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空氣顆粒物越小危害越大
為什麼空氣顆粒物越小危害越大
顆粒物,又稱塵,氣溶膠體系中均勻分散的各種固體或液體微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為什麼空氣顆粒物越小危害越大,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關心起空氣質量,一個原本在學術界專用的名詞“PM2.5”一經空氣質量釋出,很快就在社會上流行起來。
所謂“PM2.5”,是指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這些肉眼完全看不見的微小顆粒物雖然“個頭”極小,但危害很大。相比粗大一些的顆粒物,PM2.5質量更輕,能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隨風飄浮,不易沉降,更容易被吸入人體。
一般來說,大多數粒徑大於10微米的粗顆粒物會被鼻子中的鼻毛、分泌物和黏膜捕獲;稍小一點的,通常也會被咽喉部的黏膜捕獲,最終透過咳嗽、打噴嚏等方式排出體外。而對於顆粒更小的`PM2.5來說,人體的這些屏障都形同虛設,它能順利地透過鼻腔和口腔,順著氣管直達人體肺部,並在肺泡中“安營紮寨”,沉積下來,很難再排出體外。
從來源上說,PM2.5這類細小顆粒物主要產生於汽車尾氣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燃燒。由於粒徑小,在相同質量濃度情況下,其個體數量要遠比PM10(粒徑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更多,總表面積更大,能吸附更多的病毒、細菌、有害重金屬和化學物質。當這些有害物質搭上了PM2.5這個“順風車”進入人體肺部後,很快就會在呼吸系統深部興風作浪,誘發肺炎、肺癌等嚴重疾病。
2013年2月,中國國家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將PM2.5正式命名為“細顆粒物”。PM2.5雖然微小,危害卻十分嚴重。由於PM2.5是一種以人為排放為主的汙染物,因此,在人口密集、工業發達的城市地區,對空氣中的PM2.5進行監測尤為重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對於空氣質量要求的提高,未來還需關注粒徑更小、危害更大的超細顆粒物P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