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一年級《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27頁。

  教學目標:

  1、透過具體操作,掌握分類的方法,體會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也不同。

  2、嘗試運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資料的結果記錄下來,感受圖表的簡潔。

  3、在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中,體會分類的目的和作用。

  教學重點:學會對物體進行分類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不同的分類。

  教 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春天到了,春暖花開,是適合出遊的好季節。幾個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一起去遊玩。去遊玩的路上,打算買些氣球,正好在路上看到了小咕咚超市。同學們,你們認識 “小咕咚”嗎?我們在什麼節目裡面認識的“小咕咚”呢?今天,我們就到“小咕咚”開的超市去看一看,同學們看螢幕。(課件出示:師說:小朋友們到小咕咚超市去買氣球,超市裡各種商品雜亂地放在櫃檯上,“小咕咚”東找找、西找找,忙得滿頭大汗。

  師:看到這兒,同學們,你們有什麼話要對“小咕咚”說嗎?生回答。(東西擺得亂)

  師:同學們提醒的太對了,“小咕咚”一定會感謝你們的,那麼,是不是應該按照一定的方法把這些凌亂的貨物整理好呢?使“小咕咚” 能馬上找到小朋友需要的氣球呢?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就和“小咕咚”一起來學習分類與整理,那我們和“小咕咚”來比一比,看誰學得好,好嗎?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類的標準。

  師:小咕咚在他的超市裡終於找到了氣球。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他們買的什麼樣的氣球呢?(課件出示:小朋友手裡拿著漂亮的氣球)。這麼多漂亮的氣球,你能把這些氣球分分類嗎?可以怎麼分?

  2、操作體會分類過程,嘗試記錄分類結果

  老師給每個小組的同學都準備了跟氣球一樣的圖片,聽清老師說的要求。下面就請同學們先按照形狀分一分,看看每種氣球各有幾個,把你分的結果用你喜歡的方法記錄在你的練習本上。

  3、學生彙報。

  ①展示先分再數的方法,師:你分了幾類?每類有幾個?生:圓形一類,心形一類,糖葫蘆形一類。分的很好。教師貼圖片板書。

  ②展示象形統計圖的方法。

  除了這種分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剛才老師看到有的同學分類的時候是一推一堆放的,還有的同學和他們小組的不一樣的嗎?到前面學生板貼,你為什麼要排成一列呢?生:整齊、清楚

  師:你能看出誰最多嗎?師:你怎麼知道的?生:這一排最長

  師:看來這一行他是來記錄葫蘆形狀的氣球,我們在下面畫上一個葫蘆形,表示這一行記錄的專案。有一個葫蘆形氣球就畫一個。另外兩行是記錄心形和圓形的氣球,我們也在下面表示出來。

  ③展示表格記錄資料的方法

  師:還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嗎?學生彙報。

  這個同學記錄方式你能看明白嗎?

  師:心形狀的氣球有幾個?

  師:他用一個數據來表示這一列的數量。(和圖對應) 3表示什麼?你怎麼知道的?

  師:為了更加清楚整齊,我把同學們記錄的畫上線。

  上面一行都是形狀,下面一行都是個數,每一列又都表示這個形狀的氣球有幾個,這樣記錄真清楚。

  小結:同學們不僅能夠按照形狀把這些氣球分為3類,而且自己設計圖表把分類的結果表示出來,你們可真棒!

  4、初步感受“一類”和“一個”的區別

  師:如果增加一個心形的氣球,這個表應該怎樣改變?生回答。那如果增加一個小兔子形狀的氣球呢?生回答。

  師:都是增加一個氣球,怎麼表格的改變不一樣呢?

  引導學生髮現第一次是心形的增加一個,並沒有增加種類,所以在心形那列數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個新的形狀,也就是增加了一類,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我們剛剛主要是按照氣球的形狀進行分類的,那還可以怎樣分呢?生回答。

  5、小結:以上我們是按照物體的形狀、顏色進行分類的。在分類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知道是按什麼來分的,這也就是分類的標準,然後同學們再動手進行分類,這樣就能快速準確的把要分的物體分好了,在選擇自己喜歡的整理方法,把它記錄下來。同學們聽懂了嗎?

  (二)感受不同情境下不同分類標準的選擇。

  1、嘗試用圖表記錄分類結果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還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師:我們剛剛說了幾個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遊玩,看他們來到了公園門口,你能把他們分分類嗎? 生答略。(要說清按什麼標準分)師:那我們就選擇其中的兩種分類標準整理一下。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分類的結果整理在表中呢?

  2、對比體會分類的標準

  師:觀察這兩個表,都是在分這些人,為什麼分得的結果不一樣?

  生:因為兩次分的標準不同,第一次是按大人孩子分,第二次是按男女分的。

  師:那有什麼是相同的呢?

  生:總數不變。

  小結:看來分類的時候,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但是不論怎麼分,最後的總數都應該一樣。

  3、體會不同情境下分類標準的選擇。

  A情景:發現王國門口買票 B情景:戲水樂園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朋友和家長們到了發現王國,他們應該怎樣買票呢?

  那到了戲水樂園呢?

  小結:同學們真聰明,看來雖然分類的標準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們還要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分類標準。

  課間休息:學了這麼長的時間。我們來輕鬆一下,同學們在智慧樹裡面認識了 “小咕咚”,那智慧樹裡面的歌曲同學們是不是都會唱呢?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同學們起立,我們和他們一起唱一起跳。

  三、鞏固練習。

  1、我們和“小咕咚”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學習,真開心!那根據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如果把咱們班的同學分為兩類,可以怎樣分呢?

  2、那我們就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再來整理一下自己的小書包,看誰動作快,動作還輕,不影響其他說的同學,能做到嗎?好現在開始。學生彙報。

  四、總結:

  同學們剛剛說都非常好,我們今天學會了分類與整理,“小咕咚”也學會了,我們在一起去看一看,“小咕咚”的超市現在是什麼樣子了。同學們看螢幕“小咕咚”的超市和原來比有什麼變化?生答。看來“小咕咚”是學會了分類與整理,你看它的小超市的商品擺放的多整齊,也不亂了,分類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處是非常多的,學會了分類,同學們可以自己整理房間、整理書包。你們都學會了嗎?好,這節課就上到這,下課。

  一年級《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2

  活動名稱:《分類與整理》

  活動準備:水果圖片、氣球圖片、信封若干、實物和整理箱

  活動目標:

  1、經歷分類過程,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

  2、體驗分類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確定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3、在與實際生活聯絡中,體驗分類的目的和作用。

  活動重難點:學會按不同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活動過程:

  1、師生問好,並匯入

  帶學生逛超市出示各種實物(水,蘋果,火腿腸……)讓學生當售貨員,整理這些商品,透過整理,讓學生會按種分商品,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蘋果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分一分,引導學生可以按大小和顏色進行分類,

  3、師:我從超市買了一些氣球,想分給大家,我們來一起分一分吧,你想怎樣分?

  (按顏色分,分為3類,按形狀分,分為3類)

  (記錄並整理到表格中)

  4、“噹噹噹,”什麼聲音?原來是郵遞員來送信,我們4人一組看看信裡是什麼呀?小組討論這些圖片可以怎麼分……(按顏色分為3類,按形狀分為2類)每組一張表格,然後記錄,教師個別輔導,找一組到黑板上演示,說說他們是按什麼標準分的(讓學生說完整話我是按顏色分的,分為3種,紅色的有3個,黃色的有4個,綠色的有2個……)

  5、學生參與,找幾個男生幾個女生,讓大家看一看該怎麼分一分類

  (1)可以按男女分

  (2)可以按長短頭髮分

  (3)可以按帶不帶眼鏡分

  (4)可以按個子高矮分......

  充分發揮孩子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提升。

  6、總結本節課:學了分類與整理,你都知道了什麼?

  7、佈置作業:課下我們思考一下,可以怎樣把我們班全體學生進行分類,課下多多交流。

  一年級《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是“分類與整理”,在單元的開始呈現了一些小朋友拿著各式各樣的氣球的情境。從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情境引入,透過學生動手分一分氣球來教學按單一標準分類的知識,透過分組做遊戲的活動教學按不同標準分類的知識。此外,本單元還滲透了統計的思想。這些內容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作用,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學好。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較差,要他們一下子按物體的用途、性質分類較難,他們容易接受的是按物體的顏色、形狀、大小這些明顯的外部特徵對物體進行分類。在教學中,我在選擇學具是注意了這一問題,這樣就避免了給教學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由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不同,他們對問題的理解和看法也千差萬別。在對物體進行分類時,往往會有很多標準。學生選擇的標準一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想法,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過多引導學生找食物之間的不同,否則每一個食物好像都是不同的,這樣就很難駕馭課堂,也失去了分類教學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根據給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

  2、透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能選擇一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並對分好的物體進行簡單的統計。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整理物品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

  1、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判斷和語言表達能力。

  2、經歷簡單的資料收集和整理過程,嘗試運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資料的結果記錄下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中,體會分類與整理的目的和作用。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一些分類的方法,讓學生思考得出一些分類規律。

  教學難點:體驗分類教學的標準的多樣化,會自定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觀看超市畫面,引導學生說出:商場中會把同樣的物品放在一起。

  2、猜測:售貨員會把飲料放在哪層貨架上?

  揭示: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板書:分類)

  3、課件出示小鹿小熊文具店:你喜歡哪一個文具店?為什麼?板書:整理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看錄影,彙報對分類的認識。然後讓學生經歷學生觀察、猜測、思考、彙報的過程。最後學生自由表述,認識整理。透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培養了學生自己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達到了設計的目的。

  二、引導探究,探究分類

  1、出示學具圖,各種學具雜亂的擺放,你能幫老師整理整理嗎?

  學生自由彙報。小棒放一起,圓片放一起,三角形放一起等等。

  2、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

  小朋友們到遊樂園玩,手裡拿著好多漂亮的氣球,他們可高興了。但小明卻遇到了難題,你們能猜猜小明的難題是什麼嗎?(這麼多的氣球,可以怎樣分類呢?)請小朋友們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裡討論討論。看哪一組能幫小明分好類。

  學生思考,彙報交流分類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小組裡面討論,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討論前給學生適當的時間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學生展示交流。

  生1:心形的放一起,三角形的放一起,長的放一起,圓形的放一起。

  生2:黃色的放一起,紅色的放一起,綠色的放一起。

  師:孩子們,你們同意他們的觀點嗎?為什麼?

  學生自己總結:①按形狀分

  ②按顏色分

  小結:你們說的都很對。分類的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所以我們只要統一標準就可以給物體分好類。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觀察,猜測,思考,進一步理解並學會分類,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3、學習記錄分類結果

  ⑴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活動,並想辦法記錄分類結果。

  ⑵小組展示分類的結果

  按形狀分

  ①用擺一擺的方式擺出用“圖”表示的結果。

  A集合型:學生展示

  你是怎麼分的?你能數出它們都有幾個?課件演示。

  B、統計圖,展示橫著擺和豎著擺兩種結果。強調“一一對應”,說明:不管是橫著擺還是豎著擺,只要一一對應了就能很快地看出誰多誰少。課件演示。

  ②用寫一寫的方式記錄下用“數”表示的結果。

  剛才我們都是用圖擺出來的,他們都是用什麼來記錄結果的?從他們的記錄你能知道圓形有幾個?你是怎麼知道的?

  按顏色分

  ①“寫一寫”的方式(觀察:不同的結果引出按顏色分並強調:選用不同的分類標準,所得的結果也會不一樣。)

  ②“擺一擺”的方式(小組上前展示結果)

  設計意圖:學生動手分一分,小組合作、展示、彙報。

  三、動手操作,鞏固分類

  同學們真的是太棒了,不僅僅把這些卡片按形狀和顏色進行了分類,還將它們整理成圖或者資料的形式,並發現了選用不同的分類標準,結果也會不一樣。

  1、出示水果卡片圖。

  你能幫我分一分嗎?並說出你是按什麼標準分的?

  生1:按形狀分:三角形4個,圓形7個,正方形5個。

  生2:按水果種類分:桃子6個,梨子5個,蘋果4個。

  2、整理小組所獲星星。

  3、分一分自己的學具袋。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做”的機會,讓學生透過親手操作進一步體驗分類。透過分一分,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作用。

  四、總結課堂,走進生活

  說一說:你準備對身邊的哪些東西進行分類與整理。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也服務於生活。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著手,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努力讓學生在一個生動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在快樂中去學數學。

  課的一開始,透過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逛超市來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使學生在觀察、思考、想象、交流中初步感知分類的方法與重要性,進而引出課題:《分類與整理》。然後以到遊樂園參觀,匯入這節課的主題圖——氣球圖,引出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你能幫小明出出主意嗎?”激了學生的學習慾望,設問:“想不想親自動手分一分?”為學生提供“做”的機會,讓學生透過親手操作進一步體驗分類。學生分完後,馬上對所記錄的結果進行反饋,並且要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分,這樣分有什麼好處。並將他們所分出的結果進行說明:每種都有多少個?誰最多,誰最少?讓學生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無結構到有結構,學生們更容易掌握這個知識點,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最後,透過整理小組所獲星星和整理身邊的物品兩個環節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也用於生活。

  在本節課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

  一、在整個活動中,動靜結合不夠。整個課堂以靜為主,很大程度上侷限了學生,給學生創造的表現機會還不夠。

  二、應規範學生的數學語言。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全靠教師平時的強調,因此,規範學生的語言就尤為重要。要求學生表達要清晰,語言要具體,有利於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

  三、學生探究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數學學習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索取知識,而不是接受知識。在這節課中,我過多的設計了學生去主動探究,學生探究需要大量的時間,所以,最後的拓展練習時由於時間不夠,只能匆匆收尾。在以後的教學中,讓學生探究的問題還應設定的更具目的性,更有針對性,這樣才能達到探究的效果,又不影響教學的進度。

  四、沒有充分利用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善於利用課堂的生成性資源是一個教師智慧的體現。在本節課中,在學生提不出不同的分類標準是,我沒有及時追問學生的想法,這不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錯失了學生開動思維,產生思維碰撞的機會,讓課堂失去了色彩。

  總之,教學是一個雙向的舞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需多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形成獨特的風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

  一年級《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教科書第27頁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初步理解分類的含義,掌握簡單的分類計數的方法。

  2、使學生能夠根據給定的標準進行分類,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

  3、使學生經歷簡單的資料整理過程,能夠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分類的結果,初步體會統計的完整過程。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經歷完整的分類和收集、整理、描述資料的過程。

  難點:讓學生體會到分類的含義、方法及目的。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吸鐵石、氣球卡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授

  (課件出示文具店圖片)

  同學們,你們去過文具店嗎?這有兩家文具店,一家是小熊文具店,一家是小鹿文具店,你願意去哪家買東西?你是怎麼想的?(指生彙報:小鹿文具店,因為小鹿文具店更整齊。)

  小鹿文具店是怎麼把物品擺放的這樣整齊的?(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像小鹿文具店這樣,把同類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做分類。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分類與整理。(板書課題)

  二、探索發現

  1、生活中的分類現象

  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分類的現象嗎?(指生彙報:垃圾分類、超市分類。)

  2.描述感知分類的標準。

  (1)(課件出示氣球圖片)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

  你能把這些氣球分分類嗎?可以怎麼分?(指生彙報。板書:形狀、顏色。)(2)操作體會分類過程,嘗試記錄分類結果

  老師給同桌同學都準備了跟氣球一樣的圖片,下面就請同桌兩名同學為一組,把氣球按照形狀分一分,看看每種氣球各有幾個,想一想怎樣讓別人清楚地看出你的分類結果。哪組完成的最好,老師會把你們組擺的拍下來,展示給大家。(教師巡視,將學生作品進行拍照。)

  ①展示先分再數的方法。

  投影展示學生作品(一堆一堆)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

  師:你分了幾類?每類有幾個?

  ②展示象形統計圖的方法。

  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

  剛才的同學分成一堆一堆的,你為什麼要排成一列呢?(學生彙報)

  你的方法可真好。現在張老師也把這些氣球按照一列一列地擺分分類。(教師操作,學生說。)

  誰還記得,剛才我們是怎樣擺的?(一列一列地擺,從下往上擺。)為了讓大家看的更清楚,可以在下面畫一條線,第一列都是圓形氣球,在下面畫個圓形氣球。第二列都是葫蘆形氣球,在下面畫個葫蘆形,第三列畫個心形。像這樣的用象形影象表示分類結果的圖,就叫做象形統計圖。

  從這個象形統計圖中你看到了哪些數學資訊?(指生彙報:圓形氣球有5個,心形氣球偶4個,葫蘆形氣球有3個。)

  ③展示表格記錄資料的方法

  這個同學記錄方式你能看明白嗎?

  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

  桃心形狀的氣球有幾個?他用一個數據來表示這一列的數量。(和圖對應)

  (3)動手操作,再次體會分類的方法

  剛才我們是將氣球按照形狀分類,現在你能把這些氣球像老師這樣按照顏色分分類嗎?擺好後,說一說你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指生彙報)

  出示:紅色的氣球有多少個?黃色的氣球有多少個?藍色的氣球有多少個?哪種顏色的氣球最多?哪種顏色的氣球最少?

  設計意圖:在分類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理解分類的實際意義。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有利於學生認識和體會分類的含義及目的,突出分類的實際意義,為學生完整地體驗統計的過程做足準備。

  三、鞏固發散

  1、完成練習七的第3題

  2、完成練習七的第2題

  設計意圖:透過練習加深對分類的理解,進一步體會分類標準與分類結果的關係。

  四、評價反饋

  今天你有什麼新收穫?

  設計意圖:在充分練習的基礎上再次引領學生回顧分類計數的全過程,為下一課時的教學打好基礎。

  五、板書設計

  分類與整理

  形狀

  象形統計圖

  顏色

  列

  從下往上

  一年級《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5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教材將原來是在一年級上冊將分類作為準備性知識單獨安排了一個單元,新修訂的教材為了體現分類與統計的關係,突出分類是整理和描述資料的基礎,將分類與原一年級下冊統計合編在一起。本單元要求學生在分類的基礎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現整理的結果,又不是正式的學習統計圖和統計表,它是為以後的學習統計圖和統計表打下基礎。學生經過了一學期的學習生活之後,對周圍的一些實際現象或事物有了一些觀察和思考的意識,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樂於觀察、思維活躍的特性有利於更加深刻地理解本部分教學內容。

  學習目標:

  1、透過具體操作,掌握分類的方法,體會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也不同。

  2、嘗試運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資料的結果記錄下來,感受圖表的簡潔。

  3、在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中,體會分類的目的和作用。

  學習重點: 學會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並用簡單的統計圖、表表示分類的結果。

  學習難點: 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化。

  教具準備:氣球圖片白紙 習題紙 水彩筆 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今天這節課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快看看一共有幾件禮物?

  出示畫面: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都是解決同樣的問題,方法為什麼不一樣?

  生答略

  2、透過學生的回答,引出“分類”。

  3、師:生活中你還在哪兒看到過“分類”的情景。

  生舉例課件出示環保垃圾桶和超市圖片

  4、同學們說的真好,超市分類可以讓我們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間物品分類可以讓房間更整齊,環保垃圾桶更加增強了我們環保意識,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分類”。

  設計意圖:透過具體的情境來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讓學生初步感知“分類思想”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

  (一)創設情境,描述感知分類的標準。

  1、出示:氣球圖片

  問:你能把這些氣球分分類嗎?可以怎麼分?

  生答略

  2、操作體會分類過程,嘗試記錄分類結果

  老師給同桌同學都準備了跟氣球一樣的圖片,下面就請同學們先按照形狀分一分,看看每種氣球各有幾個,把你分的結果記錄在紙上。(可以擺一擺,寫一寫,畫一畫)

  ①展示先分再數的方法。

  投影展示學生作品(一堆一堆)

  師:你分了幾類?每類有幾個?

  ②展示象形統計圖的方法。

  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師:剛才的同學分成一堆一堆的,你為什麼要排成一列呢?

  生(預設):那種不好數, 一排一排地放就能清楚的知道有多少個。

  師:你能看出誰最多嗎?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預設):這一類最長

  師:我這裡也有一副作品,你們看他們不是一樣長嗎?那是不是一樣多啊?

  生:不是。

  師:明明一樣長,為什麼不一樣多啊?

  生(預設):糖葫蘆的氣球長,心型的氣球短。

  師:那誰能幫我想個好辦法,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一一對應。

  師根據一一對應調整圖形。

  師:為了讓我的圖更加的清晰,我還要補充一些內容,我要在我的圖下面畫一條橫線,告訴大家我是從這裡開始數的,讓孩子們拿出手指跟著我從下往上一個一個的數,看來這一列是來記錄葫蘆形狀的氣球,我們在下面畫上一個葫蘆形,表示這一列記錄的專案。有一個葫蘆形氣球就畫一個。另外兩列是記錄心形和圓形的氣球,我們也在下面表示出來。

  ③展示表格記錄資料的方法

  師:這個同學記錄方式你能看明白嗎?

  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師:桃心形狀的氣球有幾個?

  師:他用一個數據來表示這一列的數量。(和圖對應)表示什麼?你怎麼知道的?

  師:為了更加清楚整齊,我把同學們記錄的畫上線。上面一行都是形狀,下面一行都是個數,每一列又都表示這個形狀的氣球有幾個,這樣記錄真清楚。

  3、小結:同學們不僅能夠按照形狀把這些氣球分為3類,而且還把整理的結果整理成圖表的形式,你們可真棒!

  (板書課題的另一部分“整理”)

  教師小結:雖然大家記錄結果的方式不同,但仔細觀察整理的結果,你有什麼發現?記錄的形式多樣,為什麼整理的結果相同?

  教師:教師結合不同的呈現方式,引導學生分析資料——哪種氣球最多?哪種氣球最少?使學生讀懂各種呈現方式,體會不同呈現方式的特點。

  設計意圖:運用不同的方法記錄分類的結果,幫助學生體驗用表格的形式記錄分類整理的資料更清晰、更清楚。梳理分類後進行整理的有效方法

  按顏色分類計數,選擇喜歡的形式記錄結果

  學生展示分類結果,教師組織交流、評價:你覺得他做的怎麼樣?說說理由。

  小結:我們發現同樣都是分這些氣球,分類的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更形象、具體地掌握分類與整理的方法,激發學生思維的開闊性和靈活性。

  三、鞏固練習

  師:你們太了不起了!現在老師數一、二、三,把你們桌上的氣球全收在一起,壓在課本下面。我決定帶你們去參加智慧樂園的闖關遊戲。

  第一關:分一分、塗一塗

  完成課本練習七的第一題

  第二關:給水果排排隊

  完成練習七第二題(先按種類來分一分,再按形狀分)展臺展示

  四、課外小活動

  放學後,你能用你學過的知識把自己的書桌上的物品也分類整理一下嗎?

  五、板書設計

  略

  一年級《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分類、整理

  教學目標:

  1、透過直觀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形狀和邊的特點。

  2、透過折一折、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能辨別、區分這兩種圖形。

  教學重點:透過操作讓學生明白長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夠根據各自的特點進行簡單區分與判斷。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出示長方形,請學生說一說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兩條長邊相等,兩條短邊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請學生說一說正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四條邊長度都相等)

  二、新課。

  1、拿出每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紙,師生共同操作。

  (1) 引導學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對摺,邊要對齊,看上下兩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兩條邊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對摺,方法同上。然後把正方形紙的兩個斜對著的角對齊,折後觀察摺痕兩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繼續對摺一次,觀察折出的幾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條邊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結論)

  (2) 用長方形紙折一折,看一看長方形的邊長怎麼樣。

  要求學生先思考:怎樣折長方形的紙,就能使分成的兩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後,自己動手摺一折,以四人一小組進行討論,再翻開課本進行核對。

  (3) 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的一邊與正方形邊長相等)先將兩個圖形重疊在一起,讓學生觀察:兩個圖形的邊有什麼關係?如圖:

  2、學做風車。

  (1) 先出示一個風車,將風車展開,讓學生觀察風車是由什麼圖形剪拼成的。

  (2) 拿出準備的長方形紙,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個風車該怎麼做。

  學生動手操作。(先將長方形紙剪成一個正方形,再動手做成一個風車)如圖:書P27風車圖。

  3、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麼?大家有什麼收穫?

  三、課堂作業

  折一折、剪一剪。自己做一個風車送給好朋友。

  教學反思:

  略

  一年級《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透過操作學會分類、整理的方法。

  2.透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難點:

  學會把物體按一定標準分類的方法,並能正確地整理。

  教學教具:

  課件(錄影或掛圖)。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長方體有()個,正方體有()個,圓柱有()個,球有()個。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按單一標準分類、整理。

  感知分類、整理。

  課件(錄影或掛圖)顯示氣球,同學們仔細觀察。

  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有各種形狀和顏色的氣球。

  有這麼多的氣球,可以怎樣分類呢?

  我們先按不同的形狀分一分,數一數每種氣球各有幾個。

  引導學生說出:有3種形狀的氣球,並數出每種形狀的氣球各有幾個。

  板書:

  哪種氣球最多?哪種氣球最少?

  引導學生說出答案

  2.學習按不同標準分類。

  (1)分小組互相說說這些氣球還可以怎樣分類。

  (2)老師組織彙報交流。

  學生每次分完,都要說說是按什麼分的,為什麼不同的同學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就應該肯定。

  (如有的同學按顏色分,有的按個數分等)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七的第1題。

  2.練習七的第3題。

  板書設計

  分類、整理

  1.分類的方法。

  (1)單一標準下的分類就是以不同事物之間共有的某一種屬性作為標準,把它們劃歸為一類,它的分類結果是一定的,不可改變的。

  (2)不同標準下的分類就是事物之間有幾個相同的屬性,我們分別以某些屬性為標準進行不同的分類。不同標準的分類,由於標準的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2.分類的依據。

  (1)根據事物的非本質的、表面的特徵(如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

  (2)根據事物的功能和用途(個別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可以玩、可以用)進行分類。

  (3)根據概念,即根據客觀事物抽象出的本質特徵進行分類。

  課堂設計說明:

  由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介紹分類的思想,使學生體會分類的意義。然後透過大量的操作使學生掌握分類的方法,能夠按某一給定的或選擇某個單一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並能夠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為學生提供充分“做”的機會,讓學生透過操作進一步體驗分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選擇學具和教具時,可以因地制宜,讓學生熟練地分類,不僅使學生感到很親切,而且又體會到數學的工具性,從而培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

  一年級《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分類與整理”是融老教材“分類”與“統計”為一體的內容,將分類與統計結合起來編排,目的是強調在分類基礎上進行資料整理。例題1主要是透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學會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進行分類,並經歷用自己的方式呈現分類的結果,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初步感知簡單的資料整理、資料分析以及分析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經驗少,但樂於接受新鮮事物,思維活躍。而數學繪本充分利用孩子喜歡故事的心理,簡短的文字搭配上豐富可供想象的圖畫,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基於以上學情,本節課選擇繪本《一起一起分類病》進行教學。注重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為實施創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一) 知識技能

  能根據給定的標準進行分類並且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

  (二) 數學思考

  經歷簡單的資料收集和整理過程,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呈現收集的資料。

  (三) 問題解決

  1.在分類的過程中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在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中,體會分類的目的和作用。

  (四) 情感態度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按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定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匯入語:我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一起一起分類病。讓我們一起來聽這個故事。

  出示故事主人公馬克的房間圖1。

  ①馬克的房間怎麼樣?

  使學生感受到房間亂七八糟的。

  ②你能幫他整理乾淨嗎?

  根據生活常識,學生易得出玩具和玩具放一起,襪子和襪子放一起的結果。

  2.引出課題

  數學上,我們把同一類東西放在一起叫做分類。今天我們來學習分類與整理。

  3.出示圖2

  (畫外音:早上一睜開眼睛,就聽媽媽的嘮叨。不知道從哪天開始媽媽的嘮叨不斷地縈繞在我的腦海中,終於我得了一起一起分類病。)

  4.出示圖3

  從醫生那回來,馬克就跟媽媽說要開始整理衣櫥。

  ①馬克是怎麼整理的?

  學生交流:襪子和襪子一起,帽子和帽子一起,短褲和短褲一起,T恤和T恤一起,背心和背心一起。

  【意圖】利用生動形象的誇張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初步感知分類思想。

  二、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一)引出分類需要,描述分類標準。

  媽媽為了獎勵馬克整理衣櫥,給他一些糖果。如下圖4,馬克忍不住對糖果進行了分類,你知道可以怎麼分嗎?

  學生易得出兩種分類標準:①按顏色分類。②按形狀分類。

  (二)體驗分類過程,記錄分類結果。

  活動:請拿出袋子中的糖果按形狀分,擺一擺。

  (1)展示的擺法

  ①他分了幾類?(生:三類)

  ②哪三類?(生:正方形、圓形、心形)

  (2)展示統計圖的擺法

  ①一和二種擺法你更喜歡哪一種?請你說明理由。

  學生交流得出:第二種擺法使人看得更清楚,更整潔,更有序。

  ②你能一眼看出誰最多,誰最少嗎?

  ③你怎麼知道?我還沒來得及數呢。

  生1:數出來的。

  生2:圓形這一列最長,正方形這一列最短。

  ④怎樣擺看得更清楚?

  師生交流,總結得:為了便於觀察比較,我們擺的時候要一一對應。

  ⑤教師帶領學生在黑板上重新擺。

  我們以一條線為起點,從下面依次往上擺,注意一一對應。這一列都是記錄圓形的糖果,在下面畫上一個圓形。這一列都是記錄心形的,這一列都是記錄正方形的。

  ⑥從這幅圖中你能獲取哪些數學資訊?

  學生自由彙報。

  教師板書:正方形3個,心形4個,圓形5個。

  ⑦你能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1:一共有多少糖果?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3+4+5=12(個)

  生2:圓形比心形多幾個?

  生3:正方形和圓形相差多少?

  ……

  教師總結:在數學上,我們把這樣的圖叫做統計圖。

  (3)展示③的擺法

  ①他是怎麼擺的?

  ②二、三種擺法你更喜歡哪一種?

  學生自由交流。

  教師總結:第三種稱為橫向統計圖。

  【意圖】由糖果引入分類,提高學生興趣。透過三種擺法的直觀展示比較,使學生深切感受到有序整齊擺放的條理性。讓學生學會有序整齊的擺放方法。

  (三)體驗不同分類標準結果的多樣性。

  活動:你能按顏色分,也像第二種擺法擺一擺嗎?(拿走①擺法)

  ①畫一條線,以它為起點。這位同學是怎麼擺的?

  強調一個一個從下往上擺並且一一對應得到統計圖。

  ②你能馬上得到哪些數學資訊?

  ③觀察兩種分類結果有什麼相同點?

  ④一個是按形狀分一個是按顏色分怎麼都是12個?

  學生交流得:因為我們都是對同一堆糖果進行分類所以總數不變。

  ⑤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學生交流彙報。

  教師總結:分類有許多標準。這裡都是分這一堆糖果,分類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但總數不變。

  【意圖】透過直觀比較兩種擺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體驗不同分類標準結果的多樣性。

  (四)初步感受“一類”和“一個”的區別。

  ①出示藍色該放第一幅圖哪個位置?說明理由。

  使學生體會到雖然它們顏色不一樣,但是形狀都是心形,因此該放心形糖果一列。

  ②藍色又該放第二幅哪個位置?並說明理由。

  學生交流得出:第二幅圖是按顏色分類的,因此該放藍色糖果這一列。

  ③☆又該放第一幅圖哪兒?

  學生交流得出星星形狀在這裡都沒有出現過,與其他形狀都不一樣。所以應另起一列。這一列都是記錄星星形狀的糖果。

  ④☆該放第二幅圖哪兒?

  學生彙報:星星糖果是紅色的所以該放紅色糖果這一列。

  ⑤為什麼同一塊星星糖果在兩幅圖中擺放的位置不同?

  強調結論:分類標準不同,結果不同。

  【意圖】透過實際操作,加強比較與交流,進而引發學生數學思考。使學生在生動形象地擺放過程中深刻感受“一類”和“一個”的區別以及不同的分類標準結果的多樣性。

  三、鞏固練習,體驗分類

  媽媽擔心馬克一直進行分類,讓他出去玩。馬克來到了圖書館的操場上。

  出示圖5操場足球分隊。

  圖 5

  孩子們因為分足球隊問題吵起來了。你能幫幫他們嗎?

  生1:按男生、女生分。

  生2:按戴帽子和不戴帽子分。

  生3:按數字隊和花紋隊分。

  ……

  ①請拿出練習紙數一數塗一塗。想一想,塗圓圈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

  展示學生作品。

  分別展示兩種塗法,透過鮮明的對比,加強學生記憶按從下往上塗的順序。

  ②都是對這些小朋友進行分類,怎麼結果不一樣?什麼不變?

  ③你更喜歡哪種分類?說明理由。

  讓學生髮現,對於比賽來說,按數字隊和花紋隊分兩隊人數相等,更公平。

  2.出示公園的情境圖6。

  ①這時該怎麼分?請說明理由。

  學生彙報:門票分成人票和兒童票,因此分成大人和小孩。

  他們來到了水上樂園,出示圖7。

  ②該怎麼分?請說明理由。

  學生彙報:因為更衣室分成男、女更衣室,所以應按男、女分。

  ③你有什麼想說的?

  學生交流,歸納得出:雖然分類標準有很多,但生活中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分類標準。

  【意圖】透過實際生活例子,感受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與分類有關的現象。並使學生明白在生活中我們要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分類標準。

  3.出示馬克來到書店圖8。

  ①馬克來到書店。我想找一本漫畫書該去哪找呢?

  生:漫畫書一欄。

  ②你怎麼找的這麼快?

  引導學生髮現書店裡的書也進行了分類。

  【意圖】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分類。

  四、課堂小結,學習反思

  ①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分類與整理?

  學生交流。

  ②玩累了,馬克回家了。他見到了哪些分類呢?

  馬克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許多樹、花和草又忍不住開始分類。樹和樹一起,草和草一起,花和花一起。

  路上的行人在他眼裡也不一樣。大人和孩子,男人和女人,戴眼鏡的和不戴眼鏡的等等。

  ③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彙報。

  【意圖】透過尋找生活中的分類現象,讓學生感受分類與整理在我們生活中的用處之大。

  一年級《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9

  首先數學中的分類思想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即指根據數學物件本質屬性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將其分成不同種類的數學思想,分類思想對學生的邏輯思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兒童對物體的理解是建立在對物體的分類、排序和比較的基礎上的,所以分類思想是發展兒童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因而建議各位老師講解的時候要把這一看似簡單的單元放到重要的位置上講解。雖然篇幅不大,可是分量很重要。

  教學目標

  透過學生熟悉的情景讓學生能夠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進行分類,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滲透標準的學習)

  分類的目標是進行整理資料,於是讓學生經歷簡單的資料整理過程,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文字、圖形、表格等)呈現分類結果。

  使學生能夠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並能根據資料提出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

  分類標準的準確定位,整理方式的掌握,資料的分析。

  教學難點:

  在分類時讓學生理解到分類的實際意義,實際需要,從而根據實際需要能夠準確選擇分類標準。

  知識結構:(教學建議3課時)

  例1:按給定標準分類計數。

  例2:自選標準分類計數,會用簡單統計表呈現結果。

  教材內容深度解讀

  一.《分類與整理》在兒童學習生涯中的分量——很重要。

  《分類與整理》即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又是發展兒童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為何這樣說,因為很多數學知識如數的認識,圖形的認識,統計,排列組合,機率,植樹問題,抽屜原理等,都與分類有關;兒童數概念的形成是起始於對物體集合的感知,對數目的理解又是建立在對事物的分類、排序和比較的基礎上的。分類活動包括一系列複雜的思維過程,因此,分類能力的發展,反映了兒童思維能力發展,特別是概括能力的發展。因而分類能力是發展兒童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分類的意義和方法

  分類思想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

  進行分類時,首先要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綜合,透過比較,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絡與區別,並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點與本質屬性,即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分類,更要引導學生從數學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分析問題。

  分類計數的方法:

  1.先分類後計數。2.邊分邊數同時畫出象形統計圖,以圖文結合或者用統計表的方式計數。

  分類規則:

  1.根據研究的需要確定同一類標準。

  2.恰當的對研究物件進行分類,分類後的所有子項之間既不能“交叉”也不能“從屬”,即不重複也不遺漏。

  三、根據教材編排特點逐一實現教學目標

  1.教師要透過學生熟悉的情景問題入手,讓學生體會分類的含義,方法及目的,突出了分類的實際意義,又完整的體驗到了統計的全過程。

  2.教師在教學中透過“可以怎麼分”,要給學生的探索留足空間,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3.從易到難,坡度合適。由給定標準到自己選擇標準,(兒童分類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能夠自己提出分類依據);由形象表達分類結果到利用統計表表達;由簡單的基本訓練到複雜的綜合訓練;由只記錄結果到進行資料分析和提出問題。無一不體現了教材對兒童能力發展的梯度鍛鍊。所以教師要把握這個梯度的訓練。

  四、教學建議

  為了使學生能夠切實地掌握分類方法,為將來學習統計及思維能力的發展打好基礎,在教學中應做到如下幾點:

  1.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機會。使學生從中體會分類的意義。

  在引入時注意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如可以設計各種形式的分類活動,如整理書包,房間等,突出分類的實際意義。

  2.組織分類活動,同時將分類結果呈現方法由實物圖逐步過渡到圖和表。並且強調分類結果正確的重要性。

  3.對學生不同的分法,可以肯定,但是要有引導,不能讓兒童的分類僅僅停留在量性特徵,還要有質的內容的區分。(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一個具體體現是能對事物或現象的數學方面與非數學方面也就是量性的特徵與質的內容作出清楚地區分,並能將兩者分別加以考察。)雖然對於一年級小朋友有難度,但是我們要有這樣的引導,讓孩子們對分類方法作出必要的“最佳化”。即應當幫助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家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分析問題。

  一年級《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10

  指導思想

  本節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特點,將抽象問題具體化,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在整個遊戲情境中快樂的、自主的學習知識,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都有所收穫。

  設計理念

  充分考慮學生特點,透過創設一個完整的週末生活情境開展教學,讓學生在實際生活活動中透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體會、感知分類的知識,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從而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讓學生掌握分類的基本方法,體驗分類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使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並進行簡單的資料統計整理,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提出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團結合作及數學表達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思維的開闊性和靈活性。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經驗不足,但他們樂於接受新鮮事物,思維活躍,我在教學設計中注意了這一點。注重把數學知識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絡起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為適時創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根據給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

  2、透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能選擇一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並對分好的物體進行簡單的統計。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整理物品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

  1、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判斷和語言表達能力。

  2、經歷簡單的資料收集和整理過程,並簡單明瞭的把整理資料的結果記錄下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分類與整理的目的和作用。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他們有條理的生活習慣。

  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充分利用教學軟體展示學生小組合作的分類統計成果,並請學生邊展示邊說說自己分類的思路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一些分類的方法,讓學生思考得出一些分類規律。

  難點:體驗分類教學的標準的多樣化,會自定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位學生一份自制學具,配學習單。課件中的匯入圖片和拓展延伸習題圖片均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聯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同學們,明天就是週末了,喜羊羊和懶羊羊邀請我們和他們共度週末, 同學們願意嗎?(願意)首先他們邀請我們去參觀他們的房間, 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PPT出示2張喜羊羊和懶羊羊的房間圖片(一張是房間東西隨便亂放,另一張物品擺放整齊有序), 同學們觀察一下,你們更喜歡誰的房間呢?為什麼?

  生:喜歡喜羊羊的房間, 因為他的房間東西擺放的很整齊。

  (追問)從哪裡看到他的物品擺放的很整齊呢?

  生:書和書放在一起,玩具和玩具放在一起......

  引導學生說出:把同樣的物品放在一起。

  老師給出定義:像這樣,把同類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類。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知識《整理與分類》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分類在概念上有個初步的認識,從而順利有趣的引入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同學們我們參觀完喜羊羊他們的房間,現在我們要去遊樂場玩了。很快我們到了遊樂場門口。來看看遊樂場們口好多小朋友,還有什麼呢?(課件出示遊樂場主題圖)

  以主題圖為例探索分類的方法。

  小朋友手裡拿著好多漂亮的氣球,他們可高興了。但老師想知道有多少個氣球?這麼多的氣球,很難數的清。

  生:我們可以把它們分類。

  1、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裡討論討論,說說你會怎樣分?

  2、彙報交流分類方法。

  生1:相同顏色的放一起(按顏色分,板書)

  生2:相同形狀的放一起(按形狀分,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小組裡面討論,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討論前給學生適當的時間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3、動手操作,體會分類過程

  ①用提前準備好的學具同桌合作,分一分(1、2組按顏色分,3、4組按形狀分)

  ②分完之後對分的結果進行簡單統計,完成學習單。

  ③分組彙報,展示成果

  生1:黃色的放一起(6個);紅色的放一起(3個);綠色的放一起(3個)。

  生2:心形的放一起(4個);圓形的放一起(5個);糖葫蘆形的放一起(3個)。

  師:孩子們,你們同意他們的觀點嗎?為什麼?

  學生自己總結:①按形狀分,②按顏色分,分的標準不同。

  你們說的都很對。分類的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

  既然分類好了,你們能告訴我有多少個氣球嗎?

  生:6+3+3=12(個)

  或4+5+3=12(個)

  師:這樣, 我們想知道有幾個氣球就很容易可以算出來,而且我們發現,無論按什麼標準分,總數是不變的。

  追問:哪種顏色的氣球最多?(黃色)哪種形狀的最多?(圓形)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呢?(學生自由提問,老師給予點評)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觀察,思考,分一分,進一步理解並學會分類,體會分類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引導思考,分析資料提出簡單的問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比賽遊戲,鞏固練習

  喜羊羊他們學會了分類,就很想進行一場比賽,看誰分得又好又快?於是他們對水果進行分類了。

  出示教材29頁練習七第2題

  (1、2組代表喜羊羊,3、4組代表懶羊羊,看誰先完成)

  1、先審題,理解題意

  生1:可以按水果的種類分

  生2:還可以按卡片的形狀分

  生3:先塗一塗,再填一填

  2、獨立完成,派代表彙報

  3、集體訂正(給獲勝組掌聲鼓勵)

  設計意圖:對所學知識進行隨堂鞏固練習,以比賽的形式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比賽結束之後,喜羊羊和懶羊羊邀請我們去他們的畫室參觀,我們看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各式各樣鉛筆的圖片)哇!好多漂亮的鉛筆啊!

  (有長有短,有不同顏色,有用過和沒用過的,有帶橡皮和不帶橡皮的)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如果讓你們用分類的知識分一分,你會怎麼分?

  生1:按長短分

  生2:按顏色分

  生3:按用過和沒用過分

  生4:按帶橡皮和不帶橡皮分

  師:分類的標準多不多?(多)

  小結:說明分類具有多樣性。

  同學們真是太棒了,看來這個週末我們的收穫真不少啊!

  設計意圖:發散學生思維,體會分類思想的多樣化,會選擇合適的標準進行分類。

  五、聯絡實際,培養習慣

  參觀完喜羊羊和懶羊羊的畫室, 我們準備去一下書店,然後去超市買點東西準備回家了。

  出示書店的圖片:工具書、卡通漫畫、小學輔導教材......

  出示超市的圖片:水果區域、零食區域、蔬菜區域......

  擺放的整整齊齊,體現了分類的思想。同學們說說生活中還有那些分類?

  生1:教室裡綠植區域都放的綠植,圖書角都放的圖書。

  生2:我家冰箱第一層放水果,第二層放蔬菜......

  生3:我的學習用品是書和書放在一起,本子和本子放一起......

  小結:生活中物品我們也要分類擺放,做事情要有條理。

  設計意圖:感受生活中的分類,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培養他們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和意識。

  六、課後小結

  去了超市購物之後,我們該回家了。同學們這個週末你們過得怎麼樣?(開心、充實、豐富)說說你們都有什麼收穫?(學生先說)

  師小結:學會了分類;分類有不同的標準;能選擇合適的標準進行分類;生活中也有很多分類;我們要養成有條理的生活習慣。

  作業:請同學們對自己的房間和書包進行整理,明天給大家展示,說說是如何整理的?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圍繞“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探究,讓學生親自動手,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學生實際生活中選取題材,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存在不足:

  1、應注重規範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培養學生清晰表達,語言具體,這樣有利於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

  2、對於一年級學生,我的語言表達應該再生動親切一些,把自己設身為學生中的一員和學生共同學習,拉近師生之間的親密關係。

  3、沒有充分利用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課堂中,在學生提不出不同的分類標準時,應及時追問學生的想法,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積極性,開動學生思維,讓整個課堂更加具有色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