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庭教育促進法感悟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感悟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遇到不一樣的人,經歷不同的事,有不同的感悟,這個時候,寫篇關於自己感悟的文章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你知道怎樣記錄感悟會更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家庭教育促進法感悟(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感悟1

  春節假期的到來,讓我們有時間停下來與孩子認真相處。透過家庭教育的相關學習影片,以及這段時間與孩子相處的實際情況。作為家長,我也有一些小心得予以分享:

  1、抓習慣,習慣的養成需要家長的監督,假期裡家長有充足的時間與孩子相處,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對孩子生活,學習和行為習慣進行有計劃的引導和監督,比如自己吃飯,自行穿衣等,這些在平時大人幫助比較多的事情,現在可以放手讓小朋友自己去做。還有在幼兒園情緒和上課中狀態出現的較多問題,也可以利用假期嚴格糾正,這樣在新學期中才能有好的表現。

  2、加強與孩子的情感交流,沒有一個孩子會喜歡暴躁的家長,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而耐心。如果孩子做的不好,不要打擊他,給孩子鼓勵,跟孩子一起體會堅持的意義。還要講究方法,寓教於樂,探索出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還有一個加強情感交流的方法就是讀繪本,家長透過讀書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小孩子也能在書中學到很多,與家長產生情感共鳴。

  最後我想說:孩子不會按照父母想的那樣長大。而是會按照父母本身的樣子長大。所以,為人父母,少要求一點孩子,多要求一下自己。如果你想要孩子未來長成什麼樣子,家長自己應嚴於律己,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感悟2

  今天參加了表弟的婚禮,酒席上一個表姐滿場飛奔的喂自己的一對雙胞胎女兒吃飯,這對可愛的雙胞胎已經5歲半了,我笑著的說了一句“這明年上小學一年級了可怎麼辦啊?”表姐說:“到時再說吧,我也知道不好,就是這毛病,不喂不放心。”這樣的話我其實經常聽到。

  我曾經覺得,現在的家長都是最早一代的獨生子女,他們包括他們的父母對孩子都是有求必應的,意識不到自己在溺愛孩子,也意識不到這有什麼不好。可是我現在卻覺得不是這樣,大部分父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但是卻不願意或者沒辦法改正,表姐不就如此麼。她如何不知道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重要,就是怎麼也不放心不撒手。我們班很多家長都這樣,告訴我自己確實溺愛孩子,知道不對卻也捨不得下狠心。偶爾在和家長聊天的時候,我會給一些建議,比如每天要求孩子看半小時書,每天要求孩子九點之前睡覺(治“拖延症”的),孩子數學題計算總出錯讓他學會自己檢查,家長都一一認可,沒過幾天,就堅持不下去了,“太累!”有的媽媽和我說的時候也是一臉的無奈。

  我們總說,孩子還小,慢慢來。和我們成人相比,孩子永遠都是小的,我的父母如今也仍然把我當個孩子。我們教育孩子,的確應該慢慢來,但這個“慢”,也得有個限度,畢竟孩子的成長是非常“快”的,前面李某某的事件還歷歷在目,難道我們還要再重複悲劇?希望這一切都是我自己比較悲觀的想法,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多審視自己在教育上的得失,及時調整,不要只充當生理學上的父母,還要是孩子身心成長的父母,做他們一生的榜樣!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感悟3

  今天讀了《家庭教育》上的一篇文章《家長要學會與孩子一起學習》,裡面有許多好的做法,值得借鑑學習。

  其中有一條說到:家長要學會寬容,敢於放棄“完美”。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功利思想驅動下,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常常是情不自禁的追求“完美”。這種完美主義在於其他孩子攀比的過程中,難免對不同層次的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孩子得到的只是父母的嘮叨、不滿、抱怨、指責,長期這樣,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斷的遭到打擊,從而產生了厭煩感。

  聰明的家長都是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密切與孩子接觸,從深切智慧的愛出發,用“賞識”的眼光代替“挑剔”的眼光;用熱情讚美代替諷刺、挖苦,寬容孩子的缺點和過失,認為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是與生俱來、與生相伴的。於是,家長就會發現和挖掘孩子的優點,用有點去點燃孩子的自信,用自信去點燃孩子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情。

  讀了這本書,我真的百感交集,每天我們都在為孩子的成長而操心。當父母的是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長中能夠一帆風順。健康快樂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麼優秀,我的女兒也是一般,在生活中,打、罵、冷嘲熱諷。有的時候,我們利用母親的權利情不自禁的就把這些都用上了。看了這本書,我深深的覺得我們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應該放在一邊,徹底的改變一下,這樣的方式達不到想要的預期效果。僅此而已,我不會再用這樣的方式。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育不能尊重孩子的天性。這樣的教育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殘酷的、是違揹人性。因此,我們教育起孩子也是困難重重,讓他玩了,學習不進步,不讓玩,還在臉上燦爛花朵般的笑容沒了,真是矛盾的很,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孩子的童年時快樂無憂無慮的。所以沒怎麼在學習方面管他。結果在一年級的時候就落後,玩與不讓玩做到適度真的很難。

  教育孩子有的時候會很生氣,有的時候孩子進步了,也感覺很享受。和孩子一起生活是一種快樂。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真是一種無法言表的快樂。一種美好的享受。希望我們都在快樂中教育孩子,為了孩子父母都樂此不疲。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感悟4

  一、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幹什麼事情都要講科學,按規律辦事。大家都知道,要科學種田,科學養殖,科學發展。我國目前各行各業都實行科學管理,持證上崗。但各位家長是否有“家長上崗證”,無證上崗,違規操作,怎麼能不出次品或不合格的產品。孩子的性格一但形成,是無法回爐加工的,常言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家長需不斷學習家教科學知識和技能,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科學“育苗”。相信吧,天底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二、勿急功近利,揠苗助長。

  在一切向錢看的當今社會,金錢成為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標尺,整個社會浮躁,但家長要冷靜、理性看待你的孩子。教育是長線投資,理性消費。不要認為你的孩子學習了杜曼閃卡,學習了七田真右腦開發,學習了…,就會迅速成為“天才”;不要認為你的孩子上了幾次電視達人秀,就萬眾矚目學有所成,今後一帆風順了;不要以今天孩子的分數,衡量明天的孩子的作為……孩子的成長,要遵循人成長的自然規律,到什麼年齡,做這個年齡適合的事情。

  三、孩子不是老師的,而是父母的。

  法律規定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陪伴孩子成長是家長的神聖職責。孩子不僅需要物質營養、知識營養,更需要豐富的精神營養__教肓愛。許多家長,孩子上學時間,交給學校教育;中午交給小飯桌管理;節假日交給各種課外輔導班教育。請問各位家長你什麼時間教育你的寶貝,盡你做父母的教育職責呢?別忘記孩子是你的,不是各式各樣冠名“老師”的。

  四、抓住教肓的最佳期。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三歲看小,七歲看大,十二歲定終身”。話說得雖然有點誇張,但從一個角度說明人的成長有關鍵期,錯過難以彌補。奧地利諾貝爾獎獲得者勞倫斯,揭示出動物的成長都有關鍵期,何況高智慧生命人乎。

  五、光說不練假把式

  當初中老師,聽家長說得最多的是,這樣一句話:“我的文化水平低,教育不了孩子。今天孩子長大了,更管不了啦”。我要反問家長,你的知識、能力是怎樣習得呢。靠得不僅僅是學校教肓吧,更多的知識、能力來源於社會實踐。你是一個至少也有30年以上生活、工作經驗的成年人,真的教不了一個孩童嗎?關鍵你不能堅持不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陪伴孩子健康成長。今天孩子長大了不聽你管教?是因為你從小隻生不教,或教育方法有問題。教育專家告誡我們:孩子出問題100%是家長的問題,子不教,父之過也。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感悟5

  如今已是網路時代,大多數的人都依賴網路,孩子們都沉迷於電子遊戲,不顧學習,因為一些電子產品耽誤了學習。

  一些孩子的成績逐漸下降,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一回到家就會拿起手機打遊戲連飯都不吃,作業也不寫。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按時完成,甚至還會把手機偷著帶到學校。家長對這種事情不滿,可現在的孩子脾氣又很大,不敢管得太嚴,有些孩子是留守兒童,家長不在身邊,就會讓爺爺奶奶幫忙管教,可是孩子哪能聽爺爺奶奶的話,反而更無法無天。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家長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可有些家長太過於溺愛孩子,一點活也不讓孩子幹,說是隻要讓孩子管好怎麼學習就行了,讀書才是最重要的。可我一點也不贊成,因為現在對孩子來說學習很重要,可是適當的幹一些事情也是鍛鍊孩子,不能只顧學習其他什麼都不會做,這對於自己沒有任何幫助。

  現在的家庭基本上只有一兩個孩子,也比較溺愛他們,孩子更顯得嬌氣,有一次我在廣場上看見一個小男孩摔了一跤,他並沒有立即爬起來,而是趴在地上哭,直到大人看到去,把小孩扶起來打打身上的灰塵,抱著哄哄才停止哭泣。如果是以前的小孩子發生這種事情的第一反應就是自己爬起來,打打身上的灰塵繼續玩自己的,讓人看起來覺得這個小孩很堅強,也要讓家長多給孩子講一些關於他們那個年代的事情,讓現在的小孩也知道接下來應該怎樣做一個懂事的孩子。

  在我的家庭裡,爸爸媽媽從來都不溺愛我。有時候我會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爸爸媽媽外出打工的時候,我不會像其他孩子一樣沉迷在手機當中,還是做我應該做的事情,在家裡我也很聽話,爸爸媽媽有時也會給我講一些關於學習方面的事情,還有怎樣努力,考上一個好的學校。還說只有學習好,長大後才好找工作,會有很好的收入。不好好學習就會像我們這樣累死累活的幹活,還要聽老闆的嘮叨,一定要好好學習,就不會像爸爸媽媽這樣,不要只有到長大後才後悔。

  家庭教育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正確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在今後更好地融入社會,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感悟6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裡的一段內容非常有感觸,寫下來分享一下。

  這段內容主要講了五個問號教孩子養成規劃習慣。我家孩子時間觀念不強,做什麼都很慢條斯理的,看了以後覺得非常適合他做作業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規劃時間。一問是假期有什麼計劃?二問是想去哪裡放鬆一下?三問是那可能要佔用一天半的時間,你覺得夠嗎?四問是那你制定時間表吧,怎樣才能休息好又能提高?五問是如果沒有完成,你覺得需要多久時間彌補?

  從以上可以看出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規劃態度方面依照這樣一個規律:詢問並引導計劃——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監督檢查——修正改善。在上次計劃落實的基礎上,下次適當的延長時間,逐步鍛鍊孩子的規劃能力,不嘮叨只問了五個問題,這位家長就讓孩子養成了規劃的好習慣。

  透過學習覺得做什麼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我會繼續學習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