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是怎麼出現的

酸雨是怎麼出現的

  科普知識是一種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種種科學現象和理論的知識文字。用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酸雨是怎麼出現的,希望有所幫助!

  酸雨是大氣受汙染的一種表現,因最早引起注意的是酸bai性的降雨,所以習慣上統稱為酸雨。

  純淨的雨雪在降落時,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溶入其中形成碳酸,因而具有一定的弱酸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一般在3.16/10000左右,這時降水的pH值可達5.6。這是正常的現象,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酸雨。

  我們所講的酸雨是指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使得pH值降低至5.6以下的酸性降水。隨著近現代工業化的發展,這樣的降水開始出現,並且逐年增多。它已經開始影響到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以及人類自己了。

  古代的雨雪酸度沒有記載,對大約180年前的格陵蘭島積冰的測定表明,那時降雪的pH值為6~7.6之間。

  20世紀50年代以前,世界上降水的pH值一般都大於5,少數工業區曾降酸雨。從20世紀60年代那時候開始,隨著工業的發展和礦物燃料消耗的增多,世界上一些工業發達地區(如北歐南部和北美東部)降水的pH值降到5以下,而且範圍不斷擴大,生態系統受到了明顯的傷害。

  1872年,英國科學家史密斯分析了倫敦市雨水成分,發現它呈酸性,且農村雨水中含碳酸銨,酸性不大;郊區雨水含硫酸銨,略呈酸性;市區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鹽,呈酸性。他在《空氣和降雨:化學氣候學的開端》一書中首先使用了“酸雨”這一術語,指出降水的'化學性質受到燃煤和有機物分解等因素的影響,也指出酸雨對植物和材料是有害的。

  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水生生態學家戈勒姆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揭示了降水的酸度同湖水和土壤酸度之間的關係,並指出降水酸度是礦物燃料燃燒和金屬冶煉排出的二氧化硫造成的。但是,他們的工作都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北歐國家瑞典和挪威的漁業在20世紀50年代初發生減產,但一直搞不清楚原因,直到1959年,挪威科學家才揭示元兇是酸雨。歐洲大陸工業排放大量酸性氣體,隨高空氣流飄到北歐,被雨雪沖刷,形成酸雨,使湖泊酸化,導致漁業減產。

  20世紀60年代,歐洲建立了歐洲大氣化學監測網,繼而發現pH值低於4.0的酸雨地區,集中於地勢較低的地區,如荷蘭、丹麥、比利時等。瑞典土壤學家奧登首先對湖沼學、農學和大氣化學的有關記錄進行了綜合性研究,發現酸性降水是歐洲的一種大範圍現象,降水和地面水的酸度正在不斷升高,含硫和含氮的汙染物在歐洲可以遷移上千千米。奧登的研究證實了歐洲大陸存在大面積酸雨,酸雨問題是洲級區域環境問題。

  1972年,瑞典政府向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提出一份報告:《穿越國界的大氣汙染:大氣和降水中的硫對環境的影響》,引起各國政府關注。1973~1975年,歐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開展了專項研究,證實酸雨地區幾乎覆蓋了整個西北歐。1974年和以後北美證實在美國東北部和與加拿大交界地區亦發現大面積酸雨區域,幾乎北美有2/3陸地面積受到酸雨威脅,甚至在美國夏威夷群島的迎風一側,也出現酸雨。再後,東南亞日本、韓國等亦發現大面積酸雨。有位科學家到杳無人煙,且長年冰封雪蓋的格陵蘭島,給冰層打鑽,取出180年前的冰塊,與現在的酸度相比,酸度增長了99倍。至此,世人公認酸雨是當前全球性重要區域環境汙染問題之一。

  1975年5月,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舉行了第一次國際酸性降水和森林生態系統討論會。198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了國際環境酸化會議。1986年5月,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召開的第三世界環境保護國際會議上,專家們認為,酸雨現象正在發展,它已成為嚴重威脅世界環境的十大問題之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