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教育和管理制度
疫情防控教育和管理制度
現如今,需要使用制度的場合越來越多,制度是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規章或準則。那麼制度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疫情防控教育和管理制度,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疫情防控教育和管理制度1
一、常規篩查。
復課後,對進入培訓場所的全體員工與學員監測體溫和健康狀況,班主任或帶班教師每天關注學員的出勤情況和身體健康狀況,做好體溫監測、因病缺勤請假、病因追查與登記工作。
二、發現報告。
開展篩查時,如發現發熱症狀患者(體溫超過37.3度的發熱者),檢查人員應迅速向學校負責人報告,機構負責人需立即報告衛生疾控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
三、患者隔離。
患者員工戴口罩馬上去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患者學員應戴上口罩在培訓機構內臨時隔離,並及時告知家長送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在送診同時做好情況登記、上報工作。
四、病例甄別。
配合醫療機構迅速做好病例甄別工作,應核查其近期是否去過重點疫區,有無新冠肺炎病例、疑似病例接觸史以及聚集性病例接觸史,分別按以下程式處置:
1、如果有,應立即就地單間隔離,並送屬地衛生疾控部門,由疾控部門轉運至定點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測(核酸)。協助開展密切接觸人員的資訊排查與處置,並報區教體局,由區教體局報告區政府和市教體局。
2、如果沒有,繼續在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進行治療。必要時可對發熱病人進行核酸檢測。機構在及時上報資訊的同時,需及時瞭解患病人員動態情況,做好相應後續工作。
3、對出現確診病例的,視情對培訓場所實行封閉式硬隔離。確診病例的診斷應以衛生疾控部門為準。
五、場所消毒。
一旦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校外培訓機構應在屬地衛生疾控部門指導下,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患者所在的場所、排洩物分必物、接觸過的物品及可能汙染的其他物品進行一次徹底的終末消毒,做好對物體表面和空氣的消毒。
六、應急指揮。
一旦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主管教育部門應在第一時間成立臨時現場指揮部,配合屬地衛生疾控部門開展現場防控工作,在衛生疾控部門的.專業指導下,進行消毒和隔離等工作,嚴防疫情擴散,同時報區政府和市教育局。
七、應急停課。
一旦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校外培訓機構應在屬地衛生疾控部門指導下,迅速按要求啟動應急停課程式。全機構應急停課的申請,由區教育局批准,並向區政府和市教育局報告。個別及少量學員因其他病情或防控工作需要停課的,由培訓機構酌情決定。
疫情防控教育和管理制度2
一、工作目標
按照上級要求,落實好復工前、復工後、發現病例後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全力做好我校復工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堅決助力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二、防控時間
即日起到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通知疫情防控結束。
三、工作措施
(一)組織機構到位。
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解除前,建立由校區主要負責人牽頭的疫情防控工作機制。組建疫情防控領導小組,xxx為組長,xxx為副組長,成員由xxx,xxx、xxx、xxx、xxx組成。其中,xxx負責綜合協調、宣傳引導;xxx負責測量體溫等排查工作;xxx負責消毒等日常管控工作;xxx負責物資保障等工作;xxx負責應急處置工作。同時,始終堅持底線思維,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各項規定,確保安全、規範、有序復工。
(二)物資保障到位。
經測算,學校已列支專項資金xxx萬元,保障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所必須的經費和物資。並結合教職工和學生數量,及時購置口罩、消毒液、醫用酒精、電子溫度計等必需的疫情防控物資。提前設定好隔離場所,安排隔離室或相對獨立房間xxx間,作為返崗教職工人員臨時隔離場所。
(三)健康排查到位。
加強返崗返工人員健康監測工作,對員工籍貫和14天內去向進行排查,確認員工節假日期間密切接觸者中是否有重點疫區來源地人員並逐一登記造冊,符合返崗條件的,方可允許其上班。對來自或者去過湖北、浙江、河南、廣東等疫情重點地區的員工要求其不得返崗;對因教學需要確需返崗的其他地區外地教師或諮詢工人,嚴格執行居家隔離或在集中隔離點隔離14天要求,隔離期結束後,如無感染症狀並經體溫測量正常後方可上崗。
(四)人員管理到位。
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宣傳,督促員工科學佩戴防護用品並做好個人防護。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解除前,不到疫情嚴重地區開展招聘和招生活動,不從疫情嚴重地區新招聘員工和招生,不安排員工到疫情嚴重地區出差,提倡網路辦公。建立全員健康監測制度,應急響應期間,凡有發熱、咳嗽、腹瀉等症狀的員工,第一時間上報疫情防控小組,把發生的情況控制在最小單位,最小範圍。
同時,積極配合衛生防疫部門做好相關工作,根據衛生防疫部門的診斷情況及要求,決定是否繼續上課或停止上課。最佳化校區組織流程,採取封閉式管理等方式,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降低傳染風險。
(五)日常管理到位
【辦公區】
1.進入辦公區前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方可入樓工作,併到衛生間洗手。若體溫超過37.2攝氏度,立即到指定醫療機構就診。
2.入室辦公後請保持辦公區環境清潔、每日通風2—3次,每次30分鐘左右,通風期間注意保暖。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多人辦公時需佩戴防護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飲水,接待外來人員雙方均需佩戴口罩。
3.減少召開會議,一般工作可透過網上辦公系統辦理,一般會議可透過視訊會議方式召開。如確有必要召開線下會議,參會人員需間隔1米以上,嚴格控制會議時間,會議時間不超過1小時。會議結束後,場地、傢俱,茶具用品必須進行嚴格消毒。
4.減少洽談合作、外出考察等商務活動。商務出行時,車輛內部及門把手每日用酒精消毒2次。
5.商務來訪人員,進入辦公區域前,需佩戴防護口罩,接受體溫測量,並介紹有無與疫情重點地區、確診、疑似病例接觸史以及本人健康狀況。無上述情況且體溫正常方可入樓。
6.傳遞紙質檔案前後要戴防護手套或洗手,傳閱檔案時佩戴防護口罩。
7.每日對門廳、樓道、會議室、電梯、樓梯、衛生間等公共部位進行消毒,每個區域使用的保潔用具要分開,避免混用。座機電話、鍵盤滑鼠及門把手每日使用酒精擦拭。
8.下班前,洗手後佩戴防護口罩,回家後摘掉口罩洗手消毒。居室保持通風和衛生清潔,避免多人聚會。
9.防疫期間,嚴格做好生活、辦公垃圾無害化處理,使用後的口罩等防護裝置,放入專門垃圾桶內,每天兩次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劑對垃圾桶進行消毒處理。
【教室】
1.進入教室前,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方可進入教室。若體溫超過37.2攝氏度,請勿進入,立即到指定醫療機構就診。
2.教室每天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每日通風3次,每次30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或調節新風裝置,加大新風量和換氣量或開啟換氣扇以增加空氣流通。對初效濾網應每週清潔消毒一次,可浸泡於有效氯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液中30分鐘後,用清水衝淨晾乾後使用。
3.清理清潔,保持衛生整潔。教室應保持衛生整潔,及時打掃衛生和清理垃圾。
4.增加頻次,專人督導檢查。疫情時期需增加教室清潔消毒頻次(至少每天兩次),指派專人進行清潔消毒工作的檢查,並做好清潔消毒工作記錄和標識。
5.規範作業,重點部位擦拭消毒。對教室的高頻接觸部位,例如課桌、椅子、黑板檫、電腦、滑鼠等重點部位,可適當增加消毒頻次。
6.採取正確的消毒作業方法,並及時填寫並儲存消毒工作記錄。
(1)課桌、椅子、黑板檫等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50mg/L—500mg/L)擦拭,作用30分鐘,再用清水擦淨。
(2)教室室內和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50mg/L~500mg/L)噴灑及用拖布溼式拖拭,作用30分鐘,再用清水洗淨。
(3)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50mg/L—500mg/L)擦拭重點部位。
(4)衛生間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000mg/L)噴霧(酒)消毒。
7.放學前,洗手後佩戴防護口罩,少出門,回家後摘掉口罩洗手消毒。居室保持通風和衛生清潔,避免多人聚會。
【生活區】
1.校區食堂要做到分時就餐、打飯就餐,避免人員密集。領餐人員在進入食堂前,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做到吃飯之前先洗手,打飯吃飯不說話,就餐不坐面對面,間距相隔一米五。
2.餐廳餐桌椅使用後進行消毒,餐具用品須高溫消毒。每天對食品處理區、就餐區域、人員通道、食品貨梯等場所進行通風、清潔和消毒,嚴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類生食,避免使用中央空調。
3.宿舍等居室多通風換氣並保持整潔衛生,每日須對室內、樓道、電梯、樓梯、衛生間等公共部位進行消毒,儘量使用噴霧消毒。
4.服務、保潔等後勤工作人員工作時,須佩戴口罩,並與人保持安全距離。食堂採購人員或供貨人員須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膠手套,避免直接手觸肉禽類生鮮材料,摘手套後及時洗手消毒。保潔人員工作時須佩戴一次性橡膠手套,工作結束後洗手消毒。
5.要對從業人員進行崗前防疫知識培訓,確保具備餐飲從業人員防護技能。從業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每日晨檢測量體溫上崗制度,並做好記錄。從業人員有乏力、發熱、咳嗽等症狀或者有礙食品安全病症的,應立即調離工作崗位。
6.正確處理廢棄口罩。防疫期間,摘口罩前後做好手的清潔衛生,廢棄口罩放入垃圾桶內,每天使用含氯消毒劑對垃圾桶進行消毒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