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家庭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24篇)

2022年新家庭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24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年新家庭教育觀後感範文(精選2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1

  家庭是人生第一堂課,“言傳身教,立德樹人”。父母任重道遠,只有自己不斷學習,瞭解孩子在各個階段的心理,保持情緒穩定,無條件的愛孩子,感化孩子,相信孩子。才能讓孩子走的更好,更遠。

  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很強的自尊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家長要了解、研究自己的孩子,幫助其走適合自己的路。

  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尊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沒有尊重他的隱私權,孩子的心底就會產生隔閡,儘管他沒有說出來。

  有感於家長要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我的孩子作息時間亂,主要是從小到大沒有做好榜樣。孩子閒時不能主動閱讀書本,更愛刷影片,玩遊戲。這些大人眼裡的矛盾,歸根結底還是父母沒有做好榜樣。

  與孩子的關係緊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無法透過一朝一夕就能緩解。需要長期的陪伴,長期的探索。遇到問題,想辦法克服解決,與孩子一起約定規則,與孩子一起努力戒手機、戒遊戲。一起看書、運動。做高質量陪伴的父母,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2

  在《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未來》的觀看中,專家關於:孩子的學業時間與家庭勞動時間並不矛盾,兩者是可以達到平衡的觀點深深的打動了我。

  過去家長總以為教育是學校的責任,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一環,是參與勞動的重要場所,家長是勞動教育的啟蒙者,家庭勞動教育在學生健康成長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參與家務勞動不僅僅是對孩子體力的鍛鍊,也是責任的培養,特別是對父母辛勤勞動和承擔家庭責任。孩子在家庭勞動過程中養成有條理的思維品質有助於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個人的能力是全方位了,當他在勞動種能開動腦筋想辦法,思考全面,有時間觀念,那麼他在學習中也會如此地要求自己,因為這已經是一種本能,而不是父母的耳提面命。學習的本質是內部的驅動,並不是反覆地補習,機械地刷題。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3

  親子間真正的關心是建立良性的應答關係。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瞭解孩子的情緒情感、行為動作等向我們傳遞的資訊,從根本上去了解孩子的內心,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流,發自內心地肯定他,並給予一些反饋,做孩子的好朋友。在生活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品質,比如好奇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韌性、強健的身體。我們始終認為長大後成就很高的人,不一定都是IQ很高的人,而是具有堅韌品格的人。行行出狀元,在任何一個領域做到前20%,生活都不會差到哪兒去。

  在今後的教育中,我們也會繼續幫助孩子建立使命感,培養孩子的“志氣”,重點培養孩子克服困難、吃苦耐勞、做事勤懇、踏實努力、有韌性、頑強的品質,經常帶他去爬山、踢球、慢跑、游泳等,鍛鍊他的毅力、勇氣、擔當、堅韌性。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4

  家庭是我們避風的港灣,是我們溫暖的住所,也是我們最開始的啟蒙場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教育離不開父母的以身作則,為我們樹立好的榜樣。從古至今每家每戶都流傳著家訓、家風、家學。現在的教育離不開父母與老師,父母教育我們盡孝、禮數,都說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的作為子女應該並且必須做的事情,我們的言行舉止可以看出家庭風氣,我們有沒有禮貌會間接性父母教育觀念,老師教育我們知識,讓我們成為有學識的人。我們的學識再淵博品行不好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

  家風是靠一代代地傳承下去的,秉承這種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家教是根據家庭情況所制定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最貼合實際更重要,也是需要是從小耳濡目染的,因此每一個良好的習慣,都與家庭教育方式有關。

  家庭教育若一步錯則步步錯,這就體現出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5

  今天上午收看了王琨老師主講的《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節目,主要闡述了影響孩子一生的三大教育,家長給予孩子的五大力量,以及如何喚醒孩子的六種觀念。講座圍繞著家長與孩子的關係,聯絡生活例項,貫穿古今中外,內容深入淺出,在家庭教育層面為大家傳道授業解惑,也使我們家長受益良多。

  父母作為孩子人生的第一顆釦子,家庭教育至關重要,榜樣的力量不容小覷,在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引導上舉足輕重。自古以來,父母普遍對孩子持有非常高的教育期望,大多懷揣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目標。但試以反問,父母是否達到了孩子的期望呢?孩子為何會從兒時的崇拜父母演變為青春期的逆反父母呢?自己是一個好榜樣嗎?這些問題直逼內心、句句入骨,讓我對“榜樣”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感悟,更體會到了父母作為“榜樣”在孩子心中的分量。

  身為一名高一學生的家長,高中三年是一段特殊卻又精彩、艱難卻又重要的人生旅途,我們需要陪伴孩子共同度過、共同成長、共同成就。一方面,我們要爭做好榜樣。“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全家的功課,在週末陪伴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讀讀經典名著,看看中外史書,學學專業知識,提供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給予孩子內生的學習動力。在雙減政策和高考改革背景下,學生內卷、家長雞娃應成為過去式,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已不是素質教育的口號,我們家長更需要在家庭教育中踐行落實,做到誠實守信、以身作則,好好學習、強身健體,溫和謙卑、循循善誘,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另一方面,我們要尋找好榜樣。歷史上與生活中不乏值得尊敬與崇尚的好榜樣,偉大的開國元首、抗疫的醫護人員、英勇的消防官兵以及辛勤的農場園丁等。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勞動教育獨特的育人價值可能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私以為為孩子樹立勞動的榜樣十分關鍵,這也是在學校教育中無法涉及的,我們應在家中教育引導孩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6

  昨天收到家委邀請,提交一篇今天關於《中小學生家庭教育》專題的觀後感,滿口答應這不就是最好的榜樣嗎?我絕不落後,勇於參與,早早開啟電視直播開始了。

  孩子是每個生靈賦予其父母的偉大傑作。然而,我認為,任何一幅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精心雕琢、打磨和時間的累積的。當我們都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時候,驀然回首,看一看即將奔赴2022年高考的高三學子們。哦!時間,他累積成了價值。

  在漫長的培育路上,我們需要正確的認識自家孩子,他屬於什麼個性,從他的習慣、脾性入手,正確引導,不能急躁,躁了也沒有用,不能解決他的需求,而你還氣得渾身發抖。這裡有個小案例,一個小朋友,幼兒園剛放學,見到媽媽第一眼就說:你給我買玩具,必須得買,現在,立刻馬上。讀懂孩子的家長肯定知道,哦,這怕不是在園子裡受到了委屈吧,趕緊解決其需求,孩子高興了,自信心滿血;換作不懂孩子的家長,買什麼買?回家。此刻孩子又拗不過大人,只好傷心地回家,但他心裡是不服的。

  家庭教育當中,榜樣的力量是很大的。一直以來,只要是關於孩子的活動,我都積極參與,不在於父母能把這件事情做得多麼好,而是在乎你做不做這件事情的態度。孩子他都看在眼裡,家長努力參與了,孩子內心想著我也一定能達成。我們從幼兒園開始,我就有一本日記本,叫作《我寫的你的日記》,用來記錄每天孩子口述的一些事情。直到上小學就交到了他自己的手上,從一天一句,從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一直到現在,我看到了一本《十年日記》續集。我想這是我有代入式陰謀的榜樣取得的成果。

  講座講到,系統地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還需要從六觀入手:健康觀,培養孩子旺盛的生命力;人生觀,讓孩子有夢想,有志向;財富觀,讓孩子更好地規劃未來;價值觀,能讓孩子更好為人處事;還要喚醒孩子的愛情觀,讓其懂得底線、操守和原則;世界觀,讓孩子多經歷、多去體驗。畢竟觀世界才能有世界觀。

  春已暖,讓我們築起保障屏障,陪同孩子們備戰2022高考,讓我們攜手一起向未來!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7

  今天有幸觀看了王琨老師的家庭教育講座,真是受益匪淺。講座以“孩子從優秀到卓越的五大力量”為主題,向家長們分享瞭如何科學、正確地教育孩子。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於家長來說,養和育同樣重要。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科學、正確地教育孩子呢?下面我將觀看講座後的一些感受與大家進行分享。

  首先,我從“喚醒的力量”和“發現的力量“中學習到我們要正確的認識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愛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孩子的心燈點亮。要喚醒孩子,就要培養孩子的“六觀”:喚醒孩子的健康觀,培養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喚醒孩子的人生觀,讓孩子有夢想有志向;喚醒孩子的財富觀,不懂錢的孩子沒有未來;喚醒孩子的價值觀,讓孩子懂得為人處世;喚醒孩子的愛情觀,讓孩子懂得底線、操守和原則;喚醒孩子的世界觀,讓孩子多經歷、多體驗世界。父母不要一味地去批評孩子,要發現孩子的天賦和優點,幫助孩子將天賦和優點發揮出來,陪伴孩子、懂得孩子。

  其次,我從“榜樣的力量”中認識到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家長要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創造積極交流的溝通氛圍、要說話算話,守時守信。家長要教孩子懂得敬畏,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規則、做人做事的規則、社會道德的規則,父母囂張,孩子則張狂,父母謙和,孩子則謙卑,父母失德,孩子則失格。夫妻間要和諧恩愛、孝順長輩。

  然後,我從“愛的.力量”中瞭解到孩子不聽話發脾氣,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感受到愛。很多家長都會說自己很愛孩子,那麼怎麼愛才是正確地愛孩子呢?我們要全然地愛孩子,孩子在父母心中就應該全是優點,用包容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做一個內心充滿愛的孩子,愛自己、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學校、愛社會,孩子自然就會陽光開朗。

  最後,我從“相信的力量”中學習到父母要相信孩子,父母輸入什麼,孩子就是什麼,鼓勵能讓白痴變天才,批評能讓天才變白痴。你罵孩子,孩子不會停止愛你,但會停止愛自己。永遠不要去打擊批評謾罵你的孩子,不管孩子有什麼表現,有什麼地方不如別人,他(她)也是你獨一無二的孩子,所以一定要去相信孩子、鼓勵孩子、支援孩子。

  家長愛孩子就要履行一種教育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踐行家庭教育,教會孩子懂得自尊、自愛、自強、自立。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8

  聽了王教授的《培養孩子主動生活》教育講座,才認識到家庭教育如此重要,才進一步明白孩子的成功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成功,才認識到對孩子的投入,不單純是金錢和時間。現擇其扼要結合自己反思如下:

  一、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保持情緒良好,不要把在單位的工作情緒帶到家裡,甚至轉移給孩子,要“制怒”,怒則失去正常理智,萬事皆失去準線。父母之間即便真有矛盾爭吵也要避開些,減少對孩子的影響。

  二、要真愛自己的孩子。

  人際交往的原則,理解、尊重、平等,多看優點,少看缺點,何況自己的骨肉至親,不要吝嗇我們的愛,多表揚他,增加自信,有自信才有志向,有志向才會成功。不要光看分數而看不到孩子的進步,“愛屋及烏”捆綁式的愛是要不得的,和孩子相處、和老師溝通都要講“和諧”,和則興,學習才會進步,才會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對孩子要放手,培養其獨立能力。

  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要勇敢放手,沒有錯何來對,讓孩子自己領悟,“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方能進步。

  四、學習要走直線。

  1、眾人皆知一個數學觀點:“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所以從學習到有成。

  2、要堅持走直線,中間彎曲將事倍功半,家長負責時刻矯正。避免“小貓釣魚”的故事再發生。

  3、家庭教育也是一項工作,我們要堅持做下去才會有效果。

  4、“有志有恆,乃有成就耳。”,“事斷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長,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必要日積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終久必有豁然貫通之侯。”

  5、總之,聽完王教授的講座深有愧意,父母的做法,言傳身教直接影響著孩子。

  6、未來的成功與否,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感謝學校和趙老師給了我們做父母的一個學習的機會,給了孩子一個成功的可能。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9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長的重要場所,也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重要支撐。好的家庭環境讓我們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有信心,也更有力量去面對不可預期未來。

  龐教授從心理健康特徵和壓力模型兩方面分析了家庭環境對孩子心理成長重要性。提出家庭需要為似乎已經長大但心理還未成熟的孩子提供身體和心理保護;家庭要有強凝聚力,壓力與保護同行和孩子一起面對,讓孩子在最困難、絕望時,有值得嚮往、留戀的東西。

  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與孩子溝通時不可傳導焦慮情緒、孩子情感支援給予滿足、創造孩子需要安全環境。並提出了四種方法。

  一、多陪伴,多理解;

  二、多溝通,少說教;

  三、制定規則,管理手機和讀物;

  四、一起面對壓力。

  綜上所述孩子學業壓力大,發展通道小,缺少陪伴、玩伴,心理脆弱缺挫折體驗。他們更需要理解、陪伴、和諧家庭來面對將來不可預期。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10

  家,是愛的港灣。無論孩子在外發生什麼,“家”應該是孩子最有安全感的堡壘。

  現在的孩子跟我們以前不一樣,現在的資訊發展飛速,孩子們所接觸到的資訊也是非常的龐大,很多時候有些資訊是我們無法攔阻在孩子的世界之外的,所以我們更需要的是多多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建立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長一邊玩手機一邊說自己已經花時間陪著孩子了,可孩子需要的是父母親的一種有效的陪伴,而不只是陪著,這種陪伴會帶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也會形成一種良性的迴圈,家長做好榜樣,才能給孩子打造好一個健康的心理素質,使孩子的內心更加堅強。

  因此,家庭必須與學校攜手,共同承擔起維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任。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11

  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我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還在上下求索,過程中難免走了許多彎路,也深知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

  感謝學校組織了這次觀看家庭教育影片講座活動,讓第一次為人父母的我們獲益匪淺。一個好的家庭環境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更有信心,也能夠更有力量去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作為父母,除了給孩子提供一個完整的家庭,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讓家庭成員參與孩子的一切。利用孩子每個階段不同的心理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為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強凝聚力的家庭,讓她留戀家庭喜歡家庭,願意和我們在一起。而在孩子心理素質穩定的前提下,還要和孩子一起面對壓力,教會他們如何應對壓力,幫助他們減少壓力,在過程中慢慢建立信任,這樣,孩子在困難和絕望時,會懂得向我們求助。

  我相信,一個健康的寬容的家庭環境,是我們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1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學校。我們的一言一行深刻地影響著孩子。

  聽了老師的講座,讓我深刻體會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首先要做到善於傾聽。只有傾聽孩的話,知道孩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關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易。孩訴說興的事,我們應該表興;孩訴說不興的事,我們應該讓他們盡情地宣洩,並表同情;當孩向我們訴說不感興趣的話題,應該耐著性聽,表我們關注他的談話內容。這樣,不僅使孩更樂意傾訴,也可以提他們的語表達能。

  然後父母要學會和孩做朋友。如果總是在上,就很難和孩交知朋友,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溝通。

  最後要有耐。與孩之間的年齡、理和思想各理解都需要個過程。如果過於急躁溝通就成為泡影。

  所以孩子有個良好的習慣,健康快樂的成長與父母家庭有很大的關聯。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13

  我有幸觀看了《家庭環境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講座,聽了講座後,收穫很多。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應該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健康成長。假如孩子在適當的讚揚中生活,他就能學會自尊;生活中充滿關懷,孩子心中自然會有愛;假如在平等中生活,他也就學會公道;不斷得到鼓勵,必然會建立自信;生活中缺乏愛,他也會冷漠;假如經常受到羞辱,他自然也就會卑微;若總是得到不恰當地誇獎,必將陷入忘乎所以的自負;耳旁聽到的總是埋怨,他也就會學會了責怪;常常遭到訓斥毆打的孩子,也會對人粗暴;常受到辱罵的孩子,難有文明的語言……著名作家羅蘭的一句話精闢的說明了環境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她說: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的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了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她還說,形成一個孩子的人格與觀念的,決不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或教師的言論,更是環境中的每一房舍`每一草木`每一寸的風沙`每一同伴`每一點滴的生活瑣事和每一項課內或課外的活動。這些激情洋溢的話語無不說明,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人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源於孩子潛在的模仿意識與家長的榜樣作用,因此,家長的個人素質、行為習慣等,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14

  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保證。家庭美德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員之間理應和諧、融洽。儘管有時發生意見分歧,但在原則問題上是團結一致的。在這樣合作、諒解的氛用中,學生不但學會了對人的互助、互愛、合作、諒解,而且孩子的思維意志、能力等也會得到和諧發展,並從中獲得安全感,形成樂於接受教育的自覺性。相反,家庭成員之間形同陌路,處事自私,爭吵不休。這樣家庭的學生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們對事情冷漠、偏執、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確處理家庭成員的相互關係,形成良好規範,要和睦相處,努力構建家庭的融治氣氛,父母說話辦事不能以勢壓人,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樣教人,充分體現家庭是生活之港灣,這才有助幹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養態度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父母教育的結果。

  因此,必須大力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提高家長的責任,認識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為子女的成長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15

  今天有幸觀看了朱永新老師的家庭教育課,真是受益匪淺。講座以“家長要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為主題,向家長們分享瞭如何科學、正確地教育孩子。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於家長來說,養和育同樣重要。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科學、正確地教育孩子呢?下面我將觀看講座後的一些感受與大家進行分享。

  首先,我從“喚醒的力量”和”發現的力量”中學習到我們要正確地認識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愛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孩子的心燈點亮。要喚醒孩子,就要培養孩子的“六觀”:

  喚醒孩子的健康觀,培養孩子旺盛的生命力;

  喚醒孩子的人生觀,讓孩子有夢想有志向;

  喚醒孩子的財富觀,不懂錢的孩子沒有未來;

  喚醒孩子的價值觀,讓孩子懂得為人處世;

  喚醒孩子的愛情觀,讓孩子懂得底線、操守和原則;

  喚醒孩子的世界觀,讓孩子多經歷、多體驗世界。

  父母不要一味地去批評孩子,要發現孩子的天賦和優點,幫助孩子將天賦和優點發揮出來,陪伴孩子、懂得孩子。

  其次,我從“榜樣的力量”中認識到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家長要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創造積極交流的溝通氛圍、要說話算話,守時守信。家長要教孩子懂得敬畏,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規則、做人做事的規則、社會道德的規則,父母囂張,孩子則張狂,父母謙和,孩子則謙卑,父母失德,孩子則失格。夫妻間要和諧恩愛、孝順長輩。

  然後,我從“愛的力量”中瞭解到孩子不聽話發脾氣,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感受到愛。很多家長都會說自己很愛孩子,那麼怎麼愛才是正確地愛孩子呢?

  我們要全然地愛孩子,孩子在父母心中就應該全是優點,用包容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做一個內心充滿愛的孩子,愛自己、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學校、愛社會,孩子自然就會陽光開朗。

  最後,我從“相信的力量”中學習到父母要相信孩子,父母輸入什麼,孩子就是什麼,鼓勵能讓白痴變天才,批評能讓天才變白痴。

  你罵孩子,孩子不會停止愛你,但會停止愛自己。永遠不要去打擊批評謾罵你的孩子,不管孩子有什麼表現,有什麼地方不如別人,他(她)也是你獨一無二的孩子,所以一定要去相信孩子、鼓勵孩子、支援孩子。

  家長愛孩子就要履行一種教育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踐行家庭教育,教會孩子懂得自尊、自愛、自強、自立。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16

  中國有句俗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朱永新會長在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一講《家長要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中,讓我找到了這句俗語的科學依據——孩子在七歲時,大腦發育已和成年人相差無幾,人格特徵,行為習慣都已經基本成型了。

  所以,教育,並不是從孩子進入學校後才開始的,早期的家庭教育是尤為重要的。非常慶幸在孩子降生的頭幾年,做到了認認真真地親自養育,切切實實地親身陪伴。幫助他把良好的人格品質,行為規範植入其心。看到孩子現在一米八的個子,依然和孩童時一樣淳實善良,謙和寬容,顧念他人,任勞任怨,讓我很是欣慰。

  無論有無立法,我始終認同家庭教育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出發點的。朱永新會長提出:教育是為了成為更好的人;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我們希望孩子成功,更希望孩子幸福。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把負面情緒當作支出,把正面情緒當作收入,當正面情緒多於負面情緒時,我們在幸福這一“至高財富”上就盈利了。

  瞧,情緒的重要性顯露無遺。李文道博士歸納道:家庭教育的主要問題,是情緒問題;青少年的主要問題,也是情緒問題。

  當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父母越發要意識到被尊重的孩子,才會尊重別人,才會有更健康的人格。不能把自己凌駕於孩子之上,要尊重孩子獨特的個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總拿別人家孩子來攀比、要求自己的孩子,或者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強加給孩子,都是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的。當家長將自己的焦慮和壓力不斷傳導至孩子,最後只能是適得其反,引發父母和孩子雙方的情緒問題。要以平和平等的態度來與孩子交流,反問自己:我是不是別人家的父母呢?

  平等和尊重是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當孩子成為了同一屋簷下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們何從瞭解孩子,何以幫助孩子消除負面情緒成為更好的人,幸福的人呢?在第二講《家庭建設與父母攜手育兒》中,劉慧教授也引用了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來讓大家體會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重要性。

  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父母學會讀懂孩子的表達,瞭解孩子用語言、情緒、行為等方式向父母傳遞的資訊,重視孩子的內心感受,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控制情緒最好的教練是父母。父母首先要放鬆心態,從焦慮中解脫出來,作發覺孩子情緒的第一人,正視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管理情緒。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這一切都無法實現。

  基於孩童期給到了長久穩定高質量的陪伴,至今孩子在家與我關係十分融洽。最開始意識到孩子有了自己的情緒,是他開始臉紅脖子粗憤怒地高聲對我拋來質問。這並沒有讓我生氣,反而讓我覺得他憤怒著勇敢著呼喊著,又窘迫著委屈著要流下眼淚的樣子十分可愛。我只是請他想一想媽媽的行為是出於什麼原因,是因為他做了什麼樣的事情,他很快冷靜下來,當我表達出如果他可以……媽媽就會改變……之後,他嘟嘟囔囔地很快也就接受了。此後,他依然會對類似情況產生情緒,但他已能自己排解了。

  初踏進中學的頭兩個月,我敏銳地嗅到了孩子的負面情緒流露,經過兩個晚上的夜聊,終於挖出了他的困擾。依然慶幸我們始終保持著良好的親子關係,讓我能及時在孩子的情緒需要疏導幫助的時候,拉住他,給他力量,跨過去成長起來。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等待破土而出的種子。作為父母,只有給孩子提供了肥沃的土地,每天悉心澆灌,並根據孩子的特點選擇了適合的培養方式後,才有資格去靜待花開。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17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是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過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

  可是如何在真實生活中做好家庭教育,著實讓不少家長困惑。2022年家庭教育公開課及時為大家提供全面的解答,第三期主題便是: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

  家庭教育本質是生活教育,那麼家庭關係和積極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影響家庭教育的兩大要素。

  一、兩位專家老師舉例說明了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1、家庭平和的關係能讓孩子比較容易包容,大氣;

  2、溺愛則會導致孩子不會分享;

  3、孩子在上學時已經不是一張白紙了,家庭生活模式影響了孩子在學校的模式;

  4、想要給孩子獲得好的發展,需要給孩子創造美好的家庭生活,如全家相親相愛、全家人共同成長,以有利於兒童發展和成長為優先考慮等;

  5、陪伴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利用一切在一起的時間做好陪伴;

  6、父母不挑選話題隨意批判會干擾孩子對世界的認知,避免出現5+2=0(在學校5天接受的教育及價值觀,回家2天被不恰當的家庭教育後等於0)的情況;

  7、兩位老師表示,父母消極的解釋導致孩子悲觀和絕望,積極的解釋給孩子帶來自信和樂觀;父母不能只說發洩的話,最後要引導孩子到積極的方向。這裡父母的解釋可以理解為一切日常中的對話、表達等言論,包括家裡大人們的日常聊天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成年人肯定或多或少都有抱怨的時候,當抱怨及發洩完了之後記得要給孩子一個引導,比如自己最後是如何成功解決了問題的,而不能光讓孩子聽到了抱怨。

  8、溫暖而有力量的家庭關係會助力孩子健康成長,提升核心素養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生活本身是真實的也是複雜的,家庭勞動是積極豐富多彩的生活的一種體現:

  1、家庭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學習是發生在學生的足跡所至和人際關係所在;

  2、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有助於手、腦、眼協調發展,從小多做家務勞動能增強孩子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

  3、孩子的學習時間與家庭勞動時間並不矛盾,兩者可以達到平衡;孩子在家庭勞動過程中養成有條理的思維品質有助於學習能力的提升,而且可以調節家庭氛圍和情趣;

  4、關於家務勞動,家長只要有意識去培養,重點是一起參與,激發動機:比如給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關鍵在於持之以恆。

  聽著課坐在機場等延誤了的飛機,轉頭看看在旁邊看小說入神的兒子,腦中回想著剛才課中老師的話: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要與孩子共同成長!

  感謝家庭教育公開課和兩位老師,及時答疑解惑,讓我明白了教育的本質。

  父母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力所能及,二是不要求繁重但要求持之以恆。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18

  今天在龍巖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公開課上,我們陪同孩子一起學習了《家長要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對兒童多參加家庭教育重要性有更全面認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就此談到的幾點體會。

  1、我們家長是孩子的學習目標。學會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決不能讓孩子成為知識三富而性格古怪,對父母沒有感情,對他人社會漠不關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錯誤,要和他講道理。我對孩子一直是堅持這個教育原則,讓他們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下,從小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最起碼應該成為有益於社會的合格公民而適應現代社會。

  2、家長是鏡子。“天才”不能創造,但家長只要不失時機地去發現、培養,開發孩子天賦中的特長,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天然教師,也是監護人,同時是夥伴、朋友和榜樣。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著家長們的思想意識形態。“當父母不容易,當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實確實如此。如何當好家長,我認為,首先,努力“學會關心”。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關愛社會、國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和氣。其次,要加強自身修養。

  3、孩子也是自己的老師,我們家長也應該多學習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多去發現孩子“可愛的缺點”,積極陽光,不保守,無止境的好學,對人的坦率真誠等等一系列的優點。我們作為家長要充分給與這些優點的肯定,多鼓勵,多讚揚。

  4、尊重老師是關鍵,我們要和孩子不斷地傳達尊師重道的思想,園丁的關愛是無私的,這樣孩子以後出社會了會多一份的博愛,對社會多一份的責任。

  今後我和我的愛人及家人全力配合學校做好家庭教育,使之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之人,此上謹代表個人心得,僅此拙見。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19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家庭的希望,今天的幼苗就是明天的參天大樹,因此每對父母都會在孩子成長曆程中用心、責任心給予關心指導。但是儘管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共有的希望,但並不一定都能夠如願以償。家庭教育實際上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剛剛觀看了“家校共育,立德樹人”的家庭教育講課,聽了家庭教育學會孫會長和劉校長的公開課,關於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話題,感覺有很多的收穫。在一個家庭中,家長是孩子的榜樣,許多時候,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因此家長要想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就需要以身作則。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1、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的和睦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會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愛,愛別人和愛自己。如果缺少家庭的關愛,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冷漠,越來越自私。看到過許多的案例,孩子的墮落,麻木等等的問題,都是為家庭缺少愛,試想一個孩子連自己的父母和家人都不愛,他還會去關心體貼陌生人嗎?所以,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讓孩子快樂無憂的健康成長。在這一點上,我對孩子的引導略見成效,記得我大女兒4歲上幼兒園時,就知道幫助老師安慰哭鬧想家長的小朋友;上小學後,同班同學生病不能去上學,放學後,她主動去傳遞家庭作業;升初一後,她又主動幫助膽小不敢說話的同學,找班主任解決問題,得到老師的一致好評。

  2、父母要以身作則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巨大的影響。父母在要求孩子學會自律,不要總是玩手機的時候,要想想自己是否做到了呢?現在很多家長回家後,一坐下來就是玩手機,一家人很少溝通,甚至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吵,讓孩子看電視或者電腦,讓他自己隨便玩,慢慢的彙總放學回家後,匆匆忙忙的寫完作業就開始暢遊遊戲中了,更嚴重的是一旦孩子上癮了,就開始走上了撒謊,逃學的不歸路,等你再想管教時已經太晚了。所以趁孩子還能糾正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必須要謹言慎行,對自我的一言一行都要三思而行。

  3、獎罰有度,實事求是,孩子發脾氣冷處理

  孩子做對了,我們要用心的誇獎,孩子做錯了,我們也要及時的糾正,獎勵和懲罰都要有度,適可而止。雖然教育專家都提倡多稱讚多讚美孩子,但是我覺得還要分什麼事情。在稱讚孩子方面還是要實事求是的,因為一個習慣一旦養成了,改正是很難的。

  家校共育真的很重要,個人認為除了要做好以上幾點,還要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慢慢地學會有主見,能夠獨立,從而更好的適應各種環境,快樂生活,成就美好的童年。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20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榜樣,如何處理好親子關係、如何與孩子共同成長是值得我們每個父母深思的。今天觀看了孫雲曉、劉可欽兩位老師“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主題公開課,收益頗多。

  一、給孩子溫馨的家

  愉快的家庭氛圍是一個家庭幸福的基礎,孩子在健康和諧的家庭中成長才能有足夠的安全感,才能感受到快樂,性格也才能得到良好的塑造。試想如果家裡關係緊張,整天雞飛狗跳,孩子怎麼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又怎麼能夠友善地和他人相處呢?所以家庭和睦,父母之間互敬互愛,營造良好的氛圍,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不要過度安排孩子的學習,多陪伴孩子

  過分關注孩子的成長、追求完美、片面追求成績,是我們家長一不留神容易犯的“毛病”,孩子做不好,就指責、打罵等等,這些行為並不會改變孩子,反而容易造成負面的消極的心理障礙。所以,我們在安排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掌握好分寸,肯定孩子的努力、進步,講究方式方法讓孩子愉快高效地學習。其次,父母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富養,也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當然,陪伴也不是簡單的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就可以了,而是應該做到真正靜下心來、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活動、一起遊戲,避免“問題少年”的產生。

  三、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其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要怕孩子吃苦、翻跟斗,儘快教會孩子獨立,孩子才能走的更遠!當然,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啥都會的,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示範,並教會他們怎麼做。讓孩子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事情,分擔家裡的家務,能做的事儘量做,不會的事學著做,父母學會適當偷懶、適當示弱,讓孩子有分擔、表現的機會,哪怕做的不好,也要給予孩子鼓勵,循序漸進,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家庭責任感。

  總之,孩子終究是要離開父母溫暖的懷抱,孩子進一步,家長退一步,把家庭教育寓教於生活,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21

  中國是世界上家族體制維繫最長的國家之一,自古以來,家族觀念一直都深深地植根於中國人的血脈之中,“家風”是一個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是建立在中華傳統文化之上的集體認同。庾信《哀江南賦》有云:“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縱觀歷史,名門望族的家訓無不強調以禮傳家,以德立世,無不圍繞著勤儉、進取及自律等美德。而這些美德,至今也同樣適用。

  勤儉的家風立人品格。常言道,要做事,先做人。晚清重臣曾國藩主張勤儉持家,讀書明理。儘管他位高權重,但是卻看不慣世家子弟驕奢淫逸的生活。他對子女們要求極為嚴格,女兒需承擔家務勞動,兒子則必須勤於功課。即使他公務再繁忙,也要抽空檢查課業、指導孩子們習文練字。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曾氏子孫興旺百年,後人評價稱“曾家無一是廢人”,曾國藩所倡導的勤儉度日、勤勉做人的精神,已滲入子孫後代的骨血,立起了一脈相傳的優良品格。

  進取的家風樹人志向。人生在世,應立志高遠,著眼將來。史學大家柳詔微,出身於書香門第,長輩均為飽學之士。雖然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但是卻從小受到極好的文化薰陶。外祖父喜歡飲酒講故事,愛與孩子們閒聊家族舊事,與古代先賢的詩文佳句,亦或是古今文人的軼事趣聞。幼年的柳治徵,很喜歡依偎在外祖父旁邊,聽他將這些精彩的事蹟娓娓道來。他被故事中的人物深深吸引,立志要成為棟樑之才。他學習勤奮刻苦,17歲便考中了秀才。有詩人嘆於他的才華,讚道“君看一代稱韓柳”。柳詒微的童年沒有享受到豐足的物質條件,但積極進取、勤學知理的家風極大影響了他的人生,為他樹立了遠大的志向。

  自律的'家風定人性情。性格決定命運,性情對人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北宋政治家司馬光嚴於教子,注重培養子女的自律意識。他曾寫下了著名的《訓儉示康》,在文中總結了,歷史上諸多顯貴之後沉迷享樂,頹廢沒落的教訓,訓誡其子:儉以之名,侈以自敗。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不因父親的地位勢欺人,不因門第高貴而嫌貧愛富,嚴於律己,行止有度。以致世人有“途不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的好評。司馬家倡導自律的家風塑造了孩子們的自律、慎獨的習慣,也定下了成就他們一生的好性情。

  當今社會,人們的價值觀趨於多樣化,早已不再侷限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然而家風對人的影響卻從未淡化,無論是勤儉、進取還是自律,都是優良家風的縮影,是一個人修身的開始,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起點。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22

  《家庭教育促進法》自2022年1月1日頒佈起,已實施了大半年的時間,可見國家對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的關切已經上升到了法律層面,家庭教育不僅是家庭或父母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今天學習了家校教育公開課展播“家長要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這一課深有感觸,作為學生家長,我非常支援家、校、社協同,賦能家庭教育的倡議,也真切的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也意識到似乎現在大多數家庭的教育都漸漸偏離了本質。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原生家庭裡,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將來行為個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分工應有別,家庭教育以生活為主,生活化場景化是家庭教育區別於學校教育的一大特點,學校重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是集體化教育;家庭教育則更應注重情感支援和人格培養,是個性化的教育,家庭教育以成人成德為宗旨,修身實踐為根本。

  現在家庭教育的最大問題在於很多家長仍手拿學校的接力棒,孩子在學校以學習文化課知識為主,回家依然被迫淹溺於茫茫題海里,分數高低依然是家長們褒貶孩子的唯一標準,我們都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應該是區別於學校教育的一種體驗教育,孩子們在家庭裡學習到的應該是規則意識、生活經驗、體驗和感知幸福的能力,家庭是個講理更講情地方,一個充分享受過親情的孩子,心理往往是健康的,這是今後學習的保證和人生幸福的保證。在資訊高速發展的年代,我們漸漸發現,我們小時候很受用的一些教育方式漸漸在這代孩子身上不管用了,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甚至比家長更多,因此家庭教育應從糾錯教育向優勢積累教育轉變:多關注目標,少關注問題,幫助孩子積累成功經驗,體驗成就感受。父母要從權威者轉變為支持者,做孩子的閨蜜死黨、守門員、啦啦隊,甚至愛豆粉,從“你應該”到“我願意”,讓親子關係更和諧、孩子成長更順利,也讓作為家長的我們面對孩子們的時候更從容。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23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期望,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到一名優秀的中學生,陪在孩子身邊時間最多的是父母,家庭教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認真觀看了《家長要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在孫秀梅老師深入淺出的分析講解後,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

  孩子的思想是第一位,孩子的心理是第一位。當劉慧老師問:“你瞭解自己的孩子嗎?”我呆立當場,我真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嗎?日常生活中,每次下班回家我都會問孩子,你寫完作業了嗎?每次孩子看到我都好像我的臉上寫滿了作業。我總是以自己的水準要求孩子,希望他成長為父母希望的樣子。劉老師讓我從夢中覺醒,我以後要靜下心來認真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真正的渴望,給孩子足夠多的時間去表達,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幫助孩子內心真正的成長,讓孩子成長為自己心中的樣子。作為父母,我更應該完善自我,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特長,讓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獨一無二的自己,引導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過度關愛造成過度依賴,過度操心造成過度懶惰。大多數的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早晨家長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孩子依然慢條斯理起床,磨磨蹭蹭洗漱;到了放學家長急著催孩子趕緊寫作業,孩子依舊我行我素,能拖一會是一會。孩子無法獨立,就無法真正的走向社會,也無法脫離那種“小我”走向“大我”,更不能走出“舒適區”衝向更加有趣的“價值區”,體驗獨立自主帶來的樂趣。作為家長,我應該在孩子表達基礎上給予一些指導,並對孩子進行鼓勵,為孩子的獨立思考進行表揚,幫助孩子遠離依賴。父母的鼓勵可以幫助孩子緩解自卑,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作為家長,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家庭教育,為孩子的未來創造良好的環境,相信一定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精心編織美好的未來。

  新家庭教育觀後感24

  今天觀看了“家校共育,立德樹人——2022年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一期”影片,兩位專家深入詮釋了家庭教育法的內容和精神,也深入淺出的講述了很多關於家庭教育的見解和理念。專家強調需要重視家庭教育,推進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引導家長們如何成為更好、更強大的父母,透過本次學習,受益匪淺,下面我就淺談幾點自己的感悟:

  一、育兒先育己,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紐帶”

  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責任和陪伴是任何人都不可代替的,父母需要承擔起父母的責任,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引導孩子的成長而不是物質資源的提供者,做到成才之前必先成人。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怎麼引導和督查,決定了這張畫能畫成什麼樣。孩子的模仿性很高,家長要以良好行為來影響孩子。遇到事情,多采取正面教育、溝通的方式,遇到一些負面的不良影響,多和孩子一起討論交流,促進孩子判斷是非能力的提升。孩子能夠從心底裡信任父母,才能順從父母的教導。父母多用耳朵聽,少用嘴,用彼此的相愛、尊重、信任、讚美和關心建立“紐帶”,在親子感情漸漸加深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教導才能水到渠成。

  二、創造環境

  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長應儘可能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能夠在在舒適的環境裡專心致志地學習。和孩子一起討論學習方面的問題,能和孩子共同交流成長當中的困惑。在課餘時間,帶著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參與家庭事務分工,一起做菜做飯,讓孩子習慣參與到家庭中,從而對家庭產生責任感和歸屬感。有責任感的孩子,能克服成長中的困難,能抵抗生活中的各種誘惑,自律地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

  三、理解孩子,站在孩子角度上相信並尊重她

  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思考問題,體會孩子的感受與難處,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產生錯誤的直覺和判斷力,從而影響到當前所發生的事情。要尊重、信任孩子,多瞭解孩子,以心換心,用信任贏得孩子的信任。每當遇到困難,多鼓勵安慰,幫孩子找回自信。我每天在用餐時都會和孩子聊聊天,聽孩子講講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做的對的我會表揚,做的不對的我會及時糾正。

  四、教育不能假手他人

  陪伴是最長情的愛,教育不能假手他人,如果認為把孩子送進學校了,就該歸學校和老師來監管,便大錯特錯了。如果父母自己都不願意付出時間、付出心思來了解和幫助自己的孩子,那怎麼能單純指望管理班級五十多號同學的老師和那些社會培機構呢?

  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失敗和家長個人的社會地位,經濟水平、文化修養雖有關係,但是並不是說自身成功的家長就一定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學習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做父母的有責任有義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養好,不奢求孩子將來取得多麼偉大的成就,只願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擁有自信自強的心態,擁有獨立的人格,對他人和社會充滿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