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精選10篇)
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
一、心得體會的寫作方法
(一)簡略寫出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或文章的內容,然後寫出自己的意見或感想。明確的說,就是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後加以評論,重點的是(著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
(二)將自己閱讀過的文字,以寫作技巧的觀點來評論它的優劣得失、意義內涵,看看它給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應用原文做導引,然後發表自己的意見。比如我們可以引用書中的一句話做為引導,然後發表見解。
(四)先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感想,然後引用讀過的文章來做印證。
(五)將讀過的東西,把最受感觸、最重要的部分做為中心來寫;也可以把自己當做書中的「主角」來寫;也可以採用書信的方式來寫;更可以採用向老師或同學報告的方式來寫。
二、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精選10篇)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1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對於全黨上下無異於是一場關於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政治“大考”。在疫情面前,黨中央嚴密部署,各級黨委(黨組)主動出擊、迅速迎戰,上下協同、高效有序做好各項防控工作,充分印證了我黨的政治制度具有強大的優越性和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各基層黨組織是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保障制度執行到位的“最後一公里”,應穩紮穩打、實打實錘,視疫情為考場,在“疫戰”中淬鍊黨建引領力,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思想引領穩定力。黨的基層組織在社會治理中起著舉旗幟、聚民心的關鍵作用,思想引領是團結群眾、凝聚共識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當前疫情防控阻擊戰已經到了攻堅期,各基層黨組織要築牢疫情防控的“思想堤壩”,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引導廣大黨員幹部、人民群眾既不輕戰也不畏戰,既不盲目自信也不過分恐慌,科學理性應對疫情。要堅決杜絕“差不多就行”的走過場行為,必須不打折扣將中央指示精神落實到疫情防控每一項工作任務中;要堅決防止“沒那麼倒黴”的僥倖心理,必須加強宣傳教育,幫助人民群眾樹立起群防群治的防疫意識。心手相連、攻克時艱,凝聚起抗擊疫情“不勝不休”的強大信念,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組織引領強動力。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基層黨組織是人民群眾的“主心骨”,是抗擊疫情的“壓艙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鄉街、村社黨組織衝鋒在前、日夜堅守,構築起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彰顯了強大的政治擔當。要想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必須充分認識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在提高基層治理效能上下功夫,著力強化組織引領力,把黨的強大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絡群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工作優勢,引領黨員、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結點成線,連線成網,構建起在制度執行上堅強有力的組織體系,形成聚沙成塔的工作局面,使組織引領成為推進疫情防控工作科學合理、有序有效執行的強大動力。
榜樣引領增活力。人心齊,泰山移。無論是基層治理還是疫情防控,都是一項系統工程,各條戰線上的黨員幹部及人民群眾都是不可或缺的參與主體。在防疫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來自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的人們並肩戰鬥的感人場景,他們中有身披白色“戰袍”,捨身忘死的醫護人員;有高舉大喇叭走街串戶,硬核帶勁的村社幹部;有日夜堅守在交通要塞,身先士卒的交通警察;還有不計報酬無償奉獻,主動請戰的黨群志願者……他們用實際行動勾勒出群眾心中“防控英雄”的畫像,感染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這場戰役。“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只要充分發揮榜樣引領作用,啟用調動一切力量,不斷拓展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半徑”,就一定能構建起抗擊疫情的“同心圓”。
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2
眼下,我省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復工復產復市正全面加速,人們的生活秩序也逐漸恢復正常。疫情改變生活,也催生了一些好習慣——社交場所保持適當距離、使用公筷公勺、鍛鍊不扎堆等。
新冠肺炎疫情當然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催生出來的各種好習慣,卻是我們期待、且應當保持下去。不管是在公共場所保持一米遠的社交距離,還是外出聚餐時自覺使用公筷公勺,亦或鍛鍊、旅遊時候不扎堆、不聚集,既符合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需要,有利於自己和他人健康安全,也符合時代的文明準則,體現的是文明與進步。
換句話說,即便沒有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行為規範,也應當成為我們崇尚的目標和行動的方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客觀上強化了我們的認識,讓我們意識到養成這些好習慣的必要性、緊迫性。所以現在的問題是,不讓這些生活好習慣隨著疫情的消退而離去,而是把它們保持下去,最終“習慣成自然”。
疫情防控期間,有一句話廣泛傳播: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那麼,保護好自己的健康,遠離病毒傳播威脅,需要我們遵守這些生活好習慣。畢竟,新冠肺炎病毒終將成為“過去式”,但人類同病毒的鬥爭是長期的、艱鉅的,更多的病毒、疾病,可以透過一些不健康、不衛生的生活習慣傳播給我們,包括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包括排隊的時候前胸貼後背、互相擁擠等等。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過程,也需要外力推動。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可以有效縮短好習慣養成的時間。從這個角度來說,新冠肺炎疫情客觀上讓大眾更快地接受和養成符合社會文明規則的好習慣。從政府層面到社會組織,再到公民個人,應該利用這一契機,讓好習慣成為一種時尚,成為絕大多數人的共同選擇。
祛除陋習,養成良好的習慣,開始或許會有一些不適應,但一旦養成了,就會享受到它所帶來的各種好處和便利。所以,它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努力、去付出。
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3
“要復工,體溫報;防新冠,多開窗;勤洗手,戴口罩;分餐吃,一米遙;身有恙,要上報;咳嗽禮儀太重要!”疫情期間,衛生防疫部門的簡訊提示起了大作用。
為了預防新冠病毒,勤洗手、戴口罩已成為很多人的習慣;排隊時,大家自覺保持適當的距離;咳嗽、打噴嚏時,會用手帕、紙巾或彎曲手肘掩住口鼻;餐廳裡,消費者大都使用了公筷公勺……這些必要的防疫舉措,群眾都聽了、信了,也很好地踐行了。
勤洗手,是因為手每天觸控各種各樣的東西,沾染了很多細菌,再接觸到嘴、眼、鼻時,細菌就會進入我們的身體。使用公筷公勺,是因為共餐、合餐不僅僅是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還會導致幽門螺旋桿菌、流感病毒、乙肝病毒、手足口病等傳播。其實,仔細想想,這些防護舉措,大家並不陌生,都是日常生活常識,比如勤洗手,從幼兒園的小朋友就可是教起,只是許多人長大後沒能堅持下來。
不單是好的習慣沒堅持下來,有些壞的習慣有人也明知故犯。比如吃野味,2003年的非典,就已警惕要忌口,但有的人並未長記性,非典疫情過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照吃不誤。再比如,排隊時保持適當距離,公共場合說話輕聲,不要隨地吐痰,但我們經常看到,各種場合排隊不僅人擠人,還有人插隊;公交車上大聲喧譁口沫飛濺,地面、臺階、電梯裡留下讓人噁心的痰印。
透過這次疫情讓我們認真反省,查漏補缺,把疫情防控期間的好習慣堅持下去,把壞習慣改正,讓好習慣影響身邊更多人,不但讓自己受益終身,也有利於社會文明進一步提升。
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4
疫情讓課堂教育不能正常開展,但對孩子的社會和品德教育卻一刻也不能放鬆。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是活生生的教科書。全國上下同心同力共抗疫情的歷史,就是對中小學生進行教育的契機。
防控疫情教育是一次難得的科普教育,對孩子們是一個不斷提高科學素養、學會科學認識事物、理性思考問題的過程;抗擊疫情教育也是一次感恩教育,除了奮戰在最前線的白衣天使,還有警察、社群工作者、清潔、快遞員、志願者等許多普普通通的守護者。讓孩子們知道,正是他們在用平凡造就偉大,用擔當守護安寧;抗擊疫情教育更是一次生活教育,開學不止於學校,生活正是的老師。讓孩子們快速增強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能力的過程,養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合理規劃時間,自主進行學習,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感受個人和國家的關係密不可分,這些都將讓他們終生受益。
“雲課堂”更是對各地教育界人士的一次檢驗和考核。考核的是在特殊情況下機動靈活開展教學輔導工作的思路,檢驗的是教職員工利用網路資訊化手段進行教學實踐的能力,更是在考驗學校、教育部門非常時期的責任與擔當。疫情阻隔了學生們走出家門的路,社會教育機構利用學生長時間在家這個龐大的“市場”,開始利用各種平臺大肆賣課,增加著學生假期和停課期間的負擔。我們欣喜地看到學校和教育部門主動承擔起了教育的責任,用對學生成長負責的原則,利用公立學校對學生和家長的直接影響,把文藝、體育、科學、生理、心理等內容,甚至“眼保健操”“課間體操”的雙操加入學生每天的'“雲課堂”中,並在此基礎上合理設定課程時長,在保護學生視力的基礎上實現對學生的全面、科學、健康的教育,讓學生獲得的不只是知識,更是成長!更重要的是擠壓掉了社會培訓補習機構所佔據的學生的時間,真正為學生減負,一舉多得。
今年是特別的一年,有一個特別的春天;今年是特別的一年,有一個特別的學期。雖然特別,但冬天終將過去,畢竟春天終將到來。學生們也終將走出家門,回到課堂與想念的老師、同學重逢相聚。我們希望那時的他們就像向著春日暖陽拔地生長、綻放蓓蕾的小苗和花朵,有著的狀態、釋放蓬勃的朝氣。
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5
當前,每個人都身處疫情中,被實實在在地牽動和影響著。成人的焦慮可以透過搜尋科普資料、交流和思考釋放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但與成人不同的是,孩子對不確定的事情敏感度更高,而心理調節機制不成熟,受到認知、表達、情緒調節和經驗的限制,更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孩子更需要我們幫助他們理解現在所發生的事情,降低他們對於未知變化的焦慮和壓力。
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孩子在疫情期間做好心理防護,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呢?首先,要關注情緒,讓孩子感到安全。這裡所指的情緒,一方面是指父母自身的情緒,另一方面是指孩子的情緒。父母緊張焦慮,孩子首先會感受得到,要避免在孩子面前過於緊張地談論疫情。此外,宅在家的時間過長,也容易消耗父母的精力,往往會對孩子失去耐心,可以試著在家中鍛鍊身體,比如瑜伽和健身操。運動是調節情緒激素最為重要的一項活動,可以很好地幫助自己的情緒趨於穩定。
孩子的情緒可能來源於很多方面,比如成人所表現出來的焦慮和不安,或者他們的精力得不到適度的釋放,但由於他們的能力有限,表達這些情緒所採用的方式經常是本能的哭鬧和發脾氣。所以,一方面你需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可以幫助他們釋放壓力的遊戲,特別是一些大笑的遊戲,如枕頭大戰。大笑會激發出內啡肽、催產素等愉悅的荷爾蒙。
其次,要給孩子確定感,增強他的心理預知。很多人困惑這麼複雜的疫情該不該告訴孩子?該怎樣講給他?如果孩子聽到有人死亡會感到害怕該怎麼辦?事實上,即使遮掩著不告訴孩子,生活在目前的氛圍中,孩子依然可以感受得到,因為不理解所發生的事,也不具備理性的判斷和思考,很容易讓他們經歷更多的不確定,從而產生莫名的恐慌和焦慮。
家長可以嘗試用客觀、中立、淡定的態度和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描述事實,幫助孩子在心理上增強預知感,降低不確定性。此時,給他們播放一些優質的、專供兒童觀看的疫情動畫,或者用故事或繪本的形式向孩子傳遞科學知識,做好科學防護。比如告訴孩子這個病的名字,可以把它比喻成一個隱形的小怪物。它會偷偷溜進人的身體,只有專門的人可以打敗它,這個人就是醫生。小怪物最怕香皂和口罩,只要有了這兩樣武器,它就不敢靠近。對於如何向孩子解釋死亡,可以透過一些繪本講給孩子聽,告訴他我們能做的是保護好自己,保證健康,讓自己更強壯。
最後,要調整認知,重建積極生活。如果你的孩子在6歲以上,那麼對他們講清楚疫情的發生及進展會相對容易很多。同時,他們的道德感、同理心、邏輯思維都在迅速發展,你可以藉此機會和他們探討有關價值觀內容,比如敬畏自然、人類的群體命運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等觀念。
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6
近日,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地教育部門和相關高校印發提醒函,明確要求各地和高校強化責任擔當,在堅持屬地原則前提下,落實轄區、教育部門、學校和個人“四方責任”,做到人物同防、多病共防。還要按照實事求是、科學精準的原則,動態研判本地疫情防控形勢,及時調整最佳化校園管理措施,做好後勤服務保障。梳理這個提醒函,可發現一些不容忽視的要點,無論要求改進校門管理方式,還是提出切忌“一刀切”“簡單化”的封閉管理,都很有針對性,為各地高校最佳化校園管理指明瞭方向,也定下了總基調。特別是“實事求是、科學精準”這八個字,更是值得研析。無論一刀切還是簡單化,都不是實事求是,步伐邁得過大,或者為推卸責任無視學子正當呼聲一味封門大吉,更體現不出科學精準。
對疫情形勢越全面而準確地掌握,越能善於決策。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很久沒有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全國各地已經全面復工復產復學,高校因應形勢,確有必要動態研判本地疫情防控形勢,及時調整最佳化校園管理措施。同時也要看到,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內零星散發病例和區域性暴發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奪取抗疫鬥爭全面勝利還需要付出持續努力。此前,有疫情防控專家也表示“現在歐洲已經有第二波疫情,第二波疫情的出現是必然,這種情況下,中國仍然會面臨輸入風險”。如此種種,無不說明對疫情仍不可掉以輕心,該有的防控措施一個都不能少。
回頭看高校校園管理,既不能固化和僵化,也不能一解了之。該放開的應放開,該鬆動的應鬆動,該簡化的應簡化,比如,對學生因實習、求職、探親、就醫等原因確需進出校門、在學校所在城市內活動的,要簡化程式,切實方便學生進出校門。而該堅持的應堅持,該嚴防的應嚴防。最佳化管理不等於推卸責任,更不能走入另一個極端,完全放鬆防控。
教育部下發的提醒函說得很清楚:落實轄區、教育部門、學校和個人“四方責任”,做到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而同時,具體到即將到來的長假,提醒函要求各地和高校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教學進度安排,“切實做好假期期間校園疫情防控工作”,同樣值得有關部門和學校思忖。
“該管起來就能夠迅速地管起來,該放開又能夠有序地放開,收放自如,進退裕如,這是一種能力。”同樣的邏輯是,高校最佳化校園管理也與治理能力息息相關,如何管如何放,如何在放管之間找到平衡點,確實不容易,但足以體現治理水平。該放時不忘做好防範工作,該收時不能忽略應急方案,保持足夠的彈性,才能真正體現出進退裕如。
據瞭解,一些學校及時最佳化管理措施,還借用了先進的技術裝置,令人耳目一新。技術升級了,管理思路也升級,有助於校園管理工作更有效。而在這個過程中,廣大學生需要秉承責任意識,配合學校管理,展現應有的公民責任和應有的主人翁精神,如果弄虛作假則會適得其反。
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7
疫情期間繼續推出政務改革新舉措,表明政務改革並沒有因疫情而停步,相反,還在不斷提速和深化,這體現了相關部門始終擺正政府權力和服務的關係,主動把部門行政權力轉變為行政責任,一如既往地堅持以群眾的感受作為改革標準,以群眾的獲得感評判改革成效,即使疫情期間,依然在紮紮實實地深入推進。
實際上,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這樣的政務改革更有特殊意義。企業現在都在忙於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工作千頭萬緒,還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諸如“多證合一”的政務服務改革,顯然是實實在在替企業排憂解難,可以讓企業騰出更多精力用於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兩手抓”,對於加快復工復產將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諸如“多證合一”改革再推新舉措,不僅使部門辦事效率和質量大大提高,對於企業更有雪中送炭的溫暖。非常時期如何做好政府服務,既是對政務改革的檢驗,也是新的考驗。“多證合一”改革再推新舉措,有利於企業加快復工復產,也進一步優化了“有限政府無限服務”的政務環境,值得為之點贊。
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8
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掉以輕心。此輪疫情的發生,給疫情防控工作再次敲響了警鐘。一邊是日趨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一邊是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任務仍然艱鉅。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這種時候,越要把常態化防控措施進一步落實落細落到位,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
守住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關鍵是要時刻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克服鬆懈麻痺思想,沒有發生疫情時關鍵抓“防”,發生疫情後處置要“快”,迅速切斷傳播途徑和鏈條,從嚴從緊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對於群眾而言,接種疫苗依然是防控疫情的有效手段。目前各種變異株仍然在現有疫苗可控的範圍內,接種新冠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同時也要理性看待疫苗效果,接種了疫苗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要持之以恆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等。疫苗接種和嚴格防控措施並用,才能限度保護好自己,同時將疫情傳播擴散風險降至最低。作為疫情防控的主要環節,個人也要自覺配合落實各地防控措施,攜手共築防控疫情的堅強防線。
打贏疫情防控這場持久戰,需要政府、社會與個人都付出努力。持續推進疫苗接種、嚴格落實防控措施雙管齊下,堅持全國一盤棋,才能在常態化防控中呵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9
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肅鬥爭,既是一場大戰,也是一場大考。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黨員要自覺在防控鬥爭中砥礪初心、在防控成效上達成使命。
牢記初心使命,要堅持人民至上。疫情防控,關係千家萬戶;平安健康,皆是人民期盼。防控工作是檢驗初心使命的試金石。我們要發揚忠誠於黨的責任感,始終把人民至上揣上心裡、落到實處,哪裡任務險重、哪裡就要有黨組織的工作,哪裡有困難、哪裡就要有黨員站在第一線,讓黨旗始終飄揚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踐行初心使命,要勇於負責擔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防控工作是錘鍊擔當鬥爭精神的磨刀石。我們要發揚不怕苦、不怕難的鬥爭精神,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在崗位上,要力求精緻細緻極致,把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位,確保萬無一失。在社群中,要挺身而出當好表率,亮身份、上一線、當先鋒,主動承擔最艱苦最困難的工作,築牢社群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嚴密防線。
強化初心使命,要聯絡發動群眾。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一刻也不脫離人民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膠著對壘狀態,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尤其隨著人流返京和企業復工復產,我們的戰線更長、工作更吃勁。越是在容易鬆懈麻痺的關頭,我們越是要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和主心骨,動員群眾、組織群眾,不斷提高群眾思想認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凝聚強大的組織合力,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疫情防控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也是檢驗廣大黨員幹部初心使命的考場。讓我們在疫情防控中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以擔當作為給黨旗增輝添彩,在大考中交出人民滿意的答卷!
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10
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必須因時、因勢合理調整教學方案,才能實現今年教育系統“在孩子的培養方案上儘量‘止損’,如期完成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的年度目標。按照當前節奏,啟動中小學線上學科教學,透過合理統籌,實現“線上線下”無縫銜接,建立與疫情防控常態化相適應的課程教學機制,體現了教育教學方式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與此同時,網路線上學科教學的初次嘗試也對學校、老師的教學應對能力提出更多挑戰。
一方面,線上學科教學相較於學生居家自主學習階段有了更明確的課程任務目標,老師要對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統籌、分配,將適合線上教學內容以及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進行合理區分安排。在此過程中,老師必須對教學進度有所把握,也要對學生在線上學習新課的能力和效果做到心中有數,針對“教學反饋”及時作出合理有效的調整。
另一方面,線上學科教學後,考核學生學習效果的方式方法做出了改變。根據北京市教委回應來看,未來的檢測和評價將不再是期末一考定音,過程性的考核將加重比例,可能會採取樂考、開放性試題考試等。這對學校統籌考試的頻次、程度、方式也是一次大考,既不能“過度”,也不能“缺位”。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學生在疫情期間存在一定心理壓力的情況下,考試頻率、難度安排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