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家庭教育八大注意事項
中學生家庭教育八大注意事項
過去的認識裡,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中學生家庭教育八大注意事項,希望有所幫助!
(一)緩解與孩子之間的緊張關係
現今社會的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較多,最多兩個,很少有三個或者是三個以上的。
但是孩子少了,但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卻不能更好的處理,孩子經常會因為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而發脾氣或鬧彆扭,從而幾天不理父母,有的甚至離家出走。
其實孩子是非常的需要父母呵護的理解的,但是父母都不能理解孩子們真正想要的,而且會反對他們的看法,造成矛盾加深。
如果他們可以多花一點時間去陪陪他們的孩子,也許就不會這樣了。
孩子都是天真,單純,缺乏社會經驗的,更加需要父母的指引和教導,家長都認為孩子只要有錢去唸好的學校,接受好的教育,就可以有出息、出人頭地的,卻單單忽略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家庭教育。
在孩子的童年時代都希望和父母去遊樂場所勁情的去放鬆,其實有的時候孩子比大人更累,在孩子的記憶裡只要有你們陪著他去盡情歡樂的回憶就足以讓他們回憶一段時間,所以和孩子之間更加需要溝通。
溝通可以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可以增進家庭成員的親密程度,也可以更近一步的瞭解孩子的世界。
(二)鼓勵孩子主動接觸社會,瞭解社會。
現在的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樂、自信的與別人交往,擁有許多朋友。那麼鼓勵孩子多接觸社會,是培養孩子社會情感和交往能力的最直接途徑。
讓孩子與小夥伴一起玩,節假日帶孩子到公園去,或參加旅遊活動,讓他們有機會多接觸社會,從實踐中知道社會是各階層人群的組合,需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一個人離開了社會就無法生存。在與小夥伴一起玩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想到還有其他人,否則遊戲活動就無法進行。“心目中有他人”的意識一旦形成,事事處處就都會先想到別人,這樣才會在內心深處形成惦念、關心、愛護等美好地情感,在成長的過程中,這些孩子往往充滿人情味,充滿愛心,會擁有很多朋友。
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父母和學校共同配合用正確的、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培養,孩子在幼兒時期的交往方式往往更多地受成人影響,他們會去模仿大人的言行舉止,他們內心渴望得到父母、朋友的喜歡、讚美和支援。成人要提供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主接觸社會,瞭解社會,讓他們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早日適應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情感和交往能力。
(三)注重孩子身心全面發展,特別是心理的健康成長,加強法制教育。
針對初、高中年級的特點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內容側重從青春期性知識、人際交往、學習適應性、學習方法、如何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等方面入手。透過提供給一種瞭解他人、溝通社會的正確途徑,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使他們能更好的面對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困惑,幫助他們解決成長中出現的種種煩惱。
同時不論是家庭、學校、社會都應加強對這一時期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四)要加強家校聯絡,多與班主任、同學溝通。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因此要努力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協調。
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擔負著教育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說到:“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教育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需要相輔相成,加強它們之間的溝通互動也就顯的尤為重要。現代教育不是一個孤立、封閉的過程,而是開放的、現實的、全方位的社會活動。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要教育好孩子,單靠老師或者是家長是不行的,因為任何一方對孩子的瞭解都不夠全面。而透過家校的聯絡,使得學校和家庭能更全面瞭解孩子,這樣有利於孩子的發展。特別是家庭教育,它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所以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就是一個教育者,特別是我校處在農村地區,面對的大多是爺爺奶奶,他們一味的把教育推向老師,對孩子只管吃好、穿好認為教育是老師的事,與自己無關,這就需要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讓家長積極擔負起教育者的責任,這樣才能形成合力。
實踐證明: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讓我們架起溝通學校與家庭的橋樑,實行家校聯絡,相互配合,促進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
(五)家庭教育要有適當分工
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對孩子的教育都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只是在教育的時候有分工,有區別,教育男孩子,母親只要盡到管理好孩子的生活,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就完成了任務了,而父親則負責教育孩子分辨善惡是非,教成孩子正確的思維方法,養成孩子堅毅果敢的男人性格,一個男孩子教育不好,責任完全在父親,而不能埋怨母親更多。如果家庭的孩子是女孩子,母親的責任就是基本上的全部,父親的任務就是掙錢養家而已。
如今市場經濟的發展很殘酷,一個人可能在賺錢養家上投入的力量更多些,往往忽視了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責任,甚至把孩子的教育往妻子身上一推了事,這是特別錯誤的。如果為了掙錢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那麼掙的錢再多也沒有任何作用。所以奉勸為賺錢而忽略孩子的教育的人們一句話:不要捨本逐末,不要因小失大,任何時候,未來都是最重要的,而孩子是我們未來的全部希望!
(六)父母要要用自己的言行對孩子進行“做人”的教育。
家庭教育不只是知識的積累,是潛移默化,真正的家教,不只是教知識或技能,它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無形地影響和自然地流露。也就是說,生活即教育。家長對孩子的'培養,不應該用說教來進行,而應該融於家庭活動和溝通中。這樣的溝通可以有很多,比如家庭成員一起吃飯時的聊天和討論也算。其次,家長在家裡的言行舉止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小孩子上學之前,家庭教育更重要。從孩子開始有視力、聽力的時候,家長對孩子說話聲音的大小,語言表達方式是否文明,對孩子都會產生影響。孩子所具備的真正素養不是可以教出來的,而應該是在家庭和生活環境當中薰陶和感染而來。
(七)必須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心靈的成長需要宣洩。
“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善於傾聽也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從溝通的角度而言,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學會傾聽,是溝通的第一步。在親子教育的過程中也是如此,父母只有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裡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才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從孩子的角度來講,孩子傾訴的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由環境和氣氛來培養。當父母能以平等的心態傾聽孩子訴說的時候,那麼,孩子就會從父母這裡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溝通就會變得順暢。可真正將孩子作為有人格尊嚴的人看待的父母卻並不多。孩子學習和生活上遇到什麼問題或者疑惑,在向父母訴說時,很多家長稍不如意,就會打斷孩子的話,不讓孩子把話說完,輕則斥責,重則打罵。對此,孩子只能將話咽回去,這肯定不是家長們所希望的結果。為什麼父母不能靜下心來傾聽一下孩子的聲音呢?事實證明,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如果父母能多扮演一下傾聽者的角色,孩子一定會對父母說出他埋藏在心底深處的話。
(八)要相信孩子,給予孩子自信心。
沒有人喜歡被別人說的一無是處,孩子自然也不例外,然而中國的一些父母們似乎總是不自知,在家庭教育中有形與無形之間打擊著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遭遇失敗或孩子行為有過失時,不能對孩子全盤否定把他說得一無是處,更不能盛怒之下對孩子拳腳相加,這種做法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心靈上留下創傷。縱觀古今成才之士,無一例外與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引導有很大關係,教子成功的父母都注意到:在教育子女方面,應該引導他們的性情;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的才能;樹立他們的志向;鼓勵他們的鬥志;糾正他們的過失;這六條都不能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