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對於1到3歲的寶寶來說,他們做很多事情時依然要依賴父母的幫助。但是家長並不能永遠都陪伴在寶寶的身邊,再說寶寶日後還會遭遇各種壓力和困難,所以大家有必要開始有意識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希望有所幫助!

  1.學會忍受適度的疼痛

  比如說寶寶不小心摔倒,很多家長都會立即衝向前去扶起寶寶,並問寶寶:“是不是很痛?”然後寶寶往往的回應都是“很痛!”父母的這種問法,實際上會誘使寶寶產生依賴心理。如果大家改變一下問法,將“很痛?”改成“痛嗎?”寶寶通常會回“不痛!”這時家長應該做的就是及時表揚寶寶,稱讚他的勇敢與堅強,這對寶寶獨立意識的培養非常有幫助。

  2.適當支援寶寶“自己來”

  當然了,支援寶寶自己來要在他的能力範圍內。比如說滿一歲的`寶寶,家長可以放手讓他自己吃飯,滿兩歲以後可以讓他自己洗臉洗手等。隨著寶寶的成長,他能自己做的事情會越來越多。在適當的範圍內,大家不妨都給予支援,讓他自己來。這麼做出了能鍛鍊寶寶的動作的靈活性、準確性,也能增強他的自理能力。

  3.承認寶寶的獨立人格

  生活中家長應和寶寶平等交流,讓他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只要寶寶想做的事情不違反原則,就放手讓寶寶去做等。慢慢地寶寶會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獨立思想和獨立能力的人,不必事事依賴家長。

  4.讓寶寶勇於承認錯誤

  當寶寶丟東西或摔倒了時,很多家長認為是自己的責任,或說辦到寶寶的石頭不好等等。家長的這種做法會讓寶寶對自己的問題產生錯誤的認識,他們會認為所有的錯都不是自己的原因,遇到事情總喜歡找藉口,甚至會對父母產生不尊重感,有反抗心理。

  5.父母要以身作則

  家長也應該給寶寶做好榜樣,讓寶寶耳濡目染受到良好薰陶。比如夫妻吵架,不要回家“搬救兵”;有經濟問題,不要伸手向父母要;不要來去父母家蹭吃蹭喝等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