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算鋼筋實訓總結範例
手算鋼筋實訓總結範例
篇一:鋼筋混凝土實訓總結
結構施工圖試圖是建築工程專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一項綜合技能訓練,主要透過對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圖紙的識讀,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建築工程圖紙的圖示方法和圖示內容,掌握繪製和識讀建築施工圖、結構施工圖的方法和步驟。最重要的是掌握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
一、 實訓的目的
1、掌握鋼筋混凝土結構框架、柱、板的平法識圖知識。
2、理解建築施工圖、結構施工圖的圖示方法和圖示內容,掌握手工工具繪製結構施工圖的方法、步驟和技巧。
3、掌握國家建築製圖統一標準。
4、熟悉繪製房屋工程圖的有關規定,如:定位軸線、標高、索引符號與詳圖符號、指北針等。
二、實訓的要求練習的能力
1、練習具有熟練識圖建築施工圖、結構施工圖的能力,培養查閱技術資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練習掌握鋼筋混凝土結構框架樑、板、柱、樓梯的配筋構造,熟練識讀平法圖集。
3、應該認真執行國家建築製圖統一標準的能力,提高製圖質量和繪圖水平。
4、掌握結構施工圖的分類及內容。
5、培養我們獨立工作能力和嚴謹治學的工作作風。
三、實訓內容
週一:識讀辦公建築施工圖、分組繪製框架柱、梁配筋構造草圖;
週二:識讀辦公建築施工圖、分組繪製框架柱、梁配筋構造圖;
週三:識讀5#教學樓施工圖、分組繪製框架柱、梁配筋構造圖;
週四:分組繪製框架柱、梁配筋構造圖;
週五:彙報、答辯。
四、實訓心得
1.梁部分
1.1樑上有次梁處(包括挑梁端部)應附加箍筋和吊筋,宜優先採用附加箍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應絕對。規範說的清楚,位於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範圍內的集中荷載,應全部由附加橫向鋼筋承擔。也就是說,位於樑上的集中力如樑上柱、樑上後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墊梁不必加附加筋。位於梁下部的集中力應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範圍內的集中荷載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當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載較大時,應加附加筋。當主樑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載很小時,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樑可不加附加筋。還有當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藝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載相對不大,主樑也可不加附加筋。
1.2當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時,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樑。當梁底距外窗頂尺寸較小時,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頂。外部框架樑儘量做成外皮與柱外皮平齊。梁也可偏出柱邊一較小尺寸。梁與柱的偏心可大於1/4柱寬,並宜小於1/3柱寬。
1.3樑上有次梁時,應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樑的支座附近,否則應考慮由次梁引起的主樑抗扭,或增加構造抗扭縱筋和箍筋。當採用現澆板時,抗扭問題並不嚴重。
1.4原則上樑縱筋宜小直徑小間距,有利於抗裂,但應注意鋼筋間距要滿足要求,並與梁的斷面相應。箍筋按規定在梁端頭加密。布筋時應將縱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斷面的連續梁或框架樑,上、下縱筋均應採用同直徑的,儘量不在支座搭接。
1.5端部與框架樑相交或彈性支承在牆體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簡支考慮,但梁端箍筋應加密。
1.6上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載宜由箍筋承受,或適當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佈置的牆時宜做下挑沿。
1.7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與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佔總荷載的比例很小,作成變截面不能有效減輕自重。變截面挑梁的箍筋,每個都不一樣,難以施工。變截面梁的撓度也大於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時,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載力不足。對於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壓鋼筋以減小撓度。挑梁配筋應留有餘地。 1.8樑上開洞時,不但要計算洞口加筋,更應驗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縫寬度。梁從構造上能保證不發生衝切破壞和斜截面受彎破壞。
1.9挑梁出挑長度小於梁高時,應按牛腿計算或按深梁構造配筋。
1.10扁梁寬度不必過大,只要鋼筋能正常擺下及受剪滿足即可。因為在撓度計算時,梁寬對剛度影響不大,加寬一倍,撓度減小20%左右。相對來講,增大鋼筋更經濟,鋼筋加大一倍,撓度減小60%左右,同時梁的上筋應大部分通長佈置,以減小混凝土徐變對撓度的增大,如果上筋不小於下筋,撓度減小20%。
1.11當一寬框架樑託兩排間距較小的柱時,可加一剛性挑梁,兩個柱支承在剛性挑梁的端頭。
1.12梁寬大於350時,應採用四肢箍。
2.現澆板部分
2.1板的鋼筋宜採用大直徑大間距,但間距不大於200,間距儘量用200。(一般跨度小於6.6米的板的裂縫均可滿足要求)。板上下鋼筋間距宜相等,直徑可不同,但鋼筋直徑型別也不宜過多。
2.2相連幾個房間的同型號同間距板底鋼筋宜連通。
2.3配筋計算時,可考慮塑性內力重分佈,將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減係數,將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係數。
2.4支承在外圈框架樑上的板負筋不宜過大,否則將對梁產生過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時採用φ[email protected];否則用φ[email protected]。
2.5當厚板與薄板相接時,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慮是適當的,但厚板就不合適,宜減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2.6非矩形板宜減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2.7室內輕隔牆下一般不應加粗鋼筋,一是輕隔牆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體受力,應整體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單向板長邊的不可能移位的隔牆,如廁所與其他房間的隔牆下才可以加粗鋼筋。
篇二:鋼筋工實訓報告
一、實訓的目的
施工綜合實訓是高職水利工程專業《水利工程施工技術》課程的'獨立實踐教學環節。透過施工綜合實訓,使學生獲得水利工程施工的感性認識,掌握一定的施工實際操作技能及相關技術與質量標準。使學生對水利工程建設過程有更深刻的認識,激發學生熱愛專業、熱愛勞動。
二、實訓內容
(1) 學習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圖識讀、鋼筋進場驗收、鋼筋配料、鋼筋加工與安裝、鋼筋工程質量檢查與資
料整理的相關知識。
(2) 閱讀鋼筋混凝土構件配筋圖,計算下料長度,編制鋼筋配料單。
(3) 鋼筋加工與安裝。按要求將鋼筋混凝土構件各編號鋼筋劃線剪下、彎曲成型、綁紮。 (4) 每道工序完成後,應進行質量的“三檢”(自檢、互檢和交接檢)。
三、鋼筋下料長度計算
閱讀鋼筋混凝土構件配筋圖,計算下料長度,編制鋼筋配料單。
計算方法: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注:混凝土保護層厚度25mm
四、鋼筋加工工序
(1)鋼筋加工前,應先去除鋼筋上的鐵鏽,油漬等雜物。
(2)鋼筋加工要嚴格按料表進行,料表上應按設計和規範要求,註明需加工鋼筋的型號、形狀、尺寸及使用部位和數量。
(3)根據鋼筋使用部位、接頭形式、接頭比例合理配料,加工時,要本著“長料長用、短料短用、長短搭配”的原則,不得隨意切斷整根鋼筋。
(4)彎曲鋼筋時,要用機械冷彎,不得用氣焊烤彎。
(5)I級圓盤鋼筋加工前,應先調直去鏽,調直時,要嚴格控制其冷拉率。 (6)I級鋼筋的末端需做180°的彎鉤。
(7)箍筋加工時,彎曲部分需確保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且箍筋雙肢相互平行。
(8)鋼筋的定位梯,定位卡具、馬凳等需提前加工並檢查,確保尺寸準確。
(9)加工好的鋼筋半成品要在現場指定範圍內堆放,且掛牌標識,註明鋼筋的型號、尺寸、使用部位及數量,防止使用時發生誤用。
除設計有要求外,梁、柱等結構中鋼筋骨架的箍筋應與主筋垂直圍緊;箍筋與主筋交叉點處應以鐵絲綁紮;樑柱等構件拐角處的交叉點應全部綁紮;中間平直部分的交叉點可交錯紮結。
五、鋼筋工程質量檢查
1.主控專案
(1)受力鋼筋的彎鉤和彎折應符合下列規定:
1)fPB235級鋼筋末端應作180o彎鉤,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後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倍;
2)當設計要求鋼筋末端需作135o彎鉤時,H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4倍,彎鉤的彎後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鋼筋作不大於90o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
(2)除焊接封閉環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箍筋彎鉤的彎弧內直徑除應滿足第(1)項規定外,尚應不小於受力鋼筋直徑;
2)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對一般結構,不應小於90o;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應為135o;
3)箍筋彎後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
2.一般專案
(1) 鋼筋調直宜採用機械方法,也可採用冷拉方法。當採用冷拉方法調直鋼筋時,HPB235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於4%,HRB335級、HRB400級和RRB400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於1%。 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
(2)鋼筋加工的形狀、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
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
六、實訓體會
實訓期間,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不僅使我在理論上對施工工藝(鋼筋工)有了全新的認識,在實踐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學以致用,對我來說受益非淺。
首先透過實訓我學到了嚴謹的工作態度,以前對扎鋼筋不以為然,認為很簡單,結果自己一動手就犯難了。學習和工作都需要嚴謹的態度,就像扎鋼筋時彎折角度稍有偏差就會造成整體參差不齊,影響質量和美觀。 其次感受比較深的就是規範的問題。雖然不可能一開始就做的很規範,但是這方面一定要考慮,儘量把它做好!就像我們在彎折鋼筋的時候就產生很大的問題,起點偏移量不同,彎鉤、彎折長度不一樣等等問題,這些似乎都可以透過規範來解決。當然我們也是初次做,沒什麼經驗,這也可以說是一個教訓吧。
再次想說的是團隊之間的交流,有些東西事先不交流,憑自己的主觀臆斷來做,到時候肯定會出問題。沒有一個人的團隊!所以要把專案做好,這些東西一定要注意。應該多注意團隊之間的交流。 最後就的體會就是自己不懂的東西太多太多。需要好好去學習!
總之,很感謝這次實訓,學到了很多東西,但這似乎只是個開始,更多的東西需要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