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初一上學期的總結

中學生初一上學期的總結

  光陰似箭,時光流逝飛快。眨眼間,初一上學期已經結束。這同樣也意味我們全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質疑,這種學習方式也實踐了一個學期。回首望去,在初一上學期的學習生活中,我對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也有著許多感觸:有困惑,有收穫;有心得,有不解。而在這篇文章中,我要對這種種感觸一併加以總結。

  記得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實行一種計劃,一種方式方法,就一定會有收穫”。不錯,利用全新的學習方法來學習,更使我有了三點大的收穫。首先,透過這半年的學習加實踐,使我感受到了一種好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的重要性。這其實也是我這半年來實踐的第一大收穫,也恰好與“自主、合作、質疑”中的“自主”相照應。而這第二大收穫,則是從“合作”中悟出的一個道理。記得從進入山大附中以來,不論是小組合作還是更大的團隊合作,都是非常常見的。這也使我們漸漸的養成了合作的習慣。而就是這個合作的習慣,讓我們在問題的海洋中激流勇進,所向披靡!所以,我從合作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當你遇到難題時,往往合作就是開啟問題大門的鑰匙”。其三,質疑。我一直在想:數學界乃至於全世界這麼多的難題是誰提出的.呢?在沒有進入山大附中之前,這個難題使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是透過新學習方式的實踐,透過那一份份導案中的“提出疑難問題並解答”的環節,我漸漸明白“世界雖大,難題雖多,但構成這些的種種問題,其實還是出自於人之手腦啊!”悟出這個道理的前提不也是我透過質疑所提出的問題麼?所以,我的第三大收穫便是明白了質疑的重要性,漸漸學會了質疑。雖然我已經初步學會了質疑,但我的困惑卻也是質疑。

  有人會問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問題就出自於質疑後解答的過程上。我認為,質疑一個問題和答案是非常簡單的。的確,只要腦子裡閃過“不對呀”或“為什麼”的念頭,便可以說你做到了質疑。但大家卻沒有想過,只質疑卻不想求解,這與沒質疑有什麼區別呢?透過寒假假期的反思,我發現:我也恰好是犯了這個錯誤。懶惰、惰性使我不想求解,空降一堆質疑後的問題留在那,致使質疑的問題變成了一堆廢紙屑。不過,我發現問題和錯誤的時間還不晚,只要能做到質疑和求解,還是有可能挽回的!

  最後,我也反思到了教師們的勞累與不易。是他們通過幾十個晝夜的努力,總結出了這套適合我們的學習方法:自主、合作、質疑。但這套方法再好,終究會有問題。這正好要用到“使用者”——學生來提建議了。在此,我給這套全新的學習方法提一條建議。這條建議雖不是很好,但卻忠肯:請老師在導案中加入“至少提出兩個問題,並解答,適當寫出文字解釋”,以此鍛鍊我們的質疑能力。

  “遊手好閒會使人心智生鏽”,如果你認為你已經心智生鏽,那你就來反思吧!如果問題太龐大,你就與他人分享吧!這樣做,你終究會得到答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