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立德樹人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立德樹人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觀後感1

  有一句俗話:三歲看大,六歲看老。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同樣我們家也有自己的家風。

  我小時候曾經和外公生活過一段時間,外公家別的不多,書籍非常多,家裡到處都是書,床頭、沙發上、書櫃上、廁所裡,只要眼光能看到的都是書籍。外公常常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書裡,世界上沒有的一切也在書裡,書,有時不需要只要摸一摸,便是一種享受。”

  說實話,我很多時候是不喜歡看書的,我更喜歡玩手機遊戲,喜歡沉迷遊戲帶來的樂趣。外公和媽媽從來沒有批評指責我玩遊戲這件事情,他們只是規定了玩手機及遊戲的時間,直到有一次,我和外公在車站等車,不知道為什麼要等的車一直不來,我急的在車站不斷跺腳、嘆氣,可是外公卻從背袋裡拿出一本書便津津有味的讀起來,就連天空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外公都沒有發現。我很奇怪的問外公為什麼要隨身帶著書,外公笑著摸著我的頭說:“人和人的區別就是碎片化時間你是如何使用的。”後來我發現我的媽媽也和外公一樣,她從來不會背名牌包,每次就喜歡背一個大布包,包裡總要裝一本書,空閒時間她也會拿出來讀讀。

  外公的生活也非常有規律,每天五點起床鍛鍊,吃完早飯就是他讀書時間,雖然他已經有70多歲了但是他仍然堅持每天學習兩個多小時,並堅持寫讀書筆記。在他的影響下,我的媽媽也是每天五點起床鍛鍊,媽媽常常說早起讓她擁有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而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曾國藩曾經說過,人的內在氣質是難以改變的,除非讀書一條路。

  家庭是人成長路上的第一環境,也是第一課堂,對於一個人的人格形成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外公用他的言行影響著媽媽,同樣媽媽也用她的言行影響著我。

  在我的家中,捧起一本書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好的家風如同一把紫砂壺,無論多麼瑣碎的小事裝進去,倒出來總有一縷茶香,而我們家倒出來的是書香。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在我們家裡,父母做孩子的榜樣,我看到爸爸媽媽對工作對家庭對他人無私的奉獻。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提倡:“修身、齊家、平天下。”無論有多大的理想,父母教會我都要從自己做起,從一個家庭做起。好的家風才會彙集成好的國風,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好。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觀後感2

  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眾多家長的心裡想法。在父母的心目中,孩子的未來高於一切。可是,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如何讓自己的孩子高人一等,有一個好的人生,好的未來。這個問題值得很多人去深思它。

  當你的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也許你們對孩子的未來抱有很大的希望。從孩子的呀呀學語,再到下地行走,直到最後的步入校園的大門。但是,校園的大門是給任何孩子無條件的開放的嗎?答案是錯誤的,它給那些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準備的。校園不是一個讓孩子開開心心的遊樂場,而是一個處處有著競爭的決鬥場。

  如何能讓孩子脫穎而出,這體現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了。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攀登理性之巔,沒有一躇而蹴的捷徑,只有奮鬥拼搏。

  在現在的這個社會,許多家長不會教育孩子,也許他們認為把孩子送入校園就完成了這第一步嗎?家長們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從而導致很多孩子在學校不學無術,無理取鬧的嚴重現象。在我看來,家長們往往不從根源處去著手,而是從表面來看待問題的。當你的孩子從學校出來,回到家裡,家長問道:“在學校裡表現好嗎,考試考得多少分。”當你的孩子回答你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他們對你撒謊了呢,沒有告訴你真實的成績。家長往往只聽孩子的一面之詞,而不進一步去挖掘!

  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同,對於孩子的一生來說,也會有改變的。有些家長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導致他從來沒有自己動手幹過一件事情,從而形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把你的孩子包裹在一個糖果紙中,永遠也不看看外面,將來如何面對這個社會,你的孩子能否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時間是把雙刃劍,當你們吵架了,時間會幫你們和解。但是當你遠在他鄉,時間只會把你們的感情拉的越來越遠。當你在要離開家很長時間,去外奔波時,你留下你的孩子獨自在家裡,剛開始,你感覺不到什麼,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當你有一天回到家中,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他長大了。當你想與他熱情的交談時,而他卻在敷衍你罷了。當你想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充滿愛的擁抱時,你的孩子卻躲開了。只說了一句:我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生活。“

  你與你的孩子之間缺少交流和溝通,他早已不是以前你記住的那個他了。你想跟他交流起來,卻顯得很無力,你已經不瞭解你的孩子了,他在學校的表現,在家的狀況,遠在他鄉的你,卻一概不知。而你的孩子也對此感到了生疏,也許這一切,並不全是家長的錯,但是,你的孩子確一個人承擔著無形的壓力和痛苦,孤獨使他變得不愛交流了。所以,家長們也應該多多與自己的孩子溝通,問問他想要什麼?這樣與他談起心來,變得開心多了,方便多了。不是嗎?

  在天底下,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的,父母都想用盡自己的心血,來完成孩子的願望。也許,一句:”在學校裡還好吧。“這樣簡單而樸素的話,孩子的內心多多少少都會有些觸動的。所以我想對家長們說:“你們不能單從孩子的學習成績來看待他們,也想想孩子的優點,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你光從學習這一方面來對待孩子,相當於已經扼殺了他們那幼小的心靈。我也多多希望家長能多花些時間來陪陪自己的孩子,他們要的只是一句噓寒問暖罷了。別無他求了。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觀後感3

  中國曆來特別重視家族傳承與家庭教育,自古就有許多家訓,甚至是今天個別有名望的大家族依舊延續著祖上的諄諄教導,一經提起這些家風、家訓來聊聊時,自然會別有一番滋味和特別自豪的'情感。

  記得小時候每每外出時,我的父母會百般叮嚀:緊睜眼、慢張口、謙虛謹慎、待人接物要有禮貌如此云云。我的父母的這些教育使我領悟到的無怪乎是:謹言慎行、為人低調。這些教導的話語雖不大氣,但也相當的適用中肯,在普通民眾間為人處事去使用也是恰到好處的。

  每當穿梭在文化名城的小巷深處時,不經意間就會看到“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匾額。儘管房屋已是老舊簡陋,但有了這些穿越歷史的家訓,才更能顯示出房屋主人曾經滄桑的經歷以及世代延續家風所帶來的家業平安的傳承。細細品味這十個字,不免讓人陷入沉思,回味深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家風”傳承的重要性,不亞於血緣的傳承。“忠厚”與“詩書”,就是中國古人所強烈追求的理想精神與文化特質。古人渴望這種精神與生活方式能夠世代相傳,也就把它作為家族興旺與驕傲一種圖騰符號。

  中國古代重農桑,“耕讀傳家”是古人世世代代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耕田既事稼穡,又豐五穀,既養家餬口,又安身立命。讀書則是既知詩書,又達禮義,既能自強不息又能厚德載物。然而中國歷史上大多數老百姓雖與名門望族無緣,但他們都有自己的家風傳承。透過歷史來看,每個家族好的“家風”都稱得上是中國人千百年來薪火相傳的信仰,所以“耕讀傳家”就是在以農耕文明著稱的中華民族中所有中國人共同的家風了。“耕讀傳家”不但讓國人學會做人,而且還讓國人學會謀生,從古至今已經深深印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了。

  歷史上能夠傳承數十代、輝煌不滅的家族是不多見的。大多是顯赫一時,後因家風不繼,子孫不能夠維繫家風,或是世事變遷大難臨頭,使得家族分崩離析,瞬間灰飛煙滅,給後人留下“俱往矣”的無限慨嘆。正如《紅樓夢》裡的“好了歌”唱得一樣蒼涼,“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一曲殘香,就會又給我的漂浮出了歷史上曾經的那份感傷和蒼涼。然而在今天千千萬萬個家庭中,還能有多少“蛙鳴稻浪,詩書吟唱”可言呢?漸行漸遠的“耕讀傳家”也許就只能成為當今世人的無限鄉愁吧。

  有幸讀到《曾國藩家書》,全書以“重德修身”為宗旨,真實細密,平常而又深入地教化著子孫後代。曾國藩對自己及家人要求非常高,不僅在封建的清王朝末期成為修身治家道德楷模,也讓崇尚禮儀的儒士大家稱譽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曾國藩認為持家教子要注意以下十事,勤理家事,嚴明家規;盡孝悌,除驕逸;習勞苦為要義;不可有餘財;聯姻不必定富室名門;家事忌奢尚儉;治家注重:考、寶、早、掃、書、疏、魚、豬八字;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不可厭倦家常瑣事;擇良師以求教。《曾國藩家書》可謂概括了中國古代持家立業的基本生活理念和世代相傳的傳統。無論是從修身持家、交友教子、還是處事理財、為政治學等都十分的詳實細緻,對於我的現世也不愧為一部生動的生活寶鑑。這些教導對現代人仍有教育指導意義,也令現代的“紈絝子弟”以及那些被“官二代”“富二代”坑過的“爹”們感想頗深吧!

  生活中我的要懂敬畏,做人要有底線,這是我的在中國傳統教育中所總結出的教誨,即使在不懂敬畏、缺乏底線的今天仍有無數中國人在堅持。我的必須堅持好的家風,好的家風能夠培育出家之驕子、國之棟樑;樹立好的家規就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品行良好的國之公民。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觀後感4

  當老年人豁達開朗,當中年人堅強陽光,當青年人充滿力量;當00後成為後浪閃亮登場,當90後已張開保衛世界的臂膀,當拿著保溫杯的中年依然鬥志昂揚……這,是自立自強的家風在傳揚!

  自立自強的記憶,是黑夜中最閃亮的星,指引我前行。

  “不搞特殊化”,父親的教導一如迷茫時引路的啟明星,指引著焦守鳳一家自立自強,穿過光環的迷惑,撐過艱苦的歲月,走出自己的幸福之路。海明威說:“你可以殺死我,可就是打不敗我,永遠永遠打不敗我!”當秦世俊懷揣著造飛機的夢想投入哈飛時,命運卻給了他當頭一棒,讓他成了一名普通銑工。他沒有就此止步,而是從普通銑床練起,學徒兩年,記40多本筆記;工作18年,完成28年的工作量,讓“航空報國”的夢想在奮鬥中找到了方向。因為,他的父親是勞模,那張胸帶紅花的照片,給了他“自立自強獲得光榮”的啟蒙。這啟蒙引領,足以閃亮一生。

  自立自強的堅守,是天亮前最溫柔的黎明,給我相信的勇氣。

  三寸核桃核,世相萬千繪。90後核雕藝人朱蒙佳,在傳統手工藝無人問津的境地,仍牢記教導,守住初心,創業創新,堅持讓非遺看到未來;身為“繡三代”的鬱竹君,在沉靜寂寞的時光裡堅信,蘇繡走入世界的“宏大”時刻定會到來;對傳統手工耳濡目染的殷子晴,帶著太平泥叫叫闖入西半球,讓其“叫好又叫座”。畢淑敏在《握緊你的右手》說:“我不相信命運,我只相信我的手。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當社會愈來愈快的節奏響起,那堅守著的人,始終相信,當清晨的第一縷光線亮起,到來的絕不是黑夜,而是我們自立自強的未來。

  自立自強的傳承,是酷暑中最清涼的泉泓,帶我越過人海去擁抱你。

  從百年前被堅船利炮開啟國門的屈辱,到陷入內戰的顛沛流離,到建國後的一窮二白,到前所未有的改革開放,到脫貧致富的“攻堅戰”……百年前,無數前輩先賢自立自強,為中國的命運苦苦求索;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同樣自強自立,讓中華民族走近偉大復興的時刻。倪萍說姥姥曾叮囑自己:“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是啊,如果只是坐等,如果只是旁觀,如果只有猶疑,如果只有抱怨,我們如何讓我們去擁抱更好的自己?又如何讓這個國家,擁抱更好的未來?

  歲月如歌,初心如磐,你我奮勇向前;不忘初心,未來待啟,我們將用行動告白:傳承共同記憶,深烙自立自強之印。未來,我已來!

  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觀後感5

  我們的孩子許愷佶是合肥市安居苑小學的3年級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優異,並且在《數學大王》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小論文,我們家長也經常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和自豪,下面在此和大家交流一下培養孩子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如有不當之處請多諒解。

  一、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快樂學習”

  許愷佶從小時就很愛學習,我們家長看準了孩子的這個特點,特別注重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使孩子從小至今一直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我們家長從來不給孩子定學習任務,而是經常透過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比如用撲克牌算24點,早期的時候讓孩子玩電腦教育遊戲軟體等等,最重要的一點是每當發現孩子的學習有了進步,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識,家長就要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增強他學習的快樂感受,引導和培養他愛學習的習慣。

  二、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適當的時候幫助孩子減輕壓力

  孩子的心靈是比較脆弱的,壓力太大可能會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甚至喪失學習的興趣。我們家長從來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沒有要求孩子考試要考多少分以上等等,許愷佶有時候測驗或考試沒考好,心情特別沮喪,我們家長在這時候往往是對孩子進行保護,安慰他,鼓勵他,幫助孩子減輕壓力,使他迅速地從失敗的陰影中解脫出來,等過一段時間後再來總結上一次失敗的原因。我們覺得這樣做在保護了孩子同時,也教會了孩子正確面對失敗的辦法。

  三、培養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習慣

  孩子在學習時家長不要在旁邊陪著孩子,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和自覺學習的習慣。每天放學,許愷佶基本上都在家長還沒回家的情況下很快地寫完作業,寫完作業後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看電視或幹些別的事情,我們家長從不干涉。透過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習慣,而且使孩子養成了寫作業不拖沓的好習慣。

  四、尊重孩子的興趣,注重培養孩子好的興趣

  許愷佶在很小的時候,看見別的孩子都學樂器,我們家長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給他報名學電子琴,可是孩子對學琴沒有多大的興趣,一到練琴時間就哭。看著孩子傷心的樣子,我們反省了自己的做法,最後決定讓孩子放棄學琴。這件事也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家長的意願,家長應當注重培養孩子好的興趣,帶領孩子去體驗一些活動而不是逼迫他,引導他的一些好的興趣如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快樂,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

  五、注重表揚孩子的優點與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往往並不知道自身有哪些優點與特長,我們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與特長,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優點與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許愷佶也和所有的小孩一樣,有些方面有優勢,有些方面有劣勢,我們家長經常注重表揚孩子的優點,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參加一些自身有優勢的專案,一方面發揮孩子的特長,更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六、注重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

  我們經常與孩子處在平等的位置上進行溝通和交流,鼓勵孩子把他的感觸和情緒表達出來,瞭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所說的一切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我們有時也讓孩子參加大人的一些活動。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孩子的動態,更重要的就是透過平等對話喚起了孩子心靈深處做人的自豪感與責任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