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創新的知識點總結
高中創新的知識點總結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看看下面的高中必修四的高中創新的知識點總結吧!
高中創新的知識點總結
一、經濟生活
(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域性的戰略抉擇。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式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1.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
2.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拉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援東部地區率先發展。
3.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4.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必須著力推動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二)影響公司經營成功的因素
(1)要制定正確的經營策略。一家企業,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為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2)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3)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考點精練】
1.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對企業發展的積極影響主要是( )。
①最佳化經營戰略,樹立企業形象 ②轉變經營模式,擴大企業規模
③承擔社會責任,促進節能減排 ④促進科技創新,形成競爭優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生產的微觀主體--企業。從企業經營與發展的角度講,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有利於最佳化經營戰略,形成競爭優勢;發揚工匠精神有利於提升產品質量,樹立企業形象,①④符合題意。提倡工匠精神並不直接改變經營模式,也不促進管理升級,②與題意不符;工匠精神與節能減排無直接關係,③與題意不符;故本題答案選B。
2.國家有關部門編制的《關於推進停車設施與充電設施一體化協調發展的意見》,強制存量停車場開展充電設施建設改造,支援充電設施運營商開展停車充電一體化設施建設運營。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擴大新能源汽車產量,提高相關企業的利潤
B.方便群眾日常生活,努力降低群眾出行成本
C.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逐步淘汰落後產能
D.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答案】D
2.【解析】。解析:家有關部門強制存量停車場開展充電設施建設改造,支援充電設施運營商開展停車充電一體化設施建設運營,其主要目的是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D正確且適合題意;ABC說法都是錯誤的,均應排除;故本題答案選D。
二、政治生活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1.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黨的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
2.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第一,科學技術特別是戰略高新技術正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第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不僅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客觀需要,而且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解決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緊迫要求。
3.建設創新型國家。
①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含義
創新型國家是指將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從而形成強大的國家競爭優勢。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
②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指導方針
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
③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目標
到2020年,使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為全民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本世紀中葉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基礎。
④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
【考點精練】
1.我國把自主創新作為國家戰略,致力於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因為( )。
A.國傢俱有組織經濟建設的職能
B.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
C.中國共產黨代表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D.發展科技是解決的根本途徑
1.【答案】B。解析:首先,利用主體對應的原則,C答案排除,題幹主體是國家,不是政黨。D答案不選,題目講的不是。加強自主創新,目的是為了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因此B答案正確。
三、文化生活
(一)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1.文化發展的實質
發展的實質,就在於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
A.源泉:人類在實踐中創造文化,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就不能作出有價值的文化創造。
B.動力:一方面,社會實踐中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
3.文化創新的意義
(1)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
(2)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實踐角度
(3)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文化自身的角度
4.呼喚文化創新的時代
(1)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
(2)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3)當代中國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職責。投身偉大實踐中,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
(二)文化創新的途徑
1.根本途徑:
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基本途徑:
(1)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文化創新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
要求: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
(2)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鑑與融合,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採眾長。
要求:在文化交流、借鑑和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學習和借鑑其它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3.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
(1)文化創新必須處理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係。
(2)文化創新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克服錯誤的傾向。
“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一味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的傾向;
“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傾向。
這些都是不利於文化創新的錯誤傾向,必須予以克服,才能保證文化創新沿著正確的方向、採用正確的方法進行。
4.實現我國的文化創新
(1)立足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2)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5.如何進行文化創新
(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於社會實踐
(2)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
①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②面向世界,博採眾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鑑與融合。
(3)堅持正確的方向,克服錯誤的傾向。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4)在時代的高點上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5)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文化創新要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文化創造者要發揮自己身的聰明才智、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6.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1)首先應承認、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2)在文化交流、借鑑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學習和借鑑其它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作用。
(4)堅決反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的“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
【考點精練】
1.全國文化先進區、2個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一批“高大上”的國字號園區基地搶灘合肥包河,源於包河在文化體制機制方面的大力創新,營造了良好的文化發展氛圍。近年來,包河區以文化體制改革為抓手,創新執行機制,加快轉型升級,為區域文化繁榮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這說明文化體制機制創新( )。
①是文化創新的動力源泉
②是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③有利於解放文化生產力
④決定著文化發展的方向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答案】C。解析:材料揭示了包河區透過創新文化體制機制促進了區域文化產業專業升級和文化繁榮,這說明文化機制體制創新有利於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②③正確符合題意。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①④觀點錯誤。
2.2016年9月29日,第34屆開封菊花文化節釋出會在開封市舉行。開封菊花文化節在布展過程中,將菊花造型和古都文化相結合,創造性地將歷史搬進現實,將盆景、雕塑、建築、園林等多種藝術門類與宋文化巧妙融合。透過菊花的精心布展再現了北宋時期的繁華。這啟示我們,文化創新需要( )。
A.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B.原封不動,繼承傳統
C.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D.面向市場,迎合觀眾
2.【答案】A。解析:“將菊花造型和古都文化相結合,創造性地將歷史搬進現實”,體現了繼承傳統,推陳出新,A符合題意,排除C。B是對待傳統文化的錯誤態度,排除。D中“迎合觀眾”的說法不正確,排除。
四、生活與哲學
(一)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
1.辯證否定觀和創新意識
(1)辯證否定觀的含義
辯證的否定觀是建立在對肯定和否定對立統一的辯證理解的基礎上的,它認為辯證否定究其實質而言是透過事物內在矛盾運動而進行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並透過自身的否定,實現事物的自我運動、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
(2)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內容
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矛盾運動的結果。
②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
③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絡的環節,新舊事物是透過否定環節聯絡起來的。
④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既克服又保留。
(3)辯證否定觀的重要特點
①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
②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聯絡的環節。
(4)辯證否定觀的方法論意義
辯證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經歷兩次否定、三個階段的有規律過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事物的這種否定之否定過程,從內容上看,是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的過程,方向是前進上升的,道路是迂迴曲折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方法論意義:辯證的否定觀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觀察和分析一切問題的方法論原則。
辯證否定觀要求人們採取分析態度,注意否定既是發展的環節,又是聯絡的環節。否定也是質變。它是我們堅信新生事物不可戰勝的哲學依據。新事物必然要戰勝舊事物,是由事物發展的辯證本性和新舊事物的本質特點所決定的。
它要求我們對一切事物採取科學的分析態度和方法。在考察事物時,必須同時看到它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如果看不到肯定方面,就不能正確地把握事物當前的性質;如果看不到否定方面,就不能正確地展望事物發展的前途。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精神
(1)辯證法從本質看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辯證法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
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
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創新是對既有理論、實踐的突破,要創新就要有批判和發展。
(3)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維的要求
密切關注變化發展的實際,敢於突破與實際不相符的成規陳說,敢於突破落後的思想觀念;
注重研究新情況,善於提出新問題,敢於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
(二)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
1.創新的社會作用
(1)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科技創新更新了人們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開闢出更廣闊的勞動物件,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創新推動生產關係和社會制度的變革
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透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
(3)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
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和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創新,在推動科技發展的同時,也使得人類認識的物件和範圍日趨廣闊,使得人類思維的性質和水平不斷更新和提高。
2.創新的哲學依據
(1)唯物論角度
堅持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堅持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的統一
(2)辯證法角度
事物是不斷髮展的,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只有創新,才能實現事物的發展;
辯證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實現發展的根本途徑,它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
辯證法的本質是批判的、革命的、創新的,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維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開拓新境界。
(3)認識論角度
認識的反覆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考點精練】
1.某市打造北斗衛星導航功能型平臺,初步建成智慧公交應用、高精度位置服務等六大應用系統和產業技術創新基地等,部署完成了78275臺北鬥終端,產品商業性開發應用取得顯著成效,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在應用中得到進一步完善。這表明( )。
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科技創新價值的重要體現
②不斷髮展的社會需要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動力
③科技創新以思想觀念的創新為先導
④科技創新總是透過吸收、改造傳統技術而實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答案】A。解析:“產品商業性開發應用取得顯著成效”表明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才實現了科技創新的目的和價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在應用中得到進一步完善”體現了不斷髮展的社會需要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動力,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②正確且適合題意;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③說法錯誤;④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故本題答案選A。
2.網際網路思維變革製造業。小米手機根據使用者需求,研製出了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老人功能,小米手機因此也獲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這表明( )。
①廣告營銷是公司提高經濟效益的手段
②消費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
③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④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答案】D。解析:題幹中“小米手機根據使用者需求,研製出了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老人功能,小米手機因此也獲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表明了消費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②符合題意。題幹中“網際網路思維變革製造業”表明了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④符合題意。①③說法正確但在材料中均沒有體現。故本題答案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