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號小學生心得體會(通用13篇)

神舟十三號小學生心得體會(通用13篇)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透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並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於經驗總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神舟十三號小學生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神舟十三號小學生心得體會 篇1

  載人航天是人類航天活動中系統最為複雜、難度、要求最嚴的系統工程。按照空間站建造任務規劃,今明兩年將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於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之後,空間站將進入到應用與發展階段。

  每次飛行任務都是一項“大工程”,背後凝聚著成千上萬人的心血智慧。為確保任務順利實施,各系統各單位全力備戰,以優異成績迎接未來。

  巴丹吉林沙漠深處,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內燈火通明,人影綽綽,工作人員穿行在飛船箭體與測試儀器之間,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業被形容為“千人一發箭”,任何環節都事關成敗,誰都不能掉以輕心。作為中國航天員進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一絲不苟的態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數十人的吊裝團隊協同執行任務,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錯,吊裝對接誤差更是小而又小。每個產品只允許一次吊裝落位成功,沒有重來的機會,不能有絲毫閃失。吊裝對接火箭,一圈數十個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對準連線。”基地工作人員石創峰承擔吊裝工作,為了做到既快又穩,他自創訓練方法,在吊鉤上繫著焊條,操作吊車從高空將其插入啤酒瓶口裡。練到最後,他和同事揮動笨重的吊車鐵臂,就像揮動自己的手臂一樣靈活自如。

  飛行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團隊把保護航天員生命安全作為底線,在神舟十三號發射、飛行、對接、停靠、返回等任務各階段,都準備了確保航天員安全的預案和舉措,還將首次啟用載人飛船應急救援任務模式,全力保證航天員安全往返天地間。

  只有真正瞭解載人航天工程的起點在哪裡、道路在哪裡,才能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

  神舟十三號小學生心得體會 篇2

  不僅是載人航天,嫦娥探月、天問探火、北斗導航等無不捷報頻傳。中國航天起步晚,起點低,為何還發展快、本領高?

  堅持黨的領導是“法寶”。每一次關鍵技術的突破、飛行試驗的成功、艱鉅任務的完成,無不凝聚著黨中央的決策和關懷,凝聚著黨組織和廣大航天系統黨員幹部職工的智慧和力量。中國航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背後,是黨中央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的決策部署,指引著航天事業前進的方向。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在北京隆重開幕。“建設航天強國”寫入十九大報告,中國航天事業又一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說,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發展載人航天事業,建造中國自己的空間站,是實現新時代航天夢的必經之路。

  據統計,在載人航天工程中,直接參與其中的研究所、單位多達上百家,配合單位多達上千家,涉及數十萬科研工作者。“實施載人航天這樣宏大的工程,沒有黨中央集中統攬,沒有全國大協作,是不可想象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棒接著一棒跑。在距離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40多公里的載人航天發射場,新一代航天人正接力開闢攬天征途。

  條件或許沒那麼苦了,航天精神卻是一脈相承。有人曾問兩度飛天的聶海勝和三度圓夢的景海鵬:“你們已經實現飛天夙願,未來還打算冒這麼大的風險嗎?”

  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景海鵬面對中外記者給了這樣一個“答案”:

  “我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當一次先鋒、再打一次勝仗,讓浩瀚太空再次見證一名航天戰士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無限忠誠!”

  “航天飛行是我們的事業,更是我們的生命,為了飛天夢想,只要祖國需要,我們隨時準備再上太空!”

  神舟十三號小學生心得體會 篇3

  當前,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機遇與挑戰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一方面,青年幹部必須要接好革命事業的“接力棒”,在黨的奮鬥史中提煉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奮進,要學做老黃牛,發揚不在乎得失的奉獻精神、兢兢業業的責任心,擔起新時代開創的重任。另一方面,要以“正青春”的奮鬥姿態和精神狀態,努力學習,增長本領,積極作為,答好青春“擔當之卷”,在民族復興這場“接力賽”中,跑出屬於青年一代的好成績。廣大科研工作者,應進一步弘揚航天精神,永攀科技高峰,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發揚“原得此生長報國”的愛國精神。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初期,許多功成名就、才華橫溢的科學家放棄國外優厚的條件,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許多研製工作者甘當無名英雄,隱姓埋名,默默奉獻,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部為祖國、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動人詩篇。新時代的科研人才要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堅定科技創新、服務國家的思想,將對事業的追求融入國家的需要,繼承前人愛國奉獻的傳統,以國家和民族需要為研究導向,在科學報國、科技強國的道路上,實現個人、事業、國家的完美融合。

  發揚“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奮鬥精神。在茫茫無際的戈壁荒原,在人煙稀少的深山峽谷,風餐露宿,不辭辛勞,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們克服了各種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他們運用有限的科研和試驗手段,依靠科學,頑強拼搏,發奮圖強,銳意創新,突破了一個個技術難關,取得了“兩彈一星”事業的偉大勝利。身處這個時代,我們無疑是幸運的,不論是生活環境還是科研條件,都遠比老一輩科學家不知要好多少。當代科研工作者以老一輩科學家為榜樣,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各自的領域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創造出新的成績。

  發揚“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團結精神。在研製“兩彈一星”的不凡歷程中,來自全國各地區、各部門成千上萬的科學技術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後勤保障人員團結協作、群策群力,匯成了向現代科技高峰進軍的浩浩蕩蕩的隊伍。他們用自己的輝煌業績,為中華民族文明創造史增添了光彩奪目的一頁。科學研究是一項複雜、艱鉅的群體勞動,在科研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直接影響著科研協作和科研計劃的完成。廣大科研工作者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協作意識、服務意識,盯緊共同的目標,在充分發揮各自特長的同時,做好相互配合。

  神舟十三號小學生心得體會 篇4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傑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遠平坦的。每個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要在挫折和困難中奮起。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別能戰鬥和特別能幹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

  團結就是力量,是治國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試想,一個集體,如果內部不團結,還出現分歧的話,那這個集體會強大嗎?不止這樣,一些有圖搞破壞的人,在這個時候大力進攻,那損失更是不堪設想。

  科學與人文並舉。從小,這一句老話就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迴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是,真正落實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認為,只要學會做人和文化知識就可以了,不用在學什麼科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身為祖國的“花朵”的我們,不但要做到科學與人文並舉,還要做到規範與個性共存!

  艱苦的條件錘鍊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有的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覺得世界上什麼都不是好的。於是,就自尋短見,恨離人世。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這美麗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點點的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環境中、在艱苦中、在困難中成長,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刻苦。讀書要用功,持之以恆地刻苦學習、鑽研,這才是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的表現。

  團結奮鬥培育了航天人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廣大航天工作者不論前方後方,不計名利得失,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大集體中,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保護集體,就應該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甘於奉賢,團結一心,共創輝煌。“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進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可以排除萬難,勇往向前,達到目標。大至世界全人類、國家,小至班集體、家庭,都要團結。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象徵。身為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科學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一個規範的學生,更是祖國的需求,是未來成就大事的人。科學與人文並舉,規範與個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學生的話語。

  神舟十三號小學生心得體會 篇5

  自古以來,人們對浩瀚的宇宙就充滿著遐想,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漸漸將探索的腳步邁向太空。但質疑的聲音也逐漸傳來:探索外太空是否是勞民傷財呢?

  時至今日,由於地球資源有限,世界上的航天強國紛紛將探索的腳步邁向外太空,而太空廣闊無垠,擁有豐富的空間資源,如高真空、太陽能、月球、微小行星等。

  此外,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gps導航系統便離不開航空事業的發展。近年來,航天技術在開發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資源以獲取、傳輸和轉發資訊方面取得了明顯成就,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訊衛星、遙感衛星的廣泛應用。

  另一方面,隨著軍用航天器的迅速發展,各種軍用衛星、載人航天器、彈道導彈與反彈道導彈等空間新式武器形成了一體化的太空戰場軍事系統,並將在聯合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而眾所周知,沒有穩固的國防,我們的幸福生活就難以保障。

  沒有今天的投入就不會有我們明天的。航天事業的進步會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航天科技的應用會對人類產生重大的影響,只有社會不斷的進步,科技的不斷髮展,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

  神舟十三號小學生心得體會 篇6

  奮戰戈壁沙漠,奉獻青春生命,衝破封鎖壟斷,打造大國重器。黨率領下的幾代軍人、科技工作者前赴後繼、不懈奮鬥,創造出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神舟系列飛船的發射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展現了中國人“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這些偉大成就體現出了黨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之精神,更激勵廣大黨員牢牢抓住戰略機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勇攀科技高峰,譜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篇章。聶榮臻、張愛萍、孫繼先、李旭閣、錢學森、孫家棟、王永志……一個個偉大的名字載入共和國的史冊。而我訪談的那位老軍人,也是這個光榮集體中的平凡而偉大的一員。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以走訪紅色故事當事人,聆聽他們當面的講述,也是學習歷史一種好方法。這些當事人是歷史的“活教材”。

  我們黨在百年奮鬥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在歷史學習教育中做到學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

  神舟十三號小學生心得體會 篇7

  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飛行,再到太空生活6個月之久,中國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將“手可摘星辰”從夢想變為了現實,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們的探索永無止境。

  今天看了神舟十三號的迴歸直播,我發現他的安全迴歸是經過了很多人的努力與配合,也說明了我國的科技發展越來越快,科技水平越來越高。我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也希望我的祖國越來越強,我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為祖國出一份力,盡一份心。

  神舟十三號小學生心得體會 篇8

  2022年4月16日09時56分,在十六日早早開始的直播中,無數滿懷激動的中華兒女共同期待著英雄歸來的一刻,直播觀看人數不斷增長,彈幕上不斷滾動著“英雄們,歡迎回家!”,這一切無不令人動容,觀看直播影片的我也不禁紅了眼眶。

  “感覺非常良好!”“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我實現了飛天夢想,可以自豪地向祖國報到!”隨著三名航天員被牽引出倉,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勝利的笑顏,也輕鬆的吐露著自己的心情,這份在經歷艱難之後的淡然和樂觀,充分展現了中國航天人的精氣神。半年前,送你們出征的畫面歷歷在目,如今,贏你們凱旋,也為你們感到無比驕傲。

  最後,我想用微博熱搜#歡迎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回地球#的一段導語來結尾——

  太空出差六個月,遠征星辰大海,謝謝你們帶來的‘宇宙級浪漫’和‘世界級驚豔’。摘星星的英雄,歡迎回家!

  神舟十三號小學生心得體會 篇9

  今天是2022年4月16日,是一個平凡又不平凡的日子,是一個值得中國人自豪的日子,因為就在今天,離開我們183天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就將回到祖國的懷抱了!

  我和哥哥一大早就守在電視機前,懷著無比激動與好奇的心情,和全國人民一起迎接宇航員們的歸來。當返回艙出現在螢幕上時,我的心也跟著顫動起來,我目睹著紅白相間的降落傘緩緩開啟,它帶著雞蛋似的返回艙在湛藍的天空中悠悠降落,美麗又神聖。當返回艙離地面越來越近,我的心也慢慢提到了嗓子眼,9時56分,返回艙穩穩地落在地面,靜靜站立在祖國的土地上。“成功了!成功了!”我和哥哥不約而同的歡呼起來。與此同時,電視機裡也傳來現場人員雷鳴般的掌聲與歡呼聲。

  歷經整整半年,183天,太空“出差”的三人組順利凱旋,平安降落在內蒙古東風著陸場,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創下了中國航天員連續在軌飛行時長新紀錄。當看到葉光富叔叔出艙後俏皮的對著鏡頭比了一個“心”時,眼裡帶著激動淚花的我不禁笑出了聲,此刻,我只想大聲的喊:“致敬英雄!歡迎回家!祝願祖國越來越強大!”

  神舟十三號小學生心得體會 篇10

  秋濃如酒時一飛沖天,春暖花開時載譽歸來

  2022年4月16日9時56分,在太空遨遊半年的神舟十三號飛船在東風著陸場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安全順利出倉,重回地球的懷抱。

  當我看到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鏡頭前甜美微笑、開心揮手的王亞平,笑著送給紅裙相迎的女兒“星星”,我的內心激動不已,這是對女兒的承諾,更是對祖國人民的承諾。

  透過觀看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直播,我體會到,中國的航天事業從艱難起步到艱辛跋涉再到取得輝煌業績,在浩瀚太空中留下中國身影,為人類科學事業貢獻中國力量,在人類航天史上留下中國精神。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要努力學好科學知識,並善於運用科學知識,將偉大的航天精神轉化為我們學習的內驅力,握好祖國科學發展的接力棒,承擔我們的使命,為祖國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

  科技興國,航天築夢,力學小學此次組織觀看神舟十三號返航直播活動,不僅在小米粒心中播撒下了太空夢想的種子,也點燃了科技夢,願祖國生生不息,偉大富強。

  神舟十三號小學生心得體會 篇11

  “最牛出差組”回來了

  看著三位宇航員被緩緩抬出船艙的一刻,看著她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聽著他們說出身體狀態“感覺良好”的話語,我的內心激動萬分,眼淚都跟著出來了。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們在太空生活的不易,也懂得這次圓滿完成任務後所有科研人員的大力支援與各行各業人們為此付出的努力。

  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阿姨給我印象最深。我聽過她朗讀的《激流》,“我無論在什麼地方總看見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盪,在創造它自己的道路,透過亂山碎石中間。”這股生活的激流跟隨航天員的腳步,匯入了星辰大海。此次“太空出差”,她成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星海征途背後是一次次拼搏、突破自我。作為一名巾幗不讓鬚眉的航天員,她爭分奪秒的學習,超負荷的一日復一日的體能訓練,付出了自己最大的誠意與意志力,雖然她陪女兒的時間不多,但她用“摘星星”的方式給了女兒最好的教育。透過兩次天宮課堂,許多孩子和我透過王亞平阿姨的目光看見了宇宙的光芒,相信也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點亮了屬於自己的航天夢。

  神舟十三號小學生心得體會 篇12

  從新中國建設之初,祖祖輩輩中國人就在為發展祖國航天事業而奮鬥。

  翟志剛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談到:“我對祖國航天事業的熱愛永遠不變。”他也用自己的行為詮釋了這句話背後的意義。作為航天“老將”,他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每一次挑戰,無論是十四年前的神舟七號任務,還是剛剛圓滿成功的神舟十三號任務。這種積極樂觀、鎮定自若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王亞平,她是進駐中國空間站的首位女飛行員,也是三次“天宮課堂”的主講老師。在本次出征前,她曾向自己的女兒承諾,會帶一顆星星迴家。而事實上,為祖國航天事業而英勇奮鬥的她,自己就是中華民族航天史中一顆耀眼的星星。

  還有葉光富,雖然是三位航天員中最年輕的一位,此前也沒有執行過飛行任務,但他在出徵前就表示“對完成這次任務充滿信心”。正是這種對自己的堅定信心,以及十一年如一日為夢想付出的汗與淚,才讓我們看到了今日這位可親可愛的航天英雄。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想,我們應當學習中國航天人積極進取、追求卓越、堅定夢想併為之奮鬥的精神,在長大成人之後也像他們一樣,為祖國的發展建設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神舟十三號小學生心得體會 篇13

  “神舟十三號飛船上的航天員即將返航啦!”一直關注著神舟十三號的我得知這個訊息之後,興奮極了。4月16日上午,我和媽媽早早守候在電視螢幕前,等待著飛船返回艙回到地面。

  9時57分許,返回艙成功著陸,屏息凝視,看著搜救隊伍和醫監醫保人員迅速集結趕往著陸點,按照既定程式對航天員進行狀態檢查,當聽到三位航天員在艙內向祖國報告“感覺良好”時,我和媽媽的內心都無比激動。在所有工作人員的協助下,三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依次安全順利出艙,看到他們的滿面笑容,看到他們熱情地揮手致意,我們禁不住吶喊和鼓掌。神舟十三號乘組,你們辛苦了,向你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恭喜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順利返回地球!‘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當聽到王亞平阿姨說出這句話,我頓時淚流滿面。航天員王亞平,你真了不起!你是一個了不起的媽媽,你是山東的驕傲,是航天人的驕傲。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深知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祖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各項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都需要我們每個人貢獻自己的力量。相信我們會全力以赴!祝福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越來越強大,永遠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