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精選28篇)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精選28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

  10月15日—17日,臨沭縣小學數學優質課評比在我校舉行。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短短的三天裡,我們除了按規定認真上課,其餘的時間都在認真聽課,每天至少聽三節課。參賽的老師的課堂教學風格各有千秋,都浸潤著濃濃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實、樸實、紮實、生活化的數學課堂都是各位執教教師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現,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

  一、課堂上數學味更濃了

  一是匯入環節,老師們設計的情境各有特色,有的開門見山,有的直觀、形象,有的生動有趣,有的巧設鋪墊,每一節課的情境創設都讓我們品出了數學獨有的味道。

  二是重視數學語言表達,教師語言簡潔精練,同時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學生彙報表達觀點或是總結數學概念時引導規範學生的數學語言。

  二、學習方式更適合於學生

  表現在課堂教學教師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關注的是全體學生,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

  另外,根據中高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年齡特點,讓自學回歸課堂。許多老師針對教學的內容引導學生自學,不僅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教師無需滿堂講,教的輕鬆,學得愉快,效果好。

  (三)小組合作有成效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恰當的使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需要討論交流時,教師組織同桌或是小組的學生一起合作學習,在彙報展示中學生的精彩發言和教師適時的引導與總結評價更體現了這一形式的高效。

  (四)多媒體的使用恰到好處

  我們都知道,數學課堂上運用課件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節省時間,二是直觀形象展示給學生。看到老師們精心設計的課件,每一環節的畫面、文字排版、動畫變換,不僅製作水平高,而且使用效果好,真正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

  反思自己的教學,今後要從以下方面努力

  1、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深研教材,領會課標要求,明確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針對教學的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從匯入到探究活動到鞏固練習以及達標測試,精心設計每一環節的教學,合理分配各環節教學時間,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該放手時要放手,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錘鍊教學語言,提高教學機智

  班額大,學生存在很大差異,為照顧後進生,提高教學質量,教學中往往講的過多,語言不簡練,對學生的表現不能很好的進行引導和評價。今後教學中多向優秀教師學習,採用合適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和自學能力,有效地組織學生的探究活動,評價方式多樣。

  聽課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從講課老師身上汲取優點,找出自身的不足與差距,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2

  在雙語實驗小學參加了全市小學數學優質課評選的聽課活動,我看到參賽的每一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詮釋著數學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課堂都沒有太多“精彩”的情境創設和“轟轟烈烈”的合作學習等外在形式,沒有熱鬧,卻很在教學中她們都能較好的把握教材,簡約有度處理教學內容,突出了重、難點,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深入的引導學生思考,精煉高效的鞏固練習。在她們簡簡單單的教學中達到了高效學習。俗話說:十年磨一劍,在他們成功課堂的背後,一定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給了我很大的收穫。

  一、課堂的追求是什麼?幾位老師給出了答案:實效。新課程實施至今已有年頭了。大家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也有了一些質的轉變。這幾位老師的課有實效。這也給了數學課堂一些思考。我們的數學課堂,需要提升的更多的是什麼?其實是教師自身的數學素養和內涵。一個人美是由內而外的,數學課的美也應是這樣。

  幾堂課都從學生身邊的數學匯入學習,學生喜歡的文藝節目、體育運動等,透過讓學生分析資料確定什麼樣的統計圖,進一步觀察發現資訊,探討出存在的問題並找到解決的方法。

  二、怎樣的數學課有味?深度。數學具有知識的抽象性、邏輯的嚴謹性等特徵。那麼,真正意義上的數學課就必然是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的。每一個數學問題、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如果學生都齊刷刷地舉手了,我們是不是應該高興呢?如果是這樣,表明了什麼問題?目標定位有問題。為什麼會有問題?有沒有正確把握學生的認知起點?如果沒有充分地預設學生,又怎麼可能讓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獲得不同的體驗呢?可喜的是,幾位老師都設計了具有挑戰性的教學環節,這樣的設計,給學生強烈的衝擊,充分刺激學生,產生認知衝突,激發學習動機。這樣的學習,不是教師強給的,是學生髮自內心的迫切需求,是透過自己的努力勞動,終於茅塞頓開,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完全被數學世界的精彩所迷住。這樣的經歷,對學生而言是真實而深刻的。

  透過今天的聽課我反思到我在教學中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做到:求真務實,踏實工作,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內涵,提高自己的素養,上出精彩的每一課。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3

  一年之際在於春,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又是充滿希望的季節,在學校領導的安排下我觀摩了第二學段的數學優質課大賽。這對於新踏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說的確是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我也格外的重視,每一堂課都認真聽取,並且認真做筆記。每一堂課都讓我受益匪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突出《課標》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幾乎每一堂課都打破了傳統教師“滿堂灌”的現象,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整堂課教師只是引導,讓學生自己探索其中的奧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比如丁璽老師的《分數加減法》先就是讓學生髮現其中的數學資訊,再提出問題,最後學生解決問題並且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整個過程老師只是簡單的引導,話語不多但是學生卻能根據老師的提示深入學習,並且完全掌握知識。這不正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嗎?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打破了傳統教學書本、粉筆的束縛。多媒體的運用不僅讓教學更直觀,同時也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其場景肯定比教師單純的描述要強很多倍。比如在《折現統計圖》教學的引入部分三位老師不約而同的展示了非典的場景,雖然各自的切入點不同但是都反饋了同一個資訊: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非典,讓孩子們深切體會到了民族的強大。同時也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三、教師素質好,駕馭課堂的能力強

  都說小學教師是“萬精油”,透過這次賽課我總算深刻的體驗到這一點。在課堂上他們一會是老師,一會又如朋友,不時的變換自己的角色,但是卻將孩子們玩轉的不亦樂乎,學習的積極性也一次次的高漲。他們不僅應變能力強,而且教師基本功也相當的深厚,普通話、三筆字全都不在話下。

  在階梯教室上課,不光環境改變了,而且有很多前來聽課的老師,學生難免緊張,老師們個個出奇招,運用不同的方法打消同學們的緊張情緒,有的聊天,有的做遊戲,有的講故事讓學生們完全忘記了課堂之中。

  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本次賽課大賽中還是難免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一、出現了知識性的錯誤

  比如有位老師在作業中設計的判斷題,如果能夠改成xxx運用了簡便計算那麼他所列舉的就正確了,但是卻由於疏忽而導致了知識性的錯誤;還比如有位教師讓同學展示的條形統計圖本來應該是塗7格半,卻塗成6格半,但是老師卻沒有發現反而認可了他的做法總之,由於疏忽出錯的地方還是存在的。

  二、時間沒有把握好

  本次賽課有9為老師但是至少有一半的老師都超時,可見在時間的把握上還是存在問題的,不過這也不能全怪他們,問題是多方面的。

  透過觀摩本次賽課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需要改進的方向,同時我也深刻認識到教學確實是一本永遠研究不透的書,以它的不變應萬變就看自己是怎麼駕馭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也會不斷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也能步入優勝者的行列。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5月14日,我有幸參加了XX區小學數學優質課觀摩活動。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為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讓我有一個學習與提高數學教學專業素質的機會。現在我把聽課後的心得體會向老師們作一個彙報。

  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裡,觀摩了7位教師的課。主要採用兩人同上一節課的形式,充分展示了他們不同的課堂教學思路。所執教的四個課題分別是《認識周長》、《萬以上數的認識》、《圓的認識》和《同一平面內兩直線的位置關係》。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也為我下一步的發展指明瞭方向。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

  1、注重情境創設,激發學習新知識的慾望。

  張付萍老師執教的《萬以上數的認識》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學生喜聞樂見、感興趣的直觀實物數豆子、奧運會主場鳥巢、文字說明等有效情景,很好地為教學服務。整堂課結構嚴謹、過渡自然,尊重學生,讓學生親身經歷猜想、驗證的過程,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並愉快自覺地融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2、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和交流機會,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王濤老師執教《認識周長》,透過讓學生“剪一剪、指一摸一摸,說一說、描一描”等環節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機會和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而理解周長的含義。

  索娜和顧小靜老師執教的《圓的認識》,透過讓學生剪園、折園、畫圓等環節,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體現了“做中學,學中玩”,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實踐活動,不但讓學生在做中、玩中愉快地學習,還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3、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促進發展。

  掌握知識是發展情感,態度與能力的基礎。索娜老師執教的《園的認識》時,讓學生自主探究的圓的有關知識。學生可以大膽地去嘗試各種方法,從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從而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這節課,為學生設計了豐富的學習活動,並運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探索知識創設情境,為學生運用知識創造條件,學生在觀察、思考、交流、活動中探索新知識,感受數學的作用,經歷了探討的過程。另外教師激勵性的評價也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

  從教學素材來說,很多內容是與生活緊密相關,甚至是直接從生活中得到的,把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一個學生研究的問題放到了課堂上,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討論,豐富相關的知識,非常順利地解決了問題。

  從教學風格上說,可以說是精彩紛呈,例如王濤老師的課講的非常的風趣,聽的學生和老師都感到非常的有趣,非常的輕鬆,而在輕鬆的同時又不得不佩服老師教學水平的精湛,教學設計的精巧。從索娜、趙媛美、由寶英老師的課中我學到了:

  1、嚴謹的數學課堂用語;

  2、靈活處理課堂教學的手段;

  3、紮實的數學教學基本功。

  作為一線的老師不僅僅要認真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還要在這個“好”字上下功夫,怎樣才能上好課,怎樣才能上出讓學生喜歡的課?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要多琢磨,要多學習,要走出自我這個狹窄的區域,走到藍藍的天空下面,那麼我們所看到的必然是明媚的藍天!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5

  數學優質課比賽於5月在遷安舉行,我有幸參加了聽課活動。一天的活動,留給我深深的思考。

  這幾位教師的課都很精彩,授課過程中都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自主探究,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組內交流、彙報展示等活動的開展,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轉變。下面具體談幾點自己的感受。

  1、課堂多了一些理性,情境的創設多了數學的味道,呈現出追樸實、講求實效的風格。教材被重視起來,真正做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本次所聽的幾節優質課,教材基本上都是冀教版版教材,注意情境圖的應用創設情境。之前聽過的課老師也用情境圖,但沒真正起到作用,還常常被情境圖所拖累。比如我縣三小的侯江霞老師,沒有直接採用書上兒子和媽媽說年齡的情境圖,而是透過遊戲引入後和學生比年齡,引出學生8歲,老師34歲這兩個數學資訊,讓學生根據這兩個資訊提問題。學生興趣高漲,並且學生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絡。課上學生的回答也非常開放,感覺就像是在上語文課,本次優質課上老師都引導學生根據圖中所提供的資訊提和數學有關的數學問題,使課堂更講求實效。

  2、讓數學回歸生活。數學的產生來源於生活實踐,數學的教學同樣離不開生活實際。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是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聯絡生活實際,從生活中採擷數學例項,在生活中提煉數學知識,為課堂教學服務。《找規律》一課從猜下一朵是什麼花開始引入使學生了解到規律在生活中很重要,而且隨處可見。然後在為六一佈置教室這項實際活動中進行找規律的學習,將數學回歸於學生生活中,不但激發學生興趣,也讓學生感到數學在生活中有了用武之地。

  3、教師們精神飽滿,充滿自信,親切大方。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孩子們的情緒,也影響整個課堂的氣氛,這幾位老師都注意到了這一點。老師們面帶微笑,親切的稱學生“孩子”,並時刻注意學生的情緒,適時表揚,不斷鼓勵,使學生快樂學習。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6

  這兩天觀看了全國小學數學優質課的相關影片,任課老師講的十分精彩,讓我感到收穫很大。不僅領略了幾位教師出類拔萃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從中感受到小學數學課堂的靈活多變。下面就從一下幾點談談本人這幾節課感受最為深刻的地方。

  一、紮實的教學功底,靈活的駕馭課堂

  我感受最深的是選手們基本功都很紮實,組織調控課堂的能力都很強,理論水平較高。每一位教師的課都是實實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課堂追求花樣,華而不實。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堅持不懈積累經驗。

  二、重情境的創設,巧妙的引入新課

  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採取不同的方式創設情境教學,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學生在較為親切自然的情境學習,興趣很濃。如第一節《小數的意義》,教師透過自我介紹,如:身高1.75米,體重64.5公斤,視力:4.2,4.6.體現了小數和整數的區別及小數的意義;情境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鮮活起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考,既有效也具有合理性。在教學複式折線統計圖時,老師以學校要舉行一分鐘跳繩比賽,我們五年級選哪個老師參加比賽?這一問題切入,情境的創設既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使數學與生活緊密的聯絡起來。

  三、 關注學生的情感,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幾位老師都能讓學生獨立的去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稍複雜的問題,都讓學生透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如:在學習關於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老師先讓學生提出猜想,然後分組進行驗證,最後彙報交流,學生採取各種方式驗證了猜想,得出了最後的計算公式。對於學生的難點問題,對於學生的難點問題,老師耐心的去啟發引導,突出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學理念。

  四、教學課件製作巧妙,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在學習23×12時,老師巧妙的藉助方格圖,讓學生透過各種方法理解了23×12的算理,突破了難點。既形象又生動,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得牢固掌握。

  五、例題設計精巧,激發學生興趣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時,師生在學習完本節的知識點後,透過一個小遊戲,仿照0.5的介紹方式,讓學生題別的小數:0.80,0.425等做自我介紹,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在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整個練習過程設計,由易到難,螺旋上升,學生熱情高漲。尤其是火眼金睛辯對錯:讓學生髮現問題,並讓學生說說錯在哪些地方,改正錯誤,加深了對難點的理解。

  五、注重學習小組的作用,發揮集體的力量

  討論交流的主體是學習小組。合作交流是數學重要的學習方式,透過小組的合作,討論,交流,發現規律,得到結論。老師對學生彙報進行彙總或評價訂正,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六、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

  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在這聽的這幾節課中,每一位教師都能對學生的來回答做出積極的評價,尤其是學習關於平行四邊形面積這一問題的解決策略,老師親切和藹的教態、抑揚頓挫的語調、給孩子們積極向上的鼓勵,使整節課都充滿著活力。

  透過這次學習,我深切的體會到新課程下的數學課堂更應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戰性,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啟用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不斷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和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善於發現。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地學習、積累,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7

  XX年9月17日-21日,我與同事王豔有幸觀摩了山東省小學數學優質課的展評活動,透過觀摩來自山東省各地市的三十多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使我大開眼界,他們的每堂課都浸潤著濃濃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樸實、生活化的數學課堂使我受益匪淺。課上老師們先進的教學理念,新穎獨特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迪。

  讓我感觸極深的是來自德州市夏津勝利希望小學的劉淑英老師,她的講課風格極其利落、乾脆。這節課是在學習了分數乘整數、約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開始先以問題匯入,透過小強拖地的具體情境引出分數乘整數。既複習了上節課的知識,有提高了學生的口算能力。在探究新知環節,在探究新知這一個環節,教師設計比較合理,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安排緊密。首先解決第一個問題:2小時織圍巾多少米?學生已經在上節課學會了分數乘整數,很容易的列出算式,接著問,1/4×2的意義,在這老師引導學生說出了三種意義,分別是2個1/4,1/4的2倍和根據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在這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所學習的知識進行了綜合。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第二、三個問題1/4 ×1/2、1/4×2/3意義,這樣減緩了學習的坡度,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在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積極動手實踐,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探究新知。得出結論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學完第一個大的環節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後,緊接著進行了對應練習,目標清晰、明確。

  還有一位老師也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是來自菏澤市牡丹區第一小學的李青老師,她講課的題目是《用數對確定位置》,在開始匯入的時候,她給同學們播放了一段《走進軍營》的短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利用方隊提出問題:怎樣能準確地確定小強的位置呢?直接匯入新課。利用學生在課堂上動態生成的資源而開展教學的,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對比中自然而然地歸納出“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可謂是水到渠成。緊接著,以遊戲的方式,引導學生有層次對自己的座位進行描述,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遊戲中練習並鞏固新知,感受數學在生活中作用。透過用方格代替人物,把具體轉化為抽象,重新讓學生確定第一行和第一列,體現出數學的概括性和實用性。最後,數學聯絡實際生活,舉例經線和緯線在地球儀上的作用,讓學生實實在在的體驗數對的作用。全課以一個猜謎遊戲結束。整節課都是在一個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的,學生在玩中學習了新知,運用了新知,練習和鞏固了新知。

  我會以這次活動作為一個新的起點,總結自己的不足,借鑑優秀的經驗,不斷學習和研究課堂教學方法,爭取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長成為一名優秀教師。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8

  我是一個農村小學的教師,今年9月24日至27日,我有幸參加在風景如畫的遵義市行政中心舉行的貴州省第二十五屆小學數學學科優質課觀摩評比活動。看到參賽的每一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詮釋著數學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置身於會場中,傾聽著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領略著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著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著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最佳化的思考,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源於生活,體現於生活。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調整學習的方向,是關鍵時刻予以適當的點拔的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編材。如畢節市實驗小學王剛老師講《排隊等候問題》用課件出示日常生活中學生接水的問題,讓學生找出其中的數學資訊,然後根據這些資訊提問題並解答。這些都是與生活貼近的知識,學生聽起來親近,求知慾就強,要突破的願望就強,做起題來積極性高,也體現出教學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而這些正是這群聽課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使學生感到數學問題新穎親近變得摸得著,看得見,易於接受,從而激發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要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更好的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較高的培養,也實現了“生活經驗數學化。”

  2、在這些優質課中,體現生本教育,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課上,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比如:畢節地區赫章縣白果鎮中心小學張瑜老師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憑藉個人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及獨有的人格魅力駕馭著課堂,引導學生在摸一摸、比一比、畫一畫、

  塗一塗、擺一擺等數學活動中直觀感知、主動參與、探索實踐、自主建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輕鬆地學會了知識。另外,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給了學生一種集體榮譽感。

  3、精彩的導課非常重要。參賽的教師幾乎都精心設計了課堂匯入,有的以小遊戲等活動匯入新課。有的以談話的形式匯入,其中兩個教師的課堂匯入我認為比較好。興義市紅星路小學桂燕老師講《數字編碼》用自己的xxxxxxxxx號碼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恰如其分引入用數字編碼問題。威寧縣呂文選老師講《口算乘法》時,要求學生在本子上寫一個數,再用這個數×2×4÷這個數+5,老師知道你們的答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自己組織的教學活動中。好的導課可以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的向師性更強,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4、教師評價要及時到位並且多方位。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讚揚和鼓勵不斷,如“你真細心” “你真善於觀察”“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裡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於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5、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每一節課都透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識更直觀,更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6、從本次活動中,我也看到了農村小學和城市小學硬體及軟體上的一些差距,感到了自身知識的更新不足,特別是多媒體教學。

  總之在這次優質課觀摩活動中,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學習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觀摩課已經結束,可是重慶市郭麗老師的那幾句話:蹲下來,把握教學的啟點;慢下來,關注學習的過程;靜下來,聆聽花開的聲音!以及那首教師版的《心太軟》時常提醒著我,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沒長大的孩子。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這些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9

  資源在百度百科的解釋是:一國或一定地區內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稱。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前者如陽光、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後者包括人力資源、資訊資源以及經過勞動創造的各種物質財富。

  對情景資源的充分利用

  案例一 在二年級《數學廣角》中出現兩件上衣和兩件下裝搭配,教師只是把做好的圖片貼到黑板上,在學生彙報搭配方法時,圖片一動不動。其實這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學會有序思考,即先確定一件上衣(或下裝),再分別和下裝(上衣)搭配。在學生彙報前已經對學具進行了充分的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答案。在此,如果能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同時提升活動經驗。並用連線的方法來展示搭配的先後次序,對現象背後的本質進行分析,給操作插上思維的翅膀。給學生以啟發,體現數學的價值。這樣,對本節課重難點的突破將起到促進作用。

  案例二 在三年級《數學廣角》的匯入時:教師出示要求:用不、怕、辣三個字加上不同的標點符號、打亂順序來寫,看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後在課件上出示幾種不同寫法。師點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數學廣角》。如果改為:教師出示要求:用不、怕、辣三個字打亂順序來說,你想怎樣說?究竟有幾種不同的方法?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課題《數學廣角》。這樣的話,學生對本節課的要求更為清楚,明白要研究的是搭配方法,目標明確。

  案例三 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匯入中,教師以小猴子過生日匯入,問:大家喜歡過生日嗎?為什麼喜歡過生日?學生說因為有:蛋糕、驚喜、禮物等。可是對三年級學生而言,這樣的提問環節又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什麼作用?難道僅僅就停留在調動學生課堂氣氛的表面嗎?

  對生成資源的深度挖掘

  在課堂上由於學生個性、智力發展的不同,常會有一些錯誤或精彩的資源出現,教師對這些資源的處理往往顯示出來的教學智慧,對教師的個人素養、課堂的掌控能力都是一個挑戰。

  案例一在二年級《數學廣角》練習環節:課件上出現兩種點心、三種飲料一共有幾種不同的吃法?一學生起來隨便說,沒有按照先確定一種飲料(點心)再分別與兩種點心(三種飲料)分別搭配,出現了重複現象。教師可能是急於往下進行,對於學生的錯誤資源沒有利用。無獨有偶,在清華附小張紅老師《用字母表示數》的課例中,在學生出現錯誤回答後,張老師不放過這一機會,對關鍵部分再進行理解,等出錯的學生明白道理之後,才重新往下進行。其實,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不可能在同一時間都達到要求。課程標準上提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發展。如果,教師能對出錯學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引導,那這個孩子將會獲得一次讓他有長足進步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關鍵點多體會,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案例二 五年級《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目標中就有: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在讓學生數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有多少個方格這一環節的學生彙報時,有學生回答:把平行四邊形一邊多出的角剪下來拼到另一邊。學生的回答不完整、不清晰,可這不就是一種轉化的體現嗎?教師如果能抓住這一生成的資源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過程,利用實物投影儀等教學設施讓其他學生都能參與到這一過程中來,何愁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圓面積、圓柱面積)中不會用轉化思想?其實我們的教案只是對學生可能出現情況的預設,如果一成不變的用來應對變幻莫測的課堂,那隻能造成珍貴資源的浪費,同時對這些孩子而言,將不會獲得提升數學素養的機會。

  案例三 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中課件中出現:一個月餅從中間分開,其中的一份教師講明可以用1/2表示,問:另外一半可以用哪個分數表示?學生回答:1/2。教師又追問:為什麼可以用1/2?學生回答:因為它們一樣大。教師進行下一個環節。劉加霞教授在《把握數學本質是一切教學法的根》一文中談到:數學學科本質之一:對數學基本概念的理解。在這個環節,應達到:“因為這兩份都是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所以都能用1/2表示”這樣一個目標。概念理解到位了。那在後面環節:折出正方形的1/4,學生出現不同方法後,師問:為什麼折法不同,都能用1/4表示?學生就不會出現無從下手的現象。其實,這並不是這並不是教師引導的問題,而是在備課時針對每一個問題應達到的目標不明確所致。

  其實,課改十年以來,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可為了上出有效的課,我們還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更強的體會和認識,讓學生自己做、想、交流,在不斷的碰壁中找尋出路,提升數學活動的質量,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積極地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0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為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讓我有一個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機會。我有幸去新鄉聽了“小學數學優質課活動”,現在我把聽課後的心得體會作一個彙報。

  聽完這次競賽活動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習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提出疑問,設定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得出認知的理念。

  在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最後我簡單地說一說有關多媒體的運用,老師們都知道,數學課堂上運用課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節省時間,二是直觀形象展示給學生。這次的課件製作水平相當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課件華而不實的現象,學生的專著力只在課件表面的畫面上,沒有起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作用,課件成了擺設。課件是教學的輔助手段,為教學服務,不能主次顛倒。

  以上是我這次聽課後的感受。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改革走到今天,已經由當初的羽翼末豐逐漸成熟起來,我們感到由衷的欣慰。最後,也祝願老師們在自己的教學園地這塊實驗田裡結出豐碩的果實。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1

  4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莆田市進修學院舉辦的“小學數學優質課評比活動”。在短短一天的時間裡,我認真觀摩了8位優秀教師的課,各位老師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翔實的課內外資料,充分發掘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在講授中充分利用動態語言和身體語言,使學生在課堂中生動而活潑,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充分挖掘出了學生的潛力。各位老師表現出的新思路、新設計、新觀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我們龍華中心的林和老師的課,和善可親,語言清晰流暢,豐富而具有激勵的言語,學生們積極踴躍,快樂作答,引入設計新穎,師生配合默契,課堂氣氛融洽。他們的課堂教學風格各有千秋,都浸潤著濃濃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實、樸實、紮實、生活化的數學課堂都是各位執教教師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現,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

  1、老師所創設的師生互動環節引人入勝,氛圍融洽。

  在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慾。尤其是在聽課過程中,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些數學教師教學方法的與眾不同,我感受到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個老師都精心地設計每一堂課,從板書、圖片、內容,那種工作態度與熱情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在他們的課堂上很少有見到不學習的孩子,因為他們都深深地被老師的課所吸引著。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學習他們的優秀經驗,讓自己的課堂也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數學學習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2、體現主動性學習,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

  在教學設計中,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重視孩子的動手操作,重視孩子的手腦結合。要想真正的學好知識就是經學生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那麼動手操作就是孩子們最好的學習活動。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知識。

  3、體現常規教學能力,重視四基訓練的落實。

  縱貫這些展示課,我感覺老師們的常規能力都非常強,十分重視學生雙基訓練的落實,不是原來那種華而不實的評優課,是紮紮實實的常規教學研究活動。這些課內容很紮實,課堂容量很大。這對於我來說常規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每堂課細細的聽下來後,感覺每位授課教師都煞費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細緻的準備,所以每堂課都有很閃光的亮點供我們參考、學習、借鑑,當然有比較就有鑑別。所以我會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嘗試運用到以後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聽課都是我們學習大好機會,從中可以取得真實課堂教學中的經驗。非常感謝領導給我這次學習機會,這次聽課讓我的心靈振顫,心靈的衝擊波又一次升騰,興奮過後平靜如水的反思讓我久久不能釋懷。我看到了教學的藝術所在,看到了老師的教育理念的體現,看到了今天學生的思想現狀,為我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2

  10月28日到30日,本人有幸到重慶市聆聽由重慶市組織的“中南、華北、西南十省區市第七屆小學數學優質課觀摩交流會”。在短短的2天時間裡,觀摩了十個省區市的11節小學數學優質課。老師們講的是各具特色,風格不一,且都充分體現了“創新、自主、探索”的教學思想。無論是在知識點的講解,語言的組織,教學設計的新穎,還是在啟發學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給我一種全新的感覺。

  透過參賽選手精彩的表演和專家精彩的答疑和互動給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頗豐,受益匪淺,還有許多地方在我們的平時教學中值得借鑑和學習。在此想和同行一起交流。下面就這幾天的聽課談一談自己的點滴體會吧。

  體會之一:新課匯入各有千秋。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鬥志投入到新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因為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場白為教學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儘管老師們開場白各不相同,但都異彩紛呈,有的老師利用魔術引入,有的老師以比賽引入,還有的老師以欣賞美引入。他們目的都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體會之二:注重學生參與,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老師們的課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真正體現出我們教師的角色是“導演”、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人”。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因為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教師們就讓學生自己透過動手、動口、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體會之三:獎勵、激勵,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老師們藉助一些小的禮物或者口頭獎勵,對學生的成績及時進行鼓勵,積極地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如:王吉慧老師上《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她很善於表揚學生,很細心,很會捕捉學生亮點進行表揚、激勵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富有親和力的語言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多種評價方式都非常值得我學習。

  體會之四:合理的情境創設,讓知識易於理解。

  “創設情境的學習,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為,並以其自身的行為來感染周圍學生的情感與行為,有利於師生情感互動的執行。也就是說,要把數學知識放置到一定的情境之中,讓他貼近學生的生活,越是離學生近的就越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嘗試著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到生活實踐中,使學生能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願望,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如:學習《7的乘法口訣》時,歐陽競老師利用了貼進學生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幫助學生背7的乘法口訣。即俗話說:“不管三七二十一”、孫悟空“七七四十九變”和日曆表。又如:王智萍老師用學生經常見到的天氣預報主持人播報天氣是所站的“位置”來說明“黃金比”的美。透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學習不再感到陌生,不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體會之五:專家精彩的答疑和互動,讓我澄清了一些誤區。

  板書呈現時機及內容;重視課堂多元評價及時診斷學生表現,及時調整矯正;學生活動表現應是主動而富有個性,尤其是學生的思維活動應是深刻而充分;複習課中實踐的重要性;採用問題導學形式,層層設計問題組、步步深入,從而勾畫出知識體系,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開動思維、應用知識、分析推理、整合創造、得出結論。而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透過這次觀摩活動,讓我看到了很多新鮮事物,對我今後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感謝學校給我這次學習機會,讓我學到了先進的教學方法,我將積累這次學習活動的經驗,將它們應用於以後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去,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層。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3

  新課改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變化。在教學實踐中,以新課程改革理論為指導,以踐行洋思課堂教學改革經驗為突破,以落實“三清”為重點,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堅持為了每一位學生髮展的核心理念,把握“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主題策略,努力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法,積極探索適合我班學生實行的課堂模式,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完善教學的各個環節。

  一、 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改革要努力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發展為中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高效課堂。透過探索實踐,認識到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探索中,緊緊被問題吸引,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時而高興,在憤悱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知識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創造”著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著獲取知識的愉悅,使知識變成自己的精神財富。如:在教學“圓的認識”的課堂上,我給學生分成6人一個組,並用自己準備好的畫圓工具一個圖釘,一條繩子,一支鉛筆頭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畫圓。由於用這套工具畫圓,看似簡單,但真正畫起來,一個人難以完成,就必須合作在操作中,稍有不慎,就難以畫出一個理想的圓。正是因為在反覆克服困難中才好不容易地畫出一個圓,它便增加了吸引力,從而深刻體會到畫圓時各要素的作用。

  因此,學生在學習半徑、直徑的特點,以及圓心、半徑的作用時,學生就有感而發,有話可言,表現的異常積極。這樣的課不管對學生還是對教師來講,都是一種享受。

  二、 真正樹立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的思想。

  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說起來比較容易,但真正落實在課堂上,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為與學生共同探索對問題以好朋友和引導者。當每個單元學完之後,我總是引導學生進行整理複習,漸漸地學生就學會了對知識的整理、歸納和小結。如:在學完中分數乘、除、百分數之後讓學生們總結複習,學生就能用自己表現方式來整理並交流。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解答,關鍵的環節舉例說明。特別是有一個小組設計了一棵彩色的樹圖,用根、莖、葉有關分數乘、除法應用主題在知識和解決問題方法上的內在聯絡、基本規律,把握各單元的知識基礎,形象有趣地展現給大家。真正實現了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三、 注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機制。

  教師必須關愛每一個學生,充分發揮激勵導向功能,與學生平等相處,以人格感染學生,以學識打動學生,以要求規範學生,以行動引導學生,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關注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①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興趣、情感是否得到培養,課堂氣氛的和諧程度等,讓學生輕鬆愉快地進行學習。②關注學生是否從自己實際出發,在不斷提高和發展的基礎上達到“人盡其才”的效果。③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從不同角度去靈活解決問題。④在掌握雙基的方式時是否省時高效紮實。從以上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合理、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使不同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發展。甚至有些學生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如:王陽、王麗萍、趙世榮、劉賀斌、王嬌月等。正確使用評價會使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發展。

  總之,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可持續發展的工程,我將不斷探索,不斷與時俱進,再攀新的高峰。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4

  我有幸聆聽了一些數學老師的精彩課程,透過聽課,我學習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現將聽課心得分享給大家: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劉老師上三年級《四邊形的認識》,王老師在課件裡呈現給圖形分類,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學生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王老師在激發興趣聯絡自身,體驗探索新知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

  在這幾天的時間裡,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幾天學習,共聽了8節課,在這些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在分析教材時,要適當舍取一些教材內容,做到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做一名合格、優秀的人民教師。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5

  很多老師認為數學課堂是枯燥的,沒有語文課堂那樣富有真情實感,因此很多學生都喜歡語文,對於數學他們經常用一些詞語“沒勁、無聊……”那麼怎樣使學生愛上數學,喜歡上數學課呢?我認為這就要求教師用發展的眼光、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多給學生一些表揚和鼓勵,讓學生學會自我認識,學會欣賞他人,建立自信,培養興趣,使評價成為學生主動發展的動力。

  1、表揚要發自教師的內心,要有真情實感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有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數學課堂上的表揚也是如此,唯有發自教師的內心,才能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獲得認同感、成功感、培養了對數學的自信和興趣。同時可以建立真誠的和諧的師生關係,當學生一旦喜歡上老師後必然喜歡這位老師所上的課。我自認為自己的表揚語言過於簡單,經常只會說“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認真!……”我發現這些語言說的多了,已經引起不了學生的注意,他們已經習以為常了,這些廉價、程式化的表揚,不僅缺乏個性,而且還使學生產生聽覺疲勞,更深層的問題是沒有師生間情感交流,難以激起學生的共鳴,怎樣才能讓學生歡欣鼓舞,興趣倍增呢?

  2、表揚要具體,要著眼與行為

  教師表揚學生不是胡亂的一昧表揚,不是說學生偶爾回答一個問題就表揚一句,而是要針對學生良好的行為表現給予經常的關注和及時表揚。從小學生的心裡學角度來說,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引起他人的注意,特別是老師的注意,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得到老師的關注,得到讚許。當老師時常注意學生的行為時,並及時給予表揚,學生的行為會變的越來越積極,就比如今天上數學課時,我注意到了一個差生上課時常的對於我的提問舉手回答,這時我根據他這一行為及時給予表揚,他得到了我的認可時,表現出非常高興,而且聽課越來越認真,課後我發現作業的正確率也提高了。教師表揚學生時,要著眼與學生的具體行為,避免籠統空泛的語言,否則會讓學生適得其反。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6

  數學閱讀能力是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核心。有效的數學閱讀可以使學生快速準確地發現、收集、分析和處理數學資訊,實現以人為本的對話。目前,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閱讀存在“方法缺失、策略運用不足、閱讀質量差等問題”,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發展。

  如何採取有效策略加強數學課文的“優質閱讀”,提高閱讀質量?以《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課為例,探討了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建議。

  第一,問題驅動,針對性閱讀

  問題驅動,即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出發點,以問題為核心,使學生圍繞問題有針對性地尋求解決方案的學習方法。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一個或一系列問題往往貫穿數學閱讀材料;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的線索,也是探索的階梯。學生在閱讀時,要引導學生髮現核心問題,以問題為任務驅動,有針對性地閱讀,找到知識之間的相關節點,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堂上,閱讀材料包括影象、文字、對話等元素,有很多不同的問題或疑問,比如“應該解決什麼問題?”這些物體的特點是什麼?”“排水法計算不規則物體體積需要記錄哪些資料?“等等。”如何找到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是核心問題。我們以這個“問題”為驅動引擎進行閱讀,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組織、選擇資訊,有助於加深對閱讀的理解,最終得到解決方案。

  圍繞這個問題,學生需要思考:不規則的物體可以轉化為規則的物體嗎?如果我不能改變我的外表呢?排水作業測量有哪些步驟?引流方法有哪些侷限性?

  二,反思與質疑,思辨閱讀

  學生讀書時,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會流於表面;只停留在課本的具體和例子上會比較狹隘。要引導學生反思、提問,在字裡行間獲得啟發,不要侷限於題材的侷限,不斷深入思考。

  學生讀這堂課時,假設大部分學生都會有三個層次的理解:一是理解“橡皮泥加工成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轉化方法;二是理解“V上升=V物體”和“V

  後—V前=V物體”的排水法;三是初步理解排水法不適合測量乒乓球、冰塊的體積。但閱讀僅到此為止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反思追問”,進行“思辨閱讀”,開啟學生更開闊的思維空間。如引導學生進行三個層次的反思追問:

  第一層次(初步認識層):

  追問:

  ①“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轉化為規則物體來計算體積?”。

  ②“用排水法是否適合計算乒乓球、冰塊、塑膠泡沫的體積?”。透過追問,學生認識到“排水法”可用於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適合計算完全浸沒的物體體積,不適合計算浮於水面的物體體積。

  第二層次(深入認識層):

  追問:

  ①“用排水法是否適合計算海綿的體積?”。

  ②“用排水法能否計算會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的物體的體積?如固體‘鈉’”。透過追問,學生進一步理解“排水法”中應“保持物理屬性不變”的核心前提。

  第三層次(思辨認識層):

  追問:

  ①“排沙法能計算乒乓球的體積嗎?”。

  ②“排水法真的不能計算乒乓球的體積嗎?”學生經過思辨追問,認識到排水法有一定的侷限性,但可以想辦法轉化,排水法仍然是可以測量乒乓球體積的,更進一步地認識到排水法中“完全浸沒”的重要性和可轉化性。

  三、對比建構,系統閱讀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中斯基曾指出:“比較是一切理解、一切思維的基礎。”在數學閱讀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手段確定不同題型、類似題型的異同關係,感悟知識的內在聯絡,實現知識的系統建構,從而深入把握知識的內涵。

  本課閱讀材料中有三個練習題例,內在聯絡緊密,可以進行題組對比,以促進學生感悟內化、進行系統建構。如下:

  一是P41第7題(如圖1),反映的數量關係是“V後—V前=V物體”。

  二是P41第9題,“在一個長8m、寬5m、高2m的水池中注滿水,然後把兩條長3m、寬2m、高4m的石柱立放著放入池中,水池溢位的水的體積是多少?”,反映的數量關係是“h物>h水,部分浸沒,則V溢位=V浸沒”。

  三是P120第14題(見圖2),“一個長方體的玻璃缸,長8dm,寬6dm,高4dm,水深2.8dm。如果投入一塊稜長為4dm的正方體鐵塊,缸裡的水溢位多少升?”反映的數量關係是“h物

  這三個題型,從水位的原始高與物體的高度來進行對比,呈現“h物h水”兩種情況;在進行排水法測量時,出現了“完全浸沒、部分浸沒、水位上升後再完全浸沒”三種不同的情形。閱讀時進行題組的對比,有利於學生髮現“物體所排水體積與浸沒部分物體的體積相等,與未浸入的部分無關”這一要義。經過這樣的對比建構,學生更加系統地、全面地掌握知識,弄清排水法的內涵,感悟到“形變”與“神不變”的關係。

  四、體悟思想,昇華閱讀

  《新課程標準》指出:“透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我們要透過教學使學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逐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和提高數學素養。小學高年級數學語言由文字、圖片、表格、符號等組成,比較抽象、邏輯強,往往滲透著推理、類比、變換等數學思想。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時,不僅要掌握文字的表層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要體會感悟深層次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在本節課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在文字、圖片的資訊中,感受轉化、等積變形的思想方法,提高閱讀的認識,昇華閱讀的品質。如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形態上發生了什麼變化,你從中體悟到什麼思想與方法?”

  課本中有三種比較典型的形態變化,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

  ①文中提到:“可以把橡皮泥捏壓成規則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從形態上看,是把不規則物體轉化成規則的物體,從思維方式上看則是把新知轉化成舊知,滲透等積變形的方法。

  ②課本主題圖(見圖3)所示,受測物體“梨”形態不變、水位上升,實則是把梨的體積轉化成上升部分水的體積。

  ③P41第9題(見前述),則是受測物體“石柱”形態不變、水位上升且溢位,方法上是:浸沒部分的體積轉化成溢位水的體積,即V浸沒=V溢位。三個題例,呈現的角度不一樣,從直觀到抽象,從不同的角度詮釋轉化與等積變形的數學思想。

  這樣閱讀,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探索熱情,又能夠加深對學科知識內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得到方法的啟發,感悟到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我們在教學中應多維度、多策略地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7

  數與代數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領域,是小學數學知識體系核心內容之一,也是學習其他領域內容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包括“數與運算”和“數量關係”兩個主題。學段之間的內容相互關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螺旋上升,構成相對系統的知識結構。第一學段是學生進入小學學習的開始,十分關鍵,教師應引導學生系統地認識數與數量的關係,探索數與數量變化規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從而感受學習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發展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結合情境,培養數感

  第一學段是學生進入小學學習的開始,要充分考慮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形成的活動經驗和生活經驗,他們正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我們應遵循本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提供學生熟悉的情境和生動有趣的活動,更好地完成從幼兒園階段到小學階段的學習過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數感的培養是學生後續學習的必備基礎。在教學整數概念時,教師應幫助學生利用具體的實物將抽象的數字內化為自己獨特的數字感悟,建立數字與生活的聯絡。

  如在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中學習認識整數時,用奶奶的後院、學習的教室、花園、嬉戲鴿子等生活情境匯入,然後提問:“圖上有4只可愛的小雞,看看還有什麼?”這些情境圖與學生日常接觸的場景相似,很容易就激發了他們的探究興趣。學生邊數,邊用小圓圈等符號表示數,畫出與圖中事物相對應的量。學生能用不同的表達形式表示出圖上不同數量的物體,在操作中掌握看圖數數的方法,感知每個數字具體的量。再讓學生有序地展示圖片中數的順序,引導學生用學具小棒擺出各事物的數量,直觀體會數字是怎樣按順序出現的,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字的有序性。學生利用小棒擺一擺、數一數和相互說一說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深刻理解數的含義,為後期學習更大數字及十進位制做好了準備。

  二、數形結合,理解算理

  數的運算教學應讓學生感知數的加減運算要在相同數位上進行,體會簡單的推理過程。引導學生透過具體操作活動,利用對應的方法理解加法的意義,感悟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在具體情境中,啟發學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感悟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在教學活動中,始終關注學生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數學中的概念、規律、性質等,都是運算的依據,而這些又都是抽象的數學知識和低段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是矛盾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地選擇直觀的教學手段,讓知識形成一定表象。而數形結合是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的重要途徑。數形結合,有利於學生動手操作,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算理、總結演算法,並在多種演算法中實現最最佳化。

  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時,透過擺小棒,讓學生先數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理解10個一就是1個十,在將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就是十一,透過形讓學生理解數的含義。後又透過擺小棒和撥計數器的方式讓學生理解11+2=13,13-2=11中計算表示的含義,學生透過直觀的小棒和計數器,經歷了充分理解算理的過程,有效促進了學生對算理的掌握。

  三、感悟本質,建立模型

  小學階段數學建模過程實際上是讓學生在體驗數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構建起來的。數量關係的教學,需要引導學生髮現數量關係,發現知識的本質,再利用畫圖、實物操作等方法,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表達情境中的數量關係,體會幾何直觀,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讓學生經歷問題的探究過程,從而建立數學模型,培養學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學生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運用數和數的運算,合理表達簡單的數量關係,解決簡單的問題。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解決問題的道理,解釋計算結果的實際意義,感悟數學與現實世界的關聯,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識、幾何直觀和應用意識。

  在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應從生活的角度去設計,從思維的角度構建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模型,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執行數學模型,實現知識的遷移與內化;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數與代數”,在真實的思維活動中獲得“數感”的發展,感受模型的不同表徵。此外,“數與代數”還需要與學生的數學生活、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需要與數學知識的整體建構結合,需要與學習發展的整體脈絡結合。豐富其問題情境、強調教學多樣、學會把握數學關係、發展符號意識、探究數學規律,才能實現學生素養的全面發展。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8

  課堂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透過這幾年的探討學習,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一、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二、變“權威教”’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三、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透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19

  對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過程,學生能從學習內容入手、在教學中堅持兩個原則、即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課堂上教師將方法交給學生,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如三年級的乘、除法計算中,都是先出現學生熟悉的,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的場景,提出數學問題。接著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經驗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組織相互間的交流發現、總結演算法,然後出現類似的數學問題或透過情境變式,讓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談出自己的觀點後,並作出自己的解釋。教師再進行點撥。這樣,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種學習過程,學生充滿成就感,有了信心,這一切又激發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相學習.合作學習如何在課堂上落實呢?讓每個學生承擔著不同的學習任務,每個人承擔的角色隨時改變,這樣,每人都需要與他人交流、合作。課堂上需要教師完成的工作,現在可以有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產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慾望,教師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透過合作學習的形式,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解題的方法,同時有分享別人的解題方法,共同討論不同方法的優缺點。這對於發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創造性思維十分有利。

  總之,數學教學要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學價值,生活中離不開數學,使他們喜歡數學,樂於數學。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20

  三月下旬,我有幸參加了“湖北省教育學會第七屆小學數學專業委員會會員大會”。會議內容主要是湖北省各地區選拔的教師優質課競賽。3月20日,我只聽了四節課。印象最深的是黃石鐵山三小方儒廣老師講的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統計》一課。方老師這節課透過創設一個“動物踢球比賽”情境,讓學生當裁判,嘗試記錄資料。從中學習統計圖、統計表的知識。這節課我認為整個設計比較好,一是設計的“小動物踢球比賽”的情景匯入很適合一年級的學生;二是課中設計了一個學生比賽夾球,完成統計圖表。學生既體驗了緊張的比賽,又學習了統計的知識,真是玩中學,很輕鬆;三是本節課最出彩的地方,老師告訴學生本節課的知識學完了,請同學們看動畫片,同學們樂不可支,但只有三部動畫片供大家選擇,,在同學們選擇的同時,又運用了統計的知識,這個設計真是巧妙,對整節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讓人回味。講這節課的方老師教學語言也很有激情,善於把握和調動整個課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注意力集中,學得輕鬆而快樂,整節課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月21日上午,我先是聽了兩場專家報告,後來又聽了武漢東西湖區吳家山一小特級教師朱小麗的一節五下的數學課——《分數的意義》,碰巧我也教五年級數學,週四剛上的這個內容,所以這個內容我非常熟悉,更能感悟特級教師的風采。這也是我第一次現場聆聽特級教師上課,以前總是聽同事們說特級教師上課怎麼好,怎麼好,今天如願以償。整節課沒有很精彩的設計,也沒有很精美的課件,只是按書上的內容講,但老師教學節奏緊湊、語言準確精煉,重難點很突出,學生學習效果也非常好。數學課的原汁原味,讓人細品,韻味無窮。我覺得很適合平常的教學。不像賽課,或多或少都有表演的性質。一節這樣的大型賽課,反覆修改演練,至少不下十幾次,課件要求多麼精美,設計也要求有新意,能創新。雖然賽課有許多學習借鑑之處,但能運用推廣嗎?平時,數學老師上兩個班的數學課,課多,作業批改也多,哪有時間對一節課反覆研究,根本就沒這個時間,連備課都是晚上在家裡備。而且這樣的表演課可害苦了執教老師,每天一心二用,甚至沒心思正常上課,白天累了一天,晚上在家裡還要反覆研究課,上了改,改了上,教案都不知要寫多少遍詳案,晚上熬夜到一兩點正常,真是勞命傷財,老師的壓力還要揹負至少一個月。請問這種賽課難道不是表演嗎?能推廣到平常幾乎不能用課件的常規課嗎?

  我希望不在基層上課的領導們,不要給我們夠忙夠累的一線老師再加負,讓我們安心教書,有點時間學習,搞點研究。我想這是每位老師的心聲,賽課應搞點實用方案。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21

  在學校的安排下,前往北陵小學進行了聽課學習。透過這幾天的聽課,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感觸很深。我覺得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都有這麼幾個亮點:

  一、老師精心獨到的課堂設計

  細細品味這五節數學課,從每位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她們的教學看似水到渠成,卻包含著精心的準備,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都有自己的特點,但都是那樣令人耳目一新,過目難忘。每位老師的課,都設計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在練習設計方面針對性也很強,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分層合理得當。課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數學

  在這次聽課中我明顯地感受到上課的老師都很善於啟發學生、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現,去解決問題。老師讓學生解決了一個問題,教師隨即又引導著提出了新的問題,一節課就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在矛盾衝突中探索、發現新知。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建構新知,發展思維,完成了教學目標。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師的有效引導是一節課成功的保障。

  三、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

  透過這幾天聽課,讓我深刻的認識到,一節好的數學課不僅要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會課本知識,還要自始至終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給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和經歷數學。在體驗中豐富經驗、獲得方法、形成態度、享受快樂、得到發展,感受到“數學好玩”。

  總之,透過這幾天的聽課,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很實在,值得借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自主學習,重視知識間的內在聯絡,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終實現快樂學習、快樂成長。認真回想,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22

  這次的停課已經結束了,我作為一名教師,感覺自己的教學方式還是有的,進步的聽課當中,我也聽取了別的老師在上課期間是一個什麼樣的方式,是一個什麼樣的教學方式,就讓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也讓我在這個過程當中瞭解到了更多的教學方式,知道了,自己有哪些缺點,應該怎麼去面對這一點是非常非常開心的,也是值得一提的,這是停課期間,我也學習到了很多教學方式,就是技巧,我在後面聽課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應該做好哪些東西應該做好哪些教學規劃學習到了很多珍貴的教學經驗,我也有了一些心得。

  首先在這次聽課當中,我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聽課當中,我學習到了很多先進的教學方式,也瞭解到了各種老師在教學當中發揮的一些能力,這就讓我更加看清了自己在工作當中應該做好哪些,我的教學方式一直都是在挑戰自己,我希望自己能夠有所進步,這次的聽課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也讓我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習到了很多很多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有很多種方式,但是在聽課這個過程當中是直接看到別人的教學經驗,這也讓我成長了很多,也讓我吸收了很多知識,不僅僅對我來講是一個非常有難度的挑戰,也是在接下來的工作當中有著非常大的意義。

  這份工作已經不斷地打磨了,我也讓我在這個過程當中需求了足夠多的經驗,聽課的過程雖然說比較枯燥,但是我卻感覺是非常充實的,也是感覺非常的有樂趣,能夠看到別人的一個教學方式,對於我來講是十分有趣的,也是有很大幫助,因為這其中直接牽涉到的別人的教學經驗,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時刻都清楚自己在教學方式當中有哪些不足,需要做到哪些地方?有什麼東西要改正,這都是我面對的一些問題,所以在下一階段的工作當中,我一定會加強對自己教學方式的一個完善,也會提高自己的能力,做好了這些才能夠有希望,在下一階段的工作當中處理到位,積極的做好相關的工作規劃,讓自己時刻處在一個清醒的狀態,下面保持好狀態,這份工作對我而言是非常好的,也是有一個正面的影響作用,讓我也能夠把控好機會,從這個聽課過程當中吸取到的學習經驗,教學經驗,讓我受益匪淺,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的。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23

  20XX年2月27日在省莊鎮中心小學我們觀摩了小學數學3節優質課,聽課後感覺受益匪淺,值得我們年輕教師學習的很多。第一節課是泰安市第一實驗學校的李海華老師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不進位)》,李老師語言簡潔,思路清晰,引導到位,注重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動嘴說,給了學生充分的空間,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課堂教學效果很好。

  第二節課是東關小學的張浩老師的《認識比例》,張老師語言流暢,乾脆利落,問題的指向性強,課堂教學靈活,讓學生既學到了新知識又鍛鍊了能力。

  第三節課是迎勝小學的谷雷老師的《認識小數》,谷老師教法靈活,把小數的認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絡,加深了學生對小數的認識,充實了課堂教學內容。

  三位老師的教學讓我學到了很多,對我以後的教學幫助很大,我的課堂教學需要改善的還很多。

  首先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在分析教材時,要適當舍取一些教材內容,做到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讓學生在探索,思考中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再次,加強自己組織語言的能力,既能做到簡潔乾脆,又能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

  總之,此次的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並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於樂”。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24

  20xx年3月14日我到利津鎮街道中心小學(原王莊中學)觀摩了“小學數學骨幹教師評選”活動的4節優質課。雖然從事教育工作已經十餘年,但是數學教學工作對於自己來說還是比較陌生,也可以說自己是一位新數學教師,因此本著學習的態度,我認真聆聽了這四位數學教師的數學課,聽課後感覺受益匪淺,每節課各有千秋,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下面,將自己的這次聽課活動的感受總結如下:第一節課是鳳凰街道中心小學的楊然老師,她講的課題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位老師語言簡潔,思路清晰,引導到位,注重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動嘴說,給了學生充分的空間,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課堂教學效果很好。

  第二節課是張窩小學的李素娥老師,她講的課題是二年級的《平移和旋轉》,李老師語言流暢,乾脆利落,問題的指向性強,課堂教學靈活,上課伊始,李老師從孩子們喜歡的遊樂園裡的遊樂專案匯入,引導孩子們發現它們的運動規律,符合低年級孩子的特點,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既學到了新知識又鍛鍊了能力。

  第三節課是李玲老師,他講的`也是《平移和旋轉》,這節課與上一節課相比,老師更注重方法的指導,老師教法靈活,把平移和旋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絡,加深了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充實了課堂教學內容。

  第四節課是一位男老師,他講的是《年月日》第二課時,這是三年級的知識,這位老師從複習舊知匯入新課,每一個環節都上的紮實有效,尤其是在探究年份的規律時,老師先讓學生說年份,然後自己快速說出是閏年還是平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小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透過聽這四位老師的課,我覺得有以下這幾方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紮實的基本功

  講課教師紮實的基本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師的板書認真,字跡工整,流利標準的普通話,和藹親切,面帶笑容,與學生融為一體,使課堂活動自然、流暢。這與這些教師平時自己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是分不開的,小學生的模仿性較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響著學生,每位教師都確實起到了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的作用。

  二、對教材的熟練把握

  教師們對教材的熟悉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程度,每一個環節都設計的是那麼合理。真正理解了教材的重點、難點,使學生透過課堂真正掌握了應該熟練掌握的知識,對教材中的難點,突破的方法也是形式多樣,有的教師設計了直觀形象的課件,有的教師準備了教具學具,在課堂上隨機應變,結合實際實施教學,實現了每一個教學目標,培養了學生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智力。

  三、對課堂教學的大膽改革

  每個教師的課堂教學都設計科學合理,獨出心裁。在課前的匯入,與學生的交流,教學環節設計都大膽新穎,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課程標準,該放給學生的知識大膽放給學生去探索研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研究中來。

  四、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讓學生在探索、思考中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四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了這個問題:在瞭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於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的目的。

  總之,此次的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並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於樂”。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25

  20xx年10月11日,我有幸參加了xx區小學數學優質課觀摩活動,在這半天的時間裡,觀摩了兩位教師的數學課,使我深刻感受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性、藝術性。透過這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下面結合學習,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與學生親切溝通,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課前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投入今天的學習,這一點值得我學習。

  二、結合教材知識,創設與生活有關的情境

  課上教師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設定了不同的教學情境,比如:教學年月日時,以謎語匯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六年級的學生,老師以問題匯入,調動六年級學生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整體回顧。他們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是我今後所要學習的。

  三、學習方式生活化,密切與生活的聯絡

  兩節觀摩課都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密不可分,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願望,比如:學習《年月日》時,老師讓學生聯絡實際談談自己所知道的特別的日子?自己所經歷的特殊的日子?說一說自己和父母的生日?這些問題的交流,使學生對學習不再陌生、不再枯燥,更激發學生對知識學習的願望。

  四、學習方式多樣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觀摩課中,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不是教師教、學生學,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遇到問題,讓學生透過思考、交流、討論去解決,不斷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嘗試,主動探究問題,教學中還注重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語言的表達,注意培養學生的審題意識,規範學生解答。

  五、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兩節課的觀摩學習中,兩位教師都設定不同的問題,然後激發問題的矛盾,讓學生不斷深度的學習數學知識,比如,為什麼1900年不是閏年?引導學生學習數學規定和人為規定。總結數學知識時,更是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比如:學習《年月日》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發現規律。並透過編寫口訣、手指操等幫助學生識記數學知識。

  透過這次的學習,讓我領略到了優秀教師的課堂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26

  一、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

  首先,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必須適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基礎上,創設“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參與合作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促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使人人體驗成功的喜悅,感悟學習數學的樂趣。

  其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傳統的“講數學”、“聽數學”、“練數學”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鼓勵學生用觀察、動手實踐、動腦思考、發現和掌握數學知識。

  最後,轉變教學評價標準。傳統的教學評價重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注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多用激勵性評價”,“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學生不同的需要應採用不同的評價方式。

  二、正確處理三維目標的關係

  為轉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數學教學不僅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數學的價值,加強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如某教師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10的認識”時,透過課件演示教材P64主題圖,老師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數出10人、10 只鴿子,透過比一比、填一填等數學實踐活動,學生經歷抽象10的過程,感受10的組成,培養10的數感,形成和建立數10的概念,讓學生在充分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完成數學抽象,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發現,有所認識與提高,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體會數學語言的簡潔美、數的抽象美。

  三、把握特點,活用教材

  與傳統小學數學教材相比,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良好的課程環境;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為了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27

  我們學校從20xx年5月份開始進行教學改革,一年多以來我們不停的學習、嘗試試圖摸索出一套適合我們學校校情的教學思路。以下是我在教學改革中的一點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數學教學“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需要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雙基”到“四基”的轉變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再是傳統的教和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也隨之發生著變化。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

  教師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課堂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在課改實施中,我常有一種感受,我和我的學生一起成長。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只是一個技術人員,或者說是一個工匠,僅是用他人設計好的方案去達到他人設計好的目標。在課程改革中,在新舊理念的不斷碰撞中,一個個的問題和需求,激發我們數學教師“我要學,我要改,我要做”的參與意識。新課程的實施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

  我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出發,以圖畫情景展現,使學生親自體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主動研究充滿數學的實踐問題。是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透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群體討論,獲得數學知識,真正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開放學生的眼睛,提供觀察機會。讓學生用一雙智慧的眼睛去尋找身邊的數學知識;開放學生的嘴巴,提供表達的機會,將數學知識寓於童話故事、有趣的遊戲中,讓學生在熟悉喜愛的情境中領悟、表達,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開放學生的頭腦,提供思考的機會。在解決問題中,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經過學生自身積極地思考,探究發現數學結論,體會數學的魅力和活力;開放學生的雙手,提供操作的機會。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透過“塗一塗、分一分、圍一圍、折一折、拼一拼”的實踐活動,認識長方形、正方形;開放學生的空間,提供表現的機會。

  在課改的道路上我們也遇到一些困惑:

  1新教材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知識掌握不紮實的矛盾。

  新教材資訊的呈現形式多樣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現,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習中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學困生可能是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象出現。

  2新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題策略多樣化

  但對於純計算題的練習相對少,以至產生學生算得慢,容易錯,計算能力較薄弱的問題不可忽視。

  3新教材有的內容編排較難,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認知規律。

  如第二冊“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 cm對學生很抽象,要求過高。如元、角、分的認識、二十四時計時法等內容,對於學生是難點,課時又少難掌握。

  4教學班規模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商榷的問題。

  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0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生矛盾,如何把握給予“時間”的度?

  新的時代對我們數學教師有了新的要求,我們會與時俱進,不斷進取,跟上時代的腳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篇28

  本學期,我校的課改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而我主動捲入課改的浪潮。透過一學期的學習、改革、實踐,逐步構建了“四善”課堂。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近一年來,在課程改革的實施程序中,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課程改革的推行確實對我們的學生受益匪淺,孩子們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對我們的教師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禮,師生同舟共濟,共同發展,充分地實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煩,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談一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教學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教材內容已經改變了知識的呈現形式,這是一大亮點,那麼教師如何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遵循兒童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新知識有親近感,學習方式變得多樣化和個性化呢?我們在教學中注重讓數學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這樣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聯絡起來,使學習真正服務於學生的成長,根據知識特點的不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第一課時,教材給學生提供的分氣球的情景是學生一般都經歷過的,容易從中提出數學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也便於調動生活經驗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和寬鬆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根據同學的意見進行必要的反思,從而選擇合理的、適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課堂教學中,教師更關注了知識過程的呈現,探究性的學習、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現了,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如何計算,而是讓學生自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這些設計使數學學習擺脫了機械乏味技能訓練,讓學習的過程充滿探索和思考,對知識的應用也變得靈活。

  透過教學方式的轉變,設立了相應的情景教學環境,學生不僅能夠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在思考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而且獲得了學習中的樂趣和自身全面、和諧的發展機會。

  二、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積極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變學生從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加強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絡,摒棄過分強調學科本位的思想,更加註重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三、評價方法的轉變。

  新課程要求評價注重過程,強調多元化的評價方法。變重結果評價為重過程評價的好處還在於:引導學生對自己和他人有“盡力則行”的要求和評價,既承認個人的侷限又能表現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別人,因為努力是每一個願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種結果卻不是我們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變重結果評價為重過程評價的好處還在於: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在不同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獲得不同的心理發展水平,淡化“區分”,突出“轉變”,追求每個學生在原有心理發展水平上的進步和發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展,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診斷學生成長中的問題,從而發揮評價的改進與激勵功能。

  四、師生關係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數學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發展是數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注重激發學生回答的慾望,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營造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

  另外,教學中我們還有不少困惑。

  一、新課改對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

  留守兒童增多,加上家長對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不聞不問,即使過問,頂多關注分數,根本不懂得什麼叫能力,不懂得什麼叫“減負增效”,給教學帶來了困難。

  二、新課改讓我感到課時更緊了。

  小班展示或個人展示浪費了不少的時間,學生在展示過程中,不能調控時間,我們還不能打斷孩子的發言,這樣,也許教學任務就完不成,而每週只有五課時,對於優生來說,問題不大,尖子將更尖,教材的編排有利於他們發展思維,拓寬思路,但對差生而言,差生更差,教師有時為了幾個差生通常要費好幾倍的時間,但是還是跟不上趟,而每天課表又都安排的滿滿的,學生在校時間又嚴格控制,這樣就成了一對矛盾,迫於進度的要求,又不得不開新課,這個知識還未掌握,下一個知識又來了,簡直是應接不暇,最後就達到了雲裡霧裡,糊里糊塗的境界,基礎知識掌握不牢,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

  三、新課改對教師課堂調控能力要求更高了。

  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的空間還給學生,強調讓學生“動”起來,可當學生真的“動”起來以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分小組活動,合作探究,這鍛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也成為小組討論的一員,參與其中,並對小組學習的過程做必要的指導,同時關注討論的程序,瞭解各組討論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及時點撥,適時調控。但問題又來了,目前教學班人數多,學生分組六人一組,一個班要分十組以上,四人一組要分十五組以上,活動中教師照顧不全,有些不自覺的學生就把活動時間變成聊天時間了,教師的輔導引導作用就起不到了,難以實現關注每一個學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