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年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5篇)
黃大年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5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黃大年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大年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
近期一個響亮的名字再次響徹在我們內心,他樸素,辛勤刻苦,衣著簡便,一生剩餘積蓄;他富有,兩袖清風,表裡如一,是無私的愛國者;他固執,執著科研,心無旁騖,一心只在實驗室;他豁達,淡泊名利,安貧樂道,一生的平凡鑄中國科研的偉大;對於家人的不理解,他說“忠孝難兩全,家國難兼顧”;談起老一輩科學家,他說“看到他,你會明白怎樣才能一生無悔,什麼才能稱之為中國脊樑。當你面臨同樣選取時,你是否會像他那樣,義無反顧?”是的,他義無反顧了,他就是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國家深探專項裝備研發專案首席科學家、國家863航空探測裝備主題專案首席科學家,他就是黃大年同志。
很多人評價他是“純粹的知識分子”,因為他“什麼職務也不要,就想為祖國做些事”,很多人評價他是“另類的科學家”,因為他對待科研只一句“我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
“不專則不能”“科研需要瘋子,需要拼命”“唯痴迷者成大業”――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用58年的人生證明了這些成功經驗。這兩天媒體的追憶中,他的一句話尤為令人動容:“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餘願足矣”。
堅守崗位,追求夢想、不知疲倦,爭分奪秒、唯恐落後,這是黃大年給人的印象。“把科研當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經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這就是黃大年的真實生活寫照,黃大年成就了祖國在科學技術上的多處“彎道超車”。7年間,黃大年和眾多科學家一齊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以前,錢學森回國時,一位美國海軍將領說,“一個錢學森抵得上海軍陸戰隊5個師的兵力”。7年前,黃大年歸國時,有外國媒體評價,“他的回國,讓某國當年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後退100海里”。但當我們驚歎那些科技英才的過人之處,羨慕他們成功的榮譽,感慨他們的神奇時,卻可能忽視他們身上的執著精神,無窮毅力。
如今世界多極化發展,發展迅速,科技競爭乃是一個國家、一支軍隊核心潛力的競爭,一旦落後,可就是國家潛力、軍隊實力的落後。這就要求科技人才務必有一股“拼命勁”,勇於爭第一。正所謂,“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則文必正,藝痴則技必良”。錢學森鍾情於導彈研究,終成為一代巨匠;宋文驄醉心於國防重器,終成為“殲-10之父”;黃大年痴迷於前沿攻關,終成為科技巨星。無數科技英才的事蹟證明,鍾情專一、埋頭苦幹的人,才有期望登上科技的峰巔。
中國要建設科技強國,不是一句口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離不開一大批像黃大年那樣的“科研瘋子”,離不開他們身上的“拼命勁”。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大批海外英才群眾回國,他們認為,“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憑著這樣的家國情懷,很多人甘心做“沉默的砥柱”,為中國創造了“兩彈一星”。這天,我們正走向民族復興,而民族復興的支撐在於科技振興,在於眾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興國。在黃大年心中,“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作為一箇中國人,國外的事業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國的強大。只有在祖國把同樣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滿足”。只有中國強大了,他們的內心才更為強大。正是擁有一顆“祖國高於一切”的初心,讓黃大年這樣的科學家隱忍克己、樸實包容,只講奉獻、不圖回報,不求名利。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不進則退。在科技興國的戰場上務必有“一招鮮”。這個“一招鮮”就是顛覆性技術,有它我們才有發言權。然而,“在科學的競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績都將立刻成為過去,一個真正的科學家總會有極其強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就是這種“不安全感”、這種“本領恐慌”,讓黃大年這樣的科學家,兀兀窮年、玩命工作,為國家和軍隊發明了核心技術,創造了科技戰場上的“一招鮮”,成為中國有利的武器。
“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這是完美的人生。很多科學家之所以成果豐厚,就在於以出世的態度做學問、搞研究,超然物外;以入世的態度愛國家、愛科學,殫精竭慮。黃大年就是這樣的人,“參加學術會議或講座,他能一口氣準備十幾頁的材料,但要讓他填報個評獎材料,半頁紙都寫不滿”。反之,名利心盛,耐不住寂寞,只看重科研資金,不聚焦科研攻關,就很難有大的成就。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個黃大年一樣的人燃燒自己、照亮未來,鑄就起了民族脊樑,中國的脊樑,每名科技工作者都應以“黃大年們”為榜樣,大力弘揚“冷板凳”精神,始終持續一股不回頭,拼命勁,在科技興國的偉大征程中書寫華美篇章,樹立高大形象。
黃大年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
黃大年,一個響亮的名字。他的回國,“讓某國當年航母演習後退100海里”。他的事蹟,讓人敬佩,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黃大年擁有一顆愛國之心,感恩之情,在祖國召喚的時候,他毅然放棄高薪豪宅回到祖國,服務國家。我們要學習他“熱愛祖國,心懷感恩,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中國人”的精神,因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一個懂得報恩的人才能有所成就。對於我們中華兒女來說,祖國就是我們的家,不論什麼時候,祖國都是我們堅強的後盾。對於我們勞動者來說,企業就是我們的家,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保障和舞臺。“不論它處在行業領先還是正經歷困難”,我們都要愛崗敬業,努力工作,為企業多做貢獻,風雨同行,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像黃大年回報祖國一樣,回報企業;像黃大年甘於奉獻一樣,為企業的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
作為一名普通工人,我們的工作也許不是那麼的前沿,不是那麼的“起眼”,我們每天都在和一線生產、和現場打交道。枯燥、無味、高溫、酷暑,這些都會影響我們的工作熱情,但是,這不能成為我們毫無作為的理由。在平凡的崗位上,國家的楷模,身邊的勞模,告訴我們“平凡的小事做好了同樣不平凡”。我們要學習黃大年“腳踏實地,堅守崗位,‘唯痴迷者成大業’的精神”,把一件事做好,做極致,就能成為一個領域裡的“行家裡手”。我們在“面對日常生產時能做到安全第一;操作成百上千個閥門能做到指令正確,不出差錯;對於制約生產的瓶頸,能做到小改小革,創新發展”,這些都是在為企業的發展加油助力,講奉獻才能做貢獻。貢獻無“大小”,為企業節約了一張紙,一度電;改善一項小技術,方便了工作,降低了成本;腳踏實地,勤懇工作,保質保量的完成本職工作,只要用心,只要肯付出,平凡的崗位一樣可以創出不凡的業績。
當前,我們的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生態文明和諧,百姓安居樂業”,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為‘我們是中國人’驕傲自豪,我們要熱愛我們的祖國;當前,我們的企業正在建設魅力山鋼,作為一名職工,我們唯有“擼起袖子加油幹,立足崗位做貢獻”才能為“魅力山鋼”建設中增磚添瓦;唯有腳踏實地、兢兢業業,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實現自身價值。
黃大年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對一名科技工作者而言,投身祖國科技創新的時代洪流,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是最大的使命擔當,也是最高的榮譽褒獎。
被人們稱為“拼命黃郎”的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以前說過:“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餘願足矣!”七年間,他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不少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斯人已逝,追思猶存。黃大年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身科研,譜寫了一首矢志創新的奮鬥之歌,樹起了一座勇攀高峰的精神豐碑。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撐。而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務必牢牢抓住創新這個“彎道超車”的關鍵,才能大踏步追趕科技潮流、搶佔時代先機。黃大年無時無刻不想著趕超前沿、不想著超越極限,他帶領科技團隊參照國際最高水平、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在地球探測科學領域奮起直追,取得了深部探測潛力到達國際一流水平等重要成果。“無限風光在險峰”,只要堅定信心、勇於登攀,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完全有潛力作出更多創新創造,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在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中大顯身手、贏得主動。
科技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科技競爭歷來就是時間和速度的賽跑,如果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一個真正的科學家總會有極其強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黃大年正是懷著這樣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緊迫感,恨不能一分鐘掰成八瓣兒用,把自己的生命發揮到極限。“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是他用創新實踐同時間賽跑的真實寫照,更是他追逐夢想的強大動力。有付出才有回報,敢拼搏方能立潮頭。黃大年把對祖國的摯愛、對科研的執著,濃縮在自己的人生書寫之中,激勵著人們繼續求索、接力奮鬥。
科技競爭比的是速度,拼的是智慧。5年大於50年,黃大年靠什麼讓我國深探專案從遠遠落後到比肩一流探求就裡,這與他的求實作風和科學方法密不可分。他運用系統思維安排科研攻關,既注重激發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又注重考核督察等機制保障,既突出重點專案攻堅,又兼顧配套技術支援,構成了系統整合、協同推進的工作方法;他秉持融合理念佈局,以交叉、融合的思路拓展作業面,在碰撞中尋求突破,在差異中做大增量,取得科研工作的“化學反應”“裂變反應”;他採取開放態度開展學術科研,深度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黃大年在工作中構成的一整套思路、策略、手段和方法,為怎樣創新、如何突破作出成功示範,積累了寶貴經驗。
馬克思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期望到達光輝的頂點。”黃大年志在創新、奮鬥不息,實現了自己“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理想抱負。創新永無止境,精神薪火相傳。黃大年的精神力量必將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探索前行,用創新追求書寫有價值的人生、成就有高度的夢想。
黃大年先進事蹟心得體會4
作為新時期的先進典型,廖俊波入黨25年,從學校教師到人民公僕,從基層幹部到主政一方,廖俊波以自己始終如一的言行,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堅守著共產黨員的精神高地。學習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蹟,就要求我必須要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用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必須要在內心深處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堅定立場,在有損黨的形象問題面前敢於鬥爭;必須要在中央和自治區通報的違紀違法案例中吸取教訓,不放鬆要求,不麻痺大意,不心存僥倖,老老實實、認認真真的按照黨規黨紀來約束自己的言行,為黨組織、為單位著想,更為家人、為自己著想,讓自己永遠生活在一個真正意義上自由空間。
強化宗旨意識,絕不放鬆要求
廖俊波同志對群眾有深厚感情,經常深入基層瞭解情況,傾聽群眾意見和訴求,為群眾做了很多好事、辦了很多實事、解了很多難事,他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公僕的深刻內涵,是新時期領導幹部執政為民的楷模。向廖俊波同志學習,就要求我始終像他那樣情為民所繫,不管自己身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不管自己是否經常直接與老百姓接觸,都一定不忘自己父母就是一個平凡的老百姓,自己原本從百姓中來,真正用一顆質樸之心對待百姓;始終像廖俊波那樣利為民所謀,時刻不忘百姓之苦,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解決好實際困難;始終能夠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不因百姓情急之下的非理性言語而變得態度強硬,而是耐心細緻的溝通說服,不因多次解釋以後還不能理解而變得態度煩躁,而是不厭其煩的細緻解說,不因百姓尋求幫助之事與本單位職能無關就一拒了之,而是積極的幫助其尋找解決之道,用真情和實績贏得百姓的信任。
提高履職本領,絕不踟躕不前
廖俊波同志工作過的政和縣是一個貧困地區,但是在他的帶領下連續三年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他本人也榮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他在用堅守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堅定為人民服務宗旨贏得人民群眾信賴的同時,更用實際工作成績發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向廖俊波同志學習,就要求我要像他那樣立足崗位、擔當負責,銳意進取、真抓實幹,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的幹出不平凡的實績。必須加強學習,向先進典型學,向身邊同事學,向專業書本學,進一步提高自身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理清工作頭緒,擺佈好各項工作任務,最大限度的做到用心盡心,不讓領導擔心操心;必須注重創新意識培養,不斷總結工作中的得失,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提高工作方法,不斷完善工作思路,努力推進各項工作再上新水平。
黃大年先進事蹟心得體會5
提起好友黃大年,同為海歸學者,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清華大學副校長、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有不捨,更有敬意,“大年是一個具有極其強烈的報國理想和報國衝動的人,他恨不得國家在軍工、在一些敏感的戰略學科晝夜間就趕上西方發達國家。我都能夠很深刻地感受到他這種迫切的心情,他是我所見過的對國家科學事業、對國家繁榮富強最衷心的科學家。”
長春光機所高光譜與輻射計量研究室黨支部書記、研究員張達說:“作為戰略科學家,黃大年教授以國家需求為己任,爭分奪秒,搶佔技術高地。他將身軀鋪架在我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的道路上,是新時期歸國留學人員科技報國的典範。”
“我要為黃老師手動點贊!”吉林大學校友、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駱文傑忍不住內心的激動,“黃老師始終精心守護著矢志報國的純粹之情,把個人的生命和所熱愛的科研事業、所熱愛的吉大母校、所熱愛的中華故土緊密相連,他的至誠至愛之心、至純至粹之情令人欽佩。我為母校吉林大學有這樣的老師感到驕傲和振奮!”
“他一生的追求,是我們畢生的夙願”
話語中透著傷感,卻帶著堅定,黃大年學生時期的輔導員、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原主任王平說:“大年所做的一切都永遠不會被忘記,他的理想和精神,包括他已經開創的事業都會後繼有人。在大年精神的激勵之下,我們國家的地球物理事業將得以繼承、繼續發展,而且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國家振興都將起到推動作用!在不久的將來,大年所做的工作就會結出碩果,這碩果也是他在九泉之下的安慰。”
事實恰是如此。在黃大年的母校,吉林大學黨委已經作出向優秀教師、吉林省特等勞動模範黃大年同志學習的決定。學校還集中開展了事跡巡迴宣講、主題徵文、主題黨(團)日學習、閱讀媒體專題報道等形式多樣的學習宣傳活動。吉林大學副校長孫友宏說:“黃大年為祖國奉獻終生的熾熱情懷,像一顆種子,播撒在無數人身邊;他勇於探索的科研精神,像一把火炬,傳遞在科研工作者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上;他為人師表、立德樹人的高尚情操,像一支蠟燭,照亮了青年學子的心。他一生的追求,將是我們所有人畢生的夙願。”
在黃大年的辦公室,本報記錄黃大年事蹟的長篇通訊《把一切獻給你我的祖國》就夾在留言板上。在失去了事業上的導師、生活中的摯友後,黃大年團隊的科研人員負重前行、更加勤奮地工作。黃大年科研團隊的核心成員、吉林大學地探學院教授於平說:“我們能做的,或者說是對黃老師在天之靈可以告慰的事就是繼承和發揚他的精神,把他未竟的事業繼續下去,這樣才能對黃老師有個交代,對國家有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