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語言《倉頡造字》教案
幼兒園大班語言《倉頡造字》教案
一、方案的寫作結構
1、標題。方案的標題可分為全稱式和簡明式兩種,而又以全稱式居多。凡由單位、事由、文種三要素構成的為全稱式;由事由、文種二要素構成的為簡明式。
2、署名落款。方案既無須在標題中標明時間,又不完全是將生成時間放在文末,而大多是將其列在標題之下、正文之上的特定位置。
3、正文部分。工作方案大都由以下兩部分構成:
首先是導言或引語。引言要求簡明扼要地交代預案或方案制訂的目的、意義和依據,一般是以“為了……根據……特制定本方案”的慣常形式來表述的。這是方案、預案生成的基礎,一定要有,否則,就失去了制訂的意義和依據,就是盲目隨意的,因而一定要抓住要害和實質將其簡明扼要地表述清楚。在例文中,引言強調製定本方案是為了“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依法開展工會工作”,簡要地交代了方案要達到的總目標。
二、幼兒園大班語言《倉頡造字》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倉頡造字》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語言《倉頡造字》教案1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故事、動畫,瞭解漢字的起源。
2、學識一些簡單的象形文字,並能與之對應的現代文字進行匹配,樂於參與活動。
3、知道漢字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從而萌發身為一箇中國人的自豪感。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活動準備:
掛圖54號、《倉頡造字》故事改編、動畫短片(網上下載)、象形文字與對應的現代文字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出示象形文字字卡“⊙”。
提問:這個圖案像什麼?
2、小結:這是古代的一種文字,叫象形文字。
引問:它們是怎麼來的呢?
二、欣賞故事及動畫,瞭解中國文字的起源。
1、教師結合掛圖講述故事。
2、提問: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古代的人們是用什麼方法來記錄事情的?這些方法好嗎?
倉頡又是怎樣想到用圖畫符號來表示事物的呢?
3、小結:象形文字是倉頡這個人造出來的,是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
三、學識象形文字與對應的現代文字。
1、欣賞動畫。
2、猜測、驗證。
根據動畫中出現的三十六個活動的象形文字,以滑鼠點選、停頓等方法讓幼兒進行猜測。
如當出現“ ”時,動畫表示為暫停,讓幼兒透過剛才的動態畫面,感知這是水在流動,象形文中如何表現?它又與我們現代文字中的哪個字相匹配?之後動畫中出現現代文字。
3、提問式小結:從古代的象形文字,到今天的現代文字,都是誰造出來的?(是我們中國人智慧的結晶)
補充:現在,世界上有好多人都在學習我們中國的文字。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文字還會成為世界上的通行語呢!
四、延伸活動:
區角活動:找朋友(意在進一步激發幼兒對中國文字的興趣)
在區域角中擺放上象形文字卡及相對應的現代文字字卡,讓幼兒開展“給文字找朋友”活動。還可滲透一些不曾認識過的象形文字字卡,讓幼兒根據圖形(象形文字特點)來找出與其相匹配的現代文字。
活動反思:
1、我執教的這節課時間有點晚,是因為剛好那天去了烈士陵園,不過晚有晚的好處,我可以基於其他教師課堂上的經驗與反思,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修改。
2、當然,活動前我物件形文字的相關知識也進行了考究。知道了象形文字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是老祖宗們從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記錄方式的一種傳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變至今儲存最完好的一種漢字字型(據我瞭解,埃及的象形文字比我國還早)。是純粹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
3、晨間活動時,我就帶了孩子去幼兒園的“文字牆”接觸了象形文字(如:這個字像什麼?)。因此當活動中出現“⊙”的象形文字時,小朋友很容易就說出來,這像太陽,於是很自然地引出故事《倉頡造字》,由於故事本身編寫得比較枯燥、口語化不強,不為幼兒所理解,於是我根據三張掛圖對故事進行了改編,使之簡單、易懂。活動中透過提問,幼兒基本能理解故事內容。但是,如果單憑故事中(包括結合圖片)的闡述想讓幼兒瞭解象形文的由來,以及找與之相對應的現代文字,對幼兒來說比較抽象,比較難。即使一時間幼兒能理解,但他們的理解也是膚淺的、表面的。於是我又從網上找來了動畫短片(老師所說的倉頡造字短片我找不到)——父親教兒子識字。生動、形象的講解,不但讓幼兒更進一步地瞭解了中國文字的起源,還透過動畫中活動的象形文字,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了象形文字和與之對應的現代文字的關係,猜測環節就得到了這一驗證。在幼兒對中國文字興趣盎然的時候,我順勢而下,運用提問式小結,把活動帶向更高一個境界——讓幼兒自然地萌發“身為一箇中國人的自豪感”。為另一個目標的達成做了服務。
應該說整個活動是比較成功的。只是本人略有困惑:在這個活動中,有兩個概念如何詮釋?一是現代文字;一是漢字。在活動中如何轉變?
小百科: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幼兒園大班語言《倉頡造字》教案2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動畫理解故事內容,瞭解漢字的由來以及漢字的演變過程。
2.透過觀察象形文字和現代文字,初步認讀幾個常見的漢字。
3.以幫象形文字找朋友的遊戲,增加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象形字卡片、課件《倉頡造字》、實物、象形字和現代文字圖片:日、月。
學具:文字匹配操作紙人手一張、記號筆、實物彩圖水、火、山、目、人、口、羊。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談話匯入,引出故事《倉頡造字》。
教師:小朋友,你認識漢字嗎?請你說說你認識哪些漢字?
教師:那你知道漢字是怎麼來的呢?下面請小朋友看一段故事叫《倉頡造字》。
師幼一同觀看課間前半段。
教師:故事裡講了誰?他用什麼方法來記事情的?這樣的方法好嗎?為什麼?
教師小結:打結的方法雖然好,但記得事越來越多,這種方法就不管用了。
教師:你有什麼好辦法來幫助倉頡?
觀看課間後半部分。
教師:倉頡想到了什麼方法?他是看到什麼才想到用符號記錄呢?
教師小結:原來倉頡看到了事物才想到用符號把它的樣子記錄下來的。
(二)理解象形文字的含義,重點認識"日""月"漢字的演變過程。
教師:看,這是什麼?如果用符號記錄這個"太陽"應該怎麼記呢?
請一位幼兒上黑板用符號記錄""太陽,再先後出示倉頡造的象形字"日"和現代漢字"日"並認讀。
教師:這兩個都叫日,那它們長的一樣嗎?哪裡不同?
教師小結:一個日字的外形是圓圓的和圖形很像,這種像圖形一樣的'文字叫象形文字。而出現在我們書上的這個日是方方正正的,看上去比較工整,這樣的文字叫漢字。漢字是從圖形慢慢變成象形字,然後在轉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漢字,現在你們知道漢字是怎麼來的了吧?
教師繼續出示彩圖月亮,引導幼兒再次感受漢字的`演變過程。
(三)幼兒根據圖形造象形字教師:倉頡他造了好多字,那小朋友想不想也來造造看呢?
教師出示實物彩圖水、火、山、目、人、口、羊。
教師:老師這有幾張圖片,等會請小朋友根據事物的外形也來造個象形字。
教師先示範,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圖片的外形特徵,然後進行造字。
教師:這張圖片畫了什麼呢?(出示羊圖片)它的形狀看上去是怎樣的?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畫出象形字羊,再請幼兒上黑板繼續造剩餘的象形字。
教師小結:幾位小朋友可真厲害,能根據圖片的外形特徵造字啦,真像個小倉頡。
(四)象形文字與漢字連線匹配教師:老師這有張操作紙,上面有兩排文字。前面一排像圖形一樣的文字是象形字,後面是漢字,可它們的順序打亂了,現在要請小朋友給象形字寶寶找找它的漢字好朋友,找到後並把它們用線連起來。
教師先示範如何操作,然後在讓每個幼兒進行操作,最後進行講評並認讀。(五)拓展中國文字,瞭解文字給人類帶來的好處。
教師:小朋友今天認識了一些簡單的漢字,但是中國的漢字還有很多。而且這些漢字只有中國才有,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國漢字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就連外國朋友都對它讚歎不已。中國的漢字真是了不起。那學習漢字對我們小朋友有什麼好處呢?
教師小結:小朋友認識了字後,可以自己看書、讀報,從書中學到一些知識、道理,而且能夠使小朋友之間的交流變得很方便。
活動延伸:
1.區角活動:提供象形文字和現代文字圖片各1套,讓幼兒在語言區進行匹配閱讀活動。
2.環境創設:將師幼共同收集的象形文字和現代漢字展示在牆面上,讓幼兒感知、閱讀漢字,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幼兒園大班語言《倉頡造字》教案3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故事《倉頡造字》,初步瞭解漢字的由來。
2.在字、圖、形的配對遊戲中,對漢字產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3.願意大膽地與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相關經驗。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影片投影儀。
2.漢字及與其對應的圖片、象形文字卡片。
3.幼兒進行過有關漢字的調查。
活動過程:
1.交流關於漢字的調查結果,豐富幼兒的經驗。
(1)幼兒自由交流調查結果。
(2)幼兒集體交流調查結果。
2.欣賞故事,初步瞭解漢字的由來。
(1)觀看影片投影儀,傾聽故事。
(2)共同討論: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倉頡為什麼要造字?字是怎麼造出來的?
3.遊戲:《字的配對》。
(1)小組討論、辨認象形字,並將漢字、圖片、象形字配對。
(2)集體交流。
資料連結:倉頡造字
倉頡是一位在黃帝手下專門管理動物數目和糧食多少的古人。古時候,人們用刻木、結繩的方法來記事。倉頡做事認真,但是動物、食物的數量越來越多,品種變化不斷,時間一長,倉頡自己也沒辦法知道大小、形狀不同的繩結和刻木的含義。倉頡想找個好辦法,但怎麼也想不出來,於是出門走走。
倉頡走到一個岔路口時,看見三個打獵的老人正在為往哪條路走而爭辯。一個老人說往東走有羚羊;一個老人說往北走有鹿群;一個老人說往西有兩隻老虎。倉頡覺得很奇怪,就問老人:“您怎麼知道前面有老虎呢?”老人指著地上的老虎腳印說:“這裡有老虎的腳印啊!”原來三位老人發現了不同的動物腳印。這時倉頡突然想到:一個腳印代表一種動物,那也可以用一種符號來表示一種東西啊!
倉頡高興地跑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各種事物。他按照各種東西的形狀,在家創造符號,並把這些符號稱作“字”。比如:太陽的符號就照著太陽的樣子畫一個圓圈,中間加上一點;月亮的符號就照著月牙兒的樣子畫出來。倉頡創造了許多字,記住了全部東西。黃帝見倉頡造出了字,就命令他到各個部落去教字。從此,字越來越多,運用得越來越廣。
幼兒園大班語言《倉頡造字》教案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漢字的由來以及漢字的演變過程。
2、 學識一些簡單的象形文字,並能與之對應的現代文字進行匹配。
3、知道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喜歡認讀漢字。
活動重點:
瞭解漢字的由來以及漢字的演變過程。
活動難點:
漢字與象形文字的配對。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入主題。
1、出示象形文字字卡"⊙"。
提問:這個圖案像什麼?
2、小結:這是古代的一種文字,叫象形文字。
提問:它們是怎麼來的呢?
我們一起聽一個故事就有答案了。
二、分段學習漢字。
1、看ppt1師講述故事提問:
(1)故事裡講了誰?
(2)"結繩記事"是什麼意思呢?
(3)這樣的方法好嗎?為什麼?
師:我們來看看這種方法是不是很好。
2、ppt2提問:
(1)你看到了什麼?
(2)倉頡為什麼會愁眉不展?
師結:打結的方法雖然好,但記得事越來越多,這種方法就不管用了。
提問:你有什麼好辦法來幫助倉頡?
師:那倉頡會用什麼辦法呢?
3、ppt3師:
(1)指"數物畫線"你認識這幾個字嗎?是什麼意思?
(2)他是怎麼想到這個辦法的`?
(3)這還有句話"畫虎......"這是什麼意思呢?
師結故事內容。
4、ppt4師講述故事內容提問:
(1)倉頡又想到了什麼好辦法?是怎麼想到的?
(2)看你怎麼讀這句話?(指字,讓幼兒明白古代寫字的順序與現代的相反。)
5、ppt5講述故事。
提問:這幅圖中都有哪些象形文字?
三、聽錄音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
1、倉頡為什麼要造字?文字是怎麼出來的?文字有什麼用呢?
小結:從古代的象形文字,到今天的現代文字,都是我們中國人創造出來的。文字能幫助我們記錄看到聽到的很多事物,讓我們從小學到很多本領。世界上有好多人都在學習我們中國的文字。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文字還會成為世界上的通行語呢!
四、象形文字與漢字的配對觀看ppt。
猜測象形文字,說出對應的漢字。
延伸活動:
在區角投放象形文字與漢字配對的連線操作紙或字卡找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