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個人總結匯總
大學生活個人總結匯總
篇一:我的大學生活總結
青春使命—我的大學生活
如果說人生是一本書,那麼大學生活便是書中最美麗的彩頁;如果說人生是一臺戲,那麼大學生活便是戲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說人生是一次從降生到死亡的長途旅行;那麼擁有大學生活的我們,便可以看到最燦爛的風景。朋友們,在這人生最美好的時刻,你是否已經揚起了航帆,正奔向理想的彼岸?是否已伸開你那堅強的翅膀,正衝向自由的天空?是否因
進入大學而激動萬分,心中默許下一個心願併為之奮鬥?
“大學”一個莘莘學子們夢寐以求的地方,也是無數人通往理想道路的階梯,對於這個大學,我也曾做過無數次的幻想,在幻想中描繪出了一幅幅宏偉壯麗的人生藍圖,在藍圖中大學就是一座金碧輝煌的殿堂。
在大學生活中,我堅持著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讀了一些名著和幾本完善人格的書,我越來越認識到品行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關係到是否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所以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都以品德至上來要求自己。無論何時何地我都奉行嚴於律己的信條,並切實的遵行它。和同學友好相處,建立深厚的友誼,尊重師長,和老師們建立深厚的情誼。並堅信助人是快樂之本。以前只是覺得幫助別人感到很開心,是一種傳統美德。現在我理解道理,樂於助人不僅能鑄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會得到很多利益,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回顧四年,我很高興能在同學有困難的時候曾經幫助過他們,相對的,在我有困難時我的同學們也無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對於老師,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為他們在我彷徨的時候指導幫助我。如果沒有老師的幫助,我不可能在知識的海洋裡順風順水,揚帆暢行。我現在領悟到,與其說品德是個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說是個人對整個社會的責任。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得對社會負起一定的責任義務,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確認識自己所負的責任,在貢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大學生活最經典的說法是魯迅先生的三部書:大一是《徬徨》,大二是《吶喊》,而大三是《朝花夕拾》。其實不然. 大學生活雖說是多姿多彩的,但也需要我們去把握和深人體會 . 有人說:“平凡的大學生有著相同的平凡,而不平凡的大學卻有著各自的輝煌。”但,你可以選擇平凡,但卻不可以選擇平庸;可以的話,相信誰都想不平凡。
外面蟬聲不絕於耳,我在家裡暢想大學生活會是怎樣一番景象。轉眼一年過去了,外面蟬聲依舊不絕於耳,彷彿就是一年前那些一樣,彷彿我還是那個稚嫩的高中生畢業生。但我知道我不是,大學生活讓我逐漸成長、成熟起來,讓我許多事情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進入了大學的第一年,雖然校園沒有多美.多麼寬闊。但是,讓我感覺到我裡成功的大門不遠了, 這個學校的就業還是很好的,我很喜歡,我所學的機車車輛系,是一個很好的專業。我相信自己的將來一定會很好的,跟我們機車機輛系一樣,都會成為輝煌的發展的。來到了大學的校門,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我也做出了很多的計劃:
首先是要確立目標和計劃,放遠目光。古人有“志當存高遠”,毛主席也有“風物長宜放眼量”。沒有目標便沒有前進的努力方向,也毫無動力可言。爭取畢業拿到畢業證,人際關係網應該多大,實踐能力應有達到怎樣的程度等等。而且,目標的實現又是一個個小怒表
實現的連貫過程。如一天記5個單詞,到考前便可記到很多。但,這需要堅持和毅力。
第二,是要放遠眼光,是指不被暫時的情緒和心情所拖所沉溺,要成就大事業,就必須大事抓緊,小事放鬆。如,不要被上網玩遊戲等所帶來的滿足感所一直沉溺,孰不知,暫時滿足的背後的更大的空虛。相信大家都有這種體會。
大學不是幻想,不是夢想,更不是妄想,而是我們偉大的理想。只要我們為之奮鬥,為之拼搏。總有一天我們會滿載而歸的!那時你會聽到楓葉流舟,你會看到金菊在笑,你會聞到碩果飄香,因為你到了收穫的季節
大學是一個充滿才華、學問,同時又是一個充滿競爭、挑戰的小舞臺、小社會。我們每一個人就在這個舞臺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那我們何不努力將自己的角色扮演得最好!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都渴望樂觀積極而不是盲目衝動,大膽而不大肆妄為,敢說敢想而不空想,深思探究而不亂想鑽牛角尖??那就讓我們把握青春,在這裡鍛鍊自己吧!在組織活動中留下你辛苦的身影,在社團活動中展現你最美麗的風采,在志願活動中奉獻你的一份力量。在這裡你得到不僅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人生最寶貴財富。
回望大學大學一年,不禁感慨萬千,高中時我知道我還未成年,父母還會保護我,但現在我就知道我長大了,不可能再有誰在你前面為你遮擋那些風雨,自己要做自己心靈疲憊的港灣。風雨中,父母那一雙雙期望的眼神是我最大的動力!總之,大學生活可以很輕鬆,也可以很沉重,可以很單調,也可以很豐富,可以很舒暢,也可以很痛心??他就像一罈五味醋,我從中嚐出了酸甜苦辣鹹甚至更多,並獲得了很多感悟,這些所得將作為我人生的寶貴財富,讓我以後的道路走得更加堅實有力。
感謝你,我的大學,正是在你給我的每一種挑戰與機遇中,我懂得了生活,懂得了學習,懂得了時間,懂得了成長,懂得了奮鬥和拼搏。
我不知道未來能否成功,既然選擇遠方,就註定要風雨兼程;也許身後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那留給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
篇二:我的大學生活總結
一轉眼,時光飛逝如電,我的大學生活就這樣要接近尾聲了,有不捨,有留戀,也有遺憾。靜靜的坐在電腦旁,覺得應該給這三年半的大學生活一個交代,一個總結,給它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老師讓我們寫大學生活個人總結的時候,我在想對於大四的我們是該好好反思這幾年在大學的點點滴滴。
在生活上,大一的時候懵懵懂懂,對於大學生活,學習充滿嚮往與好奇。剛來的時候很不適應這裡的生活,因為我是個北方姑娘,而南方主要以米飯為主,剛開始在飲食方面很不適應。時間是一種神奇的良藥慢慢地我開始適應這裡的生活和氛圍。開始活躍於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上,積極參與學校裡的各種活動,既忙碌又充實,同時也結交了許多朋友。大二的時候就會比較怠惰一些,不在像大一大樣對什麼都充滿好奇和熱情,開始採取一些低調的方式對待人和事,也開始去試著做做兼職,帶帶家教,掙點小外快以豐富一下自己的生活。這樣就可以和好朋友們一起去玩去旅遊了。這也是我第一次憑自己的能力去賺到的第一筆錢的時間。大二確實是大學的過渡時期,在大二由青澀的大一慢慢轉為應適應大學生活對大學生活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自己的感悟的時間段。對於大三,更多了份對未來的思考,同時學習也不是太重視,必不可少的便是大家一起上網看電視了,然後就是看一些娛樂節目,很少有人會關心學習上面的事。同時大家很多也收穫了自己的愛情,自己的幸福,雖然這個結果並一定好,但至少在這個青春的季節,過程很美。而我還是一如既往,一直一個人去面對未來,面過生活。現在即將面對畢業,現在可也比較少,我很珍惜這一段時光,因為這會成為我大學裡的最後一份記憶,最後的畫面。每天在宿舍計劃著自己的未來,為工作去準備,去看書。驀然回首才發現,當時真不該上課時玩手機不聽老師講課,真不該逃課去玩去瘋,真應該多學點知識豐富自己的腦袋,以不至於現在的那麼的沒底和不安。 在學習上,雖然不會像高中時那麼的努力和認真,可我也認認真真對待老師給的任務。大二時為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我決定輔修第二學位,從此我變過著沒有周末的日子,任務也更繁重,考試要多考一個專業的。但它同時也鍛鍊了我的'意志力,讓我明白了堅持就是勝利。大二雖然比較忙,但在晚上那個的時候我也會坐在床上手捧餘秋雨,巴金或是路遙的小說看得如痴如醉,情深處還會寫篇日記抒發自己的感慨。總體來說我在學習上還是比較認真的,所以每學期我都會得獎學金,在大二的時候還獲得了國際勵志獎學金。大三的時候,由於有很多證書需要考,所以即使大三不設晚自習了我還會堅持每天去上晚自習。把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都過了,同時還考了一些專業方面的證書。
在思想上,在與同學的相處和老師的影響下,我覺得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什麼都要父母操心的小女孩,不再任性耍脾氣。有的是一份低調與沉澱。學校裡有很好的環境和氛圍,教會了如何做人和做事,如何與人相處,在這裡我擁有了一生中非常寶貴的同學情和師生情,同時也結交了我的摯友們,我們志同道合,共同學習,一起奮發向上,讓我們在大學裡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我們學校的校訓明德尚能博學日新也讓我領悟到不管在工作還是學習上,都要有優秀的道德品質,注重個人能力的培養,同時不斷地創新。
總的來說,我覺得在大學裡我收穫的是要不斷學習的執著,做個有德之人態度和努力能夠服務社會和他人的目標。在大學裡我留下了人生最美好的回憶。說句實在的,如果再給我一次重來的機會,我會讀更多的書,參加各種有益活動鍛鍊自己,交更多的朋友。我相信透過四年大學的學習與生活,我會成為一個對家
庭對社會有用的人。正直將要畢業寫下這份個人總結更多的是個人感慨和對未來的一份幻想和緊張,希望四年大學能助我在今後的工作中適應社會生活。希望以後工作會順順利利。
篇三:我的大學生活心得體會
不知不覺我已近快畢業了,現在回憶起來,這大學三年來的聽講座,我從中受益匪淺。 還記得第一次去聽講座場景,那是大一的第一學期,那時我傻乎乎的,只是聽說聽講座可以加學分就去聽,但具體是聽什麼講座我都不知道,只是為了學分頭暈腦脹的和同學一起聽講座。 第一次聽講座的確實是很痛苦的,那時天氣熱,而且人又多,從頭到尾我都是站著聽完那次講座,那時的感覺真的不是那麼好受。
之後,由於種種原因,我隔了好一段時間沒有去聽講座。當我在次聽講座時, 我發現其實有一些講座對我很有幫助,我確實能在聽講座的過程中學到很多東西。 現在,在學校裡,獲得資訊的來源有很多種,如上網,看書,參加活動,聽講座等。現在作為一名大學生,獲得一些資訊的來 源很大部分都來源網上,雖然能夠上網獲得很多的資料,但網上 的東西其真偽還得有一定的閱歷才能辨別出來,而且,在網上看 的東西多,忘記的也快。
在大三大四,我覺得有時候去聽聽講座 獲得一些資訊的來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去聽講座也要有選擇性的,不要盲目的,為了學分去講座裡待著,那樣的話是毫無意義的,還不如留著時間去做自己覺得更有意義的事情! 每一次講座,都有可供我們借鑑的地方,當然並不是每個講師講的每一觀點都是對,最起碼有一些觀點我個人並不是很贊同。 但畢竟每次講座都是經過講師的精心準備過,就算有和自己觀點不同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有一些講座的具體內容我自己都忘記的,但有一些卻留個我很深刻的印象。
在這大學的三年裡,我很榮幸能得到這麼多次聽講座的機會,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在這麼多次聽講座的過程中,我真的是是受益匪淺。
老師的精彩講座,不但讓我學習到各個領域的知識,還讓我明白了做人、做事。作為一名大學生,首先得為自己確立目標,有了目標才有努力的方向,就不會迷茫了。老師就是因為確立了目標,才走出了迷茫,努力向自己的目標奮鬥 ,才有今日的成就。
學習上,我們也要有堅持、堅持、堅持到底,永不、永不、永不放棄的精神和毅力。認識很容易受外界影響的,外部環境對一個人很重要。因此想要擁有驕人的成績,首先得努力為自己尋找學習物件,擁有一個好的學習圈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好的學習物件可以為你營造好的學習氛圍,讓你想不學都不行,不給你懶散的機會。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在這裡我們要學會主動出擊,為自己尋找好的學習圈子,不要像高中那樣指望老師會嚴格要求你,為你營造好的學習環境,尋找學習物件。在大學這些都得靠自己,得學會自主學習、主動出擊;學會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學會獨立自主,不要再想依賴別人了。或許在這轉變的路上會遇到挫折,但它們只是老天對你的考驗,只要你堅信自己能改變,努力改變,你就能夠成功!
大學不是忙碌高中後的休息階段,而是我們人生的真正開始階段,我們要讓它有其自己的價值,讓自己的大學生活充實而有意義。學好專業知識技能,拿到學位證、畢業證,只是作為一個大學生應該做的最低標準。我們還要鍛鍊、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展。現在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會想的人,更需要會做的人。要想真正融入社會,在社會中有一席之地,我們就得內外兼修。內修知識,外修能力,以全面發展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投入、回報社會。
這次聽講座,不僅讓我對內容有了深刻體會,同時我對如何能更好的聽講座、從講座中學到東西,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
聽講座時專心聽、勤做筆記
其實聽講座的過程跟課堂聽課大同小異,就是專心聽,兼做筆記。講座筆記是講座內容的記錄,因此是具有指導作用或學術價值的,準備好一本專用的筆記本用於記錄講座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在聽的過程中需要與演講者同步思維,這樣才不會遺漏講座的重點。關於講座的筆記,與課堂講課的專業課筆記稍有不同,最好能在頁首註明講座的時間、地點、講座主題、主講者個人基本資訊等,其次是簡明扼要地記錄講座的理論框架和基本內容,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概念、新觀點,值得進一步思考、研究的空間,以及自己在聽講過程中的感悟和思考,這些學術思考的火花稍縱即逝,不管成熟與否,一定要先記錄下來。
大膽提問
通常,在主講者的講授內容結束以後會安排自由提問和回答的時間,這幾乎是講座的慣例。如果對講座中的內容有什麼不明白或者不贊同的想法和觀點,在自由提問階段不妨大膽提出,對釋解某些疑問大有好處。提問的問題可以針對講座內容中的不解之處,可以結合自身的專業,可以聯絡社會現實,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理論觀點和理論解釋。對於個人,這既是與主講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又能在提問的基礎上引發出更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參加這樣的自由提問對於思
維的拓展和理論表達能力的提高更會有不小的收穫,提問得到的答案有助於去除疑問、拓展思路。
整理筆記
在聽完講座以後,為了使本次講座的內容和心得能以儘量真實的資訊儲存下來,並能使講座的內容和理論探討成果為自己的知識結構最佳化和學術思考所用,需要在講座後儘量短的時間內對講座筆記進行必要的整理和補充。千萬別小看了這一步驟,在時間上這項整理工作所花的時間可能很少,對講座內容的提升、作用的發揮卻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這一環節,講座知識和資訊的利用率就會大打折扣。講座整理的過程是對主講者所講內容的梳理和挖掘,也許能從其中得到新的啟發,發現新的學術興趣領域,完善和最佳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理論理解,即使不是這樣,接觸和了解不同的學術觀點對於自己的學業也是不無裨益的。因此,整理講座筆記,回顧講座內容的習慣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講座內容中涉及的著作也應該在筆記中記錄下來,如果你認為需要閱讀相關書籍來繼續深入理解講座內容,加深對問題、對理論的認識、思考和掌握,則能極大地提高講座的利用率。同時在以後的學習和研究中可以把講座中的知識要點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的組成部分,這些收穫正是講座的核心價值所在。
對講座要進行篩選取捨
開始的時候,無論什麼講座,只要有空,我是統統接收,但是後來發現對講座還是要進行篩選取捨,否則非但時間精力有限,而且也不能很好的吸收講座的內容。我是以下面三個標準來選擇和取捨:講座本身的價值、個人的興趣以及功課和時間是否有衝突。要是對演講者沒有興趣,講座的題目又沒有什麼新鮮感,我就不去了。當然有些很難得的講座機會是不該錯失的,畢竟研究生兩年半里聆聽學術大師、著名專家和科學家、社會名流或政壇要人講座的機會是不多的。聽講座的目的並不是單一的知識增長,即使拋開知識增長、學術思考、人生感悟、生活指導不論,一睹這些學術領域的頂尖人物和社會成功人士的風采對於現代大學生的多元價值觀來說同樣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幾天的講座,確實讓我們受益匪淺,從中學到的註定會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