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精選15篇)

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制度對人們來說越來越重要,制度就是在人類社會當中人們行為的準則。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擬定製度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精選1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1

  為切實預防學校傳染病發生與流行,把傳染病防控工作落到實處,特制定本制度。

  一、對留置觀察室實施嚴格管理,校長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保健教師為直接責任人。

  二、留置觀察室為臨時隔離有發熱症狀的師生員工專用房間,非工作人員不得擅自進入。

  三、留置觀察室在疫情未解除之前,不得臨時挪作他用。

  四、工作人員進出留置觀察室前必須按規定做好個人防護,不得穿便服出入隔腐室。

  五、留置觀察室設施、裝置與物品必須由專人負責保管,每日做好登記驗收。

  六、留置觀察室每天必須按規定進行消毒,醫療廢棄物和生活垃圾必須按有害垃圾正確處理,不得隨意丟棄。

  七、工作人員在下班前必須檢查各項設施裝置是否正常,門窗是否關鎖好。

  八、對留置觀察室的使用和管理情況,及時記載、留檔備查。

  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2

  學校留觀室,又稱觀察室,是供傳染病高發期體溫異常者及疑似病人排查期間使用,本室只接待發熱患者,其餘患者及健康者一律不得入內。每日中午和晚上衛生老師必須用含氯消毒泡騰片等消毒藥(劑)進行規範噴灑消毒,平時保持通風。

  隔離觀察室的一般要求是:

  相對獨立、應選擇距人口密集區較遠(原則上大於 500 米)、採光和通風良好的場所,不得緊靠教室、食堂以及學生易到達的場所;

  隔離分割槽、內部根據需要分為生活區、物質保障供應區和醫學觀察區等,分割槽標識要明確;

  設施齊全、提供單間居住環境,並配備洗手設施,最好有單獨使用的衛生間和洗手設施,只有共用衛生間時須分時段使用;

  提醒標識、掛有“學校隔離觀察室”標識,門前有“閒 人免進”等提醒標識,避免其他人員誤入隔離區域;

  獨立糞池、隔離場所汙水在進入市政排水管網前進行消毒處理;

  通風要求、避免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通風良好。

  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3

  一、留觀條件 :

  1 、各科急症在轉入病房前仍須繼續治療者。

  2 、尚未確定診斷而病情不允許院外觀察、門診隨診者。

  3 、診室處置後病情未有好轉者。

  4 、病情暫時穩定而 48 小時內可能發生變化者 ( 如頭部外傷者 ) 。

  5 、搶救室病人未能分流到相應科室而需繼續治療者。

  6 、須由二線醫師確定病人留觀。

  二、凡收入急診觀察室的病人 , 必須先辦理留觀手續後方可轉入觀察室。床位由急診科醫師及護士統一調配。觀察室留觀時間一般不超過 72 小時。超過一週的滯留病人由醫務科裁定去向。

  三、惡性腫瘤晚期病人原則不收入觀察室 , 應建議轉臨終關懷醫院或社群醫院。傳染病病人一經確診 , 須轉入傳染病科或醫院 , 不應在急診科留觀 : 未診斷前可就地隔離 , 並做好隔離和消毒工作。精神疾病病人原則不收入觀察室。

  四、各科急診值班醫師須根據留觀病人病情 , 嚴密觀察、及時治療。值班護士須對留觀病人經常巡視 , 對危重病人須做到隨時巡視 , 按醫囑進行治療或監護 , 發現病情變化時 , 立即報告值班醫師。值班醫師對留觀病人每班至少查房兩次 , 對危重病人隨時檢查。值班主治醫師 ( 副主任醫師 )須每日查房一次 , 及時修訂診療計劃。須有三級查房記錄。

  五、值班醫師不得擅自離崗 , 如因公必須暫時離開觀察室時 , 必須向值班護士交待去向 , 留快捷聯絡方式 , 確保呼叫後隨時到崗。並在完成相應事項後及時回到原崗位。

  六、凡留觀病人須建立急診留觀病歷。當班醫師交班之前須按規定認真完成病歷並開好醫囑、化驗、檢查等。每班至少記錄二次病程日誌 , 並對異常症狀和體徵 ( 包括新出現的 ) 和化驗檢查進行分析 , 給予相應處置 , 危重病人須隨時記錄病情變化及處置情況 , 並隨時向上級醫師彙報 , 上級醫師查房意見須做詳細記錄。

  七、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 對危重病人須在床前交接班。

  八、凡留觀病人 , 主管醫師須向家屬交待病情以及相應的診療計劃 , 隨時與家屬溝通病情進展情況、可能出現或未能預見的情況及診療技術的風險和收益。做好告知簽字事項。

  九、下級醫師須及時、準確記錄上級醫師查房意見 , 與家屬溝通時應能體現三級查房意見 ,扼要明瞭。

  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4

  一、隔離場所設定 學校設定2個臨時隔離室,分別用於發熱、乏力、千咳及胸悶等可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教職工和學生,以及其他患病教職工和學生的臨時安置。隔離室門口設立醒目的標識,門前有閒人免進等提醒標識,避免其他人員誤入隔離場所。

  二、隔離場所管理

  (一)校醫負責對接受集中醫學觀察人員進行每天體溫檢測登記及隨訪。

  (二)配備適量的安全防護用品和工作人員,專人負責職責明確,工作人員做好個人防護。

  (三)對疫情重點地區返穗人員,抵穗後進行14天的醫學觀察;

  其他需要醫學觀察人員的觀察時限,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四)嚴格對集中醫學觀察場所的場所、物品進行消毒,加強個人防護。

  (五)集中醫學觀察場所發現有發熱、乏力、乾咳及胸悶等可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應由專用車轉運至轄區指定定點醫療機構。

  (六)被隔離者隨時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醫學觀察區內的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用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七)被隔離者應保持良好衛生和健康習慣。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注意營養,勤運動。

  (八)隔離場所統一由專人送餐,送到隔離區域後由衛生保健人員逐間分發。餐飲具每次使用後應嚴格按消毒→清洗→消毒的程式操作,及時消毒。

  (九)無關人員不得隨便進入隔離室。上班時不得在保健室整理財產物品、藥品、臺帳,下班前檢查門窗、水電是否關好。

  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5

  1、保持臨時隔離室通風換氣。投入使用前窗戶常開,投入使用後定時開窗通風。

  2、堅持定期消毒制度。由校醫對臨時隔離室每日早晨和中午進行消毒。

  3、臨時隔離室只接待疑似病例、可疑病例以及早期症狀者,其餘患病學生及健康學生一律不得入內。

  4、臨時隔離觀察患病學生,由校醫使用專用登記簿進行登記。

  5、接待臨時隔離觀察學生必須戴口罩進行診治,診治結束立刻洗手消毒。

  6、如校醫接到班主任報告、發現有異常學生時,要依據應急處置預案安排應急人員前往攙扶或用擔架將異常學生立即帶至臨時隔離室,並告知班主任自報告起要減少其他師生與該生的接觸;且該班學生不準接觸其他班級學生。

  7、發現應臨時隔離觀察學生,立即電話報校長,患病學生及陪同人員不得離開隔離室,待上級防疫部門或醫院派人員來校進行處置;並按規定送定點醫療機構診治。

  8、視情形,對相關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必要時應進行隔離觀察;對患病學生到過的地方加強消毒。

  9、臨時隔離觀察學生在患病期間必須住院或居家隔離治療;隔離治癒後,須有醫院證明,經校醫確認同意後方可復課。

  方正縣天門鄉中學校

  學校觀察室制度

  1、向點滴病人介紹觀察室各項制度,耐心聽取和了解病人的思想和要求,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對病人態度和藹可親,語言要溫和,避免惡性刺激。對個別病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應耐心勸解,既要體貼關懷,又要掌握治療原則。

  3、執行保護性醫療制度,不得向病人透露不利於情緒穩定的病情和預後等情況,必要時由醫生與病人家屬取得聯絡。

  4、給病人做治療時要耐心細緻,儘量減輕病人的痛苦。

  5、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及消毒隔離制度。

  6、38℃以上發熱病人每隔1小時測量體溫一次,並隨時向醫生報告病情。高熱病人要做物理降溫。

  7、加強巡迴,及時續加液體,嚴防差錯事故發生。

  8、下班前,如有病人未點滴完,要向晚班醫師進行床頭交班。

  9、保持房間清潔衛生,經常開窗流通空氣,垃圾簍要及時清理乾淨。

  10、保持病床整潔乾淨,被套、枕套、床單一週更換一次,如遇特殊情況,應及時換洗。

  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6

  為切實預防學校傳染病發生與流行,把傳染病防控工作落到實處,特制定本制度。

  一、隔離場所設定分別用於發熱、乏力、千咳及胸悶等可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教職工和學生,以及其他患病教職工和學生的臨時安置。隔離室門口設立醒目的標識,門前有“閒人免進”等提醒標識,避免其他人員誤入隔離場所。

  二、校醫負責對接受集中醫學觀察人員進行每天體溫檢測登記及隨訪。

  1、配備適量的安全防護用品和工作人員,專人負責職責明確,工作人員做好個人防護。

  2、嚴格對觀察場所的場所、物品進行消毒,加強個人防護。

  3、發現有發熱、乏力、乾咳及胸悶等可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應由專用車轉運至轄區指定定點醫療機構。

  4、被隔離者隨時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醫學觀察區內的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5、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用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6、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7、被隔離者應保持良好衛生和健康習慣。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注意營養,勤運動。

  三、消毒隔離措施

  1、加強通風,保持環境衛生。

  2、房間內設衛生間,隔離區域相對獨立。

  3、被隔離者須戴醫用外科口罩,禁止離開房間和相互探訪。

  4、不得使用空調系統。

  5、對隔離場所每天進行常規消毒處理。如若有可疑病例或發熱人員進入,需在專業部門指導下,對隔離場所進行規範消毒處理,被觀察人員的嘔吐腹瀉物、生活汙水、垃圾等處理或接觸過的所有物品都應經嚴格消毒處理後方可排放或繼續使用,患者離開後,衛生保健人員需對區域進行徹底消毒。同一室內不能同時安排不同病種的病例。

  四、工作人員個人防護和隔離環境的消毒要求

  個人防護要求

  1、進入集中醫學觀察場所的工作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每4小時更換1次或感潮溼時更換;戴一次性工作帽。

  2、接觸從隔離者身上採集的標本和處理其分泌物、排洩物、使用過的物品的工作人員,轉運隔離者的醫務人員和司機,需佩戴醫用防護口罩、穿工作服、隔離衣、鞋套,戴手套,如實施近距離操作時需加戴護目鏡或防護面屏。

  3、每次接觸隔離者後立即進行手衛生(流動水七步法洗手和手消毒)。

  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7

  根據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為了加強新冠肺炎期間的隔離,降低傳染病的傳染率,以確保學生的健康而設立的臨時隔離學生專用房間,外人不得進入:

  一、臨時隔離觀察區域的常規要求。

  1、隔離觀察區域應相對獨立,採光和通風良好,配備洗手裝置。

  2、每天開窗通風,以保證室內的空氣流通,

  3、臨時隔離區域每週紫外線消毒一次,照射時間不少於30分鐘並做好記錄,

  4、臨時隔離區,那要對地面桌椅,檔案櫃等物品進行消毒,注意保持日常清潔。每週消毒一次(250mg/L-5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擦拭乾淨。

  5、建立學生患病學生登記表 6、隔離室負責人進入臨時隔離室觀察區域時要穿隔離服,佩戴防護口罩,一次性手套,出事時脫下掛在規定出,並做好手部的消毒。

  7、臨時觀察配備免洗手洗手液或者流動水洗手液,拖布,一次性嘔吐包等物品,可以及時清理學生的分泌物,嘔吐物和等突發情況。隔離室內放置專用垃圾桶,口罩等汙染物丟置垃圾桶內(所有汙染物統一消毒後丟棄)

  8、發熱或疑似人員進入隔離室後,學校要及時疏散急救通道,人員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隔離室由專人管理,無關人員不得隨意進入。

  二、臨時隔離觀察區域內有患病學生時要做到。

  患病學生進入臨時隔離區域,先用體溫進行排查,詢問了解學生髮病有關情況,如發病時間、密切注意學生病情變化,並做好記錄,以供疾控機構調查時參考。

  1、 臨時隔離觀察室內的用品,用後徹底消毒。

  2、 學生患病應立即隔離,並做好患病學生登記,隔離期間不得。隔離期間不得開窗通風。隔離室負責人立即通知學生家長,帶患病學生及時就醫,並將就醫診斷情況上報學校,校醫做好記錄

  三、 患病學生離開臨時隔離觀察區域的要求;

  1、 開窗通風卻保證空氣的流通和室內空氣的新鮮。

  2、 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擦拭患病患病學生接觸的物品以及地面進行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擦拭乾淨

  3、 如出現疑似或確診新冠肺炎病例,須在專業部門指導下,對臨時隔離觀察室進行消毒處理,使用的個人物品按新冠肺炎預防方案進行終末消毒,患者的垃圾按醫療垃圾處理。

  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8

  一、消毒隔離

  1、有專用保健室、觀察室,保健用品專用。

  2、幼兒園內的餐具、毛巾、玩具、便器和室內空氣等必須按上海市托幼機構消毒隔離工作常規定期進行消毒處理。

  3、幼兒園內的兒童活動室、臥室、廁所、營養室、隔離室、觀察室,應採用含氯消毒劑每日一次預防性消毒。

  4、幼兒園發生傳染病或在醫學觀察期間,應根據不同病種及時嚴格地做好消毒隔離工作,消毒方法按消毒隔離常規要求進行。

  5、幼兒一人一巾一杯一餐具,一用一消毒,大便便盆亦一用一消毒。

  6、幼兒園的環境、物體表面、空氣等消毒均應符合衛生標準。

  二、傳染病消毒隔離制度

  1、幼兒及工作人員患傳染病立即隔離治療,所在班級徹底消毒,患者待隔離期滿痊癒後,經醫生證明後方可回園。

  2、採取早預防、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等綜合措施。

  3、控制傳染源

  (1)根據傳染病流行病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對病人及早作出正確診斷和及時治療,採取有效措施隔離病人,及時登記上報。病源攜帶者亦應及時隔離並治療。

  (2)對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及適當管理,在觀察期內不併班、不升班、不收新生、不轉園。

  4、切斷傳播途徑

  (1)配合防疫部門對托幼機構的環境及各種物品進行終末消毒或隨時消毒,以殺滅可能存在於外界環境中的病原體。

  (2)針對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採取有效措施,如加強飲食衛生以預防消化道傳染病,消滅蚊子等媒介昆蟲以預防蟲媒傳染病,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或進行空氣消毒以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等。

  5、保護易感兒童

  (1)掌握易感兒名單,傳染病流行季節加強晨間檢查及全日觀察,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如被動免疫或藥物預防。

  (2)合理安排幼兒生活,提供平衡膳食,加強戶外鍛鍊,提高幼兒對疾病的抵抗力。

  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9

  一、因病情需要,可在急診科觀察室短期觀察的患者,必須有值班醫師的醫囑,留觀患者應聽從值班人員安排。

  二、值班醫師和護士,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交待留觀注意事項,按要求及時、準確填寫急診留觀病歷,隨時記錄病情和處理經過,認真做好交接班。

  三、急診觀察室醫師各班查房一次,重症隨時檢視,及時修訂診療計劃。

  四、急診觀察室值班護士,要隨時主動巡視患者的病情、輸液、給氧等情況。發現病情變化,立即報告醫師並配合搶救,及時記錄。

  五、與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做好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指導,為病人提供及時的護理服務。給新入院病人詳細介紹垃圾分類的方法和存放地點。

  六、保持觀察室內清潔和肅靜,室內一切裝置不得隨意搬動,室內禁止吸菸、打鬧、喧譁,以保證患者的治療與休息。

  七、嚴格消毒隔離制度,做好出院病人終末消毒制度。如發現疑似傳染病,須立即隔離,做好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加強基礎護理,預防褥瘡、肺炎等併發症的發生。

  八、留院觀察者只許留一人陪伴(特殊情況除外)。

  九、平均留觀時間不超過48小時,留觀時間>48h的病人,按醫院有關規定執行。

  十、嚴格留觀病人登記制度,記錄要全面,資料詳細,認真。

  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10

  1、醫務人員工作時間應衣帽整潔。操作時必須戴工作帽和口罩,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劑、消毒器械、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用後應當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3、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達到滅菌要求。凡接觸皮膚、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須達到消毒要求。各種注射、穿刺、採血器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

  4、無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鉗等,要定期消毒、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滅菌,消毒液定期更換。用過的物品與未用過的物品嚴格分開,並有明顯標誌。

  5、傳染病人應進行預檢分診,按常規隔離。疑似傳染病人應在觀察室隔離,病人的排洩物和用過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6、病房應定時通風換氣,每日空氣消毒,物品定期消毒。傳染病人出院、轉院、轉科、死亡後應對病人的單元進行終末消毒。

  7、傳染病人要按病種分割槽隔離,工作人員進入汙染區要穿隔離衣,接觸不同病種時應更換隔離衣、洗手,離開汙染區時脫去隔離衣。

  8、供應室必須將無菌與清潔、汙染物品分開存放。嚴格按照消毒方法進行消毒,並定期開展消毒與滅菌效果檢測工作。

  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11

  一、學校隔離室設在離學校大門很近並且通風良好、遠離教室、辦公室的地方,門前設有隔離帶;

  二、根據《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設定隔離觀察室的基本要求》要求,隔離室配有:測溫儀1把、防護服1套、醫用帽2個、護目鏡2個、口罩10個、手套2副、酒精手消1個、消毒盤2個、腋下體溫計15個、移動式紫外線消毒燈2臺、診療床1張、桌子4張、椅子2把、84消毒液5瓶、噴壺、流動水、洗手液、紙巾、紙杯;

  “隔離室”使用記錄、消毒記錄每天一次,如有進入隔離室的人員,隨走隨消;

  使用流動水後,隨時傾倒汙水並給水桶進行噴灑式消毒;

  三、學校根據學生數量可以設立兩間隔離室。

  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12

  第一,消毒要求。隔離觀察室必須做到衛生的無菌化處理,堅持做到每天中午晚上殺菌消毒。同時要做好觀察室的通風換氣工作,確保觀察室的空氣流通暢通。

  第二,接待的人員要求。隔離觀察室內只接待疑似病例,可疑病例以及有相關症狀的學生 。進入隔離觀察室,必須要求佩戴防護要求設施的校醫,進行認真具體的登記。

  第三,在進入隔離觀察室之前,相關疑似患者,必須按照隔離觀察室的要求,佩戴好口罩,有條件的要穿隔離服進行會診,簡單會診結束之後,要立刻進行洗手消毒。並繼續待在隔離室之內,等待相關有資質的醫院的醫生進行二次複診。

  第四,如校醫接到班主任報告、發現有異常學生時,要依據應急處置預案安排應急人員前往將異常學生立即帶至隔離室,並告知班主任自報告起要減少其他師生與該生的接觸;且該班學生不串班,不混班。

  第五,發現隔離觀察患者,立即電話報校長室及防控部門,患者及陪同人員不得離開隔離室,待上級派員來校進行處置;並按規定送定點醫療機構診治。

  第六,視情形,對相關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必要時應進行隔離觀察:對患者到過的地方加強消毒。隔離觀察患者在患病期間必須住院或居家隔離治療;隔離治癒後,須有醫院證明,經校醫確認同意後方可復課。

  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13

  一、負責全園幼兒及職工的保健衛生工作,貫徹[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方針。

  二、負責每天晨檢,做到一看、二摸、三問、四檢查。對患病幼兒及時做好妥善處理,指導體弱幼兒的護理工作。

  三、認真做好各種傳染病的預防管理工作,一旦發現傳染病一定要立即隔離,早報告、早治療並嚴格進行消毒及檢疫工作。應指導保育員做好消毒工作並及時報告防疫部門,採取有效措施防止蔓延

  四、指導各班做好防暑降溫和防寒保暖工作,定時檢查各班體育鍛煉及戶外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

  五、負責保管醫務室一切物品、用具、藥物,做好衛生知識宣傳、環境衛生、飲食衛生和滅蚊蠅工作。協助後勤園長檢查、評比、落實各項衛生保健工作。

  六、配合防疫部門,做好計劃免疫工作。做好常見病和傳染病的預防、消毒、隔離、檢疫工作。

  七、按照衛生保健要求配備藥櫃、觀察床、桌椅、消毒燈、體重秤、消毒液、視力燈等物品,並由保健老師負責管理。

  八、隔離室內備有專用的床、被褥、玩具、食具、盥洗用具和便具、診察用具等,還必須與各班級嚴格分開使用並經常消毒。

  九、非保健人員、健康幼兒和保教人員不得隨便進入保健室。上班時不得在保健室內會客、幹私活,中午休息時不得睡在幼兒保健床上,下班前檢查門窗、水電是否關好。

  十、建立健全各種衛生保健臺帳統計,記錄規範,不錯記漏記、隨意塗改。

  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14

  一、人員進入隔離室,根據隔離要求需要佩戴帽子、口罩、手套、隔離衣。一切診療、護理操作均按隔離要求。

  二、室內一切物品、器具必須專用,單獨消毒滅菌,如奶具、聽診器、體溫表、輸液盤、治療車等。

  三、需送供應室清洗消毒物品,應單獨用一容器盛裝運送,不能與其他物品相混。

  四、用過的被服、衣物應在1000mg/L含氯消毒劑中浸泡30分鐘後方可送至洗衣間清洗更換;產生的醫療廢物均放入黃色隔離袋內,出隔離室再套一黃色袋,用雙層袋包紮,並署名傳染,送垃圾站處理。

  五、隔離的新生兒離室後,應對室內所用物品、器械、新生兒床、地面、空氣等進行嚴格終末消毒。

  疫情防控觀察室管理制度15

  1、隔離室為臨時隔離學生專用房間,外人不得擅自進入 。

  2、 保健教師進入隔離室時必須更換外衣,不能穿便服進入隔離室。出來時脫下襬在隔離室門口封存。

  3、 隔離室設施與裝置由保健教師專人負責保管,不得丟失。

  4、隔離室每天都要按規定進行消毒。

  5、保健教師下班前必須檢查門窗、水電是否關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