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魂節節日常識

牛魂節節日常識

  節日常識,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的知識。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節日的常識您都瞭解清楚了嗎?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牛魂節節日常識,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牛魂節又稱牛生日、牛王節、脫軛節,是壯、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傳統節日。多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也有在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舉行的。這一天,農家會給牛放假一天,各家各戶把牛欄修整一新。村老們對全村的牛評頭品足,並告誡各家要愛護耕牛。家家蒸制五色糯飯,用枇杷葉包裹喂牛。有的地方還在堂屋擺上酒肉瓜果供品,由家長牽一頭老牛繞著供品行走,邊走邊唱,以讚頌和酬謝牛的功德。這一天,各家各戶先把牛餵飽,然後全家人才吃節飯。70年代以來,牛王節中的敬牛神色彩已漸淡薄,但敬牛護牛之風猶存。

  傳說這一天是牛的生日,我國各民族的民間養牛人家,都要用不同形式來慶賀。

  每逢節日這天,桂北地區的壯、侗、瑤、苗等少數民族的群眾都要上山採集烏柏等樹葉,用煮出的水做一鍋糯米飯,呈紫紅色,叫做烏飯。人們盛碗這樣的飯,並放上幾快煮好的臘肉,先端去餵給牛吃,然後自己才吃飯。不管地裡的活有多少,這一天都要忌耕牛梨田耙地,免除其一切勞役。小孩清早就把牛放出欄,送到綠草如茵和牧場。老人告戒孩子們不準揮鞭甩打牛群,好讓牛愉快地度過它的生日。人們還將牛欄內的類便清除掉,撒上石灰,做到欄干草足。有的人家採割新鮮草料飼養耕牛;也有時的用鹽水淋溼草料餵養;還有的泡製甜酒或雜梁酒,或者在酒裡敲幾個雞蛋,用竹筒喂灌耕牛;更有細心人用蓖子梳去牛蝨,用茶油擦塗傷口,做到精心護理,使耕牛保持強健的體魄和持久的精力。

  各民族都有不同的傳說。桂北一帶比較流行的一則故事是:很久以前,桂北一帶牛瘟盛行,耕牛大量死亡,人們便在四月初八這天祭神拜天,乞求神靈保佑,牛王從天而降,保護來哦人間耕牛。為了紀念牛王的功績,人們定下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為牛王節。還有一則傳說為;很久以前,有一對夫婦,男的勤勞善良,女的則好吃懶做,每當丈夫外出勞動時,妻子就一個人躲在家裡做好東西吃。有一年農曆四月初八,丈夫在外犁田,因為早上沒吃東西,犁著犁著便暈倒在地。牛很同情主人,待他醒後,就說:“你老婆好逸惡勞,盡揹著你獨自在家做好吃的。現在她正在家蒸糯米,準備做甜酒吃,你快回去吧。”聽了牛的忠告,善良的年輕人決定回家看個究竟。一回到家,老實的男人就把牛對他說的話告訴了妻子。妻子聽後火冒三丈,遂將一團滾湯的糯米飯塞到牛嘴裡,從此牛再也說不出話來了。人們為了表示對牛辛勤勞動的感激和對好吃懶做者的憎恨,就在四月初八這天為牛做烏飯,規定讓牛休息一天,並把這一天叫做“牛王節”。還傳說古代土家人在一次戰鬥中潰敗,退卻時遇大河阻住去路,危急時只得抱著水牛尾巴踩水過河才得以脫險。後來土家族便把這天作為牛王菩薩生日,讓牛免耕一日,飼以上好草料。凡這天病死的耕牛也要整屍掘墓而葬,不得食用。

  傳說這天是牛王誕辰。要給牛脫軛,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豐美的`地方。牛欄要打掃乾淨,鋪上乾爽稻草。不準役使,更不準鞭打,還要給牛唱山歌,喂烏米飯。過去有些寨子裡還建有牛魔王廟,過節這天,要殺豬祭祀,村民們在廟裡聚餐。當地流行一個傳說:當初陸地只有岩石、黃沙,牛王奉命下凡播種百草,原定跨3步撒一把草萬,牛王記錯了,變成跨一步撒3把,使得大地百草叢生,連莊稼都長滿野草。天帝大怒,罰牛王下人間吃掉百草。但天帝並沒有忘記它,每當它生日,便派牛魔王下凡看望、佑護牛王和它的子孫,為它們滅病去災,由此便建起了牛魔王廟。牛魂節表現了壯族人民對耕牛的愛護和對農業豐收的期望。

  拓展:牛魂節的習俗

  牛魂節一到,人放犁,牛脫軛,主人家要用新自釀製的甜酒和用植物汁液染成的五色糯米飯來喂牛。這一天,要清掃牛欄,給牛洗刷身體;牛沐浴時,還要敲鼓助興。當然羅,這一天是絕對不能打牛的,如果打了牛,就會把牛魂驚跑,對農事大為不利。

  到了午間,家家都要舉行敬牛儀式。這時,全家坐在擺滿酒席的桌邊,由家長牽牛繞桌一週,同時唱起敬牛歌,喂牛吃五色飯。最後,全家站起來撫摸牛背,表示對牛的祝福。

  吃烏飯,南方水田若用人力耕作,要比北方旱地艱苦得多。因此,自從使用牛耕後,南方人民對耕牛特別愛護甚至崇拜,從而產生牛王的神話,並專門設定一個節日來慶祝它的生日,以示感激之情。據史書記載,漢族直至南北朝時仍規定嚴禁宰殺耕牛,違者即是犯法,這再次說明牛魂節和農業民族愛惜耕牛、保護生產力有關。

  牛魂節是為了牛而設立的節日。人們愛牛,敬牛,可以讓牛正在這一天放假,不做農活,還可以沐浴,吃五色糯米飯。原始的人們尊敬自然,生物,和他們和諧共處,不得不說這是人們的智慧,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呈現,同時也是現代人值得學習的一種愛護動物的方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