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假三下鄉個人總結4篇
大學生暑假三下鄉個人總結4篇
篇一:大學生暑假三下鄉個人總結
三下鄉結束了,一閉上眼睛,整個三下鄉的過程都在腦海裡呈現,可以說這是一個難忘的經歷,在這其中我收穫了很多,其實我們大家都是成功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同時收穫了我們彼此之間的瞭解,同時讓我們學會了團結合作。
以前從一些去過三下鄉的同學的口中得知的三下鄉就是出去悠閒的耍,甚至可以理解為出去旅遊。但這次實際的經歷給我的感覺卻不是這樣的。沒有悠閒,有的卻是說不清的,難以表述明白的一種感覺。我想這種感覺就是這次最大的收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走進鄉村,瞭解鄉村,鍛鍊自己。這也是開展三下鄉的目的之一吧。這次三下鄉可以說是大大的補充了精神營養,丟掉了以前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單幹的作風,多了一份責任心。我們要相信不管在過程中有什麼樣的困難,只要我們的團隊一起面對,群策群力,總可以解決的……
團結是什麼?這次經歷又給了我一個更高的認識。那就是在隊伍中,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在自己的著力點上,發揮自己的最大功效,從而使得整個團隊變得強大起來。在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無不體現著團結,無不詮釋著團結的含義。每一個活動順利開展,又何嘗不是團結的完美表達呢?這些細節體現團結的同時,也在增進隊員之間的團結。使得我們可以跨越又一個高度,佔領新的平臺,我想這種精神會使我終身受益。
三下鄉後我得不從新審視我自己,從新定位自己。在以前,我還
是相當的不懂得思考,對自己的能力沒有做一個全面準確的認識。對於很多的活動,我自己一個人參加,不會合作共贏。現在,自己看到了一些別人身上的閃光點,而我自己正是卻這些。所以我得學習,需要補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自己在以後多思考一些,多學一些。
畢竟一個人強大,不僅僅是指軀體的強大,更應該是指他的思維,智慧力量的無窮。我希望自己會是一個強者。
篇二:大學生暑假三下鄉個人總結
裴斯泰洛齊曾說:“實踐和行動是人生的基本任務;學問和知識不過是手段、方法,透過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須具備的知識應該按實踐和行動的需要來決定。”這說明智慧與實踐永遠是分不開的,在實踐中可以檢驗真理,也能培養能力,彌補不足。這次暑期三下鄉活動使我有了一個驗證自我的機會,使我無論在能力上或是在心靈上有了一次大的飛躍,也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
驕陽似火的七月,當同學們還沉靜在緊張的期末備考中時,“三下鄉”的鐘聲在我甘肅政法學院已經敲響。為了幫助、引導廣大青年學生進一步認真學習和踐行“兩會”精神,使我院廣大同學積極投身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發揮專業優勢和特長,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以實際行動為“構建和諧社會”奉獻力量。經團省委和學校的統一安排,並根據校團委和院團委有關檔案精神指示,我院立足實際,切入社會熱點,以“立足實踐關注民生”為主題,組織了赴夏河縣麻蓮灘村“三下鄉”志願者服務隊,我十分榮幸地被選為該隊的一員。
說起我們這些大學生,僅僅有點書本知識,到基層鍛鍊的機會是非常少的,但是基層的確可以鍛鍊人,能將人的優秀品質充分展現。基層是苦,條件是差,可誰都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況且基層是那麼需要那些有知識,有能力的大學生去貢獻力量。能參加這次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我深感榮幸。透過這次活動,我認識到:基層需要大學生,大學生也需要到基層去,基層的鍛鍊,可以不斷地
增強我們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此次我們三下鄉隊伍由彭老師帶隊,9名學生。大家既明確分工,又必須緊密協作。沒有人在團隊裡當南郭先生每一個人都是團隊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能夠在這樣的一支隊中,我感到非常的開心,同時也給我不小的壓力。我們希望“成功”完成這次的實踐活動。不光是說活動開展的怎麼怎麼好,而是每位同學都多少知道了些現在的社會沒有知識、沒有社交主動權,是不能夠適應這個社會的。每位同學都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懂得了怎樣與人相處,切身體會到了十八大重要性和其現實意義。參加三下鄉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在校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所以我們這個團隊非常注重個人能力的提高。在這幾天能學多少就學多少,自己學到的東西才是真正的東西。在服務社會的同時實現自我的成長,是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
陸游曾說過:天下之事,聞者不如見者知之為詳。書本與現實相差多少我們無以丈量,但透過這次“三下鄉”實踐活動,我們確信拉近了二者之間的距離。
“三下鄉”,即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其內涵豐富。文化下鄉包括圖書、報刊下鄉,送戲下鄉,電影、電視下鄉,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科技下鄉包括科技人員下鄉,科技資訊下鄉,開展科普活動;衛生下鄉包括醫務人員下鄉,扶持鄉村衛生組織,培訓農村衛生人員,參與和推動當地合作醫療事業發展。自中宣部等十部委聯合下發《通知》以來,科協系統積極開展"科普之冬"、"科技之春"、"科普宣傳週(月)"、"科普千里行"、"科普百鄉行"、"少數民族科普示範工程"等科技下鄉活動。各高校系統的大中專學生在文化下鄉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透過"三下鄉"實踐活動既促進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又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按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成長成才;既傳播了先進文化,又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接受先進文化的哺育;既服務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又服務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增長才幹。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歷來是青年鍛鍊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把學得的知識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實踐以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透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群眾的廣泛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透過這次三下鄉,我主要有以下幾點收穫:
一、合理分配
不論是做什麼工作,都會進行分工合作。一個團隊只有合理安排人員,才能保證機制的完成才能將大家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做好事。這次的調研讓我深刻體會到這一點。如果沒有事先做好分工工作,那麼我們這次的實踐活動既不可能高效率的完成也不足以應付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突發情況。在今後,如何合理安排人員,如何將激
發大家的潛能,如何才能使大家更有默契的配合,這些將是必修課,也是我學習團隊執行的第一步。
二、溝通與交流
在一個團隊的執行中,溝通與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在實踐中,有時候溝通不夠,導致我們走了一些不必要的彎路。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會學會及時和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及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將思想傳遞他人,共同做好每一件事。
三、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在這次調研中體現得尤為重要。無論是作為隊員還是領導者,都應該有團隊意識團隊精神。我們這次調研既分了小組又在組的基礎上進行了分隊。在調研過程中,儘管我們是單獨行動,但團隊之間的配合體現得很出色。任何組織、團隊都需要一種凝聚力,而團隊精神正是凝聚力的主動力,是透過對團體意識的培養,透過大家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習慣、信仰、動機、興趣等文化心理,來溝通人們的思想,引導我們產生共同的使命感、歸屬感和認同感,反過來逐漸強化團隊精神,產生一種強大的凝聚力。所以,在今後,如何培養自己團隊意識,如何激發他人團隊精神,這些都是做事的重要課程。
四、不斷的學習新知識
在現在的社會知識時代,不能夠快速的學習新事物就會落後,這次活動讓我們是親歷了一回,沒有新的資訊就不能夠更好的開展活動。只有在與農民的交流中我們才真正明白當前國家的政策落實到老百姓手裡是怎樣的,反映在現實生活中的變化往往比我們平時看到的
訊息更為具體和實在。在資訊化爆炸的時代,我們必須不斷汲取新的科學文化知識,隨時瞭解世界動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跟上資訊化時代的步伐。在市場新型環保材料的調查過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本專業知識的重要性,材料對未來社會的發展的重要性,更加堅定了我學習材料的決心和信念。
五、調整心態
在這次的“三下鄉”中,我們的條件還不是最艱苦的。雖然我們在下鄉之前就充分預料到條件的艱苦,但是當我們白天的烈日下奔波,夜晚在挑燈準備明天的活動資料時,仍就免不了進行一下小小的抱怨。這時,我們就會彼此聊天去調整大家的心態。如果抱著“家裡的生活好舒服”,“我為什麼在這裡受苦”的心態去工作,那幾乎就註定了這項工作的慘淡收場。所以,我們大家都有意識的去調節團隊氛圍,說一些好玩的事情,搞笑的話,讓我們的工作在快樂中進行,也希望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快樂帶給現場的每個人。
短短几天,白駒過隙,我們留下了汗水,收穫了歡笑與喜悅。今天,我們留下希望,帶上祝福,踏上新的征途。這次活動中我們做得可能還是有所欠缺的,但是有經驗有教訓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完整實踐,不論如何,這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動,使我們在學校要更加學好理論知識將來應用於實踐之中去,使我們將來能為社會作更大的貢獻!
篇三:大學生暑假三下鄉個人總結
激揚的青春,火熱的七月,響應團中央、團省委的號召,這個夏天,我榮幸的參加了學校團委精心組織的平頂山學院20xx年大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恰逢我黨建黨90週年,我同數百名平院學子一同高舉“志願奉獻新農村,獻禮建黨九十載”的旗幟,滿載著期待與激情走進了社會實踐“三下鄉”的大課堂。
雖然沒有琳琅滿目的商品,沒有高樓林立的街道,也沒有豐盛美味的飯菜,沒有條件優越的住宿環境,但我們看到了那裡孩子們無邪、充滿渴望的眼神,感受到了當地鄉民們淳樸的民風,聽到了那裡人們質樸的語言,嗅到了清新無雜的泥土氣息,我們也在那裡揮灑下晶瑩的汗水,付出真切的愛心,本著不怕吃苦、團結協作的精神,注重宣傳、紮實服務,力求達到實效。透過這次實踐活動,加強和改進了我們大學生正確的思想軌跡發展方向,也大大地培養並提高了我們的創新精神、協作精神、吃苦精神、實踐能力、社交能力,幫助我們在成長、成才的道路上邁了一大步。
經組織安排,我被分在支教組,這期間任三、四年級班主任,是所招生中年齡最小的班級,一開始我還甚有壓力,因為我不是師範出身,也從沒做過教師,面對一群如此年齡差距甚大的孩子們,我真擔心掌控不了局面,不過現在看來,這些擔心都是多餘。在這十四天中的每一天,孩子們的天真可愛、純潔無邪無時無刻打動著我,他們積極好學,渴望著外面的世界,那種渴望使我沒有任何理由去拒絕,去墮落,甚至是不能讓我懈怠一秒。更重要的收穫是讓我認識到了老師的辛苦,我想到了曾經教過我的每一位老師,即使是短短的十四天,
我已深深地體會到每一位老師的艱辛與不易。我以嚴肅在心中為教師豎起一個更宏偉的豐碑,在此再次向每一位老師致敬!
生活篇
7月5日到達當天,我們首先卸下行李,被當地校方帶到住宿的地方,我們都是在教室裡住,騰出空地打通鋪,不過幸運的是女生條件要比男生好一點,兩位蘇老師也和我們住在一起,值得一提的還有和我們同住的蚊子、跳蚤等兄弟。
在這十四天中,每天早晨不到六點起床,六點十分準時在樓下集合跑早操。早操的路線一般是從貫穿整個村莊,邊跑邊喊著我們有力的口號“學黨史,知黨恩,弘志願精神,展文明風氣,志願奉獻新農村,獻禮建黨九十載”!第一次喊的時候我還真有點不好意思,但是還好,喊第二遍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驕傲的大喊了。因為我們是響應黨中央政策的號召,是平頂山學院的大學生志願者,是來為當地村民志願服務的,所以我可以肆無忌憚的驕傲大聲呼喊我們的口號,讓當地村民都知道:我們,來了!
而在每晚,除了召開集體會議,還有我們支教組的小組會議,需要確定每個班次日的課程安排與課程課程具體老師安排。並且全隊人員需要一天一總結。
每天在我們忙碌的同時,後勤組也在默默的為我們整個團隊準備著。7月5日中午是我們到那裡的第一頓飯:鹹菜和饅頭,另配番茄雞蛋湯。後來幾天的伙食也都大同小異,雖不是美味盛宴,但填飽肚子已經足夠,我們知道後勤也是在經費的基礎上已經在盡心準備,這
也是定點給我們敲警鐘:來這裡不是旅遊的,不是享受的,要記住自己的責任與義務!
支教篇
到達洪莊楊鄉的第一件事就是招生工作,以我們支教組為主,確定招生事宜,全隊協作分工配合宣傳並招生,現場人氣爆滿,人氣之高是我們意想之外的,招生截止時間提前半天,遠遠超過原定計劃200人。隨後在組長李明辰的帶領下,完成班級編排工作,根據報名學生具體情況與學習程度的不同共分了六個班並確定班主任(有支教組成員擔任)。
開學典禮是7月7日上午,之後便開始正常授課,結業儀式在7月17日,我們在十四天的下鄉活動中進行了十一天正常的支教活動(在開課典禮前已經開始上課)。在這期間,我共在班裡上了27結課,其中包括13節英語、3節口才、1節語文、4節輔助體育【根據年齡需要,幫助劉貞(支教組,負責體育教學工作)在體育課上維持秩序,維護學生安全】、6節班主任自主分配課程。
根據分班需要,我負責的是三四年級,年齡最小的班級。一開始我還甚有壓力,因為我不是師範出身,也從沒做過教師,面對一群如此年齡差距甚大的孩子們,我真擔心掌控不了局面,不過現在看來,這些擔心都是多餘。在這十四天中的每一天,孩子們的天真可愛、純潔無邪無時無刻打動著我,他們積極好學,渴望著外面的世界,那種渴望使我沒有任何理由去拒絕,去墮落,甚至是不能讓我懈怠一秒。而我,也從不知道會有這樣一件事情能讓我知道收穫會比付出還要
多,簡簡單單的四十分鐘讓我能體會到平常四個小時也不一定能感受到的那份感動,只要他們一個眼神,就足以在我心中盪漾好久,即使再疲憊的身軀,只要走進教室就能立刻活力四射。
為了提起孩子們學習興趣,我在第一節英語課為每個孩子起了英文名字,效果甚佳。隨後在每節課上我會穿插講一些和學習內容有關並且自己經歷過而孩子們沒有見過甚至是沒有聽說過的,比如說和老外講英文,愚人節,去香港迪士尼遊玩等等,在他們看來都非常新鮮也充滿了好奇,這樣不僅能激發積極性,而且還能刺激他們埋下渴望的種子,要讓他們知道外面世界的樣子。而口才課,除了練習幾個繞口令外 ,我著重講了演講與朗誦的訓練技巧與方法,還簡單介紹了基本社交禮儀。
除了對孩子們的種種感動,我還收穫了對每一位人民教師的深刻理解。在教課第二天的小組討論會上,我們支教組成員就已炸開了鍋,紛紛訴說對教課的感受,那份艱辛與不易只有教過課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與體會。我對曾經教過我、沒有教過我的老師致以深刻的歉意與崇高的敬意!教師,真的.是一份偉大的職業!
調研篇
在出發前,團長就已向我們強調:分組不分工。所以每一個成員都有機會嘗試每一個組的工作,瞭解不同組的工作強度與不易,同時也給自己的下鄉生活增添一抹不同的色彩。
在7月11日,我的申請得以批准,隨同調研組一同出去調研,當天我們的調研課題是採訪大學生村官創業。我們的採訪目的地石王
篇四:大學生暑假三下鄉個人總結
暑期三下鄉個人工作總結 裴斯泰洛齊曾說:“實踐和行動是人生的基本任務,學問和知識不過是手段、方法,透過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個人工作總結範文人生必須具備的知識應該按實踐和行動的需要來決定。”這說明智慧與實踐永遠是分不開的,在實踐中可以檢驗真理,也能培養能力,彌補不足。這次09暑期三下鄉活動使我有了一個驗證自我的機會,使我無論在能力上還是在心靈上都有了一次大的飛躍,同時也找出了自身存在的不足。....
忘不了那漫山遍野的高粱,忘不了那隨風而動的悠悠清香草;忘不了田間壠上無處不氤氳著的迷人綠意;也忘不了農村留守兒童那天真稚氣的笑容,忘不了敬老院裡老人們那刻滿風霜的臉和仁慈愛憐的眼神;更忘不了風雨中我們13個人相互扶持,相互依賴。而這一切的一切,將被永遠的珍藏在我們的似水年華中?
驕陽似火的七月,當同學們還沉靜在緊張的期末備考中時,“三下鄉”的鐘聲在我院已經敲響。為了幫助、引導廣大青年學生進一步認真學習和踐行“兩會”精神,使我院廣大同學積極投身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發揮專業優勢和特長,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以實際行動為構建和諧社會奉獻力量。經團省委和學校的統一安排,並根據校團委和院團委有關檔案精神指示,我院立足實際,切入社會熱點,以“科學發展樹新風,攜手共建新農村”為主題,組織了赴吉安橫江鎮“三下鄉”志願者服務隊,我十分榮幸地被選為該隊的一員。
為紮實做好“三下鄉”工作,我們查閱了大量資料,準備了多份宣傳材料和調查問卷。出發前,經濟管理學院資訊管理輔導員朱延平老師還對我們進行了理論培訓,讓我們明確了“三下鄉”的目的和意義,鼓舞了我們的勇氣,激勵了我們的鬥志,也讓我們對此行的目的和活動方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實踐活動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7月1號,我們13位成員來到了鎮上人流量較大的橫江影劇院門口,進行政策宣傳服務。鄉親們說,這次諮詢像是一場及時雨,讓他們長期以來積累的疑問得到了很好的解答。幾位來自外省的同學對於老人口裡說著的吉安方言理解有困難,但仍然以良好的耐心與老人們交談著,替他們分憂解難;有的孩子有些怯弱,站在遠處默默地看著,熱心的同學們主動走過去,與他們交談,詢問學習上的困難,為他們分擔學業負擔。
7月2日 ,我們服務隊前往參觀了橫江鎮唐賢坊村------一個古老而又神奇的村子。透過唐賢坊之行,我們瞭解到這個地方的物質文化遺產相當豐富,不過如果不能夠有效的保護,這些資源也會慢慢消失,我們認為當地政府可以制定有效的文化遺產保護政策,積極幫助當地人民開發這筆富有潛力的旅遊資源,一方面,可以積極有效地保護文化遺產;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當地人民的收入。
在接下來的一天,我們服務隊將從南昌各中小學募集到得1000餘冊圖書捐獻給橫江中心小學,為那裡的孩子們建立“愛心書屋”。我們希望透過此次“愛心書
屋”活動,能夠傳遞愛心,用愛心和知識裝點兒童的心靈。到現在我還是無法忘記那一張張可愛的臉龐;那一聲聲甜甜的“大哥哥”。提起那群可愛的孩子,我總會心潮澎湃。離別的那一刻,孩子們緊緊的拉著我們的手,久久不願離去。我真心的祝願淳樸天真的農村孩子們能夠快快樂樂地成長,走向更廣更寬更闊的新天地。
同時我們“三下鄉”赴吉安橫江鎮實踐服務隊就留守兒童的問題與橫江中心小學的老師們進行了座談會。“留守兒童”一個聽起來多麼辛酸的名字,卻在吉安縣、在橫江鎮、在橫江中心小學耳熟能詳。同樣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本該與同齡人一樣依偎在父母的懷裡,享受童年的時光的他們,個人工作總結範文只能在孤獨中想念爸爸媽媽的一個電話,一聲問候。瞭解到這些以後,我們更加希望,“愛心書屋”能給孩子們提供一點精神上的食糧,用愛心和知識裝點兒童的心靈,把我們的愛心傳遞給每一個孩子。
隔天,我們服務隊還參觀了著名的橫江葡萄園種植區——橫江鎮公塘村。據悉,公塘村是一個自然村,96戶人家,有將近320人口,擁有420多畝的葡萄地。葡萄種植是本地的支柱產業,受到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援和幫助,政府出臺政策:本地葡萄種植每畝補貼600元到800元。據村書記介紹,由於葡萄種植的成功,本地農民工返鄉情況越來越普遍。本地區還成立了橫江葡萄協會,使當地所產葡萄能夠集中收購,集中銷售,形成規模。那裡漫山遍野的葡萄樹,清澈的河流,偶爾傳
來幾聲鳥鳴,遠遠望去猶如一片修仙聖地。身處其中有感覺成仙成道。或許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也不過如此,此地有一股神奇的吸引力,總讓人流連忘返。
7月5日 ,我們赴吉安橫江服務隊為了發揚“尊老愛幼“這一傳統美德,還特意帶了十多個西瓜看望橫江鎮敬老院的老人們。我們的到來受到了老人們的熱烈歡迎。在我們即將離去的時候,老人們都表現出依依不捨之情,有的老人還把我們送出敬老院並一直說著:“你們都是好樣的!辛苦你們了!謝謝你們!------”簡單的話道出了老人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樸質的話語撩起了我們志願者內心的感動。臨行,老人們揮著手目送我們離去,直到再也看不到蹤影。
不知不覺來到橫江服務已經七天了。這天是下鄉隊員與當地政府離別、返回學校的日子。早上九點,汽車緩緩發動,隊員們強忍著淚水與橫江鎮人民揮手道別。南昌航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下鄉隊員們帶著不捨與依戀離開了生活了七天的橫江鎮,09年的暑期三下鄉活動圓滿結束。但是,服務農村、服務社會的旅程卻沒有終點,南航與橫江鎮之間搭起的友誼的橋樑將會越來越堅固。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緬懷昔日的形影不離,銘記逝去的歡樂時光,這個暑假對所有隊員來說都會是意義深刻的。因為參與所以快樂,因為服務所以無悔。
經過這次三下鄉活動,我重新認識了農村,重新認識了自己。這次活動也把我從理想社會拉回了現實,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各種不足,包括知識儲備,涉世經驗等等,同時給我未來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促使我不斷髮展這些方面,以利於我以後
走向社會。同時作為一名大學本科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責任不可避免的落在我們當代大學生的身上,我們必將身體力行,實現農民朋友們的願景。
最後,本人簡單地總結一下這次社會實踐中的經驗,主要有以下體會: l、提高了認識,明確了責任。透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的思想認識水平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深化了我們對新農村的思想。經濟落後,一切都免談。社會應該給予不發達地區以更多的關注,讓雨露惠及農村。我們大學生應該加倍努力,為祖國的強大多出力,多流汗,多動腦。實踐活動還促進了我們對國情、民情的認識,增強了適應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2、增長了才幹,發現了不足,激發了熱情。社會實踐活動給廣大同學提供了一個學習社會知識和展示自我才華的舞臺,透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鍛鍊了廣大同學的才幹。同學們一起努力做問卷調查,一起上街進行宣傳,一起表演節目??在合作中鍛鍊了我們分工協作的能力,交際能力,組織能力等等。在這次下鄉實踐活動中我們充分發揮了專業知識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既為地方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思維、新的活力,又培養了我們的吃苦耐勞精神,使書本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進一步消化,讓大家在實踐中學到了很多寶貴的、在書本中無法學到的社會經驗。而社會實踐,作為一種把理論知識運用於實際的重要形式,又能夠很順利的讓我們做到了校外實踐與校內實踐相結合,達到兩方面平衡的發展的理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