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個人先進事蹟(精選5篇)

疫情期間個人先進事蹟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有寫事蹟的經歷,對事蹟很是熟悉吧,藉助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物件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徵。我們該怎麼擬定事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疫情期間個人先進事蹟(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疫情期間個人先進事蹟1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會淚始幹。”相信這首李商隱詩我們都很熟悉,人們往往用它來讚美老師高尚的品德,可是在我看來,這幾句詩用來讚美我身邊這位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護士一點都不為過,她是我們門診護士林惠芬,林老師,無論對待同事還是病人她總是那麼的和藹可親,細心呵護,對待工作她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一絲不苟。

  崑山事件後,三院接到上級的安排,收治好幾例病重傷員,我們醫院也派護士支援,當時血庫A性血緊缺,我們的林老師一聲不響就自己跑去獻血,當天來上夜班,我們說林老師你怎麼不申請休息下,林老師說“這個是我自願去的,不是單位工作上的休息,我怎麼好申請休息呢,再說,我們醫院有好幾個護士姐妹都上一線去了,她們才叫辛苦呢,我這點不算什麼,只是盡我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吧。”她就是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普通的一名護士。

  疫情期間個人先進事蹟2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衝鋒在防疫工作一線的基層黨員幹部,潘集區司法局蘆集司法所戴冠勇同志始終秉著認真細緻、任勞任怨的態度,踏踏實實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認識戴冠勇的人都會親切的說“他是一頭‘倔驢’!”

  作為一名防控人員,自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雖然他家離辦公室只有50米遠的距離,戴冠勇同志一天也不曾停歇休息,困了,躺在辦公桌上眯一會兒,餓了,就吃一桶泡麵。由於地處G345重要地段,蘆集鎮在國道清風嶺處設了疫情檢查站,戴冠勇同志認真做好卡點24小時執勤,卡點執勤結束後他又急忙跟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到所包董圩社群,向居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挨家挨戶排查從武漢返淮人員,每天到被隔離人家中送口罩、送酒精,細心認真地為居民檢測體溫。

  作為一名司法所工作人員,戴冠勇同志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全力做好司法所本職工作。他利用微信、電話等方式加強對社群矯正物件的管理和排查,鼓勵社群矯正物件積極配合各村防疫工作,不出門,不傳謠,及時彙報個人情況。並主動向蘆集鎮、潘集區司法局捐獻愛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黨員的宗旨。

  作為一名黨員,他對工作的“倔強”,使54歲的他已患上了高血壓、高血脂、腦梗。春節前剛出院的他,身體還沒有好利索,便全身心投入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去。戴冠勇同志一直帶病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大家都勸他請假休息,可是他倔強的說:“現在正是需要人手的時候,我是黨員,我要堅守我的崗位,等哪一天我實在撐不住了再說吧。”他就是這麼“倔”地發揮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鮮亮的旗幟。哪裡最困難,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戴冠勇同志衝得出、頂得上、靠得住,以模範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為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做出了一名司法幹警的應有貢獻。

  疫情期間個人先進事蹟3

  2月10日下午,某省惠東縣白盆珠鎮八旬老黨員某回鄉捐款助力疫情防控的事蹟,令在場人員感動不已。“可敬、可佩、可嘉、可贊。”當地幹群由衷地說,這位老黨員的義舉使得當地幹群士氣大振。

  當日下午,某在家人陪同下,從居住地平山街道趕到白盆珠鎮橫江村監測設卡點,看望防控一線工作人員,他說:“大家一直堅守崗位、奮戰一線,守護群眾的安全和健康,我代表老同志表示敬意和感謝。”隨後,某到橫江村委,在簡短問候後,掏出8000元現金,託村“兩委會”捐贈給白盆珠鎮政府。

  “大家都很辛苦,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就不坐了,不耽擱大家工作,等抗擊疫情勝利後,我再回來看看。”某說,自己是一名老黨員,只想獻出一份綿薄之力。

  “抗擊疫情,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你出一點,我出一點,大家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早日戰勝疫情。”據瞭解,某捐贈的8000元是自己的退休金,他說,疫情發生後,自己就想著要捐點款,但由於這段時間銀行暫停營業,自己跑了很多趟銀行都沒取到錢,今天銀行營業,自己取到錢後便馬上趕到白盆珠鎮,實現了惦記著好幾天的願望。

  疫情期間個人先進事蹟4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新田縣400多名鄉村醫生衝鋒在前,每天拿著體溫槍,帶著隨訪包,奔波在巡診路上。新隆鎮山田灣村衛生室的廖建民就是其中一員,從大年初一開始,他和同事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用最樸實的'行動守護在鄉村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60天穿梭的抗“疫”路上,一個泛舊的隨訪包,一臺摩托車,每天騎行穿梭在村裡的大街小巷給村民看病、為居家醫學觀察人員測量體溫、宣傳防疫知識這是疫情防控期間,鄉村醫生廖建民的日常。出發前,他需要經過洗手、消毒、檢查工具等一系列準備工作,每天兩到三次,到3月24日,整整60天。廖建民正在為居家醫學觀察者進行心理疏導。

  “春節前,村裡很多外地務工人員都回家過年了。有些擔心,但時間不等人,我們必須第一時間入戶排查登記。”從大年初一開始,廖建民和村裡的另外兩名鄉村醫生分片入戶,每天光排查返鄉人員和測量體溫就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他說,雖然有時候忙的顧不上吃飯,但看著自己親手記錄下的正常體溫資料和逐漸減少的監測人員,一切辛苦都值得。“我們是村級防疫防控的第一個關口,必須做好這個把關人才行。”

  山田灣村有6個自然村,2400餘人,從湖北、廣東等地回鄉,被列入監測物件的有60餘人。在這些村民的心裡,鄉村醫生不僅僅是健康的把關人,也是心理導師。

  2月15日,對於從武漢回鄉的鄭紅兵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經過二十多天的體溫檢測,他終於平安過關,拿到了醫學觀察解除通知書。回想起那段被隔離的日子,鄭紅兵雖然心有餘悸,但更多的是“感動”。鄭紅兵說,鄉村醫生除了每天給自己測量體溫、科普防疫知識,還會進行專門的心理疏導,讓他一步步消除內心的恐懼。“在廖醫生沒來之前,心裡有一點慌。他給我量了體溫後,又給我進行一些心理上的疏導,整個人就放鬆很多。”

  目前,山田灣村的監測物件相繼解除醫學觀察,開始返崗復工。但廖建民的工作並未減少,除了每天給外出務農的村民測量體溫,他和同事依然要走街串巷,入戶排查,精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慢性病管理工作。廖建民升級幫扶方案的其中一戶,就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廖春輝。

  廖春輝一家屬於因病因殘致貧的四類重點物件,他自己患有精神殘疾,父母也屬於慢性病管控物件。廖建民決定,在定期入戶回訪的基礎上,將“健康飲食”和“心理疏導”納入今年的幫扶工作中,讓廖春輝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我們會一步步跟進,透過改變飲食習慣和情緒疏導,希望可以緩解他的病情。”

  聚焦“精準”二字,山田灣村已經制定出了一套規範的家庭醫生簽約和慢性病管理臺賬,一戶一檔,不落一人。廖建民說,從事鄉村醫生工作31年,對村裡每家每戶的情況都十分了解,做好村民的健康“把關人”已經成為自己的一種使命。“疫情防控只是我們鄉村醫生其中的一個考驗,以後我們會踐行‘醫者仁心’的責任,堅守“赤腳醫生”的精神,把村民的健康守護好。”

  疫情期間個人先進事蹟5

  救護車司機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業績材料鄔新華已近50歲了,在醫院任勞工作了210多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產生的這段時間裡,臘市鎮明塘村被確診了3例患者,他負責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和與確診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發熱病人的轉運工作,為了保障第1時間隔離,他24小時處於隨時待命狀態。打完點滴,他又立刻穿上防護服,全副武裝動身了。面對艱鉅的任務,他沒有請戰書,沒有豪言壯語,但是一樣衝在了抗擊新冠肺炎的最前線,沒有畏縮,沒有猶豫,反而表現的更加堅強,對沒有醫學背景的救護車駕駛員來講,“做好防護措施就好,我們的工作就是這樣,要說1點不怕那肯定是假的,但當時那個情境,心裡只有既然我能派上用處,國家也需要我,我肯定要上!”

  鄔新華的任務是每天兩次下鄉帶著醫務人員到明塘村隔離點進行消殺和對體溫監測工作,每趟都要23個小時,在這不斷來回於醫院的行程裡,他全程口罩、護目鏡、防護服、手套不卸,1穿就是67個小時,喝不了水也上不了衛生間。他毫無怨言,星夜兼程的運送著1個個疑似患者、高危患者。中午還要擠出時間轉送病人和到區直有關部門領取疫情物質,由於運輸程序中道路封閉,層層關卡,運輸速度非常緩慢,每千米都讓他心急萬分。

  從上午8點延時到晚上8點,他延續工作12小時,穿著隔離衣等在車外吹著寒風,不吃不喝不能上廁所,就這樣每天迴圈著做一樣的事情,面對抗擊疫情,他都要待命到晚上8點才會下班。晚上下班還要在家待命,他還要負責自己故鄉救塘村公路交通疫情控卡點,逐1登記過往車輛和人員,協助醫護人員丈量體溫,嚴防死守疫情的分散。在沒有隔離服和防護服的情況下,他總是搶在其他同志的前面,去詢問來往車輛的情況。

  卡點任務較重,鄔新華連續10多天沒有休息,因長時間多地奔走、加班超負荷工作,加上飲食、睡眠不規律等因素,2月6號病倒了,可是他心裡牽掛的還是疫情,又主動請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