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常識小考點

傳統節日常識小考點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正月半、上元節、燈節。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傳統節日常識小考點,希望有所幫助!

  一、春節

  (一)節日介紹

  古時稱正月初一為元旦,為新的一年的開始,如日之初出。改用公曆後,一月一日定為元旦,將正月初一改稱春節。春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俗稱“過年”“新年”。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二)節日別稱

  改歲、獻歲、歲旦、歲日、元日、元旦等。

  (三)節日習俗

  燃放爆竹、蒸年糕、貼春聯、貼年畫、拜年、飲屠蘇酒、聚財、吃餃子等。

  (四)相關詩文

  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孟浩然《田間元日》:“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明)葉顒《己酉新正》:“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孔尚任《甲午元旦》:“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剪燭催幹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二、元宵節

  (一)節日介紹

  正月十五,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相傳,漢文帝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元宵節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二)節日別稱

  上元節、元夕、元夜、燈節、正月半。

  (三)節日習俗

  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放煙火、舞獅子、踩高蹺、走百病等。

  (四)相關詩文

  (唐)崔液《上元夜》:“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唐)李商隱《觀燈樂行》:“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三、寒食節

  (一)節日介紹

  清明節前一二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命名的節日。寒食節起源於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在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時,介子推割股啖君。後介子推歸隱山林,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即為寒食節。

  (二)節日別稱

  禁火節、冷節、百五節等。

  (三)節日習俗

  吃寒食、祭祀、踏青等。

  (四)相關詩文

  (唐)宋之問《途中寒食》:“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宋)楊萬里《寒食上冢》:“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四、清明節

  (一)節日介紹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二)節日習俗

  踏青、掃墓、盪鞦韆、蹴鞠、放風箏等。

  (三)相關詩文

  (唐)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宋)王禹偁《清明》:“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五、端午節

  (一)節日介紹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二)節日別稱

  龍日節、午日節、端陽節、重五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天中節、菖蒲節等。

  (三)節日習俗

  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和菖蒲、飲雄黃酒、驅五毒、佩香囊等。

  (四)相關詩文

  (宋)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宋)張耒《和端午》:“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宋)陸游《乙卯重五詩》:“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六、七夕節

  (一)節日介紹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二)節日別稱

  乞巧節、重七、女兒節、穿針節、巧夕等。

  (三)節日習俗

  穿針乞巧、拜織女等。

  (四)相關詩文

  (漢)佚名《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唐)孟郊《七夕·河邊織女星》:“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宋)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中元節

  (一)節日介紹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日),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二)節日別稱

  盂蘭盆節、鬼節、七月半。

  (三)節日習俗

  放河燈、祭祖、焚紙錠、做茄餅、祈豐收等。

  (四)相關詩文

  (清)王凱泰《中元節有感》:“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唐)盧拱《中元日觀法事》:“西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雲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宮。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羽衣凌縹緲,瑤轂轉虛空。久慕餐霞客,常悲習蓼蟲。青囊如可授,從此訪鴻蒙。”

  八、中秋節

  (一)節日介紹

  農曆八月十五,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

  (二)節日別稱

  仲秋節、八月節、拜月節、團圓節、月夕、月節、八月半等。

  (三)節日習俗

  賞月、祭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

  (四)相關詩文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九、重陽節

  (一)節日介紹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節日。“九”是最大的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始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備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二)節日別稱

  重九節、菊花節、登高節、老人節等。

  (三)節日習俗

  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

  (四)相關詩文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唐)王縉《九日作》:“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裡,不知能有菊花無。”

  十、臘八

  (一)節日介紹

  臘八節,俗稱“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二)節日習俗

  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喝臘八粥,吃臘八蒜。

  (三)相關詩文

  (宋)陸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裡,牛跡重重野水濱。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閒人。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十一、小年

  (一)節日介紹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我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二)節日習俗

  祭灶王、掃塵土、吃糖瓜、剪窗花等。

  十二、除夕

  (一)節日介紹

  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即將一元復始、永珍更新的節日。與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的四大祭祖節日。

  (二)節日別稱

  大年夜、除夕夜、歲除。

  (三)節日習俗

  年夜飯、通宵不眠、守歲、祭祖、貼春聯、貼門神、貼年畫、掛燈籠等。

  (四)相關詩文

  (唐)高適《除夜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宋)蘇軾《守歲》:“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