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學基礎知識總結
口腔醫學基礎知識總結
與臨床不同的是,口腔需要操作,但也需要學習基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口腔醫學基礎知識,歡迎閱讀。
1.混合牙列期:
一般從6歲至12歲之間,口腔內乳牙逐漸脫落,恆牙相繼萌出,乳牙、恆牙混合排列於牙弓上的時期。
2.危險三角區:
鼻根至兩側口角的三角區,此處感染若處理不當,易逆行傳入顱內,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等嚴重併發症。
3.齲病:
是在以細菌為主的多種因素影響下,牙體硬組織發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其臨床特徵是牙釉質、牙本質和牙骨質在顏色,形態和質地方面均發生變化
4.牙周炎:
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援組織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導致牙周支援組織的.炎症、牙周袋形成、進行性附著喪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後可導致牙鬆動拔除,是我國成人喪失牙的首位因素。
5.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
又稱智牙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時,牙冠周圍軟組織發生的炎症。常見於18~25歲的青年,是口腔科常見病和多發病。
6.交界性腫瘤:
有些腫瘤雖為良性,但具有區域性浸潤性生長和惡變傾向,例如成釉細胞瘤,多形性瘤,乳頭狀瘤等,對於這些腫瘤必須採用正確的手術治療方案。
7.複發性阿弗他潰瘍:
又稱複發性口腔潰瘍,具有明顯灼痛感,為孤立的圓形或橢圓形淺表潰瘍,具有周期性、反覆性、自限性
8.揭皮試驗陽性:
天皰瘡時,若揭去皰壁,常會一併無痛性地揭去鄰近外觀正常的皮膚,留下一鮮紅色的創面的現象
9.舍格倫綜合徵:
舍格倫綜合體徵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徵表現為外分泌腺的進行性破壞,導致黏膜及結膜乾燥,並伴有自身免疫性病徵。
10.抗力形是使充填體和餘留牙能夠承受咬合力而不會破裂的特定形。固位形是使充填體能保留於洞內,承受更力後不移位、不脫落的特定形狀。
11.上頜骨由一體、四突構成,一體即上頜骨體,四突即為額突、顴突、牙槽突、顎突。
12.口腔健康標準是:
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痛疼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13、顏面部為上從髮際,下至下頜骨下緣或頦下點,兩側至下頜支後緣或顳骨乳突之間的區域。
14、以經過眉間點、鼻下點的兩條水平線為界,將顏面部分分為3等分。
15、頜面部為顏面部的中1/3和下1/3兩部分組成的區域。上1/3為顱面部。頜面部是以頜骨為主要骨性支撐所在的區域,而顱面部是以顱骨為主要骨性支撐所在的表面區域。頜面部為人體最顯露最具特徵的部位,是人體形態美和表情最重要的形體表達區域,也是與眼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等相交叉的部位。
16、臨床上常將頜面部分為面上、面中、面下三部分,其劃分是以兩眉弓中間連線為第一橫線,以口裂平行線為第二橫線。
17、口腔內,以牙列為分界線,將口腔分為牙列內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圍的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齦與其外側的唇頰組織器官構成,因此唇、頰器官的表面形態即為口腔前庭的表面形態。固有口腔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齦與其內側的口腔內部組織器官舌顎、口底等構成,因此牙及牙列、牙槽骨及牙齦、舌、顎及口底等組織器官的表面形態即為故有口腔的表面形態。
18、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範圍上為硬顎、軟顎,下為舌、口底,前界和兩側界為上、下牙弓,後界為咽門。
19、口底由舌繫帶、舌下肉阜組成。
20、口腔頜面部的感覺神經主要是三叉神經,運動神經主要是面神經。
21、三叉神經分為眼神經、上頜神經、下頜神經;面神經分為5支顳支、顴支、頰支、下頜緣支、頸支。
22、口腔頜面部的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
24、口腔內檢查常用器械鑷子、探針、口鏡。
25、齲病的臨床特徵是牙體硬組織,包括牙釉質、牙本質和牙骨質在顏色、形態和質地等方面均發生變化。
26、引起齲齒的四聯因素理論細菌、食物、宿主、時間。
27、齲病按進展速度分急性齲、慢性齲、繼發齲;按解剖部位分牙合面窩溝齲和平滑面齲、根面齲、線性釉質齲;按病變深度分淺齲、中齲、深齲。
28、齲病的治療方法化學療法、再礦化療法、窩溝封閉、修復性治療。
30、藥物性牙齦增生的病因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苯妥英鈉、環孢素、硝苯地平。
31、口腔單純性皰疹的病因單純皰疹病毒;口腔念珠菌病病因白色念珠菌);複發性阿弗他潰瘍病因免疫因素、遺傳因素、系統性疾病、環境因素、其他因素;天庖瘡、自身免疫學;口腔扁平苔蘚精神因素免疫因素、內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微迴圈障礙因素、遺傳因素、其他。
36、拔牙的基本步驟分離牙齦、挺松患牙、安放牙鉗、拔除患牙、拔牙創的處理、拔牙後注意事項。
37、拔牙的適應症嚴重齲病、嚴重牙周炎、牙髓壞死(額外牙、錯位牙、埋伏牙)、阻生牙牙外傷、乳牙、治療需要的牙病灶牙)其他;拔牙的禁忌症血液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腎臟疾病、肝臟疾病、月經及妊娠期、急性炎症期、惡性腫瘤。
39、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又稱智牙冠周炎,其病因是牙量骨量的不調、盲袋、細菌、溫度、食物殘渣、咬傷、全身抵抗力下降。
40、口腔頜面部創傷救治原則功能與外形並重。
41、窒息分為阻塞性窒息、吸入性窒息。
42、阻塞性窒息的原因異物阻塞、組織移位、氣道狹窄、活瓣樣阻塞。
43、上頜骨骨折好發部位I型低位或水平骨折、II型中位或錐形骨折III型高位或顱面分離骨折。下頜骨骨折好發部位正中聯合、頦孔區、下頜角、髁突頸部。
44、上頜骨骨折臨表骨折段移位和咬合錯亂、眶區淤血、影像學檢查;下頜骨骨折臨表骨折段移位:頦部正中骨折、頦孔區骨折、下頜角部骨折、髁突骨折、出血與血腫、功能障礙、骨折段的異常活動、影像學檢查。
45、急性化膿性腮腺炎易發生逆行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