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課題研究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課題研究培訓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題研究培訓心得體會範文1

  我校研究的課題名稱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方法研究)作為國家課題,學校領導和參研教師十分重視,從課題組建到現在,課題負責領導已組織參研教師多次培訓學習透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本人收穫較大,獲益匪淺,下面將我的學習心得小結如下:

  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要用各種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寬鬆、愉快、和諧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

  新教材中例題,習題的安排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許多情境圖完全可以透過學生實際活動,親身體驗來表現。

  因為學生透過親身實踐體驗得到的知識,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得更加牢固。

  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學習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

  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一定用同一種模式,同一種方法,一定非得讓學生看明圖意來理解知識,學懂知識,而是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遊戲、表演等實際活動將情景圖所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景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於真實的數學活動情境中,增加實際體驗,親身感受數學。

  2、要懂得欣賞與愛的藝術。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會欣賞孩子、愛孩子,才會贏得孩子們的愛與尊敬,“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輕鬆、活潑的課堂氣氛,生動、幽默的講解,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

  孩子們那發自內心的笑聲,亮晶晶閃爍著求知慾的眼睛,下課後意猶未盡、戀戀不捨的表情,就是對教學最好的評價。

  3、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

  這樣才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利於學習能力的提高。

  每節課的教學力求做到:先嚐試後講解,先猜想後驗證,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

  用數學的眼光去思考、去傾聽、交流、歸納,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動力展。

  數學老師應著眼於方法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等各方面的訓練,而不能只盯著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學中關注了、注重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性,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4、善於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

  反思是教師的一塊“自留地”,只有不斷耕耘,才能檢討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行為,不斷追問“我的教學有效嗎?”“我的教學能更有效嗎?”,不斷總結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斷深化自己的認識,不斷修正自己的策略,從而獲得持續的專業成長。

  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有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識和實踐智慧,只有靠教師自己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探索和創造才能獲得。

  5、找到差距,克服自身不足。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透過培訓,感到了自己的理論薄弱,理念滯後,思想境界不高。

  特別是近幾年由於放鬆學習,對教育前沿理論缺乏瞭解,教育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改進提高。

  總之,透過培訓學習,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深知自己的差距,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課題研究培訓心得體會範文2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的要求不僅僅需要豐富的知識,更需要的是獲取資訊的能力。

  顯然,數學教育的功能也隨之發生變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質疑和解決問題能力、探索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科學探究學習是教育所應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學習方式,它不只是讓學生單純的接受科學結論,而是讓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思維,培養科學精神。

  因此,科學探究學習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今年,我們在學校領導和專家指導下,在課題主持人的帶領下,開始逐漸深入《中學數學科學探究學習課堂教學研究》這一課題研究領域。

  從剛開始的概念模糊,經過不斷的深入調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討,我們的思路漸漸清晰,並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我們的方案。

  由於我們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統的做課題,缺乏經驗,所以在研究過程中走了不少的彎路。

  這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最最佳化的成長過程。

  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的一些體會:

  一、用心做課題

  用心做課題,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太容易辦到了,其實不然,對於老師來說,正常的教學及各項教育工作已經令老師很費心了,還要再

  用心做好課題並非易事,由於需要多方面專業理論知識,前期,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閱讀相關書籍資料上,以補充我們專業知識上的不足,如鄭長龍教授對科學探究本質解釋,趙小琴、李洪俊老師的觀點等等。

  同時課題主持人夏老師也多次對我們進行了課題方面的培訓與講解,如果不去用心做是無法深入的理解課題的主旨,更無法做到有效有質。

  二、學習理論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應是主動發現的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

  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知識本身發生興趣,產生認知需要,產生一種需要學習的心理傾向,激發自主探究的學習動機。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適合學生學習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

  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讓學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誰用”。

  三、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最佳化理論

  巴班斯基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活動過程。

  教學過程最最佳化要求教師的教學過程最最佳化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最最佳化統一起來。

  教學過程包括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效果五個基本成分,要使教學過程最最佳化必須選擇每個過程的最最佳化方案,發揮整個教學系統的最大可能性。

  四、團隊合作、交流討論

  如果沒有一個齊心協力的團隊,很難開展工作。

  從一開始便千頭萬緒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真實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各自負責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溝通與交流,在交流會上,組員的觀點經常會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個交流會下來,工作還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現象時常發生,所以我們經常覺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這個團隊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最終得以進步。

  五、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時教學能力也得到提高

  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受益良多。

  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上,我查閱了一些關於科學探究性學習的資料,豐富了我的知識量,透過在實踐階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學方法,在整理資料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科研方法。

  如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數量研究法等等,同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學生有了更多的瞭解,這一點給我在教學提供了很多的幫助,改善了我在教學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樂於去深入瞭解學生。

  今天我們的課題還在探索之中,今後的工作還很艱鉅,但我堅信只要共同努力,紮實工作,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成績。

  感言:進行課題研究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最最佳化的成長過程。

課題研究培訓心得體會範文3

  我校研究的課題名稱是“農村小學生閱讀習慣與其口語表達能力關係研究”,作為國家課題“閱讀習慣的養成”的子課題,學校領導和參研教師十分重視,從課題組組建到現在,課題負責領導已組織參研教師多次培訓學習。

  透過培訓學習,我對課題實驗研究有了一定的`認識。

  一、學會自己選題

  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就存在於實際的教育教學情境之中,教師要時時關注教育教學情境,尋找具體問題。

  1、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問題。

  我們教師要多和學生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特長愛好和存在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獲取很多有價值的資訊,這些資訊可以作為課題研究的來源。

  2、在反思中提煉問題。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可以為自己提供研究材料的有效途徑,反思每天中自己遇到問題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等。

  3、在與教師的交流中解決問題。

  在教師間的相互交流中,可以發現自己未曾注意的問題,進一步探討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激發自己的研究意識,將有價值的問題作為課題研究的來源。

  二、教師素質與課題研究的關係

  1、教師的課題研究意識是前提。

  教師的研究意識越強烈,就越有可能積極參與課題的研究。

  如果教師缺乏研究意識,就會對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有價值的問題熟視無睹,錯失提升教育教學的認識深度和研究能力的大好時機。

  當然研究意識並不會憑空而生,除了要有敏銳的問題意識之外,還要真

  正體驗到課題研究帶來的自身專業發展與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2、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是基礎。

  一個總感到有許多課題需要研究,並能很好地進行研究的教師,往往是教育理論知識較為紮實、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的教師。

  教師有教育理論的指導,則會很快發現問題,並進行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本課題研究應該注意的問題

  課題“農村小學生閱讀習慣與其口語表達能力關係研究”,就其名稱分析,我作為一名參研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積累知識,豐富語彙。

  在口語交際課和語文活動中,培養學生認真傾聽,靈活應對,順暢表達的能力,努力探索口語表達訓練方法、策略,著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