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經典誦讀心得體會
小學生經典誦讀心得體會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經典誦讀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生經典誦讀心得體會1
前不久,我們上了一節禮儀課,內容是:“饒人不是痴漢,痴漢不會饒人。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讓我知道了寬恕他人的不是傻子,傻子才不會寬恕他人。要用責怪別人的心來責怪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
這則《增廣賢文》讓我改變了許多,也讓我學會了許多。以前我很愛因為一點小事就和別人斤斤計較,現在我不會為一點小事而追究。今天中午我到教室時驚訝的發現我的凳子不見了,我不知道是誰拿了我的凳子,就跪在地上上了一節課,後來才發現是程新宇同學端去了。以我以前的脾氣非痛罵他一頓不可,不過我想想還是算了吧,也許是他沒注意吧。最好是以後我也能寬恕別人吧!
小學生經典誦讀心得體會2
在為人處世上,我也從國學經典中學到不少。曾學到過孟子的這樣一句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更應該以此做為自身的行事標準。人可以窮,但是要有骨氣,要有奮鬥的決心,現在這個時代,只要勤勞,就能創造財富。做為一個農民的孩子,我從小就是吃苦長大的。但是我卻很感激少年時的貧窮,它就是一筆財富。它讓我知道一切都來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
它讓我早早地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從而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它更讓我從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財富。讓我成為一個正直,勤勞的人。現代社會機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驟富的人,但是,由於來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顯得那麼不塌實。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才過上好日子沒幾年,不能滿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處在這個太平盛世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來要求自己。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引起了眾多外國學者的關注。她們來中國旅遊,來中國留學。那些哈韓、哈日、學Hip—Pop的孩子們都睜開眼好好看看吧。我們雖然不能像晚清時期的滿洲貴族那樣妄自尊大、閉關鎖國。但是當京劇、武術、中醫等國粹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的時候,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把自己的經典都拿出來品好了,再去學其他的好東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國人。我們有很多好的東西,很多值得學的東西,個人認為把我們的根本學好了,才不愧為一箇中國人。
小學生經典誦讀心得體會3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他教過的學生不下三千,人們把他和學生上課時的交流記載了下來,這就是《論語》。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講的是學習的方法,它讓我們在學習後再溫習一遍,好好溫習了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我想起每到課間或回家後,我都會複習一下當天的內容,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可總覺得還是有一些沒想到,所以以後我要常常複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把自己討厭的東西給別人,不要讓別人來做自己所討厭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媽媽在我的碗裡舀了很多紅苕,我不想吃,就趕給了爸爸,讀了這一句話後,我在也沒有偷偷地把紅苕趕給爸爸了。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嚴於利己,寬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界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
透過學習《論語》,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道理。
小學生經典誦讀心得體會4
讀國學學經典,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穫和體會。收穫可以從兩方面來說:
一:提高自身素養,為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
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論語》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國學經典裡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
而且也只有國學經典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品味。《論語?述而》中還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讀書時我是個自信得有些自負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後利用業餘時間粗略地看了《論語》,現在,在工作的環境中才知道那句話說得太對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濟濟,讀大學出來的她們基本功非常紮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都懂。而且教學多年的她們經驗非常豐富,面對問題學生都能輕鬆應對。原本認為自己能像他們一樣應付自如,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也下定決心虛心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並利用假期練習書法,爭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練得更紮實。收效還挺不錯,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積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對學生的觀念上,《論語》裡說:“因材施教。”真是經久不衰的真理。剛參加工作時,由於沒有經驗,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我自認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實卻是違背學生髮展規律的。由於沒有重點,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學結果很不理想。事後,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徵詢建議。
最後得出結論: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比如我教畢業的幾個孩子有什麼問題經常跑來和我說。例如,到中學學習壓力大,厭學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樣,要求她們必須死記硬背文化知識。而是建議一個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孩子朝體育方面去發展,一個愛繪畫並且很有天賦的孩子朝美術方面去發展,使她們找到自己的特長,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小學生經典誦讀心得體會5
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誦讀經典,爭做博學少年。”
揮汗如雨,金桂飄香,在這個喜悅的季節裡,讓我們掀起誦讀經典的高潮,弘揚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經典文化,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經典的傳承。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園。中華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名族精神,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經典文化的結晶,是建設文明社會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情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國學經典,文化蘊含豐厚,蘊藏著豐富的文明禮節和做人道理。如《論語》中所記載的孔子的許多循循善誘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為至理;也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說法。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令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這件事講了白圭總自以為是,自私自利,只圖個人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到別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現。孟子則用和藹的態度、尊敬的言辭批評了白圭自以為是、以鄰國為壑的錯誤做法,體現了孟子的仁愛思想。主要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有一顆仁愛的心,處理事情的時候既要有利於自己,又要有利於鄰居,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一首《遊子吟》體現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母愛如空氣,陽光和水,擁有他就擁有了世上的珍寶,什麼也不能換取,她卻讓平凡的生活充滿色彩。但沒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寶,也不過是一堆貨物而已。母愛神聖、淳樸,只求給予,不求回報。但我們一次次的辜負她,只求索取,不求報答。可惡的我們卻將母親一聲聲甜蜜的問候當做一次次煩躁的嘮叨,將母親一次次的關心當做是一種施捨、蒼天無情,世間萬物,唯獨將母親漸漸變老。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此孝順的孔融,一個只有四歲的小孩都知道孝順和謙讓。孝順是一個人的品德,謙讓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當今社會發展較快,但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素質越來越低,都遺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現在一個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會做到孝順和謙讓。好聽的話語誰都會說,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語言在行動面前往往都是蒼白的。經典文學都是易學難行。放眼望去,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詩人雖然生活貧困,但精神的財富戰勝了生活的貧寒。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財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氣。
經典誦讀可以提高我們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養,透過誦讀經典可以使我們瞭解中華文化歷史,豐富我們的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讓經典浸潤人生,傳承國學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