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六月節節日常識

哈尼族的六月節節日常識

  節日常識,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的知識。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節日的常識您都瞭解清楚了嗎?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哈尼族的六月節節日常識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六月節,哈尼語叫"苦渣渣"節,一般於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前後舉行,為期三至六天。節日裡殺牛祭神,青年們聚集一起盪鞦韆、摔跤,唱歌跳舞,盡情歡樂。有些地方在這天夜裡還要在家裡點燃松明火把,打去什物。每逢節日到來,哈尼族少不了備有三樣萊:溝邊的水芹菜,田埂上的魚腥菜、山上的柴花菜。此外還有涼拌生魚和苔要拌蚯蚓兩樣名菜。過節期間、家家都割來芭蕉葉鋪在桌子上,堆滿各種菜餚。除婦女外,全家大小和客人一起圍坐在一起喝水酒、吃美味、唱哈巴。不同的節日,有著不同內容的哈巴:過年,就唱過年的來歷;蓋房子、就唱房子怎麼蓋,最先在這裡蓋房子的老袒公是誰;結婚,哈巴歌手就告誡新郎和新娘應當如何相愛,如何生兒育女。還要教人們年月如何推算、四季如何劃分以及農活如何安排等等。

  每當節日到來,又是青年人選擇物件和充滿浪漫色彩的、歡樂而甜蜜的定情日子,那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把牢山和蒙樂山裝扮得花團錦簇。成千上萬的姑娘打著白傘、穿著白褲衩,象潔白嬌豔的白杜鵑,飄落在樹蔭下,忽閃在綠茵裡。小夥子們也成群結隊,吹著把烏,彈著琴絃,目光在姑娘們的臉上留連著,中意後即離開自己的夥伴跟蹤而去。片刻,綠茵中,巖壁下,低沉而委婉的“阿茨”歌聲飄起來了,雙方開始詢問姓名、年齡、家庭、或有關天上地下百科知識的考試,如果合格就在一起,否則就分道揚鑣。

  “阿茨”有別於“哈巴”情歌,是隻適合在山上在這種場合唱的歌。如果是一般詢問和“考試”可大聲地唱,如是情話,就只湊著對方的耳朵慢慢地說,不能讓別人聽去了。關於六月節的來歷、哈尼族民間傳說,在遠古時代,哈尼族崇拜一個“神爺”名叫威咀,每年五、六月間,他都要到各山寨巡視,看看人、牲畜和莊稼,給人們帶來幸福,為了表示對威咀的虔誠,哈尼人扛夾鞦韆,給他做騎的“白馬”。採回松枝、青草、皮菜、籌辦豐盛的飯菜和馬料,迎接他進寨,並架起飛轉的“磨秋”,以驅害除邪,保護山寨的安寧。從此世代相傳,逐步演變成為哈尼族的民族節日。

  節慶日期每年舊曆六月的屬虎或屬牛日,節慶特色舊曆6月,稻穀剛栽下不久,正在發青,人們稍有空閒,一般選擇屬虎或屬牛日開始過節,時間2至3天。

  慶祝方式:第一天由龍頭指派年青力壯的小夥子上山砍兩棵質地堅硬的樹和一些藤條,準備修復磨秋,每家每戶還要湊上一些舊穀草翻蓋秋房(一種供娛樂用的簡易房子)。

  第二天再派兩人到其他寨子買一隻大水牛,小夥子們在龍頭帶領下在磨秋志殺水牛,牛肉和牛血每家都平均分一份,殺完牛後,龍頭帶領小夥子們修復磨秋,換上新磨秋,龍頭拴好藤條,在沒舉行祭祀儀式之前,任何人不得隨意蕩磨秋。婦女們則在家中舂粑粑,準備過節的物品。

  第三天一大早,不管天晴還是下雨,龍頭首先在家中祭祖,祝全村平安無事,無災無害,並和其他的小龍頭把各自做好的酒菜端到磨秋場上祭祖先,祝全村人幸福吉祥,快樂安康。再到田裡祭田,祝糧食豐收、家畜興旺。祭祀儀式結束後,龍頭解開拴在磨秋上的藤條,人們開始蕩磨秋,盡情唱歌,跳羅昨舞,直到太陽落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