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精選32篇)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

  個人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不誇大,缺點不縮小,更不能弄虛作假。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

  3.要剪裁得體,詳略適宜。材料有本質的,有現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去蕪存精。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該詳的要詳,該略的要略。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精選32篇)

  一段難忘的學習生活結束了,這次學習讓你有什麼心得呢?不能光會埋頭苦幹哦,寫一份學習總結吧。那麼如何把學習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精選32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1

  看過朱教授的理想的教師,作為幼兒教師的我,不禁想到理想的幼兒教師是什麼樣的呢?記得愛爾維修以前說過:“人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個性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當也會成為不平凡人。”然而在孩子幼小時期對他影響的是教師和家長。那麼怎樣做才是一位理想的幼兒教師呢?

  幼兒教師應有愛心、耐心、職責心和專業的知識,並細心的照顧孩子的衣食起居。當然專業知識並不是只懂得自我的一點專業,對於專業以外的東西一概不知也毫無興趣。比如:他們十分缺乏常識,就像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他們對時事等問題發表的拙劣看法,時常成為人的笑柄。理想的幼兒老師就應胸寬廣,富地獻身精神,充滿仁愛之心,理想的老師就應能夠看到矛盾和缺陷,並立志去解決它,做到公平、公正、公私分明,正確地對待工作中的問題。

  (一)愛心

  如果一個教師在孩子做錯事以後也不告訴原因就斥責或打罵,而不是耐心的講道理,反而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頑固、冷酷、殘忍,會失去自尊心、自信心,給孩子內心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對孩子將來的發展也有必須的影響。

  (二)耐心

  對待孩子要有正確的態度和耐心,不管你有多忙多煩,都就應做到孩子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在向孩子傳播知識和方法時決不能嫌麻煩,敷衍塞責,就應了事,必須都要真實合理,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為對社會矛盾和缺陷有辨別潛力的人也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孩子潛在的潛力。如果培養出來的人辨別不出人間的好壞和善惡,對世界沒有思考的認識,這類人越多將會成為社會的累贅。

  (三)職責心

  如果一位教師沒有職責心,他不管孩子是否來上課了,是否學會了?孩子在什麼地方?發生什麼事他一概不知,這樣的教師我想是不會教出好學生,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忘記自我的職責或對工作不負責,後果不堪設想。

  (四)溝通和理解

  溝通和理解最重要,不管是家長和老師還是孩子和老師等等。如果一個老師對溝通技能方法的掌握十分好,與孩子示來社會適應潛力的高低緊密相聯。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在家學會與家庭成員溝通,在幼兒園學會與教師同位的溝通技巧,當他走入社會時,他也能很快地與他人溝通,更重要的是與他們溝通是建立在理解的基本上,而不是不講理的亂說一通。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因此我們教師應取長補短,盡力讓自我成為別人心目中的理想教師。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2

  杜威在《藝術即經驗》一書中談到了"一個經驗"(anexperience)的概念,並將之界定為:"我們在所經驗到的物質走完其歷程而達到完滿時,就擁有了一個經驗。"該界定顯示出"一個經驗"至少具有兩重含義。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歷程"。二是圓滿性,即"達到完滿"。完整性和圓滿性共同構成了"一個經驗"的內涵。

  應該說.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大多能尊重幼兒對完整經驗的需要,比如.給幼兒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讓幼兒唱完一首歌,幫助幼兒完整地經歷一次科學探索活動,等等。然而,不少幼兒園在追求幼兒經驗完整性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幼兒所獲經驗的圓滿性。例如,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會不斷地催促幼兒完成其作品;為了在活動結束時讓幼兒得出答案,教師會縮減探索的時間,給予幼兒過多的直接幫助.等等。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表面上看來,教育活動是完整的,教師引導幼兒獲得了完成某一個教育活動任務的經驗,但這種經驗卻是膚淺的,不具有累積性。在有限的時間內試圖完成一個完整的任務,常常會在關注幼兒經驗完整性的同時,以犧牲幼兒經驗的圓滿性為代價。

  那麼。如何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使幼兒獲得的經驗既完整又圓滿呢?

  一是分解。分解就是把原先過於龐大的"一個經驗"分解為一個個小的"經驗"。比如。要讓幼兒瞭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讓他們通過幾次活動分別來探索水的顏色、味道、流動,物體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對一首歌曲的學習,可以透過體驗理解歌詞、初步學會演唱、歌曲演唱與表演、音樂遊戲與創造等幾個層層疊加的活動分步驟地逐漸達成。在這種情況下,幼兒每一次都獲得了相對完整的一個小的"經驗".而每一個小的"經驗"的不斷累積便構成了既完整又圓滿的一個大的"經驗"。這就好比我們成人在讀長篇小說和看電視連續劇時的經驗歷程模式。

  二是留白。留白是國畫創作中的一種構圖方法,以收到虛實相映,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幼兒園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動設計時間歇性地預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學安排的時間。有了在活動設計時有意識的留白後,教師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才有可能從急迫的教育任務中脫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來觀察、分析幼兒:當教師意識到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活動計劃不一致時,才能根據幼兒現場的反應調整教育計劃,切實追隨和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使他們透過活動獲得深人、滿足的體驗。

  三是時間。充足的活動時間是幼兒獲得高質量經驗的條件。要讓幼兒的經驗完整和圓滿,教師必須學會放慢腳步,善於等待,讓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按自己的步調進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動時間,教師才可以不急於讓幼兒獲得某個既定的結論,幼兒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尋找結論,自己發現和修正錯誤。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幼兒才會體驗到挫敗與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動、喜悅、失落、難過等各種情緒,幼兒所獲得的經驗才會是飽滿、充實的,並在與原有經驗的匯聚中成為推動幼兒成長的重要力量。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3

  “五一”假期,我讀了一本好書《生命的留言》,作者是身患癌症晚期的陸幼青。這本書是作者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裡帶著強烈的身體痛楚、傾注個人的最後力量寫成的。

  作者,他是一個非常堅強、幽默、樂觀而又很有勇氣的人。在這樣一種絕望下,他給我們展現出來的仍然是一種淡淡的藍色,而不是沉沉的黑色,這已經是一種奇蹟。我不知道,他是怎樣控制情緒的抖動,依然在悲傷中站立,是真正的堅強?還是絕望之後的平靜或是身為男人的固執?

  人生本來,可能都是綠色的,就像一株草或是一棵樹,這也就難怪,病中的陸幼青,會一次又一次要求妻子,幫自己逃出家門,去湖邊、去草地上,去一切和自然有關的地方,這個時候,也許只有綠色才能撫慰他。

  讀著此書,感覺非常精彩,也非常感動,就像崔永元說的:陸幼青的文字往那一放,你再寫什麼都頓生難度。

  讀著此書,感覺給自己增添了很好的一筆精神財富,受益匪淺。

  啟示一:雖然疾病的疼痛讓陸幼青難於言說,他仍然希望他的家人的生活不要有一絲陰影;他還呼籲:快樂起來吧,朋友們,不要為年齡、健康、容貌、金錢、職務、公平之類的事情而不快樂。如果你不快樂自己,那世間事豈不變成荒唐事,比如:無論你多麼有錢都沒有用,因為你不快樂。

  啟示二:當誘惑來自內心,千萬小心。人生的功課實際就是一門,就是對各種誘惑的取捨啊!所謂成功者,是指他們拒絕了很多真的誘惑;所謂失敗者,只緣他們相信了很多假的誘惑。在誘惑面前的忙碌多是失敗者。

  啟示三:春天是年年會來,可賞春人的心境能歲歲依舊嗎?想來答案是簡單的,全在於你如何評價自己的和家人的價值了,在於你看重的是自己的感受還是別人的印象了。世上本無所謂“忙碌人生”,忙的只是一群不曉輕重厲害的“無事忙”。

  啟示四:他說,應該提倡博傻主義,因為傻不是笨,更不是蠢,也不是低能。記住:吃虧就是福,這是孕含了中國文化幾千年的精髓的一句勸告。傻,傻得可愛!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4

  對於成長於文化斷層年代的我們,胡適先生似乎只是歷史的一個符號,他以前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等,由於種種原因,難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對於他的瞭解多來自片段性的軼事或宏大感受。近日於南圖覓得一本《胡適的聲音》,雖然只是一冊不同時期的演講集,但也足以窺見胡先生博大精深學養的滄海一粟。

  “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適的聲音》一書的卷首語,這是胡先生一生主張並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來,不論在什麼語境下先生都會是一個“大右派”。作為一個有深厚舊學背景,在完善的西學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學者,胡先生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紅學等諸多領域均有建樹,是真正學貫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曉暢明白,樸實自然,沒有精英意識,即使此刻閱讀也有極強親近感,很貼合他倡導的白話文就應是“活”的文字。

  書中涉獵的領域和年代跨度很大,從“五四”時期到五十年代,幾乎收錄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時期的各種演講資料,讓我們看到胡先生歷經學者到官員(駐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長等不同主角轉化中為人,治學的態度,能夠充分體現他畢生倡言的“大膽的假設,留意的求證”、“言必有證”的治學方法以及"認真的作事,嚴肅的作人"的為人之道。

  對書中感觸頗深的是一篇對“五四”事件的回顧演講稿,具體而詳盡的過程描述讓我們身臨其境。一方面,他承認“經過了這次轟動全國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讚歎的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另一方面,他堅持說,五四運動“實是這整個文化運動中的一項歷史性的政治干擾。他明確表達了:對抗爭政府的同情和對運動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為獨立知識分子,一貫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寧鳴而生”。

  另一篇極具特色的演講稿是關於中國禪宗的發展史,從中國哲學史的角度系統講述了佛教在中國成長髮展的過程。胡先生關於禪宗發展史的研究考證翔實,表述客觀風趣。胡先生本人沒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從學問的視野進入。胡先生的禪宗研究源於他編著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到他離世只完成《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禪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處,他一向在進行這方面的彌補。胡先生對禪宗史下過很多功夫,頗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礎上專門為影響很大,成為一代宗師卻不識字的六祖慧能,作了一部《神會和尚傳》;晚年,又花很多時間去考證《虛雲和尚年譜》。雖然禪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學一隅,但嚴謹的態度足以描述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發日本禪宗學者鈴木大拙與他的一翻論戰。胡先生對於禪宗史的研究體現了他在治學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會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禮貌的交融,感受到他作為獨立知識分子,用獨立、理性、職責、正見、負責的言論來發表個人思考的行為特點。

  如何深入的探尋與認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獨立知識分子的思維來“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我們需要一生探尋的問題。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5

  最近看了一本《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的書,確實是給我在幼兒教育的一個角開啟了一扇窗。這本書裡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例項,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一線教師務必具備的教育技能。書中從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群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其中在教師與家長這一方面,這本書教會教師如何更好的去幫忙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如何跟家長溝通使家園合作更有效。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合作夥伴。教師有職責幫忙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任務,以便雙方能達成教育共識,構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家長工作難做,但是很重要。家長一向以為孩子在幼兒園只是在玩,有的家長自己早上想睡懶覺,便很晚才送孩子來園,不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教師在有時刻跟家長個別交流的同時,還應經常召開家長學校的交流會,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教師也有更多的時刻對家長進行教育引導,能夠讓家長和教師持續一樣的教育觀念。家長能夠親自參與孩子的活動中去,能夠更快的轉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觀念。每個學期我們都會組織幾次親子型別的活動,以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孩子的活動中去。

  作為從事教育職業的每一個教師,個性是我們幼兒教師,重在研究學校教育的同時,還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視家教指導工作。因此,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與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將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聯,才能共同把兒童教育工作做好。對我們來說,在雙方溝通中怎樣善於抓住時機,在隨意交談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長的心聲。怎樣有藝術的向家長宣傳、指導保教知識,還存在著務必的難度。

  如何解決與幼兒家長溝通中存在著的一些困難我認為就應從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入手,不斷提高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途徑與技巧。

  教師每一天與家長接觸時刻雖然短暫,但三言兩語中也能反映出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靈活掌握交談技巧及說話的藝術。過去,我總認為時刻短,與其拐彎抹角,不如直截了當的說。於是有時當著孩子和家長就告狀,弄得家長十分尷尬,孩子也害怕。這樣,既不利於孩子克服缺點,也不利於家園配合。這本書開啟了我一扇窗,成為我學習新技能的一把鑰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開,既然選取了教師,就意味著要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尋找更多的鑰匙……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6

  我認真讀過《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後才發現,非常多時候我們對幼兒的生活並不是真正的瞭解。其實,讀過此書之後感受頗深。非常多時候成人自以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則教導孩子,而我們並沒有發現是我們有意識的闖入了他們的世界,破壞了兒童世界的法則,還沾沾自喜的認為我們是為他們好。其實,作為“異物”闖入幼兒的和諧世界的我們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會的日常規律和相關法律教導幼兒要怎樣做,而是要認真瞭解孩子的世界,讀懂他們的內心,當孩子們能夠安心放心的敞開心扉接納你的時候,你才能和他們成為朋友,開始發揮你來此世界的引導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這之前,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為關鍵期,而幼兒關鍵期的發展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幼兒各年齡層發展關鍵期的方面的同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正確的引導幼兒,最大限度促進幼兒更快更好的成長。幼兒的不一樣年齡階段有著相對應的發展關鍵期。

  0——2歲:新生兒從剛剛出生就開始敏感的對待這個世界,無論從視覺、聽覺、口腔、手、還是行走和語言方面,都是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的關鍵期。當新生兒睜開眼睛的那一霎那他們就從視覺開始觀察這個充滿陽光的世界,這時的我們要為幼兒帶給科學的視覺環境,這不僅僅僅單純的是為幼兒鍛鍊眼睛的潛質,更重要的是在視覺敏感期的階段的幼兒的視覺與大腦發育與治理的發展都有務必的關聯。視覺是人腦獲得外界資訊的重要渠道,能顯著影響腦部發育。這一時期的幼兒開始用口認識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現象不斷出現。當我們發現吃手指的現象在幼兒生活中發生的時候,要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絕對性的禁止。幼兒在不會用語言表達的階段,他們用口去探索這個未知世界,從口到手這需要一個時刻過程。當我們在安全的條件下,採取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給孩子帶給較硬的食物的科學方法並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會出現敏感期,到那時,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會悄悄的退居二線了。相反,非常多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還是出現“吃手”這一現象,這非常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長的制止的原因。

  2——4歲:這階段的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由獨立個體成長到群眾生活。非常多時候,我所在的小班經常會出現“搶玩具”、“在椅子上爬來爬去”、“從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這些現象,最初的我是採取制止的方法告訴孩子們這些行為時不正確的,而不沒有深刻的反思到這些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在自我意識的產生、空間感、和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發展。對待“什麼都是我的”的幼兒,我們要給他們充分的選取,不好譴責還自己的行為,若是強迫孩子歸還屬於自己的物品給別人,孩子會絲毫感覺不到安全感。在正確引導幼兒的同時,要給他們足夠的權利自己決定。而幼兒對細小事物的觀察,皮亞傑認為:兒童首先是透過簡單圖式發展認知和認識外在世界的。因此,兒童起初對世界的認識務必是從微觀開始的,並且外在世界在他們眼裡也是微觀的。“亮晶晶”這一現象幾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從開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別隨意丟棄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兒,我深刻體會到觀察細小事物對孩子的重要性。為孩子“創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帶領幼兒進行一節對“亮晶晶”的觀察教育活動課遠比經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學、實際且更能解決問題。針對每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的發展狀況和哪些關鍵期在這階段發展對幼兒進行了解,是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幼兒發展的一項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環節。不僅僅僅如此,非常多時候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還會出現“排斥一些幼兒”的個性現象,原先這正是孩子處在人際關聯的敏感期。這時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幼兒的人際交往關聯的重要性。人際關聯非常好的幼兒和人際關聯非常差的幼兒的區別不是在他們喜不喜愛交往,而是在於他們的個人心理品質和社交潛質。行為表現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表現友好、用心的交往行為就會受歡迎,而那些搶奪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兒童。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行為指導便顯得至關重要。但非常多時候,這兩種幼兒都會受到老師的關注,而經常會不記得“受忽略兒童”,不受歡迎,也不受排斥。這時,我會經常發動全班幼兒進行“記名字”的遊戲。那些孩子們都不記得名字的幼兒在某一階段我會採取著重讓他們進行表演、回答問題等方式使其受到關注。雖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學的方法正確的解決幼兒之間出現的問題。

  年紀再大一些的兒童,比如4——5歲的中班幼兒會出現一些關於婚姻和性別方面的問題等,5——6歲的大班孩子會在秩序方面、文字元號和數的排列組合等抽象方面產生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最為兒童導師的我們在生活中認真觀察、正確指導幼兒走出困惑,不進如此還要重視家園教育,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孩子成長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非常多時候,孩子常常不明白自己犯了錯誤,但是當他們一旦意識到就會自己反省,他們有自我反省的潛質,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耐心的等待幼兒改正錯誤,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中的必經過程。老師的耐心教導,家長的支援配合,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為孩子順利透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7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說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個性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裡,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應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帶給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裡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透過書本我們能夠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充套件新的思路。總的來說,讀書對於我們個人成長的好處可體此刻幾個方面。

  一、讀書能夠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說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能夠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透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非常大程度上能夠這樣說,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永珍,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絡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資訊的相關性,如果只明白一個領域的資訊,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必須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說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務必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

  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非常大的幫忙。

  從它的經歷中,我們能夠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非常用心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能夠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援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教師不僅僅要多讀書,還要讀書廣。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8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作為一名教師並不容易,而作為一名深受幼兒和家長親睞的教師更不容易,其肩負著是無數人的期望和重託。對新時代的教師也無疑是一次對知識、教養潛力、綜合素養的考驗,其中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就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

  在實踐與反思中,我覺得幼兒園的活動設計,務必以促進幼兒發展為出發點。教育活動設計應適應幼兒水平,對所提出的教育目標,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滯後。資料應以幼兒身心發展的成熟程式為基礎,注重幼兒的學習準備。幼兒發展的動力是內部矛盾,活動設計應促進幼兒內部矛盾的產生並解決,促進幼兒儘早儘快地獲得發展。教師不就應把著眼點放在幼兒這天明白了什麼,明天將學會什麼,而就應著重思考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潛力,如何使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學習,以及該活動會對幼兒的發展起什麼作用等方面。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兒園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好處。要求選取貼合學前兒童學習的生活經驗,把富有教育價值的資料納入教學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眾所周知,對幼兒來說,生長是重要的,他的發展是隨著生命運動而進行的。兒童在自己的親身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學習,由此獲得各種生活知識,習得人際交往的經驗,為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幼兒園的活動設計,應緊密結合幼兒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則。

  學前兒童的生活是活動,愛活動是學前兒童的天性。活動化原則是指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應以活動為基本形式,其本質是透過調動幼兒用心進行外部活動而引發用心的內部活動。這種內部活動不僅僅僅是智力運演,也是情緒調節、態度構成、知識結構化過程。

  讀後感:一節成功的活動設計,不僅僅能教會幼兒許多本領,對我們老師也是一種成功,那麼如何設計一節優質的教學活動是我們老師值得思考的,在我們選取一節活動時,選材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教者有過硬的教學潛力。

  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說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期望他們安靜。但是這種“約束”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說的、想做的慾望卻更強烈。因為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所以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所以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非常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瞭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閱讀了這段話語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為教室的主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為這種“不許動”的背後,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慾望。所以不管用什麼活動,我們都就應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後所獲得的紀律。

  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麼時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非常好的發展。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9

  最近,我在閱讀一本書名字叫《不會說話的孩子想說什麼》。其中有一個章節談到培養快樂、負責、有潛質孩子的5個訣竅。

  在學習這5個訣竅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會使用的9種情緒密碼:好奇、開心、驚奇、苦惱、生氣、害怕、羞愧、噁心、厭惡。

  訣竅1,允許孩子充分、合理地表達所有的情緒密碼(儘可能不讓孩子的情緒受到壓抑),表示開心、好奇的情緒密碼,都是正面的情緒密碼;表示苦惱、生氣、害怕、羞愧、噁心、厭惡,這些都是負面的情緒密碼。

  訣竅2,儘可能鼓勵孩子多多表達好奇和開心的情緒密碼(儘可能讓正面情緒充分發揮,及至最大)。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圖書或是雜誌,開始動手撕扯。如果這本書不是那麼珍重,你不妨先觀察一會兒,看看孩子對撕扯所發出的聲音、撕扯時候的感覺、撕扯本身都有什麼反應。或者你就應捫心自問,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父親撕報紙的動作。然後,要讓孩子知道,你認可孩子的興趣,也對此表示欣賞:這本雜誌很棒,對不對?上方的圖案也很漂亮,紙張也很棒喲。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撕雜誌,那就那另外的紙換下它,同時要跟孩子說:這本雜誌不能夠撕,這有一張紙,你能夠隨便玩。

  訣竅3,排除引起苦惱的因素(儘可能設法消除因其負面情緒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鏡的人就會哭,如果我們忽視孩子的這種表現,或者對孩子的哭鬧不予理睬,這樣做會讓孩子誤以為你沒有明白他發出的情緒密碼,這樣不僅僅僅對孩子沒有幫忙,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苦惱。在這種狀況下,我們能夠把孩子抱起來,讓孩子背對那個人,也能夠請那個人把眼鏡摘下來,或者還能夠問那個人是否介意讓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鏡,以便消除孩子的負面情緒。

  訣竅4,用話語幫忙孩子表達情緒密碼。例如,小孩子正因飢餓哭泣時,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時刻同他說話:我聽到了,孩子,你此刻餓了對吧,我們找點東西來吃吧!若孩子被汽車喇叭聲嚇到了,你能夠跟他說:那種聲音真可怕,把你嚇壞了。孩子開心地蕩著鞦韆,你能夠用話語增強這種經歷給孩子帶來的正面感受,能夠發出誇張的聲音,比如哇的一聲,或者說:你玩的很開心,對不對?這些語言描述不僅僅僅對孩子的感覺予以認可,同時也能把孩子身體的感覺用語言描述出來。

  訣竅5,明白孩子的願望,他想要變得和大人一樣。1歲大的索尼婭走到電視機後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電線和插頭,這時父親平靜地說:索尼婭,若果插頭在插座裡,電線就會有電,你碰它會受傷,到我這來,我給你看看這段沒有電的電線,看看到底是怎樣回事。要不來玩這個好玩的球吧!然後索尼婭走到父親面前。聽父親簡單描述了一下電線和電流的用途,就開心地玩球去了。這時父親不妨說一句:索尼婭,謝謝你不去玩那些電線,我愛你。在這件事情上,首先,父親以平靜的語氣和孩子說話,並干預了她的危險舉動,儘管孩子不能完全聽懂父親的意思,但她明白說話的含義和語調。其次,他還給索尼婭帶給了一種十分好玩的東西球。最後,謝謝你,我愛你!他用這樣正面的語言對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導索尼婭在行為上做出改變並給予獎勵。這位父親所有的舉動和反應,都是在給索尼婭師範一些寶貴的經驗,還會有助於她將來長成一個心地仁慈、態度冷靜以及情感和諧的大人。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10

  無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對《兒童行為管理》一書的介紹也或許是因為我園正在做的一個課題與孩子的行為有關,於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網上買了這本書來看,本書是由英國學前教育研究家希拉。裡德爾—利奇著,由劉晶波翻譯。我對譯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話印象特深:“你知道,為什麼上帝要把小孩子們造得那麼可愛嗎?……因為上帝知道,小孩子們會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盡,如果不把小孩子們造得可愛一些,他擔心大人會忍耐不住把他們殺掉的”這讓我想起與孩子共同生活的這麼多年中,有氣惱,有傷心但也有驚喜,有欣慰,有快樂還有希望。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在書中提到對教育工作性質的闡釋“快樂並痛苦著”。

  “儘管每個人都可以列出一長串中生活變化著的觀點,目標和行為,但是這其中必定有某些會終生保持的穩定的核心特徵。這些特徵是由兒童的童年經驗和家庭影響塑造的”讀完這段話後,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來我們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發展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我們怎樣才能將一個已經養成不良習慣的如一盤散沙的班級培養成一個有良好常規和正氣的班級呢?怎樣才能讓那幾個重點難管理的孩子聽我們的話,管好自己呢?作為老師我們都明白講道理有時甚至在幼兒做錯後去批評教育他,孩子們很顯然都會屢錯屢犯,屢犯屢錯。有些孩子雖然不會再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當的行為並不代表他真正已經懂得了如何做才是正確的,而他是害怕老師的批評他。即使他在我們面前是個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這麼信服你。

  “在開始瞭解兒童某種行為的原因之前,我們有必要審視自己關於行為的立場和價值觀”。那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的行為立場和價值觀是什麼呢?“一切為了孩子好”這就是我的立場和觀點。那怎麼做才是為孩子好呢?那些上學學過的理論大部分被拋在腦後了,整天拿著工作忙,孩子多,班級遺留問題搪塞著自己,從來沒有好好審視,自己與這些科學的教育理論觀點偏離了多少。

  因此,我每天依舊那樣忙,處理完這一堆事情,還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著每天怎麼去管理孩子,怎樣作為一個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個好的“管理者”而應是讓他的學生學會如何管理自己,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自我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鼓勵他們自願的在自我願望和規範要求之間折中。我現在是一位管理者,管理著一個班的將近五十名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如何讓我班的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呢?如何學會調節自己和別人的需要,不能因為孩子才上小班,年齡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棄這個想法,孩子每天都在不斷地長大,心智在不斷地成熟,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也是一個很難很艱鉅的任務,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壓制孩子,孩子需要愛和贊同,他們需要知道,如果自己很自私就不會贏得別人贊同。我們要給他們愛要適當寬容他們行為,也要有理由地讚賞他們,正如這句話“增強能力更多著眼於發展自信和積極地自尊,這些個性品質對於兒童積極地行為養成是有利的”。

  我們應該透過哪些方式方法來增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而且還要注意不能讓孩子最後成為一個受不了挫折的孩子。有理由,有根據的表揚,鼓勵,讚賞……但我認為這些遠遠不夠,班裡的孩子畢竟不是一個,班裡的事情並不是只有幾件,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儘可能去關注每一個孩子,並不是當孩子需要我們微笑的那一刻我們才會出現。當下,我認為讓孩子懂得道理,知道做對了不僅有老師會讚美,小朋友會喜歡,自己也要誇獎自己,也要大聲對自己說:“真棒!加油!”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11

  最近,我讀了汪中求所編的《細節決定成敗》一書,細節的應用是越來越受人們重視的。那麼如何在細節方面做全做好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來談一談自己對細節這一方面的理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而言,要想成為一名骨幹教師,成為名師,也沒什麼絕招,沒有哪一位名師能一步登天的。首先,教師要有一定的專業功底,對我來說,剛邁出學校的大門,業務方面還不能得心應手。

  透過一系列的專業培訓,給了我好多啟迪,在培訓之後,怎樣才能使自己真正的有所長進呢?我認為關鍵在於“細節”二字,教師的細節無非是工作中的上課、聽課和一些日常活動等。青年教師對上課、聽課、評課的經驗還很欠缺。一些教學方法的應用也不如老教師那樣自如。所以,我還需要向老教師虛心學習。一名好教師應該非常注重孩子的日常活動的細節變化。

  幼兒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可能反映了他內心的想法。前些天,我班的大俊小朋友過生日,他的爸爸送來一塊大蛋糕,其他小朋友便圍過來看,他面部表情非常嚴峻,特別不高興的樣子。我問他怎麼了,他說:“我很喜歡吃蛋糕,我不想把蛋糕給他們吃,”我對他說:“你今天過生日,全班小朋友都要為你過,他們都非常喜歡你,如果你一個人過生日一點也不熱鬧,全班小朋友和你一起過,還會為你唱生日歌,為你送去祝福,該多好啊!”聽了這樣的話後,大俊笑了起來說:“好!”教師應該把握時機,進行最佳的教育,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就這樣從身邊的一點小事,一些細節做起,才能使我的業務能力有所提高!作為一名年輕的幼兒教師,這本書給我感動,更讓我深思!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12

  大家好,我是測繪局幼兒園的老師王旭冬,《你在為誰工作》一書,為我們年輕教師,提供了一筆寶貴的財富,細細品讀,逐漸被書中闡述的精闢道理所打動,印象最深的是一篇關於責任感的文章,讓我聯想到我的工作——幼兒教師。不正是需要責任無處不到的地方嗎?

  兩年前,我帶著對幼兒教師這個職業的無限憧憬與嚮往,在期盼中開始了我的夢想之旅,心中充滿了激情和好奇。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面對哭哭啼啼的孩子、繁雜瑣碎的工作、眾口難調的家長。我曾經的美麗夢想逐漸磨滅了。沒有了信心,沒有了熱情,在工作中,我經常抱著應付的態度:有一次因為我的一時疏忽和大意,導致一個孩子在放學時趁亂跑出了班裡,他的父母來接他卻遲遲不見孩子,我無言以對心裡很不是滋味,幸虧有門衛師傅截住了孩子才平息了這場風波,事後我悔恨不已,如果當時丟了孩子,我…我該怎麼辦。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延續,身為幼兒教師,對孩子不負責任,也就是對家長不負責任!對幼兒園不負責任!對社會不負責任!更對自己不負責任!責任感的

  強弱決定了一個人對待工作是盡心盡責,還是渾渾噩噩,這也決定了他工作成績的好壞。

  愛孩子,教孩子是我們幼兒教師的責任,有了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必須做的更好。

  “當責任感成為一種習慣,成了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我們就會自然而然的擔負起責任,而不是刻意去做,當一個人自然而然的做一件事情時,就不會覺得麻煩,更不會覺得勞累。”多麼精闢的話語!它使懶惰者凌亂不堪的足跡徘徊倒退;使勤奮者堅實有力的腳印勇往直前。責任到此,不能再推。

  孩子甜甜的歌聲是我心間一股流淌不盡的清泉;孩子好奇的目光是我腦中永不停息的思考;孩子銀鈴般的笑聲是我人生路上最美的延伸。不管別人是怎樣對待這份工作,也不管她有多苦多累,我會認真並且努力把這份工作做好。我知道,對家長負責任!對幼兒園負責任!對社會負責任!這是我幼兒教師的職責!! 最後請允許我大聲的說一句:讓我們肩負使命!勇敢地承擔起責任吧!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13

  曾有人這樣說,一個失職的醫生,他毀掉的可是一個人,甚至可能會是一個家庭,然而一個失職的老師,他毀掉的可以是一代人。可見,教師身負的重任。“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人的一切。”最近,我讀了知名教育家朱永新的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要成為一名教師,不難;可要成為一名好教師,卻是很不容易的。

  本書對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闡述;同時對理想的學校、教師、校長、學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伴隨著書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彷彿飛翔在一個嶄新的世界。“理想的智育應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諸育於一體,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著力於‘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成。”我十分贊同這一點,理想的智育不能狹隘理解為成績好就行了。它應該與德、智、體、美、勞融為一體,它不但是單純的傳授知識,還有著對學生正確人生觀的教育、求真信念的塑造、審美情感的薰陶、堅強毅力的培養、實踐能力的訓練等。試想,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成績好,其他方面都不行,這是我們所期望看到的嗎?現在的孩子已儼然成為家中的小太陽、小皇帝,已習慣了接受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不懂得回報和感恩,缺乏動手能力和受挫能力,在與別人相處時處處表現出的斤斤計較和以自我為中心……對於這些情況,如何改變,如何在有限的教育空間有效實施學生的全面發展,值得我們思考。

  書中還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建立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營造書香校園,大量閱讀書籍。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這也正好和我校所提倡的讀書活動相吻合,大量的閱讀確實會在不同層次、不同方面提升師生們的人文素養。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小學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而吸引。是啊,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教育悲劇的產生往往緣於用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的學生,而只有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實施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礎上不斷地提高,這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一個學生的成功,

  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讓每個孩子抬起頭來!”因此,我認為,轉變“後進學生”的關鍵是幫助他們樹立其學習的信心,使他們和優秀生一樣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正是由於我們的學生習慣、智商、學習成績等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是一個個有著自己想法、思維的獨立的個體。因此,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是那樣的與眾不同和富有新鮮感。

  當然,加強德育還有必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過去,我們經常把學生的品行問題和心理問題混為一談。兩者固然有密切的關係,但是畢竟還是不一樣的。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錯誤往往被看作是德性問題,實際卻是心理問題,如學生拿別人的東西,就一直被看作是品德問題,但是據研究,許多都是一種心理障礙問題,由於許多學生根本不缺少這些東西,但是他透過拿別人的東西而獲得一種滿足感。如果把這些由於心理問題而犯的錯誤曝光於大庭廣眾之下,作為品德敗壞而進行處理,則會大大挫傷學生自尊心和人格的正常發展。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等角度正確分析學生產生問題的原因。

  這就給我們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普遍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透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最佳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適應環境、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透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健全學校德育工作的管理體系。

  作為老師,不能以一個成績的標準來看待學生,相反,我們要淡化成績,這淡化成績當然不是說我們不要追求好的成績。對於優秀生,我們要注重培養他們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培養他們博覽群書的良好習慣,培養他們善於合作、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讓他們在追求真善美中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而不是拘泥於分數。即使有些時候他們的考試分數不是太理想,我們也不必太在意,只要他們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我認為已經很夠了。

  而對於“後進學生”,我們更要淡化“分數”對他們心靈的摧殘,我們要適當放寬對他們學習的標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層對待,我們要注重培養他們對自己不自暴自棄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端端正正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有不懂的內容能主動問老師同學,爭取理解;培養他們敢於正視老師、自尊、自信的完美人格;培養他們融入集體的積極向上的心態;培養他們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與毅力……

  有了夢就會有動力、有希望。《新教育之夢》——這是所有老師和學生共同的夢。我願意做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14

  《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這是作為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書籍,值得我們好好品味一下,為此靜下心來讀了這本書。麗蓮。凱茲博士是國際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從事幼兒教育、教師成長研究多年,對兒童發展與教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乃至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具有豐富、獨到的認識。一開啟書,發現這書由上篇和下篇二部分組成:上篇“幼兒與幼兒教育”,下篇“幼兒教育議題”共十六章節,一個個的章節,來自凱茲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會議上所做的演講,其中大部分的內容源自於幼兒教師、父母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提問或討論中涉及到的特別體驗的問題,這些特別的問題和體驗均是他們在如何更好地解決與孩子相處時的共性問題中所遇到的,雖然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但是他們遇到的問題竟然如此的相似,有著非常多的共通之處。

  通讀此書我收穫頗多,全書大體從三個方面介紹闡釋幼兒教師的教育過程。

  一、從研究孩子的需求著手,作為研究的客體——幼兒

  我們只有在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導他們,才能使教育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本書概括出幼兒“六要素”即(安全感也給我日常工作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從而使我對幼兒有了更深一層次的認識;適度的自我肯定、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理解生活經驗;與有“權威”的成人一起成長學習;樹立學習的榜樣)讓我們知道其幸福與世界上其他幼兒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二、在教學的方式、方法、方面的探討和研究

  此書在介紹一些教學的方式、方法時,充分地體現出麗蓮。凱茲博士的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豐富的教育涵養,在給我們拓寬知識面的同時,也告誡我們在教育幼兒時:一是充實自己知識的貧瘠和對教育的嚴謹態度。二是增強對知識的掌握深度和對是非標準的衡量。三是引導幼兒教育方向上,不能一味盲目地教育幼兒教師的價值取向決定幼兒的價值取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認識水平。

  三、系統地對幼兒教師隊伍進行分析與研究

  在分析教師角色、幼兒教育的專業性時,麗蓮。凱茲博士教育反應強調教師要與兒童維持一種適度的“疏離”來增進兒童評價的客觀性,也有助於避免教師自身的情感衰竭,並保證教師正常執行角色功能,給予兒童公平的教育與發展機會。凱茲博士提醒人們,儘管兒童自尊和發展是教師與家長共同關心的一件事情,但是“目前用來培養自尊的做法實際上是在養成兒童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關注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於培養兒童適宜、積極的自尊。

  作為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時刻感受到麗蓮。凱茲博士豐富的教育經驗和思考,從這一刻起我會細細品味、感知麗蓮。凱茲博士學術的氣質和精神!並不斷地運用於我的教育教學中……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15

  本學期我閱讀了虞永平教授撰寫的學前教育專著《幼兒教育觀新論》,受益匪淺。

  《幼兒教育觀新論》是一本記載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行為往來的書籍。書中以案例的形式記載了若干個師幼互動行為,虞教授用35張圖表將研究的成果以資料的形式給我們展現了孩子在對人、對事所持的各種內在的尺度,寄予的各種期望、企盼、要求等,呈現了孩子的內心世界。

  本書從兒童觀、教育觀、活動觀、課程觀、環境觀、生活觀、遊戲觀、知識觀、教師觀和評價觀十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地論述與講解。主要闡述了幼兒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和這些問題在現代的新發展,對於教師重新認識幼兒教育基本問題,改變教育的觀念的方法,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有著很大的幫忙。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教師與幼兒遊戲有著直接的關係,在幼兒遊戲中扮演著許多主角,從時間的規劃,到環境的創設,到行為的觀察、活動的指導,無不體現了教師的支援與參與。

  讀了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七章“遊戲觀”,不僅僅個別小案例是我們工作生活中常常出現的問題,還帶給了遊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法。我仔細閱讀著每一字每一句,從中獲得些對自己有利或有幫忙的資訊和經驗。

  書中的第七章第三節“幼兒園遊戲情境創設與觀察指導”的闡述資料令我感觸頗深。在幼兒遊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觀察者、記錄者,更重要的還就應是幼兒遊戲的支持者、參與者和引導者。

  該章節中重點講解了對幼兒遊戲的觀察與指導,總結出了三種最常見的觀察記錄遊戲的方法:整體掃描法、定點觀察法、個人追蹤法,透過各類記錄表和觀察例項,對幼兒遊戲中教師的參與方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指導。作者用了一些發生在幼兒園的真實的師幼互動案例,描述性的記錄了孩子的幾多歡樂、幾多愁!走進教師與幼兒的現實生活場域,走進了他們進行行為往來的一個又一個的微小空間。在這些案例中孩子們具有獨特的內在尺度、動機、意願、需要與衝動,以及老師是如何去了解孩子的需要、明白他們的思想,把握好與幼兒互動的節奏,運用恰當的方法介入、指導等等。作者以關注者的身份對師幼互動行為發表種種先見,以白描的手法展現師幼互動行為的現實所在。

  我將書中感悟到的見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幼兒園遊戲中也摸索出了五種促進師生互動的方法:擬人法、情景再現法、拋磚引玉法、媒體輔助法、問題設疑法。

  如:巧用“擬人法”,遊戲時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賦予小木偶、玩具小動物等以人的口吻,引出交流話題的一種方法。運用擬人化的教育,將抽象的道理說得簡單,通俗易懂,複雜的說教變得形象,易於幼兒理解和認可,其效果遠比單純的說教效果要好的多。此方法個性適合剛入園的小班幼兒,能夠在短時間內縮短師生間的距離,進而激起幼兒與“小動物”一齊說說、做做的願望,師生間的互動自然產生了。

  再如利用“情景再現法”,這是一種在遊戲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生動具體場景,以引起幼兒必須的情感體驗,參與遊戲分享討論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我覺得情景再現的方法還是比較適合的。情景再現法的使用是讓幼兒在一種直觀、用心、愉快的情緒下參與分享討論,有情感的參與,幼兒自然會投入這樣的情境中,與教師的互動討論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幾種方法各有千秋,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狀況選取適宜的方法指導幼兒進行自主性遊戲,既可單獨使用,也可根據實際需要結合使用。

  以上是我在粗淺的翻閱這本書後的一點體會,在以後的日子裡我還將再細讀書中的許多案例,感知它深刻的涵義,體會身臨現場與孩子發生的一切……。相信透過我進一步細緻地觀察、全面的瞭解,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與孩子平等互動的快樂,定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16

  我是懷著一名幼兒老師的心情看完的。這不是一本書,是篇文章,但我把它當書一樣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兒教師用自己的心態寫出了自己對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點寫出了幼兒教師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

  1、整天有寫不完的案頭工作;

  2、工作強度大,活兒忙不完;

  3、工作時間長,報酬少;

  4、工作上的比賽無休止;

  5、幼兒老師的安全責任大;

  6、在社會,沒有誰能瞧得上幼兒老師;

  7、每天都在幼兒的吵嚷聲中度過;

  8、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瘋子般;

  9、為了佈置區域什麼垃圾物品都要;

  10、家長工作有難度;

  11、當孩子們長大了,認識兒時的幼兒老師幾乎是零等等。

  看了這篇文章後,我覺得這位作者用反寫方法,突出了幼兒教師的偉大。幼兒老師雖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卻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當新生幼兒才入園時,二三直個孩子一起哭,抱完這個哄那個,哄完那個又抱這個,老師常常是騙一個,哄一個,抱一個,拉一個後頭還跟著好幾個!要是遇到幾個感情脆弱的家長,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長。於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場面那傢伙那整個一人間練獄啊!哭還算小事,現在的孩子普遍奧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鬧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兒園,所以老師身上留點小傷那是常事。”就從這點上,就看出了幼兒老師的不同一般。

  一開始看到這篇文章時,覺得這作者真的寫出了老師的心裡話,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幾篇後,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兒老師的不簡單!我做為一名普通幼兒教師感到真幸福。因為我看到了我們的偉大,因為我看到了我們的高尚,因為我看到了我們幼兒老師在人家眼裡的不同。雖沒有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大學老師那麼的高階,但我們卻能把一個不懂事的孩兒學會懂事,未來的才子們都是從我們手中開始起步的!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17

  工作之餘,捧讀一本自己所喜愛的書是一種最完美、最溫馨的休息方式。並非因為緣自那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才讀書,只為從中尋求一份心靈的寧靜,感受書中作者所抒發的情懷。

  自從園裡開展了“五個一”讀書活動以來全園上下掀起了讀書熱,大到名著、小到詩歌,每讀一本書,都為自己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新的營養,豐富了自己的精神家園。在唐詩宋詞中可感受那純正的古風古韻,體味作者那種懷才不遇,志向高潔的清高,看一本世界名著,時常也被作者那近乎完美無暇的塑造方式所感嘆。

  《幼兒教育》這一雜誌也是我在工作中最得力得助手。從“研究與探索”中學習到先進的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從“經驗薈萃”中吸收先進經驗,為我所用;從“保育與健康”中體會如何使孩子們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心靈。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更是一種提高自我的途徑,也許你不曾感到,那小小的一本書中蘊涵著多麼強大豐富的營養,滋補著你的精神世界,讓你的知識層次漸漸增高,總之,我會診視我讀的每一本書。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18

  讀了《玫瑰與教育》後,我想至少有一點是能夠肯定的,那就是:勤奮地閱讀成就了她的美麗和深刻。請看她是怎樣看待閱讀的:

  “讀書,使精神高貴而豐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闊遠;讀書,讓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

  “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

  “讀書雖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能夠改變人生的氣象。”

  “外在的形貌基於遺傳,是難於改變的,但人的精神卻可因讀書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

  “讀書是檔的營養品……一個人,只有在讀書中才能體驗生命的滋味。在讀書中身體自然得到運動,大腦自然得到運轉,心靈自然被酬勞。”

  讀書讓我們有專業的知識,思考讓我們有了獨立的思維,實踐是將我們的思考實施於課堂教學之中,這樣的實踐我想必須是具有教師獨立特色的教學活動,竇老師強調教師就應具有必須的個性,教學活動應當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聽課之時,所獲得的那些老師們表揚、鼓勵的技巧,調動情緒的方法。回來以後便照葫蘆畫瓢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此刻想起來在課堂我們反而失去了自己。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常常為自己語文課堂缺乏生動、靈性、激情、思想……而苦惱、煩憂、慚愧、自責。或許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啊!人,讀書與不讀書肯定是不同的。身為教師,讀書與不讀書,就更不一樣了,這能夠在你的學生那裡得到驗證。就讓我們在這讀書的季節裡,來開始我們自己的閱讀吧,相信在閱讀中,我們也必須會變得美麗、優雅。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閱書籍,行走於學生中間以及文字之間的生命過程吧!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19

  這一段話給我的教學路程上點燃了一盞明燈。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說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希望他們安靜。可是這種"約束"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說的、想做的慾望卻更強烈。因為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所以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所以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很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瞭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閱讀了這段話語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為教室的主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為這種"不許動"的背後,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慾望。所以不管用什麼活動,我們都應該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後所獲得的紀律。

  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麼時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很好的發展。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20

  最近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專著《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在閱讀中,我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幼兒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教學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幼兒的教育、家長的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園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並未"脫俗"),但如果這些與幼兒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標首先傾向於幼兒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幼兒的評價。教師因幼兒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幼兒而存在。培養幼兒從小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築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

  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幼兒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幼兒的成長,現在我終於知道了作為幼兒教師,在我的學生面前,我們要保持著一份童心,去用自己的童心喚醒孩子的童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裡面去,讓孩子們感受你的愛,並和你做朋友。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往往忽略了孩子們的內心,忽略了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東西,而李老師能夠在教育學生的同時"向學生學習",他真誠的尊重學生,勇於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李老師說得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物件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是應該充滿人情味......。

  李老師的話說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說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後工作的航標燈,指明瞭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愛",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說得好:"嚴是愛,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學生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為這是違反課

  堂紀律的,必須予以"嚴懲"。當然,這"嚴懲"指的是批評教育。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學生們出奇的"乖",學習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樂,但師道尊嚴令我望而卻步。看了李鎮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學生,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希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學生——"小大人",個個成為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型別。孩子們成了我製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我瞭解嗎?不,我並不知道。而李老師呢?他能夠在教育學生時"向學生學習",他能夠大聲疾呼並真誠的實踐著"請尊重學生的選舉權",他努力追求著"成為學生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他勇於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也諄諄教誨著年輕班主任要"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閱讀""善於積累"。李老師說得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物件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著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說,教師遠在學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

  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讀著李老師的文字,感悟著他的心靈,回憶著自己的教學行為,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卻明白的道理,可我......實在汗顏。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習的樂趣又從何說起,學生的個性該如何發展?學生是有差異的,有的文靜、有的好動;有的乖巧、有的調皮......好玩是他們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學、樂中學,才能真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學海無涯"樂"作舟呢?為什麼一直讓他們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剝奪他們的天性呢?現在,我才明白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小學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學生,是挺悲哀的。因為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作為教師,在面對學生時要保持一顆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喚起學生的童心,以自己的愛心喚起學生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夠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談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放下自己的架子,用愛心營造積極健康、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讓愛心成為照耀學生心靈的陽光,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幼兒教師這個職業對還是不對,但是當我面對那一幫小鬼時,我覺得我應該做一個最好的老師,至少我要對得起這幫孩子!不知道我的將來會是怎樣的,但是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的心去做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做的,應盡到的一切義務與責任。

  李老師認為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應該是充滿人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喜愛的老師,一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我立志要做一名最好的幼兒教師。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21

  別人向我推薦了一本書,書名叫《我為誰工作》。閒暇時細閱,頗有感觸。就象書中所言:在這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東西,莫過於書了。一本好書能改變人的一生,讓一個人從失敗走向成功,從憂傷走向快樂,從灰心失意走向奮發圖強。的確,一個人讀的書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讀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人們說人生是一條路,而這條路確實是無數本書鋪成的。如果沒有了書,那麼它就失去了本身的意義,就會永遠只是一條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會變成一條被人們遺忘了的路,一條被人們丟棄了的路。培根的一段話尤為精彩:"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使人聰慧,數學使人思維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學使人善變......無非就是讓我們博覽群書。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相信我們的生活就一定會充實幸福。

  《我為誰工作》就是這樣一本好書。雖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讀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話給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該把心態迴歸到零,把自己放空,抱著學習的態度,將每個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能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得心不甘、情不願,於公於私都沒有裨益。我們當中的有些人,時常處於消極頹廢的心理狀態中,覺得社會太大,自己所學、所想的在現實中經常行不通。完美、成功的境界離自己更是遙不可及。於是,便有些垂頭喪氣,駐足不前,面臨人生的道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也有時候,對自己當前的工作不太滿意,導致了一些負面的情緒。這樣,抱怨與痛苦就產生了,在這個時候,一本好書,它可以幫助我們,它啟示了我們的思維,掀起了我們久違的熱情,亦詮釋了某些灰與黑的現實本質。

  然而,工作又是什麼呢?我認為,工作是每個人對社會應盡的職責,如果沒有機會工作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22

  看了這篇文章後,我覺得這位作者用反寫方法,突出了幼兒教師的偉大。幼兒老師雖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卻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當新生幼兒才入園時,二三直個孩子一齊哭,抱完這個哄那個,哄完那個又抱這個,老師常常是騙一個,哄一個,抱一個,拉一個後頭還跟著好幾個!要是遇到幾個感情脆弱的家長,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長。於是大人小孩一齊哭,那場面那傢伙那整個一人間練獄啊!哭還算小事,此刻的孩子普遍奧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鬧又踢又咬死活不好上幼兒園,因此老師身上留點小傷那是常事。”就從這點上,就看出了幼兒老師的不一樣一般。

  一開始看到這篇文章時,覺得這作者真的寫出了老師的心裡話,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幾篇後,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兒老師的不簡單!我做為一名普通幼兒教師感到真快樂。正因我看到了我們的偉大,正因我看到了我們的高尚,正因我看到了我們幼兒老師在人家眼裡的不一樣。雖沒有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大學老師那麼的高階,但我們卻能把一個不懂事的孩兒學會懂事,未來的才子們都是從我們手中開始起步的!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23

  《母育學校》一書是誇美紐斯主要代表著作之一。他是在1628年用捷克文寫成。1632年出版。後來又被翻譯成德文、波蘭文、英文,克羅地文、俄文、瑞典文和義大利文多種文字出版,普遍受到各國學術界的熱烈歡迎。《母育學校》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學校,而是“母親膝前”教育的意思,為此,《母育學校》一書還專門加有一個說明性的副標題:“論6歲以下兒童的細心教育法”。由此可見,《母育學校》是一部關於幼兒家庭教育的專著。關於這本書的寫作意圖,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第28章“母育學校的素描”中曾簡要地作了闡述,認為“關於這種早期的教育,一切細節應由父母去斟酌辦理。

  第一,因為父母有家務要照料,所以不能象專以教導青年為職務的學校教師一樣有系統地進行工作;

  第二,因為就智力與可教性而論,有些兒童發展得比別人快得多……

  ①作為教育家“我們應為作父母與作保姆的人寫一部手冊,把他們的責任用白紙與黑字寫出,放在他們的眼前。這本手冊應就兒童所當學習的各種科目加以簡單的描述,應當指出教導每一種科目的最合適的時機,和灌輸它們所當採用的最佳的言詞與姿態。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母育學校’指南”。

  ②《母育學校》既是一本幼兒教育的專著,又是《大教學論》的補篇。此書的重要意義和歷史價值應予充分肯定。誇美紐斯的幼兒教育理論是極其豐富的,他在此書中著重論述了以下幾個問題:(兒童的本質;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幼兒的健康教育;論“百科全書”式的啟蒙教育;論幼兒教育方法;論父母應當怎樣準備他們的孩子人學)

  一、兒童的本質

  《母育學校》第一章的標題就提出“兒童是上帝最珍貴的恩賜,是不能跟任何事物相比擬的寶物。因此,必須給以極大的關懷。”他認為,對於父母來說,兒童產生於我們的實體本身,是我們實體的一部分,生來是顆沒有被玷汙的純潔的“種子”,保持有謙虛、善良、和睦、可親的美德。另一方面,兒童對於國家來說,他們必然會發育長大,成為未來的博學的學者,哲學家和科學家,以及國家的領導者。所以兒童也就是國家的未來。由此出發,誇美紐斯要求父母應該加倍地熱愛兒童,要求國家更多地關心兒童的成長。

  二、論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誇美紐斯吸收和繼承了古希臘、古羅馬教育思想家,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家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理論並總結他本人長期教育實踐的經驗,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問題多次作過深刻的論述。在《母育學校》的卷首“獻辭”中,他又提出了“一切都有賴於開端”這樣一個基本思想。其內涵包括兩方面的意思。其一,他認為細心、正確地組織好兒童的早期教育,是防止幼兒沾染不良惡習和預防人類墮落的重要手段,同時,幼兒及早獲得一些必要的初淺知識為入學以後的教育奠定成功的堅實基礎。其二,誇美紐斯引用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西塞羅(公元前106一前43)的話說:“整個國家的基礎在於童年的正確教育”。

  三、論幼兒的健康教育

  他認為,只有在兒童是活生生的身體健康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對他們進行教育。因此,他懇切地要求每一個母親應該關心的是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誇美紐斯認為,保障幼兒身體健康要從嬰兒出生之前做起。首先婦女自懷孕之日起。

  四、論“百科全書”式的啟蒙教育

  誇美紐斯在重視幼兒體育的同時,還強調發展幼兒智力的重要性,這是和他的“泛智”思想緊密聯絡著的。繼《大教學論》之後,誇美紐斯在《母育學校》中又一次讚美人類的智慧,認為智慧勝過價值連城的珠寶。他風趣的頌揚說,在智慧的右手握著永恆與幸福,左手握著財富和榮譽,她的途徑是美好的途徑,她的道路是安全的道路,但必須透過勤奮、努力、和學習來取得。因此,他認為父母的明智不僅在於使兒童健康地生活,而且也要盡力做到使他們的頭腦充滿智慧,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五、論幼兒教育方法

  誇美紐斯一再強調父母是兒童的教育者,負有把自己的兒女教育成人的責任。但在如何教育子女上,卻有很大的學問,要求做父母的不僅要有耐心,而且要肯下功夫去研究他。他希望父母和成人一定要深思熟慮,採用符合幼兒發展程度的恰當方法去教育孩子。

  六、論父母應當怎樣準備他們的孩子人學

  在幼兒入學以前,誇美紐斯要求父母必須認真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工作。要求父母鼓勵兒童入學,告訴他上學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它就象趕集或收穫葡萄一樣給人快樂;在學校裡會有其他孩子同他一起學習和玩耍。可以給兒童看看為他準備好的學習用品,讚揚未來教師的善良與博學,引起兒童對教師的信任與熱愛的感情,如此等等。他告誡父母,千萬不應以學校和教師來恐嚇兒童,使兒童心懷恐懼,不願入學。

  誇美紐斯在《母育學校》一書中所論述的幼兒家庭教育思想,是他整個教育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處處體現了新人文主義思想的進步性;體現了打破封建教育舊傳統,探索幼兒教育新方法的創新精神。他在論述幼兒教育諸方面問題時,不僅廣泛吸取了古代以後當時教育思想發展的有益成果,而且還力圖在當時科學發展所能達到的水平上,以及他個人對兒童生理及心理發展科學認識水平上,去著力論證幼兒教育的各種要求,企圖把幼兒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科學基礎上。這一點是十分可貴的。不可否認,《母育學校》通篇還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有些論述又過於片面或絕對化。這些都是由歷史條件和他的世界觀所決定的。儘管如此,誇美紐斯在《母育學校》中闡述的幼兒教育理論,不失為世界教育史上一份極為珍貴的歷史遺留產。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24

  在誇美紐斯看來,每一個家庭都可以成為一所學校,孩子的父母(特別是母親)便是老師。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從普及教育的角度和兒童心理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的角度,提出學前階段教育的重大任務。誇美紐斯認為兒童到成人的發展分為嬰而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4個階段,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有一個自己專門的教育任務;同時,他又強調每個階段之間又存在著密切的聯絡。從上述觀點來看待學前教育,母育學校乃是他構築的前後銜接而統一的學制系統的第一階段。他把兒童奠定體力、道德和智慧發展的基礎,作為第一階段教育的主要任務。他說,在母育學校裡,應當把“一個人在人生旅途中所當具備的全部知識的種子播種到他的身上。”誇美紐斯的《母育學校》,是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統論述學前教育的專著。他闡述了學前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是,培養兒童體力、智力和道德的初步基礎,透過感覺器官的訓練和發展使幼兒獲得有關自然界、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初步認識。關於幼兒教育的內容,他論述了體育、德育、智育和父母指導書及教材。

  “兒童比金銀珠寶更珍貴”,我想沒有哪句話比這句能更好的表達我讀完誇美紐斯的《母育學校》後所能做出的感想了!《母育學校》當之無愧的被稱為第一本《學前教育學》,這不僅對於學前教育業的我們來說是一筆財富,擁有它更是世界全人類的幸運!當然,新生的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母育學校》也不例外!究其原因與宗教有關,在誇美紐斯的著作中我們不難發現“聖經”、“上帝”等宗教性詞彙,這在第十章的宗教教育中有詳細描述。但這是特定歷史條件下不可避免的現象,只有正確理解這種現象,我們才能毫不避諱的充分吸收誇美紐斯著作中的精華並以此來裝備自己。

  《母育學校》共有十二個章節,其中第四至第九章是從體育、智育、德育三方面寫的。這為母親及兒童教育者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知識!從體育方面來講,誇美紐斯十分重視嬰幼兒教育,認為體育是母親成功教育子女的基礎。提醒父母們首先應關注的事情是保持其子女的健康,指出:“除非他們生氣勃勃而有力,父母們就很難成功地把他們培養成人。”同時他還指出子女的健康問題宜從胎兒時期就加以注意。他強調孕婦應特別注意保護其自身的健康而不致傷害其兒女。如果孕婦們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經常處於突然的恐慌,過度的憤怒或怨恨與傷感一類不良的情緒狀況,她就將生育一個怯弱的,易動感情的和沮喪的嬰兒,嚴重的甚至可以造成死胎或極其虛弱的孩子!胎兒降生後,誇美紐斯非常重視鍛鍊和娛樂,主張不要讓兒童習慣與用藥,因為藥品和食物按其性質來說是對立的,妨礙他們的成長。要使他們生活有規律並保持愉快的心情。他認為,兒童心情愉快可以振奮他們的心靈。因此他要求兒童自幼要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為此他引用了幾句格言:“一種愉快的心情就是一半的健康”,“精神愉快是人的生命的源泉”。從他對孕婦的及孕母的要求來看,我們不難看出誇美紐斯的細緻一面。雖然這樣會使孕育者們比較累,但是愛孩子的父母們應該還是十分感激他並以其說的話為行為準則來照料孩子們的生活的,因為我們都是“愛上帝的人”。

  從德育方面來講,誇美紐斯十分重視幼兒道德教育,因為兒童生下來便註定是與其他動物不同的,註定是要被教育成為一個有理性的人的。他強調必須在幼年生活的頭幾年,就要奠定他們的每種好德行的基礎。他認為“德行應該在邪惡未佔據心靈之前早早就教”。他強烈譴責了不對兒童進行道德訓練的父母或成人。他認為:“成年時還未受過管理的,到老年就沒有德行。”在道德教育的內容方面,誇美紐斯強調兒童應學習有關德行的初步知識,包括:節制、整潔、禮節、尊敬長輩、誠實、不損害別人、不嫉妒、落落大方和愛勞動等。在上述一系列的品質中,誇美紐斯特別重視節儉和勤勞等優良品質的培養。他認為節儉和儉樸是健康和生活的基礎,是其他一切品德的根本。在德育方法上,他認為應充分重視榜樣、教導、示範、訓練、懲罰、表揚等方法的作用。誇美紐斯堅決反對溺愛和放縱孩子,反對父母或成人容忍兒童在毫無紀律約束下為所欲為。這一觀點對於指導現如今將獨生子女捧在手心的人們是很有警示作用的。他強調,兒童的任性實際上並不是孩子缺乏理智,而是父母和成人愚蠢造成的不良後果。因此,他要求自幼培養兒童的紀律觀念,但又不要過於嚴厲。對於德育教育這幾章,我不由得將之與洛克的“白板說”聯絡到了一起。孩子們生來是一張白紙任由人塗抹。我雖不贊成兒童生來為白紙這一說法,但任人塗抹卻是事實,因此我們更要在其嬰兒期對其進行理性教育!這便給父母及兒童教育者的我們提供了機遇與挑戰,但我們不得不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義務與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對得起嬰兒這個美麗天使的天使。

  從智育方面來講,智育是誇美紐斯幼兒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強調指出:“智慧是一切事物的開端。”一個頭腦充滿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他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為6歲以下的兒童的智育提出一個廣泛而詳細的教學大綱。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誇美紐斯認為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訓練幼兒的外部感覺、觀察力及獲得各類知識,同時發展語言、思維、為他們以後在初等學校裡的系統學習做準備。幼兒智力教育的主要任務是:

  第一,要發展幼兒的外部感覺和觀察力並積累關於周圍自然、人類社會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初步觀念;

  第二,發展語言和思維;

  第三,訓練手的初步技能。我們也將之引用到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的五大領域中,從而能為其進入九年制義務教育做準備。

  誇美紐斯為母育學校制訂的智育計劃包括:自然、光學、天文學、地理學、年代學、歷史學、家務、政治學、辯證法、算術、幾何學、音樂、語言等學科。他強調,“應當把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所當具備的一切知識的種子播植到兒童身上。”誇美紐斯相信,透過這種啟蒙性質的教育,就可以為兒童奠定各門科學知識的最初步的基礎。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25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蘇聯教育家加里寧賦予教師的神聖使命,而古往今來,古今中外的很多聖者也都早已把教師這一職業推向了崇高的階梯,但縱觀當今紛雜社會中的人民教師,或許是因為夾雜名利、金錢、權勢、地位等太多的現實因素,他們在不斷地追求這些時,卻漸漸地淡忘了聖者們最初的教誨,於是,也相繼缺失了其最基本的師德心。因此,談師德,學師德,體會師德,一定會顯得尤為重要了。

  德高才望重,德淺而行薄,我們的教育始終都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而對於我們青年教師,尤其是初出茅廬的新教師,更要規範自己的師德學習,教師的言行舉止自始至終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一代,而幼兒的自我認知力不足,其更多的是一種行為的效仿,因此,幼兒教師所承擔的德育責任就顯得更重要,但一旦當幼兒的優良品德成為了一種習慣,那將對其終身發展起著無可掂量的作用。

  在此,我想結合實際談談對本次師德學習的四點體會:

  一、禮儀當先,言傳身教。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真實教誨,以禮待人才能以禮服人。

  對於幼兒教師,儀容儀表要有禮——自然和諧、秀外慧中,行為舉止要有禮——自然規範、親切優雅,交流言語要有禮——主動熱情、文明禮貌 。教師規範的禮儀可以直接顯現出其個人的修養和品位。前些天,看到一則題為《幼兒園老師要注意言行舉止》的新聞,由於案例中的教師行為在現今社會中普遍存在,於是,不禁引發了我的深思。新聞中的一段內容是這樣的:

  前些天,班裡的小朋友進行了一場令人深思的對話。對話是我們請參加某一活動的小朋友交50元錢引起的。

  小朋友甲說:“50元算什麼,100元我也交得起。”

  小朋友乙說:“200元我也交得起。”

  小朋友丙說:“我爸爸給我買了好幾百元錢的玩具呢,這點錢算什麼?”

  小朋友丁說:“我家還有小轎車呢。你家是什麼牌子的車?桑塔納?我每天來幼兒園坐的是xx牌豪華車。”

  還有一些小朋友說,我家有3層樓別墅,我家有攝像機,我家還有……

  深信這樣的對話在幼兒園是極其尋常的,而讓幼兒出現攀比行為也不免有家庭因素的影響,但絕不排除教師對幼兒的間接影響。比如,不成熟的幼兒教師在組織集體活動時,常言“今天誰帶的玩具最多啊?”“今天xx小朋友的衣服最漂亮!”等等,由於教師自以為的不經意的言語,卻早已為孩子播下了攀比的種子……作為教師,其引導幼兒的言語應是積極的,應是有利於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的,如“今天xx小朋友睡覺最棒了!”“你今天是我們班裡最勤勞的小朋友!”等,這就是教師的言語交流要有禮。但這只是萬千事例中的一個,類似的事例不計其數,這也更提醒我們在學習禮儀的同時更要時刻審視自己的禮儀行為,這樣才能做到言傳身教。

  二、嚴於審己,虛心求教。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更何況在幼兒教師這樣的大集體中,任何一位都有我值得學習的閃光點,智者則會虛心地汲取他人的精華從而豐富自己的養分,便使自己更強大。當你犯錯時,優秀的領導定會嚴厲地指責你的錯誤,那是因為領導看重你,欣賞你。於是,聰明的人享受批評,賦予批評以美妙的音樂,在不斷地審視自己的過程中快樂地成長。愚笨的人則善於打起他人過錯的名號,卻始終不知過錯的根源其實就是自己。吳淡如的文章《其實你也有問題》中的小故事則道出了其中的道理:愚笨的太太指責她人的懶惰——衣服從來洗不乾淨,只有當朋友為她擦去了愚笨太太家多年未擦的玻璃窗戶上的汙漬後,才徹悟其實自己才是懶惰至極者。因此,當錯誤出現時,始終牢記——先從自己找原因。

  三、勇於探索,忠於實踐。

  青年教師都有一顆蓬勃向上的心,總有使不完的激情。在科學教育的道路上,我們倘若停滯不前,必會落後於時代的邊緣,於是,不斷學習就成了必定的法則。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對教師的知識面也有相對較高的要求,我們不僅要精通本專業的知識,更要注意旁收雜學,從而觸類旁通,將探索的理論用於實踐,從而使理論得到昇華。有能力的教師總是能將幼兒的各種實際行為聯絡到理論層面,透過嚴謹地分析,恰當地道出其中的本質原因。但這樣的能力不是一蹴而成的,是自己在勇於探索,忠於實踐的過程中積累所得,也是成為專家型人才的一項莫大的財富。就像《把重負變梯子》裡的瘦弱無力的女子,在與三位強大的男士競爭過程中,而她卻成為了唯一一個順利過關的人,她的成功沒有捷徑可言,憑藉的就是她長期在探索與實踐中所得的智慧,在關鍵時刻閃耀光芒。

  智慧的儲備是一項長期探索和實踐的艱苦工程,樂於享受這項工程的人,定能厚積薄發。

  四、享受快樂,苦中憶甜。

  幼兒教師的工作繁瑣,由於各種因素肩上所承擔的身心壓力又大,如若不能隨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長此以往,必將對這一職業產生倦怠心理,這就極不利於教師自身的健康成長,同時也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

  曾經這樣問過一位有一年教學經驗的新教師,請她談談她是如何理解幼兒教師這份職業的,“苦中作樂!”簡短的一個詞,瞬時讓我頓悟,一個人如果懂得能從苦中找快樂,並享受快樂,那她的人生必是幸福的。於是,每當朋友問我,“你難道一點都不會煩孩子嗎?”我的回答總是:“她們都很可愛啊!”試著擺正心態,當每一次忙於手頭的工作時,我總會告訴自己——做這些都是更好地為孩子。快樂常常在於你的選擇,你選擇快樂,那你就是快樂的,不在於看風景,而在於看風景的心情。

  有人說,教師是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有人說,教師是春蠶,春蠶到死絲方盡……我自認為,我沒有蠟燭和春蠶那樣的偉大,只是因為我熱愛這份職業,享受有孩子的溫暖,所以,我會用心,僅此而已。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26

  我正在讀《做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裡的“幼兒園本研修”部分,這部分內容使我瞭解到為進一步發展幼兒教育事業,我們國家進行多次幼教改革,所有這些努力使我們對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幼兒教育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同時也進一步掌握了教育規律,對教師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知道要做好一個好老師,好班主任,應該做到“三心二意”。所謂“三心二意”,是指愛心、信心、恆心這“三心”,真情實意、深情厚誼這“二意”,能做到三心二意的老師一定是熱愛孩子,善於研究孩子、會呵護孩子心靈、受孩子喜歡的好老師。

  書中談到幼兒園的課程設定、教學形式、教學評價等諸方面的問題都是透過不斷的實踐研究,摸索出來的,以往的一日活動中存在著六多現象,即集體活動多於自由活動,教學活動多於遊戲活動,室內活動多於戶外活動,等待時間多,控制時間多,班級人數多。聯絡自己的教學,雖然僅是不同往日,幼兒教育更多體現的是以幼兒為本,更具科學性,但不可否認有些時候在教育活動中,因急於求成,過多的干預了孩子的自由學習。老師講的過多,限制了孩子思維的發展。讓孩子失去了自由探索的空間。生活教育中有時缺乏耐心,不是去教孩子做,而是過多的幫孩子做,導致孩子們的自理能力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一個教師不管他唱的有多好,彈得有多棒,也不管他的課上的有多創新,如果沒有很好的師幼關係作基礎,課堂上沒有師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麼,他的教育也是失敗的,只不過是一個人的表演罷了。什麼才是好的課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一切以幼兒的發展為出發點,時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顆童心與孩子交流,傾聽他們的聲音,順應孩子的年齡特點,說他們聽的懂得話,把教育融進遊戲盒生活之中,還給他們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在快樂中健康的成長。

  教師的教育物件是活得個體,同時也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教師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瞭解孩子生理、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再進行教育,靈活的教育個體,促使我們教師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不多的學習,不斷的向專業方向發展。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27

  《這就是幼兒教師》本書的核心思想:是以一位幼兒教師用自己的心態寫出了自己對工作的一些想法。寫出了幼兒教師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

  看了這篇文章後,我覺得這位作者用反寫方法,突出了幼兒教師的偉大。幼兒老師雖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卻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當新生幼兒才入園時,二三直個孩子一起哭,抱完這個哄那個,哄完那個又抱這個,老師常常是騙一個,哄一個,抱一個,拉一個後頭還跟著好幾個!要是遇到幾個感情脆弱的家長,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長。於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場面那傢伙那整個一人間練獄啊!哭還算小事,現在的孩子普遍奧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鬧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兒園,所以老師身上留點小傷那是常事。”就從這點上,就看出了幼兒老師的不同一般。

  一開始看到這篇文章時,覺得這作者真的寫出了老師的心裡話,一些平常事。但多看了幾篇後,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兒老師的不簡單!我做為一名普通幼兒教師感到真幸福。因為我看到了我們的偉大,因為我看到了我們的高尚,因為我看到了我們幼兒老師在人家眼裡的不同。雖沒有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大學老師那麼的高階,但我們卻能把一個不懂事的孩兒學會懂事,未來的才子們都是從我們手中開始起步的!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28

  本書是由艾米·勞拉·多伯羅、勞拉.J.柯克和黛安·翠斯特·道治等撰寫,在我們這樣的一個在幼兒園中題“課程”都遮遮掩掩、躲躲閃閃的背景裡,《托幼班創造性課程》無疑給我們一種新的觀念震盪。這一課程以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理論為依據,充分關注了家庭、社群和托幼機構之間的關係,關注了保教人員、家長和社群成員的關係,以優質教育的思想,系統構建了托幼機構的創造性課程。

  《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是理想的,更是現實的。所謂理想的,就是有追求,有目標。有些追求和目標基於對幼兒和幼兒家庭等因素的合理評估。與其他年齡段的課程一樣,設定幼兒發展的目標,是落實課程理想的主要步驟,也是保教人員確定自己的工作目標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再擬定各類工作計劃。本書所展示的計劃較為具體、直觀,又有示例,清晰明瞭,有操作性。《托幼班創造性課程》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將一般的幼兒發展目標落實到個性的幼兒身上,為設定個別化目標,真正思考“為孩子及其家庭定做課程”。這個過程,是以評估特定幼兒的發展需要為前提的。該書詳細地說明了評估幼兒需要和行為並確定目標和行為的程序,示例生動、搞笑。尤其是對幼兒觀察和對觀察資料整理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大的借鑑好處。此外,該書提出給幼兒規劃一個能滿足他們需要且是傳遞正向資訊的環境,主張“將幼兒的家長和文化帶入托幼機構”,這些觀點,一方面體現了教育機構環境的特點,另一方面體現了以幼兒為本、以幼兒發展為重的原則。該書還在保護幼兒的安全及給予幼兒行為明白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可操作的策略。

  《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是現實的。當規劃。環境等轉化為幼兒和成人的行動時,幼兒的發展就成為可能。《托幼班創造性課程》詳細地說明了在一日生活中如何瞭解幼兒的需要,如何滿足幼兒的需要,如何明白幼兒具體的行為,如何調整幼兒特定的情緒。涉及幼兒的交往、睡眠、飲食、玩耍、製作、欣賞、模仿、扮演、閱讀、律動、郊遊等等日復一日的具體行為。涉及特定活動的準備,涉及幼兒在活動中需要的基本技能,涉及幼兒在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心理現象,涉及幼兒在活動中可能產生的困惑,涉及可能產生的同伴交往或成人的交往,當然,也必定涉及成人對幼兒行為的鼓勵、引導策略。該書在這些方面的表述是很清晰的,也是具體生動的。

  看完《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我深切感受到,一個優秀的幼兒教育課程方案,是紮根於幼兒生活的,是能真實反映幼兒的需要和潛力的,並且有強有力的理論指導,有堅實的實踐基礎。我能夠在其系統的指導策略中感受到理論的力量,也能在這些策略中感受到作者們長期的實踐和思考。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29

  《幼兒園語言教育》這本書是幼兒園教師語言教育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指南,書中從語言教育與幼兒語言發展以及幼兒語言教育的目標、內容,幼兒園談話活動、講述活動、聽說遊戲、文學活動、早期閱讀活動的教育要求、設計組織以及例項分析等,其中第十章《幼兒教師語言對幼兒發展的影響》這一章節對我所研究的課題特別有幫助。

  探討幼兒教師的語言藝術問題,是教師如何在教育活動過程中,逐漸形成職業語言特點並不斷提高語言的教育水平。教師每天與幼兒一起學習、互動,我們的語言不僅要符合一般的語言規律,而且要符合教育的特別要求,適應幼兒心理特徵。教師只有掌握了這種職業語言,並自覺地在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中加以運用,才能產生預想的教育效果。因此,掌握和運用語言藝術是幼兒教師的一種基本素質。

  教師的語言具有多種功能,如資訊功能、表達指示功能、表達知識功能、情感功能、美感功能、交際功能等。優秀教師語言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夠在活動過程中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起幼兒的注意力和求知慾望。因此作為教師他的有效提問可以使幼兒的語言活動更有趣味性和藝術性。

  一、教師語言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影響

  在幼兒園,教師的語言無意識成為幼兒模仿的物件、學習的範型,幼兒對老師的一字一句、一腔一調甚至某種口頭禪非常敏感。因此教師語言客觀上起到了示範的作用。

  從教師的語言中,幼兒可以直接獲得新的詞彙、於是,學會理解生活指導性語言,學會與人交流的方法和技能,只有良好的言語表現才能對幼兒語言發展、良好語言習慣的養成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二、教師語言對幼兒認知發展的影響

  教師語言能直接引起幼兒對觀察物件的注意,是他們有選擇地感知觀察物件。如我們經常會說“今天啊,老師要給小朋友介紹一位新朋友,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請小朋友看這兩幅畫,哪裡不一樣。”教師的語言可以使幼兒關注觀察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徵,把幼兒注意力集中到教師所希望的地方。

  在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語言提示還可以幫助和啟發幼兒回憶已有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與現實的活動情景結合起來,解決面臨的學習問題,獲得新的學習經驗。

  例如在學習詩歌《春風》,到室外觀察春天之後,教師透過提問“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春天來了,哪些東西變綠了?哪些東西變紅了?哪些小動物出來活動了。”這些有效的提問能夠幫助幼兒回憶之前觀察的情景,併為隨後的仿編詩歌奠定了基礎。

  教師語言對幼兒認識發展的影響還表現在,教師語言本身可能包含對幼兒的認知要求。如“蘋果和橘子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石頭可以同來幹什麼?”前者幼兒透過視覺感知就能回答,後者則需要幼兒透過回憶思考,將已有的相關資訊進行加工和概括,找出合適的語言進行回答。研究認為,年齡較大的兒童,教師語言中的高認知要求有利於兒童智力的發展。

  三、教師語言對幼兒情感態度形成的影響

  教師活動指導語可以激發幼兒積極思考的興趣。如在講《勇敢的小螞蟻》這個故事時,可以在講述過程中讓幼兒想象如果你是這隻小螞蟻,你會怎麼辦?或者讓幼兒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故事中的情景,將幼兒置身於故事之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

  此外,教師對幼兒問題的回答、對幼兒想法的適當反饋,是對幼兒探索行為的最大支援和保護。比如“你真能動腦筋,可以試一試看”“回答的真棒。”及時對幼兒主動思考的發現和鼓勵,能對孩子的語言探索過程直接起到支援和推動作用。這也是語言活動中教師有效提問不可缺少的反饋。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30

  讀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豆豆》一書,感慨萬千。書中記載了作者(豆豆)經歷過的一段真實故事。當豆豆的媽媽聽老師說孩子在學校是個“怪怪的人”、“搗亂”、任性,會影響別人,推薦轉學時,她想:必須要想辦法找到一所能夠理解這個孩子的學校。

  “巴學園”真是一所奇妙的學校,當小豆豆第一次來到那裡,校長就和藹可親地讓她介紹自己,“隨便怎樣說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長聚精會神地聽自己講了一個上午,情緒好極了。

  “巴學園”的孩子能夠坐在用廢舊的電車改做的教室裡,孩子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選取想學的課目,也能夠跟自己喜歡的同伴坐在一齊。音樂課,孩子們不僅僅用耳朵聽,更是用心去體會,他們光著腳跳來跳去,感受著節奏、韻律。學校運動會上,身體有缺陷的孩子總能拿到第一,而這一切都是校長的精心設計。

  “不要把孩子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而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比老師的計劃,更要遠大得多。”這就是小林校長的辦學宗旨。

  一段“巴學園”的生活,讓在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一個讓大家理解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我將書中感悟到的見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與孩子平等互動的快樂。比如:我班的陳志剛小朋友,聰明、調皮,在別人的眼裡他是個典型的多動症孩子,整天摸這動那,一刻也停不下來。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筆到處亂畫亂塗,經常與別人說反話,老師說請小朋友坐好,他卻接話說看誰坐得不好。老師對他說服、教育、引導都不見效,不少家長要求孩子遠離他。我透過與志剛的家長談心,明白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對其進行了跟蹤觀察,發現他十分喜歡車,也愛畫車。投其所好,我們兩人共同探討與車有關的話題,他興趣猛增,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我發現他真是個“車行家”,明白那麼多名車,他所畫的車,部部形色兼備,十分漂亮。

  我試著與志剛小朋友進行了幾次談話,將他的優點告訴全班小朋友,請他自己講他最喜歡做的事,將車的有關狀況說一說,將他的畫貼出來。小朋友們這才發現志剛很了不起,自然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和態度,慢慢與他接近,理解了他。志剛小朋友融人到群眾懷抱,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

  透過讀書,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應是僵硬的教育,而應是互動的充滿生氣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卻發現不了東西,有耳朵卻聽不到聲音,有心靈卻無法理解真、善、美,這是值得我們幼兒教師深深思考的。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31

  最近幼兒園組織我們學習了一些關於幼師方面的書籍與法律法規文獻。這些天的讀書讓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讀書帶來的好處,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多讀書,可以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我們變得更聰明,才可以勇敢地面對困難,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就又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邁出了一步。多讀書,也能使自己的心情變得快樂;在書的海洋裡遨遊也是一種無限快樂的事情。用讀書來為自己放鬆心情也是一種十分明智的。

  閱讀中,我係統的瞭解了關於幼兒教師的一些專業性知識。其中《做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一書中,不僅有一些理論性的專業知識,更是列舉了一些老教師多年經驗的實際案例,對於我們經常遇到的一些小麻煩小事情的處理技巧等有很大的幫助。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抓傷事件,一起簡單的抓傷事件,由於兩個老師的不同態度以及說話的技巧,事情也經過了兩三個轉折。這就告訴我們說話之前要先考慮好該怎樣說,組織好語言,不然出口之後往往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同時也告誡我們老師這一職業的嚴謹性,應為我們要面對的家長是各行各業的人,他們不是單一的從事一個職業的,面對不同的人也要有不同的處事技巧,學會了這個才能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便利,自己也能在工作中有所收穫。

  另外,我們無論是面對面對家長和孩子,都要用心。無論什麼事情,只要用心就能做到。尤其是對我們的孩子,畢竟跟跟我們朝夕相處的還是孩子,我們用心對待孩子,家長也會感覺得到,對於我們的工作,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會給與支援與鼓勵。這些都是相關聯的。另外,雖然工作中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情,但我們儘量不要表現出來,我們最應該做的事就是儘量把煩惱留給自己,把快樂帶給別人。這就要求我們要有寬廣的胸襟,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

  我感覺如果用幾句話來形容我們的職業的話,最合適的莫過於微笑面對每一天,真誠對待每一位家長,愛心呵護每一個孩子。

  幼兒園教師個人學習總結32

  去書店走走,翻翻書架上琳琅滿目的學前教育書籍,雖然有非常多優秀的書籍,但是非常難有心動的感覺,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該何去何從。忽然看見了這本書,本想著這就是一本理論性非常強的書,或是某個孩子的母親寫的與孩子在一齊的成長事例。但是翻開後,看到裡面的插畫與那些簡潔明瞭的對話、推薦,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畫上正反兩面的比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們的家庭以及幼兒園老師多多少少都會有相應的不恰當的語言。也許那些語言在平日裡我們感覺非常正常,但是在比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讚賞性或是接納性、共情性語言的力量。即便我作為一個成年人,我也更願意聽到這樣的語言。當然書中所說的不僅僅僅是語言,更重要的是一種態度。

  讀了這本書,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當我每一天讀了一點點後,我會充滿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來,我覺得我找到了恰當的與幼兒交流或是處理問題的方式,我想要儘快的用這些珍重的方法與孩子們快樂、平等、有效的共度在園的完美時光。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總會遇見一些問題。書上看似簡單的對話,在實施的過程中並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發生的情境不一樣,書中的語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認為這些簡單的語言非常好“說”,但是在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真的非常難,正如書中提到的,我們生活中非常多說話的方式已經成為定性,想要改變非常難,老師或是家人需要練習。其次,我們要改變我們的態度。生活只有一次,時刻只去不回,孩子們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們有一個美麗的童年,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對待他們,去傾聽他們的每一句話,去發現他們的開心或是難過的瞬間。我們是師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瑣事非常多,有時我們難免會不耐煩。但是你的一點點疏忽,都可能讓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傷痛”。如果你有什麼不開心的事,能夠與孩子們說一說,他們能夠感受到你的難過,但請你不好以此為藉口推開他們。

  這本書對我的影響非常大,雖然對於本書的領悟還不是非常透徹。但是其中關於“學會讚賞孩子”讓我有了一點小小的“驕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讚賞的力量。

  禾禾是我們班年齡最小的幼兒,又是男孩子,相對別的幼兒而言,他各個方面潛質的發展都比較慢,加上他之前沒有上過託班(託班下學期轉來,但是由於經常生病,非常少入園),對於幼兒園的生活適應性不是非常強,不大參與班級的各種活動,每一次吃飯都要老師喂,即便老師喂,他也不大吃,有時候吃幾口就吐了。他的脾氣非常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飯不會吃,無論老師怎樣喂都不吃。由於他剛生下來就做過心臟病手術,老師也總是給予他個性的照顧。這學期開學後,他各方面潛質的發展都稍稍提高,但是吃飯仍需要老師喂。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老師表揚了他,他非常開心。第二天吃飯的時候我發現他非常願意吃飯,雖然有是仍需要老師喂,但是速度快了非常多。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飯的時候都會“悄悄地”表揚他。有一天我看見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飯,我立刻走到他的身邊稱讚他,“我們禾禾吃飯越來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著點了幾下頭,我伸出大拇指給了他一個“大拇哥”。我發現他不僅僅吃飯主動了,在別的各個方面都有非常大的進步,看到老師主動笑眯眯的叫老師好,園裡的老師都稱讚我們班的“小不點”長大了。

  看著禾禾的每一點進步我都非常開心,我意識到了“稱讚”的力量。但是稱讚並不只是用“你真棒!”、“非常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詞語來評價幼兒的言行的。孩子們對於這樣的詞語並不受用,他們非常可能認為你是在敷衍他。剛入園的時候,由於缺少實踐經驗,我不知道如何與孩子交流,如何去稱讚他們,在區角遊戲的時候,我看見幼兒搭出好看的房子,我總會對他們說,“xx搭的真好!”起初孩子們還非常開心。但是兩三次後,孩子們就對我的稱讚不給予回應了,有時只是沒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讓我覺得非常“尷尬”。對於孩子們這樣的回應,我開始反思,是他們不在乎老師的稱讚,還是對老師的稱讚“麻木”了?在與孩子們的接觸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於老師的稱讚、表揚還是非常在意,只是老師不恰當的“稱讚”會讓孩子產生懷疑,比如在搭積木的時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揚孩子們搭得好,而沒有指出好在哪裡,孩子們對於這樣的稱讚,會產生懷疑“老師是在誇我嗎?我搭的真好嗎?沒有具體指向性的稱讚會讓他們“疲憊”。因此,我會練習如何有指向性的稱讚孩子,我會在平時的活動中靜靜的觀察他們的表現,然後去想一想該如何去稱讚她,在下一次的活動中能夠有效的對幼兒進行稱讚。

  讚賞是完美的,是孩子們喜愛的,並且用心想要得到的,但是我也糾結過,徘徊過:稱讚是又次數限制的麼?要有怎樣的度呢?

  有一次,我們一個孩子的奶奶來對我說;“老師,這天下午你能給我們家淇淇發一個小貼畫嗎?我們家淇淇已經唸了好幾天了。”淇淇是一個非常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現都非常好,老師與小朋友都非常喜愛她。她經常得到老師的稱讚或是小貼畫,但是在經歷了一件事情以後,我開始思考要不好高頻率的稱讚她。一天早晨來的時候,孩子們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著,與小朋友撞在了一齊,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沒有出現破了青了的狀況,看著淇淇有點怕怕的眼神,我只說了句,“慢點哦”。中午吃飯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溼溼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回教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請她回來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對於這樣的狀況我想了想,是不是平時在幼兒園老師全是正面的稱讚,她不能理解老師指出的不恰當的地方,是不是要進行挫折教育呢?於是在稱讚幼兒的時候,我“故意”忽視了她。每當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師稱讚的眼神的時候,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糾結,她的確做的非常好,我要繼續忽視她麼嗎?在一次次的糾結中,我發現自己錯了。正如大人們願意得到別人的稱讚一樣,我們渴望別人稱讚我們新買的裙子漂亮、新剪的頭髮好看一樣,孩子們也渴望得到別人的稱讚,尤其是老師。每一個孩子都就應被稱讚,他們每一點進步、每一點好都期望老師看見,而老師的稱讚正是老師對他們的“反饋”。對於淇淇的這種狀況是我做的不夠好,由於淇淇是一個乖巧的女孩,因此平時她有一點點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我都會假裝沒看見,正是老師這樣的行為才讓淇淇“哭”了。因此,對於幼兒不恰當的行為也應當及時給與回饋,不能應為她是乖乖女,就“放縱"她,這樣對於別的幼兒不公平,對於她也不公平。老師的稱讚或是指出幼兒不恰當的地方,都只是針對幼兒當下的行為,而不是針對幼兒本身。

  看到孩子們一點點的進步後,我開始了了一個計劃:每一天一稱讚。一個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稱讚或許能讓孩子興奮一天或是好一陣子,我們不就應吝嗇我們的稱讚,孩子們每一天用他們甜美的微笑來溫暖我的心靈,我也就應用我的眼睛去發現他們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稱讚他們,為他們的每一天都帶來一絲甜蜜。每一天對每一個幼兒進行稱讚可能對於一個新老師有一點困難,但是我想發奮的一點一點的做好,也許從此刻開始,我一天只能關注到10個幼兒,慢慢的,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仔細的發現幼兒的每一點細變化。站在孩子們的角度,恰當的有針對性的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孩子們是能夠感受到老師發自內心的稱讚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