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一大王節節日常識
莫一大王節節日常識
節日常識,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的知識。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莫一大王節是壯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每年的農曆六月初二舉行,同時也被叫做五穀廟節,這一天每家都要派出一人參加盛大的祭典儀式。那麼,在壯族文化中,莫一大王節的傳說是什麼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莫一大王節,是桂北地區壯族傳統節日。也稱五穀廟節。每年農曆六月初二舉行。傳說是日為莫一大王誕辰,因其拯救壯人有功,且保佑五穀豐收,壯族人民感其恩德,故於村前建廟宇、在家中立神位供奉。每年行小祭,供祭雞、鴨、豬肉;隔六年一大祭,大祭必全村寨集資殺豬宰羊。屆時每家派一人參加,在莫一大王廟舉行盛大祭儀,由村寨頭人主持,請道公誦經祈禱。
《莫一大王》傳說廣泛流傳於河池、南丹、宜山、柳城等壯族地區,《莫一大王》的故事除以傳說的形式流傳外,在壯族民間還曾流傳著《莫一大王》史詩、戲劇或舞蹈。“莫一大王”被北部壯族地區的群眾作為神靈敬奉,與之相應的是在一些地區有“莫一大王”廟,每年的六月有祭奠“莫一大王”的節日。
由此可見,《莫一大王》在壯民族中的影響之大,也可見對《莫一大王》傳說進行研究和探討的必要。因此,該傳說一直為學界所關注,有不少研究該傳說的文章可見之於書刊,如覃德清的《莫一大王原型顯、隱結構內涵與壯族民族文化心理》;覃桂清的《試論莫一大王的“飛頭”》,顧樂真的《壯族師公土俗神“莫一大王”考》;楊樹喆的《桂中壯族民間的莫一大王崇拜及其內隱意蘊》,等等,其中一些文章從文化學的角度分析《莫一大王》的深層意蘊,見解頗有一些獨到之處;也有一些文章運用文獻學的方法考證傳說英雄“莫一大王”這一形象的原型,或認為莫一大王是宋代廣西南丹莫氏開創人的後裔莫世忍,或認為是莫世忍之孫莫公佞,持這兩種看法者都言之鑿鑿,為此爭執得不亦樂乎。
在壯民族中有不少與《莫一大王》類似的英雄傳說,如岑遜的傳說、岑三爺的傳說、陳宏膽的傳說、簡宜的傳說、獨齒王的傳說,等等,這些傳說反映的主題是一樣的,都是講述英雄運用法術和魔力反抗皇權的故事,為同一個傳說型別。為研究方便,現據《壯族民間故事選》、《田陽縣故事集》、《廣西民間文學作品精選》,及前邊列出的幾篇研究《莫一大王》傳說的論文中對“莫一大王”傳說梗概的介紹和相關田野資料等,將這一傳說型別中常見的情節單元歸納如下:
1、英雄奇異的出生,或因風水而孕,或非人類所生,或懷孕數年才出生。
2、英雄在京城或遠離家鄉的某地讀書或做官。
3、他每天晚上穿飛靴或騎神馬等回來與妻子同眠。
4、妻子懷孕,遭母親(繼母)和鄰居誤解,留下英雄一隻靴子為證。
5、英雄因沒了靴子誤了上學或上朝,他揮手或射箭使太陽下落。
6、因太陽下落或箭射到皇宮,引起皇帝或其他人的恐慌,英雄被害。
7、英雄接上頭回家,逢人問:人頭斷了可還能復生?繼母或孕婦等回答不能。
8、英雄死去,託夢要妻子將自己的屍身放在罈子裡,用米粥澆灌四十九日。
9、四十八天時被母親(繼母)發現開啟,或把滾粥倒入。
10、壇裡倒出穿盔甲小人或蜜蜂,因小人骨頭軟,蜜蜂翅膀不硬,皇帝躲過一難。
11、埋英雄屍身處生出竹子,英雄再次託夢給妻子,每根非一百塊不買。
12、皇帝過此,轎杆折斷要買竹子做轎杆,妻子賣一百元,母親(繼母)以九十九元賣掉。
13、竹子斷掉,竹子裡跳出背槍的小孩,骨頭太軟倒在地上。
14.英雄大業終告失敗。
莫一大王節亦稱“莫一大王誕”、“八廟神節”、“五穀廟節”,以農曆六月初二為節 日。此節流行於桂西北壯族聚居區,其中尤以龍江、柳江流域為盛。
桂西北壯族人民崇拜莫一大王神。傳說大王是宜州(今宜山一帶) 或南丹州(今南丹、河 池一帶) 人。年幼時,皇帝要剝壯族人的人皮去蓋宮殿,其父率壯族人反抗而被朝廷問斬, 丟屍於深潭。大王成年後入潭尋父,見一神牛(即父親所變),神牛送予明珠。大王吞下明珠後得神力護佑,能提四百斤重的大刀,拉二百二十斤重的.弓,且能移山導水,煮海取鹽,呼風喚雨,驅除鬼神盜寇。大王為報父仇,率眾與朝廷官軍大戰,因寡不敵眾,躲入雲端藏身以圖再起。官軍借天兵天將砍下大王頭顱,但大王屍身不倒,手提自己的頭顱大笑三聲,飛天而去。此後,壯族人民便將莫一當作英雄神來崇拜。直至建國前,桂西北壯族鄉村建有莫一大王廟,廟內供大王塑像,木主上書“敕奉通天聖帝莫一大王之位”字樣。各家神龕上亦 設莫一大王之位,使其與家先一起享受香火.此俗至今猶部分存留。莫氏為壯族著姓之一。 據史籍記載,唐末宋初,莫氏崛起,勢力強盛。宋開寶七年(974年) ,南丹壯族首領莫洪燕 歸附宋朝,被詔封為土官。宋、元、明三代,其後裔皆世襲其職。據上述民間傳說和史實, 莫一大王應為壯族的氏族部落神。
莫一大王節為祭祀節日,有一年一小祭,三年一中祭,六年一大祭之分。皆在六月初二 日舉行。小祭為家祭,各家宰雞殺鴨.焚香酹酒致祭。中祭和大祭均為廟祭。大祭逢子午年 (相隔六年)舉行,其儀式十分隆重。屆時,各村按戶或人數集資,請師公誦經,少則一晝夜, 多則三晝夜至七晝夜。所用衣服器物全新。宰殺豬牛雞鴨數十上百。祭品為十二味葷菜,即 將豬牛雞鴨的肉、骨、內臟做成十二味,按參加祭祀的戶數或人數平均裝碗。裝碗者必須公 道,使每碗成等份,否則認為必受大王怪罪。裝碗後,每隔一會(約十幾分鍾)供上一味祭品, 待十二味上供齊全,眾人焚香行禮。最後全體聚餐或每戶派一代表聚餐。祭品之所以分成十 二味,民間說法有二:一說一年有十二個月,十二味菜表示一年之中月月祭祀;二說莫一大 王有十二個兒子,十二味菜代表十二個兒子及其後代,故上供品時,每分必須平均等份,不得有多有少。建國後,中祭、大祭莫一大王的習俗已逐漸消失,但80年代以來,又偶有所見。
莫一大王是續布洛陀和達勒甲之後的又一個的壯族神話人物,在壯族北部地區,壯族人甚至將莫一大王當作神靈,並建有“莫一大王廟”來供奉,桂北每年的農曆六月初二還有專門祭奠莫一大王的節日—五穀廟節。莫一大王何需人也?他是出生貧民家庭,敢於反抗皇權的壯族英雄!
關於莫一大王的傳說很多,壯族民間還曾流傳著《莫一大王》的史詩、戲劇或舞蹈。縱然一些故事的情節微有出入,但是反應的主題都無非是說莫一非凡人,並且有超人的智慧和膽量,最重要的是:莫一不畏權勢敢於反抗皇權,而最終,英雄的大業卻以失敗而告終。
傳說中,莫一出生貧寒,很小就被賣去給人放牛,與牛結緣。一年逢大旱,顆粒無收,可是朝廷卻來催糧,打死了莫一的父親,並將其推下龍潭。莫一長大後,下龍潭尋找父親的屍骨,卻在水底遇到一神牛向他點頭,神牛吐出珍珠給莫一服下,從此,莫一便擁有了神奇的力量。
為報父仇,莫一帶著壯族幾百兄弟“抗糧”,遭奸臣陷害,莫一都可以機智戳穿,皇帝砍了奸臣,封莫一為官。遠在京城的莫一每天晚上穿飛靴或騎神馬回家與妻子同眠。莫一的妻子懷孕,遭繼母和鄰居誤解,莫一隻能留下一隻神靴為證。沒了神靴的莫一怕延誤了上朝,就射箭使太陽下落。射日所用的箭落到了皇宮使得皇帝惶恐,最終砍了莫一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