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名師個人研修總結
小學名師個人研修總結
近日,完成了專業發展規劃,是對這一輪學習培訓進行總結的時候了。
今年的5月6日至11日,我作為xx市名教師培養工程的學員,在第二師範學院進行了第一次培訓。這是一次相對完美的培訓,內容非常豐富,包括國外教育視野、課題研究、個人教學風格、名師成長路徑、教師修養、名著閱讀、教育技術等板塊,還有與理論及實踐導師見面會等。收穫較大,感受良多,它在讓我們思考“我是誰”“我要到哪裡”的同時,對“如何去”也作了細緻周密的部署。
也是在這次培訓,我第一次認真理解名師的含義、標準和條件;第一次思考“教學風格”問題;第一次“鄭重”地對自己的成長作出系統的思考和規劃。
幾年前的一次偶然機會,我進入某教育刊物的網路論壇,結識一些朋友,從那時起,我在工作之餘拋開以前消磨時光的生活方式,注重網路學習,加入一些優秀團隊,與來自全國各地的“相同尺碼的人”一起閱讀,就某些熱點問題開展討論,在思考、表達、交流中,我收穫著成長:教育理念發生變化、教育成效明顯、文章發表獲獎、獲得市級榮譽、教科研有一定的成績、評上中學高階職稱,現在又成為市名師培養物件……這些,是之前的我不敢想的事。在成長的快樂中,我體會到了做一名教師的幸福。
在成長路上,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只在一個個點上“挖坑”,不如深掘一口自己的“井”。要想進一步發展,自己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自己發展方向在何方?自己確切的目標是什麼?這也是我曾一度迷惘之處――我這口“井”是屬於班級管理方面,還是學科教學方面?如果是學科教學,我重點研究的“點”又是什麼?我內心的航行就像漂於水面隨風而動的一片樹葉,沒有自己的目標方向,在迷惘、遲疑中踟躕不前。特別是從XX年起的一段較長時間裡,因為工作多等多方面原因,也因為自己的目標不明確,連閱讀也變得斷斷續。
老實說,在周圍很多人的眼裡,我還是比較成功的――教學工作無壓力,生活如意,也有了一定的榮譽,你還追求什麼?我也曾經這樣想過,“無慾一身輕”,那樣的日子似乎很是愜意。但我很快就感覺到,這樣的生活或許會讓我滿意,卻無法給我成長感,不會為我得到充實的內心。我必須改變這種現狀!但是,我如何給自己力量?如何突破自己成長的“瓶頸”?
這次培訓,就是一場及時雨,一個個的諄諄智者在為我指明前行的方向。
閆德明教授的“教學風格”講座讓我眼前一亮:“如果用一分鐘介紹自己,你怎麼描述?你會選擇哪些關鍵詞?”剛接觸這一關於“教學風格”的問題,我一下子懵了――我確實找不到自己的“關鍵詞”,也從沒認真想過這方面的問題,更不知如何介紹自己。“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在一定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技巧,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個性化的教學風貌和格調。”在閆德明教授的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的啟發引領下,促使了我的思考:要發展,必須先真正地認識自己,知道“我是誰”,我是怎樣的一個人。結合自身的特點,凝練而形成有自己獨特個性的教學,這就是教學風格!它是如何形成的?我自己最特出的地方是什麼?在我的課堂裡,最值得發揚下去的優點是什麼?也就是說自己課堂最有價值的是哪方面。結果,我覺得我能有“學生心”,較能以欣賞的目光面對孩子們,寬容他們,理解他們,從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這就是這樣,我贏得了學生們的尊重和喜愛。也能建立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係。這對於我的課堂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首先,它能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其次,它能有助於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和態度,比如敢於質疑,大膽表達自己等。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才能充分地展示自己,張揚自己的個性。另外,還能充分表達交流,形成能力。於是,對自身成長的信心和勇氣,在我內心不知不覺中生成了。
要發展,還要明確要發展為怎樣的自己。或許以前我也有成為名師的目標,但名師是怎樣的?這對我來說是個模糊的概念,我只知道要追求進步,讓自己變得“優秀”“出色”,但優秀、出色的具體體現或標準卻沒有明晰。第二師範學院的古立新教授在“名師成長路徑”中一條條對照標準進行講述和解讀,使我認真細緻地思考“名師”――師德高尚、理念先進、視野廣闊、學識淵博、業務精湛、學科教學能力卓越、形成個人教學風格、在國內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也較深切地理解到具有獨特的教學風格是名師的標識。這些,都很好地促使和幫助自己思考成長的問題,雖然我更多的是看到自己的差距,但至少能幫助我基本地定出了自己較為清晰的努力方向,這對於我而言是成長的新的節點。或許,距離不是問題,關鍵是目標方向,還有付之的行動。
這次培訓,給我的觸動,及至震撼的還不止這些,在課題研究、教育閱讀、教育技術等充實自己的同時,我也深切感受到了優秀中小學一線教師的個人魅力,如胡興松老師的自負風趣、“藝術家”羅易老師的瀟灑自如、吳向東老師的嚴謹還有他們在事業上的孜孜不倦的追求。而接下來的研修日誌和成長規劃等的反思,促進了自己的思考和表達。所有這些,我覺得在自己的成長路上有標誌性意義的。感謝這一個平臺,感謝所有給我啟迪幫助的人,使我更好地對“我是誰”“我要到哪裡”以及“如何去”這些關鍵性問題作出思考,讓我有機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知道,成長沒有捷徑,成長是自己的事。其中的過程,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正如這次培訓很多專家教授都提到的一樣,名師不是講出來的,不是評出來的,而是走出來的。或許這是一條“漫漫長路”,但慶幸的是,自己已在路上,正在努力“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XX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