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家庭教育專題培訓觀後感(通用9篇)
雙減政策家庭教育專題培訓觀後感(通用9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雙減政策家庭教育專題培訓觀後感(通用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雙減政策家庭教育專題培訓觀後感1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教育行業變化甚劇。教育參與者,尤其是學生家長,亦是感慨良多。在此,請允許我以一個普通學生家長的身份發表一些個人看法。
“雙減”之前,家中因為教育理念不同,在孩子教育問題,尤其是在是否參加課外培訓的意見上分歧巨大。從激烈爭吵到爆發嚴重衝突,幸而未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此處有後怕)。
在感慨劫後餘生的同時,甚感欣慰的是,現在中共中央與國務院已專門發文支援我的意見(腰桿直了不少),表明本人的教育理念已走在了社會前列(得意未忘形,暫不需要掌聲)。
在此,對於中央與國務院對本人的大力支援深表感謝,對雙減政策減輕群眾負擔的良苦用心深為感動,對我們家已經花出去的培訓費深表心痛(哭,咋不早點開始呢)。
在感激與欣慰之餘,在此,還有幾點想法希望與廣大家長分享。畢竟雙減減的是學生負擔,而不是家長的責任,家長們仍有很多工作需要承擔。
更注重學生體質。
學業負擔減輕的同時,應鼓勵孩子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加強孩子素質教育。可根據孩子自身興趣培養特長與愛好,養成良好生活方式。
加強閱讀,增加學識。對此,家長可以身作則,陪孩子一起閱讀。
尋找多種學習渠道。培訓機構減少的同時,可尋找一些線上教育資源,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孩子學習。
就此,負擔可減,初心不改,與諸君共勉。
雙減政策家庭教育專題培訓觀後感2
最近認真聽了河南省推進‘雙減’政策落實家庭教育系列講座,其中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原所長楊雄老師《“雙減”後家庭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的講座對我的啟發最大,對雙減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對孩子未來的家庭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當前家長心態各不相同,開心、焦慮、迷茫、觀望,大多還是出於對雙減政策的理解不到位。
“雙減”真正減什麼?“雙減”政策不是要改變、而是讓教育迴歸本位。義務教育本質不是篩選,而是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因此,雙減政策的落實需要讓家庭教育迴歸生活。
“雙減”後更加凸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A1時代,家庭教育重要性已超過學校教育。義務教育階段“雙減”是要減輕孩子學業壓力,減輕家長養育焦慮。但“雙減”決不是一減了之,也不是家長可以完全“躺平”、“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雙減”政策出臺後,有些要減,有些要加;有些要降維,有些則要升維。
作為家長首先要調整自身觀念。“雙減”後,在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的大主導思路下,作為家長,要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和學習觀,擺脫“功利化、短視化”等違背教育規律、盲目從眾的教育行為,賦予家庭教育更具科學理性、更具反思覺察、更具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和智慧。要認清形勢,更多堅持“長期主義”價值取向,才能降低內卷、減輕焦慮。
其次,要重視對孩子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心理教育。孩子本身對於一些潛在的誘惑和外界環境的風險缺乏判斷和抵抗力,出現了一些令人詫異的做法,在這些錯誤三觀的引導下,長大成人後是可悲的。為了加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在家庭教育要對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同時也要讓孩子學會風險管理,提升隱私保護、心理彈性,加強生命教育,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
再次,作為家長要和學校配合好,融入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一致、密切配合的教育生態圈,千萬不要把人生看成是一場又一場錦標賽,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短跑比賽,不應該用“競爭”思維去對待人生。在AI時代,幫助孩子掌握方法比知識更重要,不僅僅要下載知識,更要遷移知識和綜合應用知識,深入社會實踐,才能讓孩子真正成長為符合未來社會的需要的人才。
最後,在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高質量的陪伴不意味著在接送孩子上課、陪聽課、輔導作業上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真正關注子女內心成長的溝通和交流才是最有價值的投入,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永遠不浪費。
作為家長,要多注意觀察和共情孩子每天的情緒感受,圍繞他遇到的困惑進行開放性討論,支援他透過反思去嘗試解決問題,給予孩子被尊重、被關愛、被接納、被鼓勵的感受,幫助孩子內心堅定自信,才能快樂成長。
雙減政策剛開始,但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作為新時代的家長,也會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家庭教育策略,配合好學校教育,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雙減政策家庭教育專題培訓觀後感3
今天,作為幼兒園中班孩子的家長,在線上收聽了由省教育廳、省教育廳關工委舉辦的“河南省推進‘雙減’政策落實家庭教育系列講座”中劉林亞巡視員的講座,深入的瞭解到了“雙減”是什麼、對孩子、對家長、對學校的影響又有哪些,而作為家長,應該在“雙減”政策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都值得我深思。
經過影片的學習,瞭解到其實我們家長原來存在一個普遍的誤區就是——把“促進孩子學習”當成“家庭教育”的核心。
在這樣的認知下,家長只要聊起孩子的教育問題,就是學什麼知識,報什麼班,參加什麼考試。家長的身份變成“學習監督員”或者“助教”,有的家長甚至還成為“老師”,和孩子的相處都圍繞著學習進行。看似和孩子的互動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在討論和督促學習。
殊不知,“促進孩子學習”只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如果沒有搞清楚家庭教育到底是什麼,會錯過孩子寶貴的`成長期,造成失誤和留下遺憾。
經過對劉林亞巡視員講座的學習,我們首先要教會孩子如何成為一個能在社會上獨立、保持身心健康、體會到幸福的人。
如果這個根基缺失,知識和技能就會成為不穩固的空中樓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會孩子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解讀世界。而家庭教育的形式也絕不是上課教學,而是滲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潛移默化。
最後,我想說:“雙減”之後,成績將不再是判斷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等待他們的是另一條全新跑道。“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孩子的教育,除了課本上的知識,更多來自家庭、社會。我很期待看到更多卓越的孩子湧現出來:他們不僅好學樂思,還擁有陽光的心態、強大的審美力!從這一刻起,我將和孩子一起努力奔赴這美好的未來了。
雙減政策家庭教育專題培訓觀後感4
今天觀看了河南省家庭教育系列講座第二講:楊雄教授的《“雙減”後家庭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感觸很深,受益匪淺。
國家的雙減政策出臺,課外輔導機構停課了,學科類輔導沒有了,孩子放學後沒有作業了,但是我們家長確實焦慮了。聽了楊雄教授的講座,我清楚了雙減政策的出臺的背景,也更深入地認識了雙減政策,找到了自己作為家長焦慮的原因。
我知道了雙減政策不是改變,它是迴歸,讓學校教育迴歸本位,讓我們的家庭教育迴歸生活。我國長期以來堅持的教育方針,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健康的孩子,這就是教育的本質,我們的教育要回到原來的本位上,讓每一個兒童全面的健康的成長,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我明白了進入了新時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至少與學校教育是可以相提並論的。家庭教育的重心就是生活教育,就是要養成教育,使孩子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進入社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然後在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中掌握一門生存的技巧,能夠適應社會,尊重生命。特別在義務教育階段,主要是家長對孩子的引導教育,主要的任務是生活教育,這就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雙減背景下各自的分工與功能。
雙減政策出來以後,要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減輕家庭的養育焦慮,但是雙減不是一減了之,雙減也不是家長就完全躺平,要樹立孩子的勞動觀念,培養他孝敬父母、感恩社會、學會生活管理,提升自我保護意識,提升他的生命教育的質量。
培養孩子未來發展需要理性的選擇,更要聽聽孩子的心聲。我們家長要對孩子有持續性關注,學習專業的家庭教育知識,參加系統性專業的輔導,更新自己的知識,跟得上社會的進步,跟得上孩子成長的腳步,我們才不會太著急和迷茫。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和父母互相在影響,互相在激勵成長。我們要和孩子能夠成為朋友,能夠和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正向發展,這是構建和諧親子關係的基礎吧。
雙減政策家庭教育專題培訓觀後感5
透過觀看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原所長楊雄做《“雙減”後家庭所面臨的挑戰和對策》講座,我更多的瞭解到了“雙減”政策,並真心支援“雙減”工作的開展。
楊雄老師主講的題目是關於“雙減”政策出臺背景下,如何使家庭教育不焦慮?
確實啊,自從“雙減”政策出臺後,孩子不去輔導班,沒有了課外老師的教育,我一下子緊張的不得了。我就特別焦慮我們家的家庭教育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所以我得知楊雄老師講座的主題就是解決家庭教育焦慮的時候,我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全程都在很認真的聽楊老師的這次講座。楊老師先講了自己對“雙減”的理解,他說:
“‘雙減’政策不是國家要改變什麼,而是要回歸到我們‘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所以‘雙減’不是改變,它是迴歸,讓學校教育迴歸本位,讓我們的家庭教育迴歸生活”。
我聽到這話後想了想覺得的確如此。想想自己上學時候雖然條件艱苦,德智體美勞這些素質教育在我上學的時候都有體現,現在我家孩子平時在學校接受學校教育,在校外我給孩子報的有課外知識的輔導班,而沒有其他的東西。這對孩子的發展是有影響的。
在“雙減”政策下,我們作為家長要怎麼配合這項政策,能怎麼做又該如何做的問題,楊老師給了家長一劑定心丸。
我也認識到“雙減”政策在教育孩子做人方面上增加了任務,然而這一項任務就是家庭教育的魅力。
就像楊雄老師說的,家庭教育方面減的過程中,有些方面是要加,比如說讓孩子大量空出來的時間,怎麼走向社會,樹立勞動觀念,培養孩子孝敬父母、感恩社會、敬畏天地的意識,如何學會生活管理風險管理,提升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提升心理彈性。
我也透過楊老師的話想到:當孩子遇到不會做的功課時,其實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遇到挫折無法應對就止步不前,甚至是想放棄。
協助學校和老師培養孩子直面困難的勇氣,在“雙減”背景下,減的同時是我們家長應該加的東西。
雙減政策家庭教育專題培訓觀後感6
今天觀看了河南省教育廳關工委舉辦的“河南省推進“雙減”政策落實家庭教育系列講座”,由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劉林亞主講。
雖然這個講座的時長只有20多分鐘,但能體會到省教育廳重視和落實“雙減”政策的決心和立場。
“雙減”政策減輕了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對學校教育要求更高。
要想減負不減質,對每一位中小學教師而言,是巨大的挑戰。
教師應加強學習,積極更新教育理念,充分鑽研教材教法,發展素養,提升能力。立足於滿足學生個性化、差別化、實踐性學習需求,以生為本,因材施教,設計分層作業,提升質量。課後服務,滿足學生“作業、實踐、扶弱、特長”等多樣化學習與發展需求。對每一位家長朋友而言,在家培養孩子興趣愛好、體育運動鍛鍊。
“雙減”政策落地,教師的工作量與工作時長顯著增加,老師們既要保證本職工作的完成,又要兼顧家庭和個人生活,也需要整個教育系統的關注和協調—減少老師非教學和隱性工作時間,給予教師群體更多關注和關懷。
作為家長,要清醒地認識到,“雙減”不是讓自己和孩子“躺平”。
校外減負了,比拼的就是孩子在校內的學習效率。加強和任課老師的溝通,深入瞭解孩子的情況,尊重孩子之間存在客觀差異的事實,學習如何引導孩子,如何科學安排孩子的業餘時間,和老師建成協同育人共同體。
孩子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從來都是學習能力。重視孩子基礎能力的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雙減”下應有的家庭教育理念。
加油吧!爸爸媽媽們!
雙減政策家庭教育專題培訓觀後感7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寇爽校長關於雙減政策“五項管理”的困境與突破解讀,深入人心,為我們更好的領會和執行雙減政策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五項管理的出臺,標誌著國家層面對於教育教學現狀的反思和改進,致力於讓我們對中小學生的教育教學變的更科學、更合理、更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長。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認為這個意見的出臺非常必要,對於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師課堂效率,避免校外輔導機構喧賓奪主、歸還學生健康快樂的童年、減少學生的近視率、肥胖率、心理疾病都有積極的意義。
義務教育是國家政策的重中之重,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是黨中央、國務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大決策部署,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一直以來對教育和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關係關注,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集中體現。我們一定要積極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做好課後服務等五項管理,切實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的主觀能動性,深挖課堂40分鐘的利用效率。
一、在作業佈置方面,避免機械性的佈置作業,同時把握好作業的度,控制本科目的完成時間不超過十五分鐘。增加作業面批的次數,及時掌握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在控制好自己學科的作業量後,還應注意與其他科任老師及時溝通,合理設計,注重作業題目的質量和練習的有效性。做到少而精,精而廣。
二、利用好課堂主陣地,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課前充分備課、能力訓練到位,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課堂。
三、配合好學校做好課後延時服務,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利用好學校現有設施裝置,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美育、勞動教育和科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各項能力,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
“雙減”政策的出臺,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對教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同時也督促著教育工作者要想更多的辦法去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今後,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好“雙減”政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數以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雙減政策家庭教育專題培訓觀後感8
今天晚上和孩子一起觀看了河南省推進“雙減”政策落實家庭教育系列講座省教育廳劉林亞巡視員講的第一講:“雙減”政策解讀,感觸頗深。
在我看來,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最重要的,不求他成龍成鳳,只求他平安喜樂,心地善良,熱愛祖國關心社會,將來能有安身立命之本便足矣。成績只是外界衡量孩子的一種標準,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根本標準,家長不能因為成績不理想便全盤否定孩子的發展可能性。
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我從來沒有給孩子報過課外培訓班,不僅節省了大量的教育資金支出,也減輕了孩子的學習負擔。孩子所在的班級,老師上課認真負責,及時進行孩子在校情況反饋,還會不定期家訪,拉近了學校和家庭的聯絡,使家校合作更好地培養孩子。
家長要明白,家長和學校都要對孩子的教育負起相應的責任,不能因為孩子是學生就把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和老師。誠然,學校老師在學生成長教育方面接受過專業培訓,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家長也應終身學習,在工作之餘關注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情況,尤其是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孩子的學習壓力減輕,我們可以在週末帶孩子去圖書館讀書,去公園鍛鍊身體,或者學習新技能,這個學期我的孩子就學會了騎腳踏車,孩子能夠從這些活動中獲得成就感。
我相信,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孩子會有更幸福的童年,更美好的未來!
雙減政策家庭教育專題培訓觀後感9
“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重心就是生活教育。”“家長幫助孩子掌握方法,遠比掌握資訊和知識本身來得重要。”觀看了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原所長楊雄的講座《“雙減”後家庭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後,我對這兩句話感悟至深。尤其是後一句,好比古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國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說:“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解放孩子的嘴,使他們能談;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們能接觸社會自然;解放孩子的時間,使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他的教育思想核心,就是還給孩子學習的自主權,使孩子自覺、主動地學。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所以,這些告訴我們教育要教給孩子掌握方法,要讓孩子學會靠自己去學習,這樣就能終身受用。畢竟家長陪不了孩子一輩子,要學會放手。
今年7月,國家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出臺了“雙減”政策,簡單來說,一是減輕作業負擔,二是減校外培訓負擔。這一政策曾引發熱議,有人說“雙減”後家庭教育更重要了。其實,無論有無“雙減”政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被替代的。正如楊雄老師說的“即便不是‘雙減’,在新時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至少與學校教育是可以相提並論的”。
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長引導得利,和孩子像朋友一樣平等溝通,那麼,孩子會聽取家長的建議,互相學習,互相進步。
楊雄老師講的生活教育是一個廣義概念,即養成教育,要使孩子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進入社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能夠掌握一門生存的技巧,適應社會、尊重生命。事實上,我越來越意識到,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根源其實在於學習習慣和自律。
與知識量的增加相比,習慣的養成是潛移默化的,甚至是緩慢的,但它的影響是長期的。所以,對於家長來說,應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其以後的人生之路會有很大幫助。
總之,“雙減”之下,讓教育迴歸本位和初心,家校各司其位,各有分工。對家庭教育而言,家長要減少“內卷”、減輕焦慮,增加對孩子的生活教育,培養其具有一定的抗壓能力,關注其心理健康;學校教育應抓立德樹人,不光是育分,還有育人,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國之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