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精選21篇)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

  材料主體的寫作以事蹟為主要內容,寫出先進單位或人物的工作經歷、工作事蹟及取得的成績。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1

  考上飛行員之後,景海鵬先是在保定的飛行學院學習了三年半,接著,到臨汾的初級航校,又學習了半年。在運城機場的中級航校,學習了一年,學會了飛初教機。在永濟的高階航校,學會了駕駛噴氣式飛機。

  在剛開始學飛行時,憑著不服輸的倔勁,景海鵬不僅度過了飛行員人生的第一道難關,還讓他得到了全中隊第一個獎勵。在小時候,景海鵬就一直很內向,根本沒有其他農村孩子的調皮搗蛋勁,不少兒童都會的游泳,旱鴨子景海鵬卻一竅不通。

  作為飛行員,如果不學會游泳,下一步的命運肯定是淘汰。景海鵬不甘心自己的飛行員夢早早夭折,就下決心苦練游泳。只是短短的一週時間,景海鵬的游泳就從不會到會,從及格再到優秀。他因此得到全中隊第一個嘉獎。當時,他所在的中隊,是125名飛行學員。

  在永濟學完後,景海鵬又來到江蘇,正式成為空軍的一員。他先是在連雲港,後來又到無錫,繼續學習更高階的飛機駕駛。也是在無錫,景海鵬遇到了後來成為他愛人的張萍。

  張萍的老家在河北省滄州,是縣級市河間的一個普通農家。當時她在無錫一家賓館是管理人員,因為姑父也在無錫機場,經常看親戚的張萍認識了景海鵬。

  景海鵬和張萍結婚時,是在運城老家舉行的典禮儀式。一直記著兒子結婚情景的王珍玲說,因為當飛行員有規定,海鵬結婚時,已有29歲,比小他三歲的弟弟海龍都已結婚幾年,並且生了女兒。

  海鵬的結婚日子是1993年的農曆九月二十四,這一天,正好是他29歲的農曆生日。而算公曆,又是張萍的生日。小夫妻的農曆、公曆生日正好與結婚的日子重合,日子雖然清貧,他們卻開始了浪漫的幸福人生路。

  1997年,景海鵬結婚後的第四年,張萍在無錫生下了一個男孩。而就在此一年前,國家開始在飛行員中選拔宇航員。已不甘心只是一名飛行員的景海鵬也報名參加了選拔。

  飛行員選拔條件本來就很嚴,選航天員更是嚴上加嚴。要求身體素質特別好不說,還不能有病史。景海鵬從小身體就非常健康,也沒有過住院史。航天員選拔時,他自然成了幸運兒。

  兒子生下來後,因為心裡一直牽掛著航天員選拔,景海鵬一直不給兒子起名。到孩子4個月的時候,他終於接到航天員錄取通知。於是,他的兒子,就有了一個承載景海鵬飛天夢的名字——景宇飛。

  接下來,景海鵬就從無錫來到北京航天城,成為航天員大隊的一名學員,直到最後,他成為中國首批14名航天員之一。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2

  如今的東楊家卓村,早已是運城民航機場所在的空港開發區的一部分。因為離機場不遠,海鵬從小就有當飛行員的夢想。

  海鵬的父母都還記得,在海鵬的小時候,不遠的鄰村有一個青年人被驗收通過當上了飛行員。在大家都議論此事時,海鵬就非常羨慕。平時一有空,他就想法打聽,想知道一些有關這個鄰村青年的成長故事。

  海鵬是在解州中學上的高中。當時的解州中學,不僅是運城地區的重點中學,還是山西省中學裡最有名的飛行員培養基地。在高二的時候,海鵬就摸上了招飛行員的程式道道,曾告家裡人他想要報考飛行員。到海鵬上高三的時候,保定的十二航校來運城招飛行員。景海鵬就找班主任,要求請假參加第二天的體檢。

  在班主任的眼裡,景海鵬的學習成績很好,完全能夠考上統招的普通高校。一聽景海鵬要請假體檢,根本就不同意;“說啥都行,驗飛行員體檢就是不準假!”

  一直做著上天夢的景海鵬這次沒有聽老師的話。他後來偷偷溜出校門,和學校的其他同學一起相跟著來到運城,參加了體檢。最終,他是3名合格的人員之一。

  體檢完之後,知道自己完全合格的景海鵬非常高興,不顧自己剛做完散瞳檢查一時還難以恢復,戴著為保護視力而發的墨鏡,一路步行10多工裡,從運城回到東楊家卓的家中。

  景靠喜現在還記得當時的情形:“海鵬回到家時,我們還在地裡幹農活,家門被大鎖鎖著。他就戴著墨鏡跑到地裡,告我說他的飛行員體檢過了。我和他媽一時沒有準備,聽了兒子的話還有點發愣。後來明白過來,我和他媽再也無心幹活,當下就和扛著鋤頭和兒子回了家。心裡真是高興啊。”

  體檢通過後,接下來是政審。景海鵬一路綠燈,成為保定的十二航校1986年在運城所招的飛行員之一。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3

  郝建秀,女,漢族,1935年11月出生於山東青島嶗山大翁村,全國紡織工業全國勞動模範,團中央委員,全國婦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委員。歷任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革委會副主任,山東省總工會副主任,省婦聯主任,紡織工業部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國家計委副主任,中共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十二屆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全國政協九屆常務委員。

  1935年11月,郝建秀出生於青島的一個貧苦家庭。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接管青島,郝建秀想到紡織廠當工人,可到工廠去了好多次,都被拒之門外。1949年6月青島解放後,為了儘快恢復生產,各紡織廠都要招收一批工人。年僅13歲的郝建秀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去報了名,當時就被錄用。同年9月,郝建秀來到青島國棉六廠細紗車間上班,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紡織工人中的一員。

  郝建秀在工作中掌握細紗操作規律,摸索出一套高效、快捷、節儉的工作法。郝建秀摸索出的細紗工作法,創造了七個月細紗皮輥花率平均僅0。25%的新記錄。這個記錄為當時全國棉紡織工業平均皮輥花率的六分之一。郝建秀接線好、浪費少、清潔棒的好技術最終引起原紡織工業部和全國紡織工會領導人的重視。1951年,中國紡織工業部和全國紡織工會總結了她的操作方法,並命名為“郝建秀工作法”,成為中國工人階級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運用科學原理進行創造性勞動的典範。郝建秀工作法不是加強勞動緊張程度,而是合理地安排操作,提高操作水平。她的工作法很快在全國紡織廠推廣,對全國紡織工業增加生產、節儉原料、降低成本和提高勞動生產率起了重大的作用,不但直接創造了很多財富,並且促進了紡織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1951年郝建秀當上了全國勞動模範。這年的10月1日,郝建秀應邀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這是她第一次到首都並登上國慶觀禮臺,真是興奮極了。郝建秀激動地對記者說:“像我這樣一個趕大車人的女兒,能夠有今日,並且能夠站在觀禮臺上,感到無比幸福。我從內心裡感激黨對我的教育培養。”1951年10月3日,毛澤東主席囑託中央辦公廳覆信表揚了郝建秀:“由於積極工作和學習,創造了新的工作方法,這個成績是值得表揚的。”10月5日,青島團市委發出通報,號召“全市青年團員向郝建秀同志學習、看齊”。10月13日,團中央授予郝建秀“優秀共青團員”稱號。隨後,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親切地接見了她。第二年(1952年)的“五一”節,郝建秀又以新中國的工人階級優秀代表的身份出此刻莫斯科紅場觀禮臺上。國際友人稱她為“新中國的花朵”,並在她的胸前掛上了光榮花。

  1952年,根據形勢的需要,中央決定在全國重點大學成立工農速成中學(以後改為工農預科),讓一些工廠企業中的勞動模範、先進生產者和優秀的工農幹部,經過這個階段的學習完成高中學業,然後再進入大學深造。在這一歷史背景下,郝建秀和來自全國各地的一批勞模和先進人物,於1952年9月進入山大工農速成中學學習。

  郝建秀等這批學員進入山大工農速中學以後,學校給予多方面的關心與照顧,但在學習期間郝建秀始終把自我當成一名普通的學員,嚴格要求自我,同時,還拒絕了學校領導安排的單身宿舍,堅持自我吃、住、學都和同學們在一齊,不搞特殊化,率先垂範,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

  華崗校長親自主持校務委員會,研究決定速中的辦學問題,並配備較強的速中領導班子,同時抽調部分優秀教師任教。羅竹風、張惠等軍代表靠上去做工作,其中包括學員的思想政治工作與生活安排,並經常深入班級找學員談話,幫忙解決問題。為搞好這批特殊學員的學習,學校特地從文學院、理工學院選拔一些優秀學生來速中擔任班主任、輔導員的工作,在幫忙速中學員的思想文化提高上起了重要的作用。郝建秀原先文化底子很薄,但她有一股頑強的學習毅力。每一天下班後不管多麼勞累,也必須要學習政治與文化。根據陳少敏大姐的提議,全總和團中央特地派來教員幫忙郝建秀學習,廠裡也派優秀技術人員,幫忙她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術。所以郝建秀提高很快,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就修完初中的全部課程。在進入山大速中後已是完全脫產學習,她就把全部時間用在自我的學業上。在這期間,臺旭多次在學校內採訪她,並向全國報道她和其他優秀學員如何克服困難,取得優異成績的事蹟。郝建秀所在的宿舍有一位來自陝西的全國勞模張秀英,她們兩個結成對子,相互幫忙,共同提高,並且一齊取得突出的學習成績。為此,臺旭還寫了一篇她們共同學習成長的長篇通訊向全國介紹。

  郝建秀成名後,往往要參加全國的一些活動。為了方便起見,經陳大姐提議,1953年底郝建秀轉入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工農速中學習。在人大修業期滿後,組織上即保送郝建秀進入上海華東紡織工學院深造。1959年秋,郝建秀這名新中國自我培養的工人出身的新型大學生在華東紡院畢業,進入中央國家機關工作,開始了她的新的人生旅程。如今,幾十年已過去已進入耄耋之年的她,仍是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國家計委副主任,仍不懈地為國家的改革開放、繁榮富強而努力工作著。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4

  時代楷模杜富國忘我排雷、捨身救人的先進事蹟感動眾人,在困難面前他毫不退縮,勇於擔責是我們青年同志學習的榜樣,“你退後,讓我來”是勇於擔當的責任和氣魄。

  在受傷之後,有人問杜富國,“你為什麼會用身體為戰友擋彈片?”杜富國說:“我和戰友是以命相托的兄弟,換了是誰,都會這樣做。”在日常的排雷作業中,杜富國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技術比你好,讓我來”,“班長,這種小事讓我來就行了”,“你們讓我走第一吧,我比較熟悉”。“讓我來”,是一種堅定的信念,源於對戰友的保護,對工作的熱忱,對黨和國家的熱愛;他在生死關頭“讓我來”,在重擔面前“讓我來”,在生死關頭“讓我來”,“讓我來”是軍人的擔當精神與責任意識,更是敢於承擔不怕犧牲的無畏精神。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捨身忘我,傳承砥礪戰鬥作風,新時代賦予軍人新的使命和新的責任,新時代也需要我們廣大青年新的使命和新的責任,有勇於擔當責任的膽量和氣魄,在緊要關頭也能挺身而出,大喊“讓我來”。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排雷兵,是和平年代裡離死神最近的人,他們為了清除雷場,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對於軍人,敢於擔當,為國奉獻,不是一句承諾、一聲口號,而是在遇到急難險重的工作,發生重大事件時,充分發揮新時代主心骨作用,杜富國正是這麼做的。掃雷英雄杜富國在任務面前、生死關頭對戰友說“讓我來”。他在任務當頭衝鋒在前、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生死一線捨身相擋,以“讓我來”的新時代精神踐行人民軍隊性質宗旨,忠實履行使命任務,身心力行譜寫了新時代青春讚歌,悠揚而響徹雲霄。

  哪有那麼多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掃雷英雄杜富國用生命擔當使命的新時代英雄。如今他依然堅持每天跑3公里,做平板支撐,他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軍人,不能拖後腿。杜富國敢於擔當的進取精神,直面磨難的剛毅品格,書寫了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的鐵血榮光。他的精神感召著更多的“杜富國們”紛紛加入掃雷大隊遞交申請書。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5

  賴寧,英雄少年,1974——1988。14歲(指被評為“十佳少先隊員”時,下同),四川石棉縣人。他胸懷大志,品學兼優,全面發展,賴寧從上小學開始,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少先隊員。曾獲省紅領巾讀書讀報獎章活動一等獎,地區少年兒童繪畫比賽二等獎和縣兒童書法比賽一等獎。小學畢業後,賴寧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重點中學——石棉縣一中。

  賴寧事蹟

  1988年3月13日一位14歲的優秀少年在熊熊燃燒的烈火中犧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賴寧。那天下午3點左右,因八級大風,把縣城附近一家工廠的電線杆吹倒,造成電線短路,引起了大火。風助火威,火越來越大、燒得越來越遠。此時,森林、電視衛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庫都面臨著巨大的危險。賴寧看見後立刻趕到火災現場。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奮不顧身地衝向前奮力撲火。雖然,消防隊員曾勸阻大家別往火中硬闖,但賴寧不忍心看到國家財產遭到嚴重損失就去撲火。最後大火終於撲滅了,但賴寧卻犧牲了。

  賴寧壯烈犧牲

  大火終於撲滅了。3500餘畝森林保住了,衛星電視轉播臺和石油公司庫都平安無事了。14日上午,人們在海子山南坡的過火林帶中,發現了賴寧的遺體。他的右臂緊緊挽著一棵小松樹,額頭靠著山坡,眼鏡丟失了,左手撐著地,右腿還保持著向上攀登的姿勢。

  小英雄賴寧事蹟 賴寧3次上山滅火

  賴寧的家鄉石棉山區是火險區。 賴寧讀小學的時候曾3次上山滅火。他做了這些事,既不寫出來,更不告訴別人,直到林業部門把表揚信寄到學校,老師們才知道。1988年3月13日是個星期天。下午3點半,縣城附近的山林因電線短路引起大火。火借風勢,剎那間山上一片火海。大片森林、衛星電視轉播臺和石油公司油庫,都面臨著巨大的威脅。 賴寧寫完作業,和有病臥床休息的媽媽說了聲:"我下樓走一走。"媽媽特意囑咐:"外面風大,別走遠了!" 下了樓,賴寧一眼便瞧見了沖天的火焰。他連告訴媽媽一聲都來不及,就飛快地直奔火場。 賴寧跑到山上,揮動松枝奮力滅火。高達二三十米的火焰,狂燒猛竄,賴寧和他的夥伴英勇頑強,一次次地衝向火海。 這時天色已晚,現場指揮救火的縣領導,命令用汽車將參加救火的學生強行送下山。賴寧、周偉、王海等同學也被拉上了車。在車上,有個同學遺憾地說:"唉,今晚看不成電視劇《再向虎山行》了。"賴寧卻風趣地說:"那我們就再向火山行!"一車人都笑了。山間的火勢越來越猛,燒焦的枯枝敗葉在火焰的衝騰下漫天飛舞,發出噼啪的爆響。天黑了,山陡路滑,風助火勢,野火更猖獗了。"我要下去,我要下去!"賴寧跳下了車,王海和周偉也跟著跳了下去。三個人手拿松枝,又一次去迎戰烈火。山上的狂風左一股,右一股,撩撥得火焰東奔西竄。9點鐘左右,天全黑了。賴寧、王海和周偉三個同學被大火截住了退路。忽然一陣狂風颳來,把離他們10多米的一片大火呼地吹到他們身邊。風向一變,賴寧就和同學們失散了。 賴寧獨自在火中向山上攀登。他的雙腳邁開弓步,他的雙手緊緊地抱著一棵小樹......

  賴寧的精神

  賴寧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對生活無比熱愛,他三次救火而不留姓名;他有著遠大志向,要做像李四光那樣的科學家;他堅持幾年為家鄉探險尋寶,利用節假日採集礦石標本,進行無線電實驗。他求知若渴的進行學習,好追根尋底,有積極探求的進取精神。1988年5月,共青團中央,國家教委做出決定,授予賴寧“英雄少年”的光榮稱號。號召全國各族少年向賴寧學習。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6

  為了響應黨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活動的學習的要求。近日,支部組織了我們黨員學習了杜富國的光榮事蹟。杜富國同志的先進事蹟,折射出新時代軍人應當具備的優秀品格,昭示了新時代奮鬥者矢志如一的價值追求。是新時代的英雄代表,是我們黨員學習的榜樣。

  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曾說過:“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杜富國”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詮釋什麼叫“捨生取義”,他在關鍵時刻對戰友輕輕說了一句:“你退後,讓我來,離我遠點”!隨後,爆炸衝擊波和大部分彈片衝向了他,他失卻了仰望星空的雙眼,失去了匍匐前行的雙手。他用自己的身體掃除了黑暗,為人民掃除雷患,為戰友血染雷場給我們留下了光明。杜富國的選擇,令人感概,發人深思,催人奮進。一個偉大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中華民族就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杜富國的意志是鋼的、是堅強的,他把熱血灑在了那一片平靜的土地,他把青春奉獻給那一生執著的信仰!杜富國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軍人的初心和立志當高遠的先進做法,他也身體力行努力實踐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優秀作風。

  “一個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應該同祖國和人民聯絡在一起,這是人們各種具體志向的底盤,也是人生的脊樑”。我們要學習他信仰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像他們那樣,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持“革命理想高於天”。讓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奮守紀,恪己奉公,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7

  新冠病毒,體積雖小,影響卻一點也不小。它如一塊巨石墜入水中,把我們平靜的生活打破了。而此時,也湧現出了一批批英雄不畏生死,逆流而上,衝在了一線。吳紅衛就是其中的一位。

  吳紅衛,晉城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的一名主治醫生,主動請纓加入了我市的援鄂隊伍。在他剛到湖北開始加入急救工作時,身體極度不適,壓抑的工作氛圍和艱苦的工作條件,以及密不透氣的工作服壓得他幾乎要趴下。因為每天至少要工作六個小時,而且在這期間,不能喝水,不能吃飯,不能上廁所,再加上嚴實的防護服使得他都感到呼吸困難,護目鏡也相應地因這樣的高溫而被蒙上了一層薄霧,視線模糊,這樣導致平常簡單的操作都變得異常困難。但這些都沒有把他嚇倒,吳紅衛堅持了下來,併為自己能在國家危難時機而盡力感到無比欣慰。

  經過幾天的適應,吳紅衛逐漸適應了這樣的工作環境,但他又面臨新的考驗。醫院重症患者90%都需要呼吸機的支援,而大多數患者又都是老年患者,他們精神萎靡,求生慾望極低,這既影響了醫生的情緒,也不利於他們病情的早日康復。所以吳紅衛不僅要監護病人的治療工作,還得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給病人進行心理治療。他在日記中寫道“進入病區的前幾天,我整個人都是崩潰的”,但是,他心中有信念,他把救死扶傷看作是一種高尚的事業,看作是自己應履行的職責。他始終工作在一線,他的誓言是“不勝不歸”。

  這就是今天我要稱讚的抗“疫”英雄吳紅衛。他大愛無疆、他醫德高尚,他用自己的身軀為我們隔離病毒,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恪盡職守。他是新冠病毒的剋星,他是我們晉城人的驕傲。我們等著你的早日歸來!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8

  喀喇崑崙高原,大河冰封、群山聳立,是祖國的西部邊陲,更是守衛和平安寧的一線。來自祖國各地的官兵,扎進茫茫群山,挺立冰峰雪谷,用熱血和青春築起巍峨界碑。

  2020年4月以來,外軍公然違背共識,悍然越線挑釁。在前出交涉和激烈鬥爭中,邊防團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英勇犧牲,他們用生命誓死捍衛祖國領土,他們用行動彰顯英雄赤膽忠誠。《英雄讚歌》裡這樣唱道,“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千里熱血邊關,遍地英雄屹立”,為英雄唱首讚歌,歌聲嘹亮,響徹雲霄。

  為英雄唱首讚歌,讚美他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英雄氣概。戰士陳祥榕的戰地日記裡這樣寫道,“面對人數遠遠多於我方的外軍,我們不但沒有任何一個人退縮,還頂著石頭攻擊,將他們趕了出去”。面對外軍的步步逼近,邊防戰士沒有退縮半步,與對手殊死搏鬥,堅決逼退越線人員,用英勇無畏作為隔離屏障,守護著祖國山河無恙。“沒有人生而英雄,只是選擇無畏”,邊防戰士也是想家的孩子,也是心有牽掛的父親,但穿上軍裝就扛起了重擔,肩負了使命,顧不上兒女情長,一心向著“太陽”。緊急情況下,他們沉穩、果斷而又英勇,對於他們而言,“寧將鮮血流盡,不失國土一寸”,對於他們來說“腳下是祖國,身後是人民”,他們如豐碑屹立在高原,牢記“決不把領土守小了,決不把主權守丟了”的崇高使命,以英勇的氣概戰勝一切來犯之敵。

  為英雄唱首讚歌,讚美他們“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忠誠擔當。英雄是民族的脊樑,是時代的先鋒,英雄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精神偉大,英雄不朽是因為他們的功業不朽。走進高原,需要的不僅僅是理想、更是勇氣,儘管高原環境惡劣,但一顆顆年輕的心卻嚮往這裡、選擇這裡,紮根這裡。“你從雪山走來,忠誠是你的風采”,立足於祖國西部邊境,他們需要面對的是滿目的荒漠冰川,漫長的冬季封山;他們需要忍受的是高寒缺氧、土地貧瘠、荒涼時空;“孤獨令人可怕”,可他們卻需要習慣孤獨,風與雪的洗禮、生與死的考驗如同過濾器一般,濾去戰士心中的浮華與思想的雜念,只留下對這片土地清澈的愛。“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是18歲戰士陳祥榕寫下的戰鬥口號,更是所有邊防官兵戰士那如白雪般清澈的忠誠擔當。“頭頂烈日樂為祖國守邊防、手扶藍天甘為人民作貢獻”,這是老營房上的標語,它激勵著一批又一批的邊防戰士在各自崗位上建功立業,用忠誠擔當築起精神的高地,守護美好家園。

  為英雄唱首讚歌,讚美他們“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青春奉獻。歌曲《為了誰》中唱道,“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為了誰,為了秋的收穫,為了春回大雁歸”。戍邊戰士把青春奉獻在邊防一線,如一片雪花,“無聲”但仍能折射太陽的光輝,如一滴泉水,“無名”但能滋養一片土地。臉龐的高原紅正是美麗的青春模樣,雙手上的累累傷痕正是奉獻的最好見證,鋼鐵的意志、挺拔的身姿令我們看不出他們的喜怒哀樂,只是目光堅定、默默無聞。其實他們也有家,也有孩子和爸媽,但守衛國家只能義無反顧;其實他們也有愛,也有親情與愛情,但心懷人民只能默默堅守。營長陳紅軍還有四個多月就要當爸爸,戰士肖思遠一直憧憬著娶上心愛的姑娘……他們沒有等到這一天,卻把愛和青春永遠留在了高原。“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此時此刻的加勒萬河谷,山河如故、平靜安寧,高原官兵也如往常一樣刻苦訓練、鬥志昂揚。遠處傳來陣陣歌聲,迴盪在山谷間,那是為英雄唱的讚歌,祖國和人民要把英雄的樣子銘記在心,把英雄的精神世代傳唱,把英雄的勇氣繼承發揚。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9

  2月12日晚,早過了下班時間的急診科護士王歡歡脫下防護裝備,正用手輕揉自己的臉,想緩解一下長時間穿戴隔離面罩在臉上磨出的印記。雖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裡仍透著剛毅與堅定。

  在疫情期間,王歡歡不僅承擔急診科的本職護理工作,還是醫院發熱門診的專職護士。春節前她就進入發熱門診值守,連續在一線奮戰十天,整個春節假期都沒有休息。有同事關心她“別這麼拼,休息一會”,她笑著反問“沒事,我是黨員,關鍵時候我不上誰上”。老家的親人曾問她“春節還回來嗎?”,她只能推說工作上忙可能還回不來。她不敢告訴年邁的父母,自己在“危險”的地方值守,對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連年夜飯也只是在醫院匆匆對付。

  每次進入發熱門診工作王歡歡都要穿上厚重的防護服、防護口罩和護目鏡,為了減少防護裝備的穿脫次數,她時常長時間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工作,毫無怨言。

  她因為基礎紮實、技術到位,還同時承擔起發熱門診護理帶教老師的職責,指導進入發熱門診增援的護理人員及收款處非醫人員如何做好防護、規範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時間耐心指導年輕護士解決發熱門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僅如此,細心的她還發現進入發熱門診的患者大多非常緊張、害怕,她就主動和患者聊聊天、說說話,安慰他們。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導下平復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鬆後的神情,她都感覺工作沒有白費,自己心裡也暖呼呼的。

  在與疫情的正面交鋒中,發熱門診的一線醫護人員是衝鋒在前的排頭兵,他們奮戰一線,盡己所能,為守護人民群眾健康貢獻著自己的專業力量。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10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貫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武漢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畢業。生前為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因最早於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發出防護預警,而被稱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診了一位82歲的女性患者,就診的疾病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他說:“我們平時接觸患者也沒有做特殊防護,病人來的時候也沒發熱,我就大意了。不過,第二天也就是9號,她就發燒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懷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為CT顯示,她的症狀是‘雙肺磨玻璃樣病變’,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現。而且,已經排除了常見病毒感染,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等情況。不過,因為醫院還沒有用於檢測確診病人的試劑盒,當時並沒有給她確診。她1月8號住院,我1月10號就出現了咳嗽症狀。隨後他的病情也發展出現嚴重症狀,並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在住院期間他說:“疫情還在擴散,不想當逃兵。恢復以後還是要上一線。”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11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學家,她主要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時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為浙江取得抗擊“非典”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在春運臨近高峰,武漢疫情呈蔓延趨勢時,她頂著壓力,幾度建議“封一座城,護一國安康”。黨中央迅速採納了她的建議,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擴散,這一舉措不知讓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歲的李蘭娟院士還主動請纓,進駐武漢,和武漢的醫護工作一起接診病人。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醫生。七十多歲的老人,一連7天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她怕一眨眼,鮮活的生命會從她指間溜走。

  她搶在時間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治療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為了儘快找到“對症下藥”的疫苗,她率領科研團隊,日夜兼程。

  她是我們生命的守護神。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12

  他是院長,也是病患。他叫張定宇。作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一院之長,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漸凍症患者。行動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線堅持了30余天。

  每天接上千個電話,處理無數突發事件的他,無暇顧及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妻子,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他說:“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別人眼裡風風火火的鐵血男兒,害怕失去摯愛的繾綣,溼了他的淚眼。

  一天睡眠不到兩個小時的張定宇,正在和病魔爭奪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以後我會被固定在輪椅上,我現在為什麼不多做一點?”張院長,您捨身忘我、無私無畏的愛民情懷,英雄硬漢形象彰顯。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13

  她從一個小姑娘,到村婦聯主任,再到村黨支部書記;她從一名好學生,到優秀團員,再到人人誇讚的優秀共產黨員;連續多年被評為鎮優秀共產黨員、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市勞動模範,被評為“寧安市十佳女村幹部”,她就是渤海鎮東珠村的好書記朱曉鳳。

  一、堅定信念,甘於奉獻,

  一干就是20年朱曉鳳同志1990年就在村裡當村幹部,先後擔任團支部書記、村婦聯主任、計生專幹、村兩委委員,開始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在村幹部的崗位上這一干就是20年。

  20多年來,她從沒呆過節假日,工作不分晝夜,村裡的大事小情都親歷親為。在她的帶領下,全村的人均生活水平由上任伊始的人均不足3000元,到現在的人均8000多元,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提高。工作上,她大公無私,任勞任怨,想幹事,會幹事,工作中充滿激情和熱情。上任伊始,東珠村是由2個屯子合併,班子亂、人心散,工作起來難度大。朱曉鳳深入群眾調查,透過解決實質性問題,讓老百姓滿意並積極支援村兩委的工作。她透過調查,瞭解到老百姓反映村“兩委”工作上存在的問題,根據以上情況,朱曉鳳就從整章建制開始,健全完善了黨支部議事規則、班子成員崗位職責、重大事項廉潔承諾等制度,避免了工作中的隨意性,克服了“一言堂”現象,確保了各項決策的正確性。上任起,每季度堅持村務、政務公開、財務公開,大到土地承包、房屋租賃,小到村民用電、用水、垃圾清理等各項費用,每季度都會在公開欄公開,徵得群眾監督。經常召開黨員、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村裡的大事小情,做到了公開化、法制化、合同化,使廣大黨員、群眾積極支援參與村委會的工作。東珠村連續多年被評為寧安市文明示範村,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村黨支部創新活動思路,從黨的“三會一課”制度入手,加強組織建設。紮實組織開展了黨員“設崗定責、包片聯戶”活動,搭建起了黨員發揮作用的平臺,鍛煉出了一支過得硬的黨員隊伍。連續多年東珠村黨組織被評為寧安市先進黨組織,朱書記個人先後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勞動模範。而今,當年那個潑辣、聰慧、幹練的小姑娘已經在黨的指導下蛻變成了已過知命之年的女書記、女強人。20年的農村工作,讓朱曉鳳對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有了更加厚重的理解,對村民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在她的心裡,共產黨員永遠都是為百姓服務的,百姓永遠都是第一位的。幾年來正是有了黨支部及全體黨員的積極帶頭作用,才使全村各項工作煥然一新,生機盎然。

  二、為官清廉,關心群眾,用心經營加實幹

  上任伊始,朱曉鳳就遇到了難題,由於各種原因村裡有很大一部分錢款沒有收回,老百姓都要看這個新上任的女書記到底有什麼法子要回這筆欠款。這筆款項拖的時間不短了,一定要給百姓討個說法做這個主。思前想後,朱曉鳳決定不能等靠,必須主動去跑要。為百姓服務的信念和執著快爽的性格讓她不知疲倦,一連數日都沒有好好休息,經過幾番周折,終於有些眉目了。村裡人都很高興,心裡頭覺得女書記還真有兩下子。白天操持村裡的工作,晚上在料理好家務後在燈光下記錄工作日誌,寫第二天的工作計劃和內容對於朱曉鳳來說已經是很平常的事了。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用她的話說,白天留有時間多為老百姓做點事,晚上安靜下來了才有心思寫這些東西。提到家人的態度,多年的工作風格,丈夫早就習慣了,而面對經常看不到媽媽,吃不上媽媽做的飯的兒子,她最長說的一句話就是:好兒子,理解媽吧!在工作中,朱曉鳳經常講:“帶著感情深入村民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帶著責任解決村民的現實問題才是做好工作的關鍵。”只有用真心,動真情,辦實事,求實效才能讓群眾滿意,才能體現一名共產黨員的價值。基層工作是平凡的也是瑣碎的,但朱曉鳳從來都是細心、耐心的處理和解決群眾的問題,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她肯定是想方設法的幫忙。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外出務工的幾個村民沒有賺到錢,想回家繼續搞種植水稻,她瞭解到情況後,馬上聯絡有轉包土地的農戶,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三、講政治,重大局,為黨甘於奉獻作為一個村書記,一名共產黨員,為百姓做好服務的同時,還要做好政策的宣傳和引導。近年來,渤海鎮為打造旅遊名鎮,東珠村作為一個依山傍水的村子,搶抓機遇,改建、擴建,打造牡丹江邊的鏡泊灣上的明珠村,這些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政策性、群眾性很強,在不少人眼裡,是項“老大難”工作。有時老百姓可能會因為一點個人利益或暫時的困難而不能理解,這就要求書記、村長和班子成員下大力度宣傳政策做好群眾工作。

  不管有多辛苦,甚至有人不理解,她總是在心裡告訴自己: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是黨的幹部,黨為群眾辦好事,我應當給予最大的支援。朱曉鳳用自己點點滴滴、平平凡凡!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14

  中華五千年來馬革還屍的將士,一直受人愛戴。特別是那些為抗擊外來侵略而英勇赴死的民族英雄,更讓人感到敬佩,而鄧世昌的英雄事蹟感動了當時所有人,甚至包括當時的光緒皇帝。

  鄧世昌是清末北洋艦隊致遠號的管帶。他有著熱烈的愛國情懷,在平時就常對將士們說:誰人不死?希望咱們死得值。1894年,中國和日本的矛盾激化,終於爆發了甲午戰爭。當年9月日本艦隊突然偷襲毫無防備的中國艦隊,一場海戰就此打響,這就是有名的黃海大戰。海戰中北洋艦隊旗艦被擊傷,指揮旗被擊落,鄧世昌馬上下令自己所在的炮艦致遠號升起指揮旗,吸引敵艦進攻自己。他所指揮的致遠號炮艦是在戰鬥中最為英勇的,是唯一一艘擊沉日本艦船的中國炮艦。日軍將鄧世昌的炮艦致遠號包圍,致遠號中了炮彈,開始向一邊傾斜,炮彈打光之後。鄧世昌對士兵們說:我們就是死了,也要展現出中國海軍的威風,精忠報國。

  致遠號開足了馬力向吉野號衝撞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不幸的是致遠號被魚雷擊中後爆炸,永遠的沉入海底。官兵幾乎全軍覆沒,鄧世昌也毅然決然的為國捐軀,這便是鄧世昌的英雄事蹟。史料記載當時的百姓聽說鄧世昌的英雄事蹟之後,無不悲憤不已,人們自發冒著危險出海打撈為國捐軀的英雄們的遺體。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15

  邱少雲(1931~1952)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出生於四川銅梁縣(1997年後屬重慶市)關建鄉的一個貧農家庭。15歲那年被國民黨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鮮作戰。

  1952年10月,為打擊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邱少雲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衝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雲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裡,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

  戰後,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文藝工作團贈給特等功臣邱少雲烈士錦旗上寫道:“獻給中國人民志願軍偉大戰士邱少雲永垂不朽”。志願軍第15軍全體指戰員獻給邱少雲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祖國人民的光榮”。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會給邱少雲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光榮之家”。四川省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給邱少雲烈士的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偉大人民的戰士,英雄不朽的功績”。為了表彰邱少雲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的革命意志,被中國共產黨志願軍某部委員會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於1952年11月6日給他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常務委員會授予“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勳章、一級國旗勳章,並將邱少雲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為整體、為勝利而犧牲的偉大的戰士邱少雲同志永垂不朽。”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16

  景海鵬1966年10月出生,在本村上的小學、初中,高中時,先是在安邑中學,後來為考上飛行員,又轉到離家較遠的解州。在解州中學,他被招收為飛行員。

  景海鵬的母親王珍玲至今還記得二十多年前的情景。那年兒子初中升高中,因為中考成績不錯,海鵬被解州中學錄取。解州中學離家三十多公里,當時是運城地區的重點中學。

  “那時家裡實在太窮了。海鵬要到解州中學上學,就必須住校,肯定就要上灶。而上灶,家裡肯定花不起錢!”

  “做父母的,肯定都不想耽誤孩子的前途。我和他爸商量後,想讓海鵬去離家比較近的安邑中學。安邑離家近,可以不時地回家來吃飯,還可帶上乾糧在學校吃。”

  “海鵬很聽話,在安邑上了學。沒過多長時間,他又來說服我們,堅持要去解州。後來看說服不了我們,就自己拿上行李,頭也不回走著去了解州。當時還下著雨。”

  “在解州,懂事的海鵬知道家裡緊張,從不亂花一分錢。就連回家,他不是選擇走路,就是蹭有腳踏車的同學順路車。現在想來,不是去解州,海鵬就不會選上飛行員。而不是飛行員,也就根本沒有當航天員的機遇。”

  話很少、特懂事、很要強、有主見。這是表兄楊海泉對景海鵬的評價。楊海泉比景海鵬大一歲,兩人不僅是姑舅關係的表兄弟,還是小學和初中時的同班同學,玩伴。楊海泉如今是東楊家卓村的人物,在村裡的南面建了一個相當規模的釀造廠,有好幾部汽車。但提起表弟,楊海泉卻滿臉都是佩服,唸叨海鵬從小就是他倆的主心骨。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17

  在2018“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排雷英雄”杜富國獲得2018“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杜富國的頒獎詞:“你退後,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讚。”

  一個英雄的故事在雲貴大地廣為傳頌: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中士杜富國,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複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無恙,他用驚天一擋書寫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鐵血榮光。

  為人民掃除雷患,為戰友血染雷場。杜富國英勇負傷後,軍地領導機關和醫療機構全力進行搶救。經多級醫療機構接力營救和精心治療,目前杜富國已脫離生命危險。

  英雄,流血顯本色,壯舉定乾坤。認準了路,並堅定地走下去,必將成就一番事業。面對危險“讓我來”,髒活累活“我先來”,開闢通道“跟我來”,遇到困難“有我在”。在杜富國這個年輕戰士的身上體現了一種崇高的愛,體現了一種精神。這種愛,是支撐杜富國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做出令人敬佩的奇蹟的愛;這種精神,是把愛國、愛軍隊和愛人民統一起來的崇高精神。杜富國以自己的一腔熱血真切詮釋了勇於獻身使命的奉獻情懷。在他和他的戰友們身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虧的“老山精神”得到了集中體現,不怕千難萬險、不惜傷殘犧牲、不計個人得失、掃除雷障為人民的“掃雷精神”得到了弘揚。一身男兒血,滿腔報國志。這是杜富國靈魂深處最珍貴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我們欣喜地看到,無數杜富國式的優秀共產黨員,為了祖國和人民的需要,一腔熱血報效疆場,奉獻在雲嶺大地。無數熱血青年響應祖國的召喚,紛紛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紮下根去。他們在鮮豔的戰旗上續寫著我們的榮光。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18

  張繼先奶奶,1966年出生,今年54歲了,醫學碩士,參加工作三十餘年。張繼先醫生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此刻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教授、內科黨支部書記。

  抗擊“非典”的故事。2003年“非典”時,37歲的張繼先就是江漢區專家組的成員,每一天的任務就是下到各個醫院排查疑似者。從那時起她就養成了看病要問病人的住址、職業的習慣,也正是“非典”時期鍛煉出來的思維模式,使她養成了對病毒敏銳的洞察力,對疫情高度的警覺性。榮獲抗擊非典戰役“三等功”。

  “疫情上報第一人”的故事。去年12月26日上午,張繼先奶奶接診了家住醫院附近小區的老兩口兒,他們因發燒、咳嗽就醫,拍出來的胸部CT片,雖然症狀看起來像是流感或普通肺炎,但CT片的結果與兩者有明顯的區別。他們兒子的CT片,肺上也有特殊表現。同一天,還有一位華南海鮮市場商戶,存在同樣的發燒、咳嗽和肺部表現。28日、29日,門診又陸續收治3位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人。前後7個病人症狀和肺部表現一致。張繼先敏銳地意識到情景不對,向醫院進行了報告。醫院高度重視,立即決定上報。張繼先的堅持上報,為武漢市、湖北省,乃至全國衛健部門拉響了警報。12月底,國家衛健委派出高級別專家組,赴武漢調查病情,迅速應對處置。張繼先成為“疫情上報第一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張繼先奶奶“像救火隊員一樣”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在離新冠肺炎疫情最近的地方戰鬥。她從網上又團購了30件帆布衣服用作防護。至於為什麼團購而不是讓單位配發,她說:“如果醫院配發的話需要訂做,而網上買能夠很快到貨。”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張繼先的情緒不止一次崩潰。有的病人病情發展太快,手段用盡,還是走了,她大哭;有時防護服快沒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她大哭……“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這一個月來,睡眠嚴重不足,體力嚴重透支,她說自我已竭盡了全力。

  2月6日,湖北省給予張繼先同志記大功獎勵。把最高的榮譽給醫護人員!把最美的稱讚給白衣天使!把最便利的條件給一線的戰士!把最優厚的待遇給為這次抗疫做出貢獻的人!

  張繼先奶奶在疫情面前,身經百戰的,臨危不懼,敢於擔當,如今又一次衝在了戰鬥最前線。她是最美的白衣天使,也是一名抗擊疫情的老兵,更是一名勇敢的戰士。值得我們每個小朋友學習,讓我們向張繼先奶奶致敬!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19

  1933年,冷鵬飛出生在湖北省浠水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還是孩童的冷鵬飛就知道,只有共產黨才能讓天下窮人得解放。

  1956年,冷鵬飛實現了當兵的願望。2年時間裡,冷鵬飛成長為部隊的防化技術能手。

  1959年,冷鵬飛透過刻苦自學考入當時的解放軍防化兵學校。軍校畢業,被分配到原部隊任偵察排長。2年後,他走上了連長的工作崗位。在師裡組織的評比中,他所帶的連隊以全優成績奪得標兵連,他個人也被評為標兵連長,並破格提拔為營長。

  回顧這段經歷,冷鵬飛曾在日記中寫道:“以後無論職務如何改變,但心想連隊不變,深蹲連隊不變,工作落實到連隊不變!”

  1969年3月2日,敵軍悍然入侵我領土,我軍被迫進行自衛還擊。時任營長的冷鵬飛所帶部隊就在前沿陣地,他積極組織準確有效的炮火反擊。在上級統一指揮下,與兄弟部隊一起擊退了來犯之敵,取得了首戰勝利。

  3月15日清晨,敵軍又一次侵入我邊境。冷鵬飛聞令帶一個加強排迅速登島,指揮島上我軍部隊共同殲敵。為便於偵察和指揮,冷鵬飛把指揮位置前移到了敵炮火打擊範圍內,首創用火箭筒超近距離打擊敵裝甲目標的戰例。

  戰鬥進行到關鍵時刻,冷鵬飛指示配屬炮連代理排長楊林帶領2門無後坐力炮“往前靠、放近打”,同時命令二排長張印華組成火力掩護小組配合攻擊。

  11時52分,又一輪衝上來的敵裝甲車用機槍瘋狂射擊,冷鵬飛左小臂中彈折斷,僅靠一點皮肉與上臂連線。他側臥在雪地上繼續指揮戰鬥,最後在上級多次催促下,才將島上的指揮任務交給了友鄰部隊同志。被送去後方救治時,冷鵬飛由於失血過多,已處於昏迷狀態。

  在這次自衛反擊戰鬥中,冷鵬飛指揮守島部隊與敵軍激戰9個小時,頂住了6次炮襲、3次進攻。1969年7月30日,中央軍委釋出命令,授予他“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回到部隊後,冷鵬飛先後擔任團長、師副參謀長、師長、副軍長。跟他接觸過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他的眼裡總有炮火硝煙中對敵人的警覺,他的心中總有衝殺突擊時爆發的血性與豪氣。

  一次,冷鵬飛帶著指導組跟隨一個團進行戰術課目觀摩,為檢驗這個課目步兵的訓練強度和戰術動作難度,他要求所有指導組成員不乘汽車,並率先背上和戰士們一樣的負重,徒步跟隨部隊強行軍15公里。由他鑽研創新的“抗擊敵坦克進攻系列戰法”,對部隊訓練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戰時是英雄,和平時期照樣是模範。每次下部隊,冷鵬飛都堅持“三不準”原則:不準迎送、不準招待、不準陪吃。他說:“領導幹部自己搞特殊化,在戰士們面前,還有什麼資格指揮部隊呢!”

  1993年,冷鵬飛退休。20多年間,他先後擔任幾十所中小學校的課外輔導員,義務為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50餘場;自制40餘塊教育宣傳展板,30多次巡迴各部隊為3000餘名官兵作報告、搞座談。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20

  18歲那年,麥賢得參軍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海軍戰士。

  1965年“八六”海戰中,時任南海艦隊某水警區611艇機電兵的麥賢得,在頭部中彈、腦漿外溢、神志半昏迷的情況下,堅持戰鬥長達3個小時,與全體參戰官兵一起,擊沉來犯國民黨軍艦“章江”號,被譽為鋼鐵戰士,成為全國學習的模範。1966年2月23日,國防部授予他“戰鬥英雄”榮譽稱號,共青團中央授予他“模範共青團員”稱號。

  1965年8月6日凌晨,福建漳州東山島附近海面,隆隆炮聲響徹海天,我人民海軍護衛艇群正集中火力攻擊來犯國民黨軍小型獵潛艦“章江”號,新中國成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正式打響。

  戰鬥中,參戰611艇後左主機突然意外停車,艇上機電兵麥賢得立即跑去幫助啟動機器。

  就在此時,敵人的2顆炮彈打進機艙,一發落在前機艙,另一發落在後機艙。巨響過後,正在機艙的麥賢得頓時覺得頭部一陣劇痛,一塊高溫彈片打進他右前額、一直插到左側靠近太陽穴的額葉裡。他頓時失去知覺,感到天旋地轉,全身無力地倒了下去……

  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經過簡單包紮的麥賢得又以驚人的毅力站了起來,但眼睛怎麼也睜不開,因為鮮血和腦漿已粘住了他的眼角睫毛。

  此時,麥賢得依稀覺得前機艙的轟鳴聲似乎減弱了,心裡判斷:很可能是前機艙的機器也被炮彈打壞了。他一步一步摸索走向前機艙,跌倒了就爬,過艙洞就鑽。就這樣,他在黑暗中堅強地回到了自己的戰位。

  麥賢得一顆顆螺絲、一個個閥門、一條條管道地檢查。最後,他在幾十條管路、數千顆螺絲裡,檢查出一顆拇指大小、被震松的油閥螺絲。麥賢得用扳手將螺絲擰緊,並用身子頂住移位的波箱、用雙手狠狠壓住槓桿,使損壞的推進器復原,保證了機器正常運轉和艦艇安全。

  戰鬥勝利了,麥賢得卻倒下了。

  麥賢得的傷情緊急,黨和國家領導人救治他的心情更急。經過4次腦手術,麥賢得腦顱中的彈片終於被取出。手術成功了,英雄得救了!

  2007年,麥賢得退休後,很多人都勸他好好休息、頤養天年,但他始終感恩黨和人民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奉獻。

  鍾情書法的他,一直把自己寫的“精忠報國”4個字擺在案頭勉勵自己,平時寫得最多的則是“永作小小螺絲釘”。

  麥賢得如此寫,也是如此做的。他積極發揮餘熱,每年都主動或應邀參加軍地各種公益活動,到部隊、學校、企業、廠礦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麥賢得還受邀擔任多所大、中、小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多次到廣州番禺名智小學、汕頭市東廈小學、汕頭市外馬路第三小學、汕頭大學等學校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為讓自己的母校——廣東省饒平縣汫北鎮汫北小學學生有書讀、讀好書,麥賢得省吃儉用,籌資購買書櫃、桌椅和各種各樣的書籍,建立了汫北小學“英雄圖書館”,而且每個暑假都會定期為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如今,當年的鋼鐵戰士麥賢得已年過七旬,白髮蒼蒼,可他那軍人的脊樑,依然是那樣剛強、挺拔……

  英雄模範人物事蹟材料21

  開啟世界科學發展史冊,從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動機的基本原理,到德國韋納四兄弟大辦工廠、研發電機並廣泛推廣應用,西方國家在電機領域一直領跑世界,其重大關鍵技術至少比我國先進幾十年。

  1978年,我國迎來結束後的第二屆高考。馬偉明恰逢其時,被海軍工程學院(海軍工程大學前身)錄取,並在畢業3年後重返母校攻讀研究生。從此,痴迷於電機領域前沿研究且初露鋒芒的馬偉明,在科技興軍的征程上奮起直追、彎道超越,完成了從“跟跑者”“並行者”到“領跑者”的轉變,為我國鍛造出一件件制勝深藍的國之重器。

  20世紀90年代初,在恩師張蓋凡教授的指導下,馬偉明帶領課題組,用僅有的3.5萬元,造了2臺小型十二相發電機,在洗漱間改造的簡陋實驗室裡開展研究。整整6個春秋,他們反覆試驗,在對數十萬組資料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終於成功研製出帶整流負載的多相同步電機穩定裝置,發明了帶穩定繞組的多相整流發電機,從根本上解決了“固有振盪”這道世界性難題。

  受此鼓舞,馬偉明帶領團隊馬不停蹄,再接再厲,先後研製出世界首臺交直流雙繞組發電機系統和高速感應發電機系統,確立了我國在艦船發供電系統領域國際領先的地位。

  2001年,41歲的馬偉明當選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可謂功成名就。許多人勸他該放鬆一點了,他卻說:“只要稍微歇口氣,別人就會跑到我們前面去。如果我現在不拼命,國家選我這個年輕的院士又有什麼意義!”

  艦船綜合電力系統,是艦船由機械推進向電力推進轉變的一次技術革命。

  10多年前,馬偉明的目光就瞄準這一目標。當時,國外的技術路線是中壓交流。經過反覆研判,馬偉明提出了中壓直流技術路線,先後3次召集國家頂尖專家研討,得到的幾乎是一片否定聲:“英美等發達國家都沒有選擇這條路線。憑我國現有的條件,這條路肯定是走不通的。”

  “要做就做最前沿的!為什麼非要等外國人做成了,我們才開始跟著做?”面對質疑,馬偉明經過深入分析,毅然決定繼續堅持往前走。10年攻關,10年艱辛。不服輸的馬偉明,硬是將這一世界公認的核心重大技術難題成功解決,實現了我國艦船動力的跨越發展。

  在研究艦船綜合電力系統的同時,馬偉明又瞄準了另一項國際科技領域的尖端技術——電磁發射技術,但同樣又引發了一輪質疑風波:“一個世界級科技大國曆時20多年都沒有取得成功的專案,你還要強攻硬上?”

  馬偉明認定,中國需要這項技術,無論遇到多大困難,一定要堅持下去。

  8年之後,包括40位兩院院士在內的100多位專家來參加科技成果鑑定會。面對馬偉明的創新壯舉,白髮蒼蒼的老專家激動不已,泣不成聲……

  近幾年,馬偉明帶領團隊在電磁發射技術領域取得全面突破,創新成果再次進入“井噴期”,多型裝備和技術屬國際首創,全面推進我國傳統武器裝備向電氣化變革。

  放眼萬里海疆,馬偉明帶領科研團隊留下一連串閃光足跡。他們的關鍵技術研究成果,全部應用或轉化為裝備,實實在在提高了創新對戰鬥力增長的貢獻率;培養出400多名碩士、博士和博士後人才,先後獲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軍隊頒發的科技創新群體獎、全軍人才建設先進單位,被海軍授予“創新強軍馬偉明模範團隊”榮譽稱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2次榮立集體一等功。

最近訪問