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新冠疫情防控管理制度(通用10篇)
醫院新冠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醫院新冠疫情防控管理制度(通用10篇)
現如今,制度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範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那麼相關的制度到底是怎麼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醫院新冠疫情防控管理制度(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醫院新冠疫情防控管理制度1
(一)制定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醫療機構應當根據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原學特點,結合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和診療條件等,建立預警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
(二)開展全員培訓。依據崗位職責確定針對不同人員的培訓內容,使其熟練掌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識、方法與技能,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早控制。
(三)做好醫務人員防護。醫療機構應當規範消毒、隔離和防護工作,儲備質量合格、數量充足的防護物資,確保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到位。在嚴格落實標準預防的基礎上,強化接觸傳播、飛沫傳播和空氣傳播的感染防控。
(四)關注醫務人員健康。醫療機構應當合理調配人力資源和班次安排,避免醫務人員過度勞累。針對崗位特點和風險評估結果,開展主動健康監測。採取多種措施,保障醫務人員健康地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五)加強感染監測。做好早期預警預報,加強對感染防控工作的監督與指導,發現隱患,及時改進。發現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時,應當按照有關要求及時報告,並在2小時內上報資訊,做好相應處置工作。
(六)做好清潔消毒管理。按照《醫院空氣淨化管理規範》,加強診療環境的通風,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可進行空氣消毒,也可配備迴圈風空氣消毒裝置。嚴格執行《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做好診療環境、醫療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潔消毒,嚴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洩物、嘔吐物的處理,嚴格終末消毒。
(七)加強患者就診管理。醫療機構應當做好就診患者的管理,儘量減少患者的擁擠,以減少醫院感染的風險。發現疑似或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時,依法採取隔離或者控制傳播措施,並按照規定對患者的陪同人員和其他密切接觸人員採取醫學觀察及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不具備救治能力的,及時將患者轉診到具備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診療。
(八)加強患者教育。醫療機構應當積極開展就診患者及其陪同人員的教育,使其瞭解新型冠狀病毒的防護知識,指導其正確洗手、咳嗽禮儀、醫學觀察和居家隔離等。
(九)加強感染暴發管理。嚴格落實醫療機構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各項規章制度,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暴發的風險。增強敏感性,一旦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疑似暴發或暴發,醫療機構必須按照規定及時報告,並依據相關標準和流程,啟動應急預案,配合做好調查處置工作。
(十)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或疑似患者產生的醫療廢物,納入感染性醫療廢物管理,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有關規定,進行規範處置。
醫院新冠疫情防控管理制度2
(一)發熱門診。
1、發熱門診建築佈局和工作流程應當符合《醫院隔離技術規範》等有關要求。
2、留觀室或搶救室加強通風;如使用機械通風,應當控制氣流方向,由清潔側流向汙染側。
3、配備符合要求、數量充足的醫務人員防護用品,發熱門診出入口應當設有速幹手消毒劑等手衛生設施。
4、醫務人員開展診療工作應當執行標準預防。要正確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後應當進行洗手或手衛生消毒。進出發熱門診和留觀病房,嚴格按照《醫務人員穿脫防護用品的流程》要求,正確穿脫防護用品。
5、醫務人員應當掌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特徵,按照診療規範進行患者篩查,對疑似或確診患者立即採取隔離措施並及時報告。
6、患者轉出後按《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進行終末處理。
7、醫療機構應當為患者及陪同人員提供口罩並指導其正確佩戴。
(二)急診。
1、落實預檢分診制度,引導發熱患者至發熱門診就診,制定並完善重症患者的轉出、救治應急預案並嚴格執行。
2、合理設定隔離區域,滿足疑似或確診患者就地隔離和救治的需要。
3、醫務人員嚴格執行預防措施,做好個人防護和診療環境的管理。實施急診氣管插管等感染性職業暴露風險較高的診療措施時,應當按照接治確診患者的要求採取預防措施。
4、診療區域應當保持良好的通風並定時清潔消毒。
5、採取設定等候區等有效措施,避免人群聚集。
(三)普通病區(房)。
1、應當設定應急隔離病室,用於疑似或確診患者的隔離與救治,建立相關工作制度及流程,備有充足的應對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消毒和防護用品。
2、病區(房)內發現疑似或確診患者,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按規範要求實施及時有效隔離、救治和轉診。
3、疑似或確診患者宜專人診療與護理,限制無關醫務人員的出入,原則上不探視;有條件的可以安置在負壓病房。
4、不具備救治條件的非定點醫院,應當及時轉到有隔離和救治能力的定點醫院。等候轉診期間對患者採取有效的隔離和救治措施。
5、患者轉出後按《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對其接觸環境進行終末處理。
(四)收治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病區(房)。
1、建築佈局和工作流程應當符合《醫院隔離技術規範》等有關要求,並配備符合要求、數量合適的醫務人員防護用品。設定負壓病區(房)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相關要求實施規範管理。
2、對疑似或確診患者應當及時採取隔離措施,疑似患者和確診患者應當分開安置;疑似患者進行單間隔離,經病原學確診的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3、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採取接觸隔離、飛沫隔離和空氣隔離等措施。具體措施包括:
(1)進出隔離病房,應當嚴格執行《醫院隔離技術規範》《醫務人員穿脫防護用品的流程》,正確實施手衛生及穿脫防護用品。
(2)應當制定醫務人員穿脫防護用品的流程;製作流程圖和配置穿衣鏡。配備熟練感染防控技術的人員督導醫務人員防護用品的穿脫,防止汙染。
(3)用於診療疑似或確診患者的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等醫療器具及護理物品應當專人專用。若條件有限,不能保障醫療器具專人專用時,每次使用後應當進行規範的清潔和消毒。
4、重症患者應當收治在重症監護病房或者具備監護和搶救條件的病室,收治重症患者的監護病房或者具備監護和搶救條件的`病室不得收治其他患者。
5、嚴格探視制度,原則上不設陪護。若患者病情危重等特殊情況必須探視的,探視者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做好個人防護。
6、按照《醫院空氣淨化管理規範》規定,進行空氣淨化。
醫院新冠疫情防控管理制度3
(一)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應當強化標準預防措施的落實,做好診區、病區(房)的通風管理,嚴格落實《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要求,佩戴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必要時戴乳膠手套。
(二)採取飛沫隔離、接觸隔離和空氣隔離防護措施,根據不同情形,做到以下防護。
1、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嘔吐物及汙染物品時:戴清潔手套,脫手套後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時:戴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穿防滲隔離衣。
3、為疑似患者或確診患者實施可能產生氣溶膠的操作(如氣管插管、無創通氣、氣管切開,心肺復甦,插管前手動通氣和支氣管鏡檢查等)時:
(1)採取空氣隔離措施;
(2)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並進行密閉效能檢測;
(3)眼部防護(如護目鏡或面罩);
(4)穿防體液滲入的長袖隔離衣,戴手套;
(5)操作應當在通風良好的房間內進行;
(6)房間中人數限制在患者所需護理和支援的最低數量。
(三)醫務人員使用的防護用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四)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隔離衣等防護用品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汙染時應當及時更換。
(五)正確使用防護用品,戴手套前應當洗手,脫去手套或隔離服後應當立即流動水洗手。
(六)嚴格執行銳器傷防範措施。
(七)每位患者用後的醫療器械、器具應當按照《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要求進行清潔與消毒。
醫院新冠疫情防控管理制度4
(一)對疑似或確診患者及時進行隔離,並按照指定規範路線由專人引導進入隔離區。
(二)患者進入病區前更換患者服,個人物品及換下的衣服集中消毒處理後,存放於指定地點由醫療機構統一保管。
(三)指導患者正確選擇、佩戴口罩,正確實施咳嗽禮儀和手衛生。
(四)加強對患者探視或陪護人員的管理。
(五)對被隔離的患者,原則上其活動限制在隔離病房內,減少患者的移動和轉換病房,若確需離開隔離病房或隔離區域時,應當採取相應措施如佩戴醫用外科口罩,防止患者對其他患者和環境造成汙染。
(六)疑似或確診患者出院、轉院時,應當更換乾淨衣服後方可離開,按《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對其接觸環境進行終末消毒。
(七)疑似或確診患者死亡的,對屍體應當及時進行處理。處理方法為: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0.5%過氧乙酸棉球或紗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門等所有開放通道;用雙層布單包裹屍體,裝入雙層屍體袋中,由專用車輛直接送至指定地點火化。患者住院期間使用的個人物品經消毒後方可隨患者或家屬帶回家。
醫院新冠疫情防控管理制度5
為最大限度降低醫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進一步做好醫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實保障患者和家屬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根據疫情防控相關檔案要求,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現將有關事宜告知如下:
一、進入醫院人員、車輛,請做到全程規範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員做好體溫檢測,驗證健康碼、行程碼(軌跡)、登記(主動告知有無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等疫情防控工作。
二、住院期間嚴格執行“一人一陪護”的管理制度,病室勤開窗、通風,不共用毛巾、餐具,不隨地吐痰,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均須進行核酸檢測。
三、住院期間全面禁止探視,提倡採用電話、簡訊、微信、影片等形式進行探視和問候。
四、就診期間請做好個人防護,注意咳嗽禮儀,加強手衛生管理,自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離。使用過的口罩扔入黃色醫療垃圾桶內。
五、在院期間請勿隨意進出其他病房,禁止在樓道聚集聊天。
六、禁止外賣、快遞人員進入管控樓層。
七、對隱瞞行程和流行病學接觸史的,並造成不良後果的個人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醫院新冠疫情防控管理制度6
一、組織管理
由xx院長任組長,各業務副院長任副組長,門診主任、綜合病房主任、婦產科主任、藥房主任、防保組長及防保組疫情管理人員等組成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對傳染病管理工作進行日常監督檢查,每年對上年度傳染病管理工作進行總結,根據最新情況制定單位傳染病有關制度。
二、疫情管理內容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39種報告病例;
(二)衛生部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
(三)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本行政區域內常見、多發的其他地方傳染病及重點監測傳染病。
三、具體實施辦法
(一)每年新職工崗前培訓必須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的相關內容,學習結束必須進行考試。
(二)要求醫院職工每年至少學習傳染病防治法一次,並有簽到及學習後測試成績存檔,每個科室的主任為傳染病監控醫師。
(三)門診日誌和處方使用:按照縣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印發的《關於規範使用醫療單位門診日誌登記簿的通知》[遵縣衛食藥通〔20xx〕xxx號]檔案要求進行門診日誌規範登記。門診、綜合病房、婦產科要有完善的門診日誌,要求門診日誌內容專案登記齊全準確(發病日期不能模糊登記)。傳染病登記專案包括就診日期、姓名(14歲以下兒童必須填寫家長姓名)、性別、年齡、職業、詳細現住地址(現住址必須到村民組或街道門牌號,學生必須填寫學校班級,有工作單位填寫工作單位名稱,工地的填寫工地段名稱)、發病日期、主要症狀和體徵、初/複診、診斷;
非傳染病專案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主要症狀和體徵、診斷、就診日期;
處方專案登記齊全、不能缺登。
(四)住院病人登記本的使用。病人入院後,必須填寫完整的相關內容:病人的姓名(14歲以下兒童必須填寫家長姓名)、性別、年齡、職業、詳細現住址(現住址必須到村民組或街道門牌號,學生必須填寫學校班級,有工作單位填寫工作單位名稱,工地的填寫工地段名稱)、入院日期、入院診斷、出院日期、出院診斷、轉歸情況、傳染病病人必須登記發病日期,出、入院診斷必須依據病案所寫的診斷進行填寫,不能寫同前或以兩點代表。
(五)檢驗科、放射科:必須按防保組提供的X光檢查及陽性結果反饋登記表、生化檢驗登記表、化驗室傳染病陽性檢測結果反饋登記表要求進行登記;
放射科醫生、檢驗科醫生髮現傳染病病例除出具報告單外,應2小時內將資訊反饋給開單醫生並簽字備查。
(六)傳染病報告要求:門診醫生、綜合病房醫生、婦產科醫生及辦理健康體檢的醫生嚴格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執行首診醫生負責制,發現報告病例後,按傳染病報告卡填寫要求(報卡相關內容與門診日誌、住院登記本相應內容必須吻合一致。)填寫後將報卡(甲類傳染病立即電話通知,10分內報出卡片。乙、丙類傳染病3小內報出卡片)送至防保組辦公室,由防保組疫情管理值班人員按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時限進行網路直報(網絡卡內容必須與紙卡內容一致)。
(七)疫情自查由防保組疫情管理人員與分管業務副院長或臨床科室主任每月上旬、中旬、下旬參與查閱全院所有的門診日誌、住院病人登記本、放射科檢查結果、檢驗科檢驗結果登記本及合醫管理系統;
疫情管理查詢人員及業務副院長或各科室負責人在查詢登記本上簽字備查。
(八)藥房值班人員每日統計門診處方數量登記備查,各門診處方醫生每日下班前或下班後與藥房核對當日處方登記情況,並必須於當日查缺補漏。
(九)疫情管理人員每月將疫情分析(包括疫情動態、遲報、漏報的檢查結果等)上報院長,由分管業務副院長作出處罰通告。
醫院新冠疫情防控管理制度7
1、工作人員上班時間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時穿隔離衣,膠鞋,帶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檢驗用品,用後進行無害化處理。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靜脈採血必須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微量採血應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片;對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無菌物品如棉籤、棉球、紗布等及其容器應在有效期內使用,開啟後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使用後的廢棄物品應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隨意丟棄。
5、各種器具應及時消毒、清洗;各種廢棄標本應分類處理。
6、報告單應消毒後發放。
7、檢驗人員結束操作後應及時洗手,毛巾專用,每天消毒。
8、保持室內清潔衛生。每天對空氣,各種物體表面及地面進行常規消毒。在進行各種檢驗時,應避免汙染;在進行特殊傳染病檢驗後,應及時進行消毒,遇有場地、工作服或體表汙染時,應立即處理,防止擴散,並視汙染情況向上級報告。
醫院新冠疫情防控管理制度8
1、醫務人員上班時間要衣帽整齊,下班就餐,開會時應脫去工作服,進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換,保持清潔。
2、診療,護理操作診療、換藥、處置工作前後均應洗手,必要時手消毒,無菌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3、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汙染,徹底清洗乾淨,再消毒或滅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械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乾淨,再消毒或滅菌。
4、各種醫療用具,使用後均須消毒後備用。連續使用的氧氣溼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的管道、早產兒暖箱的溼化器等器材,必須每日消毒,用畢終末消毒,乾燥儲存。溼化液應用滅菌水,藥杯、餐具必須消毒後再用。
5、患者的安置原則為: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
6、病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地面應溼式清掃,遇汙染時即可消毒。
7、病人衣服、床單、被套、枕套每週更換1—2次,枕芯、棉褥、床墊定期消毒,被血液、體液汙染時及時更換;禁止在病房、走廊清點更換下來的衣物。
8、病床應溼式清掃,一床一套,床頭櫃應一桌一抹布,用後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後,床單位必須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9、治療室、換藥室、配餐室、病室、廁所等應分別設定專用拖布,標記明確,分開涼幹,定期消毒。
10、對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用物按感染性疾病管理的有關規定採取相應的消毒隔離和處理措施。
11、傳染病人應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不準互串病房和隨意外出,到他科診療時,應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門診病人應在指定地點就診。
12、護理部、院感科、各科院感控制小組成員,定期或不定期對消毒隔離制度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重大問題提交院感委員會研究解決。
醫院新冠疫情防控管理制度9
1、室內佈局合理,清潔區、汙染區分割槽明確,標誌清楚,有流動水洗手設施。
2、進入室內時應衣帽整潔,帶口罩,操作前洗手,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3、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無菌物品按滅菌日期依次防入專櫃,過期重新滅菌。
4、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
5、各種藥品分類放置,標籤明顯,字跡清楚,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須註名時間,超過2小時後不得使用。
6、碘酊、碘伏、酒精應密閉儲存,每週更換2次,容器每週滅菌2次。無菌敷料罐應每天更換並滅菌;置與無菌儲槽中的滅菌物品一經開啟,使用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4小時。
7、治療車上物品應排放有序,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汙染區,進入病室的治療車、換藥車應配有快速手消毒劑。
8、堅持每日清潔、消毒制度。室內每天空氣消毒兩次,有記錄。每做完一項處置,要隨時清理,地面溼式清掃,清潔用具要專用,除工作人員及治療病人外,其他人員不許在室內逗留。
醫院新冠疫情防控管理制度10
1、要十分重視檢驗標本,正確採集、驗收、儲存、檢測,避免錯採、錯收、汙染、丟失,否則,應追究當事人責任。
2、檢驗標本的採集必須嚴格按照檢驗專案的要求,包括容器、採取時間、標本型別、抗凝劑選擇、採集量、送檢及儲存方式等。急診標本應註明“急”。
3、門診、急診病人的血液標本由門診護士抽取,住院病人的血液標本由病區護士抽取。
4、腦脊液、關節液、體腔液、膿液、前列腺液、陰道分泌物等標本由臨床醫師留取。
5、尿液、糞便、痰液等標本由醫生、護士或檢驗人員指導、並交待注意事項後,病人自行留取。
6、接收標本嚴格實行核對制度,包括姓名、性別、年齡、門診號/住院號、病床號、標本型別、容器、標識、檢驗目的等,所送標本必須與檢驗專案相符。不合要求者退回重送。在核對檢驗標本的`同時,應查對臨床醫生填寫的檢驗申請單是否正確,完整,規範,如有不符要求者,應予退回,要求在糾正以後,再予接收。
7、所有拒收或退回標本均應在登記本上登記,登記內容包括:病人姓名、病區、床號、送檢醫師、送檢專案、拒收(退回)原因、拒收時間、經手人等。
8、住院病人標本的運送工作一律由病區護工負責,原則上不接受住院病人或家屬自行送檢的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