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團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總結範文
縣團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總結範文
20**年初以來,且末團縣委認真履行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和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能,以“走進青年”為統攬,加快構建“一揚一進雙推進”工作格局,狠抓團的基層組織建設、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青年就業創業等重點工作,大力弘揚“團結、實幹、開放、超越”的且末青年精神,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在實現“礦業且末、紅棗且末、生態且末、幸福且末、美麗且末”五大目標貢獻青春和力量。下面,就團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不斷增強團幹部學習意識和工作能力。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政治理論、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學習,緊密結合黨團重大政治活動及重點業務工作組織開展多種學習活動。一是領導幹部除積極參加縣委中心組學習、列席縣委常委會和全縣舉辦的理論培訓班外,定期開展本單位和支部每週五學習日活動,對黨的十八大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建設學習型機關和走轉變作風服務群眾活動等內容進行系統學習。二是著力提高基層團隊幹部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按照州團委重點工作部署,採取團建例會集中學習、下發通知督學、座談討論、經驗交流等方式組織基層團隊幹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重要講話、自治區第十二次團代會精神,中央、自治區、自治州領導關於團隊建設,上級團委全委會議精神等。
(二)開展以“感恩·塑形·融情”為主要工作理念的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以“感恩、融情、塑形”教育為主線,在主題活動中教育青少年增強感恩意識、增進民族感情,養成良好品行。
一是組織領導到位。與縣教科局加強協作,調整充實了教育活動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了活動方案,要求各級團隊組織和學校開展富有實效的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各族青少年知恩、感恩、報恩意識,各民族一家親意識和做守法公民意識,教育各族青少年以勤奮學習、建功立業的實行行動報達黨的恩情,加強團結築牢維穩防線,自覺規範言行促和諧社會建設。
二是宣傳教育到位。各級團組織利用團課、板報、宣傳欄等載體持續不斷地在青少年中開展“五觀”、“四個認同”教育、法制教育、無神論教育和反分裂教育等,進一步深化青少年民族團結和反分裂教育活動成果。
三是融情活動開展到位。各級團隊組織以團支部、中隊、班級為單位設計開展了普遍性、針對性強的主題團日、隊日、班隊會活動。舉辦民族團結教育月專場文藝晚會、民漢學生手拉手結對子、“美麗且末”繪畫作品展等活動,使各族青少年在聯誼活動中融合感情、互幫互助,切身體會“各民族兄弟都是推動且末發展的堅強力量、共同團結奮鬥才是實現小康社會的`根本保障”的道理。
縣少工委結合少年兒童假期生活實際和自有的特色工作,開展內容豐富的寒假融情繫列活動。如:“迎新春、送春聯、做燈籠,紅紅火火過大年”主題活動,少先隊員們將一句句寫滿祝福和美好憧憬的春聯送到社群居民家中,拉近了與社群居民的感情。開展中小學生寒假軍事冬令營活動,透過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和訓練,讓中小學生深入體驗軍營緊張的生活秩序,嚴格的教育管理,嚴明的作風紀律,培養吃苦耐勞和艱苦樸素精神,從而提升他們自理生活、獨立生活的能力,豐富了中小學生寒假生活。
(三)努力為青年就業創業服務,幫助青年成長長才。聯合政府職能部門開展待業青年技能培訓、勞務需求對接、轉移務工等工作,努力幫助青年實現就業創業、增收致富。
一是以第23屆“科技之冬”活動為契機,去冬今春聯合科技、農業、林業等涉農部門,深入各鄉鎮開展“科技播火”和“農村青年春季培訓”行動。活動中,共舉辦各級各類培訓班20期,培訓各類人員3500餘人次,發放資料5000餘份。
二是將“雙語”培訓納入團建工作考核內容,指導各級團組織利用黨團校、電化教育、遠端教育等陣地積極推進農村青年學用漢語工作。
三是積極搭建青年學習農業技術有效平臺。各鄉鎮團委在召開農民大會之際,都有計劃地安排種植、養殖大戶和務工典型介紹發展紅棗、養殖、種植等致富經驗,鄉遠教中心統一收集農業生產、農村法律政策課件進行集中播放,廣泛普及農業生產先進實用技術。
四是做好勞務轉移對接服務。將農村青年轉移重點放在縣內季節性就地就近轉移務工上,切實抓好向縣內蘆葦基地、紅棗產業、基建工程、經濟實體以及向縣外批次轉移等五項轉移工作,促進青年增收。
(四)圍繞“基層活力建設年”,不斷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以推進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為重點,依託黨建帶團建工作機制,狠抓基層組織擴面和規範化建設。
一是認真落實黨建帶團建工作機制。上報縣委研究並制定印發《關於深化黨建帶團建進一步加強新時期共青團工作的實施方案》(且黨發〔2013〕23號),在班子配備、組織建設、遠端教育、團幹部管理、重點工作推進、鄉鎮團委經費保障等方面爭取黨政支援,進一步最佳化團建環境,確保團建工作緊跟黨建工作步伐。
二是推進基層團組織建設“三三三”工程。按照州團委《“基層活力建設年”實施方案》的要求,透過制定方案、確定聯絡點、分類定等、撥付經費、有效指導等措施,進一步夯實團的基層組織,增強基層團組織工作活力。首輪推進的5個鄉鎮團委在團員發展、團員學習教育、團籍註冊、團員評議、 “推優”、三會一課、基層組織生活、團費收繳等制度方面得到進一步健全和落實。加強農村“青年之家”、社群青年志願服務站建設,建立12個鄉(鎮)、54 個村“青年之家”、5個社群青年志願服務站,實現了全面覆蓋。透過建家、管家、用家增強了基層青年組織的活力,使青年學習有場所、有活動陣地、作用發揮有舞臺,成為青團員年喜愛和熱愛的“溫暖之家”。
三是按照“部署、推進、活躍”三個步驟,多措並舉,抓好符合本縣特點的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召集鄉鎮團委書記、專(兼)職副書記召開工作推進會2次。截止目前,已完成新建鄉鎮直屬團組織270個,覆蓋團員2631人,35歲以下青年5382人。
四是啟動鄉鎮、學校、企事業單位集中換屆工作。制定換屆實施方案,統一換屆時間、規範換屆程式,著力改善各級團的領導班子年齡、知識、專業結構,與縣委組織部溝通協調,調整交流12個鄉(鎮)黨委青年幹事,明確其身份和政治待遇。五是轉變作風,為青少年辦實事好事。深入開展“轉變作風、服務群眾”活動,組織機關幹部走訪包聯村、社群(且末鎮科臺買社群、加瓦艾日克村),為農牧民青年解決實際困難10餘件,做好事實事50餘件。積極開展貧困助學“圓夢行動”活動,號召少先隊組織開展“愛心一日捐”活動,籌集資金為上學路途較遠的貧困學生購買腳踏車。積極組織全縣各級團組織、團幹部、團員青年為雅安災區捐款6000餘元。
(五)狠抓團的品牌活動。縣團委堅持把開展形式新穎、主題突出的活動作為推動工作的重要抓手,使團建工作與團的活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一是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
3月,全縣各級團組織1000餘名青年走上街頭、深入社群和包聯單位開展政策宣傳、幫扶慰問、維護交通、備耕勞動、免費義診等便民活動,服務群眾1500餘人次。進一步弘揚雷鋒精神,舉辦“學習雷鋒精神,做有道德的人”主題演講比賽,讓青少年進一步瞭解雷鋒,加深助人為樂、服務他人的意識。二是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動員組織青年踴躍參與以植樹造林、治理衛生、節水護水、節能減排等為主要內容的生態環保宣傳實踐活動,在全縣幹部群眾中倡導植綠護綠、節約資源意識和選擇“綠色、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全縣1000餘名團員青年前往河東治沙站參與春季植樹勞動。三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清明節,組織縣中小學、各鄉鎮的600名少先隊員和輔導員前往烈士陵園祭奠革命烈士。
組織開展“紅領巾相約中國夢,喜看玉王故鄉新變化”活動,少先隊員們前往阿熱勒鄉美好家園、河東治沙站、薩瓦爾墩牧民定居點參觀,幫助學生了解且末發展變化、增強主人翁意識。四是開展“五四”運動94週年紀念活動。
5月,在崑崙廣場舉辦了以“慶五四青年節暨第31個民族團結教育月”專場文藝晚會,由基層團組織選送的舞蹈、歌唱節目異彩紛呈,吸引3000多名群眾前來觀看。組織縣中學團委開展了18歲成人宣誓和新團員入團宣誓儀式,500餘名學生在國旗、團旗下莊嚴宣誓,增強了學生的組織歸屬感和社會責任感。五是開展六一兒童節系列活動。與教科局團工委聯合舉辦慶“六·一”文藝晚會5場,參加演出的學生達300多名,觀看觀眾達10000於人次,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發動基層團組織開展“圓夢”行動,“六一”期間廣泛開展慰問貧困學生、關愛農民工子女、結對幫扶活動,捐贈資金、物資5萬餘元。
2018年度工作計劃
一、強化服務,做好青年見習和幫助就業工作。
切實發揮共青團組織實踐育人的職能作用,引導全縣返鄉青年學生投身祖國發展和家鄉建設的偉大實踐,廣泛調動社會資源幫助大中專學生積累工作經驗,2018年,縣團委將繼續圍繞“奉獻青春智慧、服務且末建設”主題,整合資源,做好我縣返鄉大中專院校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工作。
二、積極推進農村青年就業創業工作。
一是抓好青年勞務輸出工作。繼續組織好青年勞動力轉移輸出工作,促進青年創收致富;結合“科技之冬”,加大部門配合,積極利用社會資源開展青年轉移就業實用技術、雙語口語培訓等,提高青年就業創業本領。要打破“就農民發展農業、就農業發展農村”的傳統觀念,樹立“以工帶農、以城帶鄉、城鄉聯動共同發展”的理念,引導青年“走出去就業,回家鄉創業”,透過各種渠道為青年收集對接崗位,積極探索共青團勞務輸出新模式,為農村青年創業提供有效的服務。
二是抓好青年就業創業幫扶、全力做好小額貸款工作。大力扶持農村青年自主創業,圍繞當地支柱產業,重點扶持一批農村青年發展現代農業或農村二、三產業,重點培養、選拔一批有知識、懂技術、有發展潛力的農村青年作為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創業致富帶頭人和轉移就業帶頭人。積極與相關部門協調,爭取更多的小額貸款優惠政策,主動開展好培訓、摸底調查、初審、幫貸工作,更好地幫助和扶持農村青年創業就業。
三、深化“青年文明號”建立活動。
圍繞和諧誠信主題,開展“青年文明號”促和諧行動,引導青年職工弘揚信用道德,投身信用實踐,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推廣《全國青年文明號活動管理手冊》,逐步實現青年文明號建立、評比、考核、獎勵的制度化和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