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穫節節日常識

收穫節節日常識

  節日常識,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的知識。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節日的常識您都瞭解清楚了嗎?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收穫節節日常識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收穫節是慶祝豐收的節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習慣,然而相同的是收穫的喜悅,不同的國家和民族選擇不同的日子,採用不同的儀式載歌載舞來為這個節日慶祝,為了收穫的喜悅,為了勞動的成果。在節日裡,交流著文化,也增進了感情。

  每年五月,馬來西亞沙巴州水稻要收割了,沙巴各族人民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慶祝儀式。

  沙巴族人民慶祝收穫節,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造物主基諾英安的獨生女兒胡米娜敦為了解除人類饑饉來到人間,她的兩肢一落到土地上,土地就長出了水稻,胡米娜敦也就變成水稻精靈合木巴阿宗。

  節日那天,沙巴族人穿上傳統的黑色民族服裝,無論男女都扎著一條漂亮的腰帶,上面嵌著許多熠熠生輝的銀幣。婦女還要用金線銀線繡的衣服上綴以五光十色的珠子。人們扶老攜幼,趕來參加慶祝活動。

  收穫節的慶祝活動,充滿著宗教色彩。慶祝活動開始時,女教士們陪著由年輕姑娘扮飾的水稻精靈合木巴阿宗從水田來到慶祝場地,村子裡的女教士們唱著對造物主的讚歌,隨著鑼聲鼓點,她們向屋子四周緩緩步行,男子們加入女教士的行列,他們一邊唱,一邊隨著節拍跺腳,高聲歡呼豐收。

  在向合木巴阿宗教獻糯米或米酒後,全體村民跳起“蘇馬造”舞蹈,同時喊著充滿豐收喜悅的詞語,婦女們揮動雙臂,宛如鳥兒展翅飛翔。男女同舞,描繪出一幅農民們在稻田裡驅趕雀鳥的圖景,非常引人入勝。

  今天,在沙巴州,不論農村或是城市,每年都舉行慶祝收穫節的活動,州政府還每年選擇一個城市,輪流作為全州慶祝收穫節活動的中心。

  離開法國首都巴黎80餘公里,經過蔥鬱的森林和廣袤的田野,一座儲存完整的中世紀古城——普羅萬呈現在人們面前。昔日,這裡是法國乃至歐洲著名的商業重鎮;如今,安寧、質樸代替了往日的喧鬧。但在一年一度的收穫節上,人們仍可重溫當年的繁華。

  普羅萬在2001年12月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其城區周長從13世紀開始就沒有改變。2007年8月26日,第37屆“普羅萬收穫節”如期舉行,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遊客。收穫節的絕對主角是小麥,用麥穗做成的各式裝飾品隨處可見。

  從巍然矗立的城門進入古城,整齊的街道兩旁是一個個頗具特色的小攤,攤主們的打扮讓人彷彿回到10個世紀前的熱鬧集市。身穿白色及地長袍、頭戴白色花邊軟帽的老嫗熱情地招呼著過往行人,她們面前擺放著麥穗做成的各種工藝品,小巧精緻,招人喜愛。農夫打扮的`小夥子高聲吆喝著,形狀口味各異的麵包令人垂涎欲滴。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穿著一身寬鬆“羊倌”服,在臨時搭起的羊圈裡嫻熟地擠著羊奶。

  來自各地的樂隊在廣場中央的舞臺上輪流演奏。城牆下的一個空地上,身著傳統服裝的藝人正演奏傳統樂器、表演傳統歌舞。不遠處,一個老式打麥機“勤勤懇懇”地工作著,笨重的造型吸引了不少圍觀者。

  從上午10點半到下午2點半,遊客們可欣賞到5場不同的遊行表演,古代農業器械、馬車、老式拖拉機、現代拖拉機、腳踏車和老爺汽車輪番登場。不論大車小車,一律點綴著麥穗和紙花,時刻提醒著人們“收穫節”的含義。一位當地居民告訴記者,馬車曾經是這裡的主要勞動和運輸工具,工業化讓拖拉機取代了馬車的位置。表演內容反映了普羅萬農民勞動與生活方式的變遷。

  遊行時間臨近,小城裡彷彿突然“冒”出許多古時普羅萬家庭。他們女穿長裙、男著禮服,大都戴著麥秸編制的優雅草帽,就連小孩們也打扮得很有特色。女士手中要麼撐著陽傘,要麼推著老式嬰兒車,裡面躺著可愛的布娃娃。

  下午3點,遊行開始,整個古城沸騰起來。幾家人悠閒地踱步走過;駿馬拉著滿車的麥捆跑過;拖拉機載著盡情歌舞的人們開過。遊行的明星出現了:一輛輛大型拖拉機用麥穗精心裝點,拖斗變成了各式各樣的舞臺。

  普羅萬收穫節是法國唯一一個在城中、而不是在田野上舉行的收穫節,因真實再現昔日生活情景而備受歡迎。

  “收穫節”又稱“豐收節”是臺灣高山族布農人的節日。布農人的主食為小米,收穫節於小米成熟時的農曆十月舉行,具體時間由構社或族老商定。布農人的傳統習俗規定,小米成熟收割前的十五日內,家庭成員不得外出,如有特殊情況非外出不可,外出前不得吃青菜、香蕉、甘薯、玉米、鹽、糖之類食物,只能用紅、綠、樹豆及無鹽肉食充飢。節日前一天,各家各戶去自種的小米地司下兩根粟穗,送至村社的司祭家,由其公共的糧倉中,待第二年播種時領回播種心節日當天,司祭家殺豬並煮新米飯招待各家家長。當天晚上,各戶殺豬煮新米飯吃。出嫁的女兒或姐妹一般也應回孃家過節,她們也可以分一份肉帶回。吃了新米飯,即可全面開鐮收割。

  高山族收穫節民間風俗瞭解多少

  高山族收穫節又稱之為“豐收節”、“大豐收祭”、“豐年祭”等,是高山族一年當中最莊重、經營規模較大 的傳統式祭祀,在每一年農忙時節舉辦,為期一週上下。高山族當中的諸多支派,如布農夫、魯凱人、排灣人、卑南人等必須慶賀豐收節。

  布農族的豐年祭

  布農族的豐年祭稱之為“豐收節”或“收穫節”,很有特點。布農族的正餐為小米手機,收穫節於小米手機成熟時舉辦,具體時間由構社或族老商談。依照布農族的民間風俗,小米手機完善收種前的十五日內,家庭主要成員不可出門,若有特殊情況非出門不能,出門前不可吃素菜、香蕉蘋果、紅薯、苞米、鹽、糖這類食材,只有用紅、綠、樹豆及無鹽肉製品果腹。

  祭日前一天,家家戶戶去自種的小米手機地撕掉二根粟穗,送至村社的司祭家,入到公共性糧庫中,待第二年栽種時領回來栽種。祭日當日,司祭家宰豬並煮新白米飯招待每家父母。當日夜裡,住戶宰豬煮新白米飯吃。嫁人的閨女或姊妹一般也應走孃家逢年過節,他們還可以分一份肉帶到。吃完新白米飯,就可以全方位開耕收種。

  魯凱族豐年祭

  以小米手機為關鍵糧食作物的魯凱族,在每一年陰曆八月中前後左右舉辦獲得祭,做為一個本年度的停止,並迎來新的一年。離鄉在外面的魯凱族人榮歸故里攜手並進,謝謝老天爺賞賜農作物的大豐收,祈求平安。祭拜前,深厚的節慶日氛圍瀰漫著村莊,每家每戶忙著縫紉傳統式舞衣,用大米摻小米手機釀製米酒。

  祭祀當日,迎靈、祭獻、山坡地歌舞表演、盪鞦韆比賽、墜物賽事等傳統民俗主題活動輪流出場,一直到深更半夜才完畢。獲得祭中,烤小米餅(“雜糧煎餅占卦”)是一個關鍵的典禮——將小米手機麵糊送到特殊地址(一般都會村邊荒地),路面下鋪青石板,燒開後將小米手機麵糊放到上邊,再覆以香蕉葉,再壓一個青石板,三十分鐘上下後,拿開上邊的青石板和香蕉葉,用烤出去小米餅,做為當初農作物與捕獵的卜問。強烈推薦:高山族的風俗人情

  假如餅烤得太乾,預兆著當初很有可能降水較少;烤得溫和,表明當初的降水充沛。烤小米餅的典禮僅限男士參加。除此之外,也有“引靈通風報信”、“庇佑生命祭”、“男生祈富祭”、“灑聖水祭”等祭祀典禮。以往獲得祭長達七至十五天,之後大多數集中化於一天舉辦,各部族舉行時間大多數集中化在八月中下旬。之後僅有極少數部族依然儲存傳統式的“雜糧煎餅占卦”,大部分的部族已改成歌舞表演賽事等主題活動。

  卑南族豐年祭

  卑南族集中化定居在臺東縣卑南鄉。初期的卑南族跨年夜祭是那時候卑南八社對報佳音、猴祭、捕獵祭、駿逸祭、部族豐年祭、協同豐年祭等一系列主題活動的統稱,豐年祭是跨年夜祭的高潮。跨年夜祭於十二月中下旬,不斷到新春,因而而而出名。

  部族豐年祭在駿逸祭以後。捕獵團隊回家後,在會館城市廣場前,大夥兒圍住營火同舞,跳傳統式年祭的民族舞蹈。檳郎、酒釀中混和著歌唱民族舞蹈,十分繁華。最盛大遊戲的協同豐年祭在元旦節舉辦,結合南王、寶桑、知本、建和、初鹿、檳郎、泰安市、利嘉等八社部族協同舉行,活動主題包含演出傳統式民族舞蹈、手藝等,是全卑南族人共聚物之日。

  之後的卑南族豐年祭在每一年七月間舉辦。開展準備工作以後,在揭幕典禮上大夥兒共享資源中華民族口味美味,收看青年人跳nba勇士舞,夜間歡歌笑語慶賀大豐收,最後一天由祭師長向祖靈祭拜祝告,豐年祭到此圓滿落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