沒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質的大學生不斷助力當地發展,經濟想要實現突飛猛進難以為繼。因此,破解偏遠農村發展的瓶頸,就要不斷髮揮大學生的作用,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要積極打造可以讓大學生施展才能夠的事業平臺。很多農村地區,產業都比較落後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後,導致很多大學生即使去了很多農村也難以有所作為。很多大學生到了這些地方甚至有種被埋沒、甚至最終被荒廢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如果不解決,往往就會導致農村地區與城市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人才的匱乏問題必將長存。在一些農村地區,大學生來到這些地區,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農村地區人才的問題,還是要不斷髮展事業平臺,讓大學生來到農村不會覺得是“遊一遊”。

  大學生,是社會改革發展的財富,更是社會精英人才的重要組織部分。幹事創業,需要人才的不懈奮鬥,更是需要大學生不斷在幹事創業中不斷努力。鄉村振興,這是十九大國家的戰略部署,是保證廣大農村人民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關鍵。作為這一重大戰略的實施,就需要大學生的不斷助力,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5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重在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大學生在農村和鄉村振興浪潮中必然會有發展。無論是發展原始種植型農業,還是發展新型創新型農業,農村的人才嚴重缺失都是值得關注的重點。農村政府應創造條件,讓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回到農村,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對其落戶農村、發展農村給予政策支援、資金扶持;農村大學生回到農村發展比城市人才到農村發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們知道農村最需要什麼,也知道農村的真正問題,與村民溝通起來也更有親近感,更容易揚長避短,在鄉村振興中做出貢獻。

  為了農村和鄉村振興,重在真心實意地把有志於農村發展的大學生推到更有發展前途的崗位上,不能因為他們年輕,因為他們只能到農村,沒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熱一陣冷一陣,或者有小家子氣,害怕大學生走在自己前頭,影響了自己的仕途。

  善於從農村能人中發現和挖掘人才。農村大學生生於、長於農村,並在農村摸滾打爬了多年,對農村情況和農村需求瞭如指掌。加強對這些人進行定向培訓,並根據他們的發展及所作出的貢獻,為他們提供晉升、發展的更優通道,必然有助於鄉村振興加速提質,有助於他們在鄉村振興中不斷成長。

  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6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支援新型職業農民透過彈性學制參加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創新培訓機制,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引導符合條件的新型職業農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鼓勵各地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

  (二)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提高農村專業人才服務保障能力。推動人才管理職能部門簡政放權,保障和落實基層用人主體自主權。推行鄉村教師“縣管校聘”。實施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援計劃,繼續實施“三支一扶”、特崗教師計劃等,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支援地方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綜合利用教育培訓資源,靈活設定專業(方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鄉村振興培養專業化人才。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等。

  (三)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和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制度,保障其在職稱評定、工資福利、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權益。深入實施農業科研傑出人才計劃和傑出青年農業科學家專案。健全種業等領域科研人員以智慧財產權明晰為基礎、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技推廣融合發展機制,允許農技人員透過提供增值服務合理取酬。全面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

  (四)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援企業家、黨政幹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規劃師、建築師、律師、技能人才等,透過下鄉擔任志願者、投資興業、包村包專案、行醫辦學、捐資捐物、法律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研究制定管理辦法,允許符合要求的公職人員回鄉任職。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現代農業,培養造就新農民。加快制定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確政策邊界,保護好農民利益。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等群團組織的優勢和力量,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等積極作用,支援農村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鄉風文明建設、農村弱勢群體關愛等。實施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加強對下鄉組織和人員的管理服務,使之成為鄉村振興的建設性力量。

  (五)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建立自主培養與人才引進相結合,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實踐鍛鍊等多種方式並舉的人力資源開發機制。建立城鄉、區域、校地之間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機制。全面建立城市醫生教師、科技文化人員等定期服務鄉村機制。研究制定鼓勵城市專業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

  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7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拓寬視野、轉變思維,更好地抓黨建引領促鄉村振興,透過參觀多個美麗鄉村建設點、園林基地、採摘基地以及黨群服務中心,聽取了相關負責人對該村黨建引領、美麗鄉村、文明建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等工作的詳細介紹。對“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夯實基層黨建,鞏固振興基礎

  整合優勢資源,讓黨支部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者和命運共同體。選派街道優秀年輕幹部擔任黨建指導員,常駐基層支部指導各項工作開展。發揮黨小組長基石作用,選優配強中堅力量,構建更為穩固的組織框架和後備梯隊,培養一批懂基層、愛農村、愛農民的幹部隊伍。

  二、著力把脈定向,帶頭振興示範

  在鄉村振興建設中,黨員幹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行為準則,每個幹部在埋首案頭、山間挖土、走訪宣講之間自然交替,讓黨員幹部帶頭成為“鄉村振興”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成為服務群眾最有力的回應。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發振興活力

  做好“城鄉融合、以城帶鄉”文章,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態”等旅遊資源,開發自耕園藝、家庭自助廚房、網際網路銷售平臺等農業延伸特色服務,探索城鄉共享菜園建設模式,提升本地農副產品附加值。結合實際,建立黨員群眾講習所,講習內容涵蓋黨課、農業技術等各方面專題,大力培育有擔當、勤作為、懂技術的新型農民。成立新鄉賢委員會,推選堪擔表率、經驗豐富的村民擔任鄉賢,積極參與村民矛盾調解,構建村風淳樸、村民自治的和諧鄉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節約資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閒置土地及房屋資源,引導並規範村民發展農家樂、茶館、小超市等家庭經營,打造綠水青山的生態樣本。四、突出黨建引領,找準鄉村振興著入點

  打造服務型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建工作的總抓手,堅持加快鄉村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始終將加強黨建工作擺在首位,以農村黨組織為龍頭,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依託,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大力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建強組織作保障,抓好領導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提升新時代黨領導農村工作的水平。

  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8

  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在現代化程序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係、城鄉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要切實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

  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長期以來我國都是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發展政策,新時期我們實現了總體小康,但是要實現全面小康,就一定好抓好鄉村發展,要充分認識關鍵在少數這一重要觀點和論述,抓好鄉村振興工作不能“一條腿長”“一條腿短”,要藉助“五條腿”齊發力才能順利抵達全面小康的幸福“人民公社”。

  鄉村振興,核心要抓產業振興。發展現代農業,就要“固本強基”在結合我國農村實際的前提下,既要搞好平原地區的大機器生產作業,也要發揮“丘上林業,丘間塘,花田瓜谷果魚糧”的丘陵地區農業發展,要深度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讓農業產業走上產業發展之路,走“規模化、機械化、融合化、集體化、常規化、網路化、產業化”的發展路子,讓群眾在大發展中憑土地和勞動力享受農產品的紅利,提高群眾的積極性;適時建設一批高標準、成規模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和示範園區,引領農村產業發展,在農業生產中,打造匯聚生產、加工、服務和銷售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綜合體,逐步建立農產品的“直銷”路徑,讓群眾既掌握生產環節也掌控銷售環節,同時還明白市場需求環節,從而開展符合社會需求的農業生產活動。

  鄉村振興,關鍵要抓人才振興。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基礎。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鼓勵大批具有農技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深入基層、紮根基層、投入基層、奉獻基層,為農村一線發展注入專業技術血液;採取“授人以漁”的模式,利用夜間、午間農民空閒時間組織專家教授到農村開展巡迴培訓教學,著重以理論培訓、現場教學、問題簡答等方式豐富教學課程,全力破解部分農民文化水平不高的問題,尤其重視現場教學和案例講解,透過直觀的教學方式讓農民掌握種植技巧、領會發展思路、開闊行業眼見,大力培育新型化職業農民。

  鄉村振興,重點要抓文化振興。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要站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齊發展的角度,進一步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展現農村淳樸的風土人情,要善於挖掘農村最本質的道德情感、社會心理、風俗習慣、是非標準、行為方式、理想追求、家風家訓等民俗民風,要提高鄉村文化個體的綜合素質,著力加強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鄉風文明建設,讓鄉村意識形態引領農民思想道德建設和基層文化發展;鄉村文化發展起來了,就能實現第三產業與第一產業的融合,讓第二產業有了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讓農村更有看頭、更有想頭、更有奔頭。

  鄉村振興,基礎要抓生態振興。隨著現代農村發展,城鎮化規模不斷擴大,農村與城市的差別也在縮小,農村廢棄物隨處投放、垃圾不能及時清運和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問題也比較突出。長期以來農村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留給人們的第一印象,這是農村的先天優勢。實現鄉村振興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覺悟和認識,不斷宣傳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要在農村採取建立畜糞尿、生活垃圾、危害性垃圾分類處理的垃圾桶,對垃圾進行科學無害化處理,要把農村最美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儲存好、利用好、規劃好、發展好,要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長河中,把宜人、宜居、宜旅遊的良好生態環境保護好。

  鄉村振興,根本要抓組織振興。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問題始終是黨最關心、最關切的問題。鄉村振興發展還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強不強,基層黨員幹部工作能力行不行,直接關係到鄉村振興工作開展的好與壞。鄉村振興程序中,基層黨組織必須突出問題導向,著力破除積弊、夯實基層基礎,積極引導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創新工作方式,帶領群眾積極投身到農村產業發展程序中去,讓農村發展有帶頭人、有目標、有方向、有成效。

  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9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遵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努力做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對照十六屆五中全會對建設新農村的20字概括,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這次,有四句話不一樣。新的鄉村振興總要求,是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設定的新目標,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這是新的歷史背景下,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的必然要求,

  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是最終目標。始終關注農村人居環境,關注農民生活環境。以人民為中心,讓農民生活在美麗鄉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理念。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中“生態宜居”這一項,堅持遵循鄉村發展規律,紮實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這一重要內容。從關心廁所衛生,透過“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這樣的“小事”可以看出,隨著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人居環境的改變還有農民的幸福感越來越被重視。

  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0

  目前,鄉村振興熱遍及所有農村區域,各地政府熱情高漲。在基層扶貧過程中,透過觀察分析瞭解,我認為,在普遍的發展熱潮中尤其需要冷靜的理性思考:鄉村振興需要的是高質量的、持久的振興,不能搞不切實際、不顧長遠的無序開發;要克服只顧當前、不顧長遠的短視,立足本地實際,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擔當,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異化上求突破,在發展增收上謀出路。按照當前三洲的實際,必須突出抓好“三頭”:

  一.把握一個重頭:資源的保護和規劃

  在當前三洲的發展中,三洲的優勢在於自然資源,三洲的特色在於生態宜居。要實現鄉村振興和融入三洲建設,就一定要牢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農村的優勢資源挖掘併發揮出來,只有把農村的生態資源保護好,才會將其變成金山銀山。一要對農村生態系統進行修復、保護。過去,我們對一些地方的農業資源過度開發消耗,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系統,為此我們應開展河湖水系連通和農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農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舊危泥磚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後環境衛生整治,為廣大群眾營造整潔舒適的居住環境;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汙處理、廢棄農膜回收、病蟲害綠色防控等行動,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實施農村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三要抓好資源的利用規劃。針對鄉村資源要素的配置、土地開發利用、耕地保護及經濟、生態、社會的發展,制定好近期和遠期發展目標規劃,既突出功能統籌、產業融合,又強調生態文明和城鄉共融發展,做好人與自然、資源與生態、發展與環境的融合,增強規劃的可行性和長遠性,讓規劃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二.強化一個帶頭:幹部的引領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鄉村振興要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組織,要靠千千萬萬個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法寶就在於支部是核心,書記是帶頭人,村幹部是服務員。發揮村幹部模範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層組織主陣地。各基層組織要以抓好黨建為引領,建強班子、帶好隊伍,強化宣傳、善於引導,依法辦事、規範治理,整合資源、借力發展,進一步地摸門道、找竅門,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二是要爭當基層發展的“領頭雁”。作為村幹部,要想方設法幫群眾增收,讓群眾的錢包鼓起來,這樣才能透過發展來難題,凝聚人心。當前特別是要打好精準扶貧這場硬戰,村幹部作為“一線戰鬥員”、“一線指揮員”,必須守住自己的陣地,在推進脫貧攻堅中舉好旗、領好路,想方設法帶領村民發揮本村優勢,推進產業扶貧。三是要當好基層群眾的“貼心人”。作為村幹部,不僅要嚴格依法辦事、按規則辦事點才節,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於處理村務,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實事辦實,成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當家人。同時,要做到胸有情懷願擔當,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幫助群眾解決好最盼最難最怨的事情,及時疏導和化解矛盾糾紛,培育文明道德風尚。

  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1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要求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以此為主題對“三農”工作進行了部署。這是我們黨在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出發對“三農”工作做出的一個全新戰略部署,是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的新要求,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意義十分重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努力做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農村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由於歷史欠賬較多,再加上多種因素的制約,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比較突出,具體表現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農業基礎仍不穩固,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城鄉二元結構依然沒有破解,不少農村存在“空殼”、“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現象,等等。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既切中了當前鄉村發展的要害,也指明瞭新時代鄉村發展方向,是城鄉發展思路的戰略性轉變,為我們的工作指明瞭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這是站在全域性高度統籌城鄉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當前,農村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尤其突出。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現代化的發展不可能消滅農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農民都搬到城裡去,農民總體上應當就地城鎮化。我們的目標應是,雖有城鄉之別,而少城鄉之差。必須透過城鄉融合發展,把更多的公共資源配置到農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好脫貧攻堅戰,努力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民也能過上現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城市鄉村共生共榮,這才是切合實際地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之道。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三產融合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原則。在戰略實施上,要堅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為重點,以產業融合為紐帶,以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途徑,精心謀劃,穩步推進。在加大政策傾斜的同時,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啟用鄉村的資金資產資源,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有機銜接。要堅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加快建立有效的鄉村治理體系。要把各類人才引向農村,培養懂農村、愛農業、愛農民的工作隊伍,培育現代新型農民。要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下力氣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農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主體作用。

  作為一個涉農工作者,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就要認真學習領會中央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部署,把各項政策學懂弄透,在做實上下功夫,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實實在在的舉措,一個時間節點一個時間節點往前推進,以釘釘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實,為我省鄉村振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2

  從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大包乾”到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的建立,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歷經40年的不斷探索演進,已使農村的土地經營方式、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鉅變。其變化之快,變化程度之深,變化範圍之廣,既前無古人,更是世界罕見,不得不讓人感嘆,這也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農村的面貌、農業的生產方式和農民的生活均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經過40年的發展,我國的農村改革包含以下幾個階段:探索階段,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廢除人民公社體制,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鎮人民政府,發展鄉鎮企業,初步形成和基本確立了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鄉城互動階段,隨著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確立,開始啟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以搞活農村商品流通、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村民自治為重點,促進城鄉要素流動,農村改革繼續穩步推進。全面推進階段,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穩定與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推進鄉鎮企業體制創新,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改革得到進一步深化。城鄉統籌階段,健全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深化糧棉流通體制改革,建立農業支援保護制度,擴大農業對外開放,改革農村稅費制度,創新農村金融制度,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城鄉發展一體化制度,農村改革進入了城鄉統籌的新階段。全面深化階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圍繞抓關鍵補短板,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其他領域各項改革,注重改革的全域性性、系統性、協同性,著力深化農村體制機制創新。

  縱觀40年發展歷程,農村要發展必須有好的政策作支撐,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定然會給我國農村帶來天翻地覆的鉅變。

  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3

  “青年理想,青春活力,青年之文明,奮鬥之文明也,與境遇奮鬥,與時代奮鬥,與經驗奮鬥。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作為國家發展的棟樑,青年懷揣夢想,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責任。當今時代,青年應勇於奮鬥,助力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青年應樹立推動農村發展意識,助力鄉村振興。青年作為國家建設的後備軍,應將農村發展與人生價值結合,樹立推動農村發展的意識,為鄉村振興增光添彩。

  青年應發揮個人能力建設家鄉,助力鄉村振興。青年人思想活躍、具備創新意識,能為農村的發展帶來新鮮活力。近些年來,在政府的鼓勵和支援下,青年人紛紛選擇回鄉創業,依託家鄉自然環境、資源優勢發展民宿和特色產業,帶來了農村的新發展。青年知識儲備豐富,能力個性出眾,回到家鄉既能獲得足夠的資源支撐,完善發展空間,同時還能滿足鄉愁情懷,積極助力家鄉建設。鄉村產業振興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發揮地方優勢。首先要揚長避短,大力發展傳統優勢特色產業,運用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打造地方支柱產業。其次要根據本地的自然環境特點、資源、區位、勞動力等優勢進行“人物我有”的差異產業引進,將地方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經濟優勢。最後要充分挖掘地理標誌產品的價值,圍繞“地標”產品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經營,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民優品牌,以名品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青年應積極傳承優秀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應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注意對鄉村文化的保護,深入挖掘鄉村文化價值,將挖掘、保護和發展鄉村文化的理念融入產業的選擇和定位中。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傳統文化若是缺失繼承人,將導致民風、民俗退化,缺乏獨特性使鄉村發展淪為千篇一律而難有吸引力。青年作為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應當樹立推動農村發展的意識,發揮個人能力,積極傳承優秀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4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要始終堅持黨的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為根本目標,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檢查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扛起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堅定信心、勇於擔當。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只有實現鄉村振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

  在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脫貧攻堅工作增加了一道“附加題”,疫情發生後,上級領導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委領導幹部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各級領導幹部要用心做好考卷,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9個月過去了,時間得到了答案,在上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精準的打贏了疫情防控阻擊戰。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不是終點,而是鄉村振興的新起點。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興旺。當前,許多村幹部帶動著村民搞產業發展,而產業做強做大做成規模,要逐步實現農業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同時,注重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在抓典型示範上下功夫,結合各村實際情況、地理優勢,以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帶頭,穩定集體經濟來源。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現如今大量的農民離開農村,湧入城市,造成農村的勞動力缺乏,能夠帶領農民實施鄉村振興的人才非常缺乏。所有要注重培養、選拔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和後備力量,從大中專畢業生、農村優秀青年、復退軍人、致富帶頭能人中發展黨員、培養後備幹部和選拔村幹部,建立起數量穩定、政治素質好、懂經營、善管理、有一技之長的後備幹部隊伍,為鄉村振興打造一支強有力的後備力量。注重把外出務工的青年黨員、能人吸引回來,大力發展迴歸經濟帶動更多要素向農村聚集。要強化村民的集體意識,打好低收入群體返貧的阻擊戰,建立防返貧動態監測機制,建立鞏固脫貧成效長效機制。

  總之,鄉村振興需要我們新時代青年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揮灑汗水,並在實現鄉村振興之夢的道路上腳踏實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不僅讓貧窮的人過上小康生活,更要從思想上、精神上脫貧,讓全國貧困人口真正脫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