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實驗小學數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數學工作總結
第二實驗小學數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數學工作總結
命題指導思想:
1、尊重教材,強調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
2、透過設計具有現實背景的問題和探索性問題,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解決問題的方法及綜合素質。
試卷特點:
命題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數學組的六位備課組長充分發揮骨幹引領作用,帶領組內老師在認真研讀教材的基礎上發揮創造性精心設計試卷。六張不同年級、圖文並茂的試卷體現了以下五個共同特點。
1、選擇現實鮮活的素材。將一些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素材改編成有新意的試題,引發學生髮現並解決實際問題。
2、創設自主選擇的平臺。命題時不僅選擇新的背景材料,又適當改變題目結構的程式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機會。
3.感受時代跳動的脈搏。有些題目素材來源於生活實際的真實資料,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4.關注數學思考的含量。有些題讓學生透過觀察、分析、歸納、發現其中蘊涵的數學規律,既運用了所學知識,又培養了應用意識。
5.注意呈現形式的多樣。在命題時,我們將情境圖、卡通圖、統計表、資料單等編入試題,讓學生從實際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境中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具體分析:
在考試結束後,我們組內老師對考試情況作了深刻的分析,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挖掘學生錯誤背後潛藏著的學習行為、思維品質等問題,並以此來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
一、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較好。
從資料中可以看出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還是較好地達成了目標。尤其是計算,除五年級因為學生正接觸資料複雜的小數乘除法,所以正確率稍低。其餘五個年級的正確率都在95%以上。說明學生對計算方法能很好理解,計算技能也已經基本形成。總結成績的取得原因有四點:
1.自主活動,意義建構
數學課上,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中來,透過學生自主活動,意義建構,進而達到對知識的真正理解。
2.精練少做,減輕負擔
注重透過創設新的情景,讓學生在變化的情景中去運用,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訓練,很少採用大量的、機械的、重複的操練。我們對每週、每月的練習設計都有生活、實踐、綜合的要求,希望能在練習的過程中實現再學習、再發展。
3.正確導向,建立自信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十分注重積極的情感、負責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的培養,發揮非智力因素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4.工作負責,踏實高效
成績的取得與數學老師嚴謹踏實的一貫工作作風也是分不開的。因為我們數學老師基本上都有兩個班的教學任務,而每個班每天只有40分鐘的集體上課時間,所以向40分鐘要質量成了我們每個人追求的目標。然而上課下來必須批改的學生作業往往會佔用我們相當多的時間,中午我們數學老師更是犧牲了自我休息調整的黃金時間,進班補差。
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弱
從資料我們可以發現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靈活、合理地選擇與運用有關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不容樂觀的。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應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用數學語言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用文字、圖表等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的能力;根據最初的問題情境證實和解釋結果的合理性的能力;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的能力都急需提高。
三、數學學習習慣沒有完全養成
1.稍複雜的資料和文字都會對一些能力較弱或習慣較差的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計算時顧此失彼,面對眾多資訊時理不清頭緒。
2.對題中提供的原始材料、情境、資訊,不能耐心解讀、全面觀察並選擇有用資訊幫助解決問題。反思我們平時的教學,發現強調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往往在新課引入時比較注重,其實,每一個數學問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都從生活情境中提煉出來。是讓學生簡單面對理想狀態的問題,不動腦筋的搬用公式、方法,還是將複雜情境貫穿於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切實提高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需要我們引起思考的問題。
3.卷面中還是免不了有單純的.計算錯誤、抄錯資料、漏小數點、漏做題目等我們俗稱的低階錯誤。可見平時的作業習慣、讀題習慣、驗證習慣等影響學習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臨考時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數學組教師一貫的關注,循序漸進的培養和持之以恆的監測。
改進措施:
1.注重培養傾聽意識和讀題意識,提高學生對資訊的敏感程度和運用能力。
課堂學習的方法和習慣,直接影響學生的作業方式和結果。因此,要提高學生對題意的理解,並不僅僅是審題一剎那的問題,必須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落實到每一堂課,落實到每一個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
在面臨一個問題時,首先要幫助學生找準“要我做什麼”,培養良好的問題意識;其次要進一步幫助學生自問“我該怎麼做”,培養良好的尋求策略的意識,同時對自己相關的知識進行搜檢;最後還要引導挑選“哪種方法好”,培養方法最最佳化的意識。但是,這樣的三步,僅僅作為一個解題步驟去灌輸是不行的,它是一種思維習慣。應始終貫串於新授的活動過程中,還要在練習中作為訓練的重點,幫助孩子如何根據題目的結構和資訊選用合理的方法,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2.注重創設問題情境的真實性和日常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概念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是我們教學中應該重視的問題。
新授中實現書本與生活的溝通,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煉方法,這一點在過去做的較多、較好。需要加強的是,在練習設計中溝通書本與生活的聯絡。減少枯燥的、為練習而練習的習題,增加問題的真實性和情境化,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鞏固抽象的數學知識,而且對生活有更多更深入的數學分析和數學理解。
教師要注重教給學生如何將複雜問題簡單化,數學化的方法。使學生善於從複雜的問題情境中提煉出問題的本質,如應用題的基本結構、數量關係、分數中的對應量等,只有建立了策略意識,才能避免盲人摸象,找準切入點,有效解決問題。
3.注重良好的數學情感、態度的培養,提高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在平時的學習中除了激發、鼓勵,發現學生的長處,增強學生的興趣等正面引導外,還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責任感”教育,減少學習中“湊答案”的現象,減少練習中“毛估估”現象。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對自己做出的答案“自圓其說”,培養思維的條理性和思維的嚴密性。
在作業過程中,提出對清潔分的一貫要求,要求學生認真作業從寫好每一個數字、點好每一個小數點開始。提倡學生將思考的依據寫出來,該畫圖表示的要畫圖,該列出算式的要列在旁邊,該有推理或驗證過程的都要有過程展開。
我們期待透過數學組每一位老師的努力,實現落實雙基,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