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莊園專案策劃書
生態農業莊園專案策劃書
現代農業莊園是以現代化農業生產為基礎,以先進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為支撐,下面是關於生態農業莊園專案策劃書的內容,歡迎閱讀!
一、基本情況
河北街道橋頭灣子村位於喀喇沁旗東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馬鞍山景區15公里,距美林谷滑雪場35公里,距赤峰市區45公里,距北京350公里。村內環境十分優越:國道306線穿村而過,5公里可上內蒙古進京通道錦茅一級公路。通訊、電力設施完善,水資源豐富。
二、規劃依據
1、區位物產優勢:橋頭灣子村位於旗政府所在地西5公里處。距馬鞍山景區15公里,距美林谷滑雪場35公里,距赤峰市區45公里,距道須溝90公里,距北京350公里。全程柏油馬路。下京承高速,一路平整柏油馬路可直達目的地,一天時間可往返北京,交通方便快捷;合作社現有土地506畝,蘋果52畝,梨31畝,肉牛、肉羊、散養豬、散養雞養殖技術成熟,可為農業莊園提供綠色放心的食材,專案區依靠豐富的物產資源,特別是豐富的水資源,可開發水上娛樂專案(漂流、上上腳踏車、碰碰車等)
新挖魚塘兩個,每個10畝(魚塘一個飼餵,一個採取野生放養方式,供高檔消費),以栽培各種果樹、野生山野菜、藥材等特色農業生產為依託,集觀光采摘、農家院餐宿、原生態旅遊於一體,以特色農業生產帶動旅遊發展,以旅遊發展催生農業轉型。
依靠資源優勢,小成本小規模起步,建設以“原生態”為根本原則的特色專案。
2、開發產權優勢:專案區地理環境優越,生態物種豐富,村裡水、電、有線電視網路、移動通訊覆蓋100%。 電話、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戶。全村地廣人稀,給開發帶來諸多便利。同時,當前國家大力支援開發農業產業鏈,結合自治區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各級政府出臺發展農村政策,支援農村專案,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合作社另有506畝土地,有成熟的養殖經驗,種植技術。
能給專案提供優越的資源保障,從根本上解決了橋頭灣子地域面積狹小,靠近城區,水源地不能大面積從事養殖的缺點。有利於形成集生態農業生產+生態觀光旅遊+農家餐飲住宿一條龍的新型農業發展道路,對吸納周邊農民參與引力較強,有利於全村經濟的發展。
3、市場資源優勢:距錦山、赤峰城區近,適合綠色週末親子出行。在專案區周邊,相繼已經發展了雷營子、馬鞍山、美林谷滑雪場、道須溝、黑裡河漂流等幾個旅遊娛樂專案,特別是馬鞍山旅遊景區,距離近,開發規模大,市場經營能力強,豐富的客源間接對專案起到推動作用。
三、建設思路
本規劃以依靠餐飲休閒為主體,結合山野菜、藥材種植,帶動農家院形式的觀光、採摘、餐宿為一體的原生態農業莊園為經營理念,以輸出農業觀光、休閒、採摘、品嚐、兒童樂園、農家動物園、農事活動體驗和傳統農耕文化回味為目的,把新農村建設與原生態農業結合起來、把農業生產與旅遊觀光結合起來。
講求“原汁原味”,使農業系統、生態系統、人文系統和諧統一。圍繞當地農村文化,農業生態環境、農事活動、及農村傳統生活習俗。
向遊客提供一種自在、自然、幽靜、新奇的生活空間,體現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的心態,形成一個集農業觀光、農村體驗、生態旅遊為一體的原生態莊園。
四、建設內容
(一)生態農業建設:
1、生態養殖:大規模養殖地依然在西橋鎮二道營子村,除已有的牛羊養殖外,新規劃20畝地散養笨豬野豬100口。莊園內新開水塘20畝,規劃果園80畝,輪牧養鵝100只,鴨100只,雞200只,計劃利用2畝荒地,採取散養方式養殖鴿子100只、野兔100只,後續增加袍子、野雞等特色,供製作風味農家菜餚。規劃20畝地,打造農家動物園一處,規劃土地20畝,打造兒童樂園一處(室內遊戲區1畝,室外遊戲區2畝,手工區1畝,體驗區3畝,學科教育區1畝,後期土地儲備12畝,暫種水稻,荷花等,以後看營業情況和市場需求,規劃一個高檔幼兒園)農家動物園供城區孩子欣賞,領養。
並吸引孩子們到兒童樂園購物,遊戲,消費。(此項投資大約需要74萬元)
2、生態種植:種植蘋果10畝,梨10畝,桃10畝,棗10畝,種草莓5畝,藍莓5畝,紅樹梅5畝,葡萄5畝,歐力1畝,杏10棵,李子10棵,沙果10棵其它適合北方生長的果樹3畝。計劃改建10畝傳統耕地為山野菜、瓜果大棚種植區,包括當地的蕨菜、猴退、野雞膀、苦樂芽等各種野菜,具體栽種分配視實際情況決定,用以遊客觀光采摘餐飲;規劃5畝傳統耕地為藥材種植園,主要種植桔梗、五味子、柴胡等當地野生藥材,用以遊客觀光及農家特色餐飲;規劃10畝傳統耕地作為自留地,種植綠色農作物,主要為玉米、大豆、土豆、黍米、穀米等,供遊客參與農事活動;規劃2畝耕地種植綠色時令蔬菜,主要為遊客供應新鮮食用菜餚。以上各種種植作物均為天然栽培。另外,規劃河沿300米,培育柳葉、野茼蒿等野生特色菜,沿河打造文化藝術區20畝(奇石園、農事創意園、書法攝影藝術園),除此之外,在適宜時節,還可帶領遊客進山採摘非人工種植的時令野菜、野果等,如山梨花、山丁果等。(此項投資大約需要116萬元)
(二)基礎設施建設:
1、餐宿住房建設:初步計劃在20畝水塘上建木屋20間。並在果園水塘邊新建餐宿一體的套間草房20間作為客房,配備火炕、簡單傢俱、水電照明、熱水等基本生活設施的木籬笆小院落4套。(此項投資大約需要83萬元)
2、露營設施建設:計劃於莊園西邊新建磚土結構燒烤臺5個,草地建簡易帳篷10頂,供野外露營及燒烤用;
3、道路交通建設:以石板鋪墊馬路到莊園小路。途中需搭建一可通行小型機動車的簡易橋樑,結構為土木結構。
4、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園內觀光小路數條,以石板,卵石為主要材料;藝術橋樑、涼亭數個(具體設施細節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或者參考設計圖紙)。
五、經營理念
1、生態農業生產:養殖的家禽等全部飼餵農家自產糧食和野生草料,杜絕飼料、激素等人工新增劑。笨雞等一律劃片散養,輪牧作業,垂釣園裡的魚以自然成長為主,野菜、藥材等根苗全部來源於野生移植,在栽培過程中施以農家肥、草木灰、腐殖土等綠色有機肥,絕不施化肥、打農藥,各個環節遵從“原生態”原則,確保吃到的是純天然綠色健康食品;以生產綠色無汙染食品為根本宗旨,讓遊客吃的放心、吃的健康。
2、觀光采摘:根據不同成熟季節,指導、組織遊客進入田間地頭、大棚、園子裡,用本地農民特製的筐、籃等農具進行有償或者無償採摘野菜瓜果和參加農事活動。
3、生態農家:農家飯菜原材料來源莊園或本地種植的綠色作物以及養殖的健康禽畜,保證食品的原汁原味。
肉類由合作社供應,能在源頭上做到綠色有機、自己用葵花榨油,保證用油品質,手工石磨豆腐、手工粉條、撒年糕,蒸豆包,殺豬菜,西橋豆片等。住宿的客房為改造後的具有60年代特色的民居和具有鮮明鄉土特色的茅草房,配備火炕和基本生活設施,整潔舒適、水電齊全,為遊客營造一個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氛圍。
4、體驗農事活動:在農事季節,讓遊客在農藝人的指導下,參與有償或者無償的農事活動,包括春種、夏耕、秋收等;規劃20畝果樹和20自留地租賃、承包給顧客,同時提供預約代養服務,讓顧客可以買到放心的禽肉蔬菜,種養過程由農藝人員代管,顧客可以透過監控隨時監督,節假日顧客可以參與季節管理及生產種植、收穫等農事活動全過程。
試運營情況,以後可發展有機蔬菜派送,使橋頭灣子真正成為讓錦山城區人民放心的菜籃子。
六、可行性分析
1、適應本地產業結構調整的客觀要求,推進現代化旅遊業和現代化農業發展。參考當地周邊各大旅遊專案的發展狀況可以看出,當地的旅遊產業結構轉型勢在必行,單純的旅遊不僅投資大收益慢,而且市場競爭激烈,沒有堅實的旅遊資源(如名山大河、名勝古蹟、歷史文化等)是無法吸納眾多遊客的。而把生態農業與旅遊業結合起來,不僅一改單一的農業生產模式,更彌補了旅遊產業的短板,造福更多的農村百姓。如今食品安全成了人們普遍關心的大問題,能推出原生態的綠色農產品才是吸引遊客、促進發展的主動力。
2、改變農業生產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建設新農村步伐。該專案能有力滲透第二三產業鏈,一改農民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最佳化農作物收益途徑,開闢增收新路子,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
3、增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有利於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該專案的生產素材是當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生態鄉村環境,對生態建設、農地保護、資源永續利用力度大,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4、投資成本低、風險小。該專案充分利用合作社已有的養殖資源、空間物資和眾多農事活動、傳統文化、風俗等無形資產,大大減少了投資成本,降低一次性投資壓力;同時,原生農業生產的綠色產品,在有消耗剩餘的情況下,可以透過市場銷售換取利潤,降低運營風險。
七、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
該專案設計建設年限為5年,分4期承建,投資約1300萬元人民幣。2017年為一個建設週期,第一期主要是規劃新蓋房屋、修路、清理水塘,引進果樹大苗、種植野菜藥材、新建蔬菜暖棚、規劃兒童樂園等預計耗資260萬元;二期工程以基礎設施建設和創意園、特色養殖建設、日常運營消耗為主,同時可在二期建設期間逐漸投放運營,預計耗資130萬元;三期為基本建設收尾、整體運營以及改擴建階段,預計耗資220萬元。效益回報前期餐飲等取決於當時市場運營狀況,預計前期收益不大,在這裡不做分析。四期是規劃兒童農場。兒童農場位於錦山城區郊外,5分鐘車程,交通便利,進過前三期的建設規劃,春水盈塘,樹已成林。與其說是農場,不如說是一座孩子的樂園。農場裡既可以魚塘賞魚,又可以沙灘散步。這裡種植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果樹、蔬菜和植物,可以讓來此參觀的孩子們更有興趣觀察它們的原貌。他們在這裡不僅學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的天性和熱情。
平時週末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到這裡玩親子游戲,體驗大自然的奧妙,享受綠色假期。在農場中設有一個富有童趣的兒童餐廳,可給孩子們舉辦生日聚會。
餐廳裡所有的食品都來自農場菜地,家長們也可以購買這裡的有機蔬菜。
生態莊園如果能正常執行,可帶動32名社員創業,可提供70個就業機會,至少可以幫助25戶貧困戶脫貧。合作社成員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1100元。
八、實施措施
1、專案支援。該專案基礎是農業開發示範,因此需要農、林、牧等部門的大力支援,並將此專案納入新農村建設的試點專案予以財政支援。
2、政府扶持。生態農業的開發,重點要體現完整性,需要政府部門配合專案實施區,在土地開發利用、公共設施建設(路燈、綠化養護、道路硬化等)和公共服務上給予大力扶持,提升建設力度,特別是在前期手續審批上,需要街道領導幫助協調,如果前期工作順利,其他方面設施建設合作社的自有資金可以獨立完成。
3、創新開發。合作社結合自身特點,採取分期實施、逐步完善、適度規模發展。並堅持以生態優先、方便經濟原則,使環境優美、服務體貼、品味高尚,吸引遊客消費者。
4、強化管理。一是轉變理念,統一思想,正確認識農業旅遊;二是合理規劃,科學、規範開發;三是精心設計農業特色產品,不斷創新;四是搞好開發中的安全、衛生等工作;五是搞好廣告宣傳,提高知名度;六是培養農業技術和管理人才,旅遊管理服務人員;七是帶動當地農民參與,帶動農民脫貧致富,豐富服務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