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觀後感1

  剛剛觀看完了《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專題節目的內容,覺得受益匪淺,感觸良多!

  首先,家長和學校要教會孩子敬畏生命,珍愛生命,因為其他失去的東西可以透過努力,或者利用其他手段可以再次獲得,而生命卻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得不到。要教會孩子不光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其他人的生命。學校可以透過一些手段,如增加巡邏次數,人數,加大監控力度,防止校園霸陵,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尊嚴。家長也應該反覆叮囑孩子不可以欺負他人,被人欺負的時候要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是請記住她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請給孩子適當的發展空間和自由,不要一味的把父母的意願強加到孩子的身上。父母和老師應該多和孩子做一些心靈層面的溝通,多多瞭解孩子的想法,孩子做錯事情不要一味的指責,這樣會導致孩子下次再做錯了會找各種理由撒謊隱瞞,不敢再說實話。

  人生就像是一條高低起伏的河流,孩子是一葉獨木舟,而家長和老師是獨木舟上的兩隻槳。只有兩隻槳目標一致,同時使力,獨木舟才能逆水行舟,奮勇而上;只有一隻槳用力,或者方向目標不一致,獨木舟永遠到達不了想要的高度和位置。家長和老師應該多多溝通,學校可以適當組織家長進校園的活動,讓家長親自參與到學生校園的生活中,實時瞭解孩子的情況,回去後可以根據孩子問題制定適當的家教方案。

  情緒不分好壞,只分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孩子的情緒是一種很主要的表達方式,家長要善於透過孩子的不同情緒發現他所要表達的主張,引導孩子發洩他的負面情緒,鼓勵孩子積極情緒的自我管理。家長要試著學會“共情”,試著去學著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需要的是高質量的陪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與尊重。

  父母首先是教育者,不要光想著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會有人幫助教育,自己就可以當撒手掌櫃。父母們可以認真的想想,孩子對父母的意義和對老師的意義是不同的,他們是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未來,我們下半生的指望,可卻僅僅只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老師即便在花費心思,每個孩子也只能分到幾十分之一,可是父母卻可以有,百分之兩百的心思用在孩子身上,教育出來的效果有很大的差異。父母是孩子的老師,是孩子人生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傳身教往往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

  老師主要負責孩子的學業和德育教育,家長請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孩子的性格培養,品德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上。家校共同努力,讓孩子首先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其次才是一個棟樑之才,一個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

  《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觀後感2

  觀看了《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直播後,收穫頗豐,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個人心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好處,下方是一位家長就此談到的幾點體會。

  人生的經歷告誡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對孩子十分重要,甚至決定著他們的發展方向,影響到終生。現就家庭教育問題,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成人是目標。學會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決不能讓孩子成為知識豐富而性格古怪,對父母沒有感情,對他人、社會漠不關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錯誤,要和他講道理。我對孩子一向是堅持這個教育原則,讓他們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下,從小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最起碼就應成為有益於社會的合格公民而適應現代社會。

  家長是鏡子。“天才”不能創造,但家長只要不失時機地去發現、培養,開發孩子天賦中的特長,以自我的勤奮努力去走自我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家長不僅僅是孩子的天然教師,也是監護人,同時是夥伴、朋友和榜樣。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著家長們的思想意識形態。“當父母不容易,當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實確實如此。如何當好家長,我認為,首先,努力“學會關心”。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關愛社會、國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和氣。其次,要加強自身修養。家長應堅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規範,自覺地將完善自我道德品質的實踐活動示範於孩子。再次,要創造和諧環境。教育環境的優劣是孩子成長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那麼家庭生活氣氛的默化薰陶不可忽視,家庭長輩品行道德的心靈潛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適當表揚和鼓勵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將學會公道;在爭吵、埋怨、偏愛和缺乏溫暖中生活,他將學會詭辯、責怪、妒忌和冷漠……,這種現實是“無言之教”。不是危言聳聽。

  孩子是老師。家長應善於學習孩子們的優點和長處。孩子們有很多“可愛的缺點”值得大人們學習。如蓬勃向上的朝氣,好問好學的學習態度;不保守,善於理解新生事物的特點;少世故,對人對事的真誠直率;對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識一學就通、一玩就會的本領等等,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優點都是值得家長學習的。孩子的這種優勢,作為家長應充分的給予肯定、鼓勵和讚揚,不可忽視、指責、抑制,以至於扼殺。

  尊師是關鍵。老師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系統教育的主體,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孩子們幸福的,心靈的撫慰者和醫治者。對於我來講體會很深,我的孩子處在單親家庭中,尊師敬親的感情較薄弱,學業基礎不夠穩定,但是他的老師注入了超多的真誠愛心,以強烈的職責感和事業心千方百計、苦口婆心地強化學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體都得到了較全面的發展,彌補了我們家庭教育的不足,這樣的老師倍受我、孩子和社會的尊敬,那麼這樣的“園丁”培養出來的花朵無疑會更加鮮豔。

  《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觀後感3

  透過這次觀看影片我有以下感悟:愛孩子的表現是給孩子心理上的支援,社會實踐中的正能量。我們對愛的涵義不同,總是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完全不顧及孩子的感受,自己所做的並非是孩子成長中所需要的。當孩子遇到自己能夠處理的問題,一定要把這個權利交給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愛無私,但一定要有原則,瞭解孩子的需求。在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家庭的氛圍是否和諧也很重要,一定要讓孩子參與其中,日常生活中的的酸甜苦辣也要讓孩子體驗,讓孩子有自己的體會,增加孩子和家庭成員之間的信任、理解,做到相互關愛,相互支援,給孩子愛的品質打下基礎,這樣既尊重了孩子又鼓勵了孩子自身發展。真實的生活既是如此,生活即是教育。

  關於在管教孩子上,一定要嚴格。嚴格的目標核心是怎樣把一個自然人變成一個合格的社會人。這個嚴格原則上是必須堅持的,因為孩子是一個正在快速成長的未成年人,如果不給孩子立規矩,不接受社會規則,以後孩子就無法適應社會。孩子在生活中有不正確的行為習慣,作為家長一定要及時矯正。誰都不願受規矩的約束,誰都想自由,而人不能沒有制約、規矩,我們就要從小嚴格要求孩子,家長不可以以愛的名義綁架嚴格要求孩子的本質問題。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每位家長對孩子都是無比的慈愛,在日常生活中從自身做起,嚴慈相濟,把孩子培養成當下社會最優秀的小朋友。

  《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觀後感4

  孩子,是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希望,他們發展的方向和速度,決定了一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速度。而孩子的成長髮展,最先是由父母引導的,所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也就成為孩子的終身教師,他們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到了上學的適齡,開始接觸學校教育,就存在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能否有機地結合。如果兩者的教育理念統一,那麼,孩子的發展會呈良性發展,否則,就會產生衝突,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那麼,怎樣才能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更好的結合,使學生的發展向更好的方面發展呢?我認為應做到以下三點:

  重視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正確認識。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機,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長的道德修養,言行舉止都會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在我的班裡面有一名女生,其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父母常常在她面前炫耀自己,並且時常表現出對別人的鄙視,因此,造成了她在班級與同學的交往當中也常常表現出驕傲自大,非常自我的情緒。她在和同學的交往過程中總是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對的,當遇到不同觀點時,她總喜歡說“好吧,我不和你說,讓我媽給老師打電話解決!”時間長了,身邊的同學都對她非常反感。這正是因為家庭教育中,她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對她產生了影響,而她父母在她面前變得更為高大,所以在她與人交往中,一旦遇到問題,她想到的不是自己去面對,而是求助於父母,這種家庭教育不利於她人際關係的發展。因此,父母要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帶給孩子正面的引導。

  重視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教育家馬卡連科在《家庭和兒童教育》中曾這樣寫道:“愛是偉大的情感,它總是在創造奇蹟,創造新人,創造人類最偉大的珍貴的東西。”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一些家長,他們往往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把一切都交給老師了,自己只要給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於教育,那是老師的事。在我班裡還有這樣一名男生,其父母長期在外做生意,對其照顧很少,由於缺少父母的關愛,他的脾氣非常暴躁,常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同學們發生爭執,例如他坐在班裡一個地方,當別的同學需要從他身邊經過,讓他起來讓一下的時候,他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是大打出手,同學們對他的行為都很不滿,不願與他交往,這樣一來,他就更加自閉。因此,我們必須讓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學校教育不能取代家庭教育。那麼,如果我們要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二者之間成為互相補充的關係,就必須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做到目標一致,觀念一致,這樣才能有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

  適當教給家長進行家教的方法。在班裡還有這樣一個女孩,自小被養父養母收養,而養父養母的家庭經濟狀況也不是很好。當她上高一時,得知自己不是養父養母親生的,就感覺所有的人都在欺騙她,從此不再信任任何人。當自己的認知突然改變,而家庭也並沒有很好的對其引導教育,導致在她的心中仇視親生父母,對養父養母不知感恩,對身邊的人產生強烈的不信任感,缺乏安全感,性格上表現出冷酷、冷漠的傾向。這正是因為家庭教育中並沒有給她正確、及時的教育與疏導,才導致她在學校對所有人的懷疑和不理解,給學校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觀後感5

  聽完這堂教育課,使我深深得體會到:家庭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藝術,它是一門學問,它要求家長綜合多方面的知識,更好的和孩子進行溝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學習,生活中獲得良好的教育,培養出良好的行為習慣,透過觀看這個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受得很多啟發:

  一、父母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他們摹仿能力強,時常受周圍環境,人或事物的影響,我們應當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空間,家庭成員之間要和睦相處,家長要言傳身教,不要一味的指責孩子“不要玩手機。”“把電視關了”“別再看電腦,平板啦”反思一下,我們家長又在做什麼?因此,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一言一行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二、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並嚴格要求從小做起。

  要給孩於動手勞動的機會,要創造動手的做事的機會,家長不要一味的包辦,怕孩子做不了,做不好,怕孩子做事弄得到處都亂,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鼓勵,要相信,要表揚,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形成,需要家長的提醒和引導,必須持之以恆。也要不斷創造機會並賦手激勵和表揚。

  三、多和老師溝通,探討;多和周圍的家長交流

  孩子在讀書期間,要經常和老師進行交流。瞭解孩子在校的情況和老師探討如何教導孩子克服不良的習慣,使其錯誤能夠及時的糾正,進一步從孩子的個性出發,查詢一種更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四、父母與孩子要做知心朋友,要多傾聽

  生活中要尊重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完孩子要訴說的一切,用愛心去培養孩子的行為,要關愛他們,但也不是一味的溺愛他們。

  總結歸納:家長對孩子的愛既無私又要有原則,教會孩子愛父母,愛自己,愛他人,愛國家,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到嚴慈相濟,關愛。不要一味的溺愛,是嚴格要求不是嚴格過分的要求。

  《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觀後感6

  教育孩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造就了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一個人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它將使人終身受益。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課堂,家長是老師的助手,在此談談幾點自己的學習感受。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從自我教育開始。

  父母喜歡看書,忘情工作,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時給他們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待孩子的學習,不能光說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好。現在孩子接觸資訊的途徑很多,資訊量也很大,有時他們提的問題,難免把大人難住。大人不學習是不行的。所以我們經常會買書、看書。

  當你看書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在旁邊看書。有時帶孩子去運動,也會提到一些常識性的問題。這樣既鍛鍊身體又滿足孩子的求知慾,一舉兩得。我們要求孩子幹事情要認真。孩子做完作業,我們會給她檢查一遍。發現她字寫得潦草,會要求她擦了重寫。有時候,她很不願意,但不能心軟,得讓她記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幹事情一定要認真,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不能事事包攬,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現在家長都知道對孩子不能過分寵愛,不能為滿足孩子的要求,要什麼就給什麼。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在行為上難以約束自己,最終導致自控能力差,沒有上進心,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毅力。隨著孩子的長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們也都會讓她去做。有時,孩子也會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們要讓孩子明白不但要讀好書,而且要學會生活和關愛每一個人。

  三、期望值不過高,但仍要嚴格要求。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但我們不要強迫孩子做她不喜歡的事情。儘量讓孩子幹她喜歡的事,做到愛好廣泛,做事認真,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四、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忠告各位家長一句:孩子做作業時我們不要在她旁邊看電視,玩電腦。我們可以看一些專業書籍,或看一些小說雜誌。凡是讓孩子讀的小說雜誌,我們家長首先要讀一遍,這樣方便與孩子交流溝通。

  五、把孩子當作一個朋友。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可怕的,哪怕父母與孩子之間也不例外。我認為,如果能找到適當的時間跟孩子好好溝通,互相瞭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那麼這種努力一定有收益。

  作為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們不求孩子辦大事,但求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結果,但必須重視過程。孩子考砸的時候,幫她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後的考試作業中不犯類似錯誤,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這是家教的最重要任務。當然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起來的。只要我們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恆,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夠發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觀後感7

  今天,我按學校要求收看了由著名教育專家孫秀梅主講的《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教育專題節目,孫秀梅專家結合生動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從家庭教育的點滴講起,平鋪直敘中挖掘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看完節目我感受頗深,孫老師的講解讓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和更深的理解。下面就此次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講座,我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說起孩子,大概每個父母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與愛,當然她們也給我們帶來了數不清的歡樂。孩子一天天在成長,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再到幼兒園、小學時期,她們的變化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個驚喜。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我們為人父母的成長過程,我們在父母這個角色裡也是在不停地學習與進步。

  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孫秀梅專家《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的講座,對於我來說是一次提高和重塑,具有很強的指導和引領作用。

  本期節目的開頭孫秀梅專家就提出一個問題,要思考家長自己的角色是什麼?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努力成為孩子終身的導師。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家庭和環境與溝通、引導將是我今後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要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樹立孩子遠大的理想,平日裡多與孩子親近溝通,聊天就像朋友一樣,有些事情也可以讓孩子多發表自己的意見,大家一起商量,這樣孩子就會更加信賴父母。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過程非常重要,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思想,不要只談論學習、只關注成績。要學會尊重孩子、欣賞孩子,發現孩子進步要及時表揚。不做保姆式的父母,過度地溺愛孩子,而要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導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父母要言行合一、以身作則,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給孩子樹立榜樣。

  家庭教育是一項複雜的工程,說不完,倒不盡,今日我只是簡單地談了下我的收穫和感想,最後我還想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一段話。

  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的花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著他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待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都不會開花,因為他本身就是一棵參天大樹。

  《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觀後感8

  看完教育專家孫秀梅主講的《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教育專題節目後,心裡有許多的感觸。

  當今社會的家庭,獨生子女的教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天下父母們的共同心願。我們作為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離開我們,成為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立個體。但要怎樣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我們每位父母的難題。眾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生存環境,而父母則是孩子的影響,是多麼的巨大與深遠。以下便是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問,注重智力的培養。我們一直沒有刻意的去教她學習什麼,只是在孩子提問的時候認真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在她喜歡看的書上面教她認一些字,給她一些她喜歡的書,讓她自己學會看,怎樣講故事,平時在我講一次故事,然後讓她自己也講一個給我聽,使她對學習有著深厚的興趣。

  第二,尊重並引導孩子的思想,注重德育的培養。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不管在什麼場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說髒話。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在家裡,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做到不說髒話,不做過激行為。在孩子發現父母做錯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主動承認錯誤,並引導她在犯了錯誤時也要勇於承認。

  第三,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教育,教育離不開尊重,尊重不等於縱容。在平時,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就必須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父母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應該怎樣做,是會像孩子那樣做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麼,不準做什麼,更不能利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涮牙、洗臉、穿衣等,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有自己的能力與知識。

  上述這些只是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現在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在幼兒教育上,我們也經歷了一個從無知到漸知的過程,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家庭環境的區別,造就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觀後感9

  孩子是家長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一位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在學習上各個方面都強,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成了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話題。

  有的學生不願意主動學生,當人若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總是能夠為自己找到合適的理由,當苗頭越來越大的`時候,就會忘記自己的責任。學生也是一樣,對於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同樣也能夠為自己找到適當的理由,有社會因素,有家庭因素,有個人因素,也有智力因素。一旦學生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就應當及時的找到學生進行談心,告知學生,不比家庭比自己,當個人存在差異的時候,就應當窮則思變,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力氣來換取平衡,因為家庭是無法改變的,環境同樣也是無法改變的,所能夠改變的僅僅是我們自己對待學習的態度。魏書生舉了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如丁玉娟,母親離家出走,父親病故,但是丁玉娟在班內當著班長,考試還是全班第一;又如劉巖松,父親有病,母親智力發育不正常,劉巖送在家裡洗衣做飯,家務活全都幹,他又是學校號隊的主號手,在班內是班長,在市運動會拿第四名,而且在學習上也不落後,是三年組的前5名。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洪佔輝等等等等,他們的家庭很一般,但是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對待家庭的態度都很好,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家庭而自暴自棄。

  現在的孩子多是嬌生慣養,我們要培養孩子勤勞的品質,多讓學生參與一些義務勞動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並且要讓學生學會寬容,培養學生多做自我批評,這樣我們的學生就會少了一些“雜事”,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利用起來。當學生的德育培養好了,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對待同學的態度就會相應的好起來,也只有這樣我們與學生的距離才會拉的更近,學校在管理方面也就會更加的得心應手。我們要學會欣賞孩子的成熟,同時給孩子一個改變的機會。

  《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觀後感10

  現在的家長都曾經是孩子,現在的孩子未來大多可能會成為家長。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的接受或良好或不盡人意的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是社會的焦點,對於個人的行為習慣甚至三觀的形成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當我看到這本書名時,我是排斥的,家庭教育本來就是焦點還聚什麼焦,這不是廢話嗎?再一看目錄"誰是家長誰是孩子,誰的年齡大"這麼弱智的問題也能提出來,氣得我差點把書摔在地上。網路的發展,讓資訊的傳播氾濫成災。如果你敢搜關鍵詞"家庭教育",成千上萬條資訊將把你湮沒。而這些資訊中不是勵志雞湯文就是一些專家所謂的家庭教育秘訣,我早就對這些正確的廢話深惡痛絕。看上去"聚焦家庭教育"也是這樣一本書,但是我知道本書的作者很厲害,就硬著頭皮往下看。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然而本書的作者王文忠在家庭教育領域整整磨了二十多年。讀完前言的第一段,就讓我對作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一直對家庭教育感興趣,從1994年承擔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家庭環境對幼兒認知發展的影響研究"開始,到後來進行少年犯教育轉化,災後心理援助,動力溝通理論與技術體系的構建,都圍繞著家庭教育做工作,20多年過去了,不改初衷,算是聚焦家庭教育吧。"

  如今有太多的家長打著愛的旗號進行著傷害而不自知,正好像通往地獄的路上鋪滿了善意。一邊期待自己孩子飛翔,一邊卻剪斷孩子的翅膀。一邊想放手一邊抓狂,一邊假裝淡定,一邊焦慮緊張。這時所謂的教育專家出現了,無奈專家太多,眾說紛紜,有的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的說"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一時間家長們陷入前所未有的彷徨,變得更加焦慮。而家長的使命這段話很好的指明瞭家庭教育的方向。

  "家長的使命,就是要讓自己的孩子,在離開家長後能夠獨立生活,能夠從周圍人那兒學習,適應這個變化的時代。

  家長要完成好這個的使命,必須要自己成為一個不斷學習的自立的人,能夠時時處處地向周圍人學習的人。

  眾所周知,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生下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家長(當然,現在剖腹產可能第一眼見到的時候醫生和護士,但是孩子主要還是跟著家長成長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家長的素質,家長的為人處事風格,自然會默默地影響正在如飢似渴的從周圍吸取資訊的嬰兒。"

  當我讀到這一段文字時,真的很慶幸自己有幸讀了這本書。

  "在這個喧囂的時代,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已經很少有人願意翻開一本相對嚴肅的書籍了。所以,在您能夠耐心的翻到這裡的時候,作為作者,我們非常真誠地祝賀您!由於您是一個願意學習的人,堅持下去,您和您的家人與孩子,必將有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

  此時,作為作者,我們又想問讀者您一個問題:讀書,費時間,費腦子,費精力,費了這麼多,得到了啥?

  作者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

  讀書,只是為了得到一點思想的撞擊!作為成年人,我們對於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讀書,就是要費力不討好地,去用作者的思想,來撞擊我們的自己的思想!

  此刻,自然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讀書,這麼費時間、費精力地讀書,得到這種思想的撞擊,有什麼好處呢?

  對此,本書給的參考答案是:

  彼此思想的撞擊,可以讓我們各自的思想變得更開闊,更能夠適應這個變化的時代,或者讓我們已有的想法變得更開放,變得更豐富!

  所以祝賀您,打開了這本書,同時也打開了自己的心胸,來關注、審視或或批評或接受書中觀點,從不同的角度(至少作者提供了一個角度)觀察家庭教育,觀察我們自己,從而讓自己的人生更豐富多彩,親子關係,更和諧融洽。"

  這本書看完了,但是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這本書雖談不上字字珠璣,但是卻沒有一句廢話,甚至沒有一個多餘的字。自古就有"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的說法。本書既有拳又有功。道法術器四個層面的東西都有,可以說是家庭教育大百科工具書。

  這本書還有兩個特點:一,可以重複多遍閱讀,你會發現常讀常新。二,小孩子也可以閱讀,親子共讀更佳。

  最後奉勸你在看本書時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因為你時不時就有"當頭一棒""醍醐灌頂"的感覺,不由得使人茅塞頓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