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江淮地區會有梅雨天氣

為什麼江淮地區會有梅雨天氣

  梅雨,是在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臺灣地區、日本中南部以及韓國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會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為什麼江淮地區會有梅雨天氣,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江淮地區的人們,幾乎每年的六七月都會經歷陰雨綿綿的天氣,持續時間能達到一個月左右。因為這個時候恰好處在江南梅子成熟的季節,所以人們稱這種天氣為黃梅天。梅雨季節,空氣很潮溼,氣溫又高,所以衣物非常容易受潮發黴,有的人索性取諧音稱之為黴雨。除了江淮地區之外,中國臺灣、日本東南部、韓國南部也會出現類似的氣候現象。

  為什麼會有這種惱人的梅雨天氣呢?原來,初夏的時候,隨著氣溫升高,全球大氣環流形勢發生變化,西南季風突然爆發,從南海和孟加拉灣輸送來大量溼熱的不穩定空氣。此外,隨著北半球太陽輻射的增強,副熱帶高壓從太平洋中部往西延伸、向北增強,它的西側同樣盛行偏南風,與西南季風匯合後向中國大陸強勁進入,帶來大量水汽。而冬季長期佔據中國大陸的乾燥寒冷的空氣,依然死守在中國北方地區。於是,乾冷空氣和暖溼空氣便在江淮地區拉開長長的`“戰線”,暖空氣被冷空氣抬升後就會產生鋒面降水。

  如果冷空氣勢力稍微強一點,鋒面南移,下雨的地方就會比較偏南;反之,如果暖空氣強,下雨的地點也會靠北。可偏偏初夏的時候,冷暖空氣勢均力敵,長期在江淮地區對峙,展開拉鋸戰。冷空氣經常在低空一股一股進進退退,冷暖空氣頻頻交鋒,雨水自然也就在江淮一線淅淅瀝瀝,沒完沒了。只有等到7月天氣更熱,冷空氣勢弱退縮,暖溼空氣勢力增強,乘虛北上,把雨帶向北推進,江淮地區的“梅雨”天氣才告結束,高溫少雨的天氣拉開序幕。

  不過,江淮地區的梅雨並不是每年都“守時”,“住”上一個月左右就走。梅雨開始(入梅)和結束(出梅)的時間也並不統一。有些年它彷彿對江淮地區充滿了眷戀,久久不肯離去,陰雨纏綿,甚至可長達兩個月,從而造成洪澇災害;而有些年份梅雨就像匆匆過客,僅僅在江淮地區停留幾天,就趕往北方了;還有些年份,江淮地區一直沒雨少雨,早晚涼爽、晴朗溫和。這樣的天氣雖好,可惜旱災難免,農作物就要減產。以上海地區近百年的降水情況為例,最長的梅雨期達59天(1954年),而最短的只有3天(1897年)。梅雨這麼“調皮”,其實是由於冷暖空氣勢力一強一弱,無法在江淮地區對峙而造成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