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蟬的科普知識
關於蟬的科普知識
蟬生活於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已記錄約2000餘種蟬)。一些分佈於沙漠地區的種類,當體溫過熱時,會從背板排出多餘的水分,進而達到冷卻及散熱的效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蟬的科普知識,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蟬,俗稱知了(蛭蟟)或借落子,是昆蟲綱半翅目頸喙亞目其中一科。因各地方言不同,別稱也有相應變化。雄蟬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髮出尖銳的聲音。雌蟬腹部有發音器,但不發聲。
蟬的一生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進入夏天,早年產下的受精卵會孵化成幼蟲,他們會鑽入土壤中,以植物根莖的汁液為食。幼蟲成熟後,爬到地面,脫去自己金燦燦的外骨骼,羽化成人們常見的擁有雙翼的'成蟲。
蟬的幼蟲生活在土中,有一對強壯的開掘前足。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樹勢,使枝梢枯死,影響樹木生長。通常會在土中待上幾年甚至十幾年,如3年、5年,甚至有的長達17年。這些年數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質數。由於質數的因數很少,蟬在鑽出泥土時能避免和其他蟬類一起鑽出,爭奪領土、食物。
幼蟲將要羽化時,於黃昏及夜間鑽出土表,爬到樹上,然後抓緊樹皮,蛻皮羽化。當蟬蛹的背上出現一條黑色裂縫,蛻皮的過程正式開始。頭探先出來,緊接著露出綠色的身體和褶皺的翅膀,停留片刻,使翅膀變硬,顏色變深,便開始起飛。整個過程需一小時左右。
6月末,幼蟲開始羽化為成蟲,剛羽化的蟬呈綠色,最長壽命大約60~70天。7月下旬,雌成蟲開始產卵,8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卵多產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
蟬其皮即蟬蛻,富含甲殼素、異黃質蝶呤、赤蝶呤、腺苷三磷酸酶,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咳嗽音啞,咽喉腫痛,風疹瘙癢、目赤目翳、破傷風、小兒驚癇、夜哭不止等症,據《中國藥材學》記載,還有止咳生津、保肺益腎、抗菌降壓、治禿抑病待等作用。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蟬雖然營養價值比較高,但是我們也不能過分飲食,要知道它們的生命歷程很長,沒辦法供應人類過量的需求。我們是否能每年聽到聲聲蟬鳴叫,完全取決於我們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