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勞動教育心得體會(通用6篇)

學校勞動教育心得體會(通用6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校勞動教育心得體會(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校勞動教育心得體會1

  對於教育這個行業,我一直懷著深深的崇拜和喜愛。從師範畢業後,我在封閉式管理的私立初中做了一年的班主任,終因感覺自己的教育理念難以實施而苦悶離開。

  正在我迷茫和掙扎時,我邂逅了“龍文教育”這個以1對1個性化教學著稱的課外輔導機構。在經過相對深入的瞭解後,我滿心歡喜地投入了她的懷抱。

  懷著一腔熱血和滿滿的愛心投身個性化教學之中已一年有餘,與學生的相處帶給我太多的感慨和感動,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幫x同學處理家務事。

  事情是這樣的:那一天x同學來上數學課,中途她的數學老師憂心忡忡地下來找我,說x同學聽課過程中時常發呆且有流淚的傾向,希望我能去勸解一番。看到我來了,她匆匆擦掉眼淚,避開我焦灼的目光。我靠近她,一把摟住她的肩,故作詼諧地冒了一句:“Hi, my girl, what are you doing?”她居然沒有任何回應,看來確實是心情不佳。

  看樣子,單純地哄哄估計是無濟於事的。於是我單刀直入地問她怎麼了,她只回了句“我沒事”就沒了下文。見直接的沒用,我改出選擇題:“跟同學鬧矛盾了?”對方搖頭,“被老師批評了?”繼續搖頭,“籃球比賽輸了?”還是搖頭,“跟爸媽鬧彆扭?”先是搖頭然後補了一句:“我幹嘛跟他們鬧彆扭,他們那麼愛我”。此話就字面意思理解很好,但究其語氣不難發現問題。看來這心情不好與家人有關。繼續問其是否與家人不和,對方拒絕回答。我就開始在一旁自顧自的講自己上初中時和家裡鬧彆扭的事兒,最終不知道她是因為受不了我的喋喋不休還是我講的故事中有引起她共鳴的地方,反正她向我袒露心扉了。在她斷斷續續地描述中,我找出了癥結所在——與家人缺乏溝通,不能理解彼此。

  把心裡的痛苦傾訴給我之後,她不再像講述過程中那樣大哭,待其平復下來,我結合對她及對她爸媽的瞭解,陳述了自己的建議。但她固執的認為與父母溝通的結果一定是溝越來越深卻怎麼都通不了。我就和她一起分析溝通和不溝通各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分析完後她接受了我的建議。此建議得以實施的基礎是她爸媽能知道她這些想法,所以我徵求她的意見,看我是否能把她的心裡話告訴她父母。一開始她強烈反對,原因是她怕她媽知道她寧願把心裡話講給我聽卻不講給她聽時會很難受。看來這小妮子還是很愛她媽媽的,我抓住這一點對她進行了心理攻勢,最終她同意了。

  把她送出校門後我致電她媽媽約好來校開家長會,她媽媽來的時候還是一臉愁雲,待聽完我的陳述後,就變得豁然開朗了。回去後的第二天給我打來電話,說她女兒主動找他們溝通,彼此有了準確、深入的瞭解,溝通的最後不再是以各自吵架賭氣散場。聽著她媽媽輕鬆愉悅的聲音,我覺得很幸福。原來自己真的可以拋開傳統的嚴肅、批判而改用愛心和鼓勵來教育孩子並達到好的效果。

  此事件之後的那個星期六,她爸媽來續費;楊梅成熟的時候,她爸媽送來了一大籃自摘的楊梅;我生完孩子她爸媽送來了紙尿褲等嬰兒用品;今年中秋她爸媽還送來了月餅……這些物質都是浮雲,不是我們龍文人所追求的。物質背後,是家長實實在在的認可,是學生快樂健康的成長,是師生與家長的和諧共進。而這,恰恰是我們所需要和追求的。

  在龍文,我可以用愛心感染孩子;在龍文,我能夠用愛心傳達教育。從此,我不再因自己的教育理念難以實施而苦悶彷徨。我願用我的熱情點燃希望,用滿腔的愛心托起更多的太陽。

  學校勞動教育心得體會2

  在作文教學中,我發現學生作文可以歸納成以下四種情況:即1、假的寫得很假,2、真的寫得很假,3、假的寫得很真,4、真的寫得很真。前兩種屬於敗筆,後兩種屬於妙筆,下面我就依次分析一下成因,同時妙筆的成因也就自然成了敗筆的對策。

  第一種情況:“假的寫得很假”

  比如:寫《童年趣事》,把貓鬍子剪了(小貓不撓他嗎?)、把土豆放洗衣機裡洗(一看就是抄很低質、老套的作文書的)等,還比如寫“傷心的事”,非要讓家人“非死即殘”;寫老師就是帶病上課,同學就是利用課餘時間給“病號”補課等等。這種破綻非常明顯的作文的成因首先是學生誤會了老師,誤會了作文,更誤會了語文和考試。

  作文不是“奴才迎合主子”,當然更討厭“拍馬屁拍到馬腿上”那種拙劣的阿諛奉承。作文也不是胡編亂造,口是心非。如果那樣語文不就成了教人“作假撒謊”、“為人與為學”相矛盾的反動學科了嗎?考試不也就成了培養“假惡醜”的手段了嗎?所以,杜絕了思想中的“奴性”“懶惰”“耍小聰明”的思想,才是寫好作文的前提。

  其次,這種情況還與一些孩子不好意思寫真實生活有關。人的成長一定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所以有的學生在成長中回望自己走過的腳印時,不自然的覺得過去有“可笑”“愚蠢”“頑劣”“懵懂”之感,更有甚者會衝動地想“燒掉日記”“抹平過去”“擦去所有不美好地記憶”之感。其實有這種想法的同學大可不必,因為其實一個60歲人回望自己的59歲時的所說所做可能還會有“不妥遺憾”之處,何況我們是“未成年”人呢!反而,這些生活素材處理好了,恰恰是作文中動人心絃的內容。

  再次就是一些學生成熟晚、立事晚,特別是男孩,對生活不在意,天天傻淘傻玩,自然無話可說,只好胡謅一氣,應付了事後又過起“不長心”的生活。此刻老師只能拿出《笑林廣記》中那則“比生孩子還費勁”的經典故事緩解一下尷尬的氣氛了!

  第二種情況:“真的寫得很假”

  比如:你生病媽媽也陪伴過,你早起時也有升騰著熱氣的牛奶放在你身邊,但是因為這樣的情節過於“老套”,具體的描寫過於“矯情”或沒有一點細心觀察後的“個性化描寫”,讓人感覺“生搬硬套”“味同嚼蠟”。

  究其原因,主要是關注了“真事”,卻不知如何篩選內容,選擇恰當角度切入,並且寫了也不知“加工昇華”,最終造成寫得如流水賬、白菜湯、豆腐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種病的病根在不知作文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選擇一個突破口,“小中見大”。

  當然,也有因為“想到而沒寫到”而寫得不完整、有所保留,而讓讀者獲得的資訊支離破碎的,或囿於表達能力沒寫請、沒寫明的,這也都是常見的情況。

  第三種情況:“假的寫得很真”

  這類作文主要指有些同學能像小說一樣能夠比較真實的虛構情節,或者在還原歷史人物或某些場景的時候能夠栩栩如生。如:寫一個比較好的寓言童話;學生犯錯誤,老師明明當時是大聲批評了,但你寫的時候卻說老師用一句幽默的話或一個表情,達到了批評學生和活躍課堂的效果;根據陶淵明人生和詩歌,能從人物描寫、場景再現等多個角度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等等。這些“勝者王侯”,其中確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玄機”,下面我們就來說說。

  無論何時何地,作文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要有真情實感。你讓讀者感覺到了這種真情你就成功了,反之失敗。這種最終效果的良好呈現,背後是一個耳濡目染的、不斷積累、用心體會、辛苦歷練的過程。這裡的“假能亂真”首先一定需要一個勤于思考的小腦瓜,這個小腦瓜可能天生就是一個編劇的料,也可能後天愛“做夢”,愛看“影視劇”“報刊新聞”,留心了“街談巷議”、親友鄰里的“聊天趣事”,這樣才能寫出符合一般人認知、邏輯與審美的文章。

  這種型別的“根”還是作者知道只有這樣寫,而不是那樣寫,才能讓人“信以為真”,也就是知道怎樣寫是“真實的情感”,這終究還是需要生活和閱歷的,哪怕這種經驗是在整合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經歷等基礎上得來的。

  第四種情況:“真的寫得很真”

  我們知道,在現代文閱讀中,很多文章就是寫生活瑣事、也是寫父母、師長、童年這些老話題的`,但為什麼你沒有感覺到“胡編亂造”、“千人一面”呢?原因無外乎:留心了、琢磨了、用心了、真寫了、反覆推敲斟酌思考了,可能更是情動於中、不吐不快了。

  一定有孩子說:我生活中也沒啥大事呀?也沒什麼特別能激起情感波瀾的遭遇啊!這是國民心中一種求大、求全,好像寫了就得求最佳的“完美心理”,寫就要驚天動地、讓人讚不絕口的“過於理想”的想法在作怪。我們不否認許多鉅著出現在社會巨大變革的時期,但是,只要是“人”,就有喜怒哀樂愛惡懼的“七情六慾”,我們不是沒有情感或事情的波瀾,是因為我們沒留意,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女生”要比“男生”在寫作文上有先天優勢的地方,也是為什麼多數好作品都出現在作者“困厄”的時期,也是為什麼曹雪芹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原因所在吧!

  作為這四種情況中境界最高的一種狀態,在妙筆生花的人手下,真的可以“寫作就是生活”,我們雖不一定達到,但“給生活加點料”還是“抬抬腳,夠得到”的。首先,我們要努力做個有故事的人,能把平平淡淡是我們生活常態寫出滋味。其次,能抓住觀眾的心理,吸引人且撥動心絃的去表達。這其中可能有看得見的修辭、描寫、寫法等,也可能把所有的技巧“化於無形”的字裡行間之中,用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去打動讀者的,不管是哪種,評判好作文的是一種感覺,不用非要老師評判,任何人都可以給你意見,因為人們對美的評價絕大部分是一致的,無論是讀,還是品鑑——要有一氣呵成的“順”,更要有觸動心扉的“情”。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不能用理科思維去判斷文學的是非,這裡說的“真”並不是非要真有其事,絲毫不差。絲毫不差事的可以去拍紀錄片、去寫紀實報告,但那的確是語文領域很小的一部分。作文裡更多的是以一個故事、一篇文章、一部作品去反映一個人的一段生活,或一個領域的生活,或許多人共同的經歷和感受,是一種“以點帶面”的藝術呈現。我們要老老實實的寫作態度,但不是要“呈堂證供”,我們要的是透過文字,看到生命的活力、鮮血的熱度和人生的感悟和態度。

  以上是我對初中生記敘文寫作四種情況的一點看法,“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如何寫好作文一個人一種理念、一套方法,見仁見智。只希望我的拙見能給困境中的初中生們一點啟發,謝謝!

  學校勞動教育心得體會3

  孩子在學習上不太好,怎麼幫助孩子重新培養更好的學習習慣是作為家長的重中之重,家長與孩子需要共同一起的努力才能讓孩子更快的走出困境,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如何應對“差生”孩子》。

  最近一段時間,我接到了好幾位家長的求助,他們求助的情況基本一致,都是孩子學習不認真,學習成績差,總被老師請到學校或者重點交流。在幫助家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幫助家長有效地促進孩子學習逐漸實現良性發展。

  第一,接納孩子和孩子的學習狀態。接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作為家長,首先要允許自己孩子有這樣的學習情況,允許自己有這樣的孩子。只有這樣,家長才能平和地接納孩子,家長和孩子才能有積極面對問題的情緒狀態,也才能有解決問題的基礎。

  第二,多關注孩子,多向孩子表達愛。面對“差生”孩子的成績和學習狀態,多數家長會很焦慮,有意無意地責罰或打罵孩子。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不高,有的孩子甚至會選擇用行為問題或者學習問題引起父母關注。但如果在愛的環境裡孩子能夠體會到自己在父母心裡的位置與學習無關,能夠感受到對於父母來講自己是重要的,值得被愛的。孩子就會感到很安全,不管學習成績怎麼樣,父母都很愛自己。孩子就可以在安全的狀態下投入學習。

  第三,認真分析孩子出現學習問題的原因。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而不是批評和責怪孩子。可能引起孩子學習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孩子學習能力不足,相關知識基礎差;2.孩子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不會學習;3.孩子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4.父母關係不好或者某一方潛意識裡有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孩子潛意識關心父母而無心學習,表現出來可能是學習態度與行為問題。

  第四,針對問題產生的原因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父母夫妻關係、心理問題等很複雜,一般需要專業人士解決,我在這兒不做討論。我主要討論孩子自己的學習問題。

  如果孩子在小學低段出現學習困難,家庭內各成員以及成員之間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孩子問題多出在學習能力不足方面。可以有意識地透過訓練孩子的視覺、聽覺和感覺動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基本學習能力。

  如果在小學高段以上甚至到初中、高中階段出現學習問題,除了基礎能力訓練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分門別類地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讓孩子透過這個過程找到自信和學習方法。

  舉個例子,有一位家長朋友談到自己的孩子已經小學六年級,學習成績不好,馬上面臨小考,怎麼辦。我的建議是,在接納孩子和關愛孩子的基礎上提供切實幫助。怎麼幫助呢?制定計劃,把語文、數學等相關科目地知識點按照類別整理出來各個擊破。其實,已有很多輔導書或者網路資料做過類似的整理工作,而家長的任務是自己或者請老師幫助孩子梳理知識點,和孩子一起做筆記,畫思維導圖,編口訣……窮盡各種可能想到或查到的方法幫助孩子用較為有效的辦法掌握相關知識點。同時選擇價效比較高的相關試題進行練習。透過這樣的幫助,孩子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成績,還能在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學校勞動教育心得體會4

  《桃花源記》是初中的重點篇目,每個上過學的人都會有印象。我教這篇文章之前,對文字的認識還停留在初中上學時的階段,這次教這篇文言文,又感覺有些地方不是很明瞭,寫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

  昨天,我上完課後,跟著學生一起出去,一個學生說,老師,我在小學的時候就聽說過這個故事,不過,裡面有一個細節不太一樣,我看到的故事是漁人進去之後,發現桃花源的人衣著都是秦朝時的樣子,而我們課本上說和漁人所處的時代的人穿著是一樣的,“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孩子比較細心,我一開始沒有注意到,今天,課堂上跟孩子們聊起了這個疑問,孩子們說,他們更傾向於穿著是秦代的,理由就是他們完全避世這麼多年了,近六百年的時間過去了,“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怎麼還能保持穿著的一致?還有,不同時代的穿衣風格是不一樣的,這種風格既受當時人的審美眼光的限制,也受當時的製衣工藝的限制,六百年的時間和外界沒有溝通,審美和製衣工藝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外人是不可能的。

  陶淵明犯了低階錯誤?

  這個結論顯然是不可能的,這樣的話,“外人”並不是指課本上的“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而應該是“衣著像另一個世界的人”,唯有這樣,見到漁人之後,他們才會表現出吃驚,因為彼此都看著像見到外星人似的。

  我查閱了一下資料,也有人認為,不可太過於認真,如果衣著發生了改變?語言呢?六百年的時間,穿越過去,溝通也會是大的障礙,今人讀古人,不可太求甚解!

  “處處志之”的翻譯。大多數人都認同,“志”這個詞在這裡名詞做動詞,做標記。“之”在許多選本里都沒有註解,人教版課本也沒有註解。20xx年的《常州師專學報》中有一篇文章,認為“之”是代詞,指代漁人。我認為很不妥,因為這裡句子的主語是漁人,這裡的“之”不可能再是漁人。這裡的“之”只能按照音節助詞沒有實際意義來處理。

  一篇文章,如果仔細閱讀,總能讀出點疑問,教學的過程也是解決這些疑問的過程,我期待更加努力的自己!

  學校勞動教育心得體會5

  教育,需要欣賞,需要鼓勵,需要批評,更需要喚醒。

  每一個學生,都會在學生時期留下許多的過錯,因為年齡,他們還不懂得如何去走好自己的人生,他們還不知道自己學習的動力是源自於自己的未來,他們在懵懵懂懂中,跌跌撞撞中前進,摔倒,爬起……,他們,需要教師正確及時的進行引領,一味的衝動和急躁不是解決問題最根本的方法,怒火過後,應是忍耐和平和,是寬容和大度,畢竟,我們是教導學生走好人生之路的不可缺失的關鍵人物,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

  喚醒學生的心靈,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喚醒學生內心的善良與愛的缺失,喚醒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喚醒學生對未來的追求與渴望,更重要的是喚醒學生那顆感恩的心,唯有如此,他們的路才會走得更遠,學習的信心才會更加堅定,對於是非的辨別能力才會日益增強,才會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懂得放下與取捨,才會在不知不覺中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因此,喚醒學生比批評學生更為重要,它彰顯了和諧,賦予教育一種優雅的人性。

  走在教育的路上,一邊播撒,一邊喚醒,一邊收穫,一邊幸福……

  學校勞動教育心得體會6

  當我決定做一名教師時,我對這一職業充滿了嚮往,同時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透過這一段時間的教學,我對這一份職業有了全面的瞭解和深刻的認識,對長期工作在教學崗位上的教師充滿了敬佩。下面就這段時間來的教學我談幾點個人的心得體會:

  一、教書難,育人更難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這為師之道,除了教授書本知識外,更要傳授生活道理,解答人生疑惑,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我們雖然在學校學到了許多知識,但是要把他們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實在是有些難。

  育人難,難在對幼兒的說服和誘導上。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育人跟上的艱辛和長久的目標。幼兒的心理是一張潔淨的紙張,作為幼兒教師就有責任引導畫好人生的第一筆。可以說幼兒教師肩負著下一代啟蒙的責任,影響著一代人的素質,因此不但要有理論知識,還要有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生存的環境變得愈來愈惡化,矛盾愈來愈尖銳,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人際關係愈來愈複雜。這一切,都給人,也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極為重要。

  首先就是要寬容,我們的教育物件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鬥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能喚回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

  其次是要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我們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順利時,就對學生和藹可親;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緒低落時,就把不愉快的情緒發洩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自己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師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把情緒帶進課堂,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著面對學生,始終對學生熱情、耐心。我們也不能在學生面前表現的很脆弱或是很隨便,如果老師做的還不如學生,就會對老師不信任,因為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偉大而高尚的,他們甚至認為老師就應該是完人,聖人,沒有缺點,從不犯錯誤。因此我們要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在一言一行中作出表率和楷模。

  有人說,一個學生就是一首詩,一個心靈就是一個世界。愛學生就是要對每一個學生髮自內心的真愛,愛得深,愛得嚴。感動著他們的感動,痛苦著他們的痛苦,收穫著他們的收穫,成功著他們的成功,在學生心靈的沃土根植美好和夢想。

  以上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由於本人教學時間短、經驗少,因此所說的不夠全面和具體,但是我有決心和信心,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擔負起啟蒙人、教育人、影響人的合格的學前班教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