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調查報告(通用5篇)

幼兒園課程調查報告

  一、報告的特點

  1、內容的彙報性:一切報告都是下級向上級機關或業務主管部門彙報工作,讓上級機關掌握基本情況並及時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指導,所以,彙報性是“報告”的一個大特點。

  2、語言的陳述性:因為報告具有彙報性,是向上級講述做了什麼工作,或工作是怎樣做的,有什麼情況、經驗、體會,存在什麼問題,今後有什麼打算,對領導有什麼意見、建議,所以行文上一般都使用敘述方法,即陳述其事,而不是像請示那樣採用祈使、請求等法。

  3、行文的單向性:報告是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行文,是為上級機關進行宏觀領導提供依據,一般不需要受文機關的批覆,屬於單向行文。

  4、成文的事後性: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向上級機關作出彙報,是事後或事中行文。

  5、雙向的溝通性:報告雖不需批覆,卻是下級機關以此取得上級機關的支援指導的橋樑;同時上級機關也能透過報告獲得資訊,瞭解下情,報告成為上級機關決策指導和協調工作的依據。

  二、幼兒園課程調查報告(通用5篇)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時,我們通常要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並將探尋到的規律和經驗寫進調查報告。寫調查報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課程調查報告(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課程調查報告1

  幼兒教育是為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為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著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

  一、調查專案及範圍

  調查專案主要包括: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策略,幼兒的教學課程結構內容。幼兒的教學目標與評價幾個方面。其中觀察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程度為首要之重,因為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理論決定實踐。調查的物件範圍是我區16所學校的學前班,我區屬白塔幼兒園,部隊藍天幼兒園及慧楓幼兒園、水塔幼兒園等幾所大型的私立幼兒園。開學以來共聽了10節幼兒教師的課,同時為作好幼小銜接工作,加強學科間的交流,提高整合課程的技能,我聽了小學英語、語文、數學、音樂、美術43節。由於這次是先聽小學課,歷時一個月,接著聽幼兒園課,後來由於非典原因,很大一部分私幼兒園沒有走到,這將作為我今後的工作量。作為新教研員,剛剛從事這項工作,談不上調研報告,只是自己在幼教方面的一些看法,供領導們參考。

  二、調查目的意義

  為進一步瞭解我區幼兒教育教學情況,為更好地實施幼教新《綱要》而服務。

  三、過程分析

  幼教教學狀況:

  1、教學內容分為生活、學習、遊戲、環境、運動,貫穿在小班、中班、大班、學前班四個幼兒教育階段。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和個性幼兒探究的特點和規律在共性當中也有其個性。

  2、教學結構:活動課程,研究性課程

  3、目標:轉變觀念,加強幼兒園科學管理力度,探索在新型師幼關係中,如何創設幼兒主動學習的良好教育環境與適於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制度。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觀察,我區幼兒教師積極性比較高,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吸取精華,掌握新的教育教學技能,教師與幼兒之間是一種對話與分享的關係,在活動中讓幼兒嘗試在先,教師指導在後,理解幼兒的探索願望和探索行為,推動幼兒按他們的邏輯與方式進行適當的探索。如在藍天幼兒園衛敏教師“能幹的小手”這節幼兒活動課中,教師不拘泥於教材內容的限制,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生活學習經驗,使幼兒對自己的小手有更具體、更深刻的認識,並培養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會做的自豪感,圍繞小手這一知識點,透過兒歌、遊戲、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孩子在有趣的活動中認識到小手的作用。透過讓幼兒動手製作,教師適時鼓勵、及時評價、增強了孩子愛勞動的意識,從而使幼兒更加愛護小手,透過讓幼兒欣賞手印畫,感受手印畫的美麗,激發起動手印畫的興趣,展示作品時,讓幼兒進行簡單的自我評價,由此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大膽發言的好習慣,整個教學活動裡,得到的是快樂和成功。隨著幼兒園“探索型”主題活動在我區幼兒園得到實施的同時,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新型關係較為突出,在這種關係中,教師身上所承載的文化、經驗不是居高臨下的傾斜,而是平等的對話,不是灌輸,而是分享,活動成為師生共同探索新知和互相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創造和快樂。如在白塔幼兒園金洋“我愛洗澡”這節幼兒活動課中,教師與幼兒是一種對話與平等的關係,教師引導幼兒熟悉身體的不同部位,並能用身體的不同部位隨音樂舞蹈,讓幼兒充分的享受自由舞蹈的樂趣,同時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探索用雙手有節奏地搓身體各部位的動作,並使動作具有美感,從中培養幼兒愛洗澡,愛清潔的好習慣,以及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時間證實了幼教新《綱要》中的幼兒“探究性、學習”確實是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活動。

  四、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建議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看到一些問題,目前我區幼兒園部分教師觀念還沒有轉變,原因我個人認為是教師的惰性。因為幼教新《綱要》闡述的特別明白,而且他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去展示、去創造。

  如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部分教師不注重整合,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對幼兒的反映作出靈活的設計和處理,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如一位教師在教授“關節”這一課中,教師只注重教材,一節課從頭到腳把所有的關節都教授出來,結果幼兒消化不了,把膝關節指成了肩關節,鬧出了笑話。對這節課我進行反思,覺得對幼兒來說一節課所要教的知識多少要根據幼兒的課堂反映效果進行適當靈活的調整。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識性而無趣味性,其實幼兒在做各種各樣遊戲活動時要引導幼兒觀察發現你身體哪一部位在動,幼兒會很容易找出來,但要如果讓他把名稱說出來就比較難了。所以教師應該抓住這一點,把各個關節名稱譜於幼兒熟悉的優美樂曲中或編成順口的兒歌,如:“腕關節,腕關節動動你的手;肩關節肩關節,晃晃你的肩”,並配以適當的肢體語言。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把知識滲透在各種遊戲活動和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加以鞏固和創新,這樣使幼兒縮短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激起幼兒的求知慾的浪花,使他們愛學,會學和富於創造力。

  幼兒園教育要注重科學性,避免趕熱鬧的現象。

  如訓練幼兒進行珠心算,這種集中時間訓練出來的可在實際生活中應用不大,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靠犧牲幼兒大量遊戲、活動時間換來的去漸漸被遺忘了,而且在幼教《新綱要》中已經明確提出,把珠心算視為幼教中的邪教,所以我覺得在對幼兒教育中,一定要注重科學性、有效性,把兒童的頭腦用到該用的地方去,用到需要智慧的而且能增加智慧的地方去。

  三、有條件的幼兒園

  可以充分地把家長調動起來,成立如“母親沙龍”等形式的家長組織,由幼兒園主辦,面向家長,以座談、講座、娛樂遊戲等多種形式,定期舉辦各種活動,不定期發行小刊物,內容可以是交流各種有關育兒知識、資訊、營養、生活常識,探討家庭教育的內容等以提高家庭教育質量,讓教師與家庭彼此溝通,互相瞭解孩子在家、在園時的情況,力求對孩子的教育觀點,理念及方法建立共識,這有利於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和幼兒園相比,我區學前班相對要差一些。

  我區16所學校,共20個學前班,部分在職幼兒教師平均年齡為40歲左右,部分教師是外聘教師,從整體上來看,學校對學前教育還不夠重視,管理不夠規範,教學內容單一,忽視能力的培養,沒有把創造性作為整體素質教育中的核心要素。在幼小銜接上出現了斷軌現象。因此很多家長認為學前教育是浪費時間,因為教的很多是重複知識,上一年之後,教師還要重新教,這樣再學時,孩子就無興趣、無新鮮感了,或者覺得知識簡單,就會養成驕傲,上課不注意聽講的習慣,這與當前幼兒教育《新綱要》和小學基礎教育中提倡的探索型、

  幼兒園課程調查報告2

  一、調查簡述

  幼兒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幼兒教育與安全一直是社會關注的問題之一。幼兒教育問題一直未得到切實的解決,幼兒安全事故頻率呈上升趨勢,幼兒園安全是指孩子在幼兒園期間,由於某種偶然突發的因素而導致的人為傷害事件。就其特點而言,責任人一般因為疏忽大意過失失職而不是因為故意而導致事故的發生。幼兒園安全與每個師生、家長和社會有著切身的關係。90年世界衛生組織釋出報告,在世界大多數國家中,意外傷害是兒童青少年致傷、致殘的最主因。在我國,學齡兒童的意外傷害多數發生學校和上學的途中。幼兒園安全問題已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保護好孩子,使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意外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已成為幼兒園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內容。為了解當前幼兒教育與安全現狀,我特此對唐山一家幼兒園為例展開調查。

  二、調查內容

  (一)家長在孩子的入園安全時,幼兒園首先要做的,就是設定九大安全屏障

  1、“晨檢”

  可以防止孩子將傳染病及危險物品帶入幼兒園。包括:詢問在家飲食、睡眠情況,有無不適;檢查孩子是否發燒、感冒;檢視精神是否良好,五官、皮膚、眼結膜有無異常;檢查孩子是不是攜帶了可能造成外傷及引發意外的物品、器械入園。

  2、嚴格的接送制度

  在大多數幼兒園裡,家長接孩子時必須持有接送卡,經門衛核實後方可出入幼兒園。委託他人接送時,需要事先通知園方。

  3、安全預案

  針對火情、停電、設施裝置損壞等情況設有完善的預案,制定安全疏散演習計劃,讓孩子熟悉安全疏散線路。

  4、膳食安全

  到持有衛生許可證的經營單位採購食品。食品有專人分類、分架、隔牆、離地存放。生、熟板,洗滌池(盆)與洗菜池(盆)嚴格分開。

  5、設施安全

  園舍建築的邊沿及拐角處處理成圓滑角,樓房加有防護網,電源插座與地面距離不少於1米,有必要的消防器材。

  6、定期的安全檢查

  消除園舍、活動場地、活動器具、玩具、用具的安全隱患。

  7、定期體檢

  入園前必須進行全身體格檢查,合格後方能入園。入園後,每年體檢一次,離開園所3個月以上或有肝炎接觸史的孩子經體檢證實健康後方能回班。

  8、健康、專業的工作人員

  幼兒園的工作人員每年必須進行一次健康檢查。體檢合格才能上崗。從事飲食工作的人員要接受有關兒童營養及食品衛生方面的專門培訓。

  9、安全主題教育活動

  幼兒園會設計一系列教學活動增加孩子的自護能力,比如,“開門、關門要小心”,“安安全全過馬路”、“著火了怎麼辦”等。

  (二)安全教育的支持者——家長、社群

  幼兒園的安全工作,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保障兒童的安全,這不僅僅只是幼兒園及教師的任務,家長和社群的參與也是必不可少的,與家長的溝通,社群資源的共享等都是幼兒園安全教育順利進行的前提。許多到國外幼兒園參觀的中國教師看到外國孩子拿著鋸子或斧頭等尖利的工具正在認真地敲著釘子時,都會瞪目結舌、驚歎不已:因為這在中國是絕對不可能的,即使教師提供這些工具,家長也決不會同意孩子使用。這就是我們的家長與國外家長在“什麼對孩子是安全的”這一問題存在的觀念上的差異,這就是導致了與家長溝通時的不同成效。

  (三)幼兒園意外事故出現後怎麼辦?

  寶寶在幼兒園發生意外事故,是媽媽覺得傷心,幼兒園老師覺得棘手的事情。雖然誰都不願遇到這個問題,但是一般的碰傷、摔傷等,在幼兒園裡還是時有發生。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最重要的常規工作之一。對幼兒園來說,不允許有重大傷害事故發生,比如:大骨折、大外傷(有後遺症)、輕度燒傷等。一般的責任事故也不能出現。實際上幼兒園事故的發生率是很低的,但一旦發生了,對家長就是百分之百地無法交代。雖然媽媽自己帶孩子活動時也會發生意外,但幼兒園方面,即便是寶寶受了很微小的輕傷,對帶班老師的考核也是非常嚴格的,對老師的評選、晉級通常會起到“一票否決”的作用。最好的老師可以保證教學幾十年從沒有被家長投訴,但不敢保證幾十年教學中她所教的孩子沒有被磕碰的。

  問題分析:寶寶在幼兒園發生事故的原因,不外以下幾種:

  1、幼兒園裡存在一些不安全隱患。硬體上的有:用具用品放置不當,玩具設施不符合安全規範,門衛管理疏漏,房屋建築不適合幼兒活動等。軟體上的有:老師教學經驗少,組織活動的能力差,該提示的沒提示。個別老師安全意識淡薄等。

  2、寶寶身體發育尚未成熟,大腦對身體動作變化不能做出相應的靈活反應。還有,寶寶生活經驗缺乏,對自己行為將會產生的後果沒有預見性。

  3、媽媽的錯誤觀念為寶寶安全留下隱患。有的媽媽熱衷於給孩子扮酷,給孩子穿上厚底鞋、緊身褲等,使孩子活動不便,活動時易失去平衡。也有的媽媽為了省錢,給孩子穿大了好幾號的鞋子,也使孩子容易摔倒。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很多時候不知道危險。為了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順利成長,做為家長應積極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三、調查結論

  在社會實踐中,對幼兒園安全工作進行了全面、認真、徹底的調查,幼兒園安全保衛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幼兒園的安全形勢不容樂觀,警鐘還須長鳴,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在今後的工作中,還要積極開展師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意識教育,強化安全防範意識,增強安全防範能力;不斷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斷提高安全保衛工作水平,以促進教育事業以至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幼兒園課程調查報告3

  一、調查目的

  科學區角活動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在科學區角活動中思維活躍,自由結伴、自由選擇、自由操作和探索材料,從中獲得科學經驗。幼兒透過對材料的擺弄和操作,其語言、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動頻繁發生,有力地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材料不僅是幼兒開展區角活動的物質條件,更是幼兒心智發展水平的重要物質支柱。教師在科學區角中投放的材料是否適宜以及對材料的使用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因此,我以“XXXX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分析”為題開展調查,旨在提升材料的使用價值,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

  二、調查背景

  著名嬰幼兒潛能開發專家程淮在20xx年就已經指出:微環境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兒童發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他認為,真正能夠影響兒童發展的微環境,應當是適宜的、互動的微環境。兒童並不是被動地接受微環境的影響,而是具有主動選擇環境的能力和傾向。只有適宜的環境刺激,才能開啟兒童心靈的視窗,使其接受環境的影響,才能使兒童與環境之間產生互動,進而促進兒童發展。因此,適宜性與互動性,構成了微環境影響兒童發展的基本的心理教育機制。

  然而,在幼兒園,區域活動創設的是一個豐富多樣、多功能、多層次、具有選擇自由度的環境。它讓每個孩子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而教師也能在此過程中瞭解孩子,敏銳地觀察孩子之間的差異,個別化地指導孩子,使因材施教變為可能,也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

  筆者在嘉興一幼北京城幼兒園進行了為期八週的教育實習,在此期間,該幼兒園也重點在做區域活動的工作,為本調查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三、調查內容

  (一)幼兒園各年齡班區角的創設情況

  1、空間利用:區角數量的適宜性;區角分隔、時間安排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區角內容的豐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層次性、多功能性。

  (二)教師的選材水平

  1、區角活動指導方案的制訂情況。

  2、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過程中的材料利用度。

  3、區域活動中投放的材料一主題活動的相關性。

  (三)區域活動中投放的材料對幼兒發展的作用

  1、對幼兒規則意識發展的作用。

  3、對幼兒參加區角活動的主動性與獨立性的作用。

  3、對幼兒在區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性與合作能力的作用。

  四、調查範圍和物件

  調查範圍:XX幼兒園。

  調查物件:本次調查隨機選取XXXX幼兒園中的6個班(小、中、大班各2個)的區角活動。同時,還向XXXX幼兒園的多名教師進行訪談,以收集更多的訊息。

  五、調查方法

  觀察法,訪談法,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

  六、調查結果分析

  (一)XX幼兒園對區域活動的.要求正在提升

  從與幼兒園領導們與教師的訪談中瞭解到,幼兒園對開展區角活動十分重視的佔33.68%;重視的佔39.58%;一般的佔4.2%;不重視的佔22.57%。應該說經過這個階段的幼兒園年檢和省檢,幼兒園對開展區角活動的重視程度有了很大改觀。

  (二)XX幼兒園的教師對區域活動有不同看法

  在訪談過程,出現了兩種觀點:第一,區域活動是“集體教學的延續”、是“分組活動”;第二,區域活動為“自由遊戲活動”、“學習性活動”。

  透過相關文獻的查閱,瞭解到:區域活動(areaactivities),也叫“活動區活動”,是上世紀70年代從美國引進中國教育界的新名詞。劉焱教授認為:“活動區意味著選擇的可能性,意味著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決定自己做什麼和怎麼做,而興趣、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

  因此,可以看出區域活動是一個整體概念的教育活動組織形式,既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興趣性,又提出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說,區域活動不僅僅是幼兒感興趣的,同時也蘊涵著學習的潛能。

  (三)各年齡段投放的材料內容無顯著差異,具有隨意性,無層次性。區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響幼兒的活動興趣及發展,統計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無顯著差異。87.1%的教師能依據區角的特性投放品種較豐富的材料,以滿足幼兒自主選擇的需要,材料的投放較有目的性。90.8%的教師能注意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階段性地調整材料,以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主要問題是所投材料的層次性和多功能性比較欠缺,具體表現在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類似,沒有體現年齡班特點,每個班的區角內投放材料的種類和數量太多,幼兒看著眼花繚亂的材料,情緒浮躁,無目的地擺弄很不利於孩子的發展,而且有些材料只適於個別操作,不利於合作行為的產生。

  文獻資料表明,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經驗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在活動區域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時,要注意提供難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使材料“細化”,充分發揮活動材料的優勢。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便於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幼兒園課程調查報告4

  1、調查的目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

  幼兒園家庭教育調查總結報告

  親情的紐帶,使家庭教育具有著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缺少那一個環節,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我想透過調查,研究有關家庭教育的一些問題,以便更有針對性指導家庭教育,使我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

  2、調查的物件:

  此次調查的物件為長江委幼兒園的孩子,共發放情況調查表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27份。調查物件中,離婚、喪偶、再婚及其他家庭佔8.8%。被調查的家庭成員中,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有固定工作的約佔82.83%,從事個體經營、及工人的約佔39.91%。

  3、調查的方法:

  採取問卷調查。

  家長問卷形式問答為主,在關於對幼兒園教育有的意見建議方面,採用開放式徵詢。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況:

  1、從家庭的經濟收入來看:

  由於我園是委屬機關幼兒園,家長的家庭收入比較穩定。以接受調查的227個核心家庭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佔其總數的45.3%;在1000~3000元之間的佔其總數的75.5%;另外,許多孩子的家庭中還有老人資助,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日後能出人頭地。他們都非常重視其子女的教育,穩定的經濟收入為家長開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2、從家長的學歷及職業來看:

  父母親的文化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家庭教育的思想與方法。而父母親的學歷層次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狀況。調查表明,我園幼兒父母親的學歷情況是:父母親是博士的約佔總數的2.7%;父母親是大本文化以上學歷的約佔其總數58.31%;父母親是大專以下文化學歷的約佔其總數35.13%。

  父母親的職業概況也是家庭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結果表明,父母親是工人或個體勞動者的比例約佔其學生父母親總數的43.27%;其次是一般職員,是其父母親總數的14.6%;而機關幹部及企業管理人員佔5.4%。這個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親的學歷層次一致,說明了父母親的學歷同其職業相對應。由於家長一般都在本市範圍內上班,不用花很多上下班的時間,且有95.58%的孩子以單獨居住和同父母居住為主,因此說:家長是有能力、有時間進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觀念:

  從現狀調查中我們發現:

  目前絕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龍”,希望孩子儘快成才仍然是當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調查結果顯示,希望子女將來做學有專長的知識分子的佔48.67%,“當國家公務員”的佔10.62%,“參軍或當警察”的佔9.7%,“聽其自然”的佔22.12%。

  以家庭智力投資為例,儘管有的家庭經濟收入並不十分富裕,但是對於智力投資並沒有手軟。調查表明,約8.1%左右的家庭每月為孩子進行有意識的智力投資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佔27.43%,每月200~300元的佔20.35%,這些數字表明,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經在儘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資的主要內容是利用雙休日對孩子進行輔導的各類興趣班(包括舞蹈、圍棋、英語及繪畫和樂器類)、還有購置書籍磁帶,以及家庭電腦等等。

  在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上,絕大多數家長表示,管好孩子學習,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職責,至於其他教育則是其次。這些家長認為,只有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才能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內容上,71.68%的家長只重視智力教育,他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學習上,而只有6.6%的家長認為應重視孩子的良好個性的培養,7.5%的家長認為應重視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長平時能注意與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長溺愛孩子,把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裡47.8%的自我服務性勞動是被動的,有52.2%的家務勞動是被動的。

  幼兒園課程調查報告5

  一,調研及範圍調研專案

  首要包括:幼兒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策略,幼兒的教學課程結構內容,幼兒的教學目標與幾個方面。其中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程度為首要之重,因為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舉動。調研的物件範圍是我鎮5所的學前班,召誇朵朵幼兒園及召誇稚幼兒園兩所幼兒園。以來共聽了10節幼兒教師的課,同時為作好幼小銜接,加強學科間的,提高整合課程的技術,我聽了、、音樂、美術8節。由於這次是先聽小學課,接著聽幼兒園課,後來由於原因,有部分學校沒有走到,這將作為我今後的工作傳續。作為學前教育教師,從事這項工作十多年,談不上報告,只是自己在學前教育方面的一些看法,僅供參考。

  二、調研目的意義,為進一步瞭解我鎮幼兒教育教學,為更好地實行而服務。

  三、過程幼教教學狀況:

  1、教學內容分為、、遊戲、、運動,貫串在、、大班、學前班四個幼兒教育階段。差別年齡階段,差別性別和幼兒探究的特點和規律在共性傍邊也有其個性。

  2、教學結構:課程,研究性課程

  3、目標:轉變觀念,加強幼兒園科學力度,探索在新型師幼關係中,如何創設幼兒主動學習的良好教育環境與適於教師與發展的制度,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觀察,我鎮幼兒教師積極性比較高,在原有工作基礎上吸取英華,掌握新的教育教學技術,教師與幼兒之間是一種對話與的關係,在活動中讓幼兒嘗試在先,教師指導在後,理解幼兒的探索和探索舉動,推動幼兒按她們的邏輯與體式格局進行適當的探索。如在朵朵幼兒園李芳教師能幹的小手這節活動課中,教師不拘泥於教材內容的限制,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生活學習,使幼兒對自己的小手有更具體、更深刻的,並培養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豪感,圍繞小手這一常識點,透過兒歌、遊戲、等體式格局進行教學。

  孩子語言抒發能力,使孩子在的活動中認識到小手的作用,透過讓幼兒動手製作,教師適時鼓勵、評價、加強了孩子愛的意識,從而使幼兒更加愛護小手,透過讓幼兒手印畫,感受手印畫的,激發起動手印畫的,展示作品時,讓幼兒進行簡單的評價,由此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大膽發言的,全般教學活動裡,得到的是和。隨著幼兒園探索型主題活動在我鎮學前班得到實行的同時,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新型關係較為突出,在這類關係中,教師所承載的文化、經驗不是居高臨下的傾斜,而是平等的對話,不是灌輸,而是分享,活動成為配合探索新知和互相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佈滿與和諧,佈滿了創造和快樂。

  如在稚愛幼兒園趙關美教師我愛洗澡這節活動課中,教師與幼兒是一種對話與平等的關係,教師引導幼兒熟悉身板的差別部位,並能用身板的差別部位隨音樂跳舞,讓幼兒充分享受自由跳舞的樂趣,同時鼓勵幼兒大膽,探索用雙手有節奏地搓身板各部位的動作,並使動作具有愉悅感,從中培養幼兒愛洗澡,愛清潔的好習慣,和與人交流的能力。證實了探索性學習明明是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富有力的活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