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小故事(通用16篇)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
為了幫助一年級的小朋友們更好的瞭解數學,增添對數學的興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蒐集和整理的一年級數學小故事(通用16篇),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1
有一天,“0~9”這幾個可愛的數字娃娃想比一比誰,誰最小。
數字娃娃“9”跳出來得意地說:“我!”還指著“0”說::“尤其是你,沒頭沒腦,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你最小!”
數字娃娃“0”的臉漲得通紅,傷心的哭了起來。這時,數字娃娃“1”一把拉過“0”說:“別難過,我們倆合在一起比他大。”這時“1”和“0”並排站在一起就成了“10”,“9”看到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2
傳說古希臘的國王,想制一頂與泰爾的王冠一模一樣的純金王冠,便召見一位高明的首飾匠,向他說明了旨意,並如數讓他稱走了黃金。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首飾匠如期將王冠交來,外表金碧輝煌,確實與泰爾的王冠完全相同,重量也恰如取走的黃金。國王按照自己原先的許諾,給了首飾匠重重的獎勵。
但是那個首飾匠的舉止行動像個騙子,被取去的黃金會不會偷換下來而摻進了別的金屬?面對這個金色的王冠,國王的心一下子冷了!但是不把王冠熔化,又怎能判定黃金中是否摻了假?這麼美麗輝煌的王冠,又怎麼捨得再熔化?國王被這個難解的疑團日夜纏繞,寢食不安,終於臥病不起。
最後,他召見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當時最著名的智者。國王把這個難題交給了他:必須檢驗王冠是不是純金製造,卻又不準損壞王冠的一絲一毫。阿基米德苦思冥想,把所有想到的辦法,都作了嘗試,然而仍不能揭開王冠的秘密。他忘記了飲食、睡眠,忘記了洗澡、治病,痴痴迷迷,連夢中都叨唸著:王冠國王首飾匠銀子金子幾個星期以後,阿基米德蓬頭垢面,妻子把他趕進了浴室裡。當阿基米德浸入水中之後,突然感到自己的體重減輕了,只要輕輕用力,身體就能浮起此時,他滿腦袋的仍是王冠國王首飾匠金子銀子。身體一會兒沉下,一會兒浮上,浴盆的水位也一會兒升,一會兒降
阿基米德忽翻身跳起,大聲高呼:有辦法了,有辦法了!連衣服也沒穿,光著身子直向王宮奔去,路上留下一條溼漉漉的足跡
你知道,阿基米德從水的浮力中得到了什麼啟示嗎?
解:阿基米德根據身體在浴缸中沉浮引起了水位升降的道理,取了一隻盛滿水的容器,將王冠放進水中,容器裡的水必然溢位。他把溢位的水收集在另一個容器裡。
接著他將一塊與王冠同樣重的純金,也放進那個盛滿水的容器中,再把溢位的水收集起來。如果王冠是純金製成的,那麼兩次溢位的水應該同樣多,可是王冠排出的水,與純金排出的水並不同,說明王冠中摻進了比重與純金不同的材料,從而斷定金冠中被摻了假。阿基米德終於解決了難題。狡詐的金匠因此受到了懲罰。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3
有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來找劉先生,並自我介紹說:“我叫於江,這次我帶領了一個旅遊團到香港旅遊,聽說您的大酒店環境舒適,服務周到,我們想來住你們酒店。”
劉先生連忙熱情地說:“歡迎,歡迎,不知貴團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還可以,是一個大團。”
劉先生心裡一陣驚喜:一個大團,又是一筆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為一個導遊,於江看出了劉先生的心思,他慢條斯理地說:“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團的人數,我們就住您們酒店了。”
“你請說吧。”劉先生自信地說。
“如果我把我的團平均分成四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組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人,當然,也包括我,請問我們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劉先生馬上思考起來,他一定要接下這筆生意,“沒有具體的數字,該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說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對不對?”
於江先生高興地說:“一點不錯,就是八十五人。請說說您的演算法。”
“人數最少的情況是最後一次四等分時,每份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們今天就住在您這兒了。”
“那你們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個男的,30個女的。”
“我們這兒現在只有11人的房間,7人、5人的房間,你們想怎麼住?”
“當然是先生您給安排了,但必須男女分開,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個題目,劉先生還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後,他終於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兩間11人房間,四間7人房,一間5人房;女的一間11人房間,兩間7人房,一間5人的,一共11間。
於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後,非常滿意,馬上辦了住宿手續。
一樁大生意做成了,雖然複雜了一點,但劉先生的心裡還是十分高興的。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4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聖不在家。小猴子們熱情地招待八戒,採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個,八戒高興地說:“大家一起吃!”可怎樣吃呢,數了數共30只猴子,八戒找個樹枝在地上左畫右畫,列起了算式,100÷30=3餘1。
八戒指著上面的3,大方的說,“你們一個人吃3個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個吧!”小猴子們很感激八戒,紛紛道謝,然後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來後,小猴子們對悟空講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己只吃一個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個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還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5
小明是個喜歡提問的孩子。一天,他對0—9這幾個數字產生興趣:為什麼它們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呢?於是,他就去問媽媽:“0—9既然叫‘阿拉伯數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了,對嗎媽媽?”
媽媽搖搖頭說:“阿拉伯數字實際上是印度人發明的。大約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種特殊的字來表示數目,這些字有10個,只要一筆兩筆就能寫成。後來,這些數字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覺得這些數字簡單、實用,就在自己的國家廣泛使用,並又傳到了歐洲。就這樣,慢慢變成了我們今天使用的數字。因為阿拉伯人在傳播這些數字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人們就習慣了稱這種數字為‘阿拉伯數字’。”
小明聽了說:“原來是這樣。媽媽,這可不可以叫做‘將錯就錯’呢?”媽媽笑了。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6
動物學校舉辦兒歌比賽,大象老師做裁判。
小猴第一個舉手,開始朗誦:“進位加法我會算,數位對齊才能加。個位對齊個位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數算得快又準。”
小猴剛說完,小狗又開始朗誦:“退位減法並不難,數位對齊才能減。個位數小不夠減,要向十位借個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後少個一。十位數字怎麼減,十位退一再去減。”
大家都為它們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師說:“它們的兒歌讓我們明白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它們兩個都應該得冠軍,好不好?”大家同意並鼓掌祝賀它們。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7
很久以前,數學王國比較混亂。0—9十個兄弟不僅在王國稱霸,而且彼此吹噓自己的本領最大。數學天使看到這種情況很生氣,派﹤、﹥和﹦三個小天使到數學王國建立次序,避免混亂。
三個小天使來到數學王國,0—9十個兄弟輕蔑地看著它們。9問道:“你們三個來數學王國幹什麼,我們不歡迎你們!”
﹦笑著說:“我們是天使派來你們王國的法官,幫你們治理好你們國家。我是‘等號’,這兩位是‘大於號’和‘小於號’,它們開口朝誰,誰就大;它們尖尖朝誰,誰就小。”
0—9十個兄弟聽說它們是天使派來的法官,就乖乖地服從﹤、﹥和﹦的命令。從此,數學王國有了嚴格的次序,任何人不會違反。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8
小熊不喜歡學習,只想做生意,於是在學校旁邊開了個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學,它們商量好,要教訓這個不愛上學的懶傢伙。
它們來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麼賣呀?”小猴問。
“第一筐裡6元3公斤,第二筐裡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說:“如果我從兩筐裡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對嗎?”
小熊點點頭。
“那我全買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對不對?”
“正是,正是。”小熊講。
於是小猴買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錢,和小兔高興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結帳,怎麼算都是虧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況說了,笑著說:“都是你學習不好,我們才來教訓你一下”,並把少給的錢補給了小熊。
小熊慚愧地低下了頭,從此每天上課都很認真。它們三個成了好朋友。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9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
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裡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裡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悟空笑眯眯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裡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
唐僧很快說出他們每人摘桃子的個數。你知道他們每人摘多少個桃子嗎?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10
陳景潤是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尤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餘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飢似渴地閱讀。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11
從前,一個國王經常給身邊的大臣出難題來取樂,如果大臣答對了,他將用小恩小惠給點賞賜;如果答不出來,那將受罰,甚至被砍頭。
一天,國王指著宮裡的一個池塘問:“誰能說出池子裡有多少桶水,我就賞他珠寶。如果說不出來,我就要‘賞’你們每人50大鞭。”大臣們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難住了。
正在大臣們心慌意亂之際,走過來一個放牛的小男孩。他問清了事情的緣由之後說:“我願意見見這位國王。”
大臣們把小男孩帶到了國王身邊。國王見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懷疑說:“這個問題答上來有獎,答不上來可要被砍頭的,你知道嗎?”在場的人都替這個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卻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國王的問題。國王無奈之下,拿出珠寶獎勵給了小男孩。小朋友們,你知道他是怎樣回答的嗎?
其實,國王出的是一道條件不足的問題。在正常的思維模式下是無法找出正確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這一關鍵。他是這樣回答的:“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樣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兩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實際上打破了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他的頭腦多麼聰明,多麼靈活啊!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12
我國數學家吳文俊教授六十壽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運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選定這一天的晚間登門拜門拜訪,寒暄之後,說明來意:“聽您夫人說,今天是您六十大壽,特來表示祝賀。”吳文俊彷彿聽了一件新聞,恍然大悟地說:“噢,是嗎?我倒忘了。”來人暗暗吃驚,心想:數學家的腦子裡裝滿了數字,怎麼連自己的生日也記不住?
其實,吳文俊對日期的記憶力是很強的。他在將近花甲之年的時候,又先攻了一個難題——“機器證明”。這是為了改變了數學家“一支筆、一張紙、一個腦袋”的勞動方式,運用電子計算機來實現數學證明,以便數學家能騰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創造性的工作,他在進行這項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對於電子計算機安裝的日期、為計算機最後編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式的日期,都記得一清二楚。
後來,那位祝壽的來客在閒談中問起他怎麼連自己生日也記不住的時候,他知著回答:“我從來不記那些沒有意義的數字。在我看來,生日,早一天,晚一天,有什麼要緊?所以,我的生日,愛人的.生日,孩子的生日,我一概不記,他從不想要為自己或家裡的人慶祝生日,就連我結婚的日子,也忘了。但是,有些數字非記不可,也很容易記住……”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13
一天,小數在家裡玩悶了,想出去找朋友,於是就偷偷地溜了出去。
它來到了門前的草地上,遇到了等號,小數大聲喊:“你是誰呀?”等號聽見了得意洋洋地說:“我是數學王國裡每一道算式得數的締造者。比如:5×3=15、8+4=12、4÷2=2、20-8=12等等這麼多得數都是我創造的,現在你知道我是誰了吧!”小數搖搖頭說:“你不是我要找的朋友。”說著,便跑了。
小數來到了風車村,那裡的風車轉的風使小數差點站不穩。這時,他看見了大於符號,便問:“你是誰呀?”大於符號趾高氣揚的說:“你連我都不認識,我可是數學王國裡小有名氣的專門比大比小的大於號啊!”說著,舉出了5>2、10>5、60>59等很多數。小數搖搖頭說:“你也不是我要找的朋友。”於是,小數又走了。
小數蹦蹦跳跳地來到了水塘邊,這時,它看見了分數,高興地問:“你是誰呀?”分數說:“我叫分數啊,我可以把一個東西分成好多份!”說著,分數列出了3/10、25/100、17/40等好多分數。小數看了看分數,心想:咦?我看著這些數字怎麼似曾相識的感覺呀?這時,“÷”跑過來,它看見了分數和小數,高興地說:“原來你們都在啊,你們倆可是孿生兄弟呢!”小數和分數都大吃一驚:“為什麼?”“÷”說:“你們看,3/10=3÷10=0.3、25/100=25÷100=0.25、17/40=0.425。其實呀,我們都是一家人,只是面孔不一樣罷了。雖然我們看起來不起眼,但數學王國可缺不了我們啊。”小數和分數仔細一看,呀,還真是那麼回事,數學王國如果缺了分數和小數,就都成了整數啦!
於是,小數和分數成了形影不離的朋友。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14
小猴、小熊、小狗相約來到街上玩。他們來到超市前一看,一個哈蜜瓜正好30元,於是一人拿10元錢,買了一個瓜。他們剛走出大門,一位營業員跑出來說:“今天我們優惠,只要25元,這是找給你們的5元。”小狗說:“我們分了這5元錢吧!”小熊說:“好!”可小猴說:“這樣我們分不完呀!那就一人1元,餘下的兩塊錢再買一包瓜子。”小狗、小熊都說好。
在回來的路上,小熊說:“我們一人花了9元錢,3人就是3乘9等於27元,又買了一包瓜子,一共花了29元,還有一元錢到哪裡去了呢?”小猴和小狗說:“是呀!怎麼少了一元錢呢?奇怪?”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一元錢哪去了嗎?
原來,27元裡面就含有買瓜子的2元,再加上每人分的一元錢,合起來剛好是30元,一點也沒錯。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15
小兔的百貨商店今開開業,狐狸買了一瓶酒付了10元,小兔找給他3元。晚上整理一天的收入時,發現狐狸付的10元是假幣。小兔一著急,這下可虧大了,大哭起來。其它小動物聽到了哭聲都跑了過來。
小熊笨笨說:“趕緊去找狐狸要回虧的錢。大家幫忙算一算,小兔虧了多少錢,再去向狐狸要錢。”
小豬說:“10元是假的,找了狐狸3元錢是真的,虧了3元,向狐狸要3元錢。”
小狗歡歡一聽,說:“錯了!10元錢是假的。找了狐狸3元,還給了狐狸一瓶7元的酒呀!所以一共虧了10元(7+3)呀!要向狐狸要10元錢呀!”
小猴樂樂說:“狐狸的10元錢是假的,小兔就虧了10元,再向狐狸要10元真錢就行了呀!”
其餘的小動物聽了小狗歡歡和小猴樂樂的話,一起去狐狸家幫助小兔要回虧了的10元。
一年級數學小故事16
加減號“+”、“-”是五百年前德國人最先使用的。據說,當時酒商在售出酒後,曾用橫線標出酒桶裡的存酒,而當桶裡的酒又增加時,便用豎線條把原來畫的橫線劃掉。於是就出現用以表示減少的“-”和用來表示增加的“+”1489年,德國數學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這兩個符號表示剩餘和不足,後來又經過法國數學家韋達的宣傳和提倡,開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認。乘號“×”—三百多年前英國數學家歐德萊最先使用的,他認為乘法是加法的一種特殊形式,於是他便把前人所發明的“×”轉動45°角,這樣乘號“×”也就面世了。“×”既表示了乘法與加法的關係,又表示了相乘的方法。除號“÷”—最初這個符號是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流行,最早人們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數線“-”表示比,後來有人把二者結合起來就變成了“÷”,瑞士的數學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為除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