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課改經驗的總結材料
學校課改經驗的總結材料
課程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從整體著眼,全面推進。我校基於“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在實踐中堅持把構建課程評價、課程培訓和課程開發三項機制作為推進課程改革的中心環節,使之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以人為本的彈性化課程開發機制
長期以來,我們的課程機制趨於僵化,主要表面在:(1)班級“一條龍”。班級好像是一個車間,學生成了要加工的零件;(2)教學“一鍋煮”。教學的統講統練很難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難以使某個方面有天賦的人才脫穎而出。(3)課程“一刀切”。實行統一的教材和課程計劃使學校和學生缺乏自主的選擇性。問題就是課題,我校為此選定了“教學組織形式創新研究”、“層序育人模式研究”兩項有針對性的課題進行攻關,初步建立了按序導學分層培養的彈性化育人機制。其主要內容有:
1、打破年級、班級壁壘,按學生的基礎或特長愛好分層培養。由於我校賦予各年級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極大的自主權,各年級實行了在原行政班建制的基礎上的`教學班與行政班分離,建立了數、理、化、生四個奧賽培訓班,體、音、美三個特長班以及英語提高班、文學創作班等多種發展學生興趣特長的教學班。學生平時的管理和公共課教學在原行政班,特長教學班在每週統一時間內按學生興趣特長進行分流輔導。此外,我們還允許少數學習優秀、學有餘力的學生在不同年級、班級選老師跑班聽課。
2、打破授課“一鍋煮”的狀況,在同一個班按學生的差異進行分層教學,作業區別對待。比如,我們將教學目標層次(包括學期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與課時教學目標)分解為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三個層次。
3、從選修課和活動課逐步走向校本課程。我校根據自身實際在各年級開設了十幾類選修課、活動課,內容涉及到各學科以及科技、藝術、體育、社會等各方面,課程型別包括教師指導型、競賽型、興趣型、特長型、提高型、講座型和活動型。學校還努力為學生創設自主發展、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每天下午第三節課,實驗室、語音室、畫室、圖書館、網路中心、多功能廳、運動場等所有課程資源向學生開放,努力讓承擔課程的老師人盡其才,學生各得其所,學校設施物盡其用。
二、建立以人為本的多元化課程評價機制
我校推行課程改革首先是改變與應試教育相適應的評價機制,建立起體現素質教育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教師上進和推動課程不斷完善的評價機制。
1、在對學生的評價上逐步實現了三個轉變
(1)評價主體由單一主體向多元主體轉變。我校在評價中採用了學生自評和互評、家長參評、教師綜合評定的多元主體評價法,使評價成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勵的動力,成為學生髮現和調整自我成長方式的重要途徑。家長參與評價,原創文秘材料,盡在文秘知音wm網。改變了家長遊離於學校教育之外的現狀,調動了家長參與課改、參與學校教育的積極性。
(2)評價內容由片面注重知識向關注人的全面發展轉變。教育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決定了評價內容的全面性。我校實施的“學分制”評價內容包括德育學分(35分)、課程學分(65分)、獎勵學分(不封頂)。課程學分包括部頒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大塊,這就豐富了評價的內涵,關注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3)評價方法由結果性評價向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轉變。我們除情感態度和學習方法參考平時評價外,還注意把平時評價與期末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如口頭評價、作業批註評價、單元測試評價、活動表現評價,有利於激勵學生的全面發展。
2、在對教師的評價上主要是完善激勵機制
參與課程改革的教師有三苦:備課難度大——艱苦;精神壓力大——痛苦;體力消耗大——辛苦。這些都會直接影響他們的積極性。為此,我校透過“教學常規檢查制度”、“學生對教師評價辦法”、“面向家長開放課堂制度”等制度,建立了教師、學生、家長、學校等多元主體評價機制。我校還透過“學期教學評估”、“教師年度考核”、“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評選條例”、“教科研獎勵條例”等綜合評估制度,探索並建立了多元化的激勵機制,逐步引導教師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以促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