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志願者心得體會(精選10篇)

疫情志願者心得體會

  疫情志願者心得體會怎麼寫?

  (1)心得體會相對來說比較注重在工作、學習、生活以及其他各個方面的主觀認識和感受,往往緊抓一兩點,充分調動和運用敘述、描寫、議論和說明甚至抒情的表達方式,在敘述工作經歷的同時,著重介紹自己在工作中的體會和感受。它追求感受的生動性和獨特性,而不追求其是否全面和嚴謹,甚至在有些情況下,可以只論一點,不計其餘。

  (2)實事求是,不虛誇,不作假。心得體會應是在實際工作和活動中真實感受的反映,不能扭捏作態,故作高深,更不能虛假浮誇,造成內容的失實。

  (3)語言簡潔,生動。心得體會在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敘述、議論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地採用描寫、抒情及各種修辭手法,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疫情志願者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疫情志願者心得體會(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疫情志願者心得體會1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志願者活動倡導團結友愛、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等良好社會風氣,是中國社會活動中一項十分高尚的事業。體現了中華民族助人為樂、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努力做好這項事業,有利於全社會樹立奉獻、友愛、互助、提高的時代新風範。

  志願者的工作看起來是普通而平凡的,但卻是城市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僅有經過許許多多個志願者無私的奉獻,才會把我們的城市建設的更加完美,我們的生活才會變的更加和諧和幸福。

  每次參加志願志服務隊組織的社會志願活動,總會有一種奉獻的喜悅。我突然感悟到:如果我們做每一件事都帶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帶著一份發自內心的關愛,即使在平凡瑣碎的工作中,我們也能找到歡樂。這就是我在志願者服務中的收穫。所以我期望在以後有志願者活動的時候,都能出現我的身影,我會盡自我最大的努力去幫忙那些需要幫忙的人。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在幫忙別人的同時自我真的能夠感受到一種幸福的感覺,雖然沒有報酬,也許很累,可是享受到得歡樂,卻是什麼都換不來的。青年志願者活動的開展增強了我們的實踐本事和創造本事,實質上反映了當代青年助人為樂、甘願奉獻的時代風貌和精神風貌。

  所以,在此我提議大家多多參加志願者活動,讓自我融入這個社會,也多多鍛鍊自我,讓自我成長,也許,這就是我參加志願者活動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吧。

  電影《志願者》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一個人的一輩子有70年,如果把七十分之一的時間拿出來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那麼人生將更加完美。”

  志願者是個神聖的名詞,是參與的象徵,是博愛的體現,是愛心的代言,沒有報酬,沒有掌聲,沒有花環,有的只是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

  因為從穿上志願者服裝,戴上志願者證件那一刻起,我們就清楚地明白自我的職責。工作的資料雖然有一些單調和枯燥,可是那種自豪和歡樂卻從心底油然而生,因為我們是在為需要幫忙的人服務,是在為活動儘自我的一份綿薄的力量。

  在活動會場的各個角落,都能夠看到我們志願者忙碌的身影。在志願者的崗位上,我們用自我的微笑和熱情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也將這種微笑傳遞下去。微笑,簡簡單單的嘴角上揚就是最美麗的風景。人生很長,永遠的志願生活並不存在,卻又無時無刻不在,短暫的時光將嵌入一個人一生的回憶。我是志願者,我很幸運,也很自豪。或許我離一個合格的志願者還有很長的距離,可是我不會放棄努力,不會放棄提高自我,因為我明白;我是志願者,我承擔一份職責。

  義工一詞,在中國一般叫志願者活動。對社會而言,志願活動具有以下幾點意義:

  1、是傳遞愛心,傳播禮貌。志願者在把關懷帶給社會的同時,也傳遞了愛心,傳播了禮貌,這種“愛心”和“禮貌”從一個人身上傳到另一個人身上,最終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社會暖流;

  2、有助於建立和諧社會。供給了社交和互相幫忙的機會,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及關懷,減低彼此間的疏遠感,促進社會和諧;

  3、是促進社會提高。社會的提高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志願工作正是鼓勵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服務社會的行列中來,對促進社會提高有必須的進取作用。

  對於我們而言,是奉獻社會。我們參與志願工作,有機會為社會出力,盡一份公民職責和義務;是豐富生活體驗。我們閒餘時間,參與一些有意義的工作和活動,既可擴大自我的生活圈子,更可親身體驗社會的人和事,加深對社會的認識,這對我們的成長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供給學習的機會。我們在參與志願工作過程中,除了能夠幫忙人以外,更可培養自我的組織及領導本事。學習新知識、增強自信心及學會與人相處等。總之、很感激我們的教師讓我們走進了義工這個大家庭、去幫忙那些沒有溫暖的人、讓他們感受我們給於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

  疫情志願者心得體會2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等於命令,防控就是責任。”2020年春節伊始村裡的喇叭打破了本該屬於一個在霍州市陶唐峪鄉小村莊的寧靜。

  我的父親是一位普通的鄉村醫生,在每天確診人數不斷增加的形勢下,他當起了村裡防控疫情的白衣戰士。每天早中晚按時去外地返鄉村民家裡量體溫,問冷暖;回來又向鄉里彙報返鄉人員的身體狀況。我問父親:“每天密切接觸外地返鄉人員你怕被傳染上麼?”父親給了我一個從未見過的堅定的目光說道“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沒有一個局外者,更沒有一個旁觀者。我身為一名白衣戰士,雖然不能像鍾南山院士一樣給國家做出巨大貢獻,但是我會在我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國家防疫事業增磚添瓦。”父親的一番話深深打動了我,讓我覺得此刻他就是英雄!

  我的叔叔是霍州市陶唐峪鄉茹村的村長,是我們村領導班子的主心骨。在疫情之時,他身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帶領全村黨員及村委會成員衝鋒陷陣,在疫情防控中走在前,做表率,幹出樣,暖民心。把村民的生命安全放到了第一位,逐家走訪,並且24小時值班輪守。我問叔叔:“每天做這麼多工作你累麼?”叔叔握緊了他的拳頭說到:“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只要是為了村民好,累點又能算得了什麼?我身為茹村村民的父母官,黨員的先鋒隊,我必須衝鋒在前!”

  後來從網上看到招收志願者,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之下,我身為黨的後備軍,團的先鋒隊主動報名參加。心想咱們中華上下五千年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大洪水,非典,汶川地震,等等都平安度過,區區疫情何足掛齒。我相信在黨中央的聯防聯控機制等步驟不斷開展下我們最終一定會等到凜冬散盡 星河長明的那一天;.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是華夏兒女!我們都是永不言敗、鐵骨錚錚的中國人!我們必將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去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重難助國,多災興邦。縱然征途坎坷,荊棘密佈,但最終的勝利必將屬於偉大的中國!

  疫情志願者心得體會3

  本次疫情期間,很榮幸能夠作為志願者為本次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次疫情的志願工作主要是在小區門口及街道口執勤,對來往人員進行登記,並且測量體溫,這次活動,讓我瞭解到志願者服務活動培養我的不僅僅是一種精神,更是培養了自己的極限和耐力,同時也

  看到自己的潛力。當我們奉獻自己一份力量的時候,心裡會覺得很幸福,覺得終於為社會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志願活動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志願者不是單純的奉獻,我們也可以從活動中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教會了我思考人生的態度和看待人生的機會,更歷煉 了自己。在人生漫長的歲月中,我將不斷磨練意志,為自己定位,發揮自身優勢,面對社會,心平氣和地做出一些選擇,確立自己學習和生活的目標,服務社會,傳遞愛心、傳播文明,為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疫情志願者心得體會4

  參加志願活動已經半個月了,在團市委的指導下和局領導的關心下,用心開展了志願服務工作,履行志願者的職責,在工作潛力、思想素質等方面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在參加志願活動的半個月中,我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其中有一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

  記得當時是早晨公交車最擁擠的時段,有一個步履蹣跚的老人上了車,一箇中年男子主動站起來給老人讓座,老人笑呵呵的向他敬禮,說了聲多謝。而他起身離開位置的一剎那,我才發現,他的右腿好像不太方便。原先,他是一名殘疾人!而車上的乘客也發現了男子的不便,紛紛站起來給他讓座。這雖然是件小事情,但是溫暖著每個乘客的心。

  參加這次活動,我受益良多。我將始終以一名共青團員的紀律、職責感來嚴格要求自我、鞭策自我。在工作方面,發揚用心進取的工作精神,認真參加了局裡組織的共青團員學習培訓,努力提高自我思想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並紮實學習了黨的理論、政策,堅持黨的建設總目標。以“服務社會、幫忙他人、完善自我、弘揚新風”作為自我的工作宗旨,認真履行志願者的職責,為共同前進的完美社會貢獻力量。

  我的志願服務期已經結束,這半個月的志願服務經歷是值得我終生銘記的。在這半個月裡我學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深刻體會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在以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我將以這半個月的志願服務經歷鞭策自我,繼續弘揚志願精神,為社會做出自我應盡的義務和貢獻。

  疫情志願者心得體會5

  由古至今,無論改朝換代,或是抗戰,中國人一直都是在摸爬滾打中前進,這種“千磨萬擊還堅勁”的精神,支撐著中國走到現在。而醫療的進步也與時俱進著,從痢疾到天花,從天麻到水痘,再從非典到新冠,醫療也在經歷著“長征”,中國人能取得長征的勝利,中國人的醫療同樣能。

  伴著一輪暖陽和縷縷春風,如今陽春已至,德澤生靈,勝利還會遠嗎?而我們,作為一線的收費員,雖然每天都在接觸著不同地方也未知感染與否的司乘,但是我們絕不做病毒的“導體”,保護好自己,為醫療團隊爭取時間,減少負擔。

  抗擊疫情從我做起,不是一句口號,而要落實在行動上。站領導為收費視窗都鍍上了一層“保護膜”,這層“保護膜”僅留下一個收卡遞錢的小方口,恰能使收費員們完成收費作業。這是繼手套和口罩後的第三層加持的保護,這層“保護膜”有不僅效的增大了隔離面積,縮小了病毒的傳播口徑,而且因其是透明的材質,所以不會影響收費人員的視線。

  我們作為一名收費員,我認為首先要做好自我防護。在上崗前帶上口罩手套,每天按照要求測量體溫,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勤洗手,多喝水,適量運動增加抵抗力,我們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對CPC卡片和裝置進行酒精消毒,做到病毒的徹底隔絕;其次是保障車輛的安全暢通,尤其遇到防疫應急車輛,要做到快速放行,保障防疫物資及時到達,當遇到特殊車輛時要及時上報,並做好登記,遇到站口車輛擁堵要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進行疏導,切實保障站口的安全暢通;最後是利用這段時間自學收費業務知識,透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我的業務水平,從而為廣大司乘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為公司樹立良好的形象。

  抗擊疫情有你有我,加油!

  疫情志願者心得體會6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時刻牽動著大家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願意積極投入到全區疫情防控工作中來,用實際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志願力量。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一年以上的青年學生,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家鄉的防疫志願者工作。一開始我負責的`工作是協助調查單元樓道的人員排查,摸查小組給每家每戶都打電話瞭解情況。同時也在社群發放通行證、採集業主資訊和出行情況。作為一名大學生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與擔當。相信國家一定能打贏這場戰役,中國加油!

  雖然我們的崗位也許普通,也許平凡,但是在抗擊疫情的戰線上離不開志願者們無私的奉獻!隔離病毒,不隔離愛,待到春花爛漫,你我相聚可期!

  疫情志願者心得體會7

  2020年初,新年的爆竹聲還未響起,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戰役突然打響,全國人民的心揪在了一起,關注疫情成為身邊每一個人最重要的事情。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作為一名黨員,有著一段特殊的經歷。

  一、初心,走上年輕的戰場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讓很多人的思緒回到2003年的SARS病毒,猶記得當時身處上海的自己才上初一,記憶中的非典沒有那麼可怕,就是老師每天一遍又一遍的消毒,一次又一次領同學們去洗手,雖然整個校園瀰漫著消毒水的味道,但是大家還是在迷茫和不解中歡快度過那一段特殊時光。

  然而在資訊高速發展的今天,透過電腦一“屏”之隔,大家真切感受到疫情的嚴重。我在家“閉關”,刷著手機,看見無數的醫生和護士主動請纓支援,無論生死,不計報酬;我發現身邊的同事主動報名成為疫情防控志願者……我想,2003年,那個無知卻又幸福的自己享受著成長的安寧,2020年,三十而立的自己在這場防疫戰爭中,能做些什麼?於是,我義無反顧地報了名,成為一名疫情防控志願者,成為防疫前線上的一名戰士,成為自己心中負重前行的英雄。

  二、堅持,守衛防疫的陣地

  參加志願者後,我服從組織安排,被安排在金山衛鎮社群南門居委會,負責一小區居民的體溫測量。工作中才發現社群志願者大量缺人,一站就是五天,我所在的小區門口人流量大、人員複雜,不僅要測體溫,還要反覆做好大部分老人防控疫情的宣傳工作。一天站下來腰已經疼得直不起來。有時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小區居民為節省時間,騎著電瓶車從測量體溫處飛奔而過,我們秉承著“不放過一個,不漏掉一個”的測量原則,弓著腰也要追過去幫他測量,讓所有人都安心。雖然開頭出現多次“追趕”現象,慢慢地,大家都明白了門口志願者體溫測量工作的嚴格,也都沒有了僥倖心理,大家積極配合。

  五天當中連著三天是陰雨天氣,風呼呼地颳著耳朵生疼,我耳骨較軟,耳朵被口罩拉繩勒扁了,耳朵耷拉著直不起來,口罩反覆掉下來,需要用手去扶著耳朵,一天志願者工作結束後,耳朵早就失去了知覺。

  特殊時期,醫療資源短缺。口罩和手套都成了志願者工作的必備用品。為了節省口罩和手套,我和另外一位志願者,除了吃飯,工作期間沒敢喝一口水。我們互相鼓勵:“再堅持一天!再堅持一天!”

  志願者過程中,最難以克服的還是心理這一關。做志願者時的每一天晚上都是煎熬的,想著來來往往的人群,想著病毒的潛伏期,想著家裡的老人和小孩……擔心受怕讓寧靜的夜晚異常地漫長!但是第二天鬧鐘一響,仍然奔跑在小區門口,守衛著這一方“陣地”。因為我們站在小區門口忙碌的身影,很大程度上給了居民們一份心安,一份保障!

  三、祈盼,共享櫻花爛漫時

  志願者活動中也收穫了很多感人瞬間,叔叔阿姨的一句“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爺爺奶奶的一句稱讚“有你們在,我們放心多了!”一位阿姨,我都好沒來得及看見她的樣子,只看見突然被塞到手裡的袋裝豆漿,聽到一句:“我的一點心意!”轉身就沒了人影。我為陌生人守護,陌生人為我送上關心。災難面前,溫暖在人與人之間心頭盪漾。

  志願者活動結束後,我嚴格要求自己要居家隔離。宅在家裡,不忘教書育人的本職使命,我開始進行緊鑼密鼓的備課,對家長和孩子疏導心理和答疑解惑,為接下來的“停課不停學”網路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花從春走過,留下縷縷芳香;葉從夏走過,留下片片蔭涼。在這個戰“疫”中,每個人留下了戰鬥的痕跡,我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奮鬥過,在自己的戰場上拼搏過,相信我們一定能奏響勝利的凱歌,吹響平安的號角。

  疫情志願者心得體會8

  積極參與社群疫情防控為進入社群的居民測量體溫、在社群裡張貼防疫宣傳單……這個寒假河北傳媒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的王思佳感覺過得很有意義。王思佳是河北傳媒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的一名幹事,平常在學校她便會進行支教、獻血、捐衣等志願活動。因此,在防控疫情的過程中,王思佳主動報名在轄區居委會做了一名志願者。

  “我平時的工作就是向社群群眾做好防疫宣傳,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 王思佳說,在社群居委會做志願者的過程中,她的主要工作是防疫宣傳,和社群工作人員向居民宣傳少出門、不串門,注意衛生勤洗手,儘量減少外出,外出戴口罩,回家注意洗手消毒。

  王思佳說:“其實是讓社群居民不信謠、不傳謠,以積極的心態配合疫情防控真的很重要。”為此,她會在社群門口張貼疫情防控最新態勢、政策措施等通知,讓居民第一時間知曉疫情防控的新要求。王思佳還會到社群出入口,協助相關工作人員做好“三問三登記”,對進入小區的車輛、人員進行體溫監測和資訊登記。

  王思佳說,父母對她的志願活動非常支援,遇到特殊天氣他們還會開啟自家的門市,讓志願者們進去避寒避雨。“爸媽有時候還會為志願者們送熱水,給晚班的志願者送上熱乎乎的包子……”看到家人所做的一切,聽到家人對自己的勉勵,王思佳更加堅定要在這次防控疫情的過程中貢獻一份力量。

  王思佳說,透過這一次當志願者,自己心中最大的感觸就是,熱心幫助別人的感覺真好。雖然有時會有些累,但是為了別人付出,看到別人滿意的笑容,就很值得。

  疫情志願者心得體會9

  截至目前,全市各級團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志願服務3000餘場,青年志願者參與人數18000餘人次,累計招募7500餘名青年志願者參與防疫志願服務。大家深入社群、公共場所,協助工作人員檢測體溫、出入人員登記,入戶摸底清查,整理相關表格資料,關愛抗議一線醫護人員家庭子女和老人,做好心理輔導、親情陪伴、學業輔導等。醫療衛生、公安、交通等領域的青年文明號、青年突擊隊請戰衝鋒在前,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最後勝利提供堅強保障。

  全市各級青聯委員還踴躍捐款捐物,目前累計捐款540萬元和一大批藥品、病毒試劑盒以及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物資。各級青年文明號集體踴躍捐款340萬元,捐贈藥品、口罩、手套等價值240萬元的物資。全市各級學校團組織、少先隊也積極奉獻愛心,捐款14萬元。

  團市委還聯合心語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通了全市“抗疫社會心理服務熱線”,成立抗疫心理青年志願服務隊,招募具有心理諮詢師和危機干預師資質的志願者233名,累計接聽熱線192小時,提供專業案例督導48小時。開展網上心理防疫公益講座8場,受益2200餘人次。團市委攜手“微醫”開展網上免費義診,目前線上醫生3萬餘人,為全國使用者提供線上諮詢服務超過137.2萬例。

  疫情志願者心得體會10

  新型肺炎”牽動著世界的目光,這注定是一個不一樣的春節。而我看到的一些鏡頭帶給我的震撼,遠遠超過了新型肺炎。“最困難的工作、最辛苦的崗位,黨員必須先上,這個沒有商量。這是我們入黨宣誓時的承諾,是職責”,這是一個黨員幹部的呼告;“我是黨員,疫情面前,衝在一線,我責無旁貸”,這是一個普通黨員的吶喊。災難就是檢驗黨員幹部的試金石。“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作為名學,更作為名光榮的共產黨員。雖然我不能像醫護員在前線治病救,但我也想做點所能及的事情。疫情發生後,我就率先報名了抗疫志願服務作,與所在的聚社群防疫志願者協會共同參與守卡、勸導、排查、管控等作。同時還陪同醫護員訪,測量體溫,宣傳防疫知識、提供理疏導等式,傳遞信、引導群眾,為疫情防控也貢獻了的份量。

  無數醫護人員義無反顧馳援疫區,無數不知名的志願者前赴後繼奔赴一線。比起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人員,比起報社中眾多聯絡一線的媒體工作者,在他們不斷產出的、影響力或大或小的作品面前,我更愈發感覺自己所做的工作不值一提。

  每個工作崗位都有著不同的意義,雖然社群工作者不像醫務工作者一樣在與死神戰鬥,但是排查社群疫情、提醒居民做好防護措施也是一種戰鬥。

  我覺得我作為一名大學生黨員衝在前面是理所應當的,與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相比,我們能做的並不多,也沒有那麼危險,希望疫情可以快點結束,中國加油!作為一位中共黨員和學生幹部,我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承擔起青年的責任,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我明白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當中,只有貢獻自己才能對得起自己作為一名黨員的身份。

  疫情無情人有情,疫情無情我先行。我們一定能夠打敗疫情,等待春暖花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