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精選5篇)

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精選5篇)

  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孩子的教育看成是家裡的頭等大事,在孩子身上花費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1

  春節已經過去了,我又長大了一歲,也比以前成熟了,這與我家的家教是分不開的。

  爸媽從小教育我要尊老愛幼,他們對我很嚴厲,做什麼事都嚴格要求我,在這種環境下,我慢慢成長起來。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叛逆,我開始抗拒父母,開始頂撞他們。

  令我記憶猶新的事發生在去年的那一件事。

  那天清脆的鬧鐘準時響起,可我的眼皮卻在打架。我心想,再多睡一會兒吧,反正還有時間呢!“快點兒,起床了,要遲到了!”媽媽催促我說。我睜眼一看錶,糟糕,還有二十分了!我迅速從床上爬起,洗完臉刷完牙,顧不得梳頭,就拿起書包,抓起一個包子往學校跑。媽媽對著狂奔的我喊道:“路上注意安全,注意遵守交通規則,對老師要有禮貌,還有……”彷彿有一個老虎在後面追我一樣,我用全身的力氣,能跑多快有多快。還有十分鐘……還有七分鐘……這時,一個小男孩突然從一個交叉路口跑出,我停不住,重重地撞倒了他。“哇……”小男孩大哭。我看了看錶,不行,來不及了。我顧不得將他扶起來安慰他,繼續向學校狂奔。

  “報告!”我一進教室,同學們鬨堂大笑。這時的我衣衫不整,頭髮亂七八糟,我心裡卻暗自慶幸:“還好,沒遲到……”

  放學了,到了家門口,我忽然看到了媽媽陰沉的臉,眼睛瞪著我,我彷彿看到了她頭上的怒火。我走向屋去,屋裡坐著我早上撞倒的那個小男孩,還有一箇中年婦女,好像是那小男孩兒的媽媽。不同的是,小男孩的額頭上多了一個創可貼。我意識到,等待我的將是一場暴風雨……

  “過來,向他道歉。”媽媽的語氣十分堅定,容不得半點遲疑。“我又不是故意的。”我小聲嘟囔著。“你說什麼?不是故意的就不用道歉了嗎。”“我那時不是快遲到了嘛。”“別跟我強調理由,道歉!”

  “媽,你怎麼能這樣啊!”我憤怒的摔門而出。

  暮色漸漸籠罩大地,這時天卻下起了雨,我因為跟媽媽賭氣,不想回家。忽然肚子一陣劇痛,隱隱約約中,我看到一個焦急的身影,慌忙的向我跑來……

  第二天,醒來的我看到了守在我身邊的媽媽。媽媽何時變得這麼老了?她那憔悴的面龐,眼角新添的皺紋和花白的頭髮……“媽,對不起,我錯了!”我再也抑制不住淚水。媽媽笑了笑,說:“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以後你可要聽話啊,認真做事,好好做人。”我使勁點頭。

  家教伴我成長,我會謹記家教,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尊老愛幼,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我會銘記家教,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2

  教育,是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的成長的必備經歷。每個人從出生起就要經歷家庭教育,在母親和父親的影響下學習和成長。而家庭教育又與整個社會的教育觀息息相關。

  在漫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同學因為考的分數的不同而獲得不同的待遇。在第一次考試中,甲同學獲得滿分,因而獲得母親表揚,乙同學因為沒有及格,而被甩了巴掌。第二次考試中,甲同學考了98分,而被父母批評被甩了巴掌。乙同學考了61分,進步了,及格了,因而獲得了家長的表揚。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現代家庭的教育理念。

  這種教育理念有其可取之處,也有其弊端。首先,就甲同學來說,100分與98分相差兩分,分數差距很小,並不能由此推斷出甲同學退步了,甲同學仍舊處於優秀同學的行列。但在其父母眼中,甲同學退步了,因而給予了他巴掌和批評。這種高標準,嚴要求的教育方式很可能造成甲同學的受挫,一蹶不振。或者心理扭曲,為得一百分不擇手段。這是這種教育觀的不合理之處。其次,就乙同學而言,他的成績進步了,雖然只進步了六分,但足以跨越檔次,讓他從不及格變成及格。父母對其採取的鼓勵表揚的方式,鼓舞了乙同學的信心,對其以後的學習有著長久的影響,乙同學很可能經過自己的努力不斷進步。這是這種教育方式的可取之處,應該繼續發揚光大。

  漫畫中的這種家庭教育觀有其弊端,也有可取之處。究其原因,與我國的教育的教育現狀有著很大的聯絡,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對於其中的弊端我們要結合教育法規,教育現狀不斷改進,爭取使其更加完善。對於其中的可取之處,我們要繼承發揚。教育問題關乎祖國接班人的優劣,是關乎我國未來發展的大事,應該予以重視。

  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3

  幼兒期是人一生中各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而這個時期教育任務的主要承擔者就是家庭,其次才是幼兒園和社群乃至社會。家庭對於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情感的薰陶、知識的引導以及社會規範的指導為孩子以後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為此,作為家長首先應該明確自身所承擔的責任,並努力提高自身做父母的素質,完善自己的角色行為,承擔起做家長的職責。

  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後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幼兒時期,3~6歲是學齡前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期教育階段,這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國古諺有:“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幼兒期是人生薰陶漸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以及性格等,基本上都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時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麼4歲時就達到了50%;4~8歲又增加了30%,8~17歲又獲得了20%。可見5歲以前是幼兒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

  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後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於家庭的早期教育。古代以“父子書法家”著稱的王羲之、王獻之,有過1350多項發明的大發明家愛迪生,一代文學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長過程,都說明了家庭教育對早期智力開發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時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響智力正常發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瑪拉等。所以不可忽視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4

  母親在家庭教育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孩子的出生到其長大都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說,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教育中來。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而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著地栽培自己,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這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既是為自己,也是為孩子。

  母親和兒女,各有各的辛苦

  作為一個母親,你不僅要教養一個孩子,你還得扛得住情緒崩潰,熬得過歲月滄桑!所以當你是一個孩子的媽媽的時候,你必備的技能是如下:

  下得了廳堂,上得了課堂,煮得了菜場,做得了蛋糕,講得了故事,教得了奧數,講得了語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報,懂得了琴棋,會得了書畫,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點,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出創意,搞得了活動,掙得了學費,付得了消費!

  我總以為這樣的生活已經夠辛苦了,然而今天各位媽媽為兒女所設定的步步為營的求學計劃,誰還敢說孩子可以在校園內過著快樂的求學生活。

  人生難道只為衝刺一百米?

  龍應臺說:我們的教育總是教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麼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傷口,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沒人教過我們,在跌倒時,怎樣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樣的智慧才能度過?跌倒,怎樣可以變成行遠的力量?失敗,為什麼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過的人,更深刻、更真誠?

  光榮屬於母親

  一個孩子人生的起點,是她(他)父母的肩膀。而面對著強大的生存壓力,父親一般都必須去為了家庭的生計去打拼。而孩子成長所站的這第一個肩膀大多是孩子母親的肩膀。

  可以說,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而這個焦急的年代裡,在“拼錢、拼關係、拼地位;拼爹,拼媽,拼學校”的這個拼命的時代,沒有什麼可拼的媽媽們,就像被打了雞血,順道地也拼上了自己。

  接送孩子上下學、陪孩子趕赴各種補習班、帶孩子參加種種校外活動、幫孩子做手工作業......媽媽,你需要無所不能。

  我心疼女人的辛苦,也理解她們在孩子教育中的無奈。只是一句,不能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引誘、裹挾著不知所措的父母和可憐的孩子,讓多少家長為了這句話而焦慮,彷徨,又有多少孩子為此早早地結束了金色的童年?

  曾幾何時,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已經變成一場拼孃的大考驗了!

  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5

  父母都想培育出優秀的孩子,這離不開優秀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與孩子的成長息息相關,但是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心理成長是否健康喔。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多老年人認為只要給孩子吃飽,穿暖,不磕著碰著就可以了,這樣的家長只在乎寶寶的身體健康,從來沒有關注過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今未成年犯罪的事件越來越多,各種心理疾病頻發,專家介紹,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做好對子女的“心理撫養”,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些人認為,子女最需要的是健全的家庭結構,家庭健全不等於健全的家庭教育。家庭撫養不僅體現在物質方面,更重要的是對子女的心理撫養。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從心理學角度講,人的心理發展具有順序性,行為問題表現有滯後性。大部分成年人的極端行為都可以追溯到其某種早期心理經歷,人的心理問題則與其6歲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對於家庭教育,建議父母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親自撫養幼兒子女。0-12歲的孩子處於“依戀期”,父母與孩子長期、持續的親密接觸,有利於培養孩子的“依戀”心理,給孩子帶來生命初期的愉悅記憶,這是孩子形成心理自制力的基礎和資本。父母親自撫養,才有愛的言語滋潤,才有父母與孩子的目光對視,而缺乏目光對視的孩子,往往伴有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

  父母在孩子3歲前主要實施情感撫養,4-6歲實施性格撫養,要學會在孩子6歲前對其說“不”。人的性格形成期是0-1歲,定型期是12-17歲。在培養孩子性格的過程中,父母要剋制其任性,防止其壓抑,抵制其衝動,避免其自私和嬌氣。

  針對目前一些大學生因生活挫折而自殺的事件,專家認為,這是當前部分青年缺乏意志力的表現。在幼兒期,父母應在心理撫養中重視意志的培養,可透過長跑、游泳等體育訓練磨鍊兒童的意志。

  很多的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動機與其幼年心理有密切關係,所以提醒家長朋友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