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債務風險防範化解方案(精選7篇)

醫院債務風險防範化解方案

  債務風險指由於人們法律意識不強,有法不依,使債權人無法依法追償債款的風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醫院債務風險防範化解方案(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醫院債務風險防範化解方案1

  公立醫院具有搶救、醫學研究及人才深造的作用,能夠給人們提供高質量、全面的醫療服務,從而高效治療各類常見疾病及疑難雜症。受醫改政策的影響下,醫院之間的競爭壓力逐步提升,尤其是人力成本支出、治療成本支出問題加大了醫院財務管理方面的困境。因此,公立醫院需根據現有的債務情況、經費投入情況予以探討,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為核心,圍繞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建構,確定舉債運營模式,進而最佳化醫院的服務、管理環境,但也相對的加大了經營方面的風險,故需要圍繞此類風險情況進行改革。

  一、公立醫院債務風險表現形式

  (一)規模風險

  規模風險的導致原因是部分債務無法按期償還,進而加大了風險的影響。《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條規定了關於逾期支付的要求,尤其是公立醫院的債務規模較大,進而導致所承受的風險也隨之擴大。根據2016-2018年遼寧省三級公立醫院的財務年報資料,2016年負債總額3031007萬元,2017年3477043萬元,2018年增長至3938333萬,年平均增長率為14%。若持續按此增長速度,可能會導致醫院經營方面的問題。另外,大規模風險的專案內容需要與醫院的資產情況、醫療水平相統一,若資產負債情況超過額定指標(≤50%),同樣會加大各類風險的影響[1]。其中,此類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現金流量及資產淨額兩方面因素造成。

  (二)結構風險

  結構風險主要造成原因是債務支出、債務狀況出現一定管理、操作方面的隱患,例如直接性、間接性的風險因素,都會造成舉債問題。在此過程中,《民法通則》也指出借債與利益方面的關係因素,需要確保整體借、貸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同時根據醫院的會計制度內容分析債務結構與專案報表的聯絡,若其中部分專案出現不可預期的風險,如收入金額遠小於支出金額,造成嚴重的收支不平衡現象,甚至誘發長期赤字現象,影響了整體經營的社會效益。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利用現金流量表進行風險識別,若出現現金淨增加額小於零,那麼就會出現此類風險,例如結餘金額遠小於債務利息,故在負債的影響下,採用借入的形式確定短期借款,同時確定出轉貸償還情況,可做好風險的識別管理特徵[2]。

  (三)效率風險

  效率風險的造成原因是由於資金在管理、執行中,部分專案資金無法得到補充,進而導致資金出現補充的風險。在此過程中,部分醫院無法及時對債務資金進行補充,並且實際管理執行中所設定的管理方法不科學,就會增加投資管理、決策管控方面的問題,促使專案投資的回報率受到威脅。另外,若效率識別過程的損益效果遠小於資金成本支出效果,就會導致借債資金無法發揮財務槓桿的作用。

  二、公立醫院債務風險的誘發原因

  (一)財政投入問題

  公立醫院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財政資金會有一定的投入,提升公立醫院的學科水平和診療能力,但目前我國財政資金整體對公立醫院的投入還相對較少。以遼寧省三級公立醫院為例,2016-2018年,財政資金的投入比例僅維持在4-5%,在基本建設、裝置採購、日常運營方面均存在負債運營的情況。隨著醫改的深入,藥品和耗材零差價的實行,公立醫院的現金流入進一步受到不利影響,僅僅依靠價格平移部分醫院無法彌補零差價的損失,可能會導致價格設定、財政投入的補償機制不全面,故僅能依靠負債進行產出,這也是造成負債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規模設定問題

  公立醫院的規模設定需要遵循市場的要求,特別是激烈的市場競爭影響了財政配比的份額管制。隨著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醫療服務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部分醫院為收納更多的患者,對原有場所進行擴建,甚至新建院區,獲得規模效益。同時融合新型的管理技術提高整體專案的競爭力。但是,諸多專案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由於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本質,醫療服務的收益遠遠不能滿足規模擴張的資金需求,為了消除該方面的壓力及問題,醫院就採用融資、貸款的方式,彌補自有資金的不足。同時,在相關法律文獻及政策的支援下,多數醫院均有穩定的現金流來源,屬優質客戶,不需要院方主動申請,很多銀行方採用了“放貸”的模式,致使醫院長期處於負債狀態[3]。

  (三)專案管理問題

  部分專案的論證不充分,不嚴謹,導致規模過大,投入過高,所採購的醫療裝置與實際需求不符,出現閒置的情況。另外,若貸款的審批設定不完善,如建設標準沒有與舉債情況進行協調,也會一定程度增加財政支出成本[4]。此外,若內部管理方式不科學,過分的依賴於對硬體、醫療器械的引入,沒有結合院方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研,也會出現閒置或專案收益較差的問題。

  三、法律視角下解決公立醫院債務風險問題的對策

  (一)最佳化風險化解程式

  結合《公立醫院特許經營指南》的要求設定明確、可靠的風險化解程式,明確醫院價值,控制、減少國有資產的流失,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詳細分析醫院的債務構成,分析哪些債務是基於裝置支出、哪些債務是基於人力支出、哪些債務是基於專案建設,結合必要的評估手段進行分析。具體可圍繞以下兩方面進行:

  1.舊債與新債的管理:舊債與新債的管理過程中,需落實審批管理制度,根據政府對公立醫院的債務要求及實踐要求確定債務分解計劃,明確各要點的支出預算,再結合資訊化的管理方式評測出債務資金使用情況。

  2.責任要求:醫院主管部門及相關政府機構理清醫院債務的責任要點及改革要求,明確各管理方的責任與債務區分。首先,符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國發[2009]12號)檔案要求的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大型裝置購置、重點學科發展、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專案,由政府投入資金化解債務,防範因醫院資金鍊斷裂而導致無法持續經營的風險。以期為醫院的運作提供豐富、可行的資金,提供完善的資金流,促使醫院將管理重心傾向於打造品牌、服務、技術等內容。其次,除由政府投入資金化解的債務以外,應由醫院自行化解,把債務還本納入年度預算,有計劃、有步驟的降低債務規模,並把債務化解的進度和成效納入醫院績效考核、領導班子業績考核體系。最後,透過明確各科室、各部門的責任,確定建設過程中所需求的發展基金,消除醫院在資金建設方面的問題及影響。透過逐步完善醫院的資金流及資金鍊,引導政府部門積極介入,有利於消除收費政策虧損的問題,也能打造出一個高質量的服務內容。

  (二)加大監管力度,凸顯醫療服務作用

  加大對醫院的財政投入力度,明確當前公立醫院債務風險及相關法律問題,設定必要的補償及建設機制,科學配製出符合公立醫院的儀器數量、人員數量以及科研專案的財政支出佔比。首先,管理部門配製出合規的管理方案,根據衛生資源共享方案確定各科診室所需求的裝置數量,消除重複採購及財政浪費的現象。其次,服務定價過程中,需根據《醫療機構價格行為規則》進行定價管理,同時結合當地的物價情況設定可行性較強的收費運營標準,從而消除定價不科學而造成服務水平低於治療水平的情況,避免價格方面的虧損。最後,需根據醫院的服務情況確定新穎的定價機制,要求相關管理部門進行研究分析,探討各專案的服務要求及勞動情況是否符合服務水平,圍繞公立醫院的級別設定動態化的服務機制及訂價機制,同時根據現階段的收費情況予以補貼。因此,要消除管理與法規不同意的問題,同時對現有的財政、規模、專案管理問題進行探討,有利於消除變更、合作協議管制方面的問題,也能強化債務的管理方面的風險承受能力。例如可協調出治療費用、醫保費用之間的資金配置關係及預付關係情況,設定可靠的結算方案,促使公立醫院的資金回籠措施的合理化。

  (三)完善內部管理建設,確定風控管理機制

  醫院要根據自身的定位情況及定位方向確定戰略規劃方案,確定債務風險所涉及的專案,同時分析出資產總額與償債、負債方面的關係。因此,醫院應加強內部管理,提升精細管理水平,同時結合相關法規規定確定關聯性的治療資源。透過控制各專案的成本投入,圍繞內部管理確定風控管理方案,以提高各部門的風險承受能力為根本,確定出精細化的管理內容。另外,債務管理步驟的確定中,需分析出非流動負債、租賃、融資的實際支出,宏觀的確定舉債要求及舉債時限,在配製出與此相關的法律檔案,如《合同法》《商標法》《侵權責任法》等方面的法律內容,組合不同的融資方式,以期高效的面對當前管理和發展方面的問題,有利於全面解決醫院債務支出方面的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公立醫院債務風險問題應對過程中,醫院應主動作為,積極應對,分析當前管理、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同時引入必要的法律法規檔案,確定出各專案的風險情況及管理情況,再結合風控方案對醫院的債務變化情況進行統計、協調、預測,最後圍繞財務建設情況確定出創新管理要求,有利於提高整體方案的資金利用率,消除債務危機及風險方面的問題。

  醫院債務風險防範化解方案2

  公立醫院財務活動始終貫徹於單位的日常活動,同時也是準確反饋醫院運營情況的重要維度。近些年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化使得公立醫院的經營管理模式也在發生改變。尤其是面對日益複雜的市場經濟環境,公立醫院必須要對財務風險就有清晰的認知,制定科學的防範對策才能夠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避免給國有資產造成損失。為此,本文對公立醫院財務風險進行分析,針對性總結出防範措施,以保障公立醫院社會效益與運營效率的最大化。

  一、公立醫院財務風險主要特徵

  公立醫院財務風險與企業財務風險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致性,不管是公立醫院或是企業,對於財務風險具有類似的防範過程。財務風險一旦發生將會無差別地對經濟組織造成負面影響,公立醫院與企業都希望對財務風險進行嚴格控制,降低負面干擾,在財務風險防範上面採用的防範措施基本一樣。但是公立醫院作為非營利性組織,在財務風險上具有一定的特性,公立醫院因為有財政支援;即使公立醫院面臨不少的財務風險,因為有政府兜底,在財務風險上所遭受的影響比較小。同時公立醫院的目標主要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並不只是追求利潤,所以公立醫院與企業比較,風險意識遠遠不夠,財務風險防範體系更是漏洞百出。公立醫院的財務風險意識十分薄弱,而且自主進行財務風險防範的公立醫院較少。所以公立醫院的財務風險特徵是十分明顯的,需要公立醫院深入挖掘財務風險存在的問題,制定出具體的防範策略最佳化公立醫院財務風險防範體系。

  二、公立醫院財務風險分析

  1、籌資風險

  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醫療服務需求,多數公立醫院進行了或正在進行工程擴建,工程擴建的同時,也需要採購更多更加先進的醫療機械裝置,所以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援。為緩解資金困難的問題,公立醫院一般會在政府的財政資金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負債,因此公立醫院的舉債規模持續擴張。倘若公立醫院在籌資後,經營不善就會導致公立醫院信用登記降低,很難籌集到後續的資金,從而造成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的發生。

  2、投資風險

  公立醫院為增強綜合競爭力,通常也會進行固定資產、人才、環境成本的投資,尤其是需要引入高精尖人才、裝置等,都需要大量的投資。倘若公立醫院管理層十分看重成績,盲目的進行人才、裝置投資,必定會忽略產出投入比,會給公立醫院造成財務投資風險隱患。

  3、資金回籠風險

  實踐過程當中,公立醫院在資金回籠環節也存在不可忽視的風險。具體表現為病人醫療費用無法收回或者收回不及時所產生的壞賬。例如:病人惡意逃費以及醫院進行義務救助後無法回籠的費用等等。資金無法回籠,產生壞賬,勢必影響財務資金利用效率的提升。

  4、收益分配風險

  收益分配風險主要體現在如何將公立醫院長遠發展與職工利益間進行平衡方面,由於收益分配的不合理必定會給公立醫院經營管理造成不確定的影響。公立醫院要想應對激烈市場競爭,在擴大經營規模、引入先進人才與裝置的同時要儘可能地考慮到收益分配,避免由於收益分配不均影響公立醫院的正常運營。

  三、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管理存在主要問題

  1、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缺失

  當下部分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流程並不完善,尤其體現在缺失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對於資金預算以及去向缺乏實時性管理機制,同時無法有效的分析財務風險影響因素,致使公立醫院在財務風險發現上比較遲緩。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涉及財務運營、會計核算、財務分析以及業務監督等內容,整個預警機制設計比較複雜,使得許多公立醫院望而卻步,根本不願意投入資源完成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因為欠缺提前的風控預警機制,在財務管理環節中極易引發風險監督不力的問題,而且此類風險一旦產生就極有可能給公立醫院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不利於公立醫院日常醫療服務運營。

  2、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基礎薄弱

  公立醫院的管理層基本上都是醫學專業出身,在財務理論知識上比較匱乏,對財務工作的注意力也只是放在利潤、成本支出等,對於財務風險意識缺乏深刻的認知。醫院管理層對財務風險的忽視也會造成其他職工對財務風險的忽視,既然領導都不重視,職工重視也就更不可能實現。而且實踐當中,部分公立醫院的財務人員都欠缺一定的財務風險意識,沒有將財務崗位間的互相制約、監督作用進行發揮;甚至部分財務人員具有一定的僥倖思想,在實際操作中節省精力,沒有嚴格根據財務制度落實各項財務工作,為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埋下極大的隱患。

  3、高素質財務人才儲備不足

  公立醫院管理層對於人才儲備的重視基本上集中在醫療團隊,對於財務團隊、管理團隊的重視程度並不夠,甚至在財務團隊方面根本不重視,致使公立醫院進行財務風險分析與防範時缺乏高素質財務人才儲備。部分公立醫院管理層還只是停留在財務只需要管好錢的層面,對於財務崗位、財務團隊等沒有進行明確的規劃以及考核,欠缺科學的高素質財務人才培養機制,導致財務團隊出現斷層的問題。另外就是衛生主管部門在人才招聘時,更多的只是考慮是否具有醫學專業背景,對財務專業背景基本上不進行考慮,不利於公立醫院高素質財務人才儲備。

  四、公立醫院財務風險防範具體最佳化措施

  針對前文所分析出的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將會結合當下公立醫院的實際情況總結相關的防範措施。

  1、增強財務風險管理意識

  公立醫院全體職工都需要增強財務風險管理意識,醫院管理層要積極營造財務風險管理文化,讓全體職工意識到財務風險就在身邊,與各位職工的績效緊密聯絡。同時要讓財務管理人員定期展開財務風險意識培訓,宣傳財務風險管理文化,只有當全體醫護人員意識到財務風險的重要性,才能夠在各自的崗位上遵守財務風險管理制度,為財務風險防範奠定重要的環境基礎。

  2、打造高素質財務團隊

  公立醫院管理層要充分意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必須重視高素質財務管理團隊的建設工作。高素質的財務團隊需要公立醫院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建立,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最佳化完善,比如引入先進的財務管理人才或者是進行系統性的培訓,將財務管理各項崗位職責進行明確,責任到人,確保財務管理各項工作能夠順利展開。同時,公立醫院應該積極構建總會計師制度,將總會計師進行完善,不斷加強財務決策、管理以及監督,推動公立醫院財務團隊轉型升級,更好地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提供財務服務。

  3、構建完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公立醫院構建完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有利於緩解財務風險壓力,有效的規避過渡負債經營所帶來的風險。公立醫院需要結合運營實際狀況以及財務管理情況,運用綜合評價的形式構建與完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首先要收集公立醫院所有財務資料資訊,從運營能力、償債能力、獲利能力以及發展能力等維度出發,抓住敏感性指標,進行全方位的動態監控,只要發現財務風險擴大就及時發出訊號,將其警報器的作用進行充分發揮。同時公立醫院要將所有經濟業務活動納入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當中,確保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無死角、全方位覆蓋,為公立醫院財務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另外,公立醫院資金迴圈的特殊性也會要求財務在資金管理上愈加嚴謹,需要充分合理的做到計提壞賬準備,對資金回籠週期進行提前監測,做好財務支出預算,保證資金可以按時回籠。

  4、構建科學的風險控制體系

  公立醫院應該結合《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範》建立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強化對醫院各項經濟業務活動的市場風險、廉政風險以及法律風險的監管,透過對各項風險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後的監督糾正,及時查漏補缺,降低公立醫院整體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公立醫院的風險控制體系要從單位以及業務兩個層面進行落實,單位層面就是各項制度一定要盡心制定且落實,而業務層面則是從操作流程規範性著手,從而實現風險控制體系的全覆蓋。

  綜上所述,財務風險管理是公立醫院健康平穩運營的保障,但是由於公立醫院的非營利性導致財務風險分析以及防範工作沒有落到實處,甚至某些問題還比較嚴重。因此公立醫院要正視財務風險分析及防範工作,及時的最佳化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管理流程,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從而實現公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希望本文對公立醫院財務風險分析及防範的簡要分析可以為公立醫院發展做出貢獻。

  醫院債務風險防範化解方案3

  公立醫院想要提高自身服務能力,就要不斷改善醫療服務條件,擴大醫院的規模,這需要大量資金。由於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財政投入有限,因此對外舉債就成了其籌資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應該注意的是,在當前結餘率非常低的情況下,若公立醫院長期揹負債務,其總體資產良好的局面將很快消失,隨之而來的將是巨大的債務負擔。這不使難以維護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也使醫院的持續發展產生了風險。本文對公立醫院的債務狀況和債務風險產生原因做出了概述,就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我國醫療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債務融資的出現,為解決公立醫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儘管債務融資是解決公立醫院資金短缺問題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有許多公立醫院由於管理不善,目光狹隘,在投資時缺少長期的考慮,鉅額的負債增加了醫院的綜合成本。這些不利因素制約著公立醫院的發展,甚至會阻礙醫改的進行,給社會穩定與政府的宏觀調控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公立醫院的債務風險問題已經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關注。

  一、公立醫院債務風險現狀

  (一)長期債務所佔比重大

  公立醫院想要獲得發展,得到更多收入,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賴於自身良好的醫療環境和先進的醫療裝置。許多公立醫院透過貸款的方式對醫院建築進行新建或者擴建,並且購入先進的醫療裝置,而那些以流動資金借款的名義得到的資金則會用來償還到期的基建借款,這樣一來,流動借款的實質也就成了基建類的長期借款,導致公立醫院長期借款所佔的比例不斷增大。

  (二)收支結餘和債務負擔不相配

  公立醫院只有擁有足夠的收支結餘和現金流才能按時償還債務的本息。然而,從近年的情況來看,公立醫院總收入減去醫療用品支出後所剩不多的結餘,仍需用來支付後勤的管理費用和償還利息,從而造成了較大的經濟壓力。現行的醫院墊付醫保資金原則存在結算週期較長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醫院的現金流量。雖然如此,醫院所需償還的各種債務仍需按時交納,二者之間的不協調導致醫院資金產生問題以及財務出現風險。

  二、公立醫院財務風險形成具體原因

  (一)醫院不能消化增長的費用

  在當前的體制下,公立醫院醫療服務的價格都採用由國家或者省級物價部門規定的指導價格,公立醫院不允許自己定價。物價部門大多是五至七年調整一次價格,並且調整的幅度比較低。當前,全國由物價部門制定指導價的醫療收費專案超過四千個,基本上覆蓋了公立醫院的絕大部分醫療行為。現行的價格是2012年制定的,其標準大部分都低於當前的實際成本。而公立醫院購買的社會商品和其他服務的價格約每年增長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左右。這就意味著公立醫院的收費上調幅度小,但支出的增加卻很快,收入與支出增長的不同步,使得公立醫院的費用增長難以透過創造收入和減少支出來消化。

  (二)醫院無目的進行擴建和購買先進裝置

  多年以來,我國的醫療衛生資源一直是相對不足的,這也是一個基本的現狀。醫療衛生資源的短缺使公立醫院開始相信只有大規模的擴建才能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於是在相關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公立醫院依據自己對醫療行業的展望與規劃,開始了大規模的擴建活動。不可否認,公立醫院的這一系列行為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但我們也要看到,公立醫院在進行擴建時,有很多建設專案已經超過了其承受能力,有些先進醫療裝置也與醫院自身定位不相符,只增加了醫院的財務風險。

  (三)沒有健全的管理體制

  財政部、原國家計委和衛生部在2000年7月聯合頒佈了《關於衛生事業補助政策意見》。《意見》表明符合一定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可以透過國家政策貸款和銀行貸款的方式來籌集資金,將所籌資金用在醫療機構的發展建設上。國家透過法律的形式對醫院負債進行了認可,確定了公立醫院負債行為的合法地位。當前,我國絕大多數的公立醫院均屬於事業單位,這就使公立醫院對自己的債務有了錯誤的認識。公立醫院認為國家不會因為債務問題查封自己,自己的債務可以由國家來進行償還。在這種思想之下,很多公立醫院並不會及時歸還自己應付的利息,並且長期以來對到手的資金不加重視,隨意揮霍,負債具有盲目性。除了上述問題之外,由於公立醫院的院長任職是有期限的,到期後不一定連任,所以院長在任時常常任意負債,下一期院長在走馬上任後不願承擔還債的責任。院長為追求政績,提高自己的發展空間,大多會採取大規模貸款的方式。透過貸款實現的成就越多政績自然就越多,對自己的發展也就更為有利。至於何時還款、怎樣還款,完全置之腦後。長此以往,公立醫院信用等級不斷下降,從而引發債務風險。

  三、公立醫院化解債務風險的方法和途徑

  (一)構建多元化債務風險分析指標

  適當地負債可以使公立醫院發展更具動力,並且可以快速緩解其資金短缺狀況。但與此同時,對於債務風險的防範同樣重要。公立醫院若想要控制債務風險,關鍵是要注意負債的規模,使負債比例保持在合理的範圍之內。資產負債率是一個很好的衡量指標,資產負債率過高,意味著財務風險過大,資產負債率過低,則說明公立醫院對財務融資槓桿利用不到位。對於部分償債能力較弱的公立醫院,特別是縣市級公立醫院,資產負債率在超過百分之四十時醫院就可能存在較大的債務風險。單項指標不能很好地表明醫院償債能力的高低,這時我們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模型與聚類分析法,從安全性、流動性和營利性等方面進行分析,科學構建可以體現公立醫院債務風險的指標。利用這些指標,運用綜合分析的方法,定時對醫院的債務狀況進行監測,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解除風險。

  (二)嚴控負債規模,保持科學結構

  公立醫院應該根據自身的收益水平以及當前市場的經濟大環境來確定融資的最佳規模,把握融資的“度”,即確定醫院的資產負債率。公立醫院在制定這一標準時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橫向上,參考全國範圍內其他同類醫院的平均資產負債情況和醫院所在省份的平均水平。透過與二者的比較,合理把握自身的資產負債規模;縱向上,參考本醫院在近十年的經營中效益較好且收入較高的時間點,把這一時間點的資產負債率作為參考的依據。在通常情況下,公立醫院的資產負債率應該控制在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之間。若超過了百分之七十,則應發出預警訊號。除此之外,債務融資不能僅僅考慮資產負債水平,因為有的醫院其資產負債水平並不是很高,但仍舊出現了資金週轉困難的情況。所以,公立醫院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資產負債結構,特別要注意控制好長期負債和流動負債二者的比例,透過各項比較分析來選擇對醫院最有利的融資組合,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三)加強醫院內部管理,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

  首先要建立債務規劃制度。公立醫院應該根據自己的功能定位來制定整體的戰略規劃。在深刻考慮自身資產構成以及資產總額的基礎上,依據自身償債能力,來制定科學合理的負債規模。在政府的扶持下,完善醫院預算管理和投資的可行性研究,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經營風險以及財務風險,重視財務精細化管理,努力實現績效最大化;其次要建立債務控制的相關制度。公立醫院財務部門應該對本單位的債務結構有充分的認識,對於怎樣舉債成本最低,哪些舉債期限較長有深刻的瞭解。深入分析融資過程中的成本問題和風險問題,設計出適合本醫院的最佳融資組合方案。

  (四)拓寬公立醫院投資融資渠道

  公立醫院在運營的過程中最怕遇到資金鍊中斷的情況,但在現實中,這一情況卻是較為常見的。在公立醫院的運營過程中,出於自身的良好發展的願望,公立醫院適當負債無可厚非。但是,部分公立醫院錯誤地把向銀行貸款當成解決資金問題的唯一途徑。多數情況下,向銀行借款是滿足不了公立醫院資金需求的。因此,公立醫院在籌集資金時,要依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採取不同的資金籌集方式。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快現金的流動速度,減少影響資金流速的因素,把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立足於活用資金之上。其次,國家應該在解決公立醫院財務風險問題上有所作為。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和優惠政策,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制的積極性。最後,要重視我國醫療慈善事業的發展,鼓勵有能力的公民參與到醫療慈善活動中去,制定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並向醫療救助機構進行捐贈。

  (五)公立醫院負債要量力而行,符合自身需要

  公立醫院的債務集綜合性、多層次、多方面於一體,如果過度負債,不僅不利於醫院的建設以及未來發展,還會給醫院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因此,醫院在進行負債時,一定要與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量力而行。在明確自身實際財務水平的基礎上制定本院總體發展規劃,依據自己償債能力強的來確定負債大小,必須要避免自身負債風險轉嫁到國家和患者的風險。同時政府要積極履行自己的責任,對公立醫院的債務情況定時進行監測,掌握公立醫院的債務資訊,積極探索公立醫院債務化解的有效路徑,避免政策失效的情況發生,進而幫助公立醫院合理控制債務風險。

  醫院債務風險防範化解方案4

  我局對全市13家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債務進行了甄別審計。審計表明,隨著還債期的到來,公立醫院的債務壓力加大,違約風險增加。為此,提出如下審計建議:

  一是落實政府投入責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公立醫院政府補助政策,落實政府投入責任。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於基本建設和裝置購置、扶持重點學科發展、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補貼政策性虧損等予以保障,對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和緊急救治、支邊支農等公共服務等任務給予專項補助,形成規範合理的公立醫院政府投入機制。

  二是納入政府債務平臺管理,逐步化解現有債務。將醫院債務納入同級政府性債務統一管理,在財力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力爭透過財政渠道直接化解公立醫院的現有債務,或利用債券置換,財政貼息等多種方式,根據往年公立醫院收支結餘和長期負債的'數量關係等情況,確定財政出資比例和公立醫院用收支結餘的一定比例建立化債基金,減輕醫院還債壓力。

  三是控制公立醫院的盲目擴張,規範其融資行為。按照“誰批准、誰籌資”原則落實責任制,嚴禁醫院未經批准舉債進行建設,確需借入或融資租賃的,應按規定報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審批;制定行之有效的公立醫院借款審批制度,劃分合理的借款審批許可權,規範公立醫院的借款行為。

  四是加強新債源頭控制管理,嚴格控制新增債務。相關部門要嚴格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合理確定我市的公立醫院佈局和數量,有效控制公立醫院規模,加強大型醫用裝置配置管理,嚴禁違規舉債建設;公立醫院自身也需要加強內部管理,增強債務的防範和財務的危機意識,避免發生不合理、不必要的債務。

  五是完善資金預算制度,防範財務風險。公立醫院要建立並完善資金預算制度,實現對資金收支的預算控制。要根據本單位貨幣資金流入、流出的具體情況,做好資金排程安排,及時償還到期的債務,防止出現債務逾期情況,以防範和控制財務風險。同時,要按照財務會計制度規定,及時入賬並準確核算醫院的債務,如實反映醫院的負債情況。

  醫院債務風險防範化解方案5

  多年來,我市公立醫院在發展過程中舉債進行基本建設或購置醫療裝置等,形成了一些歷史債務。隨著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入推進,“以藥補醫”機制逐步破除,債務問題逐漸成為制約公立醫院發展的瓶頸。加強公立醫院債務化解及管理工作,有效減輕公立醫院債務負擔,提高醫院執行效率和服務質量,對於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加強全市公立醫院債務化解及管理工作,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78號)、《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皖政〔2015〕16號)及《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公立醫院債務化解及管理工作的意見》(皖政辦〔2017〕5號)要求,經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並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按照“鎖定存量、嚴控增量、依法依規、分級分類、綜合施策”的思路,總結經驗、創新方式,綜合運用債券置換、財政補助、自籌資金、協商談判、爭取政策支援等多種途徑,有效解決公立醫院債務問題,構建公立醫院債務化解及管理工作新機制。在審計甄別認定的基礎上,區分公立醫院存量債務性質和類別,按照有關規定和原則,力爭2020年底前將舉債期限內的存量債務全部化解;對2020年以後年度到期的存量債務,採取多種方式降低償債成本並及時化解。同時,完善公立醫院發展建設投入機制,健全公立醫院債務管理長效機制,規範發展建設專案及債務審批機制,嚴控新債發生,促進全市公立醫院持續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分級分類,明確償債主體。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市、縣(區)政府對本級公立醫院債務化解及管理工作負總責,根據公立醫院債務類別,進行分類處置和償還。

  (二)堅持區別對待,突出化債重點。在化解公立醫院一類債務的同時,審計甄別政府有擔保責任的二類債務和其他三類債務中的長期債務和流動債務、實際債務和政府融資舉債,鎖定存量債務,實行臺賬管理。根據公立醫院債務總量及收支執行狀況,綜合運用多種有效途徑,一院一策,分別制定債務化解方案,統籌規劃、分年償還、逐步化解。

  (三)堅持依法依規,杜絕違規舉債。嚴格落實國務院關於嚴控公立醫院舉債建設有關規定,按照區域衛生規劃合理確定各級、各類公立醫院佈局和數量,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醫療裝置配置的標準、規模,健全並落實基本建設和裝置購置專案及債務審批機制,嚴格控制舉債,杜絕違規舉債。

  (四)堅持固本強基,構建長效機制。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強化公立醫院債務形成源頭控制,建立健全並有效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政策,加大基本建設和裝置購置等方面投入。加強公立醫院財務預算、成本控制等基礎管理,構建公立醫院長效發展機制。

  三、主要任務

  (一)透過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方式化解公立醫院一類存量債務。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中央財政統一部署,在2017—2018年期間,透過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將截至2016年底地方政府債務平臺中鎖定的一類債務全部置換。債務置換後,全部由同級政府承擔償債主體責任,並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管理,及時足額償還。(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衛生計生委,列第一位的為牽頭責任單位,下同)

  (二)全面開展審計甄別,鎖定公立醫院二類、三類存量債務。由審計部門牽頭,會同財政、發展改革、衛生計生等部門,透過自查自審、交叉互審、重點抽查等方式,對截至2016年底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平臺中的二類、三類債務進行審計甄別。2017年3月20日前,各公立醫院對本院債務情況進行全面自查自審;2017年4月中旬前,市、縣(區)審計部門牽頭對本級公立醫院債務進行全面審計甄別。審計甄別時要剔除實際未用於醫院發展建設的政府融資貸款以及擅自擴大規模提高標準、“利滾利、息轉本”貸款等形成的債務,出具審計甄別報告。建立公立醫院二類、三類債務臺賬,統一編號,銷號管理,並按規定及時調整地方政府債務平臺數據,鎖定存量債務。審計甄別中,可統籌參考審計署地方政府性存量債務審計、財政部地方政府存量債務清理甄別等報告結果。(責任單位:市審計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計生委)

  (三)實行“一院一策”,支援公立醫院多渠道化解二類、三類存量債務。各級公立醫院要根據債務總量及結構、醫院業務收支、有效資產資源等情況,制定二、三類存量債務化解方案,並報經同級政府批准後實施。公立醫院要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強化內部成本控制,規範收支核算,最佳化支出結構,壓縮經常性開支,積極自籌償債資金。從2017年開始,公立醫院原則上按當年醫療收入的6%提取償債專項資金,其中對年度應還本息低於醫療收入6%的公立醫院,按實際本息資金需求計提,專項用於償還到期債務。各級政府應積極搭建平臺,支援公立醫院與債務銀行充分協商,在貸款利率不高於同期銀行基準利率的前提下,壓縮截至2016年底還本付息期限仍超過5年的債務期限,爭取銀行採取掛賬停息、債務豁免等方式減輕債務負擔;對暫時不能壓縮償債期限的債務,支援公立醫院透過爭取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置換存量債務,降低償債成本。各級公立醫院將財政補助的各類資金,剔除中央及省財政補助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基本建設、裝置購置等專項資金,按12%的比例安排用於償債(對年度應還本息低於補助收入12%的公立醫院,按實際本息資金需求計提),其中省財政補助縣級公立醫院零差率資金按不低於50%比例安排;年度未支出的各類公立醫院補助資金,按照存量結轉結餘資金管理有關規定執行,對能繼續使用的資金優先用於償還債務。加快處置公立醫院閒置土地、房屋等資產資源,按照國有資產管理相關規定,將所得資金優先用於償還債務。(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財政局)

  (四)加強公立醫院在建專案管理。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公立醫院在建專案的監管,必要時可組織對公立醫院在建專案規模標準、資金來源等情況進行復審,對超標準超規模建設、建設資金尚未落實需要貸款建設的專案,暫緩建設,待相關條件完備後再行續建。對複核後符合條件、使用債務資金的在建專案,繼續按立項時明確的籌資方式或原銀行協議貸款續建;對在建專案確實沒有其他建設資金來源的,應主要透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和地方政府債券解決後續資金。(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審計局、市財政局)

  (五)建立公立醫院債務化解及管理工作獎補機制。市財政局制定公立醫院債務化解及管理工作考核辦法,每年度對各級公立醫院存量債務審計甄別、債務償還進展、新債管控等進行考核。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債務化解及管理工作情況較好的公立醫院給予獎補。各縣(區)也要制定公立醫院債務化解及管理工作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與院長薪酬及續聘、醫院績效工資總額核定、財政補助資金安排等掛鉤。有條件的縣(區)財政部門可安排專項資金,對債務化解及管理工作情況較好的公立醫院給予獎補。(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衛生計生委、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六)加強新債源頭控制管理,完善投入機制。嚴格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合理確定各級、各類公立醫院佈局和數量,有效控制公立醫院規模,嚴禁違規舉債建設。對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專案,經相關主管部門稽核並提請同級政府研究後,由同級發展改革部門按程式審批。對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未落實建設資金、未按規定化解存量債務的公立醫院,一律不得審批新專案。公立醫院經批准的基本建設專案所需資金,原則上由各級政府預算內統籌資金安排。經批准的大型醫療裝置購置經費,原則上由各級財政在公立醫院補助資金中統籌安排。完善公立醫院政府投入機制,建立財政綜合績效補助制度。(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衛生計生委、市審計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縣(區)、市直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協調配合,共同推進。由財政部門牽頭,會同發展改革、衛生計生、審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醫改等部門,建立公立醫院債務化解及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在同級政府領導下統籌推進債務化解及管理工作。

  (二)強化工作落實。各縣(區)、市直相關部門要結合本地財力、醫院執行、債務結構、政府補助等因素制定具體實施意見。財政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債務化解及管理工作,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工作方案及資金管理、債務鎖定、考核獎補等制度,安排必要的審計甄別工作經費。發展改革部門負責提供基本建設審批相關資料,完善專案審批機制,統籌安排基本建設資金。審計部門負責債務審計甄別方案制定及組織實施等工作,出具審計甄別工作報告。衛生計生部門負責組織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在建專案複審,督促指導公立醫院制定“一院一策”化債方案,落實區域衛生髮展規劃;同時,負責組織公立醫院制定償債計劃清單,細化償債專案、本息額度、資金來源、責任人及時間表等。公立醫院要積極做好債務自查,及時全面提供債務審計甄別相關資料。醫改部門要將債務化解及管理工作情況納入醫改督查和目標責任考核範圍。

  各縣(區)、市直相關部門要按要求完成公立醫院存量債務審計甄別、調整地方政府債務平臺數據、鎖定存量債務等工作。同時,將本地實施意見、相關工作方案、審計甄別報告、償債計劃清單等檔案資料報送市財政局。

  (三)強化資金管理。各縣(區)、市直相關部門要加強公立醫院償債資金管理和使用,對財政統籌安排的專項償債資金,一律直接支付;對醫院自籌償債資金,要減少撥付環節,及時足額支付。對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套取償債資金的,如數追回資金,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強化宣傳引導。各縣(區)、市直相關部門要立足經濟社會和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大局,採取多種方式,宣傳公立醫院債務化解及管理工作的重大意義,加強政策解讀和輿情監測,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有效防範和化解風險,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醫院債務風險防範化解方案6

  2022年7月,國家衛健委辦公廳通報了2020年度全國三級、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情況,結果顯示,2020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醫療盈餘率為-0.6%,較2019年下降3.6%。全國共20個省份醫療盈餘為負,佔比62.5%,較2019年增加56.25%;753家三級公立醫院醫療盈餘為負,佔比43.5%,較2019年增加25.89%。二級公立醫院也同樣,醫療盈餘率平均為-0.66%,較2019年下降2.73%。約四成醫院出現虧損情況,虧損醫院的比例較2019年增加16.75%。在虧損醫院中,7.51%的二級公立醫院資產負債率超過100%,49.53%的二級公立醫院資產負債率超過50%。三級公立醫院資產負債率為44.09%,與2019年基本持平。受疫情影響,2020年以來公立醫院虧損及債務有不斷攀升的趨勢,公立醫院面臨長期運營困境。

  結合業內專家的意見,談談我的粗淺認識,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一、公立醫院虧損及債務風險形成的原因

  1、疫情之下政府的財政補償力度不足,彌補不了公立醫院的政策性虧損。

  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各級政府對醫療機構的政策扶持及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實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建設、核酸檢測能力建設、應急衛生救治體系建設等,同時,因全國持續不斷的疫情影響,財政收入也受到較大沖擊,形勢緊張,既要確保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發放,還要維持正常運轉。醫療機構基礎設施投入及大中型醫療裝置購置需要鉅額資金的保障,補償機制難以落實。

  2、抗疫支出增加,業務收入下降,公立醫院虧損及債務風險程度加劇。

  受疫情影響,防護物資費用大幅增加,與抗疫支出增加相對應的,是業務量和收入的減少。根據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入院人數比2019年減少了3583萬人,下降了13.5%。2021年,入院人數略有回升,但相比2019年還是少了1870萬人。這就反映了疫情以來,醫療機構的業務量是普遍下降的,業務收入自然受到影響。

  3、醫保結算“虧損”,加大了公立醫院醫療虧損及債務風險。

  醫保支付方式無論是過去按專案付費到現行按績效付費再到未來按價值付費,醫院都會有不同程度醫保結算“虧損”,尤其是過去醫療機構以收入為中心,醫保結算“虧損”的金額會更大一些,歷年累計“滾雪球”式的增長,到了現在這一問題顯得尤為突出。按2022年健康界公佈2012年至2020年醫藥收入主要構成:

  2012年至2020年平均藥耗佔比49.5%,2012年至2020年醫療機構醫保結算“虧損”的金額有一半是已經發生的藥耗支出(在不考慮藥品和衛生材料加成的情況下),這部份藥耗支出成為“無源之水”導致應付賬款掛賬的這部份藥品、衛生材料欠款無法支付,歷年累計到現在,欠款金額越來越多。

  國家醫保局各年度醫保基金飛行檢查對醫療機構違規金額的處罰,醫療機構的現金流更加趨緊。

  2022年5月,國家醫保局公佈2021年度醫保基金飛行檢查情況公告,飛行檢查結果顯示,重複收費、超標準收費、分解專案佔收費違規金額比例最大,被檢查的68家定點醫療機構中59家存在此類問題,涉嫌違法違規金額1.5億餘元,佔涉嫌違法違規總金額的30%。違規金額的處罰必然由醫院買單,導致醫療盈餘的“縮水”和現金流的緊張。

  4、長短期借款債務風險增大,運營風險較高。

  2020年,二級公立醫院長短期借款類債務佔負債總額的比為29.22%,較2019年有所增加。導致短期借款增加的原因是由於應付賬款的逐年增加,醫療機構為了緩解資金緊張的局面,及時支付供應商的欠款,只好透過短期貸款的渠道籌集資金,而且醫療機構還要為此支付貸款利息,“雪上加霜”。在過去舉債建設和大型醫療裝置購置的醫療機構這些年都要經歷長期借款逐年還本付息的階段,舉債還本付息的壓力較大。

  5、疫情期間人力成本支出,成為了大部分醫院最主要的支出,也是對醫院現金流壓力最大的支出。

  在疫情之前,人力成本佔醫院總成本的比重,有一半以上的醫院在30%-40%之間,在疫情後,該比重開始急劇上升。

  從通報2020年度全國三級、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情況,實際虧損和資產負債率可能比通報的還要嚴重,因為醫療機構在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時,個別醫院醫保結算“虧損”並未沖銷“應收賬款”和“事業收入”,而是“應收賬款”長期掛賬,掩蓋了醫療虧損和資產負債率的增加。

  2020年3月5日,中辦、國辦釋出了深化醫保制度改革的28條意見:第18條明確提到要推進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

  醫保直接結算之後,貨款不必再經過醫院,醫院的現金流將會更加緊張。有些公立醫院目前維持正常運轉的現金流都非常困難,醫保直接結算之後,估計績效的發放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進而影響醫務人員滿意度和患者滿意度。

  二、如何控制和降低虧損及債務風險

  1、政府應該承擔的財政投入、對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應落實到位。

  2017年9月,我國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這意味著公立醫院再無法透過藥品加成獲取利潤。為彌補公立醫院為此減少的收入,政府應對公立醫院財政補償。但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財政能力差距較大,財政投入能否跟上,取決於各級政府的財政能力及意願。如果公立醫院的財政投入不能及時到位,對公立醫院補償機制難以落實,那麼公立醫院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將“舉步維艱”。

  2、提高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彌補醫院的“政策性虧損”以及支撐可持續發展。

  長期以來,醫療機構收費標準改革力度,和物價上漲幅度不匹配,在靠醫療收入生存和發展的大背景下,為了保證公益性的服務提供能夠可持續,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要儘快調整。而與此同時,人力成本在提高,透過醫療服務價格,以及醫務人員薪酬體系的調整,讓醫療技術的價格和價值匹配,讓醫務人員迴歸職業的尊嚴。

  3、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最佳化區域醫療均衡佈局,保障醫院健康發展。

  為了避免公立醫院不良競爭、盲目發展的局面,避免大醫院和基層醫院爭搶更多的常見病、多發病患者的局面,國家層面需要採取手段進行調控。因勢利導,順應“資源共享、錯位發展、互贏共生、共同發展” 的新格局,落實分級診療戰略。按照相關醫療衛生規劃合理確定各級、各類公立醫院的佈局和數量,做好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醫療裝置配置的標準、規模的科學控制。

  4、加強風險控制、穩步化解債務。

  按照“尊重歷史、鎖定存量、分類處理、逐步化解”的原則,對符合政策的公立醫院長期債務,財政應安排專項資金予以化解,對一般性債務及利息給予專項貼息補助。推動長期歷史債務以及債務風險較高的單位妥善處置、穩步化解,保障公立醫院健康可持續執行。公立醫院要嚴格落實國務院關於公立醫院舉債建設的有關規定,強化舉債建設和購置大型醫用裝置管控。“過緊日子”已經是公立醫院的新常態,要緊把資金源頭,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降級行政執行成本,將厲行節約的要求落實到實處。

  5、公立醫院要加強內涵式建設,提升醫院成本核算和管控能力。

  醫保基金監管已經常態化和制度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倒逼醫療機構提質增效、規範合規,透過控費,成本結構調整來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醫院應主動作為,迎接挑戰。向精細化管理模式,向醫患滿意、治療效果、成本控制轉變。透過不斷推動公立醫院核心業務與運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將運營管理轉化為價值創造,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將醫保結算“虧損”降到最低限度,實現醫院高質量發展。

  醫院債務風險防範化解方案7

  在當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新形勢下,為了滿足人們對醫療服務的多樣化需求,解決資金短缺的困難,醫院管理者採取負債融資經營策略以獲得所需資金、實現醫院快速發展是我國醫院中較為普遍的現象。但是,醫院在借債的同時,必然會伴隨著一定的風險。一旦醫院負債融資失控,出現無法按時支付到期債務甚至資不抵債的狀況,將會嚴重製約醫院的發展,同時也會給政府主管部門進行宏觀管理和社會穩定帶來很大影響。因此,醫院實施負債經營,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風險分析及監測預警機制,這對於醫院有效控制和防範風險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醫院負債的概念與負債經營的作用

  (一)醫院負債的概念

  所謂“負債”,是指債務人依法應對債權人履行的某種償付義務,具體是指債務人所承擔的,能以貨幣計量,須以資產或勞務償付債權人的債務。1999年,我國財政部和衛生部在聯合頒佈的《醫院財務制度》中第一次明確了“醫院負債”的概念,將醫院負債作為一項基本會計要素列入核算體系中,並且規定:“醫院負債是指醫院所承擔的能以貨幣計量,需要以資產或者勞務償還的債務”。醫院負債具有以下特徵:

  1、負債是指已經發生,並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必須償付的經濟義務。

  2、負債是可計量的,有確切的或預計的金額。

  3、負債一般情況下有確切的債權人和到期日。

  4、負債只有在償付,或債權人放棄債權,或情況發生變化以後才能消失。

  (二)醫院負債經營的作用

  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醫院競爭的成敗除了參與競爭的方式外,還取決於自己的競爭實力。資金規模是體現醫院競爭實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醫院透過舉債可在較短時間內籌集足夠的資金,把握髮展機遇,實現資金流動的良性迴圈,從而增強其市場競爭能力。同時,負債經營可使醫院獲得財務槓桿效應,提高醫院收益。由於醫院支付的債務利息是一項與醫院收益無關的固定支出,當醫院總資產收益率發生變動時,會給淨資產收益率帶來更大幅度的變動,這就是財務槓桿效應。由於這種槓桿效應的存在,當總資產收益率增長時,淨資產收益的增長幅度比總資產收益率的增長幅度更大。

  (三)醫院負債經營所導致的風險

  目前。在醫院負債運營活動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主要有:由於醫學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競爭對手的規模、數量、技術水平的巨大壓力,無法滿足不斷提高的醫療服務需求等原因帶來的技術風險;由於醫療服務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市場競爭的激烈化、複雜化等一系列因素而導致的市場風險;由於自然環境變化、其它無法預料的突發事件等導致的環境風險;由於政治局勢和經濟環境、社會變化產生的社會風險;國家或地區的衛生政策、政府行為調整等產生的政策風險;由於醫院管理者決策不科學、組織不合理、人員使用不當等導致的管理風險;資金週轉不良、償還能力差導致的財務風險等六個方面的風險。

  二、醫院負債經營中加強財務風險預警與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醫院負債財務風險監測預警流程

  財務風險預警是指運用指標及模型對醫院的負債經營、資金使用和財務收支執行動態進行監測,在警情擴大或風險發生前及時發出訊號,使其充分發揮“警報器”的作用,真正成為醫院財務風險診斷的一種工具。醫院財務失敗預警的靈敏度越高,就能越早地發現問題,使醫院管理者提前採取應對措施,規避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在醫院進行財務風險程度的監測和預警時,本課題設計出如圖1所示的綜合預警流程,為醫院管理者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提供參考。

  (二)發揮政府的宏觀管理與監管職能

  醫院負債經營必然會帶來一定的風險,醫院效益的好壞不僅僅關係到醫院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也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因此,政府應加強醫院借債融資活動的宏觀管理。完善政府的調控指導與監管職能。政府主管部門應進一步規範醫療市場秩序,完善各項財務規章和資金管理制度,及時修訂醫院貸款相關政策與管理方法,使廣大醫療機構在負債融資時明確應該做什麼,如何去做等。同時,應加大各項規定的處理力度,對於給醫院經營帶來重大損失的主要決策人員應追究其相應的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在投資決策方面,政府主管部門應認真掌握醫院重大專案貸款的額度和標準,嚴格控制醫院的盲目舉債建設行為。對有一定實力、發展勢頭良好、群眾滿意度高的醫院,在允許的範圍內可實行一定的政策傾斜,必要時可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援;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低下、長期虧損且償還風險過大的醫院應及時採取強制措施,實行財務監管,嚴密防範風險。

  (三)完善對外業績資訊釋出制度

  為實施有效監管、加強風險控制,對於財務管理較規範、基礎條件具備的部分醫院,可借鑑企業的經驗,建立並完善醫院財務業績資訊釋出制度。透過實施醫院財務業績資訊釋出制度,規範醫院資訊釋出的內容與方法,及時、真實、透明地報告醫院運營效益和重大投資專案執行情況,進一步提高醫院資金使用、負債融資運作的透明度,督促醫院增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同時,政府主管部門應加強對醫療市場發展有深遠影響因素的研究,及時掌握和了解銀行金融市場以其它投資機構對醫院的反應和要求,努力改善醫院的外部運營環境,拓展醫院與國內外金融機構、風險投資者以及中介機構的溝通渠道,不斷提高我國醫院的良好信譽,爭取得到更多的外部資金支援。

  (四)實行穩健的融資策略

  目前,負債經營的醫院有兩種情況:一是適度負債,按時償還,醫院加快發展;二是過度負債,難以償還,醫院失掉活力。因此,在醫院負債經菅過程中,關鍵是要把握一個“度”,敢於負債、善於負債、科學管理、規避風險是醫院負債經營成功的關鍵。在進行負債決策時,醫院應當採取穩健的融資策略,充分估計未來各種不確定因素對醫院發展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努力在控制融資風險與謀求最大收益之間尋求一種均衡。既要盡力加大債務資金在醫院資金總額中的比重,以充分享受財務槓桿利益,又要規避由於債務資金在醫院資金總額中所佔比重過大而給醫院帶來的相應的財務風險。同時。醫院實施負債經營策略時應合理制定出一個負債警戒線。企業負債是有限度的,根據不同企業的性質,對其資產負債率有不同的控制線。由於醫院是衛生事業單位,對醫院資產負債率更應嚴格控制,應該比企業要低一些。並且,考慮到我國醫院正處於改制與變革階段,加入WTO後醫療市場的准入、國外醫療機構的進入對我國醫院的衝擊等問題,如果負債率定得過低,會影響甚至限制醫院的進一步發展。我國醫院的現金流較大,一所大型綜合性醫院每天的現金流量達百萬元,其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均較高,此時醫院負債率可以適當高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