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初二上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初二的文言文知識點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二上文言文知識點總結,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初二上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桃花源記》

  【文體】記:可以是遊記和碑記(或銘記)(主要的還是遊記)。遊記是收在文集中的記敘遊覽山川名勝活動、描寫景物、用來抒發感情,讓思想在風中飄蕩的一種文體(散文)。

  【作者簡介】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潛,世稱靖節先生,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人。東晉大詩人。代表作有《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有《陶淵明集》傳世。

  【內容寫法】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後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迴環。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意願。

  【重點字詞積累】

  1、緣溪行( )2、落英繽紛( )3、漁人甚異之( )4、彷彿若有光( )

  5、才通人( )6、屋舍儼然(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8、阡陌交通( )10、具答之( )9、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

  11、鹹來問訊 悉如外人( )( )1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3、無論魏晉( )

  14、皆嘆惋( )15、此中人語云( )16、便扶向路( )17、詣太守( )

  18、尋向所志( )19、欣然規往( )20、尋病終( )

  21、後遂無問津者( )22、漁人甚異之:( )23、便要還家:( )

  【一詞多義】

  為 :武陵人捕魚為業 ( )不足為外人道也 ( )

  尋 :尋向所志 ( ) 尋病終 ( )

  乃:見漁人,乃大驚 ( ) 乃不知有漢 ( )

  舍:便舍船( ) 屋舍儼然( )

  得:便得一山( ) 既出,得其船 ( )

  志:處處志之( ) 尋向所志 ( )

  復:不復出焉、不復得路 ( )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 )

  遂:遂與外人間隔 ( ) 遂迷( ) 後遂無問津者 ( )

  【成語】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而後突然明白。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

  [無人問津]比喻無人探問價格或情況。津,渡口。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鬥爭的美好世界。

  【重點句子翻譯】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一次,漁人划著船)沿著溪水往前行,忘記了路程的遠近。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溪水兩岸幾百步以內,中間沒有別的樹木,花草鮮豔美麗,落花繁多。

  復前行,欲窮其林。——漁人又向前劃去,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只見那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園竹林之類。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村裡面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耕種勞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人們把漁人邀請到自己家裡,擺酒殺雞做飯,殷勤款待。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村裡人聽說來了這麼一個客人,都來打聽訊息。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再也沒有出去,於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問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餘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裡去,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款待他。

  不足為外人道也。——這兒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外別的人說啊。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就沿著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處處標上記號。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太守立即派人隨同漁人前往,漁人他們尋找先前所做的標誌,結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來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關鍵句】

  ①漁人發現桃花林——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②描寫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③描寫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環境優美寧靜、生活安樂幸福)

  ④表現桃花源中民風淳樸,熱情好客——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文章結尾寫南陽劉子驥想尋訪桃花源未果的故事的作用——暗示這個地方不存在,增強故事情節的曲折美,使文章富有傳奇色彩。

  《陋室銘》

  [文學常識] 1.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世稱劉賓客。有《劉禹錫集》。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形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3、劉禹錫寫過的名詩句: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2、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重點字詞積累】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3、斯是陋室( )4、惟吾德馨( )( )5、苔痕上階綠( )6、談笑有鴻儒( )

  7、往來無白丁( )8、無絲竹之亂耳( )( )

  9、無案牘之勞形:( )( )10、何陋之有( )

  [重點句翻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美好就不覺得簡陋了。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青苔長上了臺階,使臺階綠了;草的綠色映入門簾,使屋內也綠了。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來交往、聊天的人都是有學問的人,沒有見識淺陋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我的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體勞累。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楊子云的亭子。

  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呢?

  【關鍵句】

  1、《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2、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緻,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用比喻讚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6、《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作者在文中結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8、《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9、文中表現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0、表現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調素琴,閱金經。

  11、點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開頭起興,以虛襯實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愛蓮說》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諡號。

  【主題思想】

  作者運用託物言志的寫法,賦予蓮美好的形象,含蓄地表明瞭自己的人生態度:他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願像世人那種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汙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重點字詞積累】

  【蕃(fán)】多。【獨】僅。【盛】大規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滌。 【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裡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植】立。 【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謂】認為。【隱逸】隱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鮮】少。 【宜】應當。【眾】多。 【蔓】生枝蔓。【枝】張枝節。【亭亭】聳立的樣子。

  [重點句翻譯]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對於)蓮花的愛好,同我一樣的還有誰呢?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出於汙泥卻不受汙染,在清水中洗淨後卻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芬芳遠播。(就)更顯清香,高高地潔淨地直立在那裡。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過。

  6、蓮,花之君子者也: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愛牡丹的人,當然是很多了。

  [關鍵句]

  1、描寫蓮花高潔質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表現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6、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

  7、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現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

  9、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句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10、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 在第一段中,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蓮的可愛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意在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操?

  從環境習性、體態香氣、清高氣質等方面,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情操。

  12.作者把蓮和牡丹對舉,其用意是什麼?

  批判貪圖名利、追求富貴的世風,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

  1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徵什麼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讚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貴者“象徵:追求功名、富貴的人。

  (2) 菊---“花之隱逸者”象徵:不趨炎附勢的隱士。

  (3) 蓮---“花之君子者”象徵: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

  《大道之行也》

  [文學常識]

  1、文學常識

  四書:《論語》《大學》《孟子》《中庸》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詩、書、禮、易、春秋)

  2、本文選自《禮記禮運》。《禮記》是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運,《禮記》中的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寫作背景

  本文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裡的一段話,主旨是闡明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因為孔子是因為生活在變亂紛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

  【重點註釋】

  1、選賢與能( ) 2、古人不獨親其親( ) ( )

  3、不獨子其子( ) ( )   4、男有分,女有歸( ) ( )

  5、貨惡其棄於地也( ) 6、盜竊亂賊而不作( ) ( )

  7、是謂大同 ( ) ( )

  【重點句子翻譯】

  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大道實現的時候,天下都是公有的,高尚能幹的人被選拔出來,社會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所以人們都不只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不只以自己的兒子為兒子。

  3、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矜、寡、孤、獨、殘疾者都能得到社會的供養。

  4、男有分,女有歸:男的都有職務,女子都能有歸宿。

  5、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對於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

  6、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7、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會發生

  8、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所以(人們)只是從外面把門扇合上而不用門閂插門,這就是理想社會。

  [關鍵句]

  1、總括全文的綱領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最能夠體現全社會的關愛這一特徵的句子是: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3、作者所描繪的大同社會的景象是: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4、大道之行也,是指執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5、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的?請同時找出與其相對應的句子。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對應句: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廢疾者皆有所養。

  (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對應句:男有分,女有歸。

  (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對應句: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三峽》

  [文學常識]

  《三峽》節選自《水經注·江水》,作者:酈道元(466—527),字善長,范陽涿鹿(今河北省涿州)人,南北朝時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散文家。

  [內容概括]本篇用彩筆描繪了三峽的景緻,先總寫三峽的地貌,再寫三峽不同季節的壯麗景色。作者融情入景,最後以憂傷的漁歌作結,表現了山水雖佳,世上猶有貧窮的思想感情。

  [中心]作者透過對三峽形勢和四季景色的描繪,顯示了祖國河山的雄偉秀麗,表現了他熱愛祖國河山的深厚感情。

  [重點詞語]

  1、通假字 [闕]通“缺”,空缺。

  2、一詞多義

  [絕] ①沿溯阻絕[斷,斷絕] ②絕巘多生怪柏[極] ③哀轉久絕[停止;消失] 一詞多義

  自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從、由)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屬 ①屬引悽異(連續) 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闕 ①略無闕處(“闕”通“缺” 空缺) ②不知天上宮闕(宮殿)

  清 ①迴清倒影清 (清波) ②清榮峻茂(水清)

  3、詞類活用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疾:動詞用作名詞,賓士的快馬)

  2、林寒澗肅 (寒:形容詞用作動詞,清涼)(肅:形容詞用作動詞,寂靜)

  3、空谷傳響 (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裡)

  4、素湍綠潭 (湍:形容詞用作名詞,急流的水)

  5、 迴清倒影 (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4、常見短語

  [略無]毫無。略,幾乎。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夜分]半夜。[榮]茂盛。[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良,很。 [屬引]連續不斷。屬,連續。引,延長。

  5、其他詞語

  [嶂] 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 [曦]日光。這裡指太陽。[襄]上。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時。 [宣]傳達。 [雖]即使。 [御]駕,乘。 [疾]快。 [素]白色。[回]迴旋。[巘] 險峻的山崖或山峰。[漱]沖刷。 [旦]早晨。 [肅]寂靜。 [哀]悲哀。 [轉]婉轉。 [沾]沾溼。 [三]表示概數。

  【重點句子翻譯】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即使乘上飛奔的駿馬,駕著風,也沒有船行的速度快)

  3、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到了夏天的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隻都被阻擋在這裡了。)

  4、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影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5、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懸泉和瀑布在山峰之間飛流衝蕩。)

  6、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每當到了天氣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得一片清涼和寂靜。)

  8、常高猿長嘯,屬引悽異。 (時常有站在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淒涼。)

  9、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空曠的山谷裡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

  [關鍵句]

  1、文中側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側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6、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7、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8、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9、寫夏水的句子:①寫水勢兇險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②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10、烘托三峽秋景淒涼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11、文中用“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寫盡了深秋的悽婉幽美。

  12、《與朱元思書》中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來形容江水湍急奔騰的氣勢,《三峽》一文中,間接表現江水相似特點的句子則是: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13、到三峽旅遊的人都知道,如今的三峽,春冬時候的水依然像酈道元筆下所描寫的那樣“素湍綠潭,迴清倒影”,“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14、請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三峽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點。

  三峽的山的特點是:連綿不斷、高聳峻拔。夏季江水的特點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15、總結三峽的景物特點,給下面的對聯補出上聯

  山險水急三峽景 (或:山峻水清三峽美) ,天高地厚華夏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